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散文家谈散文》
教材分析:
课文由作家晓雪为郭沫若散文《白鹭》写的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篇评论文章及附文《白鹭》组成。《白鹭》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散文,以粗线条的勾勒和大写意的手法来表现白鹭的美,讴歌了那些“因为它常见,而被人忘却了”的美。这篇文章具有挥洒自如的特点,又兼具文笔优美和科学严谨的品性。全文在随意性的文字中蕴涵严谨的逻辑和科学的道理,大处着眼,以大写小,小中见大,从散文的特征和散文风格的多样性落笔,大气而不拘束。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认识《白鹭》的写作特点,并赏析这种写作方法
3.了解评论的一般写作方法和《关于散文〈白鹭〉》的写作特点及好处。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认识《白鹭》抓住对象“神”的特点加以表现而不拘泥于具体实在描写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认识《白鹭》的写作特点,并赏析这种写作方法
2.了解评论的一般写作方法和《关于散文〈白鹭〉》的写作特点及好处。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自学:
1.了解作者郭沫若和晓雪。
2.熟读全文,词语正音、解释。
3.理清《白鹭》以及《关于散文<白鹭>》的写作思路。
4.用笔划出表现白鹭美的语句,感受白鹭的形象特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5.阅读《关于散文〈白鹭〉》,体会作者对《白鹭》的独特感受和独特的认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意思。
3.体会语言凝练,含义隽永,讲究形象性和意境美的特点。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一、导入
1.板书:白鹭。问:见过白鹭吗?展示白鹭的图片,感受其形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2.介绍白鹭:
白鹭属鹤形目,鹭科,全世界只有几种。大多数白鹭有白色的羽毛,到了繁殖的季节,还会长出很长的漂亮羽毛。它们的习性和其他鹭相似。
白鹭喜欢栖息在湖泊、沼泽地和潮湿的森林里,属涉鸟类。主要食小的鱼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浅水中的甲壳类动物。它们把大而不大讲究的窝筑在树木、灌木丛或地面上。
比较常见的大白鹭在新旧大陆都能看到,它们的身长约90厘米,只有背上长羽毛。
牛背白鹭产于非洲、南非和西南亚,南美洲北部和美国偶尔也能看到,是一种小的白身黄足鹭,身长大约50厘米。它们喜欢栖息在地面上,爱和吃草的家畜和野生动物做伴,吃因为这些动物活动而飞起来的昆虫。
白鹭的羽毛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古代人喜欢用它们来装饰服饰,西方人则喜欢用它们来点缀女帽。由于它的羽毛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加上白鹭喜欢群居,因此很容易被人大量捕捉,造成数量锐减,几乎陷入灭绝的境地。后来,幸亏人们穿戴和打扮的方式起了变化,加上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白鹭才幸免于绝种。
产于我国的黄嘴白鹭分布在吉林、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于我国二级保护动物的还有岩鹭、白琵鹭、黑脸琵鹭。
请你概述捕捉到的信息。
学生七嘴八舌加以概述、补充,对白鹭又一个初步的认识。
3.请你再次欣赏图片,描绘和形容你看到的、想象的、感受到的白鹭。
讲:从刚才同学们的描绘和形容中,我们可以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字来说白鹭:美。我们通过图片就已感受到了它的美,那是一种外在的欣赏。张志和在《渔歌子》中描写了白鹭:“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同学们也一定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在诗人的笔下尽展优美的姿态。确实,白鹭是很美的,美得象一首诗。因此郭沫若写了一篇散文来赞美它。
【学生活动一】自学检查
1. 作者简介:
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屈原》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2.字词检测
隽永juàn 绮丽qǐ 睿智ruì 蓑毛suō 喙huì 铿锵kēng qiāng
鸿鹄hóng hú 寥廓liáo kuò 黛色dài 嵌入qiàn 嗜好shì
淳厚chún 恬淡tián 清澄chéng
【学生活动二】品读《白鹭》
学生朗读课文。形式—(1-3)领读,4齐读,(5-8)每一排读一小节,9、10齐读 要求:声音响亮,富有感情;注意力集中,中间衔接紧凑。
思考: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句,作者以独特的比喻句,突出了白鹭精巧的特点。那么白鹭的精巧主要指什么?(请用文中的句子加以回答)
白鹭的精巧主要是指“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喜小,一切都很适宜。”
2.文中描绘了那几幅画面?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手法加以描绘的?
3.这几幅画面分别刻划了白鹭哪几方面的美?
4.展现白鹭美的几幅画面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不能,因为它们由外到内,由表及里,层层推进,感悟渐深。
学生思考,解答,教师点拨解疑。出示表格
画面 描写的手法 体现的美 结构 韵在骨子里
美丽的白鹭 写意勾勒 外形美 由外到内,由表入质,层层推进,渐深感悟 优雅、闲适、清澄、含蓄而又自然
清水田里站着钓鱼 比喻 体态美
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 拟人 气质美
空中低飞 欲扬先抑 生命美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重点句子理解
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白鹭的赞颂,讴歌了一种什么美?
