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素养达标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结合18世纪英国的政治、经济等发展情况了解工业革命发展的原因。
2.联系资本主义市场形成和发展的相关史实,探讨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正确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培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必备知识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政治 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
经济 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资金 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
市场 殖民扩张和圈地运动提供了海内外市场
劳动力 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
技术 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
人才 17世纪中期,很多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
政策 英国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动力 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和需求的增长
【系统认知】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18世纪中期,英国具备了工业革命的条件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成就 纺织领域 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组织形式 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
动力革新 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
交通革命 19世纪初,汽船、火车先后问世,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完成标志 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实现了机械化
扩展 范围 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
政策 各国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发展
2.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条件: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
成就: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内燃机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
化学工业和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旧产业部门焕发出新的活力
特点: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其中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
【系统认知】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以英国为中心逐渐向周边地区扩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产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两次工业革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使“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相继到来。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方面
生产力 ①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②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
生产关系 ①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②生产进一步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
世界市场 ①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 ②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2.政治方面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社会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暴露,工人运动兴起
3.生活方面
(1)社会生活
城市化: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它们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物质生活: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
身心健康: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
女性地位:女性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人口增加:从总的趋势来看,人口增加明显
(2)社会问题
存在问题: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解决途径: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欧美各国开始通过社会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系统认知]
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逐渐建立了对世界的统治,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同时,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最大的影响是社会阶级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工人运动兴起。
强化关键能力/史料实证·融通历史解释[四层]学习内容
探究点(一)科技创新——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问题探史——工业革命的特点
[材料]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具有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所有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探究】根据材料,概括工业革命的特点。
【解读】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主要是由熟练的工匠完成,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实现紧密结合,科学发挥了先导作用。
2.史料证史——科技创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
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摘编自哈巴库克、波斯坦《剑桥欧洲经济史》
【解读】
19世纪后半期,也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之际,工业企业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生产的极大推动作用,开始有计划地利用科学技术来促进生产纷纷资助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科技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生产。
史论形成——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工业革命
(1)开始于轻工业部门。
