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聪颖 (yǐnɡ) 峭壁(bì) 羡慕(mù) 目不窥园(kuī)
B.亢奋(kànɡ) 黄晕(yūn) 恬静(tián) 振耳欲聋(zhèn)
C.真挚 (zhī) 微薄(báo) 晶萤(yínɡ) 巧妙绝伦(lún)
D.飞窜 (cuàn) 慰勉(wèi) 尊循(zūn) 丰功伟绩(jì)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井冈山到西柏坡,从嘉兴到延安……灿若繁星的红色资源 着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 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记录着党的优良传统,
着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始终是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进、奋发图强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A.见识 艰苦卓绝 记载 鼓励 B.见识 艰苦朴素 承载 鼓励
C.见证 艰苦卓绝 承载 激励 D.见证 艰苦朴素 记载 激励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中国之所以被称为诗国,不是因为我们人人都写诗,而是我们有一个崇尚读书、崇尚诗教的民族传统。②诗歌在我们的身边撒播着文化种子,滋养着我们的诗意人生。③我们不一定人人都是诗人,但是我们可以从诗词中体味到温馨浪漫和灵趣哲思。④通过读诗,让我们回顾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让我们感受到更加美好的精神境界。
A.“崇尚读诗”“温馨浪漫”和“精神境界”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完全相同。
B.句②中“诗歌在我们的身边撒播文化种子”的主干是“诗歌撒播种子”。
C.句③用“但是”连接前后两个分句,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
D.句④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将句子中的词语“通过”换成“只要”一词。
4.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某中学开展“悦读书海·畅享经典”主题读书活动,安排如下:
(1)书海拾贝,研精致思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我们学过他的《最后一次讲演》。
B.黄发,旧说是儿童的特征。垂髫,是垂下来的头发。《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指的是小孩。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具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的品质。
D.《红岩》集中笔墨描述了被捕的地下党人在渣滓洞、白公馆开展争取自由、反对压迫的革命斗争。
(2)经典寻途,启思明志
请从下图中选取一个人物。根据图中提示,结合所选人物的一次选择经历 写出你成感悟到的精神品质。(3分)
5.古诗文默写(6分)
(1)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其五)》]
(2) 归雁洛阳边。(王鸿《次北固山下》)
(3)锦帽貂裘,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5)许多拥有专业特长的退休教师放弃闲适的生活,以奉献之心重返三尺讲台,助力乡村教育发展。这真可谓“ ,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6题。(3分)
【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乙】送边将 唐·李频 防秋戎马恐来奔, 诏发将军出雁门。 遥领短兵登陇首, 独横长剑向河源。 悠扬落日黄云动, 苍莽阴风白草翻。 若纵干戈更深入, 应闻收得到昆仑。
6.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分别描写了饯别时、临别时以及送别后的雪景,三次描写巧妙地转换了时空。
B.乙诗中的“出”“登”二字展现了边将接到诏书后踏上征途奔赴战场的飒爽英姿。
C.两首诗都描写了黄昏之景,又分别借助意象“暮雪”和“黄云”“白草”勾画雪景。
D.两首诗都是送别诗,甲诗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乙诗表达对边将得胜的期待。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7-10题。(14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又南五里,诸峰森丛江右,石崖回亘①,亦犹山门之列于江左者,而其上复有石森列,若立而伛偻,若坐而箕踞者。舟人谓此处有“八仙对奕”,岂即此耶?
