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6我的叔叔于勒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6我的叔叔于勒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7 10:2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教材分析:
莫泊桑的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在艺术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造诣很深。他的作品题材丰富多彩,行文波澜起伏,故事情节巧妙曲折,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发表于1883年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一篇体现他艺术风格、特色和功力的佳作。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清晰生动地勾勒出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小市民生活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无义寡情,是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来表现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对人生、社会的认识。
本课的阅读教学拟以从分析情节人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丰富内蕴。力求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用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创新、多元评价作品的主题,领会其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在评价认识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学情分析:
学生以前学过几单元小说,对小说的学习有一定的方法和基础。他们对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命运的结局更能倾情和关注,看罢之后,都能溢于言表,进行交流。这样就奠定了学好本课的情感基础。对于本课的字、词、句的理解,大部分同学不会感到有难度,所以本课的学习旨在通过故事情节的理解个人物形象的分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教学目标:
1.把握曲折的故事情节,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感悟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习通过多种描写方式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欣赏文章的艺术手法。
3.理解文章表现的主题思想,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主题,认识社会现象。
课时安排:三课时
课前自学: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基本资料。
2.疏通生字词
3.问题导读
(1)找出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评价于勒的,包括怎么称呼他,怎么说他的?并说说这些称呼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对于勒又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
(2)把握曲折的故事情节,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
(3)两处景物描写对于表现人物心情的作用。
(4)菲利普夫妇在船上遇到于勒后神态、语言、动作发生了一连串的变化,试揣摩其心理变化。
(5)“我”对于勒叔叔的态度及其深刻的含义。
(6)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造成他们态度多变的原因是什么?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变来变去的态度中有什么不变的东西?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
(7)你如何看待本文的几个人物?
(8)于勒可恶吗?值得同情吗?菲利普夫妇可恶吗?试从多角度分析人物间的关系,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熟悉故事内容,培养梗概能力。
教学步骤:
导入:
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当全家人日里想、夜里盼的分别多日的亲人突然出现在眼前时,是一件非常激动的事情!可是,当一个孩子与自己的亲叔叔相遇却不能相认时,那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尴尬和矛盾啊。为什么他们不能相认呢 让我们听听莫泊桑讲的这个故事吧。
【学生活动一】自学检查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拮据(jié)栈桥(zhàn)煞白(shà)撬开(qiào)
诧异(chà)牡蛎(mǔ lì)别墅(shù)皱纹(zhòu)褴褛(lǎn lǚ)阔绰(chuò)女婿(xù)嘟哝(duū nong)
2.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在诺曼底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法战争爆发,他应征入伍,受到战争的锻炼。战后长期在巴黎的军政部门任职,得以观察和了解政府部门的黑幕,并开始文学创作。他共写了350多篇中短篇小说,6部长篇小说、3本游记以及许多关于文学、政治和时事的评论文章。其作品的基本主题是暴露资产阶级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的腐败堕落。是举世公认的短篇小说大师、著名的短篇小说有:《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菲菲小姐〉等长篇以〈一生〉、〈漂亮朋友〉为代表。他的小说有很高的艺术性_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有典型意义的片断,小中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作品构思新颖,描写生动,人们语言个性化,布局谋篇独具匠心。
3. 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浏览课文,并尝试着用以下开头法加以概述故事内容:于勒挥霍完他的家产后……
【学生活动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评价于勒的,包括怎么称呼他,怎么说他的?
2.请同学大致分分类,说说这些称呼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对于勒又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按时间顺序。
 占钱——赶 赔钱——盼 有钱——赞 没钱——躲
3.归纳小说情节。
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
教师串讲:
一副对联来概括两部分的内容:
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
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
这家人盼于勒,盼了十年,希 ( http: / / www.21cnjy.com )望与日俱增,甚至在脑海中出现了幻觉,明明远在天边,却如近在眼前,把骨肉同胞当成摇钱树,为了用于勒的钱订了上千种计划。一朝相逢,期望中的富翁变成了穷水手于勒,他们失望沮丧,本是同根生,相逢就是不相认,骨肉兄弟如同陌生的路人,前后之间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切因为什么?这幅对联少了一个横批。请同学们来拟。(出示对联)
参考:人不如钱/金钱至上/世态炎凉
4.菲利普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实际上也是对什么的态度?
