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格列佛游记》
(斯威夫特)
教材分析: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奇书,它不是单纯的少 ( http: / / www.21cnjy.com )儿读物,而是饱寓讽刺和批判的文学杰作。在这本书中,斯威夫特的叙事技巧和讽刺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反映。通过虚构,作品集中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对英国政治制度作了辛辣的讽刺。如小人国里的高跟鞋代表的是当时的辉格党,而低跟鞋代表的是托利党,关于打破鸡蛋是从大的一头打还是从小的一头打的争论反映了宗教战争。主人公格列佛勤劳、勇敢、机智、善良。作品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勾画出一个五彩缤纷的神奇世界。幻想与现实的有机统一是这部作品的最大特点。
《格列佛游记》对英国和世界儿童文学产生过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影响,尤其是其幻想手法、离奇描写在英国儿童文学史上有开拓意义。中国大陆迄今的儿童版本一般只涉及格列佛在小人国和大人国的奇遇。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全书。
学情分析:
教学本名著时要尊重名著全貌,更要尊重学生阅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水平的实际。为此,应引导学生不止关注小说前两部更要关注最后一部以理解作品所想表达的真正意旨,由只关注情节转而在关注情节的基础上要弄清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作者的背景;同时引导学生由点及面去揣摩作品中主要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内心世界,品味教材精彩片断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能够进行理性地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对比、讽刺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
2.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段。
3.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作者鲜明的思想倾向以及对时代风貌独具个性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4.启发学生能扼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感悟。
5.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与之相似的其他文学作品。
教学重点:
1.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段; 2.学习这部小说的讽刺艺术。
教学难点:
1.学习这部小说的讽刺艺术。
2.与《桃花源记》、《鲁滨逊漂流记》进行比较阅读。
课时安排:三课时
课前自学:
1.了解内容。(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
2.《格列佛游记》共四部题目分别是什么?
(第一部《利立浦特游记》、第二部《布罗卜奈格游记》、第三部《勒皮他、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锥、日本游记》、第四部《慧骃国游记》)
3.请你谈谈格列佛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以及给你的人生启示。
(示例:格列佛是一个具有质疑精神、聪明机智、酷爱真理、有忍耐力的游者。 启示:略。)
4.储备知识。
(1)写出本书作者、时代背景等。
(2)小说阅读的重点。
①小说的主要内容。
②说出小说的结构线索。
③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
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⑤小说的思想价值。 ⑥小说的艺术价值。
⑦小说常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
2.引导学生用略读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启发学生能扼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3.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作者鲜明的思想倾向,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教学步骤:
一、直接导入。
二、【学生活动一】自学检查
1.小说是第几人称的?主人公是谁?
2.格列佛的身份是怎样的?
3.格列佛游历了哪些国家?
——利立浦特(小人国)、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勒皮他(飞岛国)、慧骃国
4.思考题:小组研究(在了解小说内容的基础上研讨)
①作者为什么要设定人物是一个外科医生且在海上工作?
(情节、故事背景新大陆的发现、构思等方面考虑)
②格列佛游历的那些国家那一个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又如哪一个国家最有趣、最荒诞?哪一个国家你最想去?为什么?)