至此江稍转西南,其东岸有聚落②日鸡腊,乃柳州东南陆路大道也。道侧有溪自西来人,于是舟转东行。五里,转而南,有崖悬突江左,层累叠嵌,光采离奇。眺其东,有尖峰弯竖,形若牛角。既而东转五里,江北聚落出焉,名曰犁冲。江流环其三面,中成盘涯,若犁之尖,故名。
忽转而北,又五里,直抵牛角山下复转东去。北山松桧③森然。遥闻滩声如雷,久之始至,则悬流回瀑,一泻数里,是曰横旋滩。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有删减)
【注释】①亘:连绵不断。②聚落:村落,③桧:树名。又名松柏、刺柏。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有时朝发白帝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春冬之时 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C.乃柳州东南陆路大道也 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D.是曰横旋滩 是日更定矣(《湖心亭看雪》)
8.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分)
(2)舟人谓此处有“八仙对弈”,岂即此耶 (3分)
9.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忽 转 而 北 直 抵 牛 角 山 下 复 转 东 去
10.甲乙两文皆描绘山水。乙文描写了峰、石崖、石和水的特征,其中石的特征是 、
。甲文夏天的江水与乙文横旋滩的水相同之处是_____、____。(4分)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3题。(8分)
【材料一】
3月1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西游大观园——跨学科整本书阅读课程展”在福建省厦门市音乐学校开展。展览呈现了五年级上学期以语文学科为主体,带动其他学科共同构建的《西游记》跨学科阅读课程。有的孩子说:“我特别喜欢《西游服饰美学》这节课,从服饰的颜色设计可以看人物的地位、个性,感觉很新鲜!”在大观园观摩中,不少教师感言:“看了这个展览,感觉跨得很巧,对读本挖掘得很深。”
跨学科阅读打破了语文阅读专属的思维惯性,挖掘事物之间的联系,以表现性任务启发阅读、思考、表达。
(选自《中国教师报》,有删改)
【材料二】
随着季节气候而发生变化的自然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们为物候。中国古代诗歌中包含物候资料,具有科学价值。
纬度越低,物候越早。例如:
吴融:“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①郊原尚朔风。”(长治)
钱起:“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禁晓阴阴。”(长安)
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具有情。”(成都)
柳宗元:“宦臣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
地势越高,春来越迟。例如: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九江)
【注释】①二月:与下文的“二月”都指农历二月,相当于公历三月左右。
(选自《语文闲谈》,有删改)
【材料三】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自古以来放纸鸢——放风筝就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俗活动。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孩子们没能把风筝成功放飞!非但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抱怨风力不够,可爱形象跃然纸上。
看来想把风筝高高飞在天上,绝非易事。
风力和风向对风筝的升空有决定性影响。风力较大时,适宜放大风筝;风力小时,适宜放小风筝。风力稳定时,风筝飞得比较平稳;风力变化不定时,控制风筝的人就有点儿手忙脚乱。同样的道理,不断变化的风向也会对空中的风筝产生影响。
气温太高或者太低,人们容易中暑或被冻伤,不适合放风筝。
空气湿度较大时,风筝身上会吸附许多水汽,导致自重增加,蒙面变软,加大放飞难度,风筝也容易脱胶或变形,影响放飞效果。
气压同样会影响放风筝。某个区域为高气压所控制时,由于大气中盛行下沉气流,风筝不易飞起来。反之,风筝易于飞起。(见图一)
【材料四】
一时风紧,众丫鬟都用绢子垫着手放。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籰子一松,只听“豁喇喇”一阵响,登时线尽,风筝随风去了。黛玉因让众人来放。众人都说:“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咱们大家都放了罢。”于是丫头们拿过一把剪子来,铰断了线,那风筝都飘飘飘飘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下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众人仰面说道:“有趣,有趣!”
