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讲义——2025届高三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讲义——2025届高三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4 13:3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标要求
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渊源。
素养达标
了解14-17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运用唯物史观理解三大思想运动的原因。
2.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发展,培养学生关注人、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家国情怀。
3.比较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必备知识
文艺复兴(14-17 世纪)
条件 根本原因 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历史传承 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
自身优势 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
人才条件 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性质 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却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内核 人文主义 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②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 ③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④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成就 文学三杰 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美术三杰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扩展 时间 15世纪后期,文艺复兴扩展到欧洲各地
代表 英国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李尔王》等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意义 ①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②为科学革命和新航路开辟提供了精神力量
【系统认知】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解放了人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文艺复兴从本质上反映了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时代要求,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推动了西欧的社会转型。
二、宗教改革(16-17 世纪)
背景 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思想
兴起 序幕 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了《九十五条论纲》
主张 ①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因信称义); ②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③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结果 德意志宗教改革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
扩展 瑞士的加尔文派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
影响 ①宗教改革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 ②推动了欧洲的民族国家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系统认知】
宗教改革作为一场社会改革运动,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作为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16-17 世纪)
背景 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
背景 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
成果 ①波兰天文学家哥伦布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②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 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近代科学在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影响 ①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②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系统认知】近代科学的兴起,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条件。
四、启蒙运动(17-18 世纪)
背景 ①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 ②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启蒙运动应运而生
