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同步试卷(培优卷)
一、基础知识
1.(2023七上·静海月考) 下列句子中所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B.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C.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答案】D
【知识点】春;济南的冬天;比喻;拟人
【解析】【分析】
A选项,运用了比喻,把“小草”比作“复苏的蚯蚓”,形象写出小草翻动、破土而出时的样子。
B选项,运用了比喻,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形象写出春天时万物新生的状态。
C选项,运用了比喻,把“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比作“日本看护妇”,形象写出了树尖上顶白花的样子。
D选项,运用了拟人,把桃树、杏树、梨树人格化,形象写出来它们竞相开花的状态。
D选项所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判断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对偶等。在日常学习时要注意区分比喻和拟人,拟人和拟物,排比和反复等修辞手法。
2.下列诗句里描写的“雨”的特点,与朱自清笔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雨的特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D.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答案】C
【知识点】诗歌对联
【解析】【分析】 “像牛毛, 像花针,像细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春雨细密、细亮、细柔的特点。ABD三项与此句描写的雨的特点一致。C项描写的是夏天骤雨来临时的情景。故C不一致。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可从这些方面思考: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具体语言环境、作品背景、关键性词语、句子的写作手法、文章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和思想等。
3.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语。其正确的顺序是( )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________起来了,水________起来了,太阳的脸________起来了。
A.朗润 红 涨 B.涨 朗润 红 C.红 涨 朗润 D.朗润 涨 红
【答案】D
【知识点】衔接仿写
【解析】【分析】 根据对象可以看出“山”应选“朗润”;“水”应选“涨”;“太阳的脸”应选“红”。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题,关键是要抓住对应关系,抓住能体现这种对应关系的语境中的关键词与选项中的关键词。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同学们喜欢朱自清《春》的原因,是因为朱自清把他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把他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将他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熔铸到文章中去了。
B.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和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C.城市街头共享单车的出现,不但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而且环保、经济。
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答案】C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 A.有误,句式杂糅,可将“的原因”删去。
B.有误,搭配不发,将前句改为“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听着李谷--甜美的歌声”。
C.正确。
D.有误,缺少主语,将“常常能够使”删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5.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躺跑,捉几回迷藏。
B.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翠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C.舒活舒活筋骨,抖搂抖搂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D.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 趟着 ——躺着 ;赛几躺跑 ——赛几趟跑
B. 清翠 ——清脆; 宛转 ——婉转
C. 抖搂 ——抖擞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6.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朗 润(rùn) 稀 疏(shū) 水涨船高(zhàng)
B.抖 擞(sǒu)黄 晕(yùn) 捉迷 藏(cáng)
C.应 和(hé) 蓑衣(suō) 戴着 笠(lì)
D.撑伞(zhǎng)酝 酿(niàng) 欣欣然(xīn)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 水涨船高(zhàng) ——(zhǎng)
B.正确。
C. 应 和(hé) ——(hè)
D. 撑伞(zhǎng) ——(chēng)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7.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备受关注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开始在央视综合频道和纪录频道首播,众网友呼朋引伴争赴“盛宴”。