【注释】①籰(yuè)子:绕线的工具。②放病根儿,一种民俗,“放晦气”。放风筝时故意剪断扯线让风筝飞走,认为可以放走坏运气。
(节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
11.对上述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材料一中,学生通过“西游服饰美学”这节课,能够从服饰的颜色设计看出人物地位、个性。
B.材料二中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山寺”所在地的地势低,物候早。
C.材料二中的“花须柳眼”“东风日暖”和材料三中的“草长莺飞”“杨柳春烟”等都是物候现象。
D.材料三中“骂天公”表现孩子们的天真可爱;材料四“将籰子一松”表现黛玉放风筝的自如。
12.初春刚开学,某校部分师生将要参加“青少年风筝友谊邀请赛”,带队老师与同学们就行程问题进行分析交流。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及图二完善交流内容。(3分)
13.风筝友谊邀请赛归来后,大家对《红楼春趣》中的“趣”有了新的思考,借助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及图一,助力他们完成下面的探究提纲。(3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8题。(17分)
黄海涵
①女孩爱花,爱花的馥郁,爱花的娇嫩,更爱花灿烂地绽放。读大学时,校园里四季都有花。清晨,走在去上课的路上,女孩总爱细细观赏。
②那日,女孩看到人民海军破浪远航的新闻,雪白的浪花在舰艇周围翻涌,朵朵绽放在一望无垠的海面上,海鸥在浪花间追逐嬉闹。
③女孩一下子就着了迷,当一名“浪花白”,成了她的梦想,她想将自己花季的诗和远方放在大海上。
④那年,女孩报名参军,入列海军“浪花白”。
⑤上舰后的第一个月,舰艇靠泊母港。防波堤内平静的海面被风吹皱,泛着一朵朵细小的浪花,如白莲盛开,又如雪花散落,宁静的景色总引得她遐思万千。
⑥第一次出海任务终于下达了。出航前夜,女孩兴奋得接连醒来好几次,她在铺位上翻来覆去,侧耳细听着海水轻拍侧舷的低语……
⑦清晨,舰艇缓缓解缆起航,驶出防波堤,无垠大海平展地铺向天际,一轮朝阳,光芒万丈。舰艏犁开万顷碧波,向着远方进发。她望着这一切,心中不禁涌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
⑧随着军港码头慢慢消失在视线里,舰体开始轻轻摇晃,海上的风越来越大,涌浪也随之增大。
⑨她感到好像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将舰艇抛起来,再压下去,循环往复。女孩头疼欲裂,汗珠滴答滴答地向下淌……
⑩那天,她是被两名战友架着送回住舱的,后续几天,女孩每天都在晕船,整个航次都狼狈得像个丢盔卸甲的“逃兵”。
半个月后,舰艇再次出海执行试航任务。第一天风平浪静,第二天波光粼粼,第三天晚上,突然开始高速航行,航海长告诉大家:“我们要转移海区,去找浪!”
什么?女孩心想:海况这么好的海区放着不用,竟然还要专门去找浪?心中不禁又开始打怵。
航海长解释道:“舰艇要进行大风浪航行测试,需要寻找4米以上的大浪区。”
这天值更,航海长特意带上了背包带,准备风浪大起来以后将自己系在立柱上。女孩问:“你不是不晕船吗?”航海长笑了:“海况差时,人人都会晕船,至于能不能坚持工作,就看个人的毅力了。”
说话间,风浪又增大了一些。
女孩紧紧拉住栏杆,望着山一般的浪头从舰艏正面拍过来,舰艏时而被按入海面,时而又被擎向天空。这一次,她将风浪看作“敌人”,将舰艏看作刺刀,舰艏每每被抛起落下,便是消灭了一个敌人。就这样,她靠毅力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风浪的考验。
女孩忘记了晕船!这一轮跟更,她学得格外认真。
这次经历,让女孩破茧成蝶成为一名真正的女兵。
女兵又马不停蹄地奔向下一个目标。为了能独立值更,跟这个来自祖国西南的女兵,抓住一切机会苦练普通话,很快就取得了独立值更的资格;为了在比武练兵中取得优异成绩,观测、计算、操控、报告,每一个科目都被她翻来覆去地练习了无数次,最后拔得头筹……班长总是笑叹:“别人发愁,愁的是徒弟不用功,成天只知道吃饭。我发愁,愁的是徒弟太用功,不让我吃饭!”
