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清单)-单元速记·巧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清单)-单元速记·巧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5 12:3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六上第四单元基础复习
【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一、易读错的字
黧(lí)黑 搀(chān)扶 祭奠(diàn) 咆(páo)哮
狞(níng)笑 吞没(mò) 勉强(qiǎnɡ) 寡(ɡuǎ)妇
呻(shēn)吟 蜷(quán)缩 忐忑(tǎn tè) 魁(kuí)梧
皱(zhòu)眉 威胁(xié) 收敛(liǎn) 保佑(yòu)
青稞(kē) 宁静(níng) 嚼碎(jiáo) 唉声叹气(āi)
二、易写错的字
哮:右边是“孝”。
废: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发”。
熄:左窄右宽,左部最后一笔是点。
唉:右下是“矢”,长撇不出头。
喃:右边被包围的部分是“”。
湃:“拜”左边是“手”的变形,右边有四横。
三、一字组多词。
汹(xiōng):汹涌 来势汹汹 涌(yǒng):涌现 涌动
澎(péng):澎湃 澎湖 湃(pài):澎湃 滂湃
溅(jiàn):水花四溅 喷溅 熄(xī):熄灯 熄火
掀(xiān):掀起掀开 困(kùn):困难 困苦
唉(āi):唉声叹气 淋(lín):淋水 淋雨
嘿(hēi):嘿嘿笑 糟(zāo):糟糕 糟蹋
嘛(ma):干嘛 皱(zhòu):皱纹 皱巴巴
勺(sháo):勺子 饭勺 棚(péng):牲口棚 天棚
苔(tái):苔藓 苔痕 藓(xiǎn):苔藓
坪(píng):草坪 坪坝 蔗(zhè):甘蔗 蔗糖
瀑(pù):瀑布 飞瀑 缝(féng):裂缝 门缝
谚(yàn):谚语 农谚
四、多音字。
宁 作 嚼
倒 没 唉
强 折 哄
五、同音字。
淌(流淌) 呻(呻吟) 废(废品) 皱(皱纹) 废(废品)
倘(倘若) 伸(伸手) 费(费事) 雏(雏燕) 费(费事)
咆(咆哮) 哑(沙哑) 揪(揪住) 勺(勺子) 皱(皱纹)
跑(跑步) 亚(亚洲) 秋(秋天) 勾(勾引) 雏(雏燕)
糟(糟糕) 嗓(嗓子) 淌(流淌) 揪(揪出) 橡(橡皮)
遭(遭遇) 噪(噪声) 倘(倘若) 锹(铁锹) 像(好像)
六、形近字
嗓(嗓子) 呻(呻吟) 揪(揪出) 咆(咆哮) 哑(沙哑)
噪(噪声) 伸(伸缩) 锹(铁锹) 跑(跑步) 亚(亚洲)
揪(揪住) 勺(勺子) 糟(糟糕)
秋(秋天) 勾(勾引) 遭(遭遇)
七、重点词语
1.必须掌握的词
咆哮 惊慌 嗓子 拥戴 沙哑 党员 呻吟
废话 吞没 猛然 渔夫 风暴 沉思 抱怨
轰鸣 倾听 探望 照顾 困难 阴冷 忧虑
渔网 糟糕 后脑勺 湿淋淋
2.四字词语
寒风呼啸 魁梧黧黑 缝缝补补 合不拢眼
3.成语
势不可当 跌跌撞撞 汹涌澎湃 心惊肉跳 自言自语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 喜出望外 目不转睛 奄奄一息
一动不动 无边无涯 三长两短 热气腾腾 重重叠叠
八、近义词
咆哮—怒吼 惊慌—慌张 放肆—肆意 祭奠—祭祀
沉默—缄默 严肃—严厉 忧虑—焦虑 怒吼—怒号
硬实—健壮 艰苦—困苦 脆弱—软弱 灿烂—绚丽
安顿—安置 抱怨—埋怨 照顾—照看 均匀—匀称
势不可当—势如破竹 跌跌撞撞—踉踉跄跄 喜出望外—大喜过望
心惊肉跳—胆战心惊 无边无涯—无边无际
九、反义词
惊慌—镇静 沙哑—清脆 放肆—拘谨 潮湿—干燥
舒适—难受 清新—浑浊 黧黑—白皙 严肃—随和
衰弱—健壮 严厉—和蔼 饱满—干瘪 浪费—节约
低沉—高亢 粗糙—光滑 灿烂—暗淡 奄奄一息—生龙活虎
势不可当—不堪一击 跌跌撞撞—稳稳当当
十、词语积累。
1.词语搭配
(清瘦)的脸 (窄窄)的木桥 (白茫茫)的世界 (古老)的钟
(放肆)地舔 (痛苦)地呻吟 (汹涌澎湃)的海浪 (冰冷发青)的脸
(严厉)地说 (饱满)的情绪 (湿淋淋)的渔网 (苍白僵硬)的手
(严峻)的脸 (新鲜)的鱼汤 (魁梧黧黑)的渔夫
2.特殊词语。
ABAC式样的词语:自作自受 自言自语
类似的词语:自生自灭 一生一世 自由自在 自给自足 自暴自弃
3.词语拓展
①描写心情的词语: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跳
类似的词语:心急如焚 忧心忡忡 垂头丧气 百感交集 悲痛欲绝
②描写天气的词语:寒风呼啸 风雨交加 秋高气爽
③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大惊失色 六神无主
类似的词语:泰然自若 全神贯注 和颜悦色 神采飞扬
④描写大海的词语:汹涌澎湃 海风呼啸 风平浪静
十一、省略号
1.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2.“还好,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表示语意的跳跃)
3.“我 ”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4.“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回来啦 ……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表明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十二、句子积累。
1.拟人句。
(1)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把洪水肆虐的情形再现了出来。
(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既生动地写出了洪水的肆虐,又突出了洪水的危险。
2.比喻句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把山洪比作一群受惊的野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洪水的凶猛。
(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把老汉比作一座山,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老支书沉着、坚定的高大形象。
3.反问句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4.精彩句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这几句话是对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地表现了桑娜矛盾的内心活动。
5.常考句型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仿写比喻句)
(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仿写拟人句)
(3)有的同志滑倒了,架桥的同志就用头把他顶住;有的战士踩着架桥同志的肩膀了,架桥的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同志滑到河里了,架桥的同志就赶紧把他扶上去。(仿写排比句)
(4)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前一句是环境描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后一句“疯了似的折回来”写出了人们慌不择路的情景。
十二、课文回顾。
13.《桥》是一篇微型小说,叙述了一位老支书面对暴发的山洪,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赞扬了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和大公无私的精神。
14.《穷人》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代表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刚刚病故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15.《金色的鱼钩》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格。
十三、背诵积累。
1.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方法:
(1)通过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2)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3)从小说的环境描写中理解人物形象。
2.日积月累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十四、单元复习要点
1.阅读《桥》,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并感受老支书的伟大形象。
2.抓住《穷人》中的心理描写,体会桑娜和丈夫的形象。
3.弄清《金色的鱼钩》的故事情节,感受老班长的光辉形象。
4.会发挥想象,创编小说。
十五、“1+X”阅读
推荐篇目:竹林《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推荐理由:这篇文章讲述了杭州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一个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阅读方法:我们可将这篇文章与课文《桥》进行对比阅读。两者虽然题目中都写了“桥”,但在表达的主题思想上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同样是写“生命之桥”但两者在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也不尽相同。
十六、素养与能力
①《桥》有感情地朗读,找出写老支书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深刻理解课文。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其作用;讨论结尾点明人物关系的好处。