内核 “理性”,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主张 ①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 ②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 ③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和权力制衡等
代表 国籍 人物 主张
法国 孟德斯鸠 强调立法、司法、行政 三权分立互相监督、制衡
伏尔泰 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卢梭 主张主权在民
英国 洛克、休谟
亚当·斯密 被尊为“现代经济学之父”,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德国 康德 启蒙思想的集大成者,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影响 思想解放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革命理论 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精神武器 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系统认知】启蒙运动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启蒙运动的许多构想如三权分立学说、社会契约论等,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勾画了蓝图;启蒙运动把人文主义发展到新的高度,理性主义光芒照耀全球。
强化关键能力/史料实证·融通历史解释
探究点(一)人文主义的发展--西方思想解放运动
1.问题探史——文艺复兴兴起的条件
[材料一]
人只有信仰上帝,克制自己的欲望,依靠教会才能实现灵魂的得救,积攒财富是罪恶的,财富是精神的累赘,财富多了,灵魂得救的机会就少了,现世是不值得重视的,值得重视的是来世。
[材料二]
市民心理拥有这样一些特征:重视自由……敢于冒险……主张宗教宽容,因为不敢和异教徒接触,必然会失去可观的利润;重视理性……崇拜财富,因为财富给他们带来了荣誉和地位;要求享受,因为财富的增长,使他们有可能享受生活的乐趣。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椿年《从信仰到理性意大利人文主义研究》
[材料三]
14世纪中叶起,黑死病肆虐欧洲,死亡人数约为2500万人(1347-1351年),占当时欧洲人口的1/3。佛罗伦萨也不能幸免……从1300年的人口顶峰的9.5万人暴跌到1340年的3万人。这场死亡促使人们反思自身存在的价值。
——摘编自王乃耀《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经济之考察》
[探究]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文艺复兴兴起的条件。
【解读】:
天主教神学的禁欲主义束缚人性;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追求现世的幸福,三死病促使人们反思自身的存在价值。
2.以图明史——宗教改革的原因
[材料一] 教会出售“赎罪券”
[材料二]
“因信称义”中的“义”指上帝的正义无罪。根据基督教“原罪”理论,人的原罪让人不能达到正义,而必须靠着上帝及圣子耶稣的恩典从罪恶中被救赎。针对中世纪教会信仰松懈、道德堕落的现状马丁·路德站了出来。信是首要的,一个人心中如果没有对上帝的坚定信仰,那么任何“善行”和“圣功”,如朝拜圣地、参加十字军、购买圣徒遗物或赎罪券等,都是没有用的。善行不是信而得救之因,乃是信而得救之果。提出了“唯独因信称义”的口号,即通过信仰而不是善行来得到称义。
——摘编自《西方宗教史》
[解读]
面对如何“称义”,马丁·路德与天主教会发生了严重分歧,天主教会宣扬“因行称义”,即通过教皇和天主教会这个中介,向他们购买赎罪券等“善行”“圣功”才能够赎罪,其实质就是维护天主教会的统治和奢侈腐化的生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主张每位教徒只要虔诚地悔罪,自己通过《圣经》与上帝沟通,就能够成为上帝的“义民”。因信称义严重挑战了教皇和天主教会的权威,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发展了人文主义,使人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史料证史——启蒙运动的历史贡献
[材料]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地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的。
——摘编自赖尔、威尔逊《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解读] 启蒙运动在“大破大立”之中展开,“大破”是指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大立”是指追求民主政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为未来资本主义社会勾画了制度蓝图。欧洲启蒙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对欧美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起到了推动作用(如法国大革命),为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史论形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比较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时间 14-17世纪 16-17世纪 17-18 世纪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发展;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压榨沉重 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地域范围 意大利、欧洲各国 德意志、欧洲各国 英国、法国 欧美、世界
主要内容 以人文主义为中心,反对天主教神学,追求人性,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宣扬“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建立新教 以理性主义为躦跃凫爃卜导;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宗教神学体系;追求自由、平等,民主、法治;提出新制度构想
