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5 11:0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课时 一、二
教材分析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7月版。该课文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秋天里一条铺满金色梧桐落叶的水泥道,展现了作者对秋天美景的深深喜爱和细腻观察。教材通过这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审美情趣,同时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细致观察和生动描绘来展现景物的方法。 在教材编排上,本课不仅注重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还强调了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的提升。通过精读课文、理解情感、学习描绘方法、有感情地朗读等环节,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并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此外,教材还通过课后习题和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其全面发展。
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表达自己的感受。然而,在细致观察和生动描绘方面,他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因此,在学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课文时,学生可能会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兴趣浓厚:秋天的美景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他们往往对课文中描绘的金色梧桐落叶和水泥道上的美景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探索。 理解力提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读经验的积累,三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上有所提升。他们能够通过精读课文、理解情感等环节,逐步把握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表达欲望强烈:在学习了作者描绘景物的方法后,学生往往会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希望能够运用所学技巧来描绘自己观察到的自然景物。然而,在实际表达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遇到用词不当、描写不够生动等问题。 实践探索积极:对于实践作业中的户外活动环节,学生通常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他们愿意走出家门,去亲身体验和观察自然美景,并尝试用文字记录下来。这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还能够增强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词语和短语。 通过阅读,能够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识别并描述文中描绘的“金色巴掌”水泥道的美丽景象。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学会从自然景物中感受美、表达美;深入理解文本,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尝试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创作描绘自然美景的短文。 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态度,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色巴掌”水泥道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授学生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描绘自然景物。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通过自然景物所传达的深层含义。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结合个人体验,创作出具有独特视角和情感的描写自然的作品。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2分钟) 教师行为: 微笑走进教室,手持教科书,轻声说:“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领略了古诗的韵味,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篇美丽的散文,看看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请大家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有一条路,它不同于普通的路,上面铺满了金色的巴掌,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路吗?” 学生行为: 闭上眼睛,根据老师的描述想象画面。 有的学生可能会好奇地猜测:“是不是有很多金色的叶子?”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很好,有同学已经想到了,那我们现在就来看看,这到底是不是一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板书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并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新词(15分钟) (一)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5分钟) 教师行为: 发放课文纸,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巡视课堂,对个别学生给予发音指导。 学生行为: 拿起课文纸,开始自由朗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读不准的音会停下来查看注音或请教老师。 (二)学习识字表中的生字(5分钟) 教师行为: 投影出示生字词:“水洼、印花、凌乱、增添、棕色、雨靴”,带读一遍,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 特别强调“洼”和“靴”的读音和字形,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特点,如“洼”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旁;“靴”是穿在脚上的,所以是革字旁。 学生行为: 跟读生字词,注意发音和字形。 在课本上标注拼音,加深记忆。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谁来告诉老师,‘洼’字为什么是三点水旁呢?” 学生:“因为‘洼’指的是低下的地方,像水坑一样,所以有三点水。” (三)学习词语表中的生词(5分钟) 教师行为: 投影出示生词:“水泥、放晴、明朗、金黄、雨珠...”,带读一遍,注意纠正发音。 特别讲解“闪闪发光”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物体表面反射光线的样子。 学生行为: 跟读生词,注意发音和词义。 尝试用“闪闪发光”造句,如:“星星在夜空中闪闪发光。” (四)指导书写写字表中的字(5分钟) 教师行为: 在黑板上示范书写“铺、泥”等字,强调笔顺和间架结构。 邀请学生上台书写,给予点评和指导。 学生行为: 观察老师的书写示范,注意笔顺和字形。 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注意保持书写姿势和习惯。 三、课文初步理解与拓展(10分钟) (一)初步理解课文大意(5分钟) 教师行为: 请几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篇散文主要讲了什么? 朗读结束后,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大意,可以提问:“谁能用一句话告诉我们,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适时补充和总结。 学生行为: 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情感和语调的把握。 认真倾听其他同学朗读,并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尝试概括课文大意,积极举手发言。 (二)拓展讨论:金色巴掌的象征意义(5分钟) 教师行为: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它仅仅是指金色的叶子吗?还可能有哪些深层的含义?”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从不同角度解读“金色巴掌”的象征意义。 邀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给予点评和引导。 学生行为: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倾听其他同学的观点,思考并补充自己的理解。 