②《穷人》引导学生感受主人公的美好心灵,分析作者运用对话和心里活动描写及环境描写的好处。了解作者托尔斯泰的情况。了解文中人物对话、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③《金色的鱼钩》在读中体会小说生动的情节,在小组互助合作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文字描述体会老班长的高尚的情操和高度的革命热情,让情感教育深入学生心中。
单元课文知识梳理
第13课:《桥》
1.课题解读
《桥》这篇课文描写了老支书在洪水袭来的时刻,镇定指挥全村人过桥撤离,舍己为人的故事。
2.课文重点理解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理解:这几句是环境描写,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环境的恶劣,营造出危急的形势。环境描写的好处:烘托出当时紧张的气氛,突出形势的危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一步步有力地烘托出了老支书沉着冷静、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崇高品质。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理解:前一句是环境描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后一句“疯了似的折回来”写出了人们慌不择路的情景。
(3)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理解: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汉比作一座山,与人们“惊慌”“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也体现了老支书沉稳干练、在村民们心中很有威信。
(4)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
……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理解:(1)“冲上前”“揪出”“吼”是对老汉的动作描写。“凶得像只豹子”是对老汉的神态描写。“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是对老汉的语言描写,让人体会到老汉的铁面无私。
(2)一“揪”一“推”让我们体会到老汉在亲人和群众面前以身作则又爱子心切的崇高形象。
(3)老汉第一次吼是站在党员的角度。第二次吼是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在对人民群众的大爱中,也深藏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真爱。
(4)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理解:“凶得像只豹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汉因无私无畏而自然生成的威严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5)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理解: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击和人们的重压下即将断裂的危急情形,同时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
(6)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理解:“她丈夫”指的是老支书,“她儿子”指的是那个小伙子。小说最后才点明小伙子和老支书的关系,这样写的好处是出乎意料的结尾,更能震撼人心,烘托出老支书的光辉形象。
3.主题概括。
《桥》是一篇微型小说,叙述了一位老支书面对暴发的山洪,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赞扬了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和大公无私的精神。
4.学有所得
大爱无言!困难面前临危不惧,生死面前舍我其谁。这是多么崇高的品格!正是这些党员们的无私奉献,舍小家顾大家,才有了我们幸福美好的生活。
5.结构导图
6.问题探究。
(1)这篇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老汉形象?
临危不乱、心系村民、镇定果断、威信极高、坚持原则、不徇私情、沉着无畏、深爱儿子……
(2)村民们一起奔向的是一座什么样的木桥?小说围绕木桥产生了哪几次冲突?
村民:慌不择路——老汉:如山般站在桥前
个别人:抱怨——老汉:坚持原则
一个党员小伙子:排在前面——老汉:揪出小伙子
老汉与小伙子相互推让,希望对方先过桥
(3)老汉为什么让党员排在后边?这体现了什么?
因为中国共产党对党员的要求高于人民群众,老汉这样要求体现了他极强的原则性。另外,老汉也是一名党员,他让党员排在后边,自己也就排在了后边,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不利用职权为自己的安全考虑,而是严格要求自己,体现了党员纯洁的党性。
(4)小说最后才点名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文章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设置悬念的写作方法,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进一步体现了人物无私无畏、英勇献身的精神。出乎意料的结尾,更能震撼人心,烘托老支书的光辉形象。
(5)这篇小说为什么以“桥”命题,而不用“老支书”或“一位老汉”来命题。
“桥”具有象征意义,是把党员和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情感纽带,是危难时刻老支书为群众抢得生机的希望桥,是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生命桥。
(6)这篇小说以“桥”为题有怎样的深意?
(7)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课文先写老汉将一个小伙子从队伍里揪出来,让他排到队伍的最后;又写小伙子让老汉先走,而老汉把小伙子推上了桥,但就在这时木桥塌了,他们二人被洪水吞没了;最后写洪水退了以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两个人,一个是她的丈夫,一个是她的儿子。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直到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知道了“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虽让人感到在“意料之外”,但联系前文仔细想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这样安排结构,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如,课文开篇就写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不仅描写出雨水之“大”,而且表现出雨水的来势凶猛,为下文的山洪暴发作了铺垫。再如,课文最后写“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这里每句话都单独成段,语言极为洗练,却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如,“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他像一座山。”“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这几句话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使描写生动形象,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再如,“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7.课后拓展
(1)简介作者
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出生于河北龙烟铁矿,祖籍河北完县(今河北省顺平县)。作家、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河北省龙烟铁矿西二区小学、河北宣化第四中学就读。1970年3月参加工作。先后做过锅炉工、修理工、车间主任、地质队长、机关秘书、宣传干部、报社记者、政府副市长等职务。1977年开始文学创作,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共发表长篇小说19部,中短篇小说千余篇,计有1500余万字。
(2)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描写对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有推动作用,人物形象在环境变化中也更加鲜明、突出。本文就是通过环境描写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让老支书的形象在环境描写的烘托下更加鲜明。
运用环境描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环境描写一定要与小说要揭示的主题相一致,不能脱离小说的主题。
(2)环境描写一定要为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服务。
(3)环境描写要适可而止,不能在小说中占据主要位置。
课文范例: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③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④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写法品析:课文开头的环境描写表现了暴雨、山洪的突如其来和形势的危急,同时营造出死亡步步逼近的危机感,为故事的发展作铺垫,也为老支书的牺牲埋下伏笔。
(3)拓展延伸
一座山
我不知道你的姓,你的名,
但我知道你有一个动人的称呼——老汉!
