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二十四课《司马光》 课时 一、二
教材分析 《司马光》作为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不仅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故事,更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本课通过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展现了司马光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优秀品质,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积极意义。教材在编排上注重了文言文的初步接触与理解,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韵味,同时设置了生字卡片、重点词语解析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逐步培养起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此外,教材还通过角色扮演、讨论分享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实现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对于《司马光》这篇课文,学生首先会对其中的故事情节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而,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可能会感到陌生和困惑,因此在阅读和理解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较为明显,部分学生在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上可能更为突出,而部分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司马光机智勇敢的品质。 学习并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课文情节的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进一步感受文言文的韵味,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 体会司马光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并准确运用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通过角色扮演,生动再现课文情节。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整体感知(约1分钟) 教师行为:
杨老师面带微笑,手持教科书步入教室,向学生问好。 教师语言: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一个新的学习单元,这个单元将带领我们走进古代的故事世界。首先,请大家快速浏览一下本单元的目录,看看有哪些课文是我们即将要学习的。”(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写下单元主题) 学生行为:
学生翻开课本,快速浏览单元目录,并轻声读出课文标题。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约1分钟) 教师行为:
杨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司马光”三个大字,并标注出“复姓”二字。 教师语言: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司马光》。同学们,你们知道‘司马光’这个名字中的‘司马’是什么吗?对,它是一个复姓,非常特别。那么,关于司马光,你们知道他有哪些故事呢?” 学生行为:
学生积极举手,分享自己知道的司马光的故事或信息。 师生示例对话: 学生A:“我知道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教师:“非常好,这就是司马光非常有名的一个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言文,就是讲述这个故事的。现在,请大家齐读课题。” (全班学生齐读课题) 三、整体感知,初识古文(约12分钟) 1. 初步感知文言文特点(约1分钟) 教师行为:
杨老师展示一段现代文描述的司马光砸缸故事,再对比出示课文原文。 教师语言:
“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这两段文字,一段是我们熟悉的现代文,另一段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了吗?” 学生行为:
学生观察并讨论,回答文言文更简洁、用字少等特点。 2. 读准字音(约5分钟) 教师行为:
杨老师出示生字卡片,领读生字“司、跌”等,并要求学生跟读。 教师语言:
“现在,我们来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请大家先跟我读一遍,注意发音要准确。”(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学生行为:
学生认真跟读,注意发音。 交流识记方法(约2分钟) 教师语言:
“这些生字中,有没有哪个字你觉得比较难记或者容易写错的?我们可以一起分享一些好的记忆方法。” 学生行为:
学生举手分享自己的识记方法,如编故事、联想等。 3. 指导书写(约3分钟) 教师行为:
杨老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司、庭”等生字,特别是强调“登”字的笔顺。 教师语言:
“接下来,我们来看这些生字的书写。请大家注意,‘登’字的笔顺比较复杂,我们先来一起书空一下。”(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书写,学生跟着书空) 学生行为:
学生在练习本上认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4. 跟读课文(约3分钟) 教师行为:
杨老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边听边在课本上标画停顿线。随后,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跟读,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四、深入研读,理解文意(约10分钟) 教师行为:
杨老师引导学生打开课本,翻到《司马光》一课,指着插图和注释说。 教师语言:
“同学们,现在请大家结合课文的插图和注释,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自己思考。” 学生行为:
学生分组讨论,或独自阅读思考,结合插图和注释,尝试复述故事。 师生示例对话: 学生B:“我看到图上有一个小孩掉进了水缸里,其他孩子都慌了,只有司马光很冷静。他拿起一块石头,用力砸向水缸,水就流出来了,小孩也得救了。” 教师:“非常好,你观察得很仔细,也很好地结合了注释。司马光确实是个沉着冷静的孩子,他的行动挽救了小伙伴的生命。那么,从这个故事中,你们学到了什么呢?” 五、总结提升,感受文言魅力(约3分钟) 教师行为:
杨老师总结本课学习要点,并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教师语言: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新的生字,还学会了如何正确朗读文言文,更重要的是,我们借助注释和插图,初步了解了《司马光》这篇课文的大意。同学们,文言文虽然简洁,但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和深刻的道理。希望大家能继续保持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生行为:
学生认真聆听教师的总结,感受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六、布置作业(约1分钟) 教师行为:
杨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作业要求。 教师语言:
“今天的作业是:1. 抄写并背诵本课生字;2. 用自己的话,结合插图和注释,写一篇短文,讲述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3. 预习课文,尝试找出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明天上课时我们一起讨论。” 学生行为:
学生认真记录作业要求,准备回家完成。 七、拓展提升(约5分钟) 教师行为:
杨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司马光相关的历史故事或成语,如“程门立雪”、“涑水家声”等,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生平和贡献。 教师语言:
