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生物(苏科版)八年级下册教案:第23章 生物的进化 第3节 生物的进化原因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生物(苏科版)八年级下册教案:第23章 生物的进化 第3节 生物的进化原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5-12-27 15:4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 生物 课题 第23章 生物的进化 第3节 生物的进化原因
案例背景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先从鸡的不同品种的形成过程分析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新品种形成的原因,再以自然界中的桦尺蛾种类的演变为例分析形成不同类型的原因,从而提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说明生物进化的原因。最后以自然选择理论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形成。
学情分析 通过引导分析,学生能了解鸡的新品种形成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因,对于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学生不是很理解,因此要通过反复的举例,应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再来理解自然选择的含义以及与人工选择的区别。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鸡的新品种形成的原因,了解人工选择的过程和条件。2.了解曼彻斯特地区两类桦尺蛾数量变化的原因3.理解自然选择的学说要点,并用这一学说解释生物的适应现象和进化过程。
过程方法 1.观察原鸡的进化,初步形成观察能力、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2.尝试探究生物进化的原因,学会桦尺蛾的数据和图表的分析。
情感价值 1.通过对生物进化和适应现象的事例分析,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2.通过学习生存竞争、适者生存的理论,从而懂得珍惜时光好好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不会被淘汰。
教学策略 探究法。在视频、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先自学,然后合作探讨,解决问题,建构新知。
教学重点 1.了解人工选择的过程和条件2分析桦尺蛾的两类数量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自然选择的学说要点,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教学准备 视频素材 图片
教学过程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复习:动植物进化的历程如何?投影 小结2.质疑:为什么在生物进化的漫长过程中,会有新的物种产生,也会有老的物种灭绝,还有的得以生存至今?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进化原因。 回答积极思考 大胆猜测 复习旧知,为新知识学习铺垫设疑激发学生兴趣
探索新知 一、人工选择的过程与条件(一)分析几个品种的鸡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看图P291.这些品种的鸡有共同的祖先吗?2.几个品种的鸡和原鸡各有什么不同?这些差异是怎样产生的? 评价 总结:人工选择形成了新的品种的鸡(二)人工选择的概念人工选择:根据人们的需要与爱好,对生物发生的变异进行不断地选择,从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应用: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新品种的形成不少是通过人工选择方法。那么,自然界的生物新类型又是怎样形成的? 阅读课文和信息库资料,回答分析资料,分组讨论交流问题阅读课文 p30人工选择的概念应用 列举人工选择的例子(金鱼的不同品种、菊花的不同品种、高产奶牛) 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探索新知 二、自然选择(一)分析桦尺蛾的体色的变化引导学生阅读资料思考:1.100年来,黑色桦尺蛾数量怎样变化的?浅色桦尺蛾数量怎样变化?2.是什么原因使两者的数量发生了变化?3.要想恢复到100年前的浅色桦尺蛾占多数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做?总结 由于环境的变化,两类桦尺蛾中具有保 ( http: / / www.21cnjy.com )护色的个体得以生存,反之则淘汰。经过100年的选择和不断积累,产生了如此变化结果。这就是自然选择。(二)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看课本P30看图表,分析图片资料与图表数据,得到两类桦尺蛾数量变化的原因交流 补充朗读概念 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有利变异→生存→新物生物 (适者) 种的变异 不利变异→淘汰 (不适者)(三)引导学生比较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相同处与不同处人工选择:定向 人为因素 较短时间自然选择:不定向 自然环境 较长时间相同: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 环境是进化的外因 学生思考回答 学会归纳
拓展延伸 结合长颈鹿的进化事例,应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 学生尝试分析 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继续探索研究的空间和机会。
知识应用 导学练P26 2、4、10P27 12分析 某经常挂大风的海岛上,大多是残翅和无翅的昆虫,植物大多是矮小的和贴地生长的原因一些抗生素的杀菌效果为什么越来越差? 集体分析解决 巩固所学基础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回顾反思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 交流 同学们自己归纳,不断思考及反省,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表达能力。
分层作业 A:导学练P26选择题 完成作业 不同能力的学生获取相应的知识,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板书设计 第3节 生物的进化原因一、人工选择的过程与条件(一)分析几个品种的鸡的形成原因(二)人工选择1.概念 根据人们的需要与爱好,对生物发生的变异进行不断地选择,从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2.应用 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新品种的形成二、自然选择(一)分析桦尺蛾的体色的变化(二)自然选择 有利变异→生存→新物种生物 (适者) 的变异 不利变异→淘汰 (不适者)(三)比较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相同处与不同处人工选择:定向 人为因素 较短时间自然选择:不定向 自然环境 较长时间相同: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 环境是进化的外因
教后小记:
本节内容先从鸡的不同品种的形成过程分析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新品种形成的原因,再以自然界中的桦尺蛾种类的演变为例分析形成不同类型的原因,从而提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说明生物进化的原因。最后以自然选择理论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形成。通过引导分析,学生能了解鸡的新品种形成的原因,对于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学生不是很理解,因此要通过反复的举例,应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再来理解自然选择的含义以及与人工选择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