B.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一个节气,民间俗称“打春”,标志着春天的开始。
C.北京电影学院公布2018年艺考成绩,吴磊凭着花枝招展的表演,获得了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
D.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凭借《魅影缝匠》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提名之后,日前开始酝酿下一部作品。
【答案】C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A.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B. 一年之计在于春: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
C.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不合语境。
D.酝酿: 比喻事情逐渐达到成熟的准备过程。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二、阅读理解
(2023七上·高陵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成都的春天
刘大杰
①成都天气,热的时候不过热,冷的时候不过冷,水分很多,阴晴不定,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因此,住在成都的人,气色没有好的,而花木无一不好。在北平江南一带看不见的好梅花,成都有;在外面看不见的四五丈高的玉兰、二三丈高的夹竹桃,成都也有。据外国人说,成都的兰花在三百种以上。外面把兰花看重得跟宝贝一样,成都的兰花,真是遍地都是,贱得如江南一带的油菜花,三分钱买一大把,你可以插好几瓶。从外面来的朋友,没有一个人不骂成都的天气,但没有一个人不爱成都的花木。
②成都这城市,有一点京派的风味。栽花种花,对酒品茗,在生活中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一户人家住的房子,院子里总有几十株花草,一年四季,不断地开着鲜艳的花。他们都懂得培植,懂得衬贴。一丛小竹的旁边栽着几树桃,绿梅的旁边衬着红梅,蔷薇的附近植着橙柑,这种衬贴扶持,显出调和,显出不单调。
③成都的春天,恐怕要比北平、江南早一月到两月罢。二月半到三月半,是梅花盛开的时候,街头巷尾,院里墙间,无处不是梅花的颜色。绿梅以清淡胜,朱砂以娇艳胜,粉梅则品不高,然在无锡梅园苏州邓尉所看见的,则全是这种粉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和靖先生的诗确实作得好,但这里的好梅花,他恐怕还没有见过。碧绿、雪白、粉红、朱红,各种各样的颜色,配合得适宜而又自然,真配得上“香雪海”那三个字。
④现在是三月底,梅兰早已谢了,正是海棠、玉兰、桃、杏、梨、李、迎春等各种花木争芳的时候。杨柳早已拖着柔媚的长条,在百花潭浣花溪的水边悠悠地飘动。大的鸟小的鸟,颜色很好看,不知道名字,飞来飞去地唱着歌。薛涛林公园也充满了春意,有老诗人在那里吊古,有青年男女在那里游春;有的在吹箫唱曲,有的在垂钓弹筝。这种情味,比起西湖上的风光,全是两样。
⑤花朝,是成都花会开幕的日子,地点在南门外十二桥边的青羊宫。花会期有一个月。这是一个成都青年男女解放的时期。花会与上海的浴佛节有点相像,不过成都的是以卖花为主,再辅助着各种游艺与各地的出产。平日我们在街上不容易看到艳妆的妇女,到这时候,成都人倾城而出,买花的,卖花的,看人的,被人看的,摩肩擦背,真是拥挤不堪。高跟鞋,花裤,桃色的衣裳,卷卷的头发,五光十色,无奇不有。与其说是花会,不如说是成都人展览会。好像是闷居了一年的成都人,都要借这个机会来发泄一下似的,醉的大醉,闹的大闹。最高兴的,还是小孩子,手里抱着风车风筝,口里嚼着糖,唱着回城去的歌。想着古人的“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句子,真是最妥当也没有的了。
⑥到百花潭去走走,那情境也极好。对面就是工部草堂,一只有篷顶的渡船,时时预备在那里,你摇一摇手,他就来渡你过去。一潭水清得可爱,水浅地方的游鱼,望得清清楚楚,无论你什么时候去,总有一堆人在那里钓鱼,不管有鱼无鱼,他们都能忍耐地坐在那里,谈谈笑笑,总要到黄昏时候,才一群一群地进城。堤边十几株大杨柳,垂着新绿的长条,尖子都排在水面上,微风过去,在水面上摇动着美丽的波纹。
⑦没有事的时候,你可以到茶馆里去坐一坐。茶馆在成都真是遍地都是,一把竹椅,一张不成样子的木板桌,你泡一碗茶,可以坐一个下午。在那里你可以看到许多平日你看不见的东西。有的卖字画,有的卖图章,有的卖旧衣服。你有时候,可以用最少的钱,买到一些很好的物品。郊外的茶馆,有的临江,有的在花木下面,你坐在那里,喝茶,吃花生米,可以悠悠地欣赏自然,或是读书,或是睡觉,你都很舒服。高兴的话,还可以叫来一两样菜,半斤酒,可以喝得醺醺大醉,坐着车子进城。你所感觉到的,只是轻松与悠闲,如外面都市中的那种紧张的空气,你一点也感觉不到。我时常想,一个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
(有删改)
8.从第①段可以看出成都的天气有哪些特点?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表现这些特点的?
9.作者在文章中描绘了几幅图景来给我们勾勒出成都的春天之美,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小院花木掩映图—满城梅花盛开图—① —② —茶馆自在悠闲图
10.杨柳早已拖着柔媚的长条,在百花潭浣花溪的水边悠悠地飘动。(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11.我时常想,一个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我”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
12.选文和朱自清的《春》在描写对象上有何不同?选文中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13.通过作者的描述,你感受到成都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请简要作答。
【答案】8.不热不冷,水分很多,阴晴不定,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作者通过成都人和花木的对比、成都与北平江南等地花的对比,突出表现成都天气的这些特点。
9.花朝欢快游春图;百花潭轻松垂钓图
10.“柔媚”意思是柔和可爱,用在此处形容杨柳枝条,写出了杨柳在春天里的柔美情态,传达出作者对杨柳的喜爱之情。
11.“我”在成都感受到的都是轻松与悠闲,一点也感觉不到如外面都市中的那种紧张。