啊,老汉!你是一座山,一座镇定的山,征服了肆虐的洪水。
一座刚毅的山,抵挡了可怕的灾难,
更是一座深情的山,饱含着宽广无私的爱。
啊,老汉!你将牢牢驻留在我们心间,永远,永远!
第14课:《穷人》
1.课题解读
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的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2.课文重点理解
(1)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理解:这段环境描写,将屋内的温暖舒适与屋外的寒风呼啸进行对比,充分说明了桑娜勤劳能干,也暗示出渔夫出海打鱼的危险,侧面反映了渔夫的勤劳和他们生活的贫穷。
(2)“他现在在哪儿?老天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一面自言自语
理解:暴风雨声音似乎在时刻提醒着桑娜,丈夫尚未归来,危险时刻存在。对丈夫担忧与期盼他能安然回来的心情,伴随着焦虑度过着这一分一秒。无能为力的她此时也只能祈求神的保佑了。
(3)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理解:寡妇的日子的确不好过,与桑娜家的温暖舒适不同,这里没有炉子里发出的暖暖的火光,显得“潮湿又阴冷”。暗示西蒙的生活很困窘。
(4)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理解:“忐忑不安”在这里有惴惴不安的意思,到底什么使她不安呢,那就是家境窘困,勉强维持。“这是闹着玩的吗?”自然不是闹着玩的,拼死拼活地干也只够填饱七个人的肚子,现在一下子就多了两个啊!这里的省略号很好地描写出桑娜这种矛盾的心情。思维断断续续,心疼丈夫为家庭所付出的,担心丈夫会责怪。但对抱回孩子这件事的结果是不变的,宁肯丈夫不认同,被打,只要收留下那两个孩子,她都愿意。自责的背后是善良,对丈夫的体恤,心甘情愿是源于对孤儿的不忍抛弃。
(5)“我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死的,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理解:一段沉默后,桑娜终于下定决心要跟丈夫谈及这件事,但她对丈夫能否接受这两个孤儿心中没底,因而表述断断续续,这里的省略号恰到好处的表现这一点。这里“沉默”是一种等待,等待丈夫的表态,更是一种难过,为如此小的孩子就没有的父母而痛心。
(6)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理解:(1)“熬”这个字表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
(2)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3.主题概括。
本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刚刚病故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在自身生活困难的情况下仍本能地向别人伸出援手的可贵品质。
4.学有所得
桑娜拉开帐子的那一刻,两颗美好的心灵交融在一起。桑娜和渔夫用行动诠释了真善美,我们要向他们学习,用爱温暖世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5.结构导图
6.问题探究
(1)桑娜一家的生活条件是怎样的?
他们一家十分贫穷,渔夫要冒着风暴出海打渔,两人终日辛苦劳作,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2)作者为什么要详细刻画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活动?文中甚至还写了她责备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会有损桑娜高尚的形象吗?
这样的心理实际上更让人觉得桑娜的想法真实可信。正因为桑娜虽然一度后悔、自责,最终却情愿挨揍也要收养两个孩子,反而让人觉得她的形象更加高大。
(3)从渔夫回家开始,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对话描写,说说分别体现了渔夫和桑娜怎样的性格。
“糟糕、倒霉”这样一些简短的话语体现出渔夫心直口快、性格豪爽的特点。从催促桑娜把孩子抱来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的粗中有细和善良。
桑娜语无伦次的回答和如释重负地告诉丈夫孤儿已经抱过来,体现了她善良、高尚的心灵。
(4)在渔夫和桑娜的对话中,有两次沉默,这两次沉默体现了桑娜怎样的品质?
桑娜与渔夫对话时先后两次“沉默”。第一次是桑娜不知道该如何告诉丈夫收养孤儿的事情,这沉默里包含着矛盾和斗争,也包含着寻求解决问题的苦心。渔夫还沉浸在与海浪搏斗的恐惧中,心里尚存余悸,看到桑娜沉默,所以也没有说话。第二次是桑娜把西蒙去世的消息告诉丈夫,她在等待丈夫的决定,桑娜的沉默里充满对孤儿的同情,也饱含着对丈夫的试探和期待。两次沉默体现了她善良的品质。
(5)小说以“穷人”为题,你觉得桑娜和渔夫穷吗?
示例:我觉得桑娜和渔夫不“穷”。虽然他们的物质生活是贫穷的,渔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桑娜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而且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但是他们精神和品德上是富有的,因为他们勤劳、善良。
7.课后拓展
(1)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1863—1899年多部优秀的作品问世。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2)写作背景
《穷人》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榨取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却高尚淳朴。这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高尚品德。
(3)马灯
一种可以手提的、能防风雨的煤油灯,骑马夜行时能挂在马身上,因此而得名。沿海地区大部分用于船上,也有“船灯”的叫法,尤其是有风有雨的天气,真是渔民的照明利器!
(4)妙笔生花,感悟名家手法。
环境描写细致生动
课文第一段,写桑娜等待丈夫归来的焦灼心情,是通过屋外和屋内两种环境的对比来具体描述的。“屋外寒风呼啸”,海浪“汹涌澎湃”,而室内却宁静而舒适。桑娜不时倾听风暴的声音,“感到心惊肉跳”,祈求上帝保佑出海的丈夫平安地归来。从这些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桑娜一家过着贫困的生活,还知道她勤劳贤慧,把渔家小屋收拾得整洁而温暖,同时心地善良,爱怜丈夫。通过写桑娜一家艰难困苦的生活与下文收养孤儿的举动形成了对比,写她爱怜丈夫的焦灼心情与下文收养孤儿的心愿构成了矛盾,有力地映衬了她美好的心灵。
心理描写细致入微
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在矛盾冲突中显示人物的品质,是本课的一个显著特点。尤其是第二段描写了桑娜矛盾痛苦、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当她发现邻居西蒙已死,毫不犹豫地抱回两个遗孤,可她又“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她为什么会这样想呢?因为家境本来就很穷困,又有五个孩子,丈夫的担子已经很重了,现在再加两个孩子,能养活吗?所以,桑娜的担心是很自然的。可是她又想:“嗯,揍我一顿也好!”可见她更坚定了收养孤儿的决心。是什么原因形成桑娜矛盾复杂的心理呢?是罪恶的剥削制度造成的穷困,是穷苦人民在现实情况下一种真实心理的写照。它不但不会减少桑娜善良性格、纯洁心灵的光彩,反而在思想斗争中,增添了她克己待人的光辉形象!
