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脚内侧踢球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打造“四有”体育课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主线,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积极响应“校园足球”的号召,在课堂中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足球--脚内侧踢球技术。脚内侧踢球,踢摆动作顺畅,幅度大,触球面积大,出球有力,且性能和路线富于变化,是短距离传球和射门的重要技术。本课着重要解决在多种距离情况下学生传接球能力,在巩固学生脚内侧踢球技术的同时加强准确性、熟练性,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年龄特征是:模仿能力强、好动、好奇心强、善于表现自己,但运动参与能力,性格爱好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部分女生往往会表现出怕羞的一面,而男生表现的很活跃,因此,一些带有模仿性,竞赛性的练习,能够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所授的内容添加了一些具有竞赛性的练习,更能充分满足学生们的竞争欲望,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四、单元教学设计
课次 内容 备注
1 了解脚内侧踢球技术用途,初步学习足球--脚内侧踢球技术 本课
2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足球—脚内侧踢球,能够准确的完成动作
3 将足球---脚内侧踢球技术融入到教学比赛之中
五、教学步骤
身心动员
(一)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
3.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活动
1.教师介绍足球---脚内侧踢球技术及作用
2.球性练习
3.原地徒手操(腹背运动,弓步压腿,侧压腿,踝腕绕环)
技能学习
1.教师讲解示范足球—脚内侧踢球技术
2.固定球练习
3.定距离传、接球
4.行进间的传接球
5. 运球、传球配合射门
体能发展
课课练(仰卧夹球举腿、支撑手拨球)
身心放松
1.放松练习
2.动作展示
3.本课总结
足球-脚内侧踢球
水平:四 授课班级:八年级7班 单元课次:1 学 生:35 人
内容 1.双人固定球练习2.对传球练习3.运球、传球与射门组合 单元课次 第1次课
课型
学 习 目 标 1.学习与了解脚内侧踢球原理及在足球运动中的作用,建立脚内侧踢球的动作概念, 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 70%以上的学生初步掌握脚内侧踢地滚球的技术动作;发展学生的灵敏、速度、协调等素质。3.通过课堂的组织教学,使学生树立练习信心,培养积极进取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重点 支撑脚站位与脚型固定 知识 点 踢墙式二过一:两名进攻队员通过两次传球越过一名防守队员的方法。
难点 击球部位与方向、力度控制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 时间次数 组织教法与要求
一、开课常规1.宣布本课内容和达成目标2.安排见习生 1 分 一、集合站队要求令行禁止,动作整 齐,精神饱满
身 心 动 员 8分 二、横向拉球练习 2 圈比比谁能控制好拉球的力量使 球在自己运动方向的范围三、球性练习 脚踩球脚内侧碰触球四、原地徒手操 腹背运动弓步压腿运动侧压腿运动踝、腕绕环运动 3 分 二、横向拉球方法: 以左脚为支撑脚, 用右脚前脚掌踩住球上部向左方向 拉的过程
2 分 三、教师一声哨开始,两声哨结束。 积极多次碰触球
2 分 四、教师领做
技 能 学 习 28分 一、教师和学生共同示范脚内侧踢 固定球方法二、简单讲解两人踢传接球练习方 法三、简单讲解两人行进间踢传接球 练习方法 5分 一、教师重点示范支撑脚站位和踢球 脚脚型,提示学生观察要点二、讲解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5 分
6分 三、学生每两人一组,面对面相距 5 米,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 导
四、运球、传球及接球射门练习 7 分 四、五人一组,一位同学在固定位置 负责接球传球,另有四位同学按顺序 依次完成正脚背运球、脚内侧传球、 无球跑动、接球、射门动作,五位同学依次循环练习
五、运球、传球及接球射门比赛 5分 五、比赛时五人一组,教师口令指挥 并计时。要求学生自觉遵守规则,不 弄虚作假:正确对待胜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比赛三次
体 能 发 展 5分 一、仰卧夹球举腿 5 分 一、计时练习,学生平躺,手臂向上伸直,用双腿夹球,练习三组,每组40 秒二、单位时间安内,看同学谁完成的 次数多
二、支撑手拨球
身 心 放 松 3分 一、徒手放松操,调整身心 1 分 一、练习时强调身体放松,模仿教师 动作放松二、表扬积极练习,掌握技术较好的 同学,指出需改进的共性问题三、值日小组负责归还器材
二、讲评本课学习情况 1 分
三、归还器材,师生再见,宣布下 课 1 分
场地器材 足球场一块,足球36个,小足球门 8 个(不带球网) 预计 运动 负荷 平均心率:约 130 次/分练习密度:45—50%
安全措施 1.学生着装符合体育课常规要求2.充分做好热身活动,加强腿部、踝关节准备活动3.保证练习场地平坦,没有杂物
课后反思
— 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