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声中学、铭选中学、泉州九中、侨光中学2024春高二年下学期期末
四校联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边城》故事并不复杂。但是摊开小说,读着读着,心内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在流淌。一种如沈
从文写到的淡淡的“美丽的忧愁”溢上心头。
正如沈从文自己对《边城》的解说:“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
的善难免产生悲剧。”他告知我们,《边城》故事没有剑拔弩张式的矛盾冲突,也没有黑白分明式的善恶
判断,而只是“不凑巧”,发展中的事态充满了偶然性,实际上只是人性中善与“异化”初起时的两种力
量在朦胧中碰撞,从而引发了悲剧的萌端。
在沈从文的笔下,湘西“一切充满了善”,生于斯、长于斯的男男女女皆为善的化身。翠翠是青山秀
水滋养出来的纯的生灵,“长得真标致,像个观音样子”,“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怒,
从不动气”。她是超越了善恶观念的女性生命的原生态之美。二佬帷送善良、刚勇、健美,是湘西青年男
子的佼佼者。
翠翠与二佬的爱,并没有什么惊心动魄、感天动地的事件。小说中翠翠跟二佬的接触像是只有四次,
第一次是偶遇。两年前端午节划船、捉鸭竞赛,爷爷因喝酒忘了去接翠翠回家,二佬见天黑就派伙计送她
回去,但翠翠却连二佬的模样都没看清。第二次是登门。二佬特地把爷爷的酒葫芦送回家中,翠翠把他当
成“陌生人”,认不准是不是心中的“岳云”。第三次是相约。当年端午节,翠翠应二佬邀请到城里看赛
事,却因听到“碾坊陪嫁”的事,赌气不理他,擦肩而过,失之交臂。第四次是路过。二佬沿河六百里寻
找哥哥尸体而不得,后从川东押货回来路过渡口,“翠翠大吃一惊,同小兽物见到猎人一样,回头便向山
竹林跑掉了。”
当然,还有一种接触,是心灵碰触。二佬与天保赛歌,他晚上到碧溪崖上唱了半夜的歌。小说第十四
节写到翠翠第二天醒来,跟爷爷说:“我昨天就在梦里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绵,我跟了这声音
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这是心灵对心灵的歌唱,是无迹无痕的心神交融,翠
翠梦中听歌,平添了小说诗的意趣。
1
小说的设定,让二位主人公甚至连静静地坐下交换,点内心真实念头的机会都没有,它只像一道清澈的
溪涧,在生活中细细地从从容容地流来。沈从文为《边城》设下的基调是唯美的,二佬和翠翠的爱就像是
一枚沾着晨露,迎着第一缕霞光,在山风中摇曳,欲开未放的花蕾。这也就是“诗化小说”特色所在、美
之所在。
沈从文摒弃了通常小说追求事件撞击的外在强度,而从人物心理角度展开细腻精到的叙述,着重于从
内心写出翠翠感情的变化、漾动与发展。例如小说里,有一语象我们切不可忽略,即“大鱼会咬你”。第
一次见面,二佬见天已黑,便叫翠翠到他家中去等爷爷来,翠翠以为他欺侮人,就轻轻地说了句:“你个
悖时欧脑壳的!”二佬笑着说:“要耽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回到渡口,
爷爷叫她,她不理爷爷,却轻轻地说:“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大鱼会咬你”深深地烙在了翠
翠的心中,因为二佬话中的体贴关爱与善解人意,拨动了从未涉及爱河的少女的心孩。这句话实际上成了
他二人的“爱”的隐语,在其后小说进展中多次重复出现。大鱼是“咬”住了翠翠的心,沈从文这个“咬”
字用神了!