精神内核 人文主义 因信称义(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斗争矛头 天主教神学世界观 教会特权,天主教会(教皇)权威 封建专制制度、宗教神学体系
领域 文学艺术領域 宗教领域 政治领域
斗争形式 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形式;披着宗教的外衣 披着宗教的外衣 摆脱了宗教束缚,直接公开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
未来构想 追求现世生活和今生享受 廉俭平民教会 民族国家 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重大影响 冲击了封建神学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和天主教会,促进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构建奠定基础
探究点(二) 自然认知的革新——近代科学革命与人文主义的交融
1.问题探史——人文主义对科技的推动作用
[材料一]
为什么这一划时代的发展(科学革命)会出现在西方呢 一个原因在于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学术成就。学者和艺术家……不再希望通过经院哲学家的变形眼镜来看古人,而是直接求助于原始资料,亲自掘起雕像、阅读原文。……若无西欧的缩小匠人与学者之间的鸿沟的有利的社会环境,人类学识上的这些成果原不可能引起科学革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探究]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学革命”能够在文艺复兴时代发生的原因。
提示:
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刺激了人们对科技的需求;人文主义的宣扬促进了思想解放;工匠社会地位的提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材料二]
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摘编自亚·沃尔夫《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探究]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人文主义对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作用。
提示:促使人们摆脱神学的束缚;推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2.史料证史——科技发展对人文主义的影响
[材料]
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摘编自哈里森等《西方文明史》
[解读]
17世纪,欧洲智力和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兴起,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支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史论形成——近代思想解放与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关系
1.近代思想解放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从思想上解放了人和人性,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激发了人对宇宙、自然和人自身的探究热情。文艺复兴运动直接为打破“地心说”提供了思想动力和精神基础。
(2)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对人们思想的解放为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条件。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新的思想解放
(1)近代天文学革命打破了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支柱之---“地心说”,给神学以极大的冲击。
(2)牛顿用数学的研究方法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为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3)促进了哲学的变革与发展,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4)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社会观念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此人类的思维更加科学化,文明发展呈现加速化。
(5)印刷术等科技进步与传播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
(一)教材补缺--历史认知更丰满
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产生
学者陈乐民在《欧洲文明的进程》一书中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虽然是少数的“精英分子”,但是小小的意大利分裂得几乎是一城一国,这些“精英分子”与群众接触并不是很难的事,所以他们能与群众的心声相应,并在他们的看法中融进普通市民的情感。这种普通市民的情感,对未来欧洲社会具有长远意义,即民族的认同性和反映这种民族认同性的民族语言。"民族语言”是时代的要求,其对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有非常大的影响,代表着民族和民族统一的一种半自觉的向往。
