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
目录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过程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三、探究文明多元之因
“文明”一词的含义确切地说,究竟是指什么呢?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国家、文字、阶级、建筑物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什么是“文明”?
政治:(城市、国家、制度等);
文化:(建筑、文字等)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过程
1.漫长的原始社会
起源于非洲的南方古猿被认为是已知最早的人类,距今约200万年。
原始社会特点:
①生产力低下(渔猎采集)
②生产资料公有。
③氏族成员共同劳动
④劳动产品平均分配(没有
私有财产,也没有阶级)
2.人类文明的产生
阅读教材,归纳人类文明产生的一般进程。
(1).根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表现
①原始农业:西亚的大麦、小麦和豆类;南亚的芋头;中国的水稻和粟;中南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红薯、南瓜、辣椒。
②原始畜牧:羊、猪和牛等动物。
(1).根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影响:
①促进了手工业的产生,商品交换与贸易。
②促进了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人员的产生。
③使人们逐渐定居生活,形成了早期城市。
(2). 私有制的产生与奴隶社会的开端:
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剩余产品,私有制产生
社会分化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
两大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
出现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形成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文字产生
生产效率
提高
社会分工
播种收获
定居
记事
管理
阶级矛盾
生产力
小结
人类文明产生的一般进程:
根本原因
前提
部落战争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典型代表: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国文明、爱琴海文明(海洋文明)。
2.特点——
(1)统一性:都处于奴隶社会。
(2)多元性:文明之间相互联系较少,基本独立发展。
3.原因——生产力水平较低,交通条件落后,自然条件限制。
(一)总体概况
1.自然环境: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形成一个肥沃的冲积平原。
适合农牧业发展,大麦、小麦、豆类、羊等
(二)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
2.文明的进程
(1)前3500年,产生最初的文明。
(2)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城市国家。
(3)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汉谟拉比
王
权
柄
太
阳
神
沙
玛
什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情境探究】请你根据所提供的法典条文,概括出该法典的主要特点。
第6条 如果一个人盗窃了寺庙或商行的货物,处死刑;接受赃物者也应处死刑。
第203/205条 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制刑。
第196/197条 如果一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一个人折了贵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
保护私有财产
施行同态复仇法
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评价: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3.文明成就
(1)楔形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2)《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洪水和方舟传说)。
(3)发明60进位制 ,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等。
(4)《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
4.文明的衰落
汉穆拉比死后,古巴比伦帝国逐渐瓦解,后来,被亚述帝国、波斯等征服。古巴比伦王国从此消失。
(1)尼罗河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小麦)
(2)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
1.自然环境:
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三)尼罗河流域—古埃及王国
2.文明进程
(1)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
(2)前3100年,埃及初步统一。
(3)古埃及的国王通称为“法老”。
法老是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
法老自称是太阳神阿蒙之子。
古埃及人赞扬(法老)说:“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
——摘自埃及历史铭文
3.文明成就
文字:象形文字
历法: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一年三季)
文学:丰富多彩神话和文学故事
建筑:金字塔(法老权威)
书写材料:莎草纸
4.文明的衰落
古埃及前后延续长达三千年之久。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后来,又被阿拉伯帝国征服。最终古埃及文明消失。
1.自然环境
(1)古印度三面环海,雨水丰沛、植被茂盛,适合农业发展。
(2)已进入铁器时代,生产工具较进步。
(四)印度河、恒河流域—古印度文明
2.文明进程
公元前3千多年,印度文明产生。
公元前6世纪,在雅利安人(波斯人)征服过程中,诞生了种姓制度。
第一等级:婆罗门:宗教祭祀
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与官吏
第三等级:吠舍:雅利安族普通劳动者
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居民
最底层:贱民,等级之外“不可接触者”。
人生而不平等
评价:种姓制度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自形成后,异常牢固,至今日仍然有很多消极影响。(1947年法律废除)
学思之窗
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 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
——崔连仲等选译《古印度吠陀时代和列国时代史料选辑》
印度神话中用人体不同地位比喻不同种姓,有什么寓意?
从人类的起源角度论证种姓制度的合理性。
印度贱民的“生活”
“贱民”,又称达利特人,主要由罪犯、战俘或是跨种姓婚姻者及其后裔组成的。在今天的印度还有1.67亿”。他们只能从事“最低贱”的职业,比如清理肮脏的下水道,掏粪,火化尸体等。
①宗教:婆罗门教(种姓制度理论基础);佛教对种姓制度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②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并列为印度的两大史诗。
③自然科学: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3.文明成果:
古代印度创造的数字实行“十进制”
4.印度文明的衰亡
公元前4世纪,阿育王建立了规模的空前的孔雀王国。前2世纪后,大夏希腊人、安息人、大月氏人、匈奴人等先后侵略。印度长期四分五裂。
探究:大河文明的共性
(1)政治:君主专制、神化王权。
(2)经济:农业经济,自给自足
(3)思想:等级观念盛行
(4)科技:数学、天文等成就突出。
大河流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合农业的发展;但治水需要强大的国家政权。
(四)爱琴海—古希腊文明
1.自然环境:
三面环水,海岸线曲折、多山多岛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
不适合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的发展,不利于区域性大国兴起。
海外贸易、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2.文明进程
前2千纪,克里特和迈锡尼文明诞生。
前8—前6世纪,形成众多城邦国家,典型特点是小国寡民、独立自治(公民直接参与城邦管理),雅典和斯巴达最为著名。
斯巴达:少数人掌权的寡头政治。
雅典: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
(2)黄金时代:伯利克里时代
①除十将军外,所有官职向公民开放,由抽签产生;
②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拥有充分的权力,每位公民都有表决权。
③国家为所有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1)原因:独特的自然环境;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发达的工商业;平民与贵族长期斗争。
雅典公民大会会场
雅
典
民
主
政
治
(3)特点:
轮番而治、法律至上
主权在民、直接民主
(4)评价:
积极:促进了希腊的繁荣;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局限性:
①民主范围狭小,建立在奴隶制之上,奴隶、妇女、外邦人都没有权利。
②直接民主只适用小国寡民的城邦。
③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无法保证执政者的素养,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多数人的暴政”。
加迪(雅典公民)参与抽签,抽中了黄豆而不是黑豆,成为民众法庭的审判员。
70岁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被控犯有“不敬神”,“教坏青年”的罪行。在法庭上,他为自己辩护,加迪根本听不懂是什么意思,但听见他竟然说:“像他这样目不识丁的人没有资格参加审判!被激怒了的加迪决定举手投他有罪,可能大多数人也有这样的想法,结果表决以361票通过了对苏格拉底的死刑判决。
案例
审判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主张:
(1)重视美德,“美德即知识”。
(2)第一次在哲学上发现自我,“认识你自己”。
(3)推崇理性和思想自由。
苏格拉底之死
3.文化成就:
①神话、悲剧、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②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在西方被认为是“史学之父”;
③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④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4.希腊文明的衰亡
希波战争以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不满雅典的霸权,于前431-前404年爆发伯罗奔尼撒战争。趁希腊内乱之际,前338年马其顿人希腊,不久又被罗马征服,古希腊历史结束。
三、探寻影响文明多元的因素。
①自然环境影响;
②历史条件的差异;
③经济状况的差异
④宗教思想等不同。
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在政治体制方面呈现出“民主与专制”的明显差别,形成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A.思想观念
B.经济活动方式不同
C.地域位置差别
D.人口数量不同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