(2)发明机器的大都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
(3)首先发生在英国,以英国为中心逐渐向周边地区扩展。
(4)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随后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2)主要来自科学家的实验室。
(3)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过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4)在一些后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5)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
探究点(二)利弊之争——工业革命的影响
1.问题探史——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
[材料一]
每一种新产品都要求为其他新产业的产生留下空间,以汽车为例,轮胎的需求为橡胶产业带来了革命性影响,工业规模的逐步扩大需要运输和通信技术得到极大增强;总体上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加了西方世界的财富,以世界性的规模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使生产效率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高:工业革命的最初阶段使拥挤的工厂出现在了新的工业城镇。
——摘编自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
[材料二]
资本主义国家凭借机器大工业的产品破坏了落后国家传统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生产方式,凭借自由贸易的利器打破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规模空前的社会变革。
——摘编自黄瑾《世界市场与全球化--马克思对世界市场的研究给我们的启示》
[探究]根据材料,概括工业革命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影响。
【解读】推动了新产业、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大;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客观上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社会转型。
2.以图明史——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
[材料一]
[材料二]
“工人区”对面,住着高等的或中等的资产阶级……挤满了工人的“恶劣的街区”,是周期性光顾城市的一切流行病的发源地。工业革命时期的住房短缺问题、贫民窟问题、卫生设施极差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业发展极快、人口膨胀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编自龚敏《论西方工业革命时期的住宅问题
【解读】
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把工人异化成机器的工具;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城市化问题突出,产生了疫病流行、居住环境恶劣、贫富分化加剧等一系列问题。
3.史料证史——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材料】
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13年,这两类商品(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摘编自王舒建主编《世界经济》
[解读]
两次工业革命后,形成了以英国等西方国家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客观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国际分工的扩大,世界各国间相互依赖程度加强;这一切都推动了整个世界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史论形成——从多种角度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
唯物史观 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整体角度 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文明角度 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近代化角度 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和理性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社会角度 工业革命带来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城市化问题、严重集群性的社会问题及特殊人群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等问题
生态角度 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也带来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
教材补缺---历史认知更丰满
棉纺织业率先实现技术革新棉纺织业在英国的历史并不算长久,在英国真正受到重视的其实是毛纺织业,也就是生根于羊毛的纺织业。为什么毛纺织业,这个当时远比棉纺织业重要的行业,没有先发生工业革命 毛纺织业起源于中世纪,是英国工业中最重要的和最古老的工业之一,所以较任何其他工业更受保护和更受法规的限制。阿瑟·扬在1767年写道:“羊毛早已被视为神圣的东西,是我们全部财富的基础,以致要是发表一种无助于它的单独发展的意见,那就有点危险了。”一系列的法令和条例的目的都在于保护它、支持它、保证它的产品的优越和它的高额利润。在重商主义保护下,毛纺织业技术迭代的动力没有那么强烈。棉纺织业是一个新兴工业部门,受行会和政府法规的束缚比较小,这使得棉纺织工业相对较容易发展起来。棉纺织业在原本借助畜力、水力和人力的情况下部分功能已经实现了半工业化。它本身投资少、规模小,所需不过一个小工场和若干台花费不多的机器,像著名的英国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罗伯特·欧文,只借200英镑就办起工场。而且纺织业属于轻工业,最适宜从手工劳作逐渐转变到工业化机器劳作,因为人类穿衣的天然要求而对于手工纺纱的纺纱机有了很成熟的发明与改良,后来对新动力的要求推动了蒸汽机的改良。当时棉纺织业生根的地方也十分巧妙,它是在兰开夏。这座城市的优势是它邻近利物浦。利物浦是英国一个重要的港口,棉花原料可以用较少的运费运到这里。而且这时美洲的开发,也给它提供了重要的便利条件。
——摘编自《衣之世界--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出现于棉纺织业》
(二)辩证看待--换一种视角看历史
工业革命是人类的福祉还是灾难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对于他们而言,工业文明带给他们的只是苦难与痛楚,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要求获得享有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人的天赋权利。
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另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加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史学前沿——发展视角看历史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中,科学有没有发挥作用 很多人在研究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时,很少提到或基本不提科学发展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积极影响,认为工业革命只是一些熟练工人在改良生产工具时发生的,与科学研究没有多大关系,只是一次技术革命。而且,他们认为“第一次技术革命主要是在实践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反映的是当时工艺上的最出色成就,工业革命进程中大显身手的大多是直接活跃在生产现场的能工巧匠。在大多数情况下,近代自然科学与工业实践之间并未建立起直接的、密切的联系”。也有学者认为,尽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时许多发明创造都是由能工巧匠完成的,但是,17世纪中期以后英国成为欧洲的科技中心之一,许多科学家热衷于生产技术的改进,从而为技术的进步奠定了知识基础。因此,毫无疑问,英国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之一。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17世纪,法国某细布工场雇佣近1700人,分属于制作轮子与刀具、清洗、上色、整经等部门。织布分为多道工序,其中压印、绣花等通常由妇女承担。这可用于说明( )
