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 (共5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 (共5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4 09:5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8张PPT)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论语》
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
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
——柳诒徵
我很喜欢大家,大家也喜欢我吗?如果喜欢,你们应该经常来陪我坐坐,谈谈人生,谈谈社会,谈谈理想,因为古圣人就曾经这么做过。
那么古圣人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来共同学习这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就知道了。本文选自《论语》。《论语》中的篇章都没有标题,这一章的标题是编者加的,但它却概括了人物以及中心事件,也就是四个学生陪一个老师闲坐谈话。
据考证,当时孔子约60岁,子路约51岁,和孔子是同龄人,曾皙约39岁,冉有约31岁,公西华大约18岁。谈话的过程也极为有趣。
1.掌握重点词语及文言句式,准确翻译全文。
2.从四名弟子的言行中总结其不同的性格特征,体会其为政的观念。(难点)
3.体会学习孔子及其弟子的处世之道,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点)
4.领会孔子及弟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称为“圣人” 。
  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
  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我国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
孔子的主要思想
(1)孔子的伦理思想——仁。“仁”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的尊重和同情,它是统摄“义、礼、忠、恕”等德行的最高理想,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
(2)孔子的政治理论——“德治”与“正名”。孔子提出“德治”的治国主张,认为统治者应先“正己”后“正人”,以德治民。他把“仁”扩充到政治领域,要求君主爱民,施行仁政。
孔子的主要思想
(3)孔子的教育观——有教无类。他主张教育的对象不应分贵贱贤愚,要一视同仁,开平民教育之先河。因材施教:这是教学方法,他重视启发式教育,是现代民主个性化教育和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源头。学思并重:这是治学方法,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均衡发展:孔子之教,重视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
1.文学常识填空
⑴孔子, 末期鲁国人,名 ,字 ,政治家、
思想家、教育家、 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 。
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
“出来做事”。
⑵《论语》是一部 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
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
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 思想的重
要著作。宋儒把《 》《 》《 》和《 》
并称为“四书”。
春秋

仲尼
儒家
圣人

语录体
儒家
论语
大学
中庸
孟子
文学常识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2.给加点字注音
论( )语 曾皙( ) 毋( )容置疑
千乘( )之国 摄( )乎 饥馑( )
哂( ) 笑 以俟( )君子 端章甫( )
舞雩( ) 小相( ) 铿( )尔
沂( )水 撰( )写 冠( )者
喟( )然
lún


shènɡ
shè
jǐn
shěn



xiànɡ
kēnɡ

ɡuàn
zhuàn
kuì
.
.
.
.
.
.
.
.
.
.
.
.
.
.
.
.
3.解题
子路、
(由)
曾皙、
(点)
冉有、
公西华
(求)
(赤)
侍 坐
陪长者闲坐交谈
长辈对晚辈说话
称名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
曾皙:姓曾,名点,字皙。
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
走近人物
子路,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孔门十哲”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家祭祀。性情刚直,好勇尚武,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做孔子的侍卫。
走近人物
曾点喜欢弹琴唱歌。信奉儒学。崇拜孔子,父子同师孔子,学习儒家学说,并付诸实践,但未与孔子周游列国。他痛恨当世礼教不行,立志改变现状,孔子认为他是有进取心的狂放之士。
走近人物
冉求,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鲁国人。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春秋末年著名学者、孔子门徒。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教祭祀。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
走近人物
公西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亦称公西华,春秋末年鲁国学者,72贤人之一,比孔子小四十二岁。孟武伯曾经向孔子问起公西赤,孔子回答说:“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在孔子弟子中,公西赤以长于祭祀之礼、宾客之礼著称,且善于交际,曾“乘肥马,衣轻裘”,到齐国活动。
古人的称呼
姓:整个氏族的称号,表明一种血缘关系,留有母系氏族社会的痕迹。
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者单独指名,婴儿出生三个月由父亲命“名”,供长辈和自己称唤。
字:古代男子成人(20岁),女子及笄(15岁),不便直呼其名而取的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
号: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
直称其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
2.用于介绍或作传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作品简介


