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4年中考物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2024年中考物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6.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7-08 21:50:13

文档简介

河南省2024年中考物理试题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2024·河南)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如图,甲骨文“殸”,意指手持长柄,敲击乐器发声。这说明古人很早便知道声音与碰击有关,蕴含了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道理。请你写出一个能表明这一道理的现象:   。
【答案】振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 能溅起水花。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表明这一道理的现象: 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 能溅起水花。
【分析】根据有关声音产生的知识分析解答。
2.(2024·河南) 如图 ,在塑料袋中滴人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出空气后把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该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此过程中酒精   热量。
【答案】汽化;吸收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解答】 如图 ,在塑料袋中滴人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出空气后把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 即酒精从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此过程酒精吸收热量。
【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3.(2024·河南)人体中有很多结构可简化为杠杆。如图,手提起物体时,桡骨在肱二头肌的收缩牵引下绕肘关节转动,这是一种   杠杆,此过程中肱二头肌收缩的距离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手移动的距离。
【答案】费力;小于
【知识点】杠杆的分类
【解析】【解答】根据图片可知,肘关节为支点,阻力作用在手掌上,肱二头肌施加动力。此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此过程费力省距离,即肱二头肌收缩的距离小于手移动的距离。
【分析】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从而确定杠杆的分类即可。
4.(2024·河南)我国大力发展水力发电。水能是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水电站通过提高水位增加水的重力势能,水流下时重力势能转化为   能,使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发电机是利用   原理发电的。
【答案】可再生;动能;电磁感应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或转移;能源及其分类;电磁感应
【解析】【解答】(1)水能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为可再生能源。
(2)水电站通过提高水位增加水的重力势能,水流下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使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3)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发电的。
【分析】(1)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的能源为可再生能源;
(2)根据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解答;
(3)根据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解答。
5.(2024·河南)图甲为灯泡L的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图像。将该灯泡接入图乙电路,电阻R阻值为10Ω,闭合开关S,电流表示数为0.2A,则电源电压为   V,干路电流为   A,此时灯泡L的电功率为   W。
【答案】2;0.45;0.5
【知识点】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解析】【解答】 (1)已知电阻R的阻值R=10Ω,
电流表测通过电阻R的电流,则IR=0.2A,、
由欧姆定律求得电阻R两端的电压
UR=IRR=0.2A×10Ω=2V,
根据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可知电源电压U=UR=2V;
(2)根据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得
UL=U=2V,
由图甲可知此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IL=0.25A,
由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干路电流为
I=IL+IR=0.25A+0.2A=0.45A;
(3)由P=UI可得此时灯泡的电功率
PL=ULIL=2V×0.25A=0.5W。
【分析】 (1)由欧姆定律求得电阻R两端的电压即为电源电压;
(2)由图甲得出通过灯泡的电流IL,由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得干路电流;
(3)由P=UI计算灯泡的电功率。
6.(2024·河南)在学习物理之前,我们头脑中常存在一些不科学的观点,学习物理后,要能运用事实证据进行质疑和修正。请参照示例,另外列举一个常见的错误观点,并通过实例进行反驳,写出正确观点。
【示例】错误观点:两个物体不接触,就没有力的作用。
反驳的实例及正确观点:磁铁靠近铁球,能将铁球吸引过来,因此两个物体不接触,也能有力的作用。
错误观点:   .
反驳的实例及正确观点:   。.
【答案】热量只能从内能大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烧红的铁钉会把热量传递给冰山, 因此热量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通给温度低的物体。
【知识点】力的概念及单位
【解析】【解答】错误观点:热量只能从内能大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反驳的实例及正确观点:烧红的铁钉会把热量传递给冰山, 因此热量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通给温度低的物体。
【分析】可从热传递的方向的角度提出错误观点,并设计反驳实例。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照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
7.(2024·河南)我国北方某地最低气温曾达到-52.3℃,当地多使用酒精温度计,这是利用了酒精的
A.热值高 B.比热容大 C.沸点低 D.凝固点低
【答案】D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解答】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为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则液体的测量范围为凝固点和沸点之间。 我国北方某地最低气温曾达到-52.3℃,当地多使用酒精温度计,这是利用了酒精的凝固点低,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分析判断。
8.(2024·河南)乘客乘坐汽车时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急刹车时,由于什么的惯性而受到伤害
A.汽车 B.安全带 C.乘客 D.座椅
【答案】C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 乘客乘坐汽车时系好安全带,当汽车紧急刹车时,由于乘客有惯性,因此乘客会继续向前运动,可能与挡风玻璃碰撞发生危险,而此时安全带可以对乘客产生向后的拉力,从而减小伤害,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分析】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根据惯性的知识分析判断。
