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第2课 长征组歌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第2课 长征组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7 10:0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课《长征组歌》两首
(作者:萧华)
教材分析:
《四度赤水出奇兵》这首诗描写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过雪山草地》这首歌描写了红军战士在百困交加的情况下,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的惊世壮举,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学情分析:
这两首诗歌句式相对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内容不难理解。学习本文时重在通过朗读课文、抓住关键句等方法,让学生在赏析一些重要语句的基础上,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体会歌词中表现出的毛主席的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钢铁意志。
2.体会歌词语言的高度概括、用词的准确生动。
3.体会歌词使用的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
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自学:
诵读熟悉两组歌曲。
查找资料,了解作家和创作背景。
了解什么是组歌,全曲由哪些乐章组成。
两首歌曲用词非常准确生动,请你找出一些用得好的动词,分析其作用或妙处。
5.两首歌词的中心句各是哪句? 你选这句的理由是什么?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一、【学生活动一】自学检查
1、学生自渎课本注释①,了解写作背景及作者
《过雪山草地》背景介绍
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岷山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若干大雪山这些雪山海拔高,山顶终年白雪覆盖,空气稀薄,气候复杂多变;草地主要指四川松潘的毛尔盖草地,上面泥潭、沼泽遍布,且被草蔓遮盖,极具隐蔽性,一不小心,人畜就可能遭灭顶之灾红军长征途中前有杀敌,后有追兵,空中有敌机盘旋,红军指战员连续行军作战,缺少衣食,药品奇缺,许多战士尤其是伤病员都倒在了雪山草地雪山草地,是长征途中最难走的一段道路。
2.请学生介绍作家。
二、【学生活动二】合作探究
1.找出这两首歌词的中心句,明确歌词主题。
2.根据题目《四渡赤水出奇兵》,结合自己所知道的知识说说为什么要四渡赤水河?
3. 说说《四渡赤水出奇兵》歌词中哪些地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现毛主席用兵如神?红军长征途中困难重重,战胜这些困难的原因是什么?4.“过雪山草地”十分艰苦,红军战士是怎样对待这些困难的?歌词中通过哪些手法表现红军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讨论合作交流:
1.学法指点:如何判断歌词的中心句?可从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句与其他句子内容上的联系:它往往概括内容,与其他句子是概括说(总说)与具体说(分说)的关系。中心句在歌词中的具体位置一般:出现在歌词的开头或结尾处,往往直接点明主旨或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明确:《四渡赤水出奇兵》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赞扬毛泽东出奇制胜的军事艺术。
《过雪山草地》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 表现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2.师补充介绍史实资料(出示图片)。
四渡赤水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决定性的胜利。
3.《四渡赤水》的歌词中,展现了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画面。如: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还有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4.红军长征途中自然环境恶 ( http: / / www.21cnjy.com )劣,饥寒交迫。但红军战士不怕难:以草为毯、以泥为毡、穿着单衣、野菜充饥,红军战士越是困难越是骨硬志坚。歌词不直接说红军战士把高高的雪山踩在脚下,而是用拟人的手法“雪山低头迎远客”来表现红军翻越雪山时的感受,使红军不怕困难的精神跃然纸上(出示图片,加深感受)。
三、【学生活动三】欣赏品味:
1.你认为歌曲中哪些词语用得比较好?说说你的看法。
2.两首歌词都恰当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任选一种举例说明并谈谈其表达作用。
1.如: 《四渡赤水出奇兵》中的“压”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敌军来势汹汹;“弃”、“丢”:写敌人狼狈不堪、望风而逃,前后对比鲜明,反衬我军的神勇;“出”“飞渡”“临”“逼”“赶”“袭”,写红军作战机动灵活,“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走”古义是跑,这里既说明红军徒步长征的艰难,又写出红军运动的快捷;“飞”写出红军再渡乌江天险的神速。
2.如: ①“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用比喻、夸张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②“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把军民关系比作鱼水关系,说明红军和人民群众之间相互依存的深厚情谊。
③反复吟唱“横断山,路难行”,强调突出红军行军的艰难。
④《过雪山草地》中的“低头迎远客”字,把雪山拟人化,写出红军的可亲可爱,写出红军的豪迈气概;把“草地沼泽”说成“草毯泥毡”突出红军“不怕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学生活动四】启发心得
1.请你谈谈这一课的学习对我们的启发。P20
