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5课
中世纪的
非洲与美洲
北非
西非
东非
中非
南非
非洲(英语:Africa;字源拉丁语:Afri,迦太基人的名称),是“阿非利加洲”的简称。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的意思。
非洲现在有53个国家,是国家最多的大洲。但在二战前,独立国家仅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3个国家。
非洲大陆古代国家的出现与发展,较其他大陆,呈现出突出的不平衡现象。从整体上看,可以称之为北高南低的状态。这就是说,非洲北部的国家出现的早,且一般相对较发达,越往南国家出现的越晚,且发展程度越低,直至南非地区全然没有出现国家的条件。
在地理上习惯分为北非、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个地区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非洲分成三部分: 非洲本土、欧洲的非洲、亚洲的非洲 。
“非洲本土”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欧洲的非洲”指被视为“欧洲的延伸”的大陆北缘;
“亚洲的非洲”指尼罗河流域。
东非
西非
南非
北非
中非
班图人是非洲最大的民族集团,其人口占全非洲人口总数的1/3左右。从公元1世纪开始,班图人不断向南迁徙。班图人迁徙对非洲文明影响巨大,班图人先后建立过30多个大小不等的国家,从而涌现了不少闻名于世的班图文明。
加纳是中世纪三个连续出现的西非帝国的第一个。古加纳王国建立于公元3-4世纪,因盛产黄金叫作加纳,意即“黄金之国”。由于位于撒哈拉食盐产地与黄金产地之间的连结点上,加纳从中获得了极大的好处。在公元10-11世纪达到了顶峰,1076年后逐渐衰落。虽如此,11年后(也有说24年后)兴起的廷巴克图仍臣属于它的统治。1240年被马里所灭 。
廷巴克图因坐落于尼日尔河河道和萨赫勒地区陆地通道的交汇处日益兴盛。
——摘编自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
1324年,廷巴克图贵族以商贸特许权为代价归附了马里帝国。这一年,马里历史最著名的国王曼萨·穆萨开始了前往麦加的朝圣之行。
“从廷巴克图来的马里国王”让马里世界闻名,大批商人、学者跟随穆萨返回马里,其中包括一位建筑师,这位建筑师在廷巴克图设计建造城墙、王宫和清真寺。穆萨还在廷巴克图建造了人类历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桑科尔大学。
——摘编自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
在廷巴克图的图书馆、地窖、阁楼里保存着20万份古代手稿,最古老的的可追溯到13世纪。各种古籍与手稿的25%已清点入册,不到10%正在进行目录编辑。…… “廷巴克图学”和敦煌学一样,是古代文献文化的显学。
——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
桑海是中世纪西非第三个伟大帝国。16世纪,桑海帝国达到了鼎盛,阿斯基亚·穆罕默德大帝是桑海帝国最伟大的君主。他给所有的穆斯林城市指派了卡迪(地方行政官)。他将众多的王子、贵族吸引到廷巴克图留学,使得廷巴克图成为盛极一时的学术之都,“盐从北方来,金子从南方来,知识和学问,都得从廷巴克图来”这句流传至今西非谚语,生动描述了廷巴克图学术之盛。全盛时期,廷巴克图有十几所大学和120座图书馆,大学里不但教授古兰经,还有历史、天文甚至逻辑学。
——摘编自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
杰内大清真寺(西非)
大津巴布韦遗址(南非)
金犀牛(南非)
拉利贝拉岩石教堂(东非)
战争
饥饿
落后
……
“可能在将来会有非洲历史可以讲授,但目前还没有,只有在非洲的欧洲人的历史。其余是一团漆黑,……而黑暗不是历史的题材。”——牛津大学讲座教授特雷沃尔·罗珀(1963年)
印第安人(Native American),除对因纽特人(又称爱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土著的统称,并非单指某一个民族或种族。印第安人分布于南美洲和北美洲各国。他们所说的语言有上百种,一般统称为印第安语或美洲原住民语言。印第安人独立培育出其他大陆没有的很多农作物,包括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先后在中南美洲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三大文明。16世纪,到美洲的欧洲殖民者大量奴役甚至屠杀印第安人。到21世纪大约有300万印第安人,其混血后代麦士蒂索人大多为男性殖民者与当地女性的后代。而在美国,印第安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1.2%左右。
印第安人培植了100多种植物,即与整个欧洲大陆所培植的植物一样多,这的确是一个非凡的成就。如今美国50%以上的农产品都来自印第安人驯化的各种作物。玉米几乎是所有地区的主要产品,最初只是一种杂草,其穗还没有一个人的拇指大小,印第安人将它培育成一种长棒子上满一排排种子的作物。他们彻底培育了玉米,使它变得只有依靠人类才能生存,也是因为它稳定了人口的生存和繁衍。
——《全球通史 从史前史到21世纪》
玛雅神话中的玉米神形象
黄色和白色的玉米造成了人的肉体;人的胳膊两腿用玉米团做成,唯有玉米进入了我们祖先的肌体。
——中美洲印第安民族史诗《波波尔·乌》
玛雅人把一年分为18个月,测算的地球年为365.2420天,现代测算为365.2422天,误差仅0.0002天,就是说5000年误差仅一天。测算的金星年为584天,与现代测算50年内误差仅7秒。
库库尔坎金字塔(羽蛇神庙)高约30米,四周环绕91级台阶,加起来一共364级台阶,再加上塔顶的羽蛇神庙,共有365阶,象征了一年中的365天。……除阶梯数目外,金字塔四面各有52个四角浮雕……象征着玛雅日历中52年为一轮回年,这些定位显然是经过精心考虑的。
