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自相矛盾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5 自相矛盾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4 22:2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十五课《自相矛盾》 课时 一、二
教材分析 《自相矛盾》作为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课,其选取旨在通过一则简短而富有哲理的古代寓言故事,向学生传授深刻的道理。教材通过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角色,展现了“自相矛盾”这一逻辑谬误的直观表现,即在同一思维或论述过程中,对同一事物做出了两个或更多相互矛盾、不能同时成立的论断。本课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背后的寓意,即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重要性,以及夸大其词可能带来的危害。此外,教材还注重语言文字的学习,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需掌握并运用一系列生字词,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同时,通过拓展认识其他具有“自相矛盾”寓意的成语或故事,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培养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自主阅读并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然而,对于寓言故事深层次的寓意理解,他们可能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此外,五年级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正在不断提升,但仍有待加强。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寓意,通过小组讨论、演讲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帮助他们准确阐述故事中的道理。同时,针对学生的字词运用能力,设计多样化的练习活动,如造句、编写故事等,以巩固和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考虑到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差异,教师可以通过拓展延伸环节,引入更多具有“自相矛盾”寓意的成语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自相矛盾》的寓意,能够用自己的话阐述故事中的道理。 掌握并熟练运用本课所学的生字词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 拓展认识其他具有“自相矛盾”寓意的成语或故事,增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故事寓意,能够准确阐述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并避免自相矛盾的情况发生。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立足单元整体,明确学习目标 (一)立足单元整体,了解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开启第六单元的学习之旅了。这个单元里,我们将通过几个有趣的故事,一起探索智慧的火花。请大家先翻开课本,看看这个单元都给我们准备了哪些故事吧!” 学生行为:
学生翻开课本,浏览第六单元的内容,对即将学习的故事产生好奇。 师生示例对话:
师:“有没有同学已经发现这个单元的主题了?”
生:“好像都是关于智慧和道理的故事!” (二)共读单元导语页,明确学习主题与目标 教师行为:
“非常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单元导语页,它告诉了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主题和目标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共读单元导语页,并简要解释学习目标和重点。) 学生行为:
学生认真阅读单元导语页,明确学习主题和目标。 师生示例对话:
师:“谁能说说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什么?”
生:“我们要学习几个有趣的故事,还要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智慧。” 二、激趣引入,初读课文 (一)激趣引入 教师行为:
“同学们,现在我们要走进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自相矛盾》。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出自哪里吗?” 学生行为:
学生尝试回答,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 师生示例对话:
师:“没错,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难一》。‘难’在这里读nán,表示‘问难’、‘辩难’的意思。那么,《自相矛盾》这个题目,你们能猜到是什么意思吗?”
生:“可能是说一个东西自己和自己打架吧?”
师:“很有趣的想象!不过,我们读了课文之后就会更清楚了。” 教师继续引导:
“矛和盾是古代战场上常用的兵器。矛是用来攻击的,盾是用来防守的。现在,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矛和盾分别是什么样的,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行为: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或想象,描述矛和盾的样子和作用。 教师指导生字:
“好,现在我们来学习‘矛’和‘盾’这两个字,看老师怎么写,大家也要跟着写哦。” (二)初读课文 教师行为:
“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自相矛盾》这篇课文,自己先读一遍,注意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学生行为: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引导:
“文中有一些难读的字,比如多音字‘夫’,请大家注意它的读音。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课文。” 师生共读: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注意纠正字音和断句。 教师行为:
“读完课文后,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学生行为: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 (三)深入解读,理解文意 教师行为:
“非常好,大家已经能够大致复述出故事的内容了。接下来,我们要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故事,看看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 教师引导: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故事中的人物都说了些什么?他为什么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行为:
学生默读课文,用笔勾画关键语句,思考并准备回答。 师生示例对话:
师:“故事中的人物是如何介绍他的矛和盾的?”
生:“他说他的矛非常锋利,能刺穿任何盾;又说他的盾非常坚固,能挡住任何矛的攻击。” 师:“那他后来为什么哑口无言了呢?”