12.朱自清的《春》主要描写的是春草、春花、春雨等自然景物,本文除了描写成都春天的自然景物,还用了较多的篇幅来写人的活动。本文作者在描写春天的自然景物时融入人的活动,使画面呈现不仅充满动态感,而且充满人文气息,在表现成都春天的景象的同时,也凸显出成都这座城市充满着轻松与悠闲的氛围。
13.各类花木争相斗艳,人们在充满春意的地方游春、聚会、垂钓、品茗,人和景融为一体,共同构出成都轻松闲适的春天。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感受、分析环境描写;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文章结构方式;对比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本文①至③段写的是成都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有一点京派的风味、春天来得早的特点,第④至⑥段写春天美景里成都的人们闲适、轻松的生活。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通读文本,理解文意,本文表现出成都花木繁盛、轻松悠闲的城市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成都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通读文本,理解文意,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词语、描写手法、不管从哪个角度,都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能力。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
(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6)本题考查综合应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结合内容“成都天气,……,水分很多,阴晴不定,宜于养花木”“成都的春天,恐怕要比北平江南早一月到两月罢“街头巷尾,院里墙间,无处不是梅花的颜色”“海棠玉兰桃杏梨李迎春各种花木争奇斗艳的时候”来概括作答。从“二月半到三月半,是梅花盛开的时候,街头巷尾,院里墙间,无处不是梅花的颜色。绿梅以清淡胜,朱砂以娇艳胜,粉梅则品不高,然在无锡梅园苏州邓尉所看见的,则全是这种粉梅”“平日我们在街上不容易看到艳妆的妇女,到这时候,成都人倾城而出,买花的,卖花的,看人的,被人看的,摩肩擦背,真是拥挤不堪。高跟鞋,花裤,桃色的衣裳,卷卷的头发,五光十色,无奇不有”“没有事的时候,你可以到茶馆里去坐一坐。茶馆在成都真是遍地都是,一把竹椅,一张不成样子的木板桌,你泡一碗茶,可以坐一个下午。在那里你可以看到许多平日你看不见的东西。有的卖字画,有的卖图章,有的卖旧衣服”可以概括出作者是通过花木、花会和成都人的生活来现这些特点的。故答案为: 不热不冷,水分很多,阴晴不定,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作者通过成都人和花木的对比、成都与北平江南等地花的对比,突出表现成都天气的这些特点。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已知小院花木掩映图(②段)—满城梅花盛开图(③段),⑤段“花朝,是成都花会开幕的日子”“到这时候,成都人倾城而出”可概括为:倾城而出逛花卉图;⑥段“到百花潭去走走,那情境也极好”“总有一堆人在那里钓鱼,不管有鱼无鱼,他们都能忍耐地坐在那里,谈谈笑笑,总要到黄昏时候,才一群一群地进城”可概括为:百花潭垂钓谈笑图。
故答案为:花朝欢快游春图;百花潭轻松垂钓图
10.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注意关键点“运用修辞”的句子,从第4段内容来分析,再结合作者对成都花木的感情作答。“柔媚”是形容女性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柔媚的长条,在百花潭浣花溪的水边悠悠地飘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种花竞相开放的情态,表现了作者对成都花木的喜爱之情。故答案为:“柔媚”意思是柔和可爱,用在此处形容杨柳枝条,写出了杨柳在春天里的柔美情态,传达出作者对杨柳的喜爱之情。
11.本题考查句子赏析。首先结合前文内容明确“懒”和“得过且过”的含义,文章解说了成都花木宜人、成都人生活轻松闲适的特点,由此分析“懒”是“慵懒之意”。如文章描写了成都的花木惹人爱,作者喜爱成都的春天,成都人的生活闲适、轻松、悠闲,文章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成都的喜爱。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成都和在成都生活的由衷的喜爱之情。再结合句子在文中的结尾的位置,应该和文章的主旨相关,文章的主旨是对成都的喜爱,因此句子表达了作者对成都美好环境的喜爱以及在成都自在闲适生活的由衷向往。“得过且过”,贬字褒用,表现成都因为生活轻松、无都市的压力,使人变得慵懒,无过多追求。根据“一九三六年三月末日于成都”分析,这篇文章写于抗战爆发前一年,外面都市中已透着“紧张的空气”,因此“懒人”“得过且过的懒人”是一语双关,作者也有对成都轻松、悠闲生活的担忧。
故答案为:“我”在成都感受到的都是轻松与悠闲,一点也感觉不到如外面都市中的那种紧张。
1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从“我时常想,一个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本文写的是一种“慵懒的生活”,实际是闲适安逸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朱自清的《春》是春天的美好以及带给人的信心和希望,催人奋进。从“你所感觉到的,只是轻松与悠闲,如外面都市中的那种紧张的空气,你一点也感觉不到”作者这样写可以突出成都春天的闲适安逸,以及带给人的轻松与悠闲。故答案为: 朱自清的《春》主要描写的是春草、春花、春雨等自然景物,本文除了描写成都春天的自然景物,还用了较多的篇幅来写人的活动。本文作者在描写春天的自然景物时融入人的活动,使画面呈现不仅充满动态感,而且充满人文气息,在表现成都春天的景象的同时,也凸显出成都这座城市充满着轻松与悠闲的氛围。
13.本题考查综合应用的能力。
从“成都的春天,恐怕要比北平、江南早一月到两月罢。二月半到三月半,是梅花盛开的时候,街头巷尾,院里墙间,无处不是梅花的颜色。绿梅以清淡胜,朱砂以娇艳胜,粉梅则品不高,然在无锡梅园苏州邓尉所看见的,则全是这种粉梅”,可见成都的春天处处都是梅花;从“花会与上海的浴佛节有点相像,不过成都的是以卖花为主,再辅助着各种游艺与各地的出产。平日我们在街上不容易看到艳妆的妇女,到这时候,成都人倾城而出,买花的,卖花的,看人的,被人看的,摩肩擦背,真是拥挤不堪”可见成都的春天热闹非凡;从“到百花潭去走走,那情境也极好。对面就是工部草堂,一只有篷顶的渡船,时时预备在那里,你摇一摇手,他就来渡你过去。一潭水清得可爱,水浅地方的游鱼,望得清清楚楚,无论你什么时候去,总有一堆人在那里钓鱼”,可见成都的春天悠闲自在。据此作答即可。故答案为: 各类花木争相斗艳,人们在充满春意的地方游春、聚会、垂钓、品茗,人和景融为一体,共同构出成都轻松闲适的春天。