渐渐地,女兵的脸庞添了些许粗糙,语言添了更多自信,嘴角添了几分坚毅,那是在无数次训练和值更中留下的印迹。
这个女兵,成了一名优秀女舰员。
后来,女兵深深地爱上了踏浪远航。
从舰艇母港到亚丁湾约有4400海里,漫漫海路,舟楫万千。
犹记得,一次次一次次胜利完成护航任务时,被保护的商船船员们交口称赞“中国海军是最值得信赖的”。犹记得随舰圆满完成任务时,撤离同胞满含热泪,不住地挥动手里的国旗:“祖国派军舰接我们回家,我们安全了!”感谢人民海军!祖国万岁!犹记得中国海军积极加入为马尔代夫紧急供水等人道主义援助行动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大国担当表达了普遍赞誉。
在远离祖国的大海上,女兵更加读懂了祖国,更加理解了使命。
“铃铃……”战斗警报再次拉响,女兵快速奔向战位。今年,她已接任班长,站上更高的起点,扛起全新的使命。
春已至,芳菲始。女兵如她最爱的万顷白浪花,向阳生长,肆意绽放……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注释】①舰艏(shǒu):舰船的前端或前部。②值更(gēng):夜里值班。兼有巡视和警戒任务。
14.选文中的“女孩”是怎样破茧成蝶为“真正的女兵”的 又是怎样成为“优秀女舰员”的 根据选文概括回答。(3分)
15.选文第⑦段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分)
16.从修辞角度赏析第 段。(3分)
17.阅读第 段,简要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1)是什么使远离祖国的女兵更加读懂了祖国、更加理解了使命 (2分)
(2)从这两段中可以读出女兵怎样的情感 (2分)
18.从下面两个选项中选择一个作为标题,并说明理由。(4分)
A.迎击海浪的女兵 B.最爱万顷浪花白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22题。(11分)
卑以自牧
孙宽
①《周易》中有一句话:“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意思是说,谦而又谦的君子,总是以谦卑的态度来修养自己的德行。以此来启示世人:做人要恪守谦卑之道。
②“卑”,甲骨文字形像手执酒器为尊者酌酒,本义为(身份与地位)低下。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卑,贱也”。“卑”作为谦词,常被人们用来表示一个人的谦卑、内敛、自守、养性。
③谦卑有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满招损,谦受益”,《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明代方孝孺的“虚己者进德之基”……诸多箴言警语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熠熠生辉。这些至理名言无不提醒人们,对骄傲自满要保持警惕,应以谦恭卑下为本。明代学者张畏岩,学识渊博,声名远扬,参加科考却名落孙山。他抱怨试官不识人才,一位路人说,你如此心性浮躁,傲慢自恃,怎么可能考取呢?张畏岩恍然大悟,从此谦卑自持,不再心高气傲,踏实努力。三年后,果然金榜题名。
④谦卑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谦卑的人往往含蓄内敛、低调谨慎,有着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品格。唐代名将娄师德任兵部尚书时,在山西并州巡视,发现自己吃的是精细的白米,而下属吃的却是粗糙的黑米,于是娄师德放弃吃白米,和随行的官员一起吃糙米。娄师德平等待人的背后,体现的是他谦卑为怀的好品德和好作风。
⑤谦卑的人能做到有成就而不骄傲。对于平时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严格要求自己分不开。孔子说过,“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孔子把别人能够指出自己的过错看作是一件大幸事。魏征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多次劝谏唐太宗,唐太宗没有因为自己是一国之君就自以为是,能够接受魏征劝谏,时时约束自己,开创了“贞观之治”,被后人传颂。
⑥“卑以自牧”中的“自牧”,告诉我们更要把提高自己的谦卑的修养内化为自觉行为。待人接物学会虚心,为人处世懂得谦退。能做到空杯纳新,将自己的姿态放低,学在平时、做在平日,平易近人,虚心以待,永远保持谦卑,保持进步。
⑦我们要学会谦卑,只有把谦卑作为真正的修养,以“谦”来约束自己,以谦卑之心蓄进取之志,沉下心学习,低下头倾听,俯下身实干。甘做沉甸甸的“低头麦穗”,才能有进取的空间,才能锤炼新本领、展现新作为。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有删改)
19.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20.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21.阅读选文第②~⑥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下面分析。(3分)
