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8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3 18:2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日记是重要的历史资料,以下是著名文史学者朱云彬先生的日记,它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
各单位代表发言毕,继续讨论下列各案:一、政协组织法;……三、定都北平北平为北京;……争辩数小时,幸周恩来做主席,居然逐索通过……
A.中共十四大会议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遵义会议
D.十一届三中全会
2.(2分)学者杨凯认为,经历了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革命派、国民党、共产党的探索,到1949年,中国历史终于迎来了一个新纪元。材料中“新纪元”到来的标志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中共八大召开
3.(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  )
A.召开政协会议和通过《共同纲领》
B.实行一五计划和开展三大改造
C.进行了抗美援朝和开展土地改革
D.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4.(2分)如图是我国“一五计划”基础建设投资比重分配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为“三大改造”开始奠定了基础
B.已经改变新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确立
D.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建设开始
5.(2分)“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要大合唱,就要有指挥,这个指挥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胜任。”这里的“大合唱”指的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合法地位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6.(2分)在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这次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地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这次会议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
A.初步形成政治协商制度
B.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确立了新中国外交原则
7.(2分)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时代烙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全行业公私合营”
②“多快好省”
③“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④“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8.(2分)如图中两次会议的相同点描述正确的是(  )
A.都提出了对外开放政策
B.都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C.都确立了党的指导思想
D.都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9.(2分)如图是一幅在某时期绘制的农民壁画。画中的文字是“稻子玉米搭彩门,悟空说是南天门。社员高坐哈哈笑,这是俺社幸福门”。壁画反映了(  )
A.土地改革后农民翻身成主人
B.农业生产合作社取得大成就
C.农民提高粮食产量愿望迫切
D.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
10.(2分)在“文化大革命”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中,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但在工业、交通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是(  )
A.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C.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11.(2分)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出的邓小平思想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2.(2分)歌曲是时代的记忆。大庆油田建成后,急需文艺作品反映油田会战的情况,一大批文艺工作者来到大庆油田,深入体验生活,这样一首旋律豪迈的《我为祖国献石油》诞生了。这首歌曲“记忆”的时代主题是(  )
A.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艰辛前进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建立
C.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初见成效
D.新中国国防基础建设大发展
13.(2分)春联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下列春联中能反映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新气象的是(  )
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C.“总路线大放光芒,超英美指日可待”
D.“种责任田储粮翻两番,行大包干存款增十倍”
14.(2分)如表为《人民日报》社论高频词的统计分析。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始终(  )
时间段 1949﹣1956年 1957﹣1965年 1977﹣1992年 1993﹣2012年
高频词 人民、工作、和平 人民、生产、社会主义 人民、发展、改革 人民、发展、市场经济
A.在建设中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B.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
C.把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手段
D.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15.(2分)如图为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图示占比变化可以反映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步地发展
B.按劳分配成为主要的分配原则
C.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占比在下降
D.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16.(2分)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材料中“大胆行动”是指(  )
A.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城市
C.设沿海经济开放区 D.开放上海浦东
17.(2分)英国《金融时报》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1992年创业高潮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B.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
C.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8.(2分)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
A.邓小平理论
B.科学发展观
C.“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9.(2分)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56个民族的代表将五星红旗传递到体育场升旗区。仪式中各民族代表身着本民族传统服装体现出我国(  )
A.北京地区居住了大量少数民族民众
B.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
C.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D.注重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20.(2分)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它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国际上没有先例,粤港澳大湾区的建立主要得益于(  )
A.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B.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C.“一国两制”的保障 D.“九二共识”的达成
21.(2分)小军在整理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将大事年表转化成了下面的年代尺。他整理的知识主题是(  )
A.“一国两制”政策出台背景
B.大陆对台湾政策的调整
C.改革开放后海峡两岸的交往
D.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2.(2分)进入新时代,习近平主席亲自领导、设计和推动改革,开辟中国特色的改革强军之路,着力解决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格局一新”是指(  )
A.战略支援部队组建
B.成立五大战区
C.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
D.重塑领导指挥体系