《论语》《孟子》
《大学》《中庸》


《诗》《书》《礼》《易》
《春秋》


礼 乐 射
御 书 数
六经
《诗》《书》《礼》《易》
《乐》《春秋》
礼: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
御:驾驭车马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侍:陪侍。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 ‘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以:介词,因为。
乎:相当于“于”,介词,放在形容词之后,可译为“比”。 尔:你们。
以:动词,同“已”,止。
居:平日,平时。
则:作“辄”解,常常,总是,就。
知:了解,知道。
如:连词,假如,如果。 或:代词,在这里指人。
以:动词,用,做。何以:以何,如何。
毋吾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毋以吾也”。
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
则何以哉: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则以何哉”。
翻译: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一点(你们就不说了) 。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率尔: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
尔:相当于“然”,用在形容词或副词之尾,表示一种状态。 ……的样子。
千乘(shèng)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
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摄:夹处。加:加到……上。以师旅加之
师旅:古时军队的编制,五百人为一"旅",五旅为一"师"。后因以"师旅"为军队的通称。
因:接续。饥馑:谷物不熟为"饥",果蔬不熟为"馑"。饥馑,泛指饥荒。为:动词,治理。
比及:等到。勇:形容词作名词,勇气。
方: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哂(shěn):微笑。
翻译: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有别国军队来攻打他,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都有勇气,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方:方圆,纵横。计算面积用语,多用于计量土地,后加表示长度的数词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的意思。
如:连词,表选择,或者。
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富足。
如:连词,至于。其:那。 俟:等待。
翻译:“冉求,你怎么样啊?”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待三年,可以使人民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君子来推行了。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能:动词,胜任,能做到。焉:代词,代小相,也可理解为语气词。
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祭祖必在宗庙(祖庙),故以“宗庙之事”泛指。在古代是国家重要的政事。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如:或者,连词,表示选择。
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在这里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
翻译:“公西华,你怎么样 ”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点,尔何如 ”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希:同"稀",稀疏。指弹瑟的速度放慢,节奏逐渐稀疏。
铿(kēng)尔:铿的一声,琴瑟声止住了。铿:象声词。指弹瑟完毕时最后一声高音。尔:"铿"的词尾。相当于“然”。
而:表顺承。作:起身,站起来。乎:于,同,和。
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异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
何伤乎:伤何乎,宾语前置。
翻译:“曾晳,你怎么样 ”
(曾晳)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所说的志向不同。”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 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莫(mù)春:农历三月,天气已转暖的时节。
莫:同"暮"。
既:副词,已经。成:定。
冠者:古代男子20岁时要举行冠礼,束发、加帽,表示成人。"冠者"指成年人。
童子:未加冠的少年(不到20岁)。
浴:洗澡。
乎:在;沂,水名,在今山东曲阜南。此水因有温泉流入,暮春时即可入浴。
风:名词作动词,吹风,乘凉。
舞雩:鲁国祭天求雨的地方,设有坛,在今山东。
喟:叹息。
与:赞成。
翻译:(曾晳)说:"暮春时节(天气暖和),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
(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皙啊!”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
夫:那。何如:怎么样。已矣:罢了。何:为什么。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你为什么笑子路呢 "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为:治理。以:用。“为国以礼”:状语后置,即“以礼为国”。让:谦让。唯:句首语气词,无实义。邦:国家。与:同“欤”,相当于语气词“吗”。安见:怎见得。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理,可他的话毫不谦让,所以笑他。”“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的事吗 ”“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何:什么。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事、大事。