A.生产方式变革的条件渐趋成熟 B.机器大生产强化对工人管理
C.现代工厂制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D.工业革命促进女性地位提升
2.20世纪初,德意志制造同盟成立。该同盟通过与艺术家、设计师及制造企业间的合作,探索出德国制造的独特工艺技巧,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提升德国工业品质量的目标,增强了德国工业在海外的扩张实力。这说明,当时( )
A.欧洲工业制造流行德国工艺 B.德国的文化创新助力工业发展
C.德国国际地位依赖工业设计 D.欧洲强权博弈以文化竞争为主
3.1830年,一位法国人发明的缝纫机获得专利,尽管这种缝纫机是用木头制作的,运转缓慢而又笨拙,但其很快被应用于军用制服生产。这表明当时( )
A.制服生产实现了科学化管理 B.机器发明推动了标准化生产
C.机器生产全面取代了手工劳动 D.科学理论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
4.20世纪初的英国伦敦居民,可能身获英制衬衫,戴着瑞士手表,端着中国茶杯,喝着印度红茶,打电话订购美洲烟草,伦敦居民之所以能享有如此丰富的物质生活。原因是( )
A.伦敦工业制造业高度发达 B.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很完善
C.英国流行奢靡的消费观念 D.伦敦是全球重要贸易中心
5.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工人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
A.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B.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统一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6.有学者研究指出,在19世纪大部分时间里,英国输往法国商品的60%—70%为原材料和半成品,包括羊毛、煤、钢铁等。法国出口英国商品的半数以上集中在传统工业部门生产的制成品和食品方面。由此可知,当时( )
A.英国对法贸易处于逆差地位 B.英国国际贸易垄断地位动摇
C.英法工业化的进程各具特色 D.欧洲商业格局逐渐发生变化
7.据如表可知,当时法国( )
1840年法国最高纳税人职业表(纳税货币单位:法郎)
职业人数 0.5—0.6万 0.6—0.7万 0.7—0.8万 0.8—1.0万 1.0—1.5万 1.5万以上
土地所有者 147 94 41 50 32 13
高级官员 18 13 3 4 4 /
自由职业者 17 2 2 1 / /
商人、银行家 10 16 4 9 5 1
工业家 10 6 3 4 2 1
A.社会阶层固化 B.工业化程度有限 C.贫富差距扩大 D.税收负担较沉重
8.17世纪,欧洲贵族男性穿着华美、妆容精致,且以戴假发和编发辫为时尚。从19世纪中叶开始,工业资产阶级引领服装潮流,男装简洁而实用。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
A.科技进步提高生活水平 B.思想解放推动政治变革
C.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 D.社会变迁影响流行风尚
9.19世纪后期,从希腊神庙到拜占庭教堂的所有建筑风格,法国都有人模仿。“思想纯正”的建筑师们长期拒绝利用钢铁和钢筋混凝土等新工业材料,认为以埃菲尔为代表的这些人“不能妄称可以创造美”,尤其对1889年万国博览会之际出现的那座铁塔感到愤慨。这说明( )
A.技术进步改变民众生活 B.工业文明孕育艺术创新
C.启蒙运动影响设计理念 D.建筑风格固守历史传统
10.1895年,马克斯·韦伯在谈及帝国东部地主中占据领导地位的普鲁士容克阶层时说“他们自己负担劳动,如今陷入经济上的殊死搏斗,没有任何国家经济政策可以帮助他们脱离苦海并将其带回到旧日的社会角色当中。”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
A.工业化引起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 B.普鲁士贵族阶层丧失了政治权力
C.区域间的经济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D.社会福利改革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11.综合如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 1770 约 1790~1793 约 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 年为 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12.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操作。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
A.内燃机的应用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B.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C.蒸汽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 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生产规模
13.1879年,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钢铁制品。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 )
A.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B.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外扩张
C.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 D.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
14.新式动力机一柴油机,因马力大、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逐渐取代蒸汽机,成为工业上的主要动力机。柴油机的发明者是
A.福特 B.戴姆勒 C.卡尔.本茨 D.狄塞尔
15.如图是美国时评漫画家乌多·开普勒于1901年创作的漫画《下一个!》(图中有“美孚石油”字样)。该画作旨在揭示美国
A.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B.能源需求不断扩大
C.垄断资本支配力强大 D.权力制衡机制遭到破坏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期起,一些来自人们刚刚知道的地方的“奇物”出现在欧洲,刺激了学者们的研究欲望和收藏家们的好奇心。与此同时,在思想解放浪潮冲击下,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初步形成了自然科学的分类和科学实验方法。
17世纪,一些思想家和科学家纷纷倡议建立博物馆,认为博物馆将会“达到教化民众的目的,成为发明家集结与交换心得的场所”。18世纪40年代起,英、法等国相继建立起自然史博物馆。当时的博物馆追求珍奇物品和标本的齐全,陈列繁杂。
——摘编自《博物馆的历史》
材料二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博物馆的布展开始突出展品演化的时序和内在联系。博物馆的海量收藏品形成一个巨大资料库,为世界各国的学者展开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并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1820年,法国建立国立科学技术博物馆,以展示机器和制造技术为主,免费向公众开放。1909年,英国成立伦敦科学博物馆,接收了1851年、1876年两次世界博览会的一些机械展品,收藏了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和史蒂芬孙发明的机车等。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在各大博物馆参观,各博物馆之间的展品巡回展览也逐渐增多。
