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试卷(基础卷)
一、基础知识
1.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1)曹操,字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朝代)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其诗歌大多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代表作有《蒿里行》《观沧海》《 》《 》等。
(2)李白,字 ,号 ,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 ”。其诗歌多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代表作有《 》《 》《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3)王昌龄,字 , (朝代)诗人,著名 (诗派)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等。
(4)马致远,号 ,大都(今北京)人, (朝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 ”之称。
【答案】(1)孟德;东汉;龟虽寿;短歌行
(2)太白;青莲居士;诗仙;望庐山瀑布;行路难
(3)少伯;唐代;边塞
(4)东篱;元代;曲状元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故答案为:⑴ 孟德 ; 东汉 ; 龟虽寿 ; 短歌行⑵ 太白 ; 青莲居士 ; 诗仙 ; 望庐山瀑布 ; 行路难 ⑶ 少伯 ; 唐代 ; 边塞 ⑷ 东篱 ; 元代 ; 曲状元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2.(【精彩练习】4古代诗歌四首)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碣石 沧海 澹澹 竦峙 萧瑟 枯藤
【答案】jié;cāng;dàn;sǒng zhì;xiāo sè;téng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 碣jié石:碣石山。
沧cāng海:大海。
澹澹 dàn : 波涛激荡 。
竦峙sǒng zhì : 高耸挺立。
萧瑟 xiāo sè :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
枯藤téng : 枯老的藤蔓 。
故答案为:jié;cāng;dàn ;sǒng; zhì ;|xiāo; sè ;téng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这类题要求考生平时多积累,识记常用字的字音,尤其是一些多音字、音近字、形近字以及容易误读的字音。
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课课练:4 古代诗歌四首)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每处不超过10字)
诗歌的源头是歌谣。 。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足蹈便是帮助节奏的;而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 ,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这便是最初的诗了。
【答案】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有了文字以后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语言连贯
【解析】【分析】第1空,后面两句介绍了徒歌和乐歌,那填的这句在前面,就是一个总说,所以应是“歌谣分为徒歌和乐歌”;第2空,前面句子说没有文字时的情况,而后面又有“才有”,故这里应填“有了文字以后”。
故答案为:1、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2、有了文字以后。
【点评】本题考查语句衔接。解答此类题要求我们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4.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其中情景交融,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
【答案】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天净沙秋思
【解析】【分析】根据关键词“天涯游子之悲”写出诗句。考点:《天净沙·秋思》。重点及易错字:涯。
故答案为: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点评】本道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解答此类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5.《次北固山下》中,诗人借“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思乡愁绪的诗句是: 。
【答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次北固山下
【解析】【分析】根据关键词“雁足传书”写出诗句。考点:《次北固山下》。重点及易错字:雁。
故答案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点评】本道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解答此类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6.《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从旧事物中孕育并终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诗句是: 。
【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次北固山下
【解析】【分析】根据关键词“新事物从旧事物中孕育并终将取代旧事物”写出诗句。考点:《次北固山下》。重点及易错字:残;夜。
故答案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点评】本道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解答此类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7.《次北固山下》中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写出了江面开阔的诗句是: 。
【答案】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次北固山下
【解析】【分析】根据关键词“江面开阔”写出诗句。考点:《次北固山下》。重点及易错字:阔;悬。
故答案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点评】本道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解答此类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朋友的思念。
【答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解析】【分析】根据关键词“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写出诗句。考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重点及易错字:君;郎。
故答案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点评】本道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解答此类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9.《观沧海》中写风起水涌,展现大海气势的诗句是: 。
【答案】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观沧海
【解析】【分析】根据关键词“风起水涌”写出诗句。考点:《观沧海》。重点及易错字:萧瑟。
故答案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点评】本道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解答此类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二、诗歌鉴赏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0.请简要分析“杨花落尽子规啼”景物描写的特点。
11.下列诗句中,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表达的感情截然不同的一项是( )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孟浩然之广陵》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答案】10.作者抓住随风飘散的杨花和给人凄凉感受的子规的叫声,渲染一种离别的伤感气氛。
11.D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思乡怀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2)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10.“杨花”即柳絮,它的飘落象征着春天的结束和凋零,给人一种时光匆匆、岁月无情的感觉;“子规”即杜鹃鸟,它的啼声凄切,常常让人联想到离别和忧伤。 杨花的“落尽”不仅描绘了春天的逝去,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无奈;而子规的“啼”则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思念的深情。
故答案为: 作者抓住随风飘散的杨花和给人凄凉感受的子规的叫声,渲染一种离别的伤感气氛。
11.A.这句诗表达的是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深深不舍和祝福,带有离别时的忧伤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这与原句中对友人的思念和担忧之情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是围绕离别和友情展开的。B.这句诗描绘的是目送友人离去,直至船影消失在天际,只剩下长江滚滚东流,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深深的思念之情。
C.这句诗描述了送别友人后,山回路转再也看不到对方的身影,只留下雪地上的马蹄印迹。这同样体现了离别时的不舍和对友人的深深牵挂。
D.这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用桃花潭水的深不见底来比喻汪伦对自己的深情厚意,表达的是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它更多的是在赞颂和感谢友情,而非表达离别时的忧伤和思念。
故答案为:D
(2024·富平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shēng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2.下列诗句与本诗所描写时节最接近的一项是( )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B.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3.请你将颈联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写在下面,并解释作者用这个字的原因。
【答案】12.B
13.生,“海日生残夜”的意思是旭日从海上诞生,冲破残夜。诗人从炼意着眼,把“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字使旭日拟人化,赋予它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地写出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蕴含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故选用“生”字。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品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次北固山下;寄情山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
(2)本题考查品味语言特色中的“炼字”型。解答此类题目时基本思路应首先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意思(字面意思和实质意思)或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最后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情感。
12.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秋季;
B.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描写初春;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夏本:
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描写暮春。
故答案为:B
13.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海日生残夜”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生”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太阳从大海上孕育而出的喷薄之势,而用“升”字则没有这种效果。
故答案为:生,“海日生残夜”的意思是旭日从海上诞生,冲破残夜。诗人从炼意着眼,把“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字使旭日拟人化,赋予它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地写出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蕴含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故选用“生”字。
三、语言综合运用
14.(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试卷)学校为激发同学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拟开展“诗词大会”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1)“诗词大会”计划设置“火眼金睛”环节,请你从以下九个字中识别出一个诗句。
衡 雁 阳
归 去 留
边 意 洛
(2)明阳同学参加此次活动的热情很高,经常熬夜做准备,以致白天上课打瞌睡。王老师发现后,轻轻拍拍他的肩膀,委婉地说:“明阳,看来你已经沉醉在古诗词的意境中了。”假如你是明阳,你该怎么说?