9.(2024·河南)在“爱眼日”宣传活动中,小明用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眼睛的成像,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用此模拟正常眼睛的成像。接下来下列操作可模拟近视眼的是
A.向水透镜注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右侧
B.向水透镜注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左侧
C.从水透镜抽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右侧
D.从水透镜抽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左侧
【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AB.向水透镜注水时,它的凸度变大,则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那么像距变短,则蜡烛火焰的像成在光屏左侧,可以模拟近视眼,故A错误,B正确;
CD.向水透镜抽水时,它的凸度变小,则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弱,那么像距变长,则蜡烛火焰的像成在光屏右侧,可以模仿远视眼,故C、D正确。
故选B。
【分析】凸透镜的凸度越大,焦距越短,则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越弱,据此分析判断。
10.(2024·河南)宋朝的怀丙利用浮船打捞铁牛,展现了我国古人的智慧。图为打捞过程示意图,先将陷在河底的铁牛和装满泥沙的船用绳索系在一起,再把船上的泥沙铲走,铁牛就被拉起,然后把船划到岸边,解开绳索卸下铁牛,就可将铁牛拖上岸。船在图中甲、乙、丙三个位置船所受浮力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解答】根据图片可知, 甲、乙、丙三个位置船所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变小,
根据F浮=ρ水V排g可知,船所受浮力逐渐变小,
故F甲>F乙>F丙。
故选B。
【分析】 根据F浮=ρ水V排g可知所受浮力的大小。
11.(2024·河南)如图,甲、乙两人用不同的装置,在相同时间内把质量相等的货物匀速提升到同一平台,不计绳正及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做的有用功多 B.乙做的总功多
C.甲做总功的功率大 D.乙所用装置的机械效率小
【答案】C
【知识点】功率的计算;机械效率的计算;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解答】 A.提升物体的重力相等,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升高了相同的距离,由W有用=Gh可知,两次提升物体所做的有用功相等,故A错误;
BC.图甲使用的是动滑轮,拉力端移动距离s甲=2h,不计绳重和摩擦;
使用甲动滑轮时,拉力
F甲=(G+G动);
所以拉力做功
W甲=F甲s甲=(G+G动)×2h=(G+G动)h>Gh;
使用乙定滑轮时,拉力F乙=G,拉力做功W乙=F乙s乙=Gh,
所以乙装置中拉力F做的总功少,
由可知,乙装置中拉力F做的总功率小,甲做总功的功率大,故B错误,C正确;
D.不计绳重和摩擦,使用定滑轮时,额外功为0J,机械效率为100%;使用动滑轮时,要提升动滑轮做额外功,机械效率小于100%;所以两种装置的机械效率η乙>η甲,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 A.利用W=Gh比较拉力做的有用功的大小关系;
BC.两物体的质量相等、重力相等,不计绳重和摩擦,使用定滑轮时,拉力F=G;使用动滑轮,拉力F=(G+G动),据此确定拉力大小关系,利用W=Fs比较拉力做的功的大小关系;
由可知两次提升物体所做有用功的功率的大小关系;
D.不计绳重和摩擦,使用定滑轮时,额外功为0J,机械效率为100%;使用动滑轮时,要提升动滑轮做额外功,机械效率小于100%。
12.(2024·河南)如图,把木板放在海绵上,木板上放一水杯,静止时木板保持水平。若水杯重为G1,木板重为G2,水杯底面积为S1,木板底面积为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杯对木板的压力就是水杯受到的重力
B.水杯对木板的压力和木板对水杯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C.水杯对木板的压强为
D.木板对海绵的压强为
【答案】C
【知识点】平衡力的辨别;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 A.水杯对木板的压力大小等于水杯受到的重力,但是压力不是重力,故A错误;
B.水杯对木板的压力和木板对水杯的支持力,二者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是平衡力,故B错误;
C.水杯对木板的压力等于水杯的重力在,则水杯对木板的压强

故C正确;
D.木板对海绵的压力等于木板和水杯的总重力在,额木板对海绵的压强为
,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 A.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所以它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表面;
B.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
CD.根据求出甲对海绵的压强、乙对甲的压强。
13.(2024·河南)中国空间站持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贡献了中国智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相对于空间站是静止的;
B.航天员太空授课是利用超声波与地面传递信息;
C.空间站离地球的距离,比月球离地球的距离更近;
D.空间站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答案】A,C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参照物及其选择;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解析】【解答】 A.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相对于空间站的位置未发生改变,是静止的,故A正确;
B.航天员太空授课是利用电磁波与地面传递信息的,故B错误;
C.根据对航天知识的了解可知,空间站离地球的距离,比月球离地球的距离更近,故C正确;
D.空间站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
故选AC。
【分析】 A.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改变,则是静止的;
B.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空间站在近地轨道运行,比月球离地球的距离更近;
D.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判断。
14.(2024·河南)如图是小明为某仓库设计的温度报警电路。R1为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R2为可调电阻。温度正常时指示灯L发光,当温度升高到报警温度时,指示灯熄灭,蜂鸣器报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R1的阻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温度升高过程中,电磁铁磁性增强
C.渃要调低报警温度,可将R2的阻值调大
D.若控制电路电源电压降低,报警温度将升高
【答案】B,D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磁铁的其他应用;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及其探究
【解析】【解答】 A.根据题意可知,当温度升高时,衔铁被吸下来,接通蜂鸣器所在电路而报警,此时电磁铁的磁场变强,即电流变大而电阻变小,那么R1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A错误;
B.温度升高过程中,R1变小,电流变大电磁铁磁性增强,吸附衔铁,蜂鸣器响,故B正确;
C.电磁铁吸合时电流大小不变,即总电阻不变。若要调低电阻温度,则R1阻值将变大,根据R总=R1+R2可知,则R2将变小,故C错误;
D.若控制电路电源电压降低,保证电流不变,则R总变小,那么R2的阻值减小,则报警温度升高,故D正确。
故选BD。
【分析】AB.根据衔铁的位置变化确定磁场强弱变化,弄清电流大小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阻变化,最终确定R1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CD.电磁铁吸合时电流大小不变,即总电阻不变。根据温度变化确定R1的阻值变化,根据R总=R1+R2分析R2的阻值变化即可。
三、作圈题(木倒共2小题,共4分)