首先, 。接着,阐述谦卑有礼是传统美德,体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最后,阐述 , 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严格要求自己,有成就而不骄傲,还要 。
22.下面哪则材料更适合作为选文的论据 说明理由。(3分)
(1)季羡林在书房里一直用着一张睡了几十年的旧床,床上还铺着粗布草垫。
(2)季羡林认为自己被称为“国学大师”不够格,甚至连“国学小师”都谈不上。
四、写作(50分)
23.从下列两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1)言有尽,意无穷。生活中的无穷之意往往潜藏于一个微笑里、一张照片内、一处风景中……
请以“无声之处,亦有深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常在名的基础上。取一个“字”。“字”包含着生活态度、文化内涵。从中国人的“字”里,我们常常得到人生志趣、生命价值等方面的启示。
白居易,字“乐天”——乐观通达
文天祥,字“履善”——践行善念
梁启超,字“卓如”——追求卓越
舒庆春,字“舍予”——舍弃小我
上述名人的“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从中任选两个。合理组合,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2024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A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的辨识能力。
选项A,“聪颖”的“颖”字音“yǐnɡ”正确,"峭壁"的“bì”正确;“羡慕”的“慕”字音“mù”正确,“目不窥园”的“窥”字音“kuī”正确,故A项错误。
选项B,“亢奋”的“亢”字音“kànɡ”正确,“黄晕”的“晕”字音应为“yùn”而非“yūn”,字音错误;“恬静”的“恬”字音“tián”正确,但“振耳欲聋”应为“震耳欲聋”,字形错误;故B项错误。
选项C,“真挚”的“挚”字音“zhì”而非“zhī”,字音错误;“微薄”的“薄”字音“báo”错误,应为“bó”;“晶萤”应为“晶莹”,字形错误;“巧妙绝伦”的“伦”字音“lún”正确,但由于存在字形错误,故C项错误。
选项D,“飞窜”的“窜”字音“cuàn”正确;“慰勉”的“慰”字音“wèi”正确;“尊循”应为“遵循”。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
2. C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对词语在语境中恰当性的理解。
首先,我们分析第一个空。根据语境,“灿若繁星的红色资源”与后文的“波澜壮阔的革命史”等历史内容相呼应,需要一个能表达“证明、证实”意思的词语。在这里,“见识”多指见闻、知识,与语境不符;“见证”则指当场目睹可以作证,或指见证人,符合语境。因此,第一个空应填“见证”,排除A、B两项。
接着,看第二个空。这里要修饰的是“奋斗史”,需要一个能表达奋斗过程极为艰难、超出寻常的词语。“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与语境相符;“艰苦朴素”则多指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作风,与“奋斗史”的语境不完全吻合。因此,第二个空应填“艰苦卓绝”,排除D项。
再来看第三个空。“记载”指把事情写下来,侧重于“记录”;“承载”则指承受支撑物体,也指承担或担负,侧重于“承担、传承”。在这里,“红色基因”需要被“传承”下去,所以“承载”更合适。
最后,第四个空。“鼓励”指激发、勉励,使人振作;“激励”则指激发鼓励,使振作,也指振作精神。在这里,“激励”与后文的“团结奋进、奋发图强的强大精神动力”更为搭配。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项:见证、艰苦卓绝、承载、激励。
3.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对短语结构、句子主干、复句关系及病句辨析的理解。
选项A,“崇尚读诗”是动宾短语,“温馨浪漫”是并列短语,“精神境界”是偏正短语,三者结构并不完全相同,故A项错误。
选项B,分析句②“诗歌在我们的身边撒播文化种子”的主干。提取主干后应为“诗歌撒播种子”,B项正确。
选项C,分析句③中的关系。该句用“但是”连接前后两个分句,表达的是转折关系,故C项错误。
选项D,该句缺少主语,是由于“通过”一词的使用导致的,将“通过”换成“只要”虽然可以改变句子结构,但并不能解决主语缺失的问题。实际上,应去掉“通过”或“让”,使句子主语明确。因此D项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
4.(1)B
本题考察的是对文学常识及作品内容的理解。
选项A,描述了闻一多的身份及其代表作品,与实际情况相符,表述正确。
选项B,关于“黄发”和“垂髫”的解释有误。在古代,“黄发”实际上指的是老人头发由白转黄,常用来指老人,而非儿童;“垂髫”则是指垂下来的头发,特指儿童少年。因此,《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应指的是老人和小孩,而不仅仅是小孩。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选项C,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的性格特点进行了准确描述,表述正确。