学者李宏图在《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文中指出,在文艺复兴运动中,资产阶级举起人文主义的旗帜,把斗争矛头直指以罗马教会为代表的封建制度,他们以人性来代替神性,以人的世俗世界来代替神的天堂,以人的个人奋斗来代替宗教宿命论,以人权代替神权。一元的普世主义为新的多元主义所取代,从而促进了民族意识的成长。当宗教不再成为人们的最高主宰时,他们就寻求君主,也就是说,人们不再把自己的情感和忠诚贡献于宗教权威,而是转移到世俗的王权,他们关注、效忠与认同自己所在的民族和国家。中世纪末期,由于王权的加强,较为统一的国家的形成,西欧一些民族在文化层面上取得了民族的共同认同,这主要表现在每个民族都在执着地追求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培养和形成自己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增进整个民族的共同情感。
(二)辩证看待--换一种视角看历史
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
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的欧洲,是继文艺复兴之后西方思想和文化领域的又一次解放运动,以理性主义为主要特征。古代中国不重神权的思辨哲学及对伦理道德的强调,与追求理性主义的启蒙运动相符,因此,一些启蒙思想家对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著名思想家伏尔泰在其著作《风俗论》中提到,如果说有些历史具有确实可靠性,那就是中国人的历史。伏尔泰还对中国古代政治、法律制度和道德加以称颂。“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狄德罗曾经高度评价过中国儒家经典《四书X五经》。孟德斯鸠认为,中国的统治者因为严格遵守礼教而取得成功。除了对思想、精神文化方面的推崇外,中国的园林建筑、服饰、风俗等也被当时的欧洲人所效仿。启蒙运动时期的"中国热”,说明在近代西学东渐的同时,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需要关注的是,到了启蒙运动的晚期,随着对欧洲和中国认识的不断深化,伏尔泰等思想家又转而开始批判中国的儒家思想。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1740—1786年在位)自称“国家的第一公仆”,提倡理性主义的统治,在立法、司法、教育、经济等方面推行改革。同时,他又对官员说:“你们绝没有任何主动权,一切事必须直接通报我”。这种统治风格体现了( )
A.平民主义与贵族传统的结合 B.科学精神与神权主义的融合
C.启蒙思想与专制主义的杂糅 D.激进思想与保守主义的妥协
2.意大利政治哲学家马基雅维利(1469—1527)曾撰写《君主论》献给佛罗伦萨的统治者,认为荣誉是君主建功立业的目的;后来又著有《论李维》,主张通过共和制恢复和维护人的自由。由此可见,马基雅维利( )
A.试图构建未来理性王国蓝图 B.注重比较君主制与共和制异同
C.表达了基于人性的思想主张 D.描绘了欧洲地区二元政治格局
3.在14世纪之前,人们把时间寄托给上帝,时间是“走向永恒过渡”。而在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除了在职业占用的时间之外,勤奋研究古典文艺,他们强调要掌控时间,把握当下。一位意大利的母亲在给她儿子的信中说道,“要好好利用时间,不要荒废了时间……”这表明文艺复兴( )
A.冲击了宗教势力 B.因信称义开始确立
C.强化了世俗观念 D.天赋人权广泛传播
4.18世纪,一些欧洲学者试图探讨人类生而具备的共同特征、社会的起源、宗教的起源,以及人种差异的性质和原因等问题,从而促进了西方人类学的形成。这体现了( )
A.这些学者对人类起源学说的颠覆 B.这些学者对人类知识系统的重构
C.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内在联系 D.人文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相互影响
5.伏尔泰在一次集会上说“像牛顿这样一千年才出现一个的人,才真正是个伟大的人物……而那些该尊敬的,是以真理的力量主宰人们的精神的人,而不是用暴力把人们变成奴隶的人,是指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据此可知,伏尔泰( )
A.崇尚理性精神力量 B.批判封建并且反对愚昧
C.主张实行精英政治 D.倡导建立自然科学体系
6.“楚弓楚得”的典故出自《说苑·至公》。欧洲学者在17世纪用拉丁文给《论语》作注时,认为中国人心胸宽广、有君子之德,援引了这一典故,但将其中的“弓”换成了西方骑士惯用的“盾”。这说明( )
A.文献转译曲解原著价值立场 B.文明交融推动世界文化繁荣
C.文教推广带有个体主观经验 D.文化借鉴基于特定历史语境
7.16世纪,一位意大利诗人在自传前言中写道:“命运残酷,无奈我自安然如故;生命,荣誉,财富,还有无价的才华;身的美丽,心的优雅;有此相伴,超越永无极限。”这反映了诗人( )
A.强调人的个性 B.屈从命运安排
C.反对宗教教义 D.相信社会进步
8.11世纪以来,人们认为君主具备手到病除的神性。君主的触摸可以治愈各种疾病,尤其是被称为“国王病”的淋巴结核。君主触诊成为备受珍视的仪式,成为君主威望的象征。到牛顿和洛克的时代,就像占星术和炼金术突然间风光不再一样,触诊也几乎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
A.科学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君权观念 B.近代医学进步攻克诸多传染疾病
C.君主权力运行受到法律严格限制 D.科学宇宙观动摇了教会神圣地位
9.在16世纪的新教地区,每个面包匠和烛台制造师都能拥有一本《圣经》。他们可以在工棚里独自研究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不必担心在火刑柱上被烧死。这现象揭示出当时( )
A.贵族失去宗教特权 B.传统的惩戒方式已被废除
C.平民引领宗教改革 D.天主教会思想专制遭削弱
10.1403年至1404年,有学者撰文写道:“在佛罗伦萨有那么多的建筑,那么卓越的建筑!这些建筑实实在在地反映出它们的建造者是伟大的天才,居住在其中的人们该有多么幸福啊。”“在佛罗伦萨的建筑城墙之内,有着和外部同样辉煌的装饰。”对作者的意图,最具时代特征的解读是( )
A.称颂佛罗伦萨城市的壮观和美丽 B.费美居民住宅装饰的完美和辉煌
C.讴歌人的才智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D.宣扬佛罗伦萨招引学者条件的优厚
11.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期间,英国许多剧院不断上演富有意大利特色的戏剧。据统计,到1650年共有563部意大利戏剧在英国演出。莎士比亚的戏剧《无事生非》就是在意大利故事文本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由此可以看出( )
A.意大利的戏剧艺术水平高超 B.英国戏剧善于借鉴和创新
C.英国政治变革影响戏剧创作 D.人文主义逐步传播到英国