“同学们,司马光不仅是一位聪明勇敢的孩子,还是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他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对后世影响深远。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这些故事和成语都与司马光有关,你们感兴趣的话,可以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 学生行为:
学生聚精会神地观看大屏幕,对司马光的故事和成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结束语 教师语言:
“同学们,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像司马光一样,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保持冷静、勇敢和智慧。期待大家明天带来更加精彩的作业分享。下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约3分钟) 教师行为:
杨老师面带微笑走进教室,手持上节课的生字卡片。 教师语言: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篇课文的生字,并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我们来个小游戏,看谁能最快最准确地读出这些生字。”(教师随机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抢答) 学生行为:
学生积极抢答,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生字。 二、深入研读,理解文意(约15分钟) 1. 精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约5分钟) 教师行为:
杨老师引导学生回到课文,用PPT展示几个重点词语,如“群儿戏于庭”、“持石击瓮”等。 教师语言: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找出这些词语在文中的位置,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它们的意思。”(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行为:
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查找并解释重点词语。 师生示例对话: 学生C:“‘群儿戏于庭’就是说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 教师:“很好,你能结合注释来理解,非常棒!那么,‘持石击瓮’呢?” 学生D:“就是司马光拿起石头砸向水缸。” 2. 分析人物性格,体会品质(约5分钟) 教师行为:
杨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司马光的性格特点。 教师语言:
“从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大家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分享你们的看法。” 学生行为: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司马光性格的看法。 师生示例对话: 学生代表E:“我们认为司马光是一个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孩子。在紧急情况下,他能迅速想出办法,救出小伙伴。” 教师:“非常准确,司马光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3. 角色扮演,再现情节(约5分钟) 教师行为:
杨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场景。 教师语言:
“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小小的剧场表演。请大家分组准备,选出角色,然后上台表演。注意要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 学生行为:
学生分组准备,积极参与角色扮演,生动再现课文情节。 三、总结提升,拓展延伸(约10分钟) 1. 总结课文,提升认识(约5分钟) 教师行为:
杨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和收获。 教师语言: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还体会到了司马光机智勇敢的品质。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像司马光一样,遇到困难时保持冷静,勇敢面对。” 学生行为:
学生认真聆听,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2. 拓展延伸,激发兴趣(约5分钟) 教师行为:
杨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更多关于司马光的历史故事和成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语言:
“同学们,司马光不仅是一位聪明勇敢的孩子,还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他编写的《资治通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你们对这位历史人物感兴趣,可以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他的故事和成就。” 学生行为:
学生观看大屏幕,对司马光的更多故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表示要课后查阅相关资料。 四、拓展提升与作业布置(约7分钟) 1. 拓展思维,深化理解(约3分钟) 教师行为:
杨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教师语言:
“同学们,司马光的故事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机智和勇敢,还教会了我们在紧急情况下要冷静思考,迅速行动。那么,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需要冷静应对的情况呢?或者,你们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怎样运用司马光的这种品质呢?请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行为:
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经历或想法,将课文中的道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师生示例对话: 学生F:“有一次我在家里不小心打翻了水杯,水洒了一地,我没有慌张,而是立刻拿来抹布擦干净,防止家人滑倒。我觉得这就是冷静应对的表现。” 教师:“非常好,你能够把课文中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真的很棒!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想分享的吗?” 2. 布置作业,巩固提升(约4分钟) 教师行为:
杨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作业要求,并详细解释每项作业的目的。 教师语言:
“为了巩固我们今天的学习成果,我给大家布置了以下作业: 书面作业:请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眼中的司马光》。在短文中,你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司马光的认识,以及他给你带来的启示。要求语言流畅,条理清晰。 实践活动:与家人一起阅读《资治通鉴》中的一个小故事,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给家人听。这不仅能让你了解更多关于司马光的历史知识,还能锻炼你的语言表达能力。 预习作业:预习下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文言文课文,找出其中的生僻字和难理解的句子,准备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你的预习成果。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完成这些作业,期待在下一节课上看到你们的精彩表现。” 学生行为:
学生认真记录作业要求,准备回家完成。部分学生对《资治通鉴》的故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表示会积极与家人一起阅读。 结束语 教师语言:
“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保持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不仅在课堂上学好,还能在课外多阅读、多思考。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大家一定能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中遨游得更远、更深。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