细节描写细腻传神
第三段细节描写,细腻传神,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如当桑娜把西蒙已死的消息告诉渔夫时,渔夫说:“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放在一起怎么行!”可是他为什么“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他知道应该救孩子啊!可是孩子太多,又担心收养不起。但他马上就作出了决定:“哦,我们,我们总能熬出来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可“桑娜坐着一动不动”,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想法不谋而合了,她那紧张害怕的心理顿时化为乌有,此时完全沉浸在激动、兴奋和快慰之中了。我们抓住桑娜和渔夫“不谋而合”的情节,分析人物的语言、神情和动作细节,就可体会出憨厚、正直的渔夫同样具有一颗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深刻反映了穷人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好品质。
语言描写朴实无华
全文语言恰如其分,朴实无华,感人肺腑,是本文的又一特色。文章开始的环境交代,只用了“心惊肉跳”一词,却突出地表现了环境的“险恶”和桑娜“担心”的程度。写桑娜的沉思:“丈夫……她……可是……孩子们没有鞋穿……吃的是黑面包……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作者没有深奥的词语,没有高亢激越的句子,却深切地道出了她一家生活的艰辛。在表现她对邻居的关心时写道:“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进去看看吧!”几句平平常常的话,使她的善良脱纸而出。再如渔夫说:“……我们,我们总能熬出来的人!……”一个“熬”字,却极大容量地表明不遗余力收养孤儿的决心。又如桑娜知道丈夫和她的想法一致时,才“拉开了帐子”,文章嘎然而止,却给人留下了无穷的余味:穷人的心灵是多么美好高尚!
第15课:《金色的鱼钩》
1.课题解读
本文是一篇小说,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颂扬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 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课文重点解读
(1)从那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
理解:这里省略了老班长钓鱼和为“我们”做饭的艰辛过程,而用“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这样的结果代替过程,这从侧面体现了老班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2)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理解:老班长所说的“比你们还先吃呢”竟然是这样的情形!这让文中的“我”无比震撼。为了照顾好“我们”,老班长做出了这样无私的牺牲,怎能不令人动容呢?
(3)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理解:老班长用善意的谎言来稳定大家情绪的举动,令人感动。
(4)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
理解:一个“熬”字体现了当时情况的极端艰苦,“还要二十天”则预示了还有更大的困难在等着他们。
(5)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理解:这句话是老班长看到“我们”都不忍喝鱼汤时,对“我”的劝慰,怕“我”的表现会影响两个小战士。老班长无论如何也要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照顾好三个病号,体现了他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
(5)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
理解:已经奄奄一息的老班长毅然拒绝了“我”端来的鱼汤,在这里,老班长的无私和伟大让人由衷敬佩。
3.主题概括
本文是一篇小说,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颂扬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4.学有所得
老班长,一个普普通通的红军战士,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舍己为人的真正含义。他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千千万万个革命先烈的典型代表,正是因为有他们,才能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我们因此才能过上今天幸福的生活。为此,我们也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不忘先辈们的丰功伟绩,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5.结构导图
6.问题探究
(1)为什么“我”“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当“我”知道鱼的来之不易,以及老班长把仅有的一点儿东西都给“我们”三个病号吃,自己却硬咽草根和鱼骨头来充饥时,“我”的内心极为沉重。实在不忍心喝下这少之又少的鱼汤,实在不愿意看到老班长忍饥挨饿,也实在不愿意看到老班长的身体一天天衰弱下去,所以“我”觉得手中的搪瓷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2)你觉得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
(3)为什么说老班长的鱼钩“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象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不仅赞美了老班长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还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4)作者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有什么深意?
“金色的鱼钩” 不仅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更象征着老班长金子般闪耀的思想光芒,象征着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4.课外拓展
(1)长征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其他红军部队也被迫离开原来的根据地,先后开始长征。红军历尽艰苦,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第一方面军会合,长征胜利结束。
(2)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指的是松潘草地,它位于青藏高原同四川盆地的连接段。面积约1.52万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由于排水不良,形成大片的沼泽。水草盘根错节,结成片片草甸,覆盖于沼泽之上。草地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行军。行军时,稍不小心,偏离道路,就会陷入泥潭,遭受灭顶之灾。红军战士凭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钢铁般坚强的意志,战胜千难万险,走出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
(3)青稞
也叫元麦,大麦的一种。成熟时麦粒易从壳内脱出。粒大皮薄,麦麸少。我国西藏、青海等地称作青稞,是当地人的主要粮食,也可酿酒。
(4)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5)歌颂长征精神的诗句。
无边风雨夜,天堑大渡横。火把照征途,飞兵夺泸定。——杨成武
安顺急抢渡,大渡勇夺桥。两军夹江上,泸定决分晓。——聂荣臻
当年抢英雄,敌军重重,红军冒死建奇功。而今又踏长征路,山河峥嵘。——张爱萍
红军遗迹今犹在,莫忘英雄夺险桥。——魏传统
(6)请你以讲解员的身份向来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的人讲解金色鱼钩的故事。
示例:开头:各位游客朋友,欢迎您来到这里。我是这次的导游小明。现在呈现在各位面前的这一枚锈迹斑斑的鱼钩,有一个特殊的来历。
中间:(用简单的话概述课文中故事)
结尾:正因为有了这样感人至深的故事,它才被陈列在这里。
语文园地
1.交流平台
理解:课文《桥》中对老支书在桥前的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让我们感知到其心系群众、临危不乱、先人后己、大公无私的崇高品质。老支书在组织逃生时揪出自己儿子的情节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他不徇私情的崇高品质。逐渐变得恶劣的环境有力地烘托出老支书处变不惊、沉着冷静的性格特征。
我们还可以通过侧面描写来感知人物形象。《桥》中人们的惊慌失措与老支书的沉着镇定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显了老支书的人物形象。
在以后的小说阅读中,我们可以多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以及小说的情节与环境描写,从而深入感受人物形象。
2.字词句运用
(1)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塑造了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有许多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起了很好的作用,如,“长坂桥张飞退曹军”就是一个经典情节。朗读下面的片段,读出张飞的神勇。
☆张飞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
理解:张飞睁大眼睛,隐隐约约看到后面的队伍高举青罗伞盖、旌旗蔽日,浩浩荡荡地来了,料定是曹操心中疑虑,亲自来察看。于是张飞高声大叫道:“我是燕人张翼德!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音像雷声一样大。曹军听到这声音,腿都战栗不止。
正面描写: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声如巨雷。
侧面描写:曹军闻之,尽皆股栗。
方法指导:朗读时,要读出张飞的勇武过人。如抓住人物语言读出粗犷豪迈,抓住动作“睁圆环眼”“厉声大喝”读出勇猛气概。读时语气要有顿挫感,让人感觉心惊胆战;“曹军闻之,尽皆股栗”,略作停顿,读出震慑的感觉。
拓展:“长坂桥张飞退曹军”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情节。描述的是:曹操亲率大军在长坂坡追上了仓皇南撤的刘备。在混战中,赵云及两位夫人与刘备失散。麋芳认为赵云已投降曹操,刘备并不相信,但张飞却信以为真。于是,张飞带着二十多名骑兵来到了长坂桥前。此时,赵云怀抱刘禅再度杀入重围。张飞让赵云赶紧过桥,自己单人独骑立于长板桥边。他面对的是曹操亲自率领的数十万大军。张飞大吼曹军一片混乱,一起向西败退。见于《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