2.人们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次新长征,你对这话怎么理解?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呢?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学生活动五】拓展赏析
到吴起镇
锣鼓响,秧歌起。
黄河唱,长城喜。
腊子口上降神兵,
百丈悬崖当云梯。
六盘山上红旗展,
势如破竹扫敌骑。
陕甘军民传喜讯,
征师胜利到吴起。
南北兄弟手携手,
扩大前进根据地。
大会师
红旗飘,军号响。战马吼,歌声亮。
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
各路劲旅大会师,日寇胆破蒋魂丧。
军也乐来民也乐,万水千山齐歌唱。
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
六、【学生活动五】创新训练
如果把这两首歌编制成MTV电视片,说说你的设计思路。
分层作业:1. 按要求完成导学练ABC
2.学唱《长征组歌》,课外写一则心得笔记。
板书设计:
《长征组歌》两首
四渡赤水
飞渡乌江
《四渡赤水出奇兵》 威逼贵阳 毛主席用兵如神
佯攻昆明
巧渡金沙
第一部分(1—4),描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
遇到的极大困难。 官兵一致同甘苦《过雪山草地》 第二部分(5—12)描写红军战天斗地、 革命理想高于天
以野菜充饥的顽强斗志
教学反思:
在学习了第一课《七律 长征》的基础上,《长征组歌》这一课相对就容易多了,在远离了战争和贫困之后,学生成了很难感动的一代,教学时,我特别注意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体会用词的精妙,理解歌词的艺术性,进而学唱长征歌曲,课后再进行个性化练习,实现了由知识向能力的飞跃,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
纵观全课,我觉得在教学时注意了两点:
一.以读带动理解,感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整堂课我将朗读贯穿始终,在朗读的基础上提升,同时想象画面去背读,感觉学生进入一定的佳境,书读到一定的程度,自然而然诗意就理解了。当学生理解诗意遇到困难时,我引导学生看注释,先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再把课前搜集来的故事、资料读读,品品,再回过头来朗读歌词,就水到渠成了。
二.重视情境的渲染,氛围的创设:
教学开始,我便播放了《七律 长征》的视屏,活泼、雄壮的旋律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情境。欣赏之后我提问:你们从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当学生说从雄壮的旋律中感受到红军英勇无畏的精神后,我立刻激趣导入:如果我们深入钻研文本,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当然这节课上下来,自我意识到还有很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不足之处,比如诗歌教学应该从哪些方面把握,诗歌教学和阅读文教学的区别在什么地方?我是否将“诗”当成“文”来教了?这是我在教学时感到困顿和疑惑的地方。
借这组诗歌的教学,我也有点滴收获。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不断摸索诗歌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在渐渐感悟着,总结着诗歌教学的方法,相信在今后的诗歌教学中,我会有更大的进步!
本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成,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展,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过雪山草地》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六曲。
作者简介:萧华,江西兴国人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军的团政委、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长征中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共委员。
1、集体朗诵《四渡赤水出奇兵》思考歌词内容包括哪两部分?歌词的中心句是哪句?
歌词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
第二部分(第7—18行),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这一部分分两层
第一层(7——10行),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
第二层(11—18行),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
2、红军面临的困境有哪些?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⑴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
⑵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
3、对这些困境的渲染有什么作用?(为后文突出红军的神勇作了铺垫)
4、课文中是如何表现红军的胜利的?
⑴红军涉赤水渡天险的英勇,又写了军民鱼水般的感人亲情;
⑵毛泽东运筹帷幄、料事如神的神奇出兵;
⑶讽刺的手法把敌人溃不成军的丑态展示在我们面前
5、《四渡赤水出奇兵》中描绘了长征途中哪几件重大历史事件?
这首诗描写红军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历史事件。
①“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用夸张手法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②“雪山低头迎远客”,(不直接说红军战士把高耸的雪山踩在脚底下,)“低头”、“迎”把雪山拟人化,写出红军不畏艰难、豪迈乐观的气概和征服雪山的喜悦之情
③“草毯泥毡扎营盘”, “毯”、“毡”用比喻精练生动地展现了过草地时艰难困苦的情景,突出了红军在恶劣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怕难”的钢铁意志
④“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用对偶充分表现了红军饥寒交迫的处境,一个“更”字,一个“越”字,再次突现了红军“不怕难”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