三、语言综合运用
班上组织“走进春天”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4.古人留下许多传颂千古的名句,从下列诗句中你能发现我国春天的什么特点?请选择一首,写出你的发现。
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我选择第( )首,我的发现是:
15.下列关于“春在校园”的三副对联,你最欣赏哪一副?请简述理由。
A绵绵春雨润万物 处处园丁育栋梁
B雄鹰展翅乾坤大 桃李争春天地宽
C迎东风一片蓝天蹑鹏程 沐朝阳十载寒窗奏凯歌
【答案】14.示例:①第一首 我国西北的一些干旱地区,由于海陆等因素的影响,气候过于干燥、寒冷,就没有春天的物候现象出现。②第二首 由于地势高低的不同,春天到来的时间也不同。(意思相近即可)
15.示例:选择A项,理由是这副对联借“绵绵春雨”起兴,形象生动地把老师比作“园丁”,体现了老师们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选择B项,理由是这副对联形象生动地把学生比作“雄鹰”“桃李”,展现了学生们在春天这个美好的季节中积极进取、茁壮成长、前程无限的美好景象。选择C项,理由是这副对联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学生们经过多年的努力,将在这个春天里收获成功,奔向更加美好的前途。
【知识点】材料探究;诗歌对联;主题活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材料的探究能力。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句子找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答案。
(2)本题考查对联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对联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14.“春风不度玉门关”是说边塞地区由于距离海洋过远,导致海洋的暖湿气流无法到达,以致气候干旱少雨,没有春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的是平原地区和山区春天到来的时间不同,这是因为地势高低的差别造成的。
故答案为: 示例:①第一首 我国西北的一些干旱地区,由于海陆等因素的影响,气候过于干燥、寒冷,就没有春天的物候现象出现。②第二首 由于地势高低的不同,春天到来的时间也不同。(意思相近即可)
15.无论选择哪一副对联都可以,作答时围绕对联运用的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来分析即可,要言之有理。如A项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老师的奉献精神。
故答案为:示例:选择A项,理由是这副对联借“绵绵春雨”起兴,形象生动地把老师比作“园丁”,体现了老师们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选择B项,理由是这副对联形象生动地把学生比作“雄鹰”“桃李”,展现了学生们在春天这个美好的季节中积极进取、茁壮成长、前程无限的美好景象。选择C项,理由是这副对联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学生们经过多年的努力,将在这个春天里收获成功,奔向更加美好的前途。
16.《春》(朱自清)这篇文章结尾的三段文字运用三个比喻高度赞美了春的新、美、力,请你以“春天”为同一本体,也写出三个比喻句,构成排比,来赞美春天。70字以上。
【答案】示例一:春天,似一位所向披靡的勇士,站在季节的巅峰,吹响了希冀的号角,大地倏然间从睡梦中苏醒。春天,似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把晶莹的甘霖洒下,将孕育一冬的生命,缀满树干的枝丫。春天,似一位技艺超群的魔术师,眨眼间呵一口气,让裸露的山川和房前屋后,披上了华丽的新装。
示例二:春天是一只抽屉,她封闭着我年少的心事,我要打开春天寻找真诚。春天是一架梯子,她连接着我缤纷的梦想,我要把春天扛在肩上。春天是一只小猫,她挑逗着我无穷的快乐,我要把春天搂在怀里。
【知识点】语言生动;语言得体;比喻;排比
【解析】【分析】以春天为主,用上比喻,写排比句即可。如春天是小姑娘,绽开了笑脸,让我们心情舒畅。春天是小伙子,展示着力量,让我们感慨不已。春天是小宝宝,代表了生机,让我们震惊不已。语言合理得体即可。
故答案为:春天,似一位所向披靡的勇士,站在季节的巅峰,吹响了希冀的号角,大地倏然间从睡梦中苏醒。春天,似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把晶莹的甘霖洒下,将孕育一冬的生命,缀满树干的枝丫。春天,似一位技艺超群的魔术师,眨眼间呵一口气,让裸露的山川和房前屋后,披上了华丽的新装。
或者:春天是一只抽屉,她封闭着我年少的心事,我要打开春天寻找真诚。春天是一架梯子,她连接着我缤纷的梦想,我要把春天扛在肩上。春天是一只小猫,她挑逗着我无穷的快乐,我要把春天搂在怀里。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文字运用。根据题目要求,以“春天”为主,写排比句,要求用上比喻的手法赞美春天。注意语言合理得体即可。
1 / 1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同步试卷(培优卷)
一、基础知识
1.(2023七上·静海月考) 下列句子中所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B.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C.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下列诗句里描写的“雨”的特点,与朱自清笔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雨的特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D.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语。其正确的顺序是( )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________起来了,水________起来了,太阳的脸________起来了。