15.(2024·河南)如图,观光水池中,一束红光沿AO方向从水射人空气,折射光线为OA`。若另一红光沿BO方向从水射人空气,请大致画出入射光线BO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对应的折射角r
【答案】
【知识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解答】 根据图片可知,入射光线AO和BO,BO对应的入射角小,所以BO的折射光线OB'的折射角也较小,OB'应画在OA'和法线之间,如图所示:
【分析】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据此分析解答。
16.(2024·河南)如图,手按压水平桌面并向左滑动,可感受到桌面对手的支持力和摩擦力。请以A点为作用点,画出桌面对手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
【答案】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桌面对手的支持力作用在手上,方向竖直向上。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则手受到的摩擦力向右,作用在手上,如下图所示:
【分析】根据图片确定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三要素,然后沿力的方向画带箭头的线段即可。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笫17题4分,第18题6分,第19题9分,共19分)
17.(2024·河南)如图中,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脸中,把平而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ENF竖直立在镜面上,ON垂直于镜面。
(1)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多个角度射到O点,在纸板上记录每次的光路。记录时,为了区分每次的光路,可采用的方法是   。
(2)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每次的入射角和   并记录下来。
(3)在图甲实验的基础上,以ON为轴,把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所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小明想:当纸板折到图乙位置时,反射光还存在吗?请设计一种验证方法:   。
【答案】(1)用不同颜色的笔画线或者将光路标上序号
(2)折射角
(3)同一平面内;存在,取另一块纸板沿原来纸板平面放置或将纸板 NOF再转回原来平面 (若能看到反射光路, 则证明反射光存在。)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 (1)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记录在纸板上,方法是:用不同颜色的笔画线将其描画下来;
(2)取下纸板后,应用量角器分别测量入射角和对应的反射角并记录在表格中,通过分析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①由题意得,当显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的纸板在同一平面上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都能同时看见;当把显示反射光线的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反射光,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当纸板折到图乙位置时,反射光仍然存在,验证方法为:取另一块纸板沿原来纸板平面放置或将纸板 NOF再转回原来平面 (若能看到反射光路, 则证明反射光存在。)
【分析】(1)为便于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记录在纸板上,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画线将其描画下来;
(2)要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需分别测量出入射角及对应的反射角,分析得出结论;
(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根据对应的实验过程分析解答。
18.(2024·河南)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提出如下猜想:①可能与深度有关;②可能与方向有关;③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
(1)请写出能支持猜想①的一个生活现象:   
(2)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利用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应观察U形管两侧液而是否   。
(3)比较图中   两次实验可得出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比较乙、丙两次实验可得出: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方向的压强   。
(4)为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他们将探头放入另一杯浓盐水中,使探头在盐水中的朝向及   与图乙相同,观察比较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5)为使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更明显,可将U形管中的液体换成密度   (填“更大”或“更小")的液体。
【答案】(1)拦河大坝上窄下宽
(2)在同一高度
(3)甲乙;相等
(4)深度
(5)更大
【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解答】 (1)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变大,因此拦河大坝上窄下宽;
(2)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利用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应观察U形管两侧液而是否在同一高度。
(3)①甲乙两图中同种液体,深度不同,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同,且深度越深,U形管液面高度差越大,故可以得到: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②比较乙图、丙图,液体密度相同,深度相同,探头朝向不同,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相同,由此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方向的压强相等;
(4)研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要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保持浓盐水中的探头与乙图中探头的深度相同;
(5)根据转换法,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U形管中,液体的密度越小,则高度差越大,观察效果更明显,因此应选用密度更大的液体。
【分析】 (1)生活中的实例分析;
(2)使用压强计前,压强计的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
(3)①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②根据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分析同一深度各个方向液体压强大小;
(4)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5)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深度大小有关。
19.(2024·河南)小华用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恒为4.5V,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0Ω。
(1)她先用阻值为10Ω的定值电阻探究电流与屯压的关系。
①图1是根据设计的电路图连接的实物电路,诺在虚线框中画出该电路图   。
②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否则,闭合开关时   (填“电流表”或“电压表”)指针的偏转可能超出所用量程。
③闭合开关,移动滑片,记录了如下数据。第5次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3所示,请将示数填入表中。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电压U/N 1.6 2.0 2.2 2.4 a.   .
电流I/A 0.16 0.20 0.22 0.24 b.   .