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赞颂,讴歌了那些“因为它常见,而被人忘却了”的美。
2.有同学把第七段的内容概括为“白鹭望哨图”,你同意吗?
不同意
(1)文中说“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是反问句,否定了“望哨之说”。
(2)文中还有“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放哨的哨兵”是不可能悠然的。
3.全文感情基调为赞美,为何作者又说“白鹭不会唱歌”?
欲扬先抑,进一步说明了白鹭是“优美”而不是“铿锵”,这就使作者心中白鹭的美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4.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把白鹭比成诗,这是不是重复了?
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处两句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9. 如何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句话?
说“白鹭是一首诗”,是因为白鹭美丽、精巧,如诗如画。说“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是因为白鹭的美寻常朴素,自然天成,这种美需要人们去寻求,在寻求中理解这种美。
10. “韵在骨子里”怎么理解?
骨子里的是它与众不同的气质、精神,并非人人都能够领略和感受到的。它自然而成,平凡而不易被人发现,需要人们用心去体会。
11. 文章首尾都提到白鹭是一首诗,那么文章是如何将“散文诗”和白鹭形象相融合的?
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精巧,更兼自然、闲适,而白鹭正具有这些特点,故把白鹭比喻为散文诗。诗有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意蕴,这跟白鹭也相似。
【学生活动三】赏析优美语句
1.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黛之一忽则嫌黑。
用排比手法表现出了白鹭外表很适宜、结构匀称的特点。
2.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琉璃框里的画。
用拟人和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白鹭与水田的配合适宜、和谐,给人以美感。
3.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用拟人和对比手法刻画出在小树绝顶,白鹭悠然而立,给人一种清新高洁之感,超凡脱俗之美。
【学生活动四】本文写作特点归纳
首先是不像通常的咏物散文那样对描写对象作详 ( http: / / www.21cnjy.com )尽细致的客观描述,而是以粗线条的勾勒和大写意的手法表现歌咏对象。如:“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究竟怎样适宜,他却不再正面作具体的描写。正是这样的写法显示了文章的个性,表现了作者重在抓住歌颂对象的神韵而不拘泥实在描写的独到风格。
其次是巧用衬托比较手法。如写白鹭晴天的清晨“悠然”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则以“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来衬托。
【学生活动五】课堂延伸
1.我国古典诗词中描写“杜鹃”、“黄鹂”、“白鹭”的脍炙人口的诗句不少,请各写出一句。
杜鹃:“其间旦暮闻何物,杜 ( http: / / www.21cnjy.com )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黄鹂:“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白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2. 你读过的郭沫若的其他散文还有哪些?谈谈你对他文章的看法。
分层作业:
1.朗读课文,重点字词自默一遍;
2. 完成《导学练》语段一。
3. 理清《白鹭》以及《关于散文<白鹭>》的写作思路。
4.“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骨子里的散文诗”。这是大文豪郭沫若对白鹭的赞美。你肯定也有对某一事物的喜爱之情,如对一种植物的钟爱,对一种动物的宠爱等,请用精当的语言赞美一番。
A组同学完成1——3题 B组同学完成1——4题。
板书设计:
白鹭
郭沫若
精巧 色素配合
的诗 身段大小 静态美
图画之美
韵味 悠然之美
无穷 清澄之美 动态美
的诗 含蓄之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品读文章,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和独到见解。
2.了解评论的一般写作方法和《关于散文〈白鹭〉》的写作特点及好处。、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我们一起欣赏了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白鹭》,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如画的美妙境界。别具一格,清新隽永,情趣盎然。今天学习晓雪的《关于散文〈白鹭〉》。
【学生活动一】走近作者
晓雪: 1935年生,原名杨文翰, ( http: / / www.21cnjy.com )白族,云南大理市喜洲人。195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出版的著作有诗人论专著《生活的牧歌——论艾青的诗》,诗集《祖国的春天》,诗论文集《浅谈集》,散文集《雪与雕梅》等20余种。有些作品曾翻译成英、法、西班牙、意大利、缅、泰、韩等国文字和哈萨克、维吾尔、蒙古、朝鲜等少数民族文字。他担任过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等职务,获得过意大利蒙德卡罗国际文学奖特别奖。
【学生活动二】介绍评论
文学评论是一种以作家、作品、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潮作为评论对象的理论文体。
写作者通过写作评论,表达自己对该作品美学价值的认识和评价,启发和帮助读者提高欣赏水平,对作品的作者提出正确而有益的批评和建议。俄国诗人普希金说过:“批评是科学。批评是揭示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和缺点的科学。”
文学评论的写作大致有四个步骤:阅读——定题——评论——写作。
1.阅读对于文学评论来说,是占有材料、调查研究的过程。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所谓定题,就是在读书、搜集材料的基础上,选择并确定评论的题旨(中心)。
3.评论多数评论是基于以下五个问题:
1.这部作品说些什么? 2.这部作品意味着什么?