生:“因为有人问他,如果用他的矛去刺他的盾,结果会怎样。他无法回答,因为他的说法是自相矛盾的。” 教师总结:
“是的,这个人因为夸大了矛和盾的效用,而没有考虑到它们之间的对立关系,所以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这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更不能自相矛盾。” (四)字词解析,巩固知识 教师行为:
“现在,我们来一起解析课文中的几个关键字词,看看大家是否能联系上下文,猜测并理解它们的意思。” 教师引导:
“比如‘誉’这个字,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呢?谁能根据上下文来猜测一下?” 学生行为:
学生尝试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字的意思,并举手回答。 师生示例对话:
师:“很好,有同学说‘誉’在这里是‘称赞、赞美’的意思。确实,文中的人物是在称赞自己的矛和盾。那么,‘弗’和‘立’呢?” (以此类推,引导学生猜测并理解“弗”(不)、“立”(立刻、马上)等字在文中的意思。) (五)布置作业 教师行为: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自相矛盾》这个故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请大家完成以下作业: 抄写并记忆本课学习的生字词,包括‘吾、弗、矛、盾’等,并尝试用这些字组词。 背诵课文,并用自己的话向家人复述这个故事,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道理。 思考: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自相矛盾的情况?如果有,请写一写并分析一下原因。” (六)拓展提升 教师行为:
“除了《自相矛盾》这个故事,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和成语,都体现了自相矛盾的思想。比如‘画蛇添足’、‘南辕北辙’等。课后,大家可以去搜集一些这样的成语或故事,下次课我们一起分享。” 学生行为:
学生记录教师布置的任务,课后积极搜集相关资料,准备分享。 结束语: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生字词,还理解了《自相矛盾》这个故事的深刻寓意。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做到实事求是,避免自相矛盾的情况发生。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教师行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相矛盾》这个故事,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学生行为:
学生举手回答,简要概括故事内容。 教师总结:
“很好,大家记得很牢。那么,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学生回答: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阐述故事的寓意。 (二)深入探究,领悟寓意 教师引导:
“现在,我们来更深入地探讨一下这个故事。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比如‘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夸大其词的危害’等,准备一段小演讲,阐述你们对这个故事寓意的理解。” 学生行为:
学生分组讨论,准备演讲内容。 小组展示: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演讲,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掌声鼓励。 教师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演讲进行点评,肯定其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三)字词运用,巩固提升 教师行为: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字词运用的练习。请大家用本课所学的生字词,比如‘吾、弗、矛、盾’等,造几个句子,或者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 学生行为:
学生思考并编写句子或故事,然后举手分享。 师生点评:
学生分享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指出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拓展延伸,丰富知识 教师行为:
“上节课我们提到了除了《自相矛盾》之外,还有其他很多具有相同寓意的成语和故事。现在,请大家把你们搜集到的这些成语或故事拿出来,我们一起来分享和学习。” 学生行为:
学生轮流上台分享自己搜集到的成语或故事,并简要阐述其寓意。 教师总结:
“同学们搜集的资料非常丰富,这些成语和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时刻牢记这些道理,做到实事求是,避免自相矛盾。” (五)布置作业 教师行为:
“为了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请大家完成以下作业: 编写一篇小短文,运用本课所学的生字词,讲述一个自己或他人避免自相矛盾的小故事。 预习下一课的内容,了解新的生字词和故事内容。” 结束语: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深入理解了《自相矛盾》的寓意,还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态度,不断进步。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六)深化理解,生活应用 教师引导:
“同学们,我们已经深入探讨了《自相矛盾》的寓意,也通过分享和讨论学习了许多相关成语和故事。现在,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或者听说过哪些情境是‘自相矛盾’的?这些自相矛盾的言行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我们又该如何避免它们呢?” 学生行为:
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然后举手分享自己的见解或经历。 教师总结:
“非常好,同学们分享了很多生动的例子,这些例子都说明了自相矛盾不仅会影响我们的信誉,还可能导致决策失误、人际关系紧张等后果。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言行一致,避免自相矛盾的情况发生。” (七)角色扮演,情境模拟 教师行为:
“为了更好地理解如何避免自相矛盾,我们来做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请大家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具有‘自相矛盾’元素的生活场景进行模拟,比如一个商家在宣传时夸大产品效果,但顾客使用后发现并非如此;或者一个学生在考试前声称没有复习,但成绩却异常优异等。你们需要设计对话,展示这个场景,并思考如何修正这个自相矛盾的情境。” 学生行为: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准备,然后进行表演。其他同学观看后,提出改进建议。 教师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强调修正自相矛盾情境的关键点,如诚实面对问题、及时纠正错误等。 (八)布置作业(深化版) 教师行为:
“基于今天的讨论和角色扮演,我想给大家布置一个更具挑战性的作业: 案例分析:选择一个现实生活中的‘自相矛盾’案例(可以是新闻报道、身边故事等),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其自相矛盾之处,并提出解决方案或改进建议。要求用文字记录下来,不少于200字。 创意写作:编写一个短篇故事或剧本,以‘避免自相矛盾’为主题,展现主人公在面对矛盾时的智慧抉择和成长。鼓励大家发挥想象力,运用本课所学的生字词和成语。 预习反思:在预习下一课内容时,请思考并记录下本课所学如何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新课文中的道理或寓意。” 结束语: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和角色扮演,我们不仅加深了对《自相矛盾》寓意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在生活中识别并避免自相矛盾的情况。希望你们能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成为言行一致、诚实守信的人。今天的课就到这里,期待大家明天带来精彩的作业分享。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