④请在图4中描出表中各组数据对应的点,并根据描出的点画出图像   。
⑤分析表中数据或图像的特点,可得出: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   。
(2)接下来,她用原电路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先调节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V,记录电流表示数;然后断开开关,将10Ω电阻依次换成5Ω、15Ω电阻,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仍为2V,记录电流表示数。当换成20Ω电阻后,发现电压表示数始终不能为2V,为了完成实验,下列方案可行的是____(填字母代号)
A.换用电压为6V的电源
B.把电压表改接为0~15V量程
C.在开关与滑动变阻器之间串联一个10Ω的电阻
【答案】(1)略;电压表;2.8;0.28;略;图像为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
(2)C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解答】 (1)①由图1可知,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和电流表串联,电压表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据此画出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②电源电压恒为4.5V,由图1可知,电压表选用小量程,若闭合开关前,没有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即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时电压表指针的偏转可能超出所用量程;
③第5次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3所示,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0.1V,其示数为2.8V;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0.02A,其示数为0.28A;
④根据表中数据利用描点法画图,如下图所示:

⑤由表中数据可知,电压与电流的比为
=10Ω,
为一定值,故可得出: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图像为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
(2)A.换用电压为4.5V的电源,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保持2V不变,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2.5V,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得
R定:R变=UV:U变=2V:2.5V=4:5,即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是定值电阻的1.25倍,当换成20Ω电阻后,则解得R变=25Ω>20Ω,
因此该方法不可行,故A不合题意;
B.把电压表改接为0~15V量程,并不能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和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因此该方法不可行,故B不合题意;
C.在开关与滑动变阻器之间串联一个10Ω的电阻,当换成20Ω电阻后,由A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15Ω<20Ω,电压表示数为2V,故C正确;
故选C。
【分析】 (1)①根据实物图确定电器元件的串并联关系,进而画出电路图;
②根据电源电压结合电压表量程分析回答;
③根据两表选用量程确定分度值读数;
④根据表中数据利用描点法画图;
⑤计算出表格中对应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或根据图像的形状分析电流与电压的数量关系。
(2)在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即电阻越大,则分担的电压越大,据此分析判断。
五、综合应用题(共2小题,第20题8分,第21题9分,17分)
20.(2024·河南)诗句“蜂儿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犹带百花香",赞美了勤劳、无私的蜜蜂。对蜜蜂感兴趣的小华进行了以下专期研究。
(1)神奇功能
蜜蜂能根据气味找到蜜源,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    。蜜蜂飞行时与空气摩擦带正电,而花粉带负电。花粉能吸到蜜蜂身上,是由于异种电荷   。
(2)飞行时间
蜜蜂有时要到很远的地方采蜜。若一只蜜蜂从蜂巢山发,飞行5km到达某采蜜点,采蜜后再原路返回蜂巢,一天如此采蜜15次,飞行速度为24km/h。则该蜜蜂一天飞行时间为多少?
(3)蜂蜜密度
蜂蜜的品质与密度有关。为测量蜂蜜的密度,先测出一个空瓶的质量m1;再将瓶子装满水,测出总质量m2;然后倒出瓶中的水,擦干后装满蜂蜜,测出总质量m3。请根据所测的物理量和水的密度ρ水,推导出蜂蜜密度的表达式。
【答案】(1)做无规则运动;相互吸引
(2)解:蜜蜂一天中采蜜飞行的总距离为S总=n×2s=15×2×5km=150km,根据速度公式可得
(3)解: 水的质量m水=m2-m1,蜂蜜的质量为m蜂蜜=m3-m1,
根据两次都是装满瓶子,则两种液体的体积相等:

故蜂蜜的密度表达式为: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1)①蜜蜂能根据气味找到蜜源,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②蜜蜂飞行时与空气摩擦带正电,而花粉带负电。花粉能吸到蜜蜂身上,是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分析】(1)①根据分子运动的知识分析解答;
②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答。
(2)首先根据 S总=n×2s 计算蜜蜂一天中飞行的总距离,再根据 计算蜜蜂飞行的速度;
(3)液体的质量等于总质量减去空瓶的质量。且蜂蜜的体积等于水的体积,据此根据公式列出方程计算蜂蜜的密度即可。
21.(2024·河南)小华家新买了一台电暖器,部分参数如下表,通过调节旋钮,可实现高温挡、低温挡的切换。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了研究。
(1)如图,电暖器的插头是三脚插头,插头中较长的脚与电暖器的金属外壳相连。插入插座后,就将电暖器的金属外壳与家庭电路的   线相连,可防止漏电时对人造成伤害。电暖器工作时房间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的方式增大空气内能的。
(2)小华家墙上的捅座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0A,请通过计算说明此插座能否满足该电暖器正常使用。
(3)若该电暖器一天正常工作6h,其中高温挡2h,低温挡4h,则它一天耗电多少千瓦时?
(4)小华与妈妈一起做饭时,准备同时使用电饭锅那和电磁炉。小华说:“应先把电暖器关掉,否则容易使家庭电路的干路导线过热引发火灾。”运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答案】(1)地;热传递
(2)解: 该插座允许的最大负载为:P=UI=220V×10A=2200W;
大于高温挡的最大功率,该插座可以正常使用。
(3)解: 高温挡正常工作2h,消耗的电能为:W1=P1t1=2kW×2h=4kW h;
低温挡工作4h,消耗的电能为:W2=P2t2=0.8kW×4h=3.2kW h;
一天工作6h消耗的电能为:W=W1+W2=4kW h+3.2kW h=7.2kW h。
(4)解: 同时使用电饭锅和电磁炉,总功率较大,根据 可知:干路中的电流较大,根据焦耳定律Q=I2Rt,干路中的导线发热较大,导线过热可能引发火灾。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电功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插座的构造与工作方式
【解析】【解答】(1)①如图,电暖器的插头是三脚插头,插头中较长的脚与电暖器的金属外壳相连。插入插座后,就将电暖器的金属外壳与家庭电路的地线相连,可防止漏电时对人造成伤害。
②电暖器工作时房间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空气内能的。
【分析】(1)①根据三孔插座的接线方法解答;
②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本质为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本质为能量的转移。
(2)根据P=Ui计算该插座能接入的最大电功率;
(3)根据W=Pt分别计算出高温档和低温档消耗的电能,然后相加即可;
(4) 同时使用电饭锅和电磁炉, 首先分析总功率的大小变化,再根据 分析干路电流的变化,最后根据焦耳定律 Q=I2Rt 分析导线发热的多少变化即可。
1 / 1河南省2024年中考物理试题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2024·河南)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如图,甲骨文“殸”,意指手持长柄,敲击乐器发声。这说明古人很早便知道声音与碰击有关,蕴含了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道理。请你写出一个能表明这一道理的现象:   。
2.(2024·河南) 如图 ,在塑料袋中滴人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出空气后把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该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此过程中酒精   热量。
3.(2024·河南)人体中有很多结构可简化为杠杆。如图,手提起物体时,桡骨在肱二头肌的收缩牵引下绕肘关节转动,这是一种   杠杆,此过程中肱二头肌收缩的距离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手移动的距离。
4.(2024·河南)我国大力发展水力发电。水能是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水电站通过提高水位增加水的重力势能,水流下时重力势能转化为   能,使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发电机是利用   原理发电的。
5.(2024·河南)图甲为灯泡L的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图像。将该灯泡接入图乙电路,电阻R阻值为10Ω,闭合开关S,电流表示数为0.2A,则电源电压为   V,干路电流为   A,此时灯泡L的电功率为   W。
6.(2024·河南)在学习物理之前,我们头脑中常存在一些不科学的观点,学习物理后,要能运用事实证据进行质疑和修正。请参照示例,另外列举一个常见的错误观点,并通过实例进行反驳,写出正确观点。
【示例】错误观点:两个物体不接触,就没有力的作用。
反驳的实例及正确观点:磁铁靠近铁球,能将铁球吸引过来,因此两个物体不接触,也能有力的作用。
错误观点:   .