孰:谁。
“难道公西华所讲的不是国家吗 ”
“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国的事又是什么呢 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谁能来做大事呢 ”
1.三个学生的谈话,那些相同,那些不同?孔子是如何表示自己的态度的?
志向 性格 共同特点 孔子的态度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侧重强国
侧重富民
侧重以礼治邦
自信直率
谨慎小心,谦虚退让
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参加政治
微微一笑
不置可否
不置可否
志向虽各有侧重,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都是参加政治。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侧重强国
侧重富民
侧重以礼治邦
鲁国贵族季氏家臣公山不狃在费邑搞独立王国,晋国贵族赵简子的家臣佛肸占据中牟独立为王,都派人来请孔子去治理政务。子路拒绝与乱臣贼子、不正派的地方权贵合作,坚决阻止孔子赴任,体现出他过硬的品格。子路曾是鲁国著名的将军,帮助鲁君恢复权力,以“勇坠三都”而威名赫赫。先后出任季氏宰、费宰、蒲大夫,善政深得孔子称赞。子路是孔子团队中公认的从政资质最高、在政府中担任官位最高的一个。孔子一提起做官,首先要提到子路:“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论语 公冶长第五》)老弟子中陪伴孔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14年的可能只有子路。在卫国蒯聩之乱中子路选择了捍卫道义,主动孤身迎敌对抗,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2.孔子为何“哂”由?
孔子所哂是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
《礼记·曲礼》上说:“侍于君子(长者),不顾而对,非礼也。”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也说:“四子以子路为年长,自当先对,但亦当顾望,不得急遽先三人也。”
孔子自己说,“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论语·季氏》)。(和长者打交道所忌有三:不该你说却说了叫急躁,该你说却不说叫隐匿,不看长者脸色而率性直说叫做睁眼瞎。)子路错不在欲治理“千乘之国”,错在 “躁”与“瞽”,因而被孔子“哂”了。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3.写曾皙答话时的动作为什么比较详细?曾皙的答话跟子路等三人有什么不同?
写曾皙答话时的动作比较详细,子路等三人回答问题表述志向时,曾皙正在鼓瑟,表现出他志向高洁,淡泊功名,突出他与子路等三人相异之处,为写曾皙的特殊志向、引起孔子的感叹和赞赏张本。子路等三人虽然讲法不同,但都讲为政;而曾皙认为在乱世中不能推行正道,因此要洁身自好。曾皙所说的时间、地点、同游的人物,描写的是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图,人们潇洒自得,乐趣天然,天下太平,人民生活美好,人与自然和谐。
4.曾皙的“志”具体是什么?
这幅“暮春咏归图”,实际上就是委婉展现了曾点出世为政的理想,即所治理的国家安定自主、百姓自由幸福。
愿意在春天水旱时任祭祀活动的司仪,率领人们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落实夫子倡导的礼乐教化。
5.为什么“孔子喟然与点”?
当时社会动乱,孔子称之为“礼崩乐坏”的时代,因而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为国以礼”。曾点的志向突显孔子礼乐治国的最高境界,故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儒家最高要求:仁
黎民之苦皆入我心,家国之痛皆在我怀。
心怀天下!
6.“异乎三子者之撰”,“异”在什么地方?
三子谈理想,都是从自我的角度,考虑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就是如何大展才能。原文中,“可使”“可使”“愿学”“愿为”均可作为子路、冉有、公西华有志于“治政而自显”的明证。而社会,只是他们大展拳脚的背景,至于是什么样的社会,什么样的统治者,人民在这样的社会里过着什么样的生活,都无所谓,起码不在三者的考虑范围,甚至还有那种人民越苦难,越能彰显自己才能的心理,比如子路。
曾皙则不同,他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考虑了广大人民的幸福与快乐。而这正是儒家“仁”的核心价值所在。
孔子曾经告诫子夏:“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道义儒”,把苍生疾苦,社会道义放在第一位;
“职业儒”以成就自我,施展个人才智抱负作为人生目标。
出发点
孔子的“志”是什么?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民。”春秋之末,天下大乱,身为万世宗师,他不能不去思考百姓的疾苦。否则,他以“仁”为本的思想就无从得以体现。
  而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就是孔子的自由民主——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
本文主旨
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对话,生动地再现了孔子让学生畅谈志向的情形。反映了儒家“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及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1.重点词语   
⑴居则曰 居: 
⑵不吾知也 知:
⑶摄乎大国之间 摄:  
⑷加之以师旅 加:  
⑸因之以饥馑 因:
⑹比及三年 比及:   
⑺且知方也 方:  
⑻以俟君子 俟:
平日,平时   
了解
夹处  
加到……上   
接续
等到   
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   
等待
⑼舍瑟而作 舍: ;作:  
⑽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
⑾何伤乎 何伤:   
⑿咏而归 咏:   
⒀吾与点也 与:  
⒁其言不让 让:
⒂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亦:  
⒃唯求则非邦也与 唯:
放下  
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何妨   
唱歌   
赞成   
谦让
不过是,只不过   
句首语气词
起身,站起来
2.通假字
⑴鼓瑟希,铿尔
 