选项D,对《红岩》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与作品实际相符,表述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
(2)示例一:从唐三藏(即唐僧)对磨难与安逸的选择中,我深刻领悟到了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和慈悲为怀这三种宝贵的精神品质,这些品质不仅对于个人的成长和成功至关重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示例二:鲁迅从学医到从文的选择,展现了他勇于担当、独立思考和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品质。这些品质不仅是他个人成功的关键,也是激励后人不断前进、追求进步的重要动力。
示例三:简爱的选择让我深刻感悟到了自尊自爱、追求真爱与平等以及勇敢与坚韧这些宝贵的精神品质。这些品质不仅是简爱个人魅力的体现,也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追求美好生活的强大动力。
5.(1)欲辨已忘言。
(2)乡书何处达。
(3)千骑卷平冈。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
6.A
理由:诗中有四处提及“雪”,分别是送别之前的雪景、饯别之时的雪景、临别时刻的雪景,以及送别之后的雪景。四次描写巧妙转换了时空,用画面展现了不可直观的别情。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7-10题。(14分)
7.D
A项:有误,“有时朝发白帝”中的“发”意思是出发,“舜发于畎亩之中”中的“发”意思是兴起,指被任用。两者意思不同。
B项:有误,“春冬之时”中的“时”意思是季节,“学而时习之”中的“时”意思是时常。两者意思不同。
C项:有误,“乃柳州东南陆路大道也”中的“乃”意思是“是”,“久而乃和”中的“乃”意思是才。两者意思不同。
D项:正确,“是曰横旋滩”中的“是”与“是日更定矣”中的“是”都是“这”的意思,意思相同。
8.(1)从三峡开始算起,绵延七百里,两岸都是紧密相连的山峰,几乎没有任何缺口。
(2)船夫说这里就是“八仙对弈”的地方,难道就是这里吗?
9.忽 转 而 北 /直 抵 牛 角 山 下/ 复 转 东 去
10. 森列 离奇 盛大 湍急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3题。(8分)
11.B
B项错误,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实际上表明的是“山寺”所在地地势高,因此春来较迟,桃花盛开的时间也比其他地方晚,而非地势低、物候早。
12.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长治 纬度越高,物候越晚。
13.一、民俗闲“趣”:放风筝的民俗活动 ,红楼春趣》众人放风筝的场景
二、气象理“趣”:气压适宜
三、跨界妙“趣”:将文学与气象学、物理学等学科相结合,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细节和内涵,发现其中蕴含的丰富知识和智慧。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8题。(17分)
14.女孩在舰艇上经历了晕船的困扰,她靠毅力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风浪的考验,她通过坚强的毅力克服了这一困难,从而逐渐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女兵。
她抓住一切机会苦练普通话,刻苦训练,不断进取;取得独立值更的资格;在比武练兵中认真观测、计算、操控、报告,每一个科目都被她翻来覆去地练习了无数次,最后拔得头筹;
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女舰员。
15.选文第⑦段中的环境描写展现了舰艇出航时的景象,营造了壮阔的氛围,衬托了女孩内心的豪迈之情,同时也为下文女孩经受风浪考验做铺垫。
16.从修辞角度赏析第 段。(3分)
16.第 段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通过三个“添了”句式,强调了女兵在无数次训练和值更中逐渐成长,变得更加坚毅、自信、粗糙。同时,排比句式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得描述更加生动有力。
17.(1)女兵在远离祖国的大海上,通过完成护航任务、撤离同胞和参加人道主义援助行动等实际经历,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祖国的伟大和使命的重要性。这些经历让女兵更加读懂了祖国,更加明白了自己的使命。
(2)从这两段中,我们可以读出女兵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使命的坚定信念。她们在远离祖国的大海上,通过实际行动为祖国和人民服务,展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同时,她们也深感自豪和满足,因为她们为祖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贡献。
