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大一附中 2023-2024 年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检测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满分:100 分 考试用时:75 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学者认为:“非洲和美洲古代文明虽然独立发展,但它们都经历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分工引起
的社会分化和统治阶级的产生,以及国家制度的建立等过程。”该学者意在说明( )
A. 文明发展的独立性 B. 古代文明的多元性
C. 不同文明的交融性 D. 文明发展的规律性
2. 据下表分析,最适合描述古代罗马与中国共性的词汇是( )
历史时期 古代罗马 古代中国
公元前 5世纪—前 4 世纪 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秦国商鞅变法
公元前 3世纪 罗马统一意大利 秦始皇统一中国
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罗马强盛时期 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
A. 人治与法治 B. 扩张与稳定 C. 平乱与治世 D. 秩序与统一
3. 图所列为 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这些举措旨在( )
面对当时方兴未艾的城市自治运动,支持城市公社。
改组御前会议,吸收若于忠于国王的市民,教士和中小封建主参加。
当阿基坦公爵去世时,让儿子竖公爵的女继承人为妻,借此控制阿基坦的领土。
A. 推动城市崛起 B. 加强国王权力 C. 建立民族国家 D. 发展庄园经济
4. 菲律宾马克坦岛纪念碑的正反面同时刻画了两位敌对人物的事迹(如下表)这可用来说明( )
出处 碑文
1521 年 4 月 27 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
正面(1866 年
的船队)于 1522 年 9 月 6 日返西班牙港口。第一次环球
西班牙人建造)
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反面(1951 年 1521 年 4 月 27 日,(马克坦岛首长)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
菲律宾政府建 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成
造) 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A. 立场不同影响史学研究视角 B. 麦哲伦远航目的的多元性
C. 大众认知常与历史事实相悖 D. 多种叙述可确认历史事实
5. 在 16 世纪前的西欧,胡椒的价格曾用一定量的金和银来衡量,因此常被用作为借贷和纳税的媒介。17
世纪前后,葡萄牙皇帝的仓库里堆积了三十多年卖不掉的陈货胡椒荷兰东印度公司由于胡椒销售困难,甚
至只能用胡椒折偿的办法来给股东支付股息。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民众消费观念发生显著变化 B. 争霸战争频繁导致经济衰退
C. 金银贬值推动商品价格上升 D. 商业革命冲击西欧传统市场
6. 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
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该学者实际上强调了
( )
A. 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明显地域性特征
B.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
C. 人文主义者特别追求物质和感官享受
D.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社会基础不同
7. 据统计:美国国会从 1794年到 1802年通过法律禁止美国公民和船只参与奴隶贸易;自 1814年起,英
国政府与几乎所有海上大国都缔结了禁止奴隶贸易的双边条约。最终导致荷兰于 1814年、法国于 1818年、
西班牙于 1820年、葡萄牙于 1836年先后废除了奴隶贸易。这主要是由于( )
A. 非洲黑奴的持续斗争 B. 人权主义思想的盛行
C. 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 D.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8. 20世纪二十年代,苏俄(联)领导人曾说,合作社(“曾被我们鄙视为做买卖的合作社”)“这还不是
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但这已是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所必需而且足够的一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必须
在“经济、财政、银行方面给合作社以种种优惠”。这说明当时的苏俄(联)( )
A. 优先保障城市工人的物资供应 B. 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非常艰巨
C. 着眼于调整国家和农民的关系 D. 采用强制手段推进农业集体化
9. 下列史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美西战争爆发,拉开帝国主义时代更大规模战争的序幕
②“委任统治之性质应依该地人民发展之程度、领土之地势、经济之状况及其他类型之情形而区别之”
③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给中国
④“由于这场危机发生在两个主权国家之间,而且又涉及凡尔赛和约,英法当然不能再用不干涉政策来推
卸责任,因此就宣布实行绥靖政策”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②③④① D.②①④③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次国际会议上,斯大林的主要目的是争取美英承诺在 1944年春开辟第二战场。
罗斯福对此比较积极,丘吉尔对地中海战略仍然情有独钟。在罗斯福的调解下,丘吉尔最后同意按时开辟
第二战场。这次会议( )
A. 开辟了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 B. 加强了反法西斯国家协同作战
C. 加快了盟军北非战场胜利进程 D. 划分了美苏英各自的势力范围
11. 20世纪 30年代,英国当局对西非加纳可可的出口定价极低,当地可可农联合发起“可可拒售”运动,