——摘编自《博物馆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博物馆建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在欧洲历史发展中博物馆所发挥的作用。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观点一 强迫工人、儿童每天工作16小时,将工人挤入贫民窟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摧毁了传统的手工行业,剥夺了工人们的尊严,将他们扔进没有灵魂的工厂和城市。
观点二 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并给予他们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用。
——摘编自(美)克莱顿·罗伯茨等《英国史》
材料二
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大家知道,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法国)。材料中描述的细布工场中分工明确,各有不同部门和工序,这种细致的分工体现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这为生产方式的变革(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大生产转变)逐渐创造了成熟的条件,A项正确;17世纪主要还是手工工场,并非机器大生产,排除B项;现代工厂制度是在工业革命后才确立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工业革命在18世纪中后期开始,此时还未开始,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德国)。根据材料“该同盟通过与艺术家、设计师及制造企业间的合作,探索出德国制造的独特工艺技巧,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提升德国工业品质量的目标,增强了德国工业在海外的扩张实力。”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使德国商品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与英国抗衡,1907年,德国的企业家、艺术家和技术人员组成了全国性的组织──德意志制造同盟,目的在提高工业制品质量以达到国际水平。德意志制造同盟通过与艺术家、设计师及制造企业间的合作,创新新工艺文化,提升了德国工业品质量,故德国的文化创新助力工业发展,B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欧洲工业制造都采用德国工艺,排除A项;材料未讨论德国国际地位与其工业设计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文化竞争只是欧洲强权博弈的一种手段,材料无法得出以文化为主,且该表述也不符合史实,强权博弈依靠的是科学技术水平,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30年(法国)。根据材料“尽管这种缝纫机是用木头制作的,运转缓慢而又笨拙,但其很快被应用于军用制服生产。”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尽管用木头制造的缝纫机较为笨重,但已具有现代缝纫机的大部分特征,且在军用制服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军用制服的统一,故机器发明推动了标准化生产,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制服生产的管理,且“实现了”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机器生产下仍然存在手工劳动,并未全面取代,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理论与技术创新实现了紧密结合,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英国)。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初的英国正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伦敦成为全球重要的贸易中心,故伦敦居民可以享受到全球的各种物种,D项正确;英国伦敦居民享用的物质并非都是伦敦本土制造生产的,故无法得出伦敦工业制造业高度发达,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英国对社会的救济,无法得出其福利制度非常完善,排除B项;享受到全球各地的物质并不等同于其流行奢侈的消费观念,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830年和1880年(英国)。据材料可知,铁路的出现促进了标准时间的出现,进而又加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体现技术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A项正确;人们依据工人的时钟生活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生活节奏,加重了工人负担,不是或不完全是生活质量提高的体现,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技术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而非“精确时间”“统一时间”的原因,排除C项、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的英法。据材料在19世纪的英法贸易过程中,英国输往法国商品的60%—70%为“原材料和半成品”,法国出口英国商品的半数以上集中在“传统工业部门生产的制成品和食品方面”,这表明了英法工业化的进程各具特色,C项正确;材料缺乏英法贸易额对比,不能得出英国对法贸易处于逆差地位,排除A项;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后,英国取得了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且材料只涉及英法之间的贸易,不涉及全球贸易,不能得出英国国际贸易地位如何,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英法之间的贸易,不涉及整个欧洲商业贸易,不能得出欧洲商业格局如何,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0年(法国)。根据材料“1840年法国最高纳税人职业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法国纳税的还主要是土地所有者,而不是工厂主,反映其工业化程度有限,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社会阶层固化,排除A项;材料只能反映出缴税较多的职业,无法体现贫富差距扩大,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法国税率,无法得知税收负担沉重,排除D项。故选B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19世纪(欧洲)。据材料“穿着华美、妆容精致”可知17世纪欧洲的封建贵族势力依然比较强大,贵族审美影响了人们的时尚观念,“男装简洁而实用”说明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大增逐渐取代了传统贵族势力,使得便于工作的劳动审美成为时尚潮流,这说明不同时期社会变迁会影响流行风尚,D项正确;“简洁而实用”的男装是为了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并非科技进步的产物,而且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源自工匠们的生产经验,排除A项;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促进了工业资产阶级地位的提升,加速了传统贵族势力的衰落,影响了人们的时尚审美变化,选项存在因果倒置的错误,排除B项;材料主要从审美观念的改变考察工业革命的影响,而不是突出强调经济物质生活的变迁,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后期(欧洲)。