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21醉翁亭记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21醉翁亭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7 10:50:4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21课《醉翁亭记》
(欧阳修)
教材分析:
本文语言骈散结合,读起来上口。因此,将朗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背诵确定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背诵一定量的名篇,对学生是终生有益的,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并不忽视引导学生对全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只不过处理上采用了较为简洁的思路而已——抓住一个“乐”字,体会作者所乐的之事。应该说,学生能够理解了这个“乐”,也就基本上理解了全文内容。
学情分析:
作为初三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解决翻译问题,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此课前预习要求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熟读课文,疏通文意,翻译好课文。课内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解释难句,不多费时。采用“旅游赏景”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用自主参与教学法,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利用课内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2.了解课文以“乐”为主线,前呼后应,严谨的结构。
3.巩固对“记”体特点的了解。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自学:
1.收集欧阳修的有关资料,了解欧阳修。
2.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对节奏,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读到\'也\'字应有较大的停顿,并注意不同的语气。
2)联系《愚公移山》,读到\'而\'字注意分辨语气的轻重。
3. 参看注解,默读课文,疏通文意。
4. 本文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幻多姿的自然风光。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幻多姿的自然风光的语句。
5.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太守是否只是为琅琊山的美景而乐呢?享受\'山水之乐\'的有哪些人?写那些人的目的何在?本文要表现的主旨是什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流畅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写作顺序。
2.学习课文第一、二小节,理解文章的写景顺序。
教学步骤:
导入
1、在北宋时期,有这样一文史学家,家有“藏书一万卷,藏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因此号为“六一居士”,它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还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大家猜猜这个人是谁?(欧阳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大家”,学习他的一篇代表性散文《醉翁亭记》,(板书课题)了解欧阳修的情怀。
【学生活动一】自学检查
你还了解欧阳修的哪些方面的资料?本文的写作背景是怎样的?
1.简介作者:欧阳修(1009-1072)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他4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21岁中进士。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谥“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
唐宋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2.写作背景:宋仁宗(10 ( http: / / www.21cnjy.com )45)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辨,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3.请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正音,同时注意朗读的停顿
4.合起书本,请学生正音正形:(请较为差的学生)
环滁(chú)林壑尤美(hè) 蔚然而深秀(wèi)琅琊lángyá)
饮少辄最醉(zhé) 林霏开(fēi岩穴暝(míng)伛偻提携(yǔ lǚ)山肴野蔌(sù)觥筹交错(gōng) 树林荫翳(yì)
【学生活动二】疏通文意:
1.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2.学生质疑,解疑。
3.翻译句子:(先给三分钟时间说给自己听,后合起书本,请两小组翻译)
重点句子: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7)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8) 杂然而前陈者
9)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也,太守醉也。
10)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在山上。)
2名之者谁?(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
3杂然而前陈者(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4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乐趣。)
5朝而往,暮而归(朝,暮,时间名词作状语,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边接,早晨,傍晚。)
古今异义:
1佳木秀而繁阴(秀,古义,草木茂盛;今义,清秀,优异。)
2觥筹交错(筹,古义,酒筹;今义,筹备,筹划。)
3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意趣,情趣;今义,意思,意义。)
一词多义:
1号:取号,“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哭,“号呼而转徒”。
2霏:雾气,“日出而林霏开”;雨(或雪)繁密的样子,“霪雨霏”。
3名:命名,“名之者谁”;名字,“卷卷有爷名”。
4归:聚拢,云归而岩穴暝;回家,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依,一道,吾谁与归。
5乐:乐趣,山水之乐;以……为乐,乐其乐也;欢乐,人之从太守游而乐
6而:表并列,蔚然而深秀者;而年又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野芳发而幽香;溪深而鱼肥;表顺接,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顺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日出而林霏开;而乐亦无穷也;表修饰,朝而往,暮而归;表转折,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特殊句式
1疑问性判断句式,……谁?译“……是谁呀?”,作亭者谁?
2省略句,省略介词,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
【教师活动一】范读课文:
思考:1.根据“也”的用法,了解文章的内容。
2.文章哪一个字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学生交流,明确:
1.A.环滁皆山也→琅琊也→酿泉也→醉翁亭也→太守自谓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朝暮也→四时也 (乐亦无穷)
C.滁人游也→太守宴也→众宾欢也→太守醉也
D.太守归也→太守之乐其乐也 (人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2.“乐“是贯穿于全文的感情线索。那太守到底因为什么而那么乐呢?我们一起来探究课文内容。
【学生活动二】赏析第一节
1)请概括这一节的内容。
明确:描写醉翁亭四周的环境,亭名的由来,引出醉翁寄情山水的乐趣
2)请用四个短语来描述醉翁亭环境,考察写景顺序。
明确:环境:环滁皆山→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山→水→亭 也即远→近 面→点
作用:层层烘托,突出了醉翁亭之美,起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由来: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
作用:引出太守寄情山水之乐。
3)太守以“醉翁”为号的原因是什么?“醉翁”之醉的实质是什么?从哪里可以考证?
