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4课_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4课_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4 13:4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两汉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时空坐标】
一、重建大一统: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一)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材料一 “汉兴,接秦之敝(同弊)……,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马的毛色一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汉初政府纯粹代表一种农民朴素的精神,无为主义即为农民社会政治思想反映。因此恭俭无为、与民休息,遂为汉初政府之两大信念。因乱后社会经济破产,人心厌乱,战国晚年黄老一派消极思想,最先在农民政府里面得势。
——钱穆《中国史大纲》
(二)西汉初期的政策:(经济凋敝,秦亡教训)
1、思想:尊奉黄老思想,采用无为而治;(强调君主应“无为而无不为”,是一种积极的无为)
2、经济: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材料:汉兴七十余年间……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至腐败不可食。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一、重建大一统: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二)西汉初期的政策:(经济凋敝,秦亡教训)
3、政治: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1)汉承秦制: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如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制度。
(2)有所损益:地方实施郡国并行制。
二、巩固大一统:从“无为”到“有为”
材料一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 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汉书》卷五《景帝纪》
材料二 (吴王)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
——司马迁《史记·吴王刘濞列传》
材料三 : 汉初,匈奴势力强大,多次袭击汉朝边境
材料四: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荣乐过于封君,势力侔于守令。
【思维提升】汉初的“无为”而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积极:经济恢复,社会稳定,出现了“文景之治”。
隐患:①王国问题;
②匈奴问题;
③土地兼并;
④地方豪强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
有为的可能性
有为的必要性
二、巩固大一统:从“无为”到“有为”
(一)政治大一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中央官制:实施中外朝制度
2、地方管理:强化中央集权
(1)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实力
内容: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影响:①王国变侯国,侯国受郡管辖;②王国权力收归中央,基本结束了汉初以来的诸侯王割据局面,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二、巩固大一统:从“无为”到“有为”
(一)政治大一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地方管理:强化中央集权
(2)监察制度:刺史制度
把全国分成了13个州部,每州设立刺史一名,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以“六条问事”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
(3)选官制度:察举制
①方式:自下而上推选(以官举士)②标准:“孝廉”(品行)
③作用:积极:拓宽人才选拔的范围,扩大统治基础,任免权由中央掌握,加强中央集权;
消极:容易任人唯亲;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
(4)社会治理:任用酷吏,打击豪强、游侠等。
二、巩固大一统:从“无为”到“有为”
(二)经济大一统(加强中央对经济的垄断)
内容 影响
改革币制
盐铁官营
均输平准
抑制工商
五铢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削弱地方实力,加强中央集权。
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抑制富商大贾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收入。
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
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促进农业发展,增加政府收入
抑制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
历史解释:
1.均输:设均输官,把应由各地输京的物品转运至各地贩卖。
2.平准:在长安和主要城市设立掌管物价的官吏,利用均输官所储物资,根据市场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
算缗:向大商人、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
告缗:鼓励知情者揭发瞒报不报或自报不实者。凡揭发属实,即没收被告者全部财产并罚戍边一年,奖励告发者一半财产。(一缗为一千钱,一算为一百二十文钱)
材料:其时“告缗遍天下”,没收资产“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干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抵破”。
——《中国古代简史》
二、巩固大一统:从“无为”到“有为”
(三)思想大一统(尊崇儒术)
1.背景:无为思想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2.措施:①任用儒生为官;②设五经博士、兴办太学。
3.作用:①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思想大一统,维护统治;