反驳的实例及正确观点:   。.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照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
7.(2024·河南)我国北方某地最低气温曾达到-52.3℃,当地多使用酒精温度计,这是利用了酒精的
A.热值高 B.比热容大 C.沸点低 D.凝固点低
8.(2024·河南)乘客乘坐汽车时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急刹车时,由于什么的惯性而受到伤害
A.汽车 B.安全带 C.乘客 D.座椅
9.(2024·河南)在“爱眼日”宣传活动中,小明用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眼睛的成像,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用此模拟正常眼睛的成像。接下来下列操作可模拟近视眼的是
A.向水透镜注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右侧
B.向水透镜注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左侧
C.从水透镜抽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右侧
D.从水透镜抽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左侧
10.(2024·河南)宋朝的怀丙利用浮船打捞铁牛,展现了我国古人的智慧。图为打捞过程示意图,先将陷在河底的铁牛和装满泥沙的船用绳索系在一起,再把船上的泥沙铲走,铁牛就被拉起,然后把船划到岸边,解开绳索卸下铁牛,就可将铁牛拖上岸。船在图中甲、乙、丙三个位置船所受浮力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B.
C. D.
11.(2024·河南)如图,甲、乙两人用不同的装置,在相同时间内把质量相等的货物匀速提升到同一平台,不计绳正及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做的有用功多 B.乙做的总功多
C.甲做总功的功率大 D.乙所用装置的机械效率小
12.(2024·河南)如图,把木板放在海绵上,木板上放一水杯,静止时木板保持水平。若水杯重为G1,木板重为G2,水杯底面积为S1,木板底面积为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杯对木板的压力就是水杯受到的重力
B.水杯对木板的压力和木板对水杯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C.水杯对木板的压强为
D.木板对海绵的压强为
13.(2024·河南)中国空间站持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贡献了中国智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相对于空间站是静止的;
B.航天员太空授课是利用超声波与地面传递信息;
C.空间站离地球的距离,比月球离地球的距离更近;
D.空间站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14.(2024·河南)如图是小明为某仓库设计的温度报警电路。R1为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R2为可调电阻。温度正常时指示灯L发光,当温度升高到报警温度时,指示灯熄灭,蜂鸣器报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R1的阻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温度升高过程中,电磁铁磁性增强
C.渃要调低报警温度,可将R2的阻值调大
D.若控制电路电源电压降低,报警温度将升高
三、作圈题(木倒共2小题,共4分)
15.(2024·河南)如图,观光水池中,一束红光沿AO方向从水射人空气,折射光线为OA`。若另一红光沿BO方向从水射人空气,请大致画出入射光线BO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对应的折射角r
16.(2024·河南)如图,手按压水平桌面并向左滑动,可感受到桌面对手的支持力和摩擦力。请以A点为作用点,画出桌面对手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笫17题4分,第18题6分,第19题9分,共19分)
17.(2024·河南)如图中,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脸中,把平而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ENF竖直立在镜面上,ON垂直于镜面。
(1)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多个角度射到O点,在纸板上记录每次的光路。记录时,为了区分每次的光路,可采用的方法是   。
(2)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每次的入射角和   并记录下来。
(3)在图甲实验的基础上,以ON为轴,把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所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小明想:当纸板折到图乙位置时,反射光还存在吗?请设计一种验证方法:   。
18.(2024·河南)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提出如下猜想:①可能与深度有关;②可能与方向有关;③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
(1)请写出能支持猜想①的一个生活现象:   
(2)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利用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应观察U形管两侧液而是否   。
(3)比较图中   两次实验可得出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比较乙、丙两次实验可得出: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方向的压强   。
(4)为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他们将探头放入另一杯浓盐水中,使探头在盐水中的朝向及   与图乙相同,观察比较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5)为使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更明显,可将U形管中的液体换成密度   (填“更大”或“更小")的液体。
19.(2024·河南)小华用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恒为4.5V,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0Ω。
(1)她先用阻值为10Ω的定值电阻探究电流与屯压的关系。
①图1是根据设计的电路图连接的实物电路,诺在虚线框中画出该电路图   。
②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否则,闭合开关时   (填“电流表”或“电压表”)指针的偏转可能超出所用量程。
③闭合开关,移动滑片,记录了如下数据。第5次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3所示,请将示数填入表中。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电压U/N 1.6 2.0 2.2 2.4 a.   .