明确:原因——“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年又最高”;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从中可见他“醉”是表象,“乐” 是实质。因山水之美而乐,乐在其中,醉在其中,因乐而醉。
4.这个太守姓甚名谁?为何不在此就交代?
埋下伏笔,直至全篇结句点出。使文章曲折有致,收到首尾照应之效。
【教师活动二】总结本段内容:
“醉”是表象,“乐”是实质。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章第一节,由亭的位置、环境、命名写到了太守,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破题,进而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一句道出了全文的抒情线索。
【学生活动三】男女生轮读。(一个“也”一轮)
【学生活动四】赏析第二节:
承“山水之乐”一句,作者描写了怎样的山水美景?抓住了山水怎样的特点来写的?
明确:描写山水的“朝暮之景”、“四时之景”,变化多姿,趣味无穷。朝—暮—春—夏—秋—冬 反映了“山水之乐”。
2、除了景物之外,还写了什么?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这四句写情,表达了作者流连山水的无穷乐趣。)
布置作业:
1.试背诵第一二节,并能口头翻译课文;
2.预习下面两个小节,思考:太守之乐除山水之乐之外还有什么?
板书设计:
醉翁亭记
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表象 → 醉翁之意不在 酒,在乎 山水 之间也;
实质 → 山水之乐,得之心 而寓之酒 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赏析课文三、四小节;
2.明白文章主旨。
3.进一步了解“记”体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步骤:
复习导入:
作者自号“醉翁”,其醉是表象,实质是什么?(乐)他自己说是因什么而乐?(因山水之乐而乐)果真如此吗?今天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他另外的乐趣。
【学生活动一】赏析三、四小节 合作探究
(1)第三节描绘了几幅图画?中心画面是什么?
(2)太守宴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要写“滁人游”?
(4)“太守醉也”,因什么而醉?
(5)最后一小节描绘了一幅“太守宴罢晚归图”,写禽鸟之乐、众宾之乐的作用是什么?
(6)太守“乐其乐”如何理解?(第一个“乐”和第二个“乐”分别指什么?)最后才点明太守的姓名,有什么作用?
提示: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与民同乐)
太守宴与宾客出游,酒菜均为就地取材,酒席间没有歌舞场面,仅仅是射箭下棋行酒令而已,不铺张,十分的简朴。
滁人游,表明他们的生活安定富足。安定富足的生活恰恰是太守奋发有为、励精图治、治理有方的结果。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太守醉”同样是因乐而醉 ( http: / / www.21cnjy.com ),太守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醉于百姓安居乐业,一派物富民丰,政通人和的欢乐生活景象,表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写禽鸟之乐是为了引出众宾之乐,写众宾之乐是为了引出太守之乐
⑥ 第一个“乐”是“以……为乐”第二个“乐”是与民同乐。连起来就是太守把能够与民同乐作为自己最大的乐事。(呼应开头,使行文曲折有致,又显得风趣幽默。)
【学生活动二】主旨探究
1.作者用一个乐字贯穿全文,请你找出含有乐字的句子,看看作者写了哪几种?
答:句子有:山水之乐,得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而寓之酒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宴酣之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醒能同其乐……
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这五“乐”都统摄于一“乐”,即“太守之乐”,对“太守之乐”起到了层层烘托的作用。
2.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作者被贬滁州,为什么还能“乐”得起来?你从中看到了哪些内涵。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陶醉于自然山水乐,为滁州人的和平生活而乐,为自己治滁的政绩而乐。
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
3.概括全文主要内容及主旨。
本文通过对_ 醉翁亭秀美风光的描写,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的叙述,表达了作者 美好山川的热爱,与民同乐的情怀。
4、语言赏析。
【学生活动三】写作特色探究
本文的体裁是“记”,请你结合着有关“记”的知识,说说本文的记叙、写景、抒情是如何相结合的?
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第1段写亭之概况,第二层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景中处处有情,真是情景交融。
总结:本文很好的将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的结合起来,以一个乐字贯穿全文,以陶醉山水之美景而乐,继而又因陶醉于与民同乐而乐。醉,只是表象;乐,才是实质。全文洋溢着一种和平愉悦的情绪。借一个“也”字,写景、叙事、抒情层层展开,语言骈散结合,节奏富于变化,自然而又合拍。
【学生活动四】拓展
1.从全文看,欧阳修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2《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都是抒情散文,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学生活动五】当堂检测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乐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赏山水 (二) 乐在与众人醉 (三)
禽鸟乐——→众人乐——→太守乐(“醉能同其乐”)(四)
(以乐掩其郁) “醉翁” 主旨——→与民同乐
教学反思:
本文教学中对于难点的突破,借助重温以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训练的方法,即如何从每一层的意思中,找联系点和共同点,从而把握作者的思路。这样做既是与以前的旧知识链接,又为新知识的学道路。整个分析过程,大部分同学能较好地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分析,个别同学还有更深层次的见解,达到了一定的良好效果。
用四个短语来描述醉翁亭环境:
林壑尤美——蔚然深秀——水声潺潺——峰回路转
启示:
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在实际生活中,我每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不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