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祖父的园子》 课时 一、二
教材分析 《祖父的园子》一文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语文教材,是一篇充满温情与童趣的散文。文章通过细腻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作者童年时在祖父园子中的自由生活,以及与祖父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这篇课文不仅展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限怀念,也深刻传达了亲情、自由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教材编排此文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情感共鸣能力。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珍惜自己的童年时光,学会感恩与珍惜身边的亲情与友情。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初步理解文本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然而,对于深层次的情感分析和细节挖掘,他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童年的自由和快乐,还能激发他们对自己生活中的“乐园”和珍贵情感的回忆与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并通过创意写作、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自身经历相结合,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与情感的升华。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分享见解,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祖父园子的深厚情感。 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作者童年的自由与快乐。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细节描写,感受作者童年的自由与快乐。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回顾,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行为: 微笑地走进教室,轻声说:“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穿越了时空,感受了古代儿童的快乐生活。今天,我们要继续我们的旅行,不过这次我们要去的是作家萧红记忆中的乐园——《祖父的园子》。” 展示PPT,出示萧红的引言:“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它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让萧红如此难以忘怀吗?让我们一起走进《祖父的园子》,揭开这个秘密吧!” 学生行为: 学生跟随老师的引导,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认真聆听老师的介绍,对新课产生好奇和期待。 积极思考老师的问题,准备进入新课学习。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个地方,充满了你的欢声笑语,你会怎么形容它呢?” 学生(举手回答):“我会说那里是我的乐园,是我最美好的回忆。”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0分钟) 教师行为: 发放课文纸,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标出生字词。 板书生字词:“蚱、啃、蝴、蚂”等,指导学生认读,强调多音字“晃”的读音。 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结构,指导书写“蝴、蚂”等字,强调笔顺和间架结构。 学生行为: 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跟随老师认读生字词,注意发音和字形。 认真观察老师的书写示范,尝试在练习本上书写生字。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指着“蝴”字):“大家看,这个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虫’,右边是‘胡’,写的时候要注意左右平衡哦。” 学生(齐声回答):“好的,老师。” 三、默读课文,概括内容(15分钟) 教师行为: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巡视课堂,鼓励学生用笔在书上做标记或写关键词。 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适时补充和纠正。 学生行为: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做标记。 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认真聆听同学的分享和老师的点评。 师生示例对话: 学生(举手回答):“祖父的园子里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和昆虫,还有我和祖父一起种菜的情景。” 教师:“很好,你概括得很全面。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四、深入阅读,体会情感(15分钟) 教师行为: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精彩段落,注意语调、停顿和重音。 提问:“读了这些段落,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会对这个园子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学生行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段落,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小组分享,深化理解(10分钟) 教师行为: 邀请几个小组代表上台,分享他们小组讨论的结果。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阅读感受,可以是对某个场景的描绘,也可以是对作者情感的解读。 在学生分享的过程中,教师认真倾听,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针对学生的发言提出进一步的问题或引导,以促进全班同学的深入思考。 汇总各小组的观点,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情感线索和主题思想,如自由、快乐、亲情等。 学生行为: 小组内成员积极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小组代表自信地走上讲台,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 认真聆听其他小组的分享,思考并吸收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师生示例对话: 学生代表:“我们小组觉得,作者在这个园子里感受到了无比的自由和快乐。她可以随心所欲地玩耍,和祖父一起劳动,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让她难以忘怀。” 教师:“非常棒!你们小组捕捉到了课文中的关键情感。那么,你们认为是什么让作者能够在这个园子里如此自由快乐呢?” 学生(补充回答):“是祖父的爱和包容吧!祖父没有限制她的活动,反而和她一起享受劳动的乐趣,这种亲情让作者感到温暖和幸福。” 六、布置作业,拓展提升(5分钟) 教师行为: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抄写并记忆本课学习的生字词,确保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 朗读课文三遍,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想象自己也有一个类似的乐园,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在这个乐园中的生活,注意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或其他相关作品,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学生行为: 认真记录作业要求,准备课后完成。 对即将开始的写作任务充满兴趣,开始构思自己的乐园故事。 表示愿意课外阅读更多作品,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阅读视野。 结束语: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祖父的园子》,感受了作者童年的快乐和自由。希望你们也能像作者一样,珍惜自己的童年时光,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期待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分享。现在,下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行为: 简要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学生关于祖父园子里的景物和“我”与祖父的活动。 引导学生思考:“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在祖父园子中的自由和快乐,那么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探索这份情感的来源和深层含义。” 学生行为: 回忆并回答上节课的内容。 思考并准备进入新课学习。 二、精读课文,深入分析(15分钟) 教师行为: 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特别是那些描写作者情感变化的段落和细节。 提问学生:“课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让你印象深刻?这些描写如何体现了作者的自由和快乐?” 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语言风格,体会其中的童趣和温情。 学生行为: 认真阅读课文,标出印象深刻的段落和细节。 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聆听老师的分析和引导,深入思考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情感升华,讨论分享(15分钟) 教师行为: 组织学生进行全班讨论,分享自己对于作者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提问:“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对祖父的园子有如此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对你有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的“乐园”,分享自己的快乐时光。 学生行为: 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聆听他人的分享,思考并吸收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回忆并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快乐时光,感受亲情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 四、拓展提升(10分钟) 教师行为: 创意写作启发: 教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分享了很多关于自己生活中的‘乐园’和快乐时光。现在,我想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正置身于一个只属于你的秘密花园中。这个花园里有什么特别的植物?有哪些小动物陪伴着你?你和谁一起在这个花园里度过了最难忘的时光?请用你的笔,将这个充满魔力的花园描绘出来,让文字带我们穿越到那个美好的地方。” 角色扮演活动: (可选环节,根据课堂时间灵活安排)教师:“为了更好地理解作者与祖父之间的互动,我们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请几位同学分别扮演作者和祖父,选取课文中的一个场景进行表演。注意要表现出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动作细节,让观众能够感受到那份温馨与快乐。” 情感联结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是否也有像祖父这样给予我们无限关爱和自由的亲人或朋友?他们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我们又能从中学到什么?”鼓励学生分享个人经历,增强情感共鸣。 学生行为: 创意写作: 学生闭上眼睛,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想象,随后在纸上或电子文档上开始创作自己的“秘密花园”故事。他们可能会描绘出五彩斑斓的花朵、欢快跳跃的小动物,以及与自己最亲近的人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 角色扮演: 被选中的学生积极参与角色扮演活动,他们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动作,重现课文中的某个温馨场景,让其他同学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爱与自由的园子中。 情感联结分享: 学生认真聆听他人的分享,思考自己生活中的相似经历。他们可能会提到自己的祖父母、父母或其他重要的人,分享那些给予自己支持和自由的瞬间,以及这些经历对自己成长的影响。 五、作业布置与总结(5分钟) 教师行为: 总结本课:“今天,我们深入探索了《祖父的园子》中的情感世界,感受了作者童年的自由和快乐。同时,我们也通过分享和讨论,发现了自己生活中的‘乐园’和珍贵情感。希望这些经历能够成为你们宝贵的记忆,激励你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补充作业:“除了之前布置的作业外,我还希望大家能尝试为《祖父的园子》写一篇读后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童年、亲情和自由的理解。这将是你们对这篇课文学习的一次全面总结和升华。” 学生行为: 学生认真聆听教师的总结,对今天的学习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记录补充作业的要求,准备在课后认真完成。 结束语: 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结束今天的课程。期待你们在下节课中带来更多精彩的分享和深刻的思考。现在,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