有人在可可种植区声明任何购买欧洲人商品和向欧洲人出售可可的人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还有人在通往
可可收购站的道路上设卡,对不遵从拒售令的人进行劝返或者暴力驱逐。“可可拒售”运动( )
A. 反映了非洲民主意识广泛觉醒 B. 采取了激烈的武装斗争的形式
C. 推动了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 D. 旨在切断与宗主国的经济联系
12. 20世纪初,英、德、美、俄等国建立各类矿产资源管理部门,威斯康星大学某教授在 1931年说:“很
少有人意识到……在一百年的时间里,生铁、铜、矿物燃料的产量增加了一百倍;自 20世纪初以来,开
采和消耗的矿产资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据此可以推断( )
A. 欧美工业化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 B. 自然资源对战争的战略价值提升
C. 科技发展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D. 国家干预在环保中发挥重要作用
13. 有学者说:“当时摆在德国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奉行布尔什维克主义,反对西方;要么寻求与从前
西方的敌对国合作,使德国融入新欧洲之中。1919年 1 月 19日德国总统选举否定了前一种选择。然而,
要实现后一种选择,首先必须取得战胜国的信任和理解。”这表明当时德国的外交政策着眼于( )
A. 积极反思战争罪行 B. 摆脱外交孤立和压制
C. 致力于同法国和解 D. 释放虚假和平的烟幕
14. 联合国成立初期的 57 个会员国,亚非国家占 13个。1955 年亚非会议后到 1958年,加入联合国的国
家有 23 个,其中新独立的民族国家占大多数。1960-1966年,加入联合国的 40个国家全部是新独立的民
族国家。据此可以推断( )
A. 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B. 联合国的宗旨得到尊重与实践
C. 大国强权政治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D. 第三世界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15.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课题( )
时间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内容
主要针对史前时期的人种、民族、聚居环境等社会科学
1953-1957年
基本研究范畴的问题进行考察。
开始对苏联科学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拨付 1.91万美元
1958-1959年 资助 2项苏联区域研究课题,研究内容涉及苏联当地语
言和科学状况。
共拨付 47.91万美元资助了 13项苏联研究课题,涵盖苏
1960-1967年
联经济发展、文化变迁、人口变化和敌对通信等主题。
上表可以说明( )
A. 冷战局势的日益紧张 B. 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 美苏争霸的态势转变 D. 不同文明的交流碰撞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55 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0年,美国海军军官马汉出版了《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年)》一书。该书被认
为是“海权论”的奠基之作,马汉也因此被尊为“海权论”的鼻祖。马汉视军事控制、海运开拓、海外贸
易为海权的有机组成部分,认为“海权其义甚广,它不仅包括通过海上军事力量对海洋全部或部分的控制,
而且也包括对和平的商业和海上航运业的控制”。在马汉看来,制海权和海军建设是海权的核心,但广义
的海权还涉及海洋贸易、海上交通、侨民保护、海洋资源等方面。马汉的“海权”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广受
欢迎,先后被译为俄语、德语、日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等多国文字。
——摘编自胡俊修《近代国人海权观念的演变》
材料二 进入 21世纪,伴随国际机制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国间对海洋的争夺和控制由过去以军
事目的为主转变为以经济利益为主。海洋权益斗争,虽然可能依然会引发冲突甚至战争,但更多却可以通
过谈判协商等渠道和平解决。《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各国维护海洋安全提供了法律依据,奠定了国际海
洋安全法治的基础。同时,海洋对于国家和全球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全球海洋经济活动估计达 3万亿
至 6万亿美元,为世界经济做出重要贡献。海洋是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变化、过度捕捞和
海洋污染造成的不利影响日益严重,正在危及世界部分海域,保护海洋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
标。
——摘编自胡德坤、晋玉《新时代中国海洋观的形成渊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学者马汉提出“海权”理论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1 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对海洋开发利用变化的特点。
17. 【技术革命与时代变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
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工业中的百万富翁,整批整批产业军的统领,
现代资产者,代替了工业的中间等级。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
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
——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从纽可门的单作用蒸汽机到瓦特的双作用蒸汽机的
第一次技术革
发明用了 72 年
命
从发明到应用:蒸汽机为 84 年
从法拉第的发电机模型开始,到美国人交流电动机发
第二次技术革 明用了 57 年
命 从发明到应用:电动机为 65 年;无线电为 35 年;雷
达为 15 年