(2)读一读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试着写一写你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提示:第一段话通过密集使用省略号、问号、感叹号来表现桑娜从忐忑不安到下定决心的心理变化:体恤丈夫一又害怕丈夫突然回来一责问自己一作出决断。通过这段心理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压力,更可以感受到桑娜爱丈夫、同情孤儿和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第二段话写出了“我”紧张担心、矛盾痛苦的心理,侧重于“我”内心的痛苦的变化过程:为战友心痛一担心暴露一不忍心看一忍不住不看一心如刀绞。
这两段话都写出了人物忐忑不安、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朗读时要把这种复杂的矛盾心理表现出来。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生活中让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的事情,如发期末考试成绩前、打碎了妈妈心爱的花瓶、冬日的周末挣扎起床去养老院做志愿者……
示例: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做过错事,想认错又不敢,或想做好事又不好意思做的经历?写一写内心经历这些事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路灯亮了,我的心咯噔一下:糟了,这回又晚了。我慌慌张张向家里跑去。一路上,爸爸黑边眼镜后面那双严厉的眼睛,不时出现在我眼前。我忐忑不安,心里七上八下,像揣着一只小兔子似的。我匆匆地一路小跑,心里不住地埋怨自己:前几天爸爸刚说过,放学后要直接回家,不要到别处去玩。可是我刚遵守了几天,就又忘记了。这回爸爸一定会特别生气,说不定还要揍我呢。
3.积累运用
(1)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作者介绍:贺知章,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诗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写作背景:贺知章在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时,已八十六岁。此时距他离开家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人生易老,世事沧桑,他心头有无限感慨,于是写下了这组诗。
释义:〔偶书〕偶然写的诗。
〔少小〕年轻的时候。
〔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有改变。
〔鬓(bìn)毛衰两鬓的头发已经稀疏了衰,减少,疏落。
理解: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回到家乡的情景,表达了久客伤老之情。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归来,鬓发疏落。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更让人感慨万千。全诗在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久久不绝。
单元高频考点
1.《桥》一课,比喻拟人句很多,考试时常以仿写的形式考查。
2.《穷人》一课,第9、24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3.《金色的鱼钩》一课突出了老班长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常以判断或选择的形式考查。
4.第四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续编故事要注意:①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②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③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单元检测】
一、基础检测
1.用“√”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沙哑(yǎ yā) 废话(huì fèi) 自作自受(zuō zuò)
熄灭(xí xī) 飞溅(zhàn jiàn) 势不可当(dànɡ dānɡ)
喃喃自语(nán lán) 奄奄一息(yān yǎn)
2.读拼音,写词语。
这zāo gāo( )的阴雨天气已经持续一周了。地面上到处都liú tǎng( )着浑浊的雨水,连花草也整天都shī lín lín( )地低着头,人们的激情仿佛也被这雨水xī miè( )了,整天都āi shēng tàn qì( )的。
3.按要求给下列词语分类。
果断 夸耀 团结 武断 夸奖 聪明
阴险 狡猾 忠诚 凶恶 坚强 卑鄙
阴谋诡计 神机妙算
(1)褒义词:
(2)贬义词:
4.选择正确的答案。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咆哮(báo) 飞溅(jiàn) B.搀扶(cān) 胸膛(táng)
C.揪着(qiū) 皱纹(zhòu) D.祭奠(diàn) 呻吟(shēn)
(2)下面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惊慌 拥戴 势不可当 B.倒霉 沙亚 自做自受
C.抱怒 废话 神志不清 D.健状 沉思 出人意料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生活是一片海,时而汹涌澎湃,时而风平浪静。
B.妈妈的拥抱使我心惊肉跳的心情平静了下来。
C.他这个人挺古怪,经常自言自语,却很少和别人说话。
D.洪水越来越凶猛,人们都慌忙往外逃,他却跌跌撞撞地往回冲。
(4)下面对句子运用的描写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环境描写)
B.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语言描写)
C.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心理描写)
D.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外貌描写)
5.选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3分)
A.动作描写 B.心理描写 C.外貌描写 D环境描写 E.语言描写 F.神态描写
(1)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
(2)“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 )
(3)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 )
【答案】
1.yǎ fèi zuò xī jiàn dānɡ nán yǎn
2.糟糕 流淌 湿淋淋 熄灭 唉声叹气
3.(1)果断 团结 夸奖 聪明 忠诚 坚强 神机妙算
(2)夸耀 武断 阴险 狡猾 凶恶 卑鄙 阴谋诡计
4.(1)D (2)A (3)B (4)D
5.(1)A (2)E (3)AC
二、积累运用
1.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A.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B.死亡在洪水的轰鸣声中逼近。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哪个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再照样子写一个句子。
仿写:
(2)老人很凶。(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比喻句)
(3)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缩写句子)
(4)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改成陈述句)
2.下列对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语言描写)
B.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环境描写)
C.渔夫说着,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炉子旁边。(动作描写)
D.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神态描写)
3.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穷人》一课开头的环境描写可有可无,可以删去,不影响小说的表达效果。( )
(2)《桥》《穷人》《金色的鱼钩》这三篇课文的结尾都非常新颖别致,富含深意。( )
(3)小说的“三要素”指的是典型的环境、典型的情节和典型的人物形象。( )
(4)《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班长是一个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感人形象。(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1.“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两句话选自 代诗人 的《 》,意思是
(2)“她来祭奠两个人。”这句话选自课文《 》。“她”是 ,“两个人”是 。“两个人”都具有
的精神。
(3)《穷人》是 国著名作家 根据雨果的叙事诗《可怜的人们》改编的小说。课文题目中的“穷”是指渔夫一家的 很贫穷,但他们的 是富有的,这也是作者伟大人格的体现。课外,我计划读他的作品《 》。
(4)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小说一般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桥》中的 ,《穷人》中的 。读小说时,首先留意人物的 ,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然后通过小说的 感受人物形象,还要借助 描写来了解人物形象。
【答案】
1.(1)A句子写得好。因为“狞笑”的意思是凶狠恶毒的笑。它是一个贬义词,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洪水的来势凶猛,把洪水疯狂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写出了洪水令人厌恶、令人恐惧的情形。示例:小鸟在枝头快活地歌唱。
(2)示例:老人凶得像只豹子。
(3)孩子睡着。
(4)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必须这样做。
2.B
3.(1)× (2)√ (3)√? (4)√
4.(1)唐 贺知章 回乡偶书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他们笑问:客人是从哪里来的?
