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5题-2024年中考化学常考点必杀300题(安徽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项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5题-2024年中考化学常考点必杀300题(安徽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7-14 17:33:5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项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灯泡发光 B.水结冰 C.天然气燃烧 D.水果榨汁
2、下列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编制“舒席” B.徽墨——古法炼烟
C.阜阳剪纸 D.徽州木雕
3、生活中处处都有物质的变化,下列发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沸水蒸煮碗筷消毒
B.蚊虫叮咬后涂抹肥皂止痛
C.活性炭除冰箱异味
D.白醋除去铁器上面的锈渍
4、下列实验中,可以验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金属刻画 B.嗅闻气味 C.石墨导电 D.溶液变色
5、湖南怀化溆浦的“蒿子粑粑”驰名省内外,下列制作过程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洗蒿子 B.淘洗糯米 C.糯米磨浆 D.生火煮粑
6、如图所示产品的生产或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新鲜采摘后晒制的枸杞 B.种植的葡萄酿造成葡萄酒
C.石雕刻成各种石雕 D.毛皮裁剪制成围巾
7、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化学变化的是(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8、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热爱劳动,养成劳动习惯.下列家务劳动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水淘米洗菜 B.喷洒酒精消毒
C.捡拾果核纸屑 D.整理折叠衣物
9、“天宫课堂”第四课于2023年9月21日15时45分开课,在航天员演示的实验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产生球形火焰
B.乒乓球拍击打“水球”
C.大小钢球发生碰撞
D.陀螺旋转带动宇航员旋转
10、《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中记载的下列工艺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伐木制舟 C.烧制陶瓷 D.冶炼金属
11、书法艺术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手工制墨历史悠久,下列制墨环节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点灯炼制黑烟 B.搅拌研磨黑烟
C.按压墨条成形 D.天然晾干墨条
12、下列变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结晶
B.浓硫酸溶液放置在空气中质量变大
C.用洗涤剂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D.向生石灰中加水后溶液温度上升
13、2023年9月23日晚,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在杭州奥体中心隆重开幕。开幕式的下列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吉祥物破水而出 B.升五星红旗
C.点燃亚运火炬 D.电脑合成“数字焰火”
14、化学课本中有不少“课外实验”,下列“课外实验”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自制简易净水器 B.白糖晶体的生成
C.自制汽水 D.有关保鲜膜的实验
15、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B.《天工开物》:“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
C.《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D.《天工开物》——“侯潮一过,明日天晴,半日晒出盐霜”
16、下列铜制品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导线 B.火锅 C.耐酸阀门 D.乐器
17、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B.用天然气作燃料
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D.用二氧化碳来灭火
1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用硫酸铜对游泳池水消毒
B.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
C.用稀盐酸除去铁锈
D.用氯气对自来水杀菌消毒
19、以下属于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开展的劳动实践活动是(  )
A.用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
B.用汽油洗涤零件上的油脂
C.用漏勺从锅中捞取小汤圆
D.用盐酸除去铁栏杆上的铁锈
20、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者有根本区别的是(  )
A.氧气用于救治危重病人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氮气填充在灯泡中作保护气
D.植物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
21、下列描述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
A.通常状态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液态氧可用作发射火箭的燃料
C.降温加压,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
D.氧气能氧化许多物质,性质活泼
22、下列有关电解水实验的叙述中,与氢气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将收集氢气的试管移近火焰,氢气安静的燃烧
B.试管中能收集到氢气,说明氢气难溶于水
C.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收集氢气后试管口应向下放置
D.产生的氢气无色、无味
2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用木炭烤羊肉串 B.温室大棚中释放CO2
C.稀有气体作霓虹灯 D.花露水喷蚊虫叮咬处
24、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体现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二氧化碳用于人工降雨
C.活性炭用于制糖脱色 D.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25、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钢铁在空气中生锈
B.烧碱在空气中潮解
C.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成无色
D.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增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项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灯泡发光 B.水结冰 C.天然气燃烧 D.水果榨汁
【答案】C
【详解】A、灯泡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水结冰是物体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天然气燃烧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水果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下列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编制“舒席” B.徽墨——古法炼烟
C.阜阳剪纸 D.徽州木雕
【答案】B
【详解】A、编制“舒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徽墨——古法炼烟,烟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阜阳剪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徽州木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生活中处处都有物质的变化,下列发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沸水蒸煮碗筷消毒
B.蚊虫叮咬后涂抹肥皂止痛
C.活性炭除冰箱异味
D.白醋除去铁器上面的锈渍
【答案】C
【详解】A、沸水蒸煮碗筷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蚊虫叮咬后涂抹肥皂止痛,主要是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发生了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除冰箱异味,是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将异味吸附在活性炭的表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
