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10创造学思想录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10创造学思想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7 10:2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创造学思想录》
(罗吉尔·冯·奥赫)
教材分析:
本文用思想录的形式阐述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每一则都是作者的思想的碎片,智慧的火花。传达创造者的智慧,每则看都有独到之处,整体则展现了新的思维世界。放在本册书中意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深读精思,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和作品的内涵,发展创造性思维;学习不同的论述方法,并能模仿一定的表达方式写出有思想智慧的语句。拓宽自己的阅读面。通过对同类作品的阅读与比较,体会不同作家的不同表现风格;在阅读中体会“泛读”与“精读”,加强自己的“反刍”能力。应当重视在生活实际中锻炼自己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接触到议论文,但对议论文的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知识、议论文写法没有形成一定的认识,但对议论文的观点及论述有所了解,一部分能力强的学生已能围绕观点进行严谨的论述。
教学目标:
1.学会留心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哲理。
2.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感悟“随录式”文体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创造学思想录》的主要内容,认识创造性思维的意义和特点,初步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2.感悟“随录式”文体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认识创造性思维的意义和特点,学以致用。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自学:
1.关于作者介绍
2.相关知识:
(1)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2)创造性思维具有哪几方面的特点?
3.思考:文中讲了有关思维的哪些问题?
4.和创造性思维相反的思维是怎样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认识创造性思维的意义、特点。
教学步骤: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讲述鲁班创造的故事 。
【学生活动一】说说你所知道的创造的故事
【学生活动二】自学检查
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yǎn(俨)然 ②一chóu(筹 )莫展 ③焙(bèi )烧 ④竣(jùn )工
2.关于作者:罗吉尔 冯 奥赫,美国学者,作家。
3.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一项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取得,往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刻苦的钻研、甚至多次的挫折之后才能取得,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砺才能具备,至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则离不开繁多的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它贵在创新,或者在思路的选择上、或者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维的结论上,具有着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从而具有一定范围内的首创性、开拓性。
创造性思维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它无现成的思维方法、程序可循,人可以自由地海阔天空地发挥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具有艺术性和非拟化的特点,它的对象多属“自在之物”,而不是“为我之物”,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存在着两种可能性。
创造性思维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增加人类知识的总量;其次,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再次,创造性思维可以为实践活动开辟新的局面。此外,创造性思维的成功,又可以反馈激励人们去进一步进行创造性思维。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
4.文中讲了有关思维的哪些问题?
(讲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精神状态、转换思维的视角、透过现象看本质、按自然规律办事。)
5.和创造性思维相反的思维是怎样的?
墨守成规、作茧自缚、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冥顽不化、缩手缩脚、瞻前顾后
【学生活动三】整体感知
1.认真阅读课文,用一句话分别概括出每则文章讲的主要是哪些方面的问题?
(1)创造性思维必备的精神状态。
(2)摆脱习惯性思维,转换思维视角。
(3)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式。
(4)想象力在创造性思维中的重要性。
(5)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用不同与别人的方式来看同样的事情。
(6)转换思维角度。
(7)创造性思维的深刻性,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8)按照规律办事。
2.速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作者表达的观点。
我们要有创新精神,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生活动四】总结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创造性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维如下的特点: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洞察力,创造性的想象,活跃的灵感。是在思维领域追求“独到”和“最佳”,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的思维。
板书设计:
放松 创造性思维必备的精神状态。
造就你自己的规则 摆脱习惯性思维,转换思维视角。
多问几个假若 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式。
使用你的想像力 想象力在创造性思维中的重要性。
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 用不同与别人的方式来看同样的事情。
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 转换思维角度。
看到画面之外 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顺其自然 按照规律办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培养运用创造性思维。
2. 了解思想录(语录体)的特点。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一】复习旧课
回忆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学生活动二】合作探究
1.分析《放松》
(1)“放松”这部分文字主要讲什么?
(讲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精神状态。)
(2)课文以猴子为例,为了说明什么?
(人要在自由状态中发挥想像,获得灵感。)
2.分析《造就你自己的规则 》
(1)说说“一筹莫展”在文中的意思。
(2)文章用了对比的手法,你能说出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将其他人解结与亚历山大解结进行对比。以此突出亚历山大的思维方法与众不同,从而表现中心。)
(3)亚历山大解结给你什么启示?
(有时解决问题要突破常规思维,才能获得成功。)
3.分析《多问几个假若》
(1)根据你平时的积累,说说假设常见的几种方法。
(由特殊到一般,类比、相似,移植,组合。)
(2)请简要概括这则语录的中心。
(“多问几个假若”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科学发展的必要环节。)
4.分析《使用你的想象力》
(1) 本段指出了人们思想上的一种错误观点,是什么?(长大了,不要再有那么多梦想。)
(2)试根据课文内容,将“使用你的想象力”这个小标题修改得更加切题。
可改为“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或“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等。
5.分析《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
(1)本段采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论证了什么问题?
(引用、举例论证。创造性思维就是以不同于别人的方式看同样的事情)
(2)本段列举了三个例子来证明,你能再举一个性质相同的例子吗?
6.分析《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
“箱子”指什么?