(2)桥 老汉的妻子 老汉和小伙子 无私无畏、舍己为人
(3)俄 列夫·托尔斯泰 生活 精神 示例:复活
(4)老支书 桑娜 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情节 环境
三、课内阅读。
(一)(2022·浙江省 湖州市 长兴县·六年级期末)片段阅读
穷人(节选)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1.照样子,写词语。
(1)干干净净(AABB):
(2)闪闪发亮(AABC):
2.用横线画出具体描写“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的句子。
3.桑娜为什么会感到“心惊肉跳”?
4.从哪些描写中可以感受到桑娜一家是“穷人”?
【答案】
1.(1)安安静静 高高兴兴 (2)津津有味 斤斤计较
2.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3.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
4.(1)“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一个“破”字,说明他们生活贫困。
(2)“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说明他们生活艰难。
(二)(2022·山东 枣庄·六年级期末)片段阅读
桥(节选)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出来,势不可当。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1.山洪是怎样咆哮的?请用“ ”在文中画出。
2.比较下面的句子,哪句写得好,并说说理由。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2)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3.“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从“像一座山”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联系上下文,说说如果你是颁奖典礼上的颁奖嘉宾,请借助优美的语言文字对老支书的事迹进行准确的陈述与评价。
【答案】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疯狂奔出来,势不可当。
2.第二句好,使用了比喻句,生动、形象。
3.在山洪暴发时,指挥人们撤退的老支书非常镇定、非常沉着。
4.洪流面前,您屹立如山,甘心做群众的靠山:紧急的情沉下,您声如洪钟,是人民最后的依赖。您将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把死的 危险给了 自您的身躯,就是一座不朽的桥粱!
四、拓展提升
(五)(2022·四川省 眉山市 东坡区·六年级专题练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中国吉祥文化
材料一 中国吉祥文化历史悠久。《说文解字》中说“吉,善也”,“祥,福也”。远古时代,我们祖先就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符号、图画来表达避邪求吉的心理;春秋时期,已经有“南山之寿”等吉祥语的记载……吉祥符号、吉祥语等逐步发展成为延续几千年的中国吉祥文化。
材料二 中国吉祥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从部落图腾到衣食住行,从传统民俗到现代商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过年吃的饺子、鱼、火锅等,都被赋予了吉祥的含义。
1.阅读上面的两则材料,概括你得到的主要信息。
2.“饺子”的寓意是招财进宝。那么,“鱼”的寓意是 ;“火锅”的寓意是 。
3.过春节的时候,亮亮的奶奶要求他年夜饭一定要吃韭菜,大年初一要早起,不能说晦气的话……他烦不胜烦,向好友抱怨奶奶太迂腐。如果你是亮亮的好友,你会怎样劝说他?
【答案】
1.中国吉祥文化历史悠久,影响范围广。
2.年年有余红红火火
3.示例:亮亮,奶奶这么要求是出于祈求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大过年的,都想图个吉利,我们应该理解和尊重她,按照她说的做,让她老人家开开心心的。
(二)(2022·河北 承德市 宽城县·六年级专题练习)开心阅读。
雨伞
莫泊桑
奥莱依太太四十多岁,爱活动,爱清洁,面上略带皱纹,并且时常要生气。
她丈夫因为要忍受她的种种节约时时觉得不平,甚至感到痛苦,因为太太有些要求伤了他的自尊心。
奥莱依是陆军部的一个主任科员。这两年以来,他永远提着那柄打满了补丁的雨伞使得同事们发笑。奥莱依气极了,吩咐他妻子买一柄价值二十个金法郎的薄绸子的新伞,并且要她带了发票回来作证明。
她却买了一柄价值十八个金法郎的,愤愤地红着面孔交给她的丈夫,一面说道:“你有了这柄,至少要用五年。”
洋洋得意的奥莱依在办公室里真正挽回了面子。
①到了他夜间回家的时候,她接过新伞把橡皮圈捋开,把伞衣摇散,将眼光盯在伞衣上。但是她又吃惊了。在伞衣上发现了一个鹅眼大小的圆洞,那是一个被雪茄烟烧出来的焦痕!
现在,怒气塞住了她的嗓子,她简直说不出话了:“你……你……你烧焦了……你的……你的雨伞。你……你……你真发痴了!你想把大家弄得倾家荡产!”
她好像要打他似的朝他扑去,激烈地把那个圆圆的小小焦痕放在他的鼻子下面。
瞧见那个焦痕,他不免呆住了,吞吞吐吐说道:“这……这……这是什么 我不知道!我什么也没有做,我向你发誓。我不知道这柄雨伞是怎么搞的!”
