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一中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B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
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应该起步于对数的认识和记数方法的形成。在古代中国,数
字的产生究竞始于何时,现在无从考证。可以肯定的是,在传说中的“结绳记事”年
代,古人已经有了数的概念,其对应的时期应该在文明产生之前。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无
法找到明确的考古依据,以此确定其具体年代。在目前已知的古代遗存当中,半坡遗址
一些器物上的刻画特号,很可能与数字有关,但那也只是今天人们的一种猜测。现在我
们可以肯定的是,在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数字的具体记录,包括从一
到十以及百、千、万,最大的数字是三万。从这些数字中,可以看出古人的记数法一
十进位值制。十进位值制这种记数法的发明,是古代中国人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一大贡献。
与发明十进位值制记数方法相应的是,古代中国人还发明了一种十分重要的计算方
法一筹算。筹算完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以算筹作工具的一种数学计算方法。根据
《汉书·律历志》的记载,算筹是一种长六寸、直径一分的小圆竹棍。古人在用算筹表
示1~9九个数字时,有纵横两种摆法,为减少算等使用,其中5~9这五个数字则以上方
摆一个纵横相反的算筹代替五个算筹。0这个数字则以空位表示。再用它们依据纵横相
间的方式组合表示一个数:在个位、百位、万位、百万位等摆纵式,在十位、千位、十
万位、千万位等摆横式。在明确了算筹的摆放方法之后,就可以根据一定的规则,利用
算筹进行加减乘除、开平方以及其他的代数计算了。
后来在筹算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珠算。珠算明代时在中国得到了普及,取代了筹算。
筹算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的痕迹直到现在仍然存在,在日常生活中的“筹划”
“统筹”等词语身上,仍然可以看到历史上筹算的影子。珠算较筹算更为快捷方便,因
高二语文B卷2T·第1页(共10页)
而使用范围也更加广泛。快捷的计算工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太重要了,正因为如此,
国外曾有人把算盘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珠算的影响及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十进位值制的记数方法、以算筹作工具的数字计算方法,这些是先秦时期中国人在
数学领战取得的重要成果。而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则要等到汉朝,是以《九章算
术》的出现为标志的。《九章算术》的确切作者已很难考证,它大概完成于汉代,是在
《算数书》《周髀算经》这些数学成就的基础上,经过长时期、多人整理,最终得以成书
的。它集秦汉数学之大成,内容多,题材广,对后世影响深远。
汉朝之后,进入三国时期,这个历史时期古代数学发展的一件重要事情是刘徽为
《九章算术》作注。《九章算术》虽然重要,但《九章算术》是以问题集的形式编写成
书的。全书共收集了246个数学问题,内容涵盖算术、代数、几何等各方面,并一一给
出了答案。它的基本形式是提出问题,给出答案,中间的解答过程却被忽略了。刘徽的
注正是针对《九章算术》的这一不足,对寓于全书的各种算法中的数学理论作详尽阐
释。他的阐释精辟严谨,影响深远。经过刘徽的注释,《九章算术》才在数学史上真正
立了起来,成为可与《几何原本》相媲美的数学经典著作。在世界数学史上,《几何原
本》是以演绎为特征的公理化体系的典范,《九章算术》则是以计算见长的算法体系的
代表,如同《几何原本》对西方数学的影响一样,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九章算
术》一直是东方数学的标准教科书,对中国、朝鲜、日本等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徽的注不但弥补了《九章算术》缺乏中间环节的不足,对原书的方法、所涉公式
和定理进行解释和推导,更有许多自己的发明。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在计算圆周率方面提
出“割圆术”理论。在刘微的时代,一般人所采用的圆周率是“周三径一”。刘徽指出,
“周三径一”不是圆周率,它是圆内接正六边形的周长和圆直径之比。用这个比值计算
出的圆面积,并非真正的圆面积。当时人们已经知道圆面积计算公式是“半周半径相
乘”,半径是直线,理论上可以准确测得,这样,要求得准确的圆面积,就得知道准确
的圆周长,但圆周是曲线,无法直接测量,于是人们用圆内接六边形周长来代替圆周,
可是这样又带来了误差。那么,如何才能化曲为直呢?刘徽提出:当圆内接多边形的边
数无限增加的时候,多边形的周长就会无限逼近圆周长,这时就可以用多边形周长代替
圆周长进行圆面积的计算。刘徽提出的这种方法就是“割圆术”。
刘徽把自己的设想付诸实施,用割圆术具体推算了圆周率π值。他从圆内接正六边
形算起,令其边数逐次加倍,相继算出圆内接正十二边形、二十四边形、四十八边形、
九十六边形每边的长,还求出了正一百九十二边形的面积,这相当于求得π=3.141024。
他在实际计算中,采用的是π=3.14。非但如此,为了验证这一结果,他还继续求得圆
内接正三千零七十二边形的面积,得到了更精确的圆周率值π=3.1416。
(摘编自《科学史十五讲》)】