5.你从这出滑稽剧中感受到的仅仅是好玩有趣吗?
6.情节线索是什么?
教师活动:课文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评析与讨论,梳理了情节,认识了穷苦的菲利普一家人。他们的性情确实不讨人喜欢,甚至让人讨厌。难道真的是人穷志短吗 他们穷,但这不是他们的罪过。穷,大的方面看,是社会造成的;小的方面看,则是于勒以前侵吞了他们的财产造成的。他们的生活是当时社会上无数最底层的小人物生活境况的代表,所以,对菲利普夫妇不能一味地鄙视和憎恶。老师觉得他们又可怜又可恨,你呢 能否依据课文里的相关信息得出你对他们的看法呢
布置作业:
1.掌握课文中词语
2.完成导学练第一部分
板书设计:
           (望穿秋水)盼
              ↓
(福星高照)赞 →            ←(怨恨交加)躲
                                     

           (大失所望)遇
(1-4)盼——开端 (5-19)赞——发展 (20-47)遇——高潮 (48-49)——高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试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
2.透过人物语言、神态剖析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
导入:
上节课,我们熟悉了故事情节,主要认识了三个人物,他们给我们留下了似曾相识的印象。读这篇小说,像是看了一场家庭情景剧。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支撑下,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人物形象丰富生动,景物渲染恰到好处。这与作者独特的写作技巧是分不开的。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寻找并欣赏这篇世界著名短篇小说的精美之处。
【学生活动一】自学检查
请以四人为一小组,交流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体会对比手法所起到的讽刺效果。
于勒的行为 结果 菲利普夫妇的言行态度
行为不正,糟蹋钱,逼父母动老本,吃光遗产,占用哥哥应得的那一部分 被打发到美洲去 称呼:坏蛋、流氓、无赖态度:视他为全家的恐怖
做上了买卖,赚了点钱,希望赔偿(哥哥),一起过快活的日子 被奉为福音、是全家的希望,全家天天盼望 称呼: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有办法行为:等待他、拟定了许多计划、二姐的婚姻有了着落、决定去旅行
卖牡蛎,又老又脏 被恨为仇人 称呼:小子、贼、讨饭的、流氓行为:改乘航船,如避瘟神
【学生活动二】赏析“遇于勒”片断
(一) 阅读20-24节:吃牡蛎
1.我们碰见于勒是因哪一件事所引起的?(父亲的是“被这种高雅的吃法打动了”,因而请吃牡蛎。)
2.父亲为什么要请姐姐他们吃牡蛎?
3.母亲又是怎样阻止“我”吃牡蛎的?
4.这些情节可见菲利普夫妇思想性格怎样?(吝啬、虚荣)
5.他们的这一思想性格在小说的开端发展部分哪几件小事上也可见一斑?
(二) 请学生分角色有表情朗读25-49节,要求:其他同学仔细听,对表勾画出人物生动的细节。
1.发现于勒的过程中,菲利普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请分别加以赏析,并完成下列表格:
遇于勒 神态 语言
怀疑 不安 脸色十分苍白 两眼跟寻常不一样(恐惧)真奇怪(不敢面对现实) 低声:“------像于勒?”“就是我弟弟呀。如果------我真以为------”“弄个清楚。”
探听 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 神色张皇(绝望、惊恐) 恭维 打听 终于说哑着嗓子说:“---原来如此---”
确定 神色狼狈 结结巴巴:“是他!真是他!”“怎么办?”低声嘟哝:“出大乱子了!”
菲利普 典型的小市民。他虚荣势利、死要面子、自私贪婪、嫌贫爱富 ,处处模仿上流社会,为了金钱,泯灭亲情。
【学生活动三】合作探究
(1)25节,他为什么说“像于勒”?
(2)36节,“是他!真是他!”这句话后面为什么没有加引号?
(3)37节,他所谓的“出大乱子了”指什么?