12.从充满智慧的浮力小天平到比萨斜塔自由落体实验的传说,从摆的发现到用望远镜验证哥白尼的日心说,这些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描述的科学家是
A.达尔文 B.牛顿 C.爱迪生 D.伽利略
13.18世纪的一些英国思想家认为,以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理论来描写和设计未来社会的图景,用理性来设计未来的国家体制,是非历史的和荒谬的……未来的社会,应该是每个人都参与到市场交换活动之中,通过市场、法律和道德三大基本要素来实现“文明和改善"的社会。这表明他们
A.否定理性的社会变革 B.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
C.倡导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D.强调社会分工的主导性
14.没有巨富与极贫,“不大的一块田地,宅旁有一座花园,一个水声潺潺的泉眼,再加上一片小树林”,是他宣示的社会理想。社会底层的生活,使他对大部分国家的政府持批判态度,他认为人类生而自由、平等,他的思想启发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领导者。阅读其作品,感受其思想,他称得上是( )
①人民主权捍卫者 ②浪漫主义之父
③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奠基者 ④文艺复兴先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16世纪中叶,法国人帕斯基耶写作《法国研究》时说,“我用俗语(而非拉丁语)写作”;布代的《论钱币》处处流露出捍卫法国文化并与意大利人竞争的意识。有学者因此认为,16世纪是“法国意识”萌发的世纪。据此可知,“法国意识”的萌发缘于( )
A.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B.新兴阶层摆脱宗教神权束缚
C.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 D.“人民主权”学说深入人心
16.恩格斯说:“这一观念特别是通过卢梭起了一种理论的作用,在大革命中和大革命之后起了一种实际的政治的作用,而今天在差不多所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中仍然起着巨大的鼓动作用。”“这一观念”指的是( )
A.对人类不平等的批判 B.对社会契约论的肯定
C.对分权与制衡的强调 D.对财产私有制的否定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486年以后,德意志开始了新一轮帝国层面的国家构建。
1517年,马丁·路德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1521年,帝国议会通过决议,禁止在德意志传播路德的思想。同时,颁布法令,规定帝国内部实行永久性和平,帝国成员间的纠纷不得通过武力解决。查理五世皇帝和各等级达成一致:整个帝国设10个行政区,重组帝国最高法院,除由皇帝任命的大法官外,帝国最高法院共有24名陪审法官,其中,皇帝可以独自任命6名,其他法官由教会选侯与行政区、世俗选侯与行政区、皇帝与帝国各等级联合任命。帝国各等级同意根据“税收和军事摊派相综合”的方式,由选侯和世俗侯爵、伯爵,男爵、大主教、主教、高级教士、帝国女修道院院长和帝国城市组建帝国军队。
从1520年到1599年,帝国议会每10年召开的次数依次为9次、3次,8次、4次、5次、3次、1次、2次。
——摘编自马克斯·布劳巴赫《德意志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德意志帝国国家构建取得的进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对德意志帝国国家构建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4、15世纪,资本主义已经出现在意大利沿海城市,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都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如文艺复兴初期“三杰”之一的彼特拉克就在作品中写道:“你就应该是你自己的主宰”“我只是凡人,我只希望得到人世间的幸福”。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初,文艺复兴开始在西班牙和英国等国盛行,特别是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达到它的顶峰。人的伟大和卓越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得到最崇高的颂扬:“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等
材料二
从15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起,欧洲人开始拓展他们已知世界的前沿。向外拓展的理由是复杂的:寻找新的商业航线以及对冒险的追求……也是知性文化(它使文艺复兴显得非同寻常)变化的产物。阅读希腊文和学习古代科学及数学课本能力的恢复,激发了人们对宇宙和地球问题的新的大讨论。这些讨论使人意识到;不仅东方-中国、日本和盛产香料的岛国的财富可以通过西向航行而得到,而且其间的距离也可以被测算出来。最终,他们在大洋的另一边找到了无以计数的财富。
-摘编自[美]玛格丽特·I.金《欧洲文艺复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写出文艺复兴的先驱,比较初期“三杰”与莎士比亚歌颂人性的不同表现形式。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15世纪欧洲最早“拓展他们已知世界”前沿的两个国家。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人”的价值观,请分析新“商业航线”的开辟对文艺复兴时期“人”的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19.“自写真”
15—17世纪,伴随着中、西方社会的变化,传统绘画有了新突破。
中国古代自画像称为“自写真”,最早记载于《后汉书》。宋元始有零星作品传世,但多将人物融入山水背景或群像中。明清时期,部分士人挣脱“无我”枷锁,画中人物也从背景中独立出来。画家借助像赞、题记表达自我。苏州人沈周的自画像呈现了眼睛、额头、皱纹和老年斑等更为个性的面部特征。绍兴人徐渭在自画像上写道,“吾年十岁手植青藤”“流光荏苒,两鬓如霜”“合作此图,寿藤亦寿吾”。江南画家唐寅、陈洪绶等也有自画像传世。