3.这部作品是如何表达的? 4.这部作品表达得好不好?
5.这部作品值得创作吗?
4.写作文学评论属于议论文。它必须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这是它与其它议论文相同的共性。但是由于它是对文学作品发表的评论,所以又不同于其它的议论文,而要有点文学色彩,这是它的个性。因此,一篇好的文学评论,既要具有一般论说文的特点,又要讲究文学性。
【学生活动三】品读课文
1. 作者为什么从散文的随意性和多样性说起?
这是评价散文《白鹭》的指导思想,也是对散文的一种总体评价。
2. 为什么要举出其他作家散文的艺术风格?
一方面有力支援上文的观点,同时也为下文概括郭沫若的散文风格作一个铺垫,另一个方面也可以使读者在比较中对郭沫若的风格有更准确的把握和理解。
3.为什么要举出其他作家散文的艺术风格?
4.作者赞美《白鹭》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文字,“非常精彩、极其简练。”;感受,“独到”
5.怎样看待作者评价时对原文的引用?
6.文中引用姚鼐、莱辛的话目的是什么?
明确:目的是强化注重阅读感受的一种阅读方式。即《白鹭》达到了一个很高的艺术境界,
7.你是怎样理解晓雪在《关于散文〈白鹭〉》中引述清代散文家姚鼎的一段话的?
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讨论明确:
这段话以一连串的比喻说明文章的一种很高的境界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说明了阳刚和阴柔等不同的文章风格。课文的引文着重说明了一种“柔婉”风格散文的艺术魅力。作者引述这段话是为了说明郭沫若的《白鹭》是一篇境界和品位很高的散文,是郭沫若“豪迈激越、气势磅礴”的风格以外的又一种“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风格,意在告诉读者要感受这篇散文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必须用心品味,否则是无法发现水面的涟漪和珠玉的光辉,是无法听出寥廓天际的鸿鹄的鸣叫的。
8. 作者在文章结尾用《白鹭》的原句赞美该文,这是大巧还是大拙。
明确:这是一种很巧也很成功的赞美方式,既说明该文符合莱辛的标准,又说明了文章精美到无法用其他语言赞美的程度。
【学生活动四】课堂总结
这篇评论文章有什么特点?你是否赞同作者对《白鹭》的评价?
一,在随意性的文字中蕴涵严 ( http: / / www.21cnjy.com )谨的逻辑和科学道理;二,从大处着眼,以大写小,以小见大,从散文的特征和散文风格的多样性落笔来评一篇短文,显得大气而不拘束。
个人的评价要言之成理。
小结
分层作业:
1.完成《导学练》课外阅读。
2.选择两篇文章中感兴趣的段落读一读,并在文字旁边写下喜欢的原因。
3.《关于散文〈白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第四段是全文的核心段落,它着重指出了《白鹭》的写作特点,而作者仅用了一句话(“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来写自己的感受,其余则大量引用原文,再没有过多评论。这是散文家、评论家在评散文吗?
板书设计:
关于散文《白鹭》
晓雪
评论文章特点: 文字看似随意 ,实者严谨
大处着眼,以小见大
教学反思:
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样式,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散文的一般特点和学习散文的一些方法,让学生在阅读和欣赏散文时,能够结合生活体验,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从优美的余元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思考:
1.在作者眼中,白鹭是怎样的?找出文中最具概括性的两个语句回答。
2.这两个句子都用了什么修辞?体现了白鹭什么特点?
3. 白鹭的精巧主要指什么?(请用文中的句子加以回答)
4.文中描写白鹭,为什么还要描写白鹤、朱鹭、苍鹭?
5.文中描绘了那几幅画面?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手法加以描绘的?
6.这几幅画面分别刻划了白鹭哪几方面的美?
7.展现白鹭美的几幅画面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句子理解:
1.如何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句话?
比喻,白鹭美丽、精巧,“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所以比作“一首诗”。
比喻,白鹭优雅、闲适、自然,它与田园极端和谐,为乡居生活带来动感和“清澄”“,所以比作“散文诗”。
2.“韵在骨子里”怎么理解?
骨子里的是它与众不同的气质、精神,它的美自然而成,平凡而不易被人发现,需要人们用心去体会。
3.文章首尾都提到白鹭是一首诗,那么文章是如何将“散文诗”和白鹭形象相融合的?
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精巧,更兼自然、闲适,而白鹭正具有这些特点,故把白鹭比喻为散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