A.朗润 红 涨 B.涨 朗润 红 C.红 涨 朗润 D.朗润 涨 红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同学们喜欢朱自清《春》的原因,是因为朱自清把他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把他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将他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熔铸到文章中去了。
B.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和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C.城市街头共享单车的出现,不但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而且环保、经济。
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5.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躺跑,捉几回迷藏。
B.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翠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C.舒活舒活筋骨,抖搂抖搂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D.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6.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朗 润(rùn) 稀 疏(shū) 水涨船高(zhàng)
B.抖 擞(sǒu)黄 晕(yùn) 捉迷 藏(cáng)
C.应 和(hé) 蓑衣(suō) 戴着 笠(lì)
D.撑伞(zhǎng)酝 酿(niàng) 欣欣然(xīn)
7.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备受关注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开始在央视综合频道和纪录频道首播,众网友呼朋引伴争赴“盛宴”。
B.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一个节气,民间俗称“打春”,标志着春天的开始。
C.北京电影学院公布2018年艺考成绩,吴磊凭着花枝招展的表演,获得了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
D.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凭借《魅影缝匠》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提名之后,日前开始酝酿下一部作品。
二、阅读理解
(2023七上·高陵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成都的春天
刘大杰
①成都天气,热的时候不过热,冷的时候不过冷,水分很多,阴晴不定,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因此,住在成都的人,气色没有好的,而花木无一不好。在北平江南一带看不见的好梅花,成都有;在外面看不见的四五丈高的玉兰、二三丈高的夹竹桃,成都也有。据外国人说,成都的兰花在三百种以上。外面把兰花看重得跟宝贝一样,成都的兰花,真是遍地都是,贱得如江南一带的油菜花,三分钱买一大把,你可以插好几瓶。从外面来的朋友,没有一个人不骂成都的天气,但没有一个人不爱成都的花木。
②成都这城市,有一点京派的风味。栽花种花,对酒品茗,在生活中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一户人家住的房子,院子里总有几十株花草,一年四季,不断地开着鲜艳的花。他们都懂得培植,懂得衬贴。一丛小竹的旁边栽着几树桃,绿梅的旁边衬着红梅,蔷薇的附近植着橙柑,这种衬贴扶持,显出调和,显出不单调。
③成都的春天,恐怕要比北平、江南早一月到两月罢。二月半到三月半,是梅花盛开的时候,街头巷尾,院里墙间,无处不是梅花的颜色。绿梅以清淡胜,朱砂以娇艳胜,粉梅则品不高,然在无锡梅园苏州邓尉所看见的,则全是这种粉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和靖先生的诗确实作得好,但这里的好梅花,他恐怕还没有见过。碧绿、雪白、粉红、朱红,各种各样的颜色,配合得适宜而又自然,真配得上“香雪海”那三个字。
④现在是三月底,梅兰早已谢了,正是海棠、玉兰、桃、杏、梨、李、迎春等各种花木争芳的时候。杨柳早已拖着柔媚的长条,在百花潭浣花溪的水边悠悠地飘动。大的鸟小的鸟,颜色很好看,不知道名字,飞来飞去地唱着歌。薛涛林公园也充满了春意,有老诗人在那里吊古,有青年男女在那里游春;有的在吹箫唱曲,有的在垂钓弹筝。这种情味,比起西湖上的风光,全是两样。
⑤花朝,是成都花会开幕的日子,地点在南门外十二桥边的青羊宫。花会期有一个月。这是一个成都青年男女解放的时期。花会与上海的浴佛节有点相像,不过成都的是以卖花为主,再辅助着各种游艺与各地的出产。平日我们在街上不容易看到艳妆的妇女,到这时候,成都人倾城而出,买花的,卖花的,看人的,被人看的,摩肩擦背,真是拥挤不堪。高跟鞋,花裤,桃色的衣裳,卷卷的头发,五光十色,无奇不有。与其说是花会,不如说是成都人展览会。好像是闷居了一年的成都人,都要借这个机会来发泄一下似的,醉的大醉,闹的大闹。最高兴的,还是小孩子,手里抱着风车风筝,口里嚼着糖,唱着回城去的歌。想着古人的“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句子,真是最妥当也没有的了。
⑥到百花潭去走走,那情境也极好。对面就是工部草堂,一只有篷顶的渡船,时时预备在那里,你摇一摇手,他就来渡你过去。一潭水清得可爱,水浅地方的游鱼,望得清清楚楚,无论你什么时候去,总有一堆人在那里钓鱼,不管有鱼无鱼,他们都能忍耐地坐在那里,谈谈笑笑,总要到黄昏时候,才一群一群地进城。堤边十几株大杨柳,垂着新绿的长条,尖子都排在水面上,微风过去,在水面上摇动着美丽的波纹。
⑦没有事的时候,你可以到茶馆里去坐一坐。茶馆在成都真是遍地都是,一把竹椅,一张不成样子的木板桌,你泡一碗茶,可以坐一个下午。在那里你可以看到许多平日你看不见的东西。有的卖字画,有的卖图章,有的卖旧衣服。你有时候,可以用最少的钱,买到一些很好的物品。郊外的茶馆,有的临江,有的在花木下面,你坐在那里,喝茶,吃花生米,可以悠悠地欣赏自然,或是读书,或是睡觉,你都很舒服。高兴的话,还可以叫来一两样菜,半斤酒,可以喝得醺醺大醉,坐着车子进城。你所感觉到的,只是轻松与悠闲,如外面都市中的那种紧张的空气,你一点也感觉不到。我时常想,一个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
(有删改)
8.从第①段可以看出成都的天气有哪些特点?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表现这些特点的?