西方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出现少量自画像。15世纪以来,意大利人热衷于古典文化,并效法古罗马人定制艺术品以获得不朽荣誉,自画像作为一个独立门类发展起来。画家多在宗教、历史等场景中插入自己的形象。威尼斯人改进了制镜技术,阿尔伯蒂的《论绘画》分析了数学、几何学与绘画的关系,推动了自画像写实风格的发展。画中人物脱离场景,独立呈现。丢勒、提香等人绘制了多幅自画像。丢勒在自画像上写道:“我,丢勒,在28岁时用永不褪色的颜料画下了我自己。”16、17世纪后,欧洲出现自画像收藏热潮,伦勃朗一人就创作了70余幅自画像,莱奥波尔多·德·美第奇则收藏了79幅自画像。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15-17世纪自画像的发展所折射出的中、西方时代特征。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普鲁士)。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是欧洲开明专制和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自称‘国家的第一公仆’,提倡理性主义的统治,在立法、司法、教育、经济等方面推行改革,体现他深受启蒙思想影响,主张理性、主权在民等,同时他又对官员说:‘你们绝没有任何主动权,一切事必须直接通报我’”体现其专制思想,C项正确;平民主义强调在政治上刻意迎和普通民众的意识形态,反对精英和拒绝以牺牲普通民众的现实利益来实现历史的进步,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科学精神和神权主义在材料中均没有涉及,排除B项;普鲁士国王的统治措施并非激进而是受到启蒙思想影响,但又受到传统专制主义影响,是二者的杂糅,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16世纪(意大利)。根据材料“撰写《君主论》献给佛罗伦萨的统治者,认为荣誉是君主建功立业的目的;后来又著有《论李维》,主张通过共和制恢复和维护人的自由”,可知,马基雅维利的主张主要是基于当时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而改变,最初其认为“荣誉是君主建功立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王权削弱宗教神权对人的束缚,后期“主张通过共和制恢复和维护人的自由”,是为了维护人的自由,二者都是人文主义内涵的表现,C项正确;材料只是一些思想主张,并未构建未来理性王国蓝图,排除A项;材料内容重点强调人文主义,不是比较君主制与共和制异同,排除B项;欧洲地区二元政治格局是王权与教权的并立,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文艺复兴时期(世界)。根据材料“而在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除了在职业占用的时间之外,勤奋研究古典文艺,他们强调要掌控时间,把握当下。”并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以人为核心,尊重人的价值,材料强调时间从上帝到世俗,提倡珍惜时间,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思想获得解放,更加关注现世生活,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宗教势力的冲击,排除A项;16世纪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提出因信称义,排除B项;启蒙运动时期提出天赋人权的思想,并逐渐广泛传播,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欧洲)。根据材料“一些欧洲学者试图探讨人类生而具备的共同特征、社会的起源、宗教的起源,以及人种差异的性质和原因等问题”可知,18世纪,欧洲学者试图探讨人类发展的相关知识,促进了西方人类学的形成,这种探讨是一种理性的思考,促进科学理论的形成,这也是对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思想的进一步深化,所以,欧洲学者的活动体现了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内在联系,C项正确;对人类起源学说的颠覆是达尔文的《人类的起源与性的选择》,排除A项;这些学者对人类知识系统的重构是对材料的总结,是表象,不是材料体现的本质,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体现民族主义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 根据材料“像牛顿这样一千年才出现一个的人,才真正是个伟大的人物……而那些该尊敬的,是以真理的力量主宰人们的精神的人,而不是用暴力把人们变成奴隶的人,是指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并结合所学可知,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推崇理性思考,否定外在权威,A项正确;伏尔泰批判反对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但材料未涉及相关内容,排除B项;政治精英是西方政治学术语,指由政治共同体全体成员中最优秀的少数人组成的上层集团,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制,排除C项;牛顿倡导建立自然科学体系,排除D项。故选A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西欧。据材料可知,17世纪西方学者在给《论语》作注时,引用《说苑 至公》中的“楚弓楚得”,将“弓”换成西方骑士的“盾”,结合题干时空17世纪的西欧可知,当时西欧正在进行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出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其思想解放运动的积极意义,西方学者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有益部分来开展反封建斗争,西方学者将“弓”换成西方骑士的“盾”基于特定历史语境,D项正确;材料中西方学者在翻译“楚弓楚得”时,将“弓”换成西方骑士的“盾”并非是曲解原著,而是根据自身需要故意为之,排除A项;材料信息涉及文化借鉴,据材料信息无法推知世界文化繁荣,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文教推广带有个体主观经验,材料反映的是西方学者根据自身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借鉴时做出一定的变通解读,排除C项。故选D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意大利)。据材料可知,这位意大利诗人在残酷的命运面前淡定,同时追求财富,强调人的荣誉等,结合题干时空16世纪的意大利可知,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追求个性的体现,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不屈从命运,与题意相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待宗教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个人对待社会的态度,主要涉及个人追求,排除D项。故选A项。
