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21 古代诗歌五首 游山西村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21 古代诗歌五首 游山西村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4 14:11:5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登幽州台歌》《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歌.
理解诗歌的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初步学习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这两首诗歌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诗歌的内涵。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理解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孟子说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正所谓“诗言志”。至于“言”何“志”,那就有必要对作者的生平及生活的背景有所了解,才可能探知。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明晓作者的生平、思想,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即用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 讲授新课:
《登幽州台歌》
1.知其人:
陈子昂(约公元659~700)初唐著名诗人,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唐睿宗文明元年(684)进士,官至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他论诗标榜汉魏风骨,反对齐梁绮靡文风,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2.论其世: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
3. 晓其意
(1)生自由读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2)指名读,齐读
(3)借助注释理解诗词的意思。
4..悟其情: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与“来者”指的是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
古人: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 来者:未来礼贤下士的明君。
“前不见,后不见“写出了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生命短暂,不见“明君”,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境遇。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
生讨论交流,师明确:向前看,像燕昭王那样的古代贤君再也找不到了;向后看,后代的贤君又在哪里呢?一种茫然无奈自然涌上诗人的心头。
(3)如何理解“悠悠”与“独”?诗人为何会“怆然而涕下” 这泪中包含着怎么样的情怀?
悠悠:空间的无限辽远。生不逢时的惆怅之情、怀才不遇的哀叹、报国无门的悲愤、知音难觅的苦闷、建功立业的渴望、理想破灭的痛苦。“独”字渲染了诗人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质感。“怆然而涕下”逼真的描绘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
小结:《登幽州台歌》深刻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二《游山西村》
知其人: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山阴(浙江绍兴)人,做过宝章阁待制。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2论其世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
此诗即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所作。当时诗人住在山阴镜湖的三山乡,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村行沿途风光和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
3晓其意
学生结合注释自由读,理解诗意 。
4.悟其情
全诗围绕那个字展开?写了什么内容?
围绕“游”字展开。 本诗写了诗人在山西村游玩的所见所闻所感。
乡亲们是怎样款待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的呢?
明确:用腊洒,鸡,豚。出示“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3)鸡肉,猪肉准备得多不多?这场农家酒宴准备的如何?你从那个字看出来的?
生回答“足“
(4)从“足”字中,你读出了什么?我们可以想像诗人怎样的心情?“莫笑”是什么意思?诗人叫人不要笑什么呢 诗人对待村民又是怎样一份情感呢?
“足”字体现村民们的热情好客对,这里的酒菜肯定没有大酒店里的精致,由此可见,在诗人的眼里,他不看重吃什么,他看重的是情谊,相信此刻诗人已被山民这份淳朴,这份热情深深的打动了。“莫笑”体现了诗人对村民的热爱。小小的山村充满了人情美。
(5)受到热情款待的陆游心情豁然开朗,他流连山水之间,看到了那些景物?在诗中圈划出来。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指的是什么?
山重水复指的是山峦重重,山一程,水一程。水道弯弯。柳暗花明指的是柳色浓绿,花色明丽。写出了山村的风景美。出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从刚才的“疑无路”到现在的“又一村”。你有什么感受?(绝处逢生,豁达开朗)
(7)这两句诗都是千古名句啊、不仅仅是因为其具有丰富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其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两句诗告诉了我们什么?
即使走到路的尽头,你也有可能看到别样的美景。同样的道理。即使人生陷入了困境,你也可能绝处逢生。困境中蕴含着希望。
理解“春社”的含义。从这两句诗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受?出示“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 风俗美。
(8)小小的山西村有三美:人美,景美,风俗美。那么诗人对这次游历有怎样的感触呢?
出示“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小结:
古诗之美,美在语言,美在意境。而这一切离不开他们所处的时代情景。“知人论世”有助于了解诗歌传达的感情。 一位作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表现什么思想,抒发什么感情,这一切均由他的人生观和生活经历决定的,又与他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也因此才会有陈子昂寂寞中的怀才不遇;陆游游山西村的惬意愉悦。因此“知人论世”是我们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
作业:
背诵两首诗歌并默写下来。
发挥联想与想象,对《登幽州台歌》进行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