代表性技术电子计算机 1946 年问世,在 30 年时间内
经历了 5 代;运转速度增加 30 多万倍;体积缩小到
第三次技术革
三分之一
命
从发明到应用:原子能利用为 6年;电子计算机为 5
年;晶体管为 4 年;激光器为 1 年
科学知识增长 20 世纪 50 年代每年增长 9.5%;60 年代为 10.6%;80
率 年代为 12.5%
——改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世界市场”与“大工业”的辩证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第三次技术革命相对于第一、二次技术革命而言出现的新变化,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哪些因素推动了新技术革命的到来?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 20世纪 20年代的欧美各国,和平主义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尽管苏联仍然是帝国主义包围
下的一个“孤岛”,但到 1925年已有 22个国家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实际上形成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
和平共处的局面。英、法、美等战胜国通过与战败国签订和约的方法.建立了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集体安全
体系。随着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加剧.被侵略国抵抗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欧美的和平运动已
发展成更为普遍的反战、厌战、恐战的思潮,不惜任何代价追求和平,甚至可以牺牲小国的主权利益,最
终反而事与愿违。
——摘编自徐蓝《战争与和平—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二战后,呼吁和平,反对战争的呼声特别高涨。1948年 8月,由法国和波兰的文化工作者和
科学家发起,国际文化工作者保卫和平大会在波兰召开。1949年 4月,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和
布拉格两地同时举行。1950年 3月,世界保卫和平大会通过了著名的《斯德哥尔摩宣言》,要求无条件禁
止原子武器和大规模毁灭性武器。1950年 11月,第二届世界和平大会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50年代
初期,在世界和平理事会的组织下,全世界掀起了和平签名活动,签名人数最多达 6亿多人。这些运动对
于朝鲜战争的停火,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以及世界局势逐步由紧张到缓和起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熊伟民《和平之声——20 世纪反战反核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欧美和平运动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初期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及意义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经济发展中心是指某一时期内经济发展活跃,能影响和带动世界发展的国家或地区,是世
界经济的火车头和动力源。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世界经济发展中心并非一成不变。在政治、科技、
文化,军事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旧的经济中心被新的经济中心所取代,并不断重复这一过程。
时代 说明
亚洲时代 亚洲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地中海时 代表世界海洋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叫地中海时代,跨越奴象社会和封
代 建社会两个时期。
大西洋时
标志是地理大友现及国际贸易的形成。
代
在国际经济关系粘局中,大西洋处在一个中心位置,这空集中了西欧
太平洋时
和北美两大工业生产力群,它的经济引力场所及,影响了大半个地球。
代
世界发展的重心正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
围绕“世界经济发展中心”这一主题,从表中提取一个或多个时期的信息,白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
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 D
2. D
3. B
4. A
5. D
6. D
7. D
8. C
9. B
10. B
11. C
12. C
13. B
14. B
15. A
16. (1)近代殖民扩张中海洋作用凸显;海洋蕴含着丰富的资源;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美国综合国力大
幅提升,加快了海外扩张步伐;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列强争夺海权斗争加剧。(任答 3 点即可)
(2)对海洋争夺由军事目的为主转为经济利益为主;海洋问题冲突多以和平途径解决;从列强间掠夺竞
争到国际社会合作开发利用;联合国组织在海洋利用上发挥了重大作用;更加注重对海洋环境的保护。(任
答四点即可)
17. (1)辩证关系: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加,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要求生产领域的
革命,推动了大工业时代到来。机器大工业生产意味着生产出更多的商品,需要更为广阔的市场,促进了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或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进一步(基本)形成。
(2)新变化:新技术的发明、完善时间不断缩短;新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缩短(或新技术转化为生
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知识增长率上升。
因素:科学理论进一步突破(具体举例亦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等),为新技术革命进一步提