7.分析《看到画面之外》
(1)“看到画面之外”的“画面”在广泛的意义上指什么?
“画面”指直接呈现在眼前的可触可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象,"画面"之外指的是现象所反映的一些本质属性。铁轨火车是眼前所见之物,而“市场”、“竞争”、“分享”、“相聚”、“通婚”是这个“画面”这外的东西。
(2)“看到画面之外”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想象要丰富……)
8.分析《顺其自然》
本语录用建筑师设计人行道和事例告诉我们什么?
(事物都是有其发展规律的,只有顺其自然,按规律办事,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学生活动三】反刍品味,领悟创新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几则,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谈谈喜欢的理由并引以熟知的事例补充证明。
2.运用你的智慧,给八个片段换标题(可用诗歌、成语、俗语、广告词等)
(1)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2)我的地盘我做主。
(3)我行我素。
(4)十万个为什么
(5)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7)跳出井外
(8)师法自然
【学生活动三】品味语言
小结本课语言特色
生动形象、隽永含蓄、发人深省。
教师活动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并且能在实际学习、工作以及生活过程中运用创造性思维。
布置作业:生活中处处有创新,试写一篇小短文,用实例、名言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板书设计:
运用比喻
运用小故事说明
思想录 生动的实例
多运用名人名言。
多用设问句。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要上出语文的味来,就不能过分注重对内容的梳理,那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手段和有效形式。语文的味在于对词句的揣摩玩味,而对词句的玩味,必须注重教学的方法设计,不能呆板地讲某某词某某句如何如何的准确,如何如何的生动,必须通过比较鉴别。而比较鉴别,不应是教师的硬性强调,而应是学生积极的自觉行为。这节教学,有两个成功点:一是让学生尝试写续《思想录》,二是修改语言平淡的标题,这两点设计,新颖而易于操作,充分调动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积极性,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充分体验到了创造的喜悦,让学生兴味盎然。
了解思想录(语录体)的特点。
自由灵活,短小隽永,充分发挥出语录体的特点,形式不拘一格,有的用小故事和创造者的实例,有的引用名人富有哲理的名言,有的直接说出自己的生活感受,生动形象,有生活气息。
鲁班是我国的土木工匠们的祖师。就拿锯的发明来说吧。有一次,鲁班在完成一项紧急的建筑任务时,领着徒弟上山一连伐了好几天树,但因伐木工具落后,所以他们起早贪黑,挥动斧头,可是木料还是供应不上,他心里非常焦急。一天,天刚亮,鲁班在干活时,一不小心被丝茅草的叶子划破了。他摘了片草叶,发现草叶边缘生满了锯齿般的牙齿。一转身,他又看见一只大蝗虫正张着两个大板牙,很快地吃着草叶。鲁班捉了个蝗虫一看,它的板牙上也有利齿。看看丝茅草的叶子,再看看蝗虫的大板牙,他心里豁然开朗。 他把毛竹劈削成条,在上面刻了很多像丝茅草叶种蝗虫板牙那样的锯齿。用它去拉树,只几下,树皮就破了;再一用力,树干锯出一道深沟。可是时间一长,竹皮上的锯齿不是钝了,就是断了。鲁班想,如果用铁条代替竹条,就会很坚硬耐用。于是他马上请铁匠打了一个有锯齿的铁条,再用它去拉树,真是锋利极了。这就是锯的发明。
这篇课文是思想录,作者想到了一点写一点,记录了思想的火花,有的来自小故事,有的来自名人名言,有的来自生活感触。
1、读了全文之后请你试着说说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及特征。
⑴亚历山大。 ⑵第一个看到无用的锯末想到可以用它压制成引火燃料的人。 ⑶在飞机场上看时装的人。 ⑷建筑师。
亚历山大的思维有着积极的求异性,对常见的、惯用的做法持分析的态度。亚历山大使人们从习惯性观察问题的角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他的思维具有变通、独特的特性。(哥伦布竖鸡蛋)
(2)将无用的锯末变为有用的引火燃料,表现出敏锐的洞察力,发明者将观察到的事物和已有知识或假说联系思考,把锯末与引燃材料之间的相似性、特异性、重复性加以比较,发现其必然联系、本质现象。只有独具慧眼、观察敏锐,洞识其潜在意义,才能抓住时机,作出创造。
(3)飞机场上人来人往,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穿着不同服饰的人,汇集在一起,可以说是一个万国时装展。做为时装设计师在这里他才会有活跃的灵感,这时人脑以最优越的功能,加工处理各种各样的信息。因注意力高度集中,想象骤然活跃,思维特别敏锐,情绪异常激昂。
(4)在绿地间铺设人行道的做法是逆向思维,它突破了思维定势,从对立的,颠倒的,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通常是先铺道再走人,现在是先走人,根据人常走的轨迹及路的宽窄来铺设人行道,既优雅自然,又满足了行人的需要。设计者在思维过程中把注意力转到外部因素,从而找到问题限定条件下的常规方法之外的新思路,也就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将思维流向从侧面去扩展和推广或利用“局外”信息,来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
活泼自由
生动形象
含蓄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