而金字塔旁边的天文台,更是把这种高超的几何和天文知识表现得淋漓尽致。每年春分和秋分两天的日落时分,北面一组台阶的边墙会在阳光照射下形成弯弯曲曲的七段等腰三角形,连同底部雕刻的蛇头,宛若一条巨蛇从塔顶向大地游动,象征着羽蛇神在春分时苏醒,爬出庙宇。每一次,这个幻像持续整整3小时22分,分秒不差。这个神秘景观被称为“光影蛇形”。
玛雅从来不像中国、埃及等文明拥有一个统一的强大帝国,全盛期的玛雅地区分成数以百计的城邦,然而玛雅各邦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及习俗传统上却属于同一个文化圈。4至10世纪期间,玛雅文明非常的繁荣,但随后便衰落下去,其原因尚不清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玛雅人从事的是刀耕火种的农业,这种农业在两三年内便耗尽了土壤的肥力,因此,他们不断地迁移村庄驻地。为了补偿这种短暂的生活方式,玛雅的耕种者们在主要是举行宗教仪式的中心建立了一些巨大的石头建筑物,一次来表示他们的社会统一。
这些建筑物完全靠石制工具建成,用雕塑加以装饰,这些建筑在美洲是无与伦比的,现被列为世界伟大的艺术之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012
世界末日
根据玛雅人天文历法推算的结果,2012年将是第四个太阳纪结束的时候,12月21日,末日将会到来。
材料一:文明失落是常态,不失落是意外。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
材料二:4世纪至10世纪期间,玛雅文明非常繁荣,但随后便衰落下去了,其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是由于土壤的肥力耗尽,或疫病流行,也可能是由于反对供养宗教中心及其祭司集团这一负担的农民革命。总之,这些巨大的石头建筑被废弃,被周围的森林所吞没,进几十年才被考古人员发掘出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三:也许是整个地区的气候发生了不利于玛雅农业的骤变,杂草疯长,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丛林日益向城市逼近,像沙漠吞噬绿洲一样,毁坏了玛雅人生存的基础,或者是疫病流行,导致人口锐减,损伤了文化的元气,也逼迫幸存者尽快逃离危险的故园。再或者是外部的威胁,如墨西哥中部居民侵犯,致使玛雅人逃难而去,听任自己繁荣是城市中心倾颓……
——林大雄《玛雅的智慧》
据考证,玛雅文明约形成于公元前2500年,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墨西哥、巴西、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
1519年,玛雅文明已接近尾声,但在尤卡坦半岛上,还残存着一些玛雅小邦。
1562年7月,在曼尼城中心广场上,西班牙神父迪亚哥·迪兰达亲手烧毁了成千上万的玛雅古籍抄本、故事画册和写在鹿皮上的象形文字书卷。此外,他还砸碎了无数神像和祭坛。
1697年,最后一个玛雅城邦在西班牙人的炮火中灰飞烟灭。
材料一: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写本被当作“魔鬼的作品”焚毁,祭司遭受掳杀,仅有部分作品传之后世。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据估计,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力,也没有遗传抵抗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坐杀手的头把交椅。
—— [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
特诺奇特兰复原图
14世纪的阿兹特克,还只是湖畔边的一个小王国,出来初来乍到,周围有不少部族都比他们强大。……15世纪30年代,阿兹特克联合其他王国,推翻了骑在自己脖子上的百余年的宗主国阿兹贾波札尔科,然后开始扩张。……到16世纪初已经占领了墨西哥中南部的大片领土,成为雄霸北美洲的印第安帝国。
特诺奇特兰的建筑美观别致,全城分为4个区,每区分为5街……全城有3条10多米宽的石头堤坝通向湖岸,其中一条长达7英里。堤坝和湖岸之间用吊桥相接,必要时拉起吊桥以防敌人进攻。由于湖水咸,为了解决城市饮水问题,修造两条石槽,把陆上的淡水引到岛上。城内有40座金字塔型坛庙,最大的一座达35米,有144级台阶。还有雄伟的宫殿和大厦。在巨大的建筑物上,涂以白色石膏,银光耀眼,瑰丽壮观。
——马克垚 朱寰主编《世界史· 古代史下卷》
太阳金字塔
阿兹特克人的金字塔实际是庙宇,神庙修建于金字塔形的平台之上。最大的太阳金字塔塔基为四边形,塔高65米,南北长222 米,东西宽225米,体积比埃及的胡夫金字塔还要大。
阿兹特克文明印记
1892年绘画,描绘了1519年11月8日,科尔斯特率领印第安盟军进入特诺奇蒂特兰城,蒙特苏马二世亲自前往迎接的场景。
这座双头蛇是现存的美洲阿兹特克文物。高20.5厘米、厚5厘米。
门多萨手抄本,首页就是墨西哥-特诺奇蒂兰城的寓意图
印加帝国疆域拓展
为了与广大统治地区联系,印加人修建了两万英里经过铺砌的道路、桥梁,这个陆地交通网远远胜过当时欧洲的任何道路系统。利用这些道路,携带着多色结绳,经过专门训练的通讯员将种种信息尤其是人口普查资料,带往驻扎在帝国各处的地方长官。
——(美)谢里尔·E·马丁马可·瓦塞尔曼《拉丁美洲史》
印加人的“飞毛腿”信使
古代中国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希腊文明
欧洲中世纪
古罗马文明
玛雅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印加文明
古埃及文明
阿拉伯文明
非洲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