2.分析菲利普夫人的形象。菲利普夫人
遇于勒 神态 语言
怀疑 莫名其妙 怕起来(一心想要发财的梦,使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吞吞吐吐:“既然知道不是他-- ----”
打探 在哆嗦(因害怕、恐惧、失望而发抖) 很快说:“我想就是他。打听------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回来------” (存戒备之心,工于心计)
确认 赶紧、马上、突然暴怒、诧异、吓了一跳、直望着我、使眼色(旧怨新恨一齐发作,自私、泼辣、刻薄、冷酷、无情、势利、 ) “别叫他们看出来”“应该把孩子领开” “这个贼”“讨饭的”“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菲利普夫人 典型的小市民。嫌贫爱富、自私贪婪、工于心计,冷酷无情,泼辣刻薄
3.分析“我”的形象
1)给小费?(纯真善良)
2)“我”心里默念的那段话——“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表现了我什么心理?
3)我是个怎样的孩子?(善良、清纯、富有同情心)
4)“我”在小说中的作用?学生讨论。
(默读“心理”,体验角色)此环节借助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做有善心的人
4.两处景物描写对于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学生活动四】领悟写作特色
了解设置悬念和巧合在小说中独特的艺术效果。
1.悬念的设置及其艺术效果
悬念 —— 欣赏戏剧、电影或其它文学作品时,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心心情。
1.文中设置了哪些悬念?在读到这些悬念处时,你会有一种怎样的心情?试分析其艺术效果。
效果——引人入胜,使情节跌宕起伏,曲折动人。
2.本小说设置了哪一个巧合?这一巧合有没有合理性?
(巧合——恰巧在船上遇见于勒)
效果——把故事推向高潮;使情节在大起大落中震撼读者的心灵。
主题归纳:
小说揭露了当时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纯粹是金钱关系,无情鞭挞了小市民的势利贪婪,冷酷自私的丑陋灵魂。
布置作业:假如菲利普夫妇在游轮上巧遇发了大财的于勒,他们的表情言行会怎样?用200个左右字来完成。
老师寄语
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珠宝,但买不到美;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纸笔,但买不到文思;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钱可以买到献媚,但买不到尊敬;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钱可以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钱可以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实学;钱可以买到武器,但买不到和平;钱可以买到小人的心,但买不到君子的志气。
——龙应台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我自认为有以下特点:1、 ( http: / / www.21cnjy.com )注重教学板块的设计,使得课堂环节清晰明了。2、在品味语言这一块,以学生为主,体现主体地位,反复去读,注重学生情感的调动,由读到悟再到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助于学生体会人物形象。但在分析人物时不够深入,其实可以多给点时间让学生去品读;同时在分析人物形象后得出主旨,注重了主旨的多元化。3、品味人物时学生不能紧扣文本,抓住关键字词。
师:先看题目,如果把题目还原到课文中去,你怎么读这个题目?
“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是谁?
投影展示: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亲弟弟,我的亲叔叔。”
(指导学生动情朗读)
师:若瑟夫这样深情地称呼于勒,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这样对待于勒的。请你再次速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对于勒还有哪些称呼?
展示:坏蛋、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人……
师:结合这些称呼,回顾课文,请设计一条曲线来展示于勒的人生轨迹的起伏。
(学生上黑板画图并解释)
师:谁再在这条曲线上辅助画上一条线或另外一个图形,表示出于勒的称呼反复变化的原因。
师:看看这些图,结合你的预习,结合你初读的感受,读《我的叔叔于勒》你读到了什么?
师:但是对《我的叔叔于勒》我们还有进一步探究的必要,莫泊桑是一个伟大的作家,请看投影:
(莫泊桑介绍)
师:对这位短篇小说巨匠的评价更是无比崇高的,请看
左拉:他的作品无限的丰富多彩,精美绝妙,令人叹为观止。
屠格涅夫:他是19世纪末法国文坛上“最卓越的天才”。
恩格斯:应该向莫泊桑脱帽致敬。
师:读一读左拉的评价
(引导学生反复读“他的作品无限的丰富多彩”)
什么叫“无限的丰富多彩”?就是我们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就会有新的领悟。现在我们就从于勒开始,通过对于勒的经历进行还原去破解于勒的命运之谜。
【投影】于勒之谜
师:今天老师教给大家一个原则:当我们分析一个人物时,千万不要忘了他的起点。我们先看于勒的人生起点。【§6】
师:什么叫“糟蹋钱”?
如果你有这么一个兄弟将会怎样?