她现在嚷起来了:“我猜着你在部里,一定拿着这柄伞玩耍,你做了变戏法的,你打开了给他们看。”
他答道:“我只撑开了一回,让他们看看这柄伞真漂亮。就是这样。我向你发誓。”
但是她气得跳起来了,跟她丈夫狠狠地大闹了一场,使那些爱和平的男子觉得家庭比弹丸如雨的战场还可怕一些。
她量了大小,在旧雨伞上割了一块颜色不同的旧绸子补上去。第二天奥莱依委屈地拿着这件经过修理的雨具出门了。到了部里,他就把伞搁在柜子里,因为心里有可怕的回忆,所以不大惦记它了。
但是,他在傍晚时候回到家里,他的妻子便双手接住雨伞撑开来看,她发现伞已损坏得不可收拾,气得嗓子都噎住了。雨伞上穿了无数的小孔,那明明是烧成的,仿佛有人把烟斗里没有熄灭的灰倒在上面一样。东西是断送了,断送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她一言不发地检查着,气得一个字也吐不出。他也一样,他检查着损坏的情况,他发愣了,吓糊涂了,狼狈不堪了。
两人互相瞧着,他只好低着眼睛,随后,她把那件破玩意掷到他的脸上,她的嗓子从怒不可遏之中恢复过来,她高声喊道:“哈!短命鬼!短命鬼!你特意这样做!真得让你看看我的厉害!你将来再也得不到这东西……”
于是一出闹剧重新开幕了。暴风雨似地演了一个钟头以后,他终于能够解释了。他发誓说他一点也不知道,说这件事只能是由于恶意或报复而来。门上铃子一响可把他救出来了。原来那是一个到他们家里来访的朋友。
奥莱依太太把情况告诉了那个朋友。至于再买新伞,那算是拉倒了,她的丈夫再也不会有新伞用了。
那个朋友对她讲道理:“那么,太太,假如这件事是由于恶意或报复而来,没有了伞,他的衣裳岂不断送了 衣裳当然比雨伞更值钱。”
那个矮小妇人依然是气愤愤的,她说道:“那么他只准用厨房里的雨伞,我没有新绸伞给他。”
听见这种意思,奥莱依生气了,他说:“那么我就辞职,我!我是决不肯拿着厨房里的雨伞到部里去的。”
那位朋友接着说:“拿这个去换一块伞面吧,那并不很贵。”
奥莱依太太依然是忿忿不平的。②她喃喃地说:“至少也要八个金法郎才能换面子。八个加从前十八个,一共是二十六个!花二十六个金法郎买一柄雨伞,真是发痴!是胡闹。”
1.这篇小说以“雨伞”为标题,是因为

2.文章画横线的句子中,句①运用了 描写,写出了奥菜依太太 的特点;句②主要运用了 描写,表现出奥莱依太太 的特点。
3.在文中找到与画波浪线的句子前后呼应的语句,用“ ”画出来。
4.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没有了伞,他的衣裳岂不断送了 ”的意思是“没有了伞,他的衣裳断送不了”。
B.作者莫泊桑写出了小人物平凡琐碎的生活,对奥莱依太太这个人物既有批评,也有同情。
C.朋友来访这个情节设计,对故事发展没有多少帮助,是多余的。
D.“她好像要打奥莱依似的朝着他扑去,激烈地把那个圆圆的小小焦痕放在他的鼻子下面。”句中的“激烈”可以换成“激动”。
5分析奥莱依的特点,并说明理由。(至少分析两个特点)
【答案】
1.以“雨伞”为标题,直接点明小说主要内容。同时小说以“雨伞”为线索,围绕着“雨伞”展开情节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以“雨伞”为标题,紧扣小说中心。
2.动作 细心、爱惜物品 语言 脾气暴躁、吝啬
3.她发现伞已损坏得不可收拾,气得嗓子都噎住了。
她的嗓子从怒不可遏之中恢复过来,她高声喊道
4. B
5.①奥莱依好面子,虚荣心强。同事笑话他提着打满补丁的雨伞,他觉得很没面子,就要求妻子买二十金法郎的伞。他有了新伞后,扬扬得意,觉得挽回了面子。
②奥莱依懦弱、胆小。面对强势的妻子,总是妥协、退让,一直战战兢兢、吞吞吐吐地解释。
(三)(2022·浙江省 金华市 浦江县·六年级专题练习)课外阅读。
雪山小太阳(节选)
1935年6月,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狂风夹杂着大片的雪花翻卷咆哮,凛冽的空气中,雪山似乎也在颤栗。
前进的队伍有些迟缓了。寒冷、饥饿、稀薄的空气侵袭着这支坚强的队伍,已经有很多同志在这片让神灵都敬畏的土地上永远闭上了眼睛。
突然,风雪中传来一阵充满活力的歌声:夹金山高又高,坚持一下胜利了!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
歌声穿透风雪,驱散了寒冷与疲惫,给前进中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大家抬头望去,山坡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跳着、唱着,挥舞着手里的快板,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我们的小太阳又升起来了!”战士们笑了。
这名唱歌的女战士是红军队伍里的小卫生员,谁也不明白她的名字。一路上,小姑娘把行进中的故事编成歌谣鼓舞着大家前进,成了大家的开心果……
突然,她停了下来,路边坐着一个受伤的战士,把头埋进臂弯里像在打瞌睡。在这里,停顿就意味着死亡。“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战士只是含糊不清地说:“冷,冷……”
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有人突然发现,队伍里不见了那个快乐的红色身影。战士们到处寻找,在半山坡的雪地里,看到她静静地躺在山坡上,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她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在担架上,战士们找到了那件红艳艳的大毛衣,它穿在一个受伤的战士身上。
1.“我们的小太阳又升起来了!”小太阳指的是 。
2.第1、2自然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通过渲染环境的 ,衬托红军战士的 气概和 精神。
3.小卫生员不见了,原来她( )
A.躺在山坡上睡着了
B.为了救伤兵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C.掉队了
4.文章标题“雪山小太阳”寓意深刻,你如何理解它的含义?
5.作者在文中反复写到小姑娘的红毛衣,有什么作用?
【答案】
1.小卫生员
2.恶劣 英勇无畏 革命乐观主义
3.B
4. 这里的“小太阳”不仅仅指自然界的太阳,而主要喻指文中的小姑娘身上所具有的一种美好的品质。在红军过雪山那样艰难的日子里,小姑娘身上始终洋溢着热情与活力,就像一轮灿烂的小太阳,散发着光和热,温暖着每个人的心胸,使大家充满信心,看到光明和未来。
5. 红毛衣既是小姑娘的心爱之物,又是她美好精神品质的象征,在那冰封雪地的日子里,一件红艳艳的毛衣代表了小姑娘的热情与奔放,给每个人带来了信心和光明。
(四)(2022·南京市 秦淮区·六年级专题练习)课外阅读。
童年(节选)
高尔基
昏暗窄小的房子里,我的父亲摊手摊脚地躺在地板上。
他穿着一身白衣裳,光着脚,手指无力地打着弯儿。
他快乐的眼睛紧紧地闭住了,成了两个黑洞;龇着牙咧着嘴,他像在吓唬我。
母亲跪在他旁边,用那把我常常用来锯西瓜皮的小梳子,为父亲梳理着头发。
母亲围着红色的围裙,粗里粗气地自言自语着,眼泪不停地从她肿大了的眼泡里流出来。
姥姥紧紧拉着我的手,她也在哭,浑身发抖,弄得我的手也抖起来。
她要把我推到父亲身边去,我不愿意去,我心里害怕!