②确立儒学独尊,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知识拓展: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造
1.思想来源:儒家思想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形成。
2.内容:①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思想;②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学说;③实行仁政,德刑并用;④伦理道德:三纲五常。
3.特点:以儒为主,外儒内法。
二、巩固大一统:从“无为”到“有为”
(四)开拓边疆(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1.北击匈奴,设置河西四郡: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在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
2.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出现了是著名的“丝绸之路”;派使臣出使大秦。
3.行政管理: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4.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的治理。
汉代丝绸之路
影响:
(1)对汉朝: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2)深远意义: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
(3)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沟通东西文明的必有之路。
三、延续大一统:东汉王朝的兴衰
(一)王莽篡汉,建立新朝
新朝末年,国家出现严重的旱灾和蝗灾,爆发了绿林、赤眉等农民大起义,在起义军的攻势下,公元23年,王莽政权被推翻。
外戚干政
政治黑暗
土地兼并
赋税沉重
社会矛盾激化
社会动荡不安
流民问题
社会动荡
公元9年
外戚王莽建立新朝
王莽新政,是王莽为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采取的“托古改制”。包括土地改革("王田""私属"制)、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改革。改制遭到了大地主、贵族、商人的利益强烈反对;贪官污吏利用改制加重人民的负担;措施不切实际,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导致了农民起义。
三、延续大一统:东汉王朝的兴衰
(二)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1、建立:25年,西汉宗室刘秀(汉光武帝)重建汉朝,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2、光武中兴:东汉初年,刘秀采取各种措施稳定政局,促使社会经济再度发展。
措施 作用
政治
经济
文化
加强皇权
节省开支,提高工作效率
缓和阶级矛盾
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缓和阶级矛盾
继承汉朝尊崇儒学传统
增强尚书台的作用
严格控制外戚干政
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
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
释放奴婢
重视儒学
三、延续大一统:东汉王朝的兴衰
(三)东汉中后期的政治与社会问题
1、宦官外戚交替执政(本质上是皇权强化的产物)
党锢之祸:汉桓帝以后,东汉朝政长期被宦官把持,一些正直的官员、士大夫、太学生上书揭露宦官的罪行,反被宦官诬告为“党人”逮捕入狱,并扩大禁锢范围,史称“党锢之祸”。
三、延续大一统:东汉王朝的兴衰
(三)东汉中后期的政治与社会问题
2、豪强地主崛起,形成地方割据,中央集权被严重削弱
材料:(东汉豪强地主南阳樊氏)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 ——司马彪《续汉书》
追随刘秀一统天下的大将,成为朝廷新贵,权倾朝野,并逐渐形成“累世公卿”集团,即豪强地主。他们占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形成自成一体的庄园(田庄经济)。
军事:掌握着私人武装、坞堡。
政治:把持着中央和地方政权;
经济:大量兼并土地;
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黄巾起义,地方拥兵自重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大一统之深思——两汉衰亡探因
西 汉
东 汉
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严重
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
外戚王莽篡汉改新
皇帝年幼,外戚宦官轮流专政
政治黑暗腐败,正直官员被镇压
豪强势力强大,土地兼并严重
比较西汉与东汉衰亡的原因,给后世留下怎样的历史教训?

重视民生
保障
民生
抑制兼并
选贤任能
四、回望大一统:灿若星河的两汉文化
分类 内容 影响
史学 ①西汉司马迁:《史记》
②东汉班固:《汉书》
文学 汉赋、乐府诗、五言诗
科 技 医学 ①《黄帝内经》
②《神农本草经》
③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数学 《九章算术》
其他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周髀算经》;③东汉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著《灵宪》 农学 ①《氾胜之书》;②《四民月令》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被誉为“医圣”
促进中国、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
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占有重要地位
西汉初期
汉武强盛
第4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西汉初年——黄老之学
经济恢复
巩固新生政权
——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政治强化
汉朝经济恢复
——与民休息与文景之治
重视儒学
外戚干政、宦官专权
西汉衰落
政治大一统
经济大一统
思想大一统
疆域大一统
民族大一统
西汉
土地兼并
外戚干政
社会动荡
东汉
光武中兴
中期动荡
群雄割据
党锢之祸
豪强地主发展
土地兼并
黄巾起义
群雄并起、割据局面
重现大一统
巩固
大一统





两汉文化:回望大一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