三、【学生活动二】了解作者(书P112)
江奈生 斯威夫特(Jona ( http: / / www.21cnjy.com )than Swift,1667—1745)是英国启蒙运动中激进民主派的创始人,十八世纪英国最杰出的政论家和讽刺小说家。其早年的作品《木桶的故事》《书籍与战争》《圣灵的机械作用》等,把矛头指向教会,同时也对当时的学术的贫乏和社会的腐败进行了无情的抨击。
四、【学生活动三】了解背景
《格列佛游记》约于1721年开始写作,由英国出版商摩特于1726年出版。作者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政治形势变化较多的时代,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资产阶级历史学家美其名曰“光荣革命”,而实际上这次政变的结果不过造成了资产阶级和贵族的妥协。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从此确立,议会和内阁成为统治阶级剥削压榨本国人民和殖民地人民的有力工具。贵族和大资产阶级推行的土地、税收和殖民政策加速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这是英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的英国存在着种种矛盾:(1)人民群众和统治阶级之间。农民为争取土地勇敢地抵抗议会圈地运动。(2)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如议会的两个政敌辉格党(代表金融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托利党(代表土地贵族的利益)之间相互攻讦,争夺各自的权利。(3)宗主国的英国和殖民地之间。英国在17世纪后半叶打败了荷兰,大事扩张海外殖民地,先后占领了东印度群岛的牙买加和巴巴多斯等岛屿。18世纪初叶英、法两大殖民主义国家在世界各地冲突起来。在斯威夫特时代,英国的政策使爱尔兰的经济陷于停滞,人民极为贫困。作者虽为英国人,但在爱尔兰长大,他为了爱尔兰人民的利益,始终对英国的统治阶级进行尖锐的斗争。
五、【学生活动四】内容简介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奇书,它不是单纯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少儿读物,而是饱寓讽刺和批判的文学杰作,英国著名作家乔治 奥威尔一生中读了不下六次,他说:“如果要我开一份书目,列出哪怕其他书都被毁坏时也要保留的六本书,我一定会把《格列佛游记》列入其中。”
作品的主人公格列佛是个英国外科医生,后升任船长;他受过良好教育,为祖国而自豪,在职业和政治两方面似乎都颇有见识,可是他本质上却是一个平庸的人,而斯威夫特正是利用了主人公的这种局限达到了最充分的讽刺效果。全书由四卷组成,在每一卷中格列佛都要面临常人难以想象的特殊情况。
第一卷写的是格列佛在小人国(利立浦特)的遭遇,格列佛与利立浦特人的大小比例为十二比一,那里的居民身高仅6英寸,格列佛置身其中,就像一座“巨人山”。起先他被小人们捆了起来,但后来由于他表现温顺并答应接受某些条件,小人国国王同意恢复他的自由。此时,该国正遭到另一小人国(布莱夫斯库)入侵,格列佛涉过海峡把敌国舰队的大部分船只掳来,迫使敌国遣使求和。尽管格列佛立了大功,得到最高荣誉——那达克,但后来因在几件事情上得罪了国王,国王决定刺瞎他的双眼,将他活活饿死。格列佛得知消息,仓皇逃向邻国,修好一只小船,起航回家。
第二卷描述格列佛在大人国的遭遇。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一卷里,格列佛又一次出海时,遭遇风暴,船被刮至一在大人国的农夫面前,格列佛像鼹鼠般大小,被农夫当作玩物带回家。为了赚钱,农夫竟把他带到市镇,让他耍把戏,供人观赏。后来他被王后买去,得以与大人国的国王相处。逐渐地,格列佛思乡之情日益浓烈,在一次随国王巡视边境时佯称有病,去海边呼吸新鲜空气。当他在岸边钻进小木箱睡觉时,一只大鹰将木箱叼走。后来木箱落入大海,被路过的船只发现,里面的格列佛获救,终于又回到英国。
第三卷写的是飞岛国。这一卷比较松散,铺得较开,写格列佛以勒皮他(飞岛)游历为中心,兼及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锥和日本四个地方的游记。
第四卷描述了格列佛在智马国(“慧骃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的所见所闻。这是历来最为争议的部分。在那里,格列佛遭到智慧而理性的慧骃的放逐,满心怅惘地回到那块生他养他如今却叫他厌恶的故土,愤怒而又无可奈何地与一帮“耶胡”在一起度过自己的余生。
在这些虚构的国度里可以找到当时英国社会的痕迹。作品集中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对英国政治制度作了辛辣的讽刺。主人公格列佛勤劳、勇敢、机智、善良。作品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勾画出一个五彩缤纷的神奇世界。幻想与现实的有机统一是这部作品的最大特点。《格列佛游记》对英国和世界儿童文学产生过重要影响,尤其是其幻想手法、离奇描写在英国儿童文学史上有开拓意义。
六、【学生活动五】作品主题思想
通过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勒皮他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国统治的腐败和罪恶,和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
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达的正面理想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他向往的慧骃国(慧骃国虽然不能说是斯威夫特的理想国家,但这里确也反映出他的思想中的保守成分。)与大人国的社会制度都表现了他的复古主义倾向。在第三卷中他曾赞扬过古希腊的民主制度,这也是他这种思想的反映。
七、作业布置
1.继续深入阅读全书。
2.通过精读体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
2.引导学生用精读的方法,赏析精彩片段,启发学生能分析小说的讽刺手法,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二、【学生活动一】导读领悟
1.学生带着如下问题阅读精彩选段:
(1)宫廷游戏指什么游戏?小人国的官员为什么如此热衷于这些游戏?这说明了什么?