高二语文B卷ZT·第2页(共10页)昭通中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B卷)参考答案
1.(3分)B
2.(3分)D【解析】D.“数学史才真正立了起来”错误。由原文“经过刘微的注释,《九章
算术》才在数学史上真正立了起来,成为可与《几何原本》相媲美的数学经典著作”可知,
刘微生活在三国时期,真正立了起来的是《九章算术》,并非数学史。
3.(3分)B【解析】B.“是从记数方法到计算方法的飞跃”错误。筹算、珠算都是计算方
法,从筹算到珠算,只是计算方法的发展。
4.(4分)①集秦汉数学之大成:在《算数书》《周髀算经》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多人整理,
最终成书。②内容多:全书共收集了246个数学问题。③题材广:涵盖算术、代数、几何
等各方面。④对后世影响深远:一直是东方数学的标准教科书,对中国、朝鲜、日本等国
产生了深远影响。(每点1分,共4分。)
5.(6分)①大胆质疑:不盲从一般人采用“周三径一”的圆周率,发现这只是圆内接正六边
形的周长和圆直径之比,以此计算出的“并非真正的圆面积”。②小心求证:根据“化曲
为直”无限接近的原理,提出“圆内接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的设想,加以艰苦计算验
证,使圆周率数值更精确。(每点3分,共6分。)
6.(3分)D【解析】D.“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带有浓厚的悲剧意味”理解错误。何为有价
值,懂得才会有价值。画作跟着懂得它的叶三一起被埋掉,不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
而是体现了叶三对画作的珍视,对与季陶民情感的珍视。如果把画作留在世上,只当商品
变卖,这才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这才是悲剧。
7.(3分)C【解析】C.“推动了情节的发展”错误,此处解释了叶三爱给季陶民送果的原因,
后文继续写二人的默契,和此处情节关系不大,故没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8.(4分)①叶三和季陶民关系亲密。从“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来看,叶
三和季陶民的关系非同一般。②叶三钟爱季陶民的画。从“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
的画”来看,叶三对季陶民的画非常喜爱。③叶三不想卖季陶民的画。从“题不题上款都
行。不过您的画我一张也不卖”来看,叶三从没有卖画的想法。④叶三拒绝卖季陶民的画。
从“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而叶三却说“不卖”来看,叶三不卖画的态度一直十分坚决。
(每点2分,任答2点可得4分。)
高二语文B卷ZT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
9.(6分)人物美:叶三①热爱生活,朴实能干,生活经验丰富,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②具
有艺术欣赏眼光,能从细节中准确地判定、评价画家的画。③人品高尚,不谄媚、不奉承、
不卖弄。④真心爱画,重情义,不为金钱所动。
人情美:①买家和卖家之间。叶三卖果子“什么节令什么果子”“个个都是好的”等写尽
了他为人的真实厚道,而买家“总不会亏待他”是对叶三的绝对信任。卖与买的背后,是
沉沉的真和善。②儿子和父亲之间。叶三和儿子因为退休而起的冲突,由起因到结果,传
递出的都是父子间的浓厚亲情。③画家和“鉴赏家”之间。季陶民体恤叶三的生活不易,
说可以将画不题上款便于他拿去卖钱,但叶三坚持不卖。季陶民死后,叶三虽然不再卖果
子了,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二者的互相体谅,互相珍
视,更让人感受到一种纯粹的美。
(每点2分,任答3点可得6分。)
10.(3分)BDE(每处1分,共3分)
【解析】句意:我近来见到隋代的旧臣遗老,他们都称赞高颍是做宰相的人才,于是我就
去翻阅他的本传,此人真可说是公平正直。“朕”作主语,“见”作谓语,“隋代遗老”作
宾语,主谓宾句子结构齐全,所以B处断句:“高颊善为相者”是“称”的宾语,“遂观”
前省略主语“朕”,所以D处断句:“其本传”作“观”的宾语,宾语后断句,所以E处
断句。
11.(3分)D【解析】A.正确。B.正确。句意:却被冤屈诛杀了。/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
C.正确。最终、最后:全,整。句意:最终把张亮给杀掉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
里。D.错误。懈怠,怠慢:疲乏。句意:对违犯法纪玩忽职守的人。/所以我们困苦并且
疲乏。
12.(3分)C【解析】C.“唐太宗借廖立、李严两人因诸葛亮去世而伤心病亡的故事”错误。
由原文“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可知,后来廖立听到
诸葛亮逝世,哭着说:‘我们大概要亡国了!’李严听到诸葛亮逝世,也发病而死。由此
可知,因诸葛亮去世而伤心病亡的是“李严”,廖立没有伤心病亡。
13.(8分)
(1)(4分)不久,刑部侍郎空缺,唐太宗下令宰相精心选择称职的人选,可宰相多次推荐
的人选唐太宗都没有同意。(“俄而”,不久:“阙”,空缺:“妙”,精心:“累”,多次。)
(2)(4分)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
们的人口增多,生活安定呢?(“辍”,停止;“飧饔”,吃早、晚饭;“劳”,慰劳:“蕃”,
使繁盛。)
(每题翻译出每个关键词1分,共4分)
高二语文B卷ZT參考答案·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