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2024修订) 第二单元 9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册(2024修订) 第二单元 9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4 14:1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书信内容,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2.揣摩品味或赞或讽的语言,体会反语的讽刺效果。
3.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情境导入】
同学们,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大肆抢掠,并将这个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废墟。作为当时法国统帅将领之一的巴特勒上尉称这次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并征求雨果的意见。那么雨果对这个事件持怎样的态度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新课解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提示及要求:
1.给重点字注音,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本文可分为几部分 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持怎样的立场和态度
明确:
1.晨曦(xī)  惊骇(hài)  瞥见(piē)
琉璃(liú) 箱箧(qiè) 珐琅(fà)
劫掠(jié) 缭乱(liáo) 赃物(zānɡ)
2.
3.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立场鲜明,态度坚决,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
二、研读课文——探究情感
学生速读课文2~9段,研讨以下问题:
1.作者是按什么写作思路来评价圆明园的
学生思考后,老师引导明确:
先进行总评,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以全球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上的地位。
接着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1)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2)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3)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然后具体讲述园中之物。由概括到具体再到概括,讲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依次说了建筑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观。之后讲耗费巨大劳动。最后讲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2.请同学们找出雨果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并深入体会,说说这些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学生阅读课文,并找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如:
“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你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那就是这座园林。”
……
(2)学生细细品味作者表达的情感,交流总结后明确:
由以上语句,可以看出雨果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对人类文化成果无比珍惜,对中国人民无比同情和敬重。
3.请同学们找出雨果谴责侵略者的语句,并深入体会这些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学生找出谴责侵略者的语句,如:
“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2)细细品味作者表达的情感,讨论后明确:
由以上语句可以看出,雨果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感到无比的愤怒,进行了强烈的控诉。
4.圆明园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明确:雨果虽然是一个法国人,但是对待这件事他是立场坚定、态度鲜明的。这充分表现了他的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的精神品格以及博大的胸怀。
  三、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学生回读,感悟语言特色。
1.同学们,面对侵略者的强盗行径,正直不阿的雨果给予了强烈的谴责。在这一部分中,我们能看出作者在语言上的什么特点呢
学生细读后,讨论明确:
作者在谴责侵略者的行径时,语言尖锐辛辣,具有浓厚的讽刺意味。
2.请同学们找出这些具有讽刺意味的语句,体会作者语言的魅力。
教师特别提示以下几句:
(1)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2)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3)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4)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5)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
师生交流后明确:
(1)“彻底”“漂亮”“荡然无存”等词语,写出了侵略者对圆明园进行掠夺破坏的严重程度,运用反语,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强盗行径的激愤之情。
(2)此句运用反语把英法联军刻画成了两个强盗的形象,深刻而尖锐地揭露了英法联军的无耻行径。“丰功伟绩!收获巨大!”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含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3)这句话以漫画的形式,形象地再现了强盗相互勾结的丑恶嘴脸、肆意掠夺的卑劣行径,讽刺性很强。
(4)“文明”“野蛮”等反语,有辛辣的讽刺意味,写出了这两个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厚颜无耻的丑恶嘴脸。
(5)“居然”有出乎意料的意思,揭露了侵略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恶嘴脸。“天真”讽刺了这些“文明人”的野蛮、愚蠢和可恶。
四、拓展延伸
1.在外人掠夺我们国家财富的时候,我们的百姓为什么会旁观、哄抢
学生讨论后明确:
有人说老百姓有三种:第一种是奴隶,或者叫顺民;第二种是盗贼,或者叫暴民;第三种叫“人民”。奴隶是被人欺压的,暴徒是欺压别人的,这两种人都算不得“人”,真正的大写的“人”是既不会被人欺压,也不会欺压别人的。中国历史上多有做奴隶的顺民,多有做盗贼的暴民,少有独立自主的“人民”!1860年,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奴隶在旁观、迎接,暴徒在抢劫。
2.中国是被掠夺者,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位法国作家,却公开指责本国政府,为中国人鸣不平。这实在非常了不起。请以“谢谢你,雨果”或“雨果,好样的”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的感想。
学生写完后,小组内展示,每组推荐一个在全班展示,师生评价。
五、本课小结
同学们,一代名园圆明园毁灭了,它毁于英法侵略者之手,也毁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它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就要挨打的证明,我们中华民族不想欺侮其他民族,但也决不能允许别人欺侮我们,只有强盛的国家才有可能维护自己的尊严。少年强,则中国强!让我们好好学习,为我们祖国的强大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