(2)作者喜欢“宫廷游戏”吗?他描写“宫廷游戏”的目的何在?
(3)如何理解“绳上跳舞”游戏的寓意?
(4)语言的妙用是如何“用”的?“妙”在哪儿?真的“妙”吗?
(5)三位教授的语言计划却因妇女和俗人、文盲的联合反对而难以实现,这说明什么?
2.师生共同讨论,完成问题,明确:
(2)不喜欢。作者借此抨击了英国宫廷和大臣们的昏聩无能,无情地讽刺了高官厚爵获得者们阿谀奉承的丑恶嘴脸。
(3)明确:表明这些官员是跳梁小丑,极具谄媚丑态,而且这样的人的下场一般是很不好的,文中说“举行这种游戏往往会发生致命的意外事件”就很好地说明这一点。从更深层次上看,这一情节和“横杆跳爬”这一游戏其实是影射英国当时的腐败政治。
(4)语言妙用的“用”是:①简化言辞;②取消所有词汇,以物示意。
“妙”体现在①对身体健康有利,对表达思想更加简练也有好处;②可以作为一切文明国家的共同语言。 这样的做法其实是不妙的。
(5)明确:无情地嘲讽科学研究脱离实际的倾向,这也是对当时一些所谓的教授进行讽刺。
三、【学生活动二】深入探究
1.两个小人国之间战争的起因是什么?作者以此来隐射什么?
2.是哪些原因促使利立浦特君臣沆瀣一气准备除掉格列佛?
3.斯威夫特借飞岛上的统治者讽刺了什么?
4.如果飞岛国的人民反抗,国王会如何镇压叛乱?这样的描写有何作用?
5.在第三卷作者进一步展示了自己的讽刺才华,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析作者嘲讽的对象。
6.《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的讽刺手法极其多样,令人叹服,请结合具体内容对作者的讽刺手法加以分析。
明确:1.战争的起因是吃鸡蛋时应该先打破大端还是先打破小端,作者借此隐射了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斗争。
2.(1)格列佛因未满足 ( http: / / www.21cnjy.com )利立浦特国王侵略不来夫斯古国并将其变成自己的行省的无理要求而开罪了国王;(2)因用小便救火而惹恼了皇后;(3)海军大臣嫉贤妒能;(4)财政大臣怀疑格列佛与自己的夫人通奸。
3.讽刺英国的统治集团——国王和大臣们高高在上,脱离土地和人民,终日沉思默想,不事生产,脱离实际,却靠剥削下方人民养活自己。
4.如果人民抗缴捐税,国王就把飞岛停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们的头上,剥夺他们享受雨水和阳光的权利。如果人民继续抗拒,国王就下令以泰山压顶之势用金刚石岛底把他们压碎。作用:揭露了英国统治者的残暴,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仇恨以及对人民的同情。
5.示例:拉格多设计家科学院的设计家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研究从黄瓜中提取阳光来取暖,把粪便还原为食物,繁殖无毛绵羊等,作者借此无情讽刺了英国科学研究脱离实际、脱离生产的倾向。
四、作品的价值(书P112)
七、作业布置
1.继续阅读全书,并对精彩片段进行圈划阅读。
2.思考:将这部小说与《桃花源记》和《鲁滨孙漂流记》进行比较阅读,会有什么发现?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与之相似的其他文学作品,从而加深对作品主题及手法的理解。
教学步骤:
一、【学生活动一】回忆:你认为小说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学生可能的回答:想象奇特、荒诞不经、夸张有趣……
二、【学生活动二】了解小说的表现手法及及相关作品。
1.反讽、影射、象征、寓言
2.《鲁滨孙漂流记》有关知识
鲁滨孙的离奇遭遇告诉人们:当遇到困 ( http: / / www.21cnjy.com )难、挫折等不幸时,只要有勇气、有毅力并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就可以做出超乎自己想象的奇迹来。这也是《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名著历久不衰的原因。