⑵莫春者,春服既成
  
⑶唯求则非邦也与
希,同“稀”,稀疏   
莫,同“暮”,晚;暮春,农历三月   
与,同“欤”,语气词
3.一词多义
⑴方
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②且知方也   
③有朋自远方来
⑵尔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子路率尔而对曰
③鼓瑟希,铿尔
④求!尔何如
⑶为
①由也为之
②愿为小相焉
③赤也为之小
方圆
正道,是非准则   
方向
你们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助词,相当于“然”

管理,治理
担任

⑷如:
①如或知尔
②如五六十
③如其礼乐   
④沛公起如厕
⑸以: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毋吾以也
③则何以哉
④加之以师旅
⑤以俟君子
⑹而:
①子路率尔而对曰
②舍瑟而作
③非诸侯而何
假如
或者
至于
到,往
因为,介词
认为,动词
做、为,动词
用,介词
而,连词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顺接
连词,表并列
4.古今异义
⑴如会同,端章甫
  
⑵加之以师旅 师旅
5.词类活用
⑴端章甫  
⑵风乎舞雩  
⑶三子者出,曾皙后   
⑷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⑸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⑹异乎三子者之撰
会同,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古:泛指侵略的军队;今: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端,名作动,穿礼服;
章甫,名作动,戴礼帽  
风,名作动,吹风   
后,名作动,落后   
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   
勇,形作名,勇气   
撰,动作名,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6.特殊句式
⑴宾语前置
①毋吾以也
②不吾知也
③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④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如:毋以吾也)   
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
(如:不知吾也)
没有人了解我呀!
(如:则以何哉)
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如:夫三子者之言如何)
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⑵状语后置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摄乎大国之间
③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④异乎三子者之撰
⑤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
⑥为国以礼
(如:以吾乎尔一日长)      
因为我的年龄比你们大一点。
(如:乎大国之间摄)  
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
(如:以师旅加之)  
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接下来(国内)又有饥荒。
(如:乎三子者之撰异)  
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如:乎沂浴,乎舞雩风) 
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如:以礼为国)  
治理国家要讲理让。
7.重点句子翻译
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⑵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⑶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⑷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
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几个)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等到三年,可以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⑸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⑺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⑻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⑼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
难道冉有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 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谁能来做大事呢
8.文化常识
千乘之国 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春秋后期,指中等诸侯国。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万乘之国 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
宗庙 ①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 ②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
冠(guàn)礼 古代男子20岁时行加冠之礼,表示成年。
笄(jī)礼 女子在15岁许嫁之时举行笄礼,结发加笄,也要取字。结发是将头发梳成发髻,盘在头顶,以区别童年时代的发式。
小相 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
结构梳理
侍坐
孔子诱导言志:平等民主。
四子言志
子路: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鲁莽直率,好胜自诩。
冉有:
可使足民
——谨慎谦逊,言有分寸。
公西华:
愿学焉,愿为小相
——委婉谦恭,善于辞令。
曾皙:
暮春者“浴”“风”“咏”
——从容不迫,逍遥洒脱。
释“哂”由“与”点之因。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字词
⑴因之以饥馑 ⑵可使足民
⑶莫春者 ⑷吾与点也
2.下列画线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鼓瑟希,铿尔 B.风乎舞雩,咏而归。
C.毕礼而归致 D.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下列句中画线词语与“以吾一日长乎尔”中的“以”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
A.为国以礼 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C.各各竦立以听 D.徒以吾两人在也
荒年
富足
通“暮”
赞同
使动用法
C
因为
D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①则何以哉 ②皆以美于徐公
B.而①子路率尔而对曰 ②面山而居
C.为①孰能为之大 ②终为忠臣
D.会①如会同,端章甫 ②多会于此
5.下列句中与“风乎舞雩”的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
A.加之以师旅 B.不吾知也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若属皆且为所虏

认为
表修饰
表修饰

成为
诸侯会盟
聚会
B
D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因为我的年龄比你们大一些,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敢说话。
⑵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⑶异乎三子者之撰。
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同。
⑷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
他没有什么万卷巨著,万余字的语录是他一生思想的浓缩;
他没有什么惊天事迹,极平凡的言行却给后人树立了万世楷模。
九州四海因他而一统,寰球世界也必将因他而和谐;
中华文明因他而灿烂,未来明天也必将因他而美好。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他,一个老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解析儒家之志
(一)三子之撰
子路:侧重强国
冉有:侧重富民
公西赤:侧重以礼治邦
求仕
(二)曾皙之志
独善其身
盛世愿景
礼乐仪式
求乐
1.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回答?
2.请为孔子写一段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