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古诗诵读 石灰吟鄂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古诗诵读 石灰吟鄂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7 19:4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石灰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学会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感悟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1.初步领悟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2.指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表达对诗人的敬佩,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课前预习:
1.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2.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老师也作适当的准备,可以准备一些书面资料。)
教具准备:ppt
教学过程:
疏言:理解诗歌的意思
1.导入解题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老师可要考考你们,老师说上句,你们接下句。例:生当作人杰----
(2)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份热爱,再来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诗题。(强调“吟”不要多加一点)
(3)同学们对石灰了解吗?说说看。什么颜色?
(4)在中国白色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干净、纯洁、清白)
(5)再看这个“吟”,什么意思?往往含有一种什么样的意思?(赞颂)
(6)我们有没有接触过带有“吟”的古诗?古诗题目中有“吟”字的?
(7)今天我们学的《石灰吟》是在赞颂——石灰。
2、初读诗歌,了解大意
导入:是啊,司空见惯的石灰有什么值得赞颂的?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这首诗。
(1)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根据学习提示,自己自学这首诗。
(出示)自学目标:
1.朗读《石灰吟》,要做到正确、流利,努力做到有感情,读出诗歌的韵味。
2.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句,理解“锤、击、若等闲、粉骨碎身、清白”等词语的意思。
3.把词语的意思带入诗句中,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交流展示,矫正反馈
①展示课文朗读(师注意评价)
师精讲七言诗的停顿、节奏。
师点拨:我给大家提个建议,看最后一句,应该读得慢一点。因为在提醒别人诗要结束了,注意回味。再试试,齐读《石灰吟》,注意最后放慢读。
②交流词语理解
师精讲:“千、万”不是实指,而是虚指。让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举例:千言万语、千头万绪、千丝万缕、千呼万唤、千变万化、千军万马、千辛万苦、千差万别、千真万确、千山万水。
师精讲“等闲”的意思。
(出示)选一选:
“等闲”在字典中也有几种解释:①平常;②随随便便,轻易;③无端,平白地。
1.“烈火焚烧若等闲”中的“等闲”应取第( )种解释;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中的“等闲”应取第( )种解释;
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等闲”应取第( )种解释。
4.“等闲之辈” 中的“等闲”应取第( )种解释;
5.“等闲视之” 中的“等闲”应取第( )种解释。
③提生说说全诗的意思。
(3)师小结:这就是石灰的一生,平平凡凡,轰轰烈烈,难怪于谦如此敬佩地赞颂道。生诵读全诗。
二、造境:走进石灰的世界
1.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你能不能根据诗歌内容,简单说说石灰的制作过程?
2.合作探究一:
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这份材料与于谦的描写哪些地方是一一对应的?
(出示)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
(jiào)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①学生对照材料与古诗,寻找制作过程的联系点。
②交流展示,教师提升。
(1)主要埋藏在深山之中——千锤万击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着“千锤万击”这四个字,你能想象石灰在运出深山之前,承受着怎样的煎熬吗?(每一次的敲打一定是很疼的;石灰被铁锤击破了头,砸断了腿;被凿子挖开的心,掏出了肚;)
(2)经过烈火的焚烧——烈火焚烧
  看着这四个足以灼热你心灵的文字,你似乎感受到此时的石灰正处于怎样的状态?(烈火的高温已经让石灰浑身发烫;仿佛要化了一样;)——理解“若等闲”——你能替烈火中的石灰发出一句呐喊吗?(让烈火来得更猛烈一些吧!我根本不在乎!)
(3)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粉骨碎身
 用关联词“虽然——但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一句话!
(4)教师过渡质疑:在我们看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为什么能“若等闲”“全不怕”呢?(要留清白在人间)——你是怎么知道的?
(5)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要留清白
  石灰之所以忍辱负重,承受煎熬,原来有着这样远大的理想与崇高的气节。
4.教师总结: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了解,你认识怎样的石灰?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5.引导朗读:这次我们读书的要求提高了,要做到眼中有石灰之形,心中有石灰之情。
  6.指名朗读,教师相机评价——敬佩之情早已在你的朗读中流溢了出来;石灰听了你的朗读,一定会感谢你的!
言志:体验于谦的“石灰”人生
1.合作探究二:《石灰吟》这首诗仅仅是在赞颂石灰吗?它还写了谁?
①诗歌表面是写石灰,其实在字里行间隐隐 ( http: / / www.21cnjy.com )藏着诗人于谦自己的影子。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这28字,猜测一下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可能会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大胆猜,只要有理由,有根据。只有你不敢的,没有老师不能承受的?
  ②小组合作,大胆猜测于谦会是个怎样的人?
  ③组织交流:
    a.一定遭遇过挫折与打击;
    b.一定是个打不倒,压不垮的人;
    c.一定是个为人正派的人;
    d.一定是个刚正不阿的人。
    e.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的人
2.于谦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教师出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谦的资料:
  于谦( 1398— 1457 ): 字廷益,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年间中进士,任地方官十几年。在任期间,于谦为官清正,不为强暴,深受人民爱戴。公元1449年,明英宗皇帝贸然率大军出征与北方的蒙古瓦剌(là)军作战,明军大败,50万人马全军覆没,明帝英宗被俘。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扶英宗之弟为景帝,并亲自督战五昼夜打败了瓦剌军,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英宗也因此得以归国。但英宗复位后,于谦不仅没有受到嘉奖,反而遭到朝中恶势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曾有人劝其逃离,但于谦一生正气。他的诗歌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
3.刚才发言的同学,你从这段资料中,找到了印证了吗?
4.石灰如人,人如石灰。这首诗正是于谦伟大人格的印证。
那么,你还知道哪些人也像石灰,像于谦这样呢?(岳飞、文天祥、司马迁、屈原、刘胡兰等等) 
四、抒怀:抒发对诗人的无限崇敬
1.一诵――少年抒怀
  据说《石 ( http: / / www.21cnjy.com )灰吟》这首慷慨激扬的诗,是于谦12岁时写下的,想想当时的于谦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于谦,你会怎么高声诵读这首诗?(学生诵读)     2.二诵――为官感悟
  为官后的于谦依然不忘自己年少时写下的《石灰吟》。当他回首自己十几年的为官生涯时,一定会感慨万千。他又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假如你就是为官后的于谦,你会以什么样的心情再次吟诵这首诗?(学生诵读)    
3.三诵――临刑陈词
  本该受到重奖的于谦 ( http: / / www.21cnjy.com ),却惨遭杀害。试想,戴着脚镣走上刑场的于谦,一定有无数的话想向世人诉说,他最想说什么呢?千言万语道不尽于谦的心怀,不如化作我们深情的吟诵。(音乐起,生诵读全诗)    
4.四诵――后世评价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谦人虽远去,但精神长存。今天,我们学习于谦的《石灰吟》,就是学习他的崇高精神。让我们深情地背诵于谦的《石灰吟》。
师总结:让我们记住于谦,记住《石灰吟》,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于谦的这首诗吧!(师指导难写字“锤”的笔顺,“焚”的书写后,生抄写全诗。)
布置作业:
1.搜集以下一些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①《咏煤炭》——于谦 ②《梅花》——王安石
③《青松》——陈毅 ④《竹石》——郑板桥
⑤《马诗》——李贺 ⑥《墨梅》——王冕
2.读读“千锤万击”、“ 粉骨碎身”等词语,再到其他的诗句中找一找类似的出自诗文的成语。
3.写话练习:以“我想对于谦说”为题,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石 灰 吟 明 于谦
坚强不屈
洁身自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