9.作者在文章中描绘了几幅图景来给我们勾勒出成都的春天之美,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小院花木掩映图—满城梅花盛开图—① —② —茶馆自在悠闲图
10.杨柳早已拖着柔媚的长条,在百花潭浣花溪的水边悠悠地飘动。(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11.我时常想,一个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我”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
12.选文和朱自清的《春》在描写对象上有何不同?选文中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13.通过作者的描述,你感受到成都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请简要作答。
三、语言综合运用
班上组织“走进春天”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4.古人留下许多传颂千古的名句,从下列诗句中你能发现我国春天的什么特点?请选择一首,写出你的发现。
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我选择第( )首,我的发现是:
15.下列关于“春在校园”的三副对联,你最欣赏哪一副?请简述理由。
A绵绵春雨润万物 处处园丁育栋梁
B雄鹰展翅乾坤大 桃李争春天地宽
C迎东风一片蓝天蹑鹏程 沐朝阳十载寒窗奏凯歌
16.《春》(朱自清)这篇文章结尾的三段文字运用三个比喻高度赞美了春的新、美、力,请你以“春天”为同一本体,也写出三个比喻句,构成排比,来赞美春天。70字以上。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春;济南的冬天;比喻;拟人
【解析】【分析】
A选项,运用了比喻,把“小草”比作“复苏的蚯蚓”,形象写出小草翻动、破土而出时的样子。
B选项,运用了比喻,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形象写出春天时万物新生的状态。
C选项,运用了比喻,把“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比作“日本看护妇”,形象写出了树尖上顶白花的样子。
D选项,运用了拟人,把桃树、杏树、梨树人格化,形象写出来它们竞相开花的状态。
D选项所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判断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对偶等。在日常学习时要注意区分比喻和拟人,拟人和拟物,排比和反复等修辞手法。
2.【答案】C
【知识点】诗歌对联
【解析】【分析】 “像牛毛, 像花针,像细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春雨细密、细亮、细柔的特点。ABD三项与此句描写的雨的特点一致。C项描写的是夏天骤雨来临时的情景。故C不一致。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可从这些方面思考: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具体语言环境、作品背景、关键性词语、句子的写作手法、文章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和思想等。
3.【答案】D
【知识点】衔接仿写
【解析】【分析】 根据对象可以看出“山”应选“朗润”;“水”应选“涨”;“太阳的脸”应选“红”。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题,关键是要抓住对应关系,抓住能体现这种对应关系的语境中的关键词与选项中的关键词。
4.【答案】C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 A.有误,句式杂糅,可将“的原因”删去。
B.有误,搭配不发,将前句改为“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听着李谷--甜美的歌声”。
C.正确。
D.有误,缺少主语,将“常常能够使”删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5.【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 趟着 ——躺着 ;赛几躺跑 ——赛几趟跑
B. 清翠 ——清脆; 宛转 ——婉转
C. 抖搂 ——抖擞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6.【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 水涨船高(zhàng) ——(zhǎng)
B.正确。
C. 应 和(hé) ——(hè)
D. 撑伞(zhǎng) ——(chēng)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7.【答案】C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A.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B. 一年之计在于春: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
C.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不合语境。
D.酝酿: 比喻事情逐渐达到成熟的准备过程。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答案】8.不热不冷,水分很多,阴晴不定,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作者通过成都人和花木的对比、成都与北平江南等地花的对比,突出表现成都天气的这些特点。