电流I/A 0.16 0.20 0.22 0.24 b.   .
④请在图4中描出表中各组数据对应的点,并根据描出的点画出图像   。
⑤分析表中数据或图像的特点,可得出: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   。
(2)接下来,她用原电路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先调节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V,记录电流表示数;然后断开开关,将10Ω电阻依次换成5Ω、15Ω电阻,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仍为2V,记录电流表示数。当换成20Ω电阻后,发现电压表示数始终不能为2V,为了完成实验,下列方案可行的是____(填字母代号)
A.换用电压为6V的电源
B.把电压表改接为0~15V量程
C.在开关与滑动变阻器之间串联一个10Ω的电阻
五、综合应用题(共2小题,第20题8分,第21题9分,17分)
20.(2024·河南)诗句“蜂儿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犹带百花香",赞美了勤劳、无私的蜜蜂。对蜜蜂感兴趣的小华进行了以下专期研究。
(1)神奇功能
蜜蜂能根据气味找到蜜源,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    。蜜蜂飞行时与空气摩擦带正电,而花粉带负电。花粉能吸到蜜蜂身上,是由于异种电荷   。
(2)飞行时间
蜜蜂有时要到很远的地方采蜜。若一只蜜蜂从蜂巢山发,飞行5km到达某采蜜点,采蜜后再原路返回蜂巢,一天如此采蜜15次,飞行速度为24km/h。则该蜜蜂一天飞行时间为多少?
(3)蜂蜜密度
蜂蜜的品质与密度有关。为测量蜂蜜的密度,先测出一个空瓶的质量m1;再将瓶子装满水,测出总质量m2;然后倒出瓶中的水,擦干后装满蜂蜜,测出总质量m3。请根据所测的物理量和水的密度ρ水,推导出蜂蜜密度的表达式。
21.(2024·河南)小华家新买了一台电暖器,部分参数如下表,通过调节旋钮,可实现高温挡、低温挡的切换。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了研究。
(1)如图,电暖器的插头是三脚插头,插头中较长的脚与电暖器的金属外壳相连。插入插座后,就将电暖器的金属外壳与家庭电路的   线相连,可防止漏电时对人造成伤害。电暖器工作时房间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的方式增大空气内能的。
(2)小华家墙上的捅座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0A,请通过计算说明此插座能否满足该电暖器正常使用。
(3)若该电暖器一天正常工作6h,其中高温挡2h,低温挡4h,则它一天耗电多少千瓦时?
(4)小华与妈妈一起做饭时,准备同时使用电饭锅那和电磁炉。小华说:“应先把电暖器关掉,否则容易使家庭电路的干路导线过热引发火灾。”运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振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 能溅起水花。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表明这一道理的现象: 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 能溅起水花。
【分析】根据有关声音产生的知识分析解答。
2.【答案】汽化;吸收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解答】 如图 ,在塑料袋中滴人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出空气后把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 即酒精从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此过程酒精吸收热量。
【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3.【答案】费力;小于
【知识点】杠杆的分类
【解析】【解答】根据图片可知,肘关节为支点,阻力作用在手掌上,肱二头肌施加动力。此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此过程费力省距离,即肱二头肌收缩的距离小于手移动的距离。
【分析】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从而确定杠杆的分类即可。
4.【答案】可再生;动能;电磁感应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或转移;能源及其分类;电磁感应
【解析】【解答】(1)水能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为可再生能源。
(2)水电站通过提高水位增加水的重力势能,水流下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使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3)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发电的。
【分析】(1)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的能源为可再生能源;
(2)根据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解答;
(3)根据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解答。
5.【答案】2;0.45;0.5
【知识点】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解析】【解答】 (1)已知电阻R的阻值R=10Ω,
电流表测通过电阻R的电流,则IR=0.2A,、
由欧姆定律求得电阻R两端的电压
UR=IRR=0.2A×10Ω=2V,
根据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可知电源电压U=UR=2V;
(2)根据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得
UL=U=2V,
由图甲可知此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IL=0.25A,
由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干路电流为
I=IL+IR=0.25A+0.2A=0.45A;
(3)由P=UI可得此时灯泡的电功率
PL=ULIL=2V×0.25A=0.5W。
【分析】 (1)由欧姆定律求得电阻R两端的电压即为电源电压;
(2)由图甲得出通过灯泡的电流IL,由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得干路电流;
(3)由P=UI计算灯泡的电功率。
6.【答案】热量只能从内能大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烧红的铁钉会把热量传递给冰山, 因此热量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通给温度低的物体。
【知识点】力的概念及单位
【解析】【解答】错误观点:热量只能从内能大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反驳的实例及正确观点:烧红的铁钉会把热量传递给冰山, 因此热量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通给温度低的物体。
【分析】可从热传递的方向的角度提出错误观点,并设计反驳实例。
7.【答案】D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解答】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为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则液体的测量范围为凝固点和沸点之间。 我国北方某地最低气温曾达到-52.3℃,当地多使用酒精温度计,这是利用了酒精的凝固点低,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分析判断。
8.【答案】C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 乘客乘坐汽车时系好安全带,当汽车紧急刹车时,由于乘客有惯性,因此乘客会继续向前运动,可能与挡风玻璃碰撞发生危险,而此时安全带可以对乘客产生向后的拉力,从而减小伤害,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分析】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根据惯性的知识分析判断。
