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始终眷恋着祖国》
(刘敬智)
教材分析:
课文节选自人物通讯《钱学森——中国人民的骄傲》。这篇人物通讯记述了钱学森的主要事迹和他获得的荣誉。钱学森的主要事迹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二是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对祖国的巨大贡献。课文节选的就是记述钱学森无限热爱祖国的那部分文字。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初一时已接触过这种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学生对如何精心选材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学中应着重抓住这一点来展开,体会本文所要表现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
1.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2.了解精心选材对于表达中心所起的作用。
3.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了解精心选材对于表达中心所起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自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找出不明白的字词或语句,通过字典等工具书自行解决。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画出能表明这一顺序的词语。
3.用自己的话简介钱学森的主要经历。
4.文中第7段美国海军次长的话和态度,表明了什么问题?
5.钱学森归国的路是坎坷的,他遇到了哪些险阻?
6.他最后是怎样回到祖国的?这说明了什么?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7.课文详写的是哪件事?谈一下作者在选材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一】自学检查
1.字词学习
募集(mù) 保释(shì) 枪毙(bì) 非法逮捕(dài)
眷恋(juàn) 卓越(zhuó) 萌发(méng)与世隔绝(gé)
诬蔑(wū miè)生涯(yá) 恐吓(hè) 据理力争(jù)
辉煌(huáng)庚子赔款(gēng kuǎn)终身教授(zhōng shēn)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画出能表明这一顺序的词语。
明确:按时间顺序来写。表明时间的词语有:1911年、1943年、1947年、1949年、1950年……
3.用自己的语言把钱学森的主要经历将给同学听。(可与同位讲,也可小组内讲,并让听的同学简评讲述的情况。)
明确:复述不是背诵,如果能突破课本上的知识,把自己另外知道的假如则更好。
4.文中第7段美国海军次长的话和态度,表明了什么问题?
明确: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
5.钱学森归国遇到哪些险阻?
明确:险阻有三:(1)美移民局的无理阻挠;(2)美联邦调查局的非法逮捕、关押;(3)美移民局非法限制。
6.钱学森最终是怎样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钱学森在与世隔绝、饱受折磨而归国无期的情况下,想到了新生的祖国,于是,钱学森向祖国发出求救信,周恩来同志亲自过问此事,才促成钱学森一家胜利返回祖国。这件事既表明了他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迫心情,也表现了祖国对科学家的关爱以及新中国的强大力量,有力地体现了文章的中心。
7.课文详写的是哪件事?谈一下作者在选材上的特点。
明确:钱学森为回国进行的斗争详写。
选材特点有详有略,选材精当。其中的精彩镜头使人物形象显得生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学生活动二】合作探究
1、学生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下列题目:
(1)这个自然段在全文的结构有什么作用?
(2)“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这句话表现了钱学森对祖国什么样的感情?
(3)两个“不止一次”起了怎样的表达作用?你能用贴切的成语来形容钱学森流露出的这种感情吗?
2、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明确:(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表现了钱学森对祖国的无限热爱、眷恋之情。
(3)两个“不止一次”都突出了钱学森对祖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眷念。第一个侧重于钱学森对现有情况的感慨,突出他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后一个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童年时代生活的萦系,突出他对桑梓的眷恋之情。
词语:魂牵梦绕、望眼欲穿、望穿秋水、归心似箭。
【学生活动三】拓展训练
20世纪50年代,海外学子不顾美、英等国政府的阻挠政策,义无反顾地掀起了回归新中国的浪潮;今天又有许多海外学子纷纷归来报效祖国。查阅这方面的材料,将感受最深的做成卡片,介绍给同学。
明确:例如李四光、李忠尧、邓稼先、郭永怀等科学家。
【学生活动四】总结反思
这篇人物通讯记述了钱学森在取得学术上的辉煌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分层作业:A组完成课后习题 B组完成《导学练》1-2大题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5):个人简历 (略) 时 祖
间 国
顺 无
第二部分(6--18):归国之艰难 (详) 序 限
热
爱
教学反思:
这篇人物通讯记述了钱学森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教学中应重在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深情,探究他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理清文章的条理结构,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含义。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钱学森的人生历程。
2、学生学会自我感悟,能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悟,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在教学中说、读、悟结合。
3、在整个教学中始终贯穿着良好的价值观的熏陶,让学生有深度地、创造性地理解文本。
一、从世界上的一些伟人进行生活化的导入
1.你认识图片上的这些人吗?请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安徒生(世界童话之父)、诺贝尔(世界炸药之父)、贝多芬(世界音乐之父)、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2.出示钱学森年轻时、年老时的图片,也请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幻灯显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中国火箭之王)
1956年,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91年10月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5年1月获“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资料上只是从1956年开始介绍的,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在之前的学习工作是怎样的呢?
在美国的20年他是怎样度过的呢?
学生默读课文能利用以下一些词语,大致讲讲钱学森在美国的学习、工作经历。
词语如下:深造 拜读 门下 博士 得意门生 第一流
终生教授 肩负 权威 卓越 先驱 创始人
一位美国海军次长的话,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迅速浏览课文,美国政府在针对“钱学森的回国问题”上,他们又采取了哪些非人道的做法?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说一说。
①他们对钱学森进行恐吓,非法搜查了他的住处,进行人格诬蔑。
②他们非法逮捕了钱学森,并关押了15天。
③他们监视钱学森的生活,屡次来捣乱和对住处进行检查。
小结:整整五年,钱学森处于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身心饱受折磨。这就是自诩为自由国度的美国的人权和民主。
线索清楚,脉络分明。
选材精当,详略得当。
始终
以时间先后为序 明线
以眷恋祖国的深情 暗线
感受钱学森的眷恋之心。
1、课文不止一处,通过他的行动和心理想法写出了钱学森的这颗眷恋之心,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5-15自然段,划出来关键语段,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准备集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