9.花朝欢快游春图;百花潭轻松垂钓图
10.“柔媚”意思是柔和可爱,用在此处形容杨柳枝条,写出了杨柳在春天里的柔美情态,传达出作者对杨柳的喜爱之情。
11.“我”在成都感受到的都是轻松与悠闲,一点也感觉不到如外面都市中的那种紧张。
12.朱自清的《春》主要描写的是春草、春花、春雨等自然景物,本文除了描写成都春天的自然景物,还用了较多的篇幅来写人的活动。本文作者在描写春天的自然景物时融入人的活动,使画面呈现不仅充满动态感,而且充满人文气息,在表现成都春天的景象的同时,也凸显出成都这座城市充满着轻松与悠闲的氛围。
13.各类花木争相斗艳,人们在充满春意的地方游春、聚会、垂钓、品茗,人和景融为一体,共同构出成都轻松闲适的春天。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感受、分析环境描写;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文章结构方式;对比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本文①至③段写的是成都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有一点京派的风味、春天来得早的特点,第④至⑥段写春天美景里成都的人们闲适、轻松的生活。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通读文本,理解文意,本文表现出成都花木繁盛、轻松悠闲的城市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成都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通读文本,理解文意,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词语、描写手法、不管从哪个角度,都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能力。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
(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6)本题考查综合应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结合内容“成都天气,……,水分很多,阴晴不定,宜于养花木”“成都的春天,恐怕要比北平江南早一月到两月罢“街头巷尾,院里墙间,无处不是梅花的颜色”“海棠玉兰桃杏梨李迎春各种花木争奇斗艳的时候”来概括作答。从“二月半到三月半,是梅花盛开的时候,街头巷尾,院里墙间,无处不是梅花的颜色。绿梅以清淡胜,朱砂以娇艳胜,粉梅则品不高,然在无锡梅园苏州邓尉所看见的,则全是这种粉梅”“平日我们在街上不容易看到艳妆的妇女,到这时候,成都人倾城而出,买花的,卖花的,看人的,被人看的,摩肩擦背,真是拥挤不堪。高跟鞋,花裤,桃色的衣裳,卷卷的头发,五光十色,无奇不有”“没有事的时候,你可以到茶馆里去坐一坐。茶馆在成都真是遍地都是,一把竹椅,一张不成样子的木板桌,你泡一碗茶,可以坐一个下午。在那里你可以看到许多平日你看不见的东西。有的卖字画,有的卖图章,有的卖旧衣服”可以概括出作者是通过花木、花会和成都人的生活来现这些特点的。故答案为: 不热不冷,水分很多,阴晴不定,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作者通过成都人和花木的对比、成都与北平江南等地花的对比,突出表现成都天气的这些特点。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已知小院花木掩映图(②段)—满城梅花盛开图(③段),⑤段“花朝,是成都花会开幕的日子”“到这时候,成都人倾城而出”可概括为:倾城而出逛花卉图;⑥段“到百花潭去走走,那情境也极好”“总有一堆人在那里钓鱼,不管有鱼无鱼,他们都能忍耐地坐在那里,谈谈笑笑,总要到黄昏时候,才一群一群地进城”可概括为:百花潭垂钓谈笑图。
故答案为:花朝欢快游春图;百花潭轻松垂钓图
10.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注意关键点“运用修辞”的句子,从第4段内容来分析,再结合作者对成都花木的感情作答。“柔媚”是形容女性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柔媚的长条,在百花潭浣花溪的水边悠悠地飘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种花竞相开放的情态,表现了作者对成都花木的喜爱之情。故答案为:“柔媚”意思是柔和可爱,用在此处形容杨柳枝条,写出了杨柳在春天里的柔美情态,传达出作者对杨柳的喜爱之情。
11.本题考查句子赏析。首先结合前文内容明确“懒”和“得过且过”的含义,文章解说了成都花木宜人、成都人生活轻松闲适的特点,由此分析“懒”是“慵懒之意”。如文章描写了成都的花木惹人爱,作者喜爱成都的春天,成都人的生活闲适、轻松、悠闲,文章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成都的喜爱。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成都和在成都生活的由衷的喜爱之情。再结合句子在文中的结尾的位置,应该和文章的主旨相关,文章的主旨是对成都的喜爱,因此句子表达了作者对成都美好环境的喜爱以及在成都自在闲适生活的由衷向往。“得过且过”,贬字褒用,表现成都因为生活轻松、无都市的压力,使人变得慵懒,无过多追求。根据“一九三六年三月末日于成都”分析,这篇文章写于抗战爆发前一年,外面都市中已透着“紧张的空气”,因此“懒人”“得过且过的懒人”是一语双关,作者也有对成都轻松、悠闲生活的担忧。
故答案为:“我”在成都感受到的都是轻松与悠闲,一点也感觉不到如外面都市中的那种紧张。