9.【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AB.向水透镜注水时,它的凸度变大,则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那么像距变短,则蜡烛火焰的像成在光屏左侧,可以模拟近视眼,故A错误,B正确;
CD.向水透镜抽水时,它的凸度变小,则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弱,那么像距变长,则蜡烛火焰的像成在光屏右侧,可以模仿远视眼,故C、D正确。
故选B。
【分析】凸透镜的凸度越大,焦距越短,则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越弱,据此分析判断。
10.【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解答】根据图片可知, 甲、乙、丙三个位置船所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变小,
根据F浮=ρ水V排g可知,船所受浮力逐渐变小,
故F甲>F乙>F丙。
故选B。
【分析】 根据F浮=ρ水V排g可知所受浮力的大小。
11.【答案】C
【知识点】功率的计算;机械效率的计算;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解答】 A.提升物体的重力相等,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升高了相同的距离,由W有用=Gh可知,两次提升物体所做的有用功相等,故A错误;
BC.图甲使用的是动滑轮,拉力端移动距离s甲=2h,不计绳重和摩擦;
使用甲动滑轮时,拉力
F甲=(G+G动);
所以拉力做功
W甲=F甲s甲=(G+G动)×2h=(G+G动)h>Gh;
使用乙定滑轮时,拉力F乙=G,拉力做功W乙=F乙s乙=Gh,
所以乙装置中拉力F做的总功少,
由可知,乙装置中拉力F做的总功率小,甲做总功的功率大,故B错误,C正确;
D.不计绳重和摩擦,使用定滑轮时,额外功为0J,机械效率为100%;使用动滑轮时,要提升动滑轮做额外功,机械效率小于100%;所以两种装置的机械效率η乙>η甲,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 A.利用W=Gh比较拉力做的有用功的大小关系;
BC.两物体的质量相等、重力相等,不计绳重和摩擦,使用定滑轮时,拉力F=G;使用动滑轮,拉力F=(G+G动),据此确定拉力大小关系,利用W=Fs比较拉力做的功的大小关系;
由可知两次提升物体所做有用功的功率的大小关系;
D.不计绳重和摩擦,使用定滑轮时,额外功为0J,机械效率为100%;使用动滑轮时,要提升动滑轮做额外功,机械效率小于100%。
12.【答案】C
【知识点】平衡力的辨别;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 A.水杯对木板的压力大小等于水杯受到的重力,但是压力不是重力,故A错误;
B.水杯对木板的压力和木板对水杯的支持力,二者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是平衡力,故B错误;
C.水杯对木板的压力等于水杯的重力在,则水杯对木板的压强

故C正确;
D.木板对海绵的压力等于木板和水杯的总重力在,额木板对海绵的压强为
,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 A.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所以它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表面;
B.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
CD.根据求出甲对海绵的压强、乙对甲的压强。
13.【答案】A,C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参照物及其选择;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解析】【解答】 A.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相对于空间站的位置未发生改变,是静止的,故A正确;
B.航天员太空授课是利用电磁波与地面传递信息的,故B错误;
C.根据对航天知识的了解可知,空间站离地球的距离,比月球离地球的距离更近,故C正确;
D.空间站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
故选AC。
【分析】 A.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改变,则是静止的;
B.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空间站在近地轨道运行,比月球离地球的距离更近;
D.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判断。
14.【答案】B,D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磁铁的其他应用;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及其探究
【解析】【解答】 A.根据题意可知,当温度升高时,衔铁被吸下来,接通蜂鸣器所在电路而报警,此时电磁铁的磁场变强,即电流变大而电阻变小,那么R1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A错误;
B.温度升高过程中,R1变小,电流变大电磁铁磁性增强,吸附衔铁,蜂鸣器响,故B正确;
C.电磁铁吸合时电流大小不变,即总电阻不变。若要调低电阻温度,则R1阻值将变大,根据R总=R1+R2可知,则R2将变小,故C错误;
D.若控制电路电源电压降低,保证电流不变,则R总变小,那么R2的阻值减小,则报警温度升高,故D正确。
故选BD。
【分析】AB.根据衔铁的位置变化确定磁场强弱变化,弄清电流大小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阻变化,最终确定R1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CD.电磁铁吸合时电流大小不变,即总电阻不变。根据温度变化确定R1的阻值变化,根据R总=R1+R2分析R2的阻值变化即可。
15.【答案】
【知识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解答】 根据图片可知,入射光线AO和BO,BO对应的入射角小,所以BO的折射光线OB'的折射角也较小,OB'应画在OA'和法线之间,如图所示:
【分析】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据此分析解答。
16.【答案】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桌面对手的支持力作用在手上,方向竖直向上。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则手受到的摩擦力向右,作用在手上,如下图所示:
【分析】根据图片确定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三要素,然后沿力的方向画带箭头的线段即可。
17.【答案】(1)用不同颜色的笔画线或者将光路标上序号
(2)折射角
(3)同一平面内;存在,取另一块纸板沿原来纸板平面放置或将纸板 NOF再转回原来平面 (若能看到反射光路, 则证明反射光存在。)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 (1)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记录在纸板上,方法是:用不同颜色的笔画线将其描画下来;
(2)取下纸板后,应用量角器分别测量入射角和对应的反射角并记录在表格中,通过分析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①由题意得,当显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的纸板在同一平面上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都能同时看见;当把显示反射光线的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反射光,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当纸板折到图乙位置时,反射光仍然存在,验证方法为:取另一块纸板沿原来纸板平面放置或将纸板 NOF再转回原来平面 (若能看到反射光路, 则证明反射光存在。)
【分析】(1)为便于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记录在纸板上,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画线将其描画下来;
(2)要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需分别测量出入射角及对应的反射角,分析得出结论;
(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根据对应的实验过程分析解答。
