(共37张PPT)
1
课前导入
中国文坛的奇女子
天真浪漫,浅唱“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哀婉惆怅,低吟“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人比黄花瘦”却也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铮铮铁骨,
大声呐喊“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
声声慢
李
清
照
贰
叁
学习目标
诵读诗词,把握朗读节奏,并进行背诵。
鉴赏诗词语言,找出手法技巧,并初步分析
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
任务一
文学常识
初步感知
了解作者:
【李清照】(1084—约1151),号 ,济南人, 女词人。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主中原,流寓南方,赵明诚病死,她颠沛流离于江浙皖一带,在孤寂中度过晚年。她的词形式上善用 手法,独辟蹊径,语言风格 ,在艺术上独有成就,被称为“ ”。她是宋代“ ”代表词人之一。
易安居士
宋代
白描
清丽
易安体
婉约派
1
写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所写的名篇之一(也有人说是她晚年的作品)。南渡是她生活逆转的分水岭,金兵南侵,她的丈夫赵明诚不幸病故。她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到浙东,饱尝流离颠沛之苦。从此孤身一人,一直在孤苦零丁的日子里煎熬。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声声慢》。
声声慢
读准字音 语速缓慢 语调低沉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愁
本首词最能体现词人情感的字眼是哪个字?
(抓词眼)
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抒发愁情的?
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任务二
直抒胸臆vs借景抒情
效果展示
怎样写愁?
直抒胸臆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②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
直抒身心交加之痛
③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④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宋人张端义说:“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贵耳集》)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 作
环 境
感 受
若有所失(丈夫、收藏、故园)
身处异地、无人陪伴的寂寞冷清
命运凄惨、心情悲痛
感情基调:凄苦愁绝
赏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一、形式上:叠词
音乐美、音韵美
增强感情
二、内容上:奠定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
七组叠字: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
音韵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
艺术特色?
1
赏析: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
本是因心情不好,进而身体也不好。
但作者却抛开内心的凄惨不说,而把一切归因于天气的乍暖还寒。
更能让读者揣摩作者情感。
内容----情感
1
赏析: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诗人兀自坐着,无聊至极,天却有意不肯黑下来。
将作者的百无聊赖、无所依傍的心情写的淋漓尽致。
内容----情感
赏析: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光景
“了得”——解释得清楚
“愁”字并不能完全涵盖李清照当时的心境,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人回味不已。
任务二(2)
意象分析 借景抒情
1
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
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
词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意象来抒写自己的“愁”呢?
并非酒淡,只因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
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孤独凄凉惨淡。
抽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三杯两盏淡酒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酒”的意象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借酒抒发壮志的难酬
借酒抒发对人生、对现实的无奈
抒发孤独之情
借酒抒发愁情思绪、离情别绪
拓展
怎敌他晚来风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秋风有萧瑟之感,秋风渲染愁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浓烈的思乡之情
沦落异地的孤独感
结论:雁象征思乡或离愁
“雁”的意象
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②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拓展
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或托鸿雁传书,抒思乡怀亲之情。
因雁归,生离别相思愁
枯萎凋零的菊花多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明写花,实则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青春、生命消逝之愁。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高洁、隐逸的象征。
“黄花”的意象
①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②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拓展
黄花娇嫩,清瘦,通常指女人容颜
高洁的象征
隐逸的象征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忠贞爱情的象征
孤独忧愁的象征
离情别恨的象征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细雨
此处点点滴滴的雨
是哀伤﹑愁思的象征
意象作用小结
意象 意境 情感
淡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渲染
冷清凄惨
的意境
烘托
孤寂愁苦
的情感
任务三
艺术鉴赏 主旨探究
愁
本首词最能体现词人情感的字眼是哪个字?(抓词眼)
词人愁什么
飘零困顿,寄寓异乡。
孤独苦闷,无依无靠。
国破家亡、青春、生命消逝。
请赏析全词的艺术手法。
运用叠词。“寻寻觅觅”先写词人的神情、动作,接着“冷冷清清”写生活环境,孤单清苦,最后写其心境“凄凄惨惨戚戚”,悲惨凄凉。由浅入深,句句含愁,使词作读来琅琅上口,使词作具有音韵美。三组叠词反映出了词人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营造出凄凉悲惨的氛围,奠定了全词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全词主要表达一个“愁”,但作者并未直接言愁,而是从天气、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几个方面层层铺来,巧妙地将内在的精神外化或物化了,借景以渲染愁情,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易逝的感伤、丈夫新丧、国破家亡之痛。
直抒胸臆。“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直接表达了作者相思悼亡之悲,亡国之痛,飘零之苦,年老之叹。
主旨
词人通过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营造出冷清悲凉的意境,抒发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后的内心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一般愁字别样情
半世漂泊感生平
写了什么?塑造了什么?抒发了什么?
理解性默写
1.李清照的《声声慢》十四个叠字层层铺叙,分三个层次,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把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诗句:“ , , 。”
2.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词人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 , ”代之。
3.《声声慢》一词中从动作、环境到心理感受多层次地表现出寡居老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四顾寻觅的恍惚悲凉心态的句子是:“ , ,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理解性默写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检
4.李清照《声声慢》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 。”
5.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写凄凉晚年的凄苦心境的句子是: , 可见词人满心都是愁,自觉酒力压不住心愁,酒味淡了,真可谓酒入愁肠愁更愁。
6.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 词句是说凄苦的哀愁浸满了作者心灵。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理解性默写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检
三词汇总默写
检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4.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5.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6.想当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7.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8.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9.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0.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11.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12.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 晚来风急
13.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14.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15.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