D、白醋除去铁器上面的锈渍,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下列实验中,可以验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金属刻画 B.嗅闻气味 C.石墨导电 D.溶液变色
【答案】D
【详解】A、金属刻画是检验硬度的,硬度属于物理性质,不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闻气味检验物质的气味,气味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石墨导电,验证物质的导电性,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白醋具有酸性,石蕊试液变蓝色说明石灰水具有碱性,验证溶液的酸碱性,酸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湖南怀化溆浦的“蒿子粑粑”驰名省内外,下列制作过程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洗蒿子 B.淘洗糯米 C.糯米磨浆 D.生火煮粑
【答案】D
【详解】A、清洗蒿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淘洗糯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糯米磨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生火煮粑,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如图所示产品的生产或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新鲜采摘后晒制的枸杞 B.种植的葡萄酿造成葡萄酒
C.石雕刻成各种石雕 D.毛皮裁剪制成围巾
【答案】B
【详解】A、新鲜采摘后晒制的枸杞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葡萄酿成葡萄酒的过程中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贺兰石雕刻成各种石雕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毛皮裁剪制成围巾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7、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化学变化的是(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答案】C
【详解】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意思是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思是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杂草等可燃物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意思是清晨日出的时候,江边盛开花朵颜色鲜红胜过火焰,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8、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热爱劳动,养成劳动习惯.下列家务劳动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水淘米洗菜 B.喷洒酒精消毒
C.捡拾果核纸屑 D.整理折叠衣物
【答案】B
【详解】A、用水淘米洗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喷洒酒精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C、捡拾果核纸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整理折叠衣物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B。
9、“天宫课堂”第四课于2023年9月21日15时45分开课,在航天员演示的实验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产生球形火焰
B.乒乓球拍击打“水球”
C.大小钢球发生碰撞
D.陀螺旋转带动宇航员旋转
【答案】A
【详解】A、蜡烛燃烧产生球形火焰实验,发生了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乒乓球拍击打“水球”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大小钢球发生碰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陀螺旋转带动宇航员旋转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中记载的下列工艺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伐木制舟 C.烧制陶瓷 D.冶炼金属
【答案】B
【详解】A、粮食酿酒过程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伐木制舟,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烧制陶瓷包含着物质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冶炼金属包含着还原剂与金属的化合物反应,生成金属,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B。
11、书法艺术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手工制墨历史悠久,下列制墨环节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点灯炼制黑烟 B.搅拌研磨黑烟
C.按压墨条成形 D.天然晾干墨条
【答案】A
【详解】A、点灯炼制黑烟过程中伴随燃烧,燃烧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
B、搅拌研磨黑烟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按压墨条成形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天然晾干墨条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下列变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结晶
B.浓硫酸溶液放置在空气中质量变大
C.用洗涤剂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D.向生石灰中加水后溶液温度上升
【答案】D
【详解】A、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结晶,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大是浓硫酸吸水造成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用餐具洗涤剂洗餐具,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滴,从而随水流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上升,此过程中有新物质氢氧化钙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3、2023年9月23日晚,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在杭州奥体中心隆重开幕。开幕式的下列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吉祥物破水而出 B.升五星红旗
C.点燃亚运火炬 D.电脑合成“数字焰火”
【答案】C
【详解】A、吉祥物破水而出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升五星红旗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点燃亚运火炬的过程中有燃料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电脑合成“数字焰火”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14、化学课本中有不少“课外实验”,下列“课外实验”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自制简易净水器 B.白糖晶体的生成
C.自制汽水 D.有关保鲜膜的实验
【答案】C
【详解】A、自制简易净水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白糖晶体的生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小苏打和柠檬酸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有关保鲜膜的实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5、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B.《天工开物》:“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
C.《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D.《天工开物》——“侯潮一过,明日天晴,半日晒出盐霜”
【答案】D
【详解】A、“泽中有火,上火下泽”,该过程涉及物质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该过程描述的是高温煅烧石灰石产生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侯潮一过,明日天晴,半日晒出盐霜”,该过程描述的是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6、下列铜制品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导线 B.火锅 C.耐酸阀门 D.乐器