18.【答案】(1)拦河大坝上窄下宽
(2)在同一高度
(3)甲乙;相等
(4)深度
(5)更大
【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解答】 (1)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变大,因此拦河大坝上窄下宽;
(2)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利用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应观察U形管两侧液而是否在同一高度。
(3)①甲乙两图中同种液体,深度不同,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同,且深度越深,U形管液面高度差越大,故可以得到: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②比较乙图、丙图,液体密度相同,深度相同,探头朝向不同,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相同,由此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方向的压强相等;
(4)研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要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保持浓盐水中的探头与乙图中探头的深度相同;
(5)根据转换法,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U形管中,液体的密度越小,则高度差越大,观察效果更明显,因此应选用密度更大的液体。
【分析】 (1)生活中的实例分析;
(2)使用压强计前,压强计的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
(3)①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②根据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分析同一深度各个方向液体压强大小;
(4)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5)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深度大小有关。
19.【答案】(1)略;电压表;2.8;0.28;略;图像为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
(2)C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解答】 (1)①由图1可知,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和电流表串联,电压表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据此画出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②电源电压恒为4.5V,由图1可知,电压表选用小量程,若闭合开关前,没有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即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时电压表指针的偏转可能超出所用量程;
③第5次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3所示,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0.1V,其示数为2.8V;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0.02A,其示数为0.28A;
④根据表中数据利用描点法画图,如下图所示:

⑤由表中数据可知,电压与电流的比为
=10Ω,
为一定值,故可得出: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图像为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
(2)A.换用电压为4.5V的电源,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保持2V不变,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2.5V,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得
R定:R变=UV:U变=2V:2.5V=4:5,即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是定值电阻的1.25倍,当换成20Ω电阻后,则解得R变=25Ω>20Ω,
因此该方法不可行,故A不合题意;
B.把电压表改接为0~15V量程,并不能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和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因此该方法不可行,故B不合题意;
C.在开关与滑动变阻器之间串联一个10Ω的电阻,当换成20Ω电阻后,由A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15Ω<20Ω,电压表示数为2V,故C正确;
故选C。
【分析】 (1)①根据实物图确定电器元件的串并联关系,进而画出电路图;
②根据电源电压结合电压表量程分析回答;
③根据两表选用量程确定分度值读数;
④根据表中数据利用描点法画图;
⑤计算出表格中对应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或根据图像的形状分析电流与电压的数量关系。
(2)在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即电阻越大,则分担的电压越大,据此分析判断。
20.【答案】(1)做无规则运动;相互吸引
(2)解:蜜蜂一天中采蜜飞行的总距离为S总=n×2s=15×2×5km=150km,根据速度公式可得
(3)解: 水的质量m水=m2-m1,蜂蜜的质量为m蜂蜜=m3-m1,
根据两次都是装满瓶子,则两种液体的体积相等:

故蜂蜜的密度表达式为: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1)①蜜蜂能根据气味找到蜜源,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②蜜蜂飞行时与空气摩擦带正电,而花粉带负电。花粉能吸到蜜蜂身上,是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分析】(1)①根据分子运动的知识分析解答;
②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答。
(2)首先根据 S总=n×2s 计算蜜蜂一天中飞行的总距离,再根据 计算蜜蜂飞行的速度;
(3)液体的质量等于总质量减去空瓶的质量。且蜂蜜的体积等于水的体积,据此根据公式列出方程计算蜂蜜的密度即可。
21.【答案】(1)地;热传递
(2)解: 该插座允许的最大负载为:P=UI=220V×10A=2200W;
大于高温挡的最大功率,该插座可以正常使用。
(3)解: 高温挡正常工作2h,消耗的电能为:W1=P1t1=2kW×2h=4kW h;
低温挡工作4h,消耗的电能为:W2=P2t2=0.8kW×4h=3.2kW h;
一天工作6h消耗的电能为:W=W1+W2=4kW h+3.2kW h=7.2kW h。
(4)解: 同时使用电饭锅和电磁炉,总功率较大,根据 可知:干路中的电流较大,根据焦耳定律Q=I2Rt,干路中的导线发热较大,导线过热可能引发火灾。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电功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插座的构造与工作方式
【解析】【解答】(1)①如图,电暖器的插头是三脚插头,插头中较长的脚与电暖器的金属外壳相连。插入插座后,就将电暖器的金属外壳与家庭电路的地线相连,可防止漏电时对人造成伤害。
②电暖器工作时房间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空气内能的。
【分析】(1)①根据三孔插座的接线方法解答;
②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本质为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本质为能量的转移。
(2)根据P=Ui计算该插座能接入的最大电功率;
(3)根据W=Pt分别计算出高温档和低温档消耗的电能,然后相加即可;
(4) 同时使用电饭锅和电磁炉, 首先分析总功率的大小变化,再根据 分析干路电流的变化,最后根据焦耳定律 Q=I2Rt 分析导线发热的多少变化即可。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