题干中“那座铁塔”指的是始建于 1887 年、竣工于 1889 年的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埃菲尔铁塔使用了钢铁结构,其建筑风格不同于传统的建筑风格,这体现了工业文明孕育了建筑风格的创新,B项正确;题干“钢铁和钢筋混凝土等新工业材料”体现了技术进步,但没有体现这些技术对民众生活的影响,排除A项;题干时间是19世纪后期,此时启蒙运动早已结束,排除C项;题干体现了当时法国存在不同的建筑风格,既有传统的建筑风格,也有埃菲尔铁塔这样的新式风格,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1895年,马克斯·韦伯在谈及普鲁士容克阶层时认为,“没有任何国家经济政策可以帮助他们脱离苦海并将其带回到旧日的社会角色当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冲击了作为封建势力的普鲁士容克贵族的地位,反映了工业化引发了德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A项正确;普鲁士贵族阶层地位受到冲击,但并没有丧失政治权力,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德国内部整体工业化产生的影响,并非区域间的经济结构变化,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工业化冲击了普鲁士容克贵族的地位,并没有体现社会福利改革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依据表中的英国国民总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数据变化分析,,可知工人工资水平提高速度赶不上国民总收入增加速度,说明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D项正确;英国工人实际工资的增长赶不上国民总收入的增长,且1755—1797年甚至没有增长,所以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并不同步增长,排除A项;表中涉及的数据变化是在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工人使用机器生产,经济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生产工具的改进,不是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排除B项;工人工资在1797—1835年有较大幅度增长,说明工人生活在一定时期内有明显改善,排除C项;故选D项。
12.A
【详解】根据材料可得出,20世纪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内燃机的使用,使农业的机械化的逐步实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及组织形式发生变化,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人口增长,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内燃机的影响,排除C项;农业生产效率依赖于科技,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本题情境聚焦第二次工业革命,试题的落脚点并未落在常见的交通运输业和石油化工业领域,而是另辟蹊径,突出内燃机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蒸汽机过于笨重,不便于个人使用,内燃机轻巧),考查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特点的深度理解,学生如果仅靠生搬硬套教材内容和作答套路,则无法进行正确推理。
13.B
【详解】依据材料“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可以看出此时德国的航运业发展速度非常迅猛,经济的发展,国家实力的增强,促使其海外扩张,试图与英国争夺争夺“阳光下的地盘”,B项正确;“世界工厂”是对英国的称呼,排除A项;材料不能看出航运飞速发展的原因,排除C项;德国是君主立宪制,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柴油机是德国人狄塞尔发明的,故D项正确;美国人福特发明四轮汽车,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三轮汽车,排除AC项;戴姆勒发明了第一辆卡车,排除B项。故选D项。
【点睛】
15.C
【详解】根据材料“1901年”“美孚石油”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垄断资本支配力逐渐强大,C项正确;材料内容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能源需求不断扩大”无关,排除AB项;材料反应的是垄断资本支配力强大,未涉及权力制衡机制,排除D项。故选C项。
16.(1)新航路开辟,美洲物品的传入;文艺复兴的出现;自然科学分类和科学实验方法的推广;启蒙运动的发展,启蒙思想家的倡导;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
(2)记录和保存了人类文明进程的物证。存放大量世界各地的珍奇物品、古物等;收藏了工业革命时代的重要物品。提供了科学普及、教育研究的场所及资料。博物馆的布展呈现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学者们利用博物馆的丰富资料,取得了重要成果。
成为不同文化交流的窗口。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在博物馆了解、感受异域文化和多种文明发展的历程。
【详解】(1)根据“ 15世纪末期起”可得出新航路开辟,美洲物品的传入;根据“在思想解放浪潮冲击下”可得出文艺复兴的出现;根据“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初步形成了自然科学的分类和科学实验方法。”得出自然科学分类和科学实验方法的推广;根据“17世纪,一些思想家和科学家纷纷倡议建立博物馆”得出启蒙运动的发展,启蒙思想家的倡导;根据所学可得出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
(2)根据所学可得出记录和保存了人类文明进程的物证。根据“博物馆的海量收藏品形成一个巨大资料库,为世界各国的学者展开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并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可得出存放大量世界各地的珍奇物品、古物等;根据“法国建立国立科学技术博物馆,以展示机器和制造技术为主,免费向公众开放。”可得出收藏了工业革命时代的重要物品。结合所学可得出提供了科学普及、教育研究的场所及资料。博物馆的布展呈现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学者们利用博物馆的丰富资料,取得了重要成果。成为不同文化交流的窗口。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在博物馆了解、感受异域文化和多种文明发展的历程。
17.(1)局限:观点一放大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忽视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观点二忽视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放大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看法:工业革命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促进城市化,提高民众的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其主要的局限性体现在加剧了贫富分化。
(2)历史意义: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促使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工业革命破坏了生态环境。
【详解】(1)局限:根据材料一对于工业革命的描述可知,观点一放大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忽视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根据材料二对于工业革命的描述可知,观点二忽视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放大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看法:应当综合两个观点,得出工业革命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促进城市化,提高民众的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其主要的局限性体现在加剧了贫富分化。
(2)历史意义:根据材料“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促使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从局限性角度分析,工业革命破坏了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