1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从“我时常想,一个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本文写的是一种“慵懒的生活”,实际是闲适安逸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朱自清的《春》是春天的美好以及带给人的信心和希望,催人奋进。从“你所感觉到的,只是轻松与悠闲,如外面都市中的那种紧张的空气,你一点也感觉不到”作者这样写可以突出成都春天的闲适安逸,以及带给人的轻松与悠闲。故答案为: 朱自清的《春》主要描写的是春草、春花、春雨等自然景物,本文除了描写成都春天的自然景物,还用了较多的篇幅来写人的活动。本文作者在描写春天的自然景物时融入人的活动,使画面呈现不仅充满动态感,而且充满人文气息,在表现成都春天的景象的同时,也凸显出成都这座城市充满着轻松与悠闲的氛围。
13.本题考查综合应用的能力。
从“成都的春天,恐怕要比北平、江南早一月到两月罢。二月半到三月半,是梅花盛开的时候,街头巷尾,院里墙间,无处不是梅花的颜色。绿梅以清淡胜,朱砂以娇艳胜,粉梅则品不高,然在无锡梅园苏州邓尉所看见的,则全是这种粉梅”,可见成都的春天处处都是梅花;从“花会与上海的浴佛节有点相像,不过成都的是以卖花为主,再辅助着各种游艺与各地的出产。平日我们在街上不容易看到艳妆的妇女,到这时候,成都人倾城而出,买花的,卖花的,看人的,被人看的,摩肩擦背,真是拥挤不堪”可见成都的春天热闹非凡;从“到百花潭去走走,那情境也极好。对面就是工部草堂,一只有篷顶的渡船,时时预备在那里,你摇一摇手,他就来渡你过去。一潭水清得可爱,水浅地方的游鱼,望得清清楚楚,无论你什么时候去,总有一堆人在那里钓鱼”,可见成都的春天悠闲自在。据此作答即可。故答案为: 各类花木争相斗艳,人们在充满春意的地方游春、聚会、垂钓、品茗,人和景融为一体,共同构出成都轻松闲适的春天。
【答案】14.示例:①第一首 我国西北的一些干旱地区,由于海陆等因素的影响,气候过于干燥、寒冷,就没有春天的物候现象出现。②第二首 由于地势高低的不同,春天到来的时间也不同。(意思相近即可)
15.示例:选择A项,理由是这副对联借“绵绵春雨”起兴,形象生动地把老师比作“园丁”,体现了老师们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选择B项,理由是这副对联形象生动地把学生比作“雄鹰”“桃李”,展现了学生们在春天这个美好的季节中积极进取、茁壮成长、前程无限的美好景象。选择C项,理由是这副对联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学生们经过多年的努力,将在这个春天里收获成功,奔向更加美好的前途。
【知识点】材料探究;诗歌对联;主题活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材料的探究能力。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句子找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答案。
(2)本题考查对联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对联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14.“春风不度玉门关”是说边塞地区由于距离海洋过远,导致海洋的暖湿气流无法到达,以致气候干旱少雨,没有春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的是平原地区和山区春天到来的时间不同,这是因为地势高低的差别造成的。
故答案为: 示例:①第一首 我国西北的一些干旱地区,由于海陆等因素的影响,气候过于干燥、寒冷,就没有春天的物候现象出现。②第二首 由于地势高低的不同,春天到来的时间也不同。(意思相近即可)
15.无论选择哪一副对联都可以,作答时围绕对联运用的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来分析即可,要言之有理。如A项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老师的奉献精神。
故答案为:示例:选择A项,理由是这副对联借“绵绵春雨”起兴,形象生动地把老师比作“园丁”,体现了老师们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选择B项,理由是这副对联形象生动地把学生比作“雄鹰”“桃李”,展现了学生们在春天这个美好的季节中积极进取、茁壮成长、前程无限的美好景象。选择C项,理由是这副对联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学生们经过多年的努力,将在这个春天里收获成功,奔向更加美好的前途。
16.【答案】示例一:春天,似一位所向披靡的勇士,站在季节的巅峰,吹响了希冀的号角,大地倏然间从睡梦中苏醒。春天,似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把晶莹的甘霖洒下,将孕育一冬的生命,缀满树干的枝丫。春天,似一位技艺超群的魔术师,眨眼间呵一口气,让裸露的山川和房前屋后,披上了华丽的新装。
示例二:春天是一只抽屉,她封闭着我年少的心事,我要打开春天寻找真诚。春天是一架梯子,她连接着我缤纷的梦想,我要把春天扛在肩上。春天是一只小猫,她挑逗着我无穷的快乐,我要把春天搂在怀里。
【知识点】语言生动;语言得体;比喻;排比
【解析】【分析】以春天为主,用上比喻,写排比句即可。如春天是小姑娘,绽开了笑脸,让我们心情舒畅。春天是小伙子,展示着力量,让我们感慨不已。春天是小宝宝,代表了生机,让我们震惊不已。语言合理得体即可。
故答案为:春天,似一位所向披靡的勇士,站在季节的巅峰,吹响了希冀的号角,大地倏然间从睡梦中苏醒。春天,似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把晶莹的甘霖洒下,将孕育一冬的生命,缀满树干的枝丫。春天,似一位技艺超群的魔术师,眨眼间呵一口气,让裸露的山川和房前屋后,披上了华丽的新装。
或者:春天是一只抽屉,她封闭着我年少的心事,我要打开春天寻找真诚。春天是一架梯子,她连接着我缤纷的梦想,我要把春天扛在肩上。春天是一只小猫,她挑逗着我无穷的快乐,我要把春天搂在怀里。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文字运用。根据题目要求,以“春天”为主,写排比句,要求用上比喻的手法赞美春天。注意语言合理得体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