我从没见过这种阵势,有一种莫名奇妙的恐惧。
我不明白姥姥反复给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快,跟爸爸告别吧,孩子,他还不到年纪,可是他死了,你再也别想见到他了,亲爱的……”
我一向信服我姥姥说的任何一句话。尽管现在穿一身黑衣服,她显得脑袋和眼睛都出奇
的大,挺奇怪,也挺好玩。
我小的时候,得过一场大病,父亲看护着我,可是后来,我姥姥来了,她来照顾我了。
“你是哪儿的呀?”我问。
“尼日尼,坐船来的,不能走,水面上是不能走的,小鬼!”她答。
在水上不能走!坐船!
啊,太可笑了,太有意思了!
我家的楼上住着几个大胡子波斯人;地下室住着贩羊皮的卡尔麦克老头儿;沿着楼梯,
可以滑下去,要是摔倒了,就会头向下栽下去。
所有的这一切我都非常熟悉,可我却从来没听说过从水上来的人。
“我怎么是小鬼呢?”
“因为你多嘴多舌!”
她笑嘻嘻地说。
从那一刻起,我就爱上这个和气的老人了,我希望她领着我立刻离开这儿。
因为我在这儿实在太难受了。
1.“意思”在字典里解释有:A. 语言文字等的意义;思想内容。B. 情趣;趣味。C. 指礼品所代表的心意。在文中的意思是 。
2.“我一向信服我姥姥说的任何一句话”是因为 。
3.“我”为什么爱上了这个和气的老人?
4.“我”坐过船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答案】
1. B
2.小时候生病姥姥照顾过我
3.因为姥姥很和蔼,照顾生病的我。
4.没有。我家的楼上住着几个大胡子波斯人;地下室住着贩羊皮的卡尔麦克老头儿;沿着楼梯,可以滑下去,要是摔倒了,就会头向下栽下去。所有的这一切我都非常熟悉,可我却从来没听说过从水上来的人。
(五)(2022·四川省 眉山市 东坡区·六年级专题练习)开心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保尔漫步在荒凉的小镇上,心中忧郁地想着不过,当他一想到明天就要去那个大城市,去和那些亲密的朋友们再度一起生活,便高兴起来了。那个大城市以其雄伟的力量,沸腾的生活,川流不息的人群、汽车和电车,吸引当然,最有吸引力的是那些巨大着他、召唤着他的石头厂房,被煤烟熏黑的车间、机器,还有滑轮的柔和的沙沙声。此时此刻,他的心已经飞到了工厂……
可是,当他漫步在这个僻静的小镇时,他却感到无名的惆怅,他甚至有点厌恶这个生他养他的地方了……因此,他白天在户外散步时,心中总是闷闷不乐。
当保尔从台阶上走过去的时候,两个坐在那儿的长舌妇立刻就开始指指点点议论起来了。
“喂,亲家母,你瞧,这是从哪儿出来了这么个可怕的东西 ”
“看那样,是个痨病秧子!”
“可你瞧他那件阔气的皮上衣,哼,肯定是偷来的……”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令人生气的事儿。
也难怪,他生活在这里的根早已被拔掉了,现在大城市才是他真正的天地。同志之间的友谊和劳动的信念已经把保尔和大城市牢牢地结合在一起了。
不知不觉地,保尔便来到了松林前。在他右边是阴森的旧监狱,监狱周围是一圈尖头木栅栏,监狱的后面是医院的白色房子。瓦莉亚和她的同志们就在这里被执行了绞刑,现在只剩下一个空旷的广场。保尔在原来竖着绞架的地方站了一会儿后,就走下了陡坡,来到了埋葬烈士们的公墓。不知是哪个好心人,用枞树枝编成的花圈围起了那一列坟墓,苍绿而真诚……笔直的松树耸立在陡坡上,新绿的嫩草长满了峡谷的斜坡……这里是小镇的近郊地带,清静而又阴冷。松林轻声细语不愿惊醒这里的旧梦,但又十分委屈。
复苏的大地,散发出一种强烈的春天的气息……就在这里,烈士长眠于地下……他们,是为了光明而牺牲的;他们,用生命换来了人民的幸福……
保尔缓缓地摘下了帽子。他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悲愤和深切的缅怀……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抓紧每一分钟,去过最充实的日子,因为意外的疾病或者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能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怀着这种想法,保尔离开了烈士公墓。
1.为什么说“现在大城市才是他真正的天地” ( )
A.他白天在小镇的户外散步时,心中总是闷闷不乐。
B.那些巨大的石头厂房,被煤烟熏黑的车间、机器,还有滑轮的柔和的沙沙声。
C.同志之间的友谊和劳动的信念已经把保尔和大城市牢牢地结合在一起了。
D.大城市以其雄伟的力量,沸腾的生活,川流不息的人群、汽车和电车,吸引着他、召唤着他。
2.“松林轻声细语不愿惊醒这里的旧梦,但又十分委屈。”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 )
A.小镇的近郊地带,清静阴冷,令人窒息,满含压抑之感。
B.这里有许多令人生气的事儿,保尔内心充满了委屈。
C.烈士为了光明而牺牲,保尔心中充满了悲愤和缅怀。
D.写出松林受环境氛围的感染,像人一般内心委屈悲伤。
3.“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 ( )
A.表示声音的中断 B.表示递进 C.表示解释说明 D.表示转折
4.本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事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段话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部著作中影响深远的名言。读完这段话,你觉得生活在新的时代的我们,可以从保尔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 (5分)
【答案】
1.C
2.C
3.C
4.文章主要写了保尔在烈士公墓停留的过程中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既表达了保尔对烈士的沉痛悼念和对烈士的崇高敬意,又暗示了烈士用自己的生命迎来了苏维埃的新春,从而彰显了生命的意义。
5.示例:从这本小说塑造的主人公保尔身上,我们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在成长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充实自我,学会用正确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用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的奋斗精神迎接生活和各种挑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