23.(2分)2022年2月25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与英国、欧盟以及法国的相关高层通话,就俄乌冲突表达了中国的立场,强调:“中方坚定主张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立场是一贯的,在乌克兰问题上同样适用。”中国政府的这一原则立场出自(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C.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D.日内瓦会议上的主张
24.(2分)陈毅曾对主持“两弹一星”工作的聂荣臻说:“我这个外交部长的腰杆现在还不太硬,你们把导弹、原子弹搞出来,我的腰杆就硬了。”此话反映出(  )
A.中国发展核武器是自主而为
B.国防建设是外交的坚强后盾
C.外交发展取决于核武器研制
D.中国研究核武是公开的大事
25.(2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支付方式。如图是某项目化学习小组搜集的新中国成立后支付方式的演变趋势,这一演变说明了(  )
A.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B.支付方式逐渐趋于单一
C.传统支付方式退出生活
D.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6分,第27小题18分,第28小题16分,共50分。
26.(16分)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作出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1962年成立中央专委会,全国协同攻关。大批科技工作者包括归国的科学家,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和广大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一起,在当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条件艰苦的情况下,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摘编自1999年国务院表彰“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颁奖词
(1)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国防科技“取得举世瞩目辉煌成就”的原因。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杰出科学家
邓稼先 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 屠呦呦在实验室工作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三位科学家共同的精神品质。任选其中一位科学家,简要介绍其取得的科学成就及影响。材料三: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据《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
(3)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实现科技进一步创新发展的策略。
27.(18分)改革促发展,经济兴民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过程中,毛泽东非常强调“普遍发动群众”,反对恩赐,这种改革,不同于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而是通过推翻旧政权,代之以人民政权,彻底砸碎旧秩序,重构了中国几千年的农村社会结构。
——摘编自龚云《毛泽东与中国农民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土地改革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过渡时期为践行这一思想,政府在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方面采取的措施。
材料二:
(2)据材料二,指出1958-1965年国民经济发展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导致其变化的原因。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679亿元到1978年的3679亿元,再到2018年突破90万亿元,1978-2018年年均经济增长9.4%,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2018年人均国民收入达到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摘编自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史专题教育”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
28.(16分)外交活动,既体现外交智慧,更彰显国家担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中国声音”。
材料二:1956﹣1974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时间 1956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建交国家数/个 25 49 54 69 87 88 95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建交热潮的重要因素。
材料三:
全球问题 西方方案 中国方案
国家统一 战争与谈判 一国两制
民族关系 战争与谈判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政党关系 对抗与妥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国际关系 霸权主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
发展成果 打压制裁 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据材料三,围绕“中国方案”提炼主题,并选取材料中2﹣3条信息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D
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B
9.【答案】C
10.【答案】B
11.【答案】D
12.【答案】A
13.【答案】D
14.【答案】D
15.【答案】D
16.【答案】B
17.【答案】B
18.【答案】D
19.【答案】B
20.【答案】C
21.【答案】C
22.【答案】C
23.【答案】A
24.【答案】B
25.【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6分,第27小题18分,第28小题16分,共50分。
26.【答案】(1)原因:中共中央正确的战略决策;全国协同攻关;大批科学家的自力更生;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等。
(2)共同精神品质:热爱祖国、刻苦钻研、勇于创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
邓稼先成就: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影响: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袁隆平成就: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影响:解决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屠呦呦成就: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影响: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3)积极主动创新;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任意一点)
27.【答案】(1)思想:普遍发动群众,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措施:农业方面,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公私合营的方式,实行赎买政策。
(2)变化趋势:1958﹣1961年呈下降趋势;1961﹣1965年逐步上升。导致下降的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民经济下降;导致上升的原因: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的现象;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28.【答案】(1)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该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1955年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建交的影响等。
(3)观点:中国为世界解决全球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论述:在世界其他国家面临统一问题,中国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政策,成功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为世界其他国家解决相似问题提供了新的借鉴;在面临民族纠纷和关系问题上,中国采取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由少数民族地区自己管理本民族事务,实现了民族大团结,为其他国家的民族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案;在政党关系问题上,中国实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现了政党之间的团结协作;在国际关系交往中,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的方针,有利的反抗了霸权主义;在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过程中,中国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综上所述,中国为世界全球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推动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进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