供了理论支持;第二次世界大战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或国家加强对科技发展的干预,或政府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等。(答出三点即可得分)
18. (1)表现: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签订和约,成立国际联盟,维护集体安全;出现普遍的反
战、厌战、恐战的思潮。
(2)原因:美苏冷战,国际局势紧张;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国际和平大会等组织的推动;核武器的巨
大破坏力。
意义:有利于地区争端的解决;推动国际局势的缓和;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独立斗争。
19. 角度一:世界经济发展中心最早出现于亚洲。
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印度、古巴比伦和中国均位于亚洲。
古代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耕作技术先进,农耕经济高度繁荣。通过陆地、
海上丝绸之路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贸易网络,中国的对外贸易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到宋元时
期,中国已经发展为世界对外贸易最强大的国家。
阿拉伯帝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君主制度,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逐渐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帝国
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都城巴格达是当时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当西方处于文明衰落的“黑暗中世纪”时,亚洲地区的文明仍在继续向前发展。但由于采取闭关铁国的国
家政策、错失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等原因,亚洲国家已逐渐走向没落,渐渐淡出世
界舞台中心,丧失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地位。
角度二:11 世纪至 15 世纪世界的经济中心在地中海沿岸。
欧洲经济在“黑暗中世纪”后逐渐复苏并发展,最先开始发展的区域是地中海沿岸。意大利是资本主义萌
芽较早出现、也是近代科技兴起和发展的地方。拥有威尼斯、热那亚、比萨,佛罗伦萨等商贸城市,佛罗
伦萨是欧洲较早的金融中心。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意大利建立海上贸易网络,成为东西方海运贸易的重
要枢纽。
15-16 世纪,奥斯曼帝国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帝国连接亚欧的商路,
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到一定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奥斯曼帝国等地中海沿岸国家逐渐丧失欧洲商业中心地位,西班牙,葡萄牙、荷
兰,英国等大西洋沿岸国家开始了对海上霸权的争夺,世界经济中心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角度三:15-19 世纪世界的经济中心在大西洋沿岸。
新航路的开辟、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发展中心开始向大西通讼岸
地区转移。
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开辟了通向亚洲和美洲贸易的新通道,通过海上贸易和海外殖民获
得巨额财富,占据海上霸主地位长达一个世纪之久。
17 世纪,荷兰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船队和最先进的造船技术,垄断了近一半的世界海运贸易,被称为“海
上马车夫”。阿姆斯特丹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当时的荷兰掌握了世界经济的主导权,成为国
际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
18 世纪中叶,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提升了工业水平和经济实力,开始成为世界经济的心脏。鼎盛时期
的英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海外殖民地遍布世界五大洲。角度四:20 世纪以来世界的经济中心在太平
洋沿岸。
太平洋两岸分别是全球资本最密集的地区(美国和加拿大)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区(西太平洋沿岸)。
19 世纪末,美国以第二次技术革命为机遇,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充足的廉价劳动力、欧洲资本的涌入以
及海外移民带来的先进科学技术等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1941 年召开的有雷顿森林会议上确
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战后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1978 年以来,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经济体量不断扩增,2016 年,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宣布将人民币纳入 SDR 货币篮子,人民币已逐渐走向国际化,并开始冲击美元的霸主地位。中
国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日本在战后完成国家重建并实现经济腾飞。科技进步及美国的资金技术援助,加之战后的一系列民主改革,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各国损失惨重,经济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及削弱。亚洲的崛起也间接造
成欧洲衰落,因为缺乏经济活力,欧洲不再是世界中心,狭长的大西洋也被更宽广的太平洋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