8.A
【详解】据材料可知,在11世纪,人们认为国王可以治愈疾病,这成为国王威望的一种象征,但伴随着自然科学和启蒙运动的发展,人们对王国能够治愈疾病的认识几乎消失,这体现了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君权的认识,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近代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国王治愈疾病的认识,并没有体现近代医学对诸多传染疾病的攻克,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科学对君权认识的冲击,并没有体现君权受到法律的限制,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科学改变了人们对君权的认识,而非动摇了教会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详解】依据材料“每个面包匠和烛台制造师都能拥有一本《圣经》。他们可以在工棚里独自研究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不必担心在火刑柱上被烧死”,可以看出16世纪的新教地区,个人可以直接阅读《圣经》,与上帝直接对话,得益于宗教改革的推动,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新教地区的状况,无法得出贵族的宗教特权状况,排除A项;传统的惩戒方式并没有被废除,排除B项;领导宗教改革的是新兴资产阶级,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根据材料“1403-1404年”“‘佛罗伦萨……这些建筑实实在在地反映出它们的建造者是伟大的天才,居住在其中的人们该有多么幸福啊’”及所学可知,15世纪是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突出人文主义特征,讴歌人的才智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C项正确;AB项都是建筑的表面反映,没有反映建筑的时代特征,排除A项;D项只涉及佛罗伦萨对人才的重视,没有反映出时代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剧院不断上演富有意大利特色的戏剧,主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人文主义逐步传播到英国,D项正确;材料的信息得不出意大利的戏剧艺术水平高超,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英国戏剧善于借鉴和创新,排除B项;英国政治变革是1689年,且材料得不出英国政治变革影响戏剧创作,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根据材料“从充满智慧的浮力小天平到比萨斜塔自由落体实验的传说,从摆的发现到用望远镜验证哥白尼的日心说”可知这是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和他发明的望远镜,D项正确;达尔文是进化论的提出者,排除A项;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排除B项;爱迪生是一位发明家,比如发明电灯等,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根据材料“每个人都参与到市场交换活动之中,通过市场、法律和道德三大基本要素来实现'文明和改善'的社会”可知,英国一些思想家反对政府过多干预,这影响了同时代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等人,B项正确;英国思想家否定用理性来设计未来的国家体制,进一步提出未来的世界是每个人都参与到市场中,通过市场、法律和道德来实现的社会,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看不见的手”),排除C项;材料没有强调社会分工的主导性,排除D项。故选B项。
14.A
【详解】材料中学者向往田园式的生活,带有浪漫主义色彩,而且其主张社会相对公平,反对当时大部分国家政府的执政方式,认为人类只有、平等,这是卢梭的主张,其主张主权在民,是浪漫主义之父,①②正确,A项正确;孟德斯鸠是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奠基者,③错误,排除B、D项;卢梭生活在启蒙运动时期,而非文艺复兴先驱,④错误,排除C项。故选A项。
15.A
【详解】根据材料“竞争意识”及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意识”实际上属于文化民族意识,自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法国不断吸收意大利文化,并经历了从模仿到超越的阶段,题干内容属于“试图超越阶段”,法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使得法国人处处想要超越意大利文化,学者的行为显示出捍卫法国学术尊严的意愿和决心,因此“法国意识”的萌发缘于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A项正确;“摆脱”说法绝对,新兴阶层只是反对并未摆脱,法国启蒙运动前尚处于神权束缚下,排除B项;此时尚处工场手工业阶段,19世纪的革命风暴、殖民掠夺、工业革命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排除C项;启蒙运动时期,“人民主权”学说深入人心,排除D项。故选A项。(解析参考论文:意大利时刻16世纪法国对意大利文化的接受)