【答案】C
【详解】A、导线利用铜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故A错;
B、火锅利用铜的导热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故B错;
C、耐酸阀门主要利用铜不能和酸反应,是化学性质,故C正确;
D、乐器主要利用金属碰撞产生的声音,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故D错。
故选:C。
17、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B.用天然气作燃料
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D.用二氧化碳来灭火
【答案】A
【详解】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B、用天然气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二氧化碳来灭火,是利用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其中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用硫酸铜对游泳池水消毒
B.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
C.用稀盐酸除去铁锈
D.用氯气对自来水杀菌消毒
【答案】B
【详解】A.用硫酸铜对游泳池水消毒,是利用了铜离子对细菌的破坏作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A错误;
B.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是利用了物理性质,故B正确;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C错误;
D.氯气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利用其化学性质,故D错误。
故选:B。
19、以下属于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开展的劳动实践活动是(  )
A.用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
B.用汽油洗涤零件上的油脂
C.用漏勺从锅中捞取小汤圆
D.用盐酸除去铁栏杆上的铁锈
【答案】D
【详解】A、用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汽油洗涤零件上的油脂是利用汽油的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用漏勺从锅中捞取小汤圆,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是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盐酸除去铁栏杆上的铁锈,发生化学变化,表现的是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0、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者有根本区别的是(  )
A.氧气用于救治危重病人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氮气填充在灯泡中作保护气
D.植物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B
【详解】A、氧气用于救治危重病人,氧气供给呼吸,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干冰用于制冷剂,干冰升华吸热,导致降温,属于物理性质,与其他三者不同;故选项正确;
C、氮气填充在灯泡中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植物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发生化学变化,体现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1、下列描述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
A.通常状态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液态氧可用作发射火箭的燃料
C.降温加压,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
D.氧气能氧化许多物质,性质活泼
【答案】D
【详解】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氧气的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液态氧不能作燃料,可用作发射火箭的助燃剂是描述液氧的用途,故不符合题意;
C.降温加压,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只是氧气的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产,描述的是氧气液化这一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氧气能氧化许多物质,性质活泼,这一性质是需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是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
故选:D。
22、下列有关电解水实验的叙述中,与氢气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将收集氢气的试管移近火焰,氢气安静的燃烧
B.试管中能收集到氢气,说明氢气难溶于水
C.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收集氢气后试管口应向下放置
D.产生的氢气无色、无味
【答案】A
【详解】A、将收集氢气的试管移近火焰,氢气安静的燃烧,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A正确;
B、氢气的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氢气的物理性质,故B错误;
C、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氢气的物理性质,故C错误;
D、氢气的颜色、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氢气的物理性质,故D错误。
故选:A。
2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用木炭烤羊肉串 B.温室大棚中释放CO2
C.稀有气体作霓虹灯 D.花露水喷蚊虫叮咬处
【答案】C
【详解】A、用木炭烤羊肉串,是通过木炭燃烧放出热量,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A错;
B、温室大棚中释放CO2,是利用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
C、稀有气体作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后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利用了物理性质,故C正确;
D、花露水喷蚊虫叮咬处,是利用花露水与酸性物质反应,减轻瘙痒,属于化学性质,故D错。
故选:C。
24、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体现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二氧化碳用于人工降雨
C.活性炭用于制糖脱色 D.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答案】A
【详解】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了其能供给呼吸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固体二氧化碳用于人工降雨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是利用了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制糖工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发出有色的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5、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钢铁在空气中生锈
B.烧碱在空气中潮解
C.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成无色
D.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增重
【答案】B
【详解】A、钢铁在空气中生锈,是因为铁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与化学性质有关,故A错;
B、烧碱在空气中潮解,是因为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与物理性质有关,故B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滴加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是因为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与化学性质有关,故C错;
D、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增重,是因为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与化学性质有关,故D错。
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