于勒的最后结局是被送到了美洲,让他自己去闯荡。到了美洲的于勒却发生了变化,在几年之内他先后来了两封信。两封信都告诉我们他的经济状况发生了改变,我们来研讨第二封。
(请学生读§10)
师:就是这封信成为了菲利普一家的福音书,成为了他们十多年的希望。但是,现在请你仔细研究一下这封信,你发觉这封信有破绽吗?
师:于勒居然是个骗子,你们读了这封信,你怎么评价于勒?看来,这封信是“一把荒唐言,满纸辛酸泪”,于勒已经变化了,在谎言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有些温度的于勒了,请继续看§33.(生读)
师:老船长的态度是冷冷的,但是,我们从老船长这句冷冷的话中,你又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于勒?“不愿意”是关键词。
【有自尊、自卑、责任心】
师:其实他是一个有自尊,有责任心,要脸要自尊,其实是热热的于勒!再看一个片段§42、§43
(学生朗读)
师:继续探究,继续还原,借助文字还原于勒的形象。这时候的于勒虽然穷困潦倒,但是却有了一颗温柔的心灵,我们再回顾一个他的起点§6
从起点到终点来点评一下于勒。
师:于勒变化了,但是有一样东西没有变,他的经济状况还和十年前一样——一贫如洗?
【投影】你?
我的叔叔        于勒(钱)
师:如果你就是菲利普夫妇,此刻你在船上遇到了于勒,你会如何让选择?
菲利普夫妇他们是如何让对待于勒的?
【投影】你如何评价菲利普夫妇?(§46、§49)
十五岁的没什么人生经验的你们都能够一眼洞穿于勒第二封信中的诸多矛盾之处,菲利普夫妇多少岁?难道他们就不能看出于勒信中的问题吗?不可能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同学们,莫泊桑的作品无限的——丰富多彩
看来我们必须解开——菲利普夫妇之谜
【投影】菲利普夫妇之谜
读部分§3、§4
师:仔细品味,咬文嚼字,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菲利普真的就相信于勒会回来吗?
仅仅是盼望吗?如果去掉“唉”、“竟“呢?再读!(为什么?)
一声长长的叹息“唉”,我们感受到菲利普的内心深深的失望;“竟”连菲利普自己也不相信于勒会在这只船上。
师:原来这句被重复了十多年的话中已暴露出菲利普内心深处对于勒是否发财这件事的真实想法。那么菲利普夫人呢?我们看看她的表现?(§38)
你读出了什么?
师:母亲的愤怒是表面的,每个同学都可以读出来。除了愤怒之外,你发现菲利普夫人心中的一点秘密没有?
把文中“就”去掉,再大声读。(不会有出息)
那就怪了,既然他们对真相都有所察觉,他们为什么不戳穿于勒的谎言呢?
菲利普夫人的这一骂,表面上看来是愤怒,实际上却是内心深处的情感的集中体现,他必须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这是一对怎样的夫妇啊!我们就是用还原法,我们不要忘了他生命的起点。
师:先讨论一下菲利普夫妇生命的起点。
读§1、§2
这两段写菲利普一家的生活状态,哪些关键词语要特别注意?
(并不是、刚刚、很晚、非常)
(并不能去掉,表达的是一种强调的意味,我一开始就强调我家没有钱,很穷)
师:人在非常痛苦的时候,甚至会绝望到放弃自己的生命的,经济情况会深刻地影响人的幸福指数的,课奇怪的是,这个穷困的家庭却有些细节恨让我们感到奇怪。
(§3可是每个星期日……)
仔细些,看看这段文字描绘的情境有些蹊跷没有?
如果是你家人去散步,一般怎么穿?
菲利普一家人偏要衣冠整齐说明了什么?
师:可是刚才不是已经分析了其意识里菲利普自己都不大相信于勒会回来吗。注意是“每个星期日”啊,年复一年都一样啊,他们如此打扮,与其是盼望于勒,还不如是在盼望——一种体面的生活。
“刚刚够生活”的家庭呀,在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等等,这样的文字还有,请看——§21父亲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
师:你怎么评价这段文字中的菲利普?菲利普夫人?请继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可全面评价)
【投影】从这儿赛道回来之后,菲利普一家的生活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大家再想象一下于勒的命运?
师:我也不知道结局到底怎么样?这就是莫泊桑 的小说,无限丰富多彩。
了解它的写作特色。(见左写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