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主题教学】初中地理与语文跨学科整合教学设计----诗话西北

文档属性

名称 【跨学科主题教学】初中地理与语文跨学科整合教学设计----诗话西北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7-14 09:1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与语文跨学科整合教学设计诗话西北
一、“地理+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依据与意义。
1.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我们所面对的现实世界和现实问题是不分学科的,需要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融会贯通来认识这个世界,探究现实问题。“跨学科”一词最初由伍德沃斯教授提出,指超越一个已知学科的边界而进行的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的实践活动。除了道德与法治外的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都明确提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时容量不少于本课程总课时的10%。”其目的是打破传统观念的学科分界桎梏,对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和情境化设计,进行跨界教学与应用,使学生能够用全面的观点和思维去认识客观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复合型人才。
2.满足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每个学生都应具有的素养,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需求,涉及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具体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其中,人文底蕴细化为人文沉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三个基本要点,要求学生积累古今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等。科学精神具体细化为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索三个基本要点,要求学生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如果将具有科学精神的地理学科和具有人文底蕴的语文学科相互融合,可以共同使得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协同发展。
3.实现跨学科素养的联结。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地理和语文共有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这也成为它们融合的重要保障。新课标确定了地理学科要培育的核心素养包括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语文学科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语文核心素养间存在关联性,将语文素材融入地理教学,可以发挥地理学科和语文学科的协同效应跨学科主题学习能扩宽学生视野、活化学生思维,让课堂更具趣味性,但跨学科主题学习并不否定分科设置的合理性,本课的设计仍是以地理课程内容为主。
4.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说:“抛齐传统,去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教育部印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指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而融入各学科课程教材”。中国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古诗词当中有大量关于地理现象和规律的描写,将古诗词作为地理教学素材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的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增强传统文化信心,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归属感,提升文化自信,增强爱国主义情怀,进而推进国家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二、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的整体构思。
“地理+语文”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以地理为本,融入具有人文底蕴的语文古诗词,从地理专业视角解读诗词,两者互相融合、相辅相成。本课整体设计思路如下:
三、跨学科主题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语文诗词 问题链设置
模块一:远望塞北三千里
位置和范围 “远望塞北三千里”-一清·康熙《定场诗四》 1.何为 “塞北” 2.找出以下地理事物:长城、大兴安岭、昆仑山、阿尔金山。 3.据此描述西北地区的相对位置。 4.西北地区包括哪些主要省级行政区
从文学地理学视角探究古诗词学习方法:一、以古诗词文本为基础分析地理空间;以边塞诗为例。
地形 “去时雪满天山路。”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昆仑山南月欲斜。”——唐·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金山西望烟尘飞。”——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在西北地区的地形图中找出以下诗句描述的山脉。 2.在图中找出西北地区主要地形区,归纳地形特点。
模块二:春风不度玉门关
气候 “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 1.何为“春风” 2.“春风”为何“不度玉门关” 3.活动探究:“春风不度”的影响:西北地区对应的干湿地区 降水量范围 概括本地区自然环境特点。 4.西北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河流 “黄河远上白云间” ——唐·王之涣《凉州词》 5.找出西北地区的主要河流,概括当地河流特点。
植被 “大漠孤烟直” ——唐·王维《使至塞上》“ 白草原头闻雁声,黄沙碛里马蹄轻。” ——元·郯韶《题女真猎骑图》 “离离原上草”——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下列诗句描绘了怎样的地表植被景观 你能将它对应到图8.4中正确位置吗 7.推测西北地区景观变化的原因。
一、探讨地理环境对古诗词创作的影响。 《使至塞上》节选唐·王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下列两地的诗句有何不同 (常见意象、文学风格)为什么
二、以古诗词文本为基础分析地理时间。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唐·白居易《观刈麦》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以下诗句中的风分别对应什么季节 2.试着从地理视角解释原因。
模块三:风吹草低见牛羊
畜牧业 “风吹草低见牛羊。” ——南北朝·北朝民歌《敕勒歌》 1.读中国农业分布图,分析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以哪种为主 为什么 2.西北地区有我国的哪两大牧区 3.合作探究:从降水角度,解释东西部放牧方式差异原因。
民居 “家家行帐下毡帘。” ——元·萨都刺《上京即事》 “毡房纳石茶添火。” ——元·杨允孚《滦京杂咏一百首其七十三》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南北朝·北朝民歌《敕勒歌》 4.下列诗词描述了当地的生活场景,你能说出当地的传统民居吗 5.联系当地自然环境和生产活动,思考为何蒙古包有下列特点
模块四:葡萄美酒夜光杯
灌溉农业 “葡萄美酒夜光杯”——唐·王翰《凉州词》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 ——唐·韦蟾《送卢潘尚书之灵武》 1.葡萄美酒的香醇离不开优质的原料,请从气候角度分析西北地区的葡萄品质好的原因。 2.思考当地发展种植业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3.合作探究:对照地形图,找一找西北地区有哪些灌溉农业区 水源分别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