16.A
【详解】依据材料“而今天在差不多所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中仍然起着巨大的鼓动作用”,结合所学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可知这一观念是对人类不平等的批判,A项正确;材料谈及的是对社会主义运动的作用,不是社会契约,排除B项;分权与制衡是孟德斯鸠的观点,排除C项;这一观念是对私有财产的肯定,排除D项。故选A项。
17.(1)进展:统一国家思想;协调帝国内部成员的矛盾;组建全国性的司法机构;加强皇帝的权力;协调不同群体利益,组建帝国军队。
(2)影响:宗教改革运动在制度构建方面并没有造成德意志帝国层面上国家构建的停滞,却使德意志帝国层面上国家构建的环境复杂化了,从而使得一些国家构建的措施难以真正得到推行,大大延缓了德意志帝国层面上国家构建的进展。第二,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还使德意志的政治势力遭到分化和重组,打击了德意志市民与王权的结盟,使德意志国王试图构建君主专制式的德意志帝国的设想破灭。第三,宗教改革运动也造成了施瓦本同盟的破裂,使帝国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执行机构。在整个德意志帝国造就了不同教派的社会文化传统。
【详解】(1)进展:根据材料“帝国议会通过决议,禁止在德意志传播路德的思想”可知,统一国家思想;根据材料“同时,颁布法令,规定帝国内部实行永久性和平,帝国成员间的纠纷不得通过武力解决”可知,协调帝国内部成员的矛盾;根据材料“整个帝国设10个行政区,重组帝国最高法院,除由皇帝任命的大法官外,帝国最高法院共有24名陪审法官”可知,组建全国性的司法机构;根据材料“皇帝可以独自任命6名,其他法官由教会选侯与行政区、世俗选侯与行政区、皇帝与帝国各等级联合任命”可知,加强皇帝的权力;根据材料“由选侯和世俗侯爵、伯爵,男爵、大主教、主教、高级教士、帝国女修道院院长和帝国城市组建帝国军队”可知,协调不同群体利益,组建帝国军队;根据材料“从1520年到1599年,帝国议会每10年召开的次数依次为9次、3次,8次、4次、5次、3次、1次、2次”可知,召开帝国议会。
(2)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运动在制度构建方面并没有造成德意志帝国层面上国家构建的停滞,却使德意志帝国层面上国家构建的环境复杂化了,从而使得一些国家构建的措施难以真正得到推行,大大延缓了德意志帝国层面上国家构建的进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还使德意志的政治势力遭到分化和重组,打击了德意志市民与王权的结盟,使德意志国王试图构建君主专制式的德意志帝国的设想破灭;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运动也造成了施瓦本同盟的破裂,使帝国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执行机构。在整个德意志帝国造就了不同教派的社会文化传统。
18.(1)先驱;但丁
形式: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人性的高尚和尊严。
(2)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影响:证明了人具有认识自然界的伟大力量;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世界中来;激发了人们探索科学的热忱。
【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是但丁.形式:根据“你就应该是你自己的主宰”“我只是凡人,我只希望得到人世间的幸福”可知初期“三杰”主要是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根据“人的伟大和卓越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得到最崇高的颂扬”可知莎士比亚则是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人性的高尚和尊严。
(2)国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拓展他们已知世界”指的是新航路开辟,最前沿的两个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根据“阅读希腊文和学习古代科学及数学课本能力的恢复,激发了人们对宇宙和地球问题的新的大讨论”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商业航线”的开辟对文艺复兴时期“人”的价值观的积极影响主要是证明了人具有认识自然界的伟大力量;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世界中来;激发了人们探索科学的热忱。
19.示例:中、西方自画像的发展都折射出商品经济发展和自我意识的觉醒。
明清时期,自画像数量增多,写实风格明显,画中人物独立呈现,画家追求表达自我。这折射出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江南地区经济发达,市民工商业者经济实力增强,出现了冲破传统束缚、追求个性发展的社会思潮。
15—17世纪的西方,自画像数量增加,出现自画像收藏热潮。画中人物独立呈现,写实风格突出,借助签名强调自我。这与制镜技术和绘画理论进步密切相关,折射出意大利等地工商业城市兴起,新兴的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增长,及文艺复兴解放思想,肯定人的价值的时代特征。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信息,然后结合材料中涉及的中国古代和西方古代相关知识,围绕“15-17世纪自画像的发展所折射出的中、西方时代特征”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再次,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更阐述。论题:依据材料中明清时期部分文人自画像和文艺复兴时期部分西方画家自画像的内容,得出15—17世纪中西方商品经济发展对艺术家思想和艺术创作的影响,由此得出“中、西方自画像的发展都折射出商品经济发展和自我意识的觉醒”。阐释:可结合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和工商业发展的状况、西方技术进步与绘画理论创新、文艺复兴的影响等角度分析论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