三、【学生活动三】比较阅读
方法指导:
1.比较的内容:相同题材的作品之间或不同题材的作品之间;
2.比较的元素:思想感情、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等;
3.比较的方法: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一)与《鲁滨孙漂流记》进行异同点比较阅读
1.相同点:反映相同的时代,具有现实意义;格列佛与鲁滨逊一样,是一个天生喜欢冒险,不甘寂寞与无聊的人;故事都是以游记方式体现。
2.不同点:
《格列佛游记》的立场是表达了对现代社会虚伪文明的愤懑情绪,具有强烈的讽刺性,《鲁滨孙漂流记》的立场是肯定现代社会的文明,具有一定的歌颂性。说的通俗点儿,就是笛福“唱戏”,斯威夫特“拆台”。
两位主人公的形象也不同:格列佛个性更具有反叛性和对真理的渴求性,鲁滨孙个性更具有不服输的韧性和敢于面对挑战的坚强。
(二)与《桃花源记》进行异同点比较阅读
1.相同点:都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绝望;都是在想像中讲故事……
2.不同点:《格》绝望的程度好像比《桃》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深得多;渔人是无意而游,后来却有意占有而不得,格列佛是有意而游,却无意占有;《格》是影射现实,《桃》是反衬现实……
四、总结与作业
课后深入阅读全书,准确把握人物性格,感悟作品主旨,并以此形成对自己人生的砥砺。
教学反思:
我觉得名著阅读不是单独存在的,它触及每一节课、每一篇课文。教学时,对于文章的作者、国籍、主要内容这些基本的常识,都要求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不是难点,通过阅读文中作者对于国王的细致描述,学习从外貌、年龄、服饰上去描写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要感受格列佛的宽宏大量,切身感受小人们的害怕和无礼,明白格列佛能够有所为但是却不为的高尚品质。同时要加大阅读量,不能仅仅停留在书上的节选,要放眼全书才行。
(1)宫廷游戏”指绳上跳舞和横杆表演。因为他们都想借助这两种游戏来取悦国王,以达到自己升官邀宠的目的。这说明小人国的皇帝昏庸,官员全是奸佞献媚的小人。
6.①以漫画的夸张技巧塑造了一些可恶、怪诞的形象。如耶胡、勒皮他老人和长生不老的人。
②以一本正经的严肃态度、细致逼真的细节描写来讽刺。如刻画小人国的生活和斗争,就极为成功的反映出了当时英国的现实。
③巧妙运用反语进行讽刺。如作者本来是反对设计家废除口语以物示意的,但他却以愤慨的心情谈到妇女怎样和俗人、文盲联合起来反对取消日常的语言;他分明是在批评英国的殖民统治,却偏偏要声明和大不列颠民族无关。
④用严肃认真的口吻叙述渺小无聊之事进行讽刺。如关于利立浦特国王身高的描写以及对利立浦特历史、国土面积的叙述。
英国作家丹尼尔 笛福著,主人公鲁滨孙 克鲁索出生于17世纪中叶英国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他本可以按照父亲的安排,依靠殷实的家产过一种平静而优裕的生活。然而,一心想外出闯荡的鲁滨孙却当上了充满惊险和刺激的水手,航行于波涛汹涌、危机四伏的大海上。
由于货船失事,鲁滨孙孤身一人流落到一个荒岛上,陷入绝境的鲁滨孙以人们难以想象的坚强和毅力,勇敢地向各种困难挑战,以他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开荒种地、砍树建房,圈养山羊、修造船只。凭着他积极的人生态度,不仅使自己生存下来,而且还救出了一个即将被土著吃掉的俘虏“星期五”。
正当鲁滨孙积极准备救出一批沦落为土著人的西班牙船员时,他的命运突然逆转,一艘货船被暴徒劫持,船长和大副被送上荒岛。这时,机智勇敢的鲁滨孙不仅巧设计谋救出了船长及大副,而且挽救了船只,保住了船上善良的人们的性命。鲁滨孙也从此结束了自己20多年的荒岛生活,回到了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