沈从文作品之行文有着诗意之美,但也不是下笔成章、一挥而就的。黄永玉曾问过他,《边城》你改
过多少遍?沈从文说,一百多遍吧。其呕心沥血、千锤百炼之甘苦,读者应细加体味。
(摘编自俞兆平《沈从文的<边城>及其美学追求》)
材料二:
沈从文在谈及《边城》创作动机时曾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
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准确理解这段话是把握《边城》内蕴的一条重要线索。多数评论者在立
论时往往对“不悖乎人性”视而不见而只抓住“优美”“健康”等亮丽的词以及作品所显现出来的美丽光
环,得出《边城》所要表现的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形式”,所要赞颂的是“人性美”等论断。其实在沈从
文的社会思想和美学思想中,“人性”是一个极重要的概念,是统领其小说内容的灵魂。正如作者所说:
“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他的“人性”的内涵也不仅仅是多数论者所理解
的“美的人性”,而是一种“金子与沙子并存”的客观实在。他的作品所要表现的人生形式虽具有理想的
特点但并没有完全理想化,而是一种现实的自由自在的人生形式一自然、美好而又杂有“沙子”的人生
形式。
当然仅仅根据创作来探讨作品的内蕴是不够的,诚如劳伦斯所说:“永远不要相信艺术家而要相信他
笔下的故事。批评家的作用在于从创作故事的艺术家手中拯救故事。”批评的关键是以作品为依据,透过
作品所提供的人生视景,特别是人物的性格心理等挖掘其内蕴。不可否认,《边城》以大量的篇幅对湘西
人性美进行热情的描绘和讴歌,从而体现作家对理想的人生形式、对生命自由的追求,但这毕竞只是作家
的美好意愿,不能代表作品的全部内蕴。事实是,《边城》的结尾是个出人意料的变奏,一个特定的结局
2侨声中学、铭选中学、泉州九中、侨光中学2024春高二年下学期期末
四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A【解析】A.“没有矛盾冲突”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边城》故事没有剑拔弩张式的矛
盾冲突”,选项表述绝对。
2.【答案】D【解析】A.“说明这种爱情终将无果”错误,目的是表明《边城》“唯美”“诗化”的特点,
相关内容在第六段。B.“分析论证了《边城》善用‘语象’的写作特点”错误,结合该段开头的观点句可
知应是分析论证“从人物心理角度展开细腻精到的叙述”。C.“意在论证人生在生命瞬间的不确定性”错
误。文章第二自然段开头就提出“仅仅根据创作来探讨作品的内蕴是不够的”和“以作品为依据,透过作
品所提供的人生视景,特别是人物的性格心理等挖掘其内蕴”的观点,紧接着就以《边城》结尾为例,说:
“这个悲剧显示了人生在生命瞬间的不确定性。但这并不是作品的最终指归…结局旨在通过这种‘命运
的不确定性’揭露美好人性的阴暗面一一深潜于民族心灵的痼”,可见作者以《边城》的结尾为例,并不
是为了论证“人生在生命瞬间的不确定性”,而是为了论证挖掘文章内蕴,要透过人生视景和人物的性格
心理等这个观点。
3.【答案】D【解析】D.“不是‘证明人性皆善’,而是…”错,原文为“《边城》的内蕴所呈现出来的
就不是单一的‘证明人性皆善’或揭露人性的阴暗面”,选项曲解文意。
4.【答案】①材料一认为是“不凑巧”,使发展中的事态充满了偶然性,实际上只是人性中善与“异化”
初起时的两种力量在檬胧中碰撞,从而引发了悲刷的萌端。②材料二认为处于原始自在状态的人性所具有
的迷信、愚味的缺陷。这种缺陷是美好人性的阴暗面,具有不可忽视的破坏性作用。《边城》的爱情悲剧
正是这种缺陷作用的结果。(答对一点2分)解析:【解析】①由材料一第二段“正如沈从文自己对《边
城》的解说:‘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善难免产生悲剧。’他告
知我们,《边城》故事没有剑拔弩张式的矛盾冲突,也没有黑白分明式的善恶判断,而只是‘不凑巧',
发展中的事态充满了偶然性,实际上只是人性中善与‘异化’初起时的两种力量在朦胧中碰撞,从而引发
了悲剧的萌端”得出答案。②由材料二结尾段“湘西的人生是沈从文小说着力表现的重要部分..,,他发
掘了湘西乡村社会人性的金子,同时深谙这种处于原始自在状态的人性所具有的迷信、愚昧的缺陷。这种
缺陷是美好人性的阴暗面,具有不可忽视的破坏性作用。当它发作时势必破坏人们自由自在的和谐状态,
成为‘人与自然契合’的阻力。《边城》的爱情悲剧正是这种缺陷作用的结果。至此,《边城》的内蕴所
呈现出来的就不是单一的‘证明人性皆善'或揭露人性的阴暗面”得出答案。
5.【答案】①人物形象:翠翠与二佬是善的化身,身上闪耀着人性之美。②情节特点:小说没有惊心动魄、
感天动地的事件。(摒弃通常小说追求事件撞击的外在强度。)③叙述特色:注重人物心理角度展开细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