18.选择B“最爱万顷浪花白”作为标题;
理由如下:标题“最爱万顷浪花白”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女兵对海军生活的热爱,尤其是对浪花白的痴迷和向往;“万顷浪花白”不仅代表了大海上翻滚的浪花,更象征着女兵在海军生涯中经历的种种挑战和磨砺,以及她所展现出的坚韧、勇敢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象征意义使得标题更加富有内涵和深度;“最爱万顷浪花白”这个标题更加富有诗意和美感,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阅读兴趣。同时,它也更容易引发读者对女兵成长历程和内心世界的共鸣和思考。综上所述,“最爱万顷浪花白”作为标题既紧扣主题又富有象征意义、情感表达和吸引力,因此是更合适的选择。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22题。(11分)
19.做人要恪守谦卑之道(或人们应该保持谦虚、谦逊的态度,不要过于自满和骄傲,这是我们应该遵循的重要道德准则。)
20.选文第③段画线句采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两种论证方法。通过列举张畏岩的实例和引用《论语》中的名言,证明了“谦卑有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分论点,从而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这种方法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1.文章阐述了“卑”字的含义和作为谦词所代表的品质 阐述了谦卑的人应如何做到有成就而不骄傲, 将提高自己的谦卑修养内化为自觉行为,永远保持谦卑和进步。
22.第二则材料更适合作为选文的论据。因为材料(2)中季羡林认为自己被称为“国学大师”不够格,甚至连“国学小师”都谈不上,这体现了他非常谦卑的态度,与选文的主旨“做人要恪守谦卑之道”相吻合。而材料(1)中季羡林使用旧床和粗布草垫,虽然也体现了他的朴素和节俭,但与选文的主旨关系不大。因此,材料(2)更适合作为选文的论据。
四、写作(50分)
23.从下列两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1)【无声之处,亦有深味】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习惯了用言语去表达情感,用声音去传递信息。然而,在生活的某个角落,总有一些瞬间,是无声的,却蕴含着无尽的深意与韵味,让人在静默中感受到生命的厚重与美好。这便是“无声之处,亦有深味”。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悄悄探进窗棂,温柔地拂过脸颊,那一刻,世界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没有车水马龙的嘈杂,没有人声鼎沸的喧嚣,只有晨光与空气的低语,以及心中那份难以言喻的宁静与安详。在这无声的晨光中,我们仿佛能听见时间轻轻的脚步声,感受到生活的细腻与温柔。这便是无声之处的一种深味,它教会我们如何在忙碌与浮躁中寻得内心的平静,学会珍惜每一个平凡而宁静的早晨。
傍晚,漫步在乡间的小道上,夕阳如血,将天边染成一片绚烂的橙红。稻田里,晚风轻轻吹过,稻穗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那是大自然最质朴的乐章。此刻,抬头望向远方,只见群山环抱,云雾缭绕,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那么宁静。在这片无声的风景中,我们仿佛能读懂大地的语言,感受到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与伟大力量。这便是无声之处的另一种深味,它让我们懂得敬畏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体会生命的广阔与深邃。
家中,一本旧相册静静地躺在书桌上,每一页都承载着过去的记忆与故事。翻开它,那些泛黄的照片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将我们带回到那些温馨而又遥远的时光。照片中的人或笑或泣,或静或动,但无论何种表情,都定格在了那一刻,成为了永恒。在这些无声的照片中,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真挚以及岁月的流转。这便是无声之处的第三种深味,它让我们在回忆中汲取力量,学会珍惜眼前人,感恩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与别离。
无声之处,亦有深味。它可能是晨曦中的一抹温柔,可能是夕阳下的宁静致远,也可能是相册中的点滴回忆。这些无声的瞬间,虽不言语,却胜过千言万语,它们以独特的方式触动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让我们学会倾听这些无声的声音,感受其中的深味与美好,让生命因此而更加丰盈与精彩。
言有尽,意无穷。生活中的无穷之意往往潜藏于一个微笑里、一张照片内、一处风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