小组代表整理思路,准备分享讨论结果。 四、总结与提升(5分钟) 教师行为: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新词的学习和“明朗”一词的理解方法。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金色巴掌”的象征意义,提升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鼓励学生将今天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阅读和写作中,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行为: 跟随教师的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要点。 加深对课文内容和“金色巴掌”象征意义的理解。 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学习中。 五、布置作业(3分钟) 教师行为: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抄写并默写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各两遍。 完成课后习题,特别是关于“明朗”一词的练习题。 预习课文剩余部分,思考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物表达情感,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中的一两个场景。 创作一篇小短文,描述自己曾经走过的一条特别的路,可以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让文字更加生动。 学生行为: 认真记录课后作业内容,确保理解每项作业的要求。 整理课本文具,准备离开教室。 对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充满期待,并计划好如何完成课后作业。 结束语 教师行为: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和作者细腻的情感。希望你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观察生活,用文字记录下那些美好的瞬间。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索这篇课文的奥秘,期待大家的精彩表现。现在,请大家整理好物品,安全有序地离开教室。”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5分钟) 教师行为: 微笑走进教室,手持教科书,轻声说:“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谁能告诉我,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金色巴掌’又指什么?” 邀请学生回答,适时补充,板书关键词“秋天美景”、“金色叶子”。 学生行为: 积极举手回答,回顾上节课内容。 跟随教师板书,加深记忆。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很好,小明同学说得很对,这篇课文主要描绘了秋天的美景,特别是那些像金色巴掌一样的叶子。那么,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这篇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描绘手法。” 二、精读课文,理解情感(15分钟) (一)细读重点段落(10分钟) 教师行为: 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要求边读边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或词语。 提问:“在这几个自然段中,你最喜欢哪一句或哪一个词语?为什么?”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点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和用词之美。 学生行为: 认真阅读指定段落,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词语。 积极举手分享,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小华同学,你找到了‘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这一句,你觉得它好在哪里?”
学生:“我觉得这句话把落叶写得非常生动,像金色的小巴掌一样,还用了‘熨帖’、‘平展’这样的词,让我觉得画面很清晰。” (二)体会作者情感(5分钟) 教师行为: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通过描写这些金色的叶子,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邀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学生行为: 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组代表整理思路,准备分享。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大家讨论得很热烈,现在请第二小组的代表来分享一下你们的看法。”
学生代表:“我们认为,作者通过描写这些金色的叶子,表达了对秋天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学习描绘方法(10分钟) 教师行为: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细致观察、生动描绘的方法。 提问:“作者是怎样把秋天的美景描绘得如此生动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邀请学生分享学习体会,教师适时总结并板书关键词“细致观察”、“生动描绘”。 学生行为: 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跟随教师板书,记录关键词。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小红同学,你觉得作者哪些地方描写得特别生动?”
学生:“作者用了很多比喻,比如把落叶比作金色的小巴掌,还有拟人手法,说它们‘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这些都让我感觉画面很鲜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0分钟) 教师行为: 示范朗读课文,注意情感的投入和语调的把握。 要求学生模仿老师的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邀请几位学生分段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 学生行为: 认真倾听老师的示范朗读,感受情感。 模仿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极参与评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 教师行为: 总结提升: 教师面带微笑,环视教室,总结道:“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深入理解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课文,感受到了作者对秋天美景的深深喜爱,还学习了作者如何通过细致观察和丰富想象来描绘景物的技巧。希望大家能在以后的写作中,也运用上这些宝贵的经验,让我们的文字更加生动有趣。” 强调:“记住,细致观察和生动描绘是写作的两把金钥匙,它们能帮你打开一扇通往美丽世界的大门。” 作业布置: 书面作业:“请大家完成课后习题,特别是那些与作者描绘手法和情感表达相关的题目。同时,请选择课文中的一个场景,尝试用自己的话进行改写,注意运用今天学到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你的描述更加生动具体。” 实践作业:“周末的时候,请大家走出家门,去附近的公园或小路走一走,寻找那些让你心动的自然景物,并尝试用文字记录下来。记得,要用心观察,发挥你的想象力,让你的文字充满画面感。” 预习作业:“为了下节课的学习,请大家提前预习课文剩余部分,思考作者是如何进一步展开对秋天美景的描绘的,并尝试提出一些自己的疑问或感悟。” 学生行为: 学生们认真倾听教师的总结,并点头表示赞同,将老师的建议牢记在心。 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作业内容,确保每一项都清晰明了。 对于实践作业,学生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表示周末要出门寻找美丽的自然景物,并期待能用自己的文字将它们记录下来。 对于预习作业,学生们也表示会认真对待,提前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大家记清楚作业内容了吗?有没有需要老师再解释一遍的地方?” 学生(举手):“老师,我想请问一下,实践作业中的文字记录需要写多长呢?” 教师:“这个没有固定的要求,重要的是要写出你的真实感受和观察的细节。哪怕是很短的一段文字,只要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你看到的景物,就是成功的。” 结束语: 教师:“很好,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写作的热情,结束今天的课程。期待大家下次课能带来更加精彩的分享。现在,请大家整理好文具,安全有序地离开教室。” 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序地整理课本文具,准备离开教室,同时对下节课的学习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