(3)请你借助下面的图片,用一句话概括你从下面文字材料中得到的信息。
2020年新春期间,两档颇具人气和好评的文化综艺节目迎来新一季的回归——《经典咏流传》第三季大年初二首播,《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则在大年初四与观众见面。两个节目用不同的方式带观众领略经典之美,想给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一颗传统文化的种子。
【答案】(1)归雁洛阳边
(2)(示例)老师,对不起。我昨天因为熬夜做准备,没有休息好,以致打瞌睡。今后我一定注意劳逸结合,不再影响听课。请您原谅我,好吗?
(3)《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新一季接连回归。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图表信息;语言得体;语言连贯;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一句“归雁洛阳边”,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注意“雁”字不要误写成“燕”。
(2)说话的对象是老师,情景是明阳经常熬夜做准备,以致白天上课打瞌睡。说话时先要写出称呼,然后指要讲清楚自己出现打瞌睡的原因(因为熬夜做准备,没有休息好),再表决心(以后会注意劳逸结合,不再影响听课)。要注意语气委婉,用语礼貌得体。
(3)通读这则材料,借助两幅图片中的文字,再结合“2020年新春期间,两档颇具人气和好评的文化综艺节目迎来新一季的回归——《经典咏流传》第三季大年初二首播,《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则在大年初四与观众见面。”一句,提炼出材料的对象:《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新一季,怎么样:接连回归。
故答案为:⑴ 归雁洛阳边
⑵ (示例)老师,对不起。我昨天因为熬夜做准备,没有休息好,以致打瞌睡。今后我一定注意劳逸结合,不再影响听课。请您原谅我,好吗?
⑶ 《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新一季接连回归。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诗词在背诵时不仅要注重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一些易错字可结合词义去背诵。对于结合诗文内容填写诗句,学生要多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情感,正确把握内容,才能准确地判断。
⑵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由于说话的对象不同,说话的内容也不同。解答此题时,一定要根据情境,明确人物之间的关系及事件的主要内容,语言得体,言之有理,表述清晰即可。
⑶此题考查图文转换及概括能力。图文转化应注意:①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②注意图的细节。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等。③把握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1 / 1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试卷(基础卷)
一、基础知识
1.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1)曹操,字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朝代)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其诗歌大多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代表作有《蒿里行》《观沧海》《 》《 》等。
(2)李白,字 ,号 ,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 ”。其诗歌多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代表作有《 》《 》《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3)王昌龄,字 , (朝代)诗人,著名 (诗派)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等。
(4)马致远,号 ,大都(今北京)人, (朝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 ”之称。
2.(【精彩练习】4古代诗歌四首)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碣石 沧海 澹澹 竦峙 萧瑟 枯藤
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课课练:4 古代诗歌四首)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每处不超过10字)
诗歌的源头是歌谣。 。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足蹈便是帮助节奏的;而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 ,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这便是最初的诗了。
4.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其中情景交融,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
5.《次北固山下》中,诗人借“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思乡愁绪的诗句是: 。
6.《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从旧事物中孕育并终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诗句是: 。
7.《次北固山下》中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写出了江面开阔的诗句是: 。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朋友的思念。
9.《观沧海》中写风起水涌,展现大海气势的诗句是: 。
二、诗歌鉴赏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0.请简要分析“杨花落尽子规啼”景物描写的特点。
11.下列诗句中,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表达的感情截然不同的一项是( )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孟浩然之广陵》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2024·富平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shēng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2.下列诗句与本诗所描写时节最接近的一项是( )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B.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3.请你将颈联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写在下面,并解释作者用这个字的原因。
三、语言综合运用
14.(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试卷)学校为激发同学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拟开展“诗词大会”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1)“诗词大会”计划设置“火眼金睛”环节,请你从以下九个字中识别出一个诗句。
衡 雁 阳
归 去 留
边 意 洛
(2)明阳同学参加此次活动的热情很高,经常熬夜做准备,以致白天上课打瞌睡。王老师发现后,轻轻拍拍他的肩膀,委婉地说:“明阳,看来你已经沉醉在古诗词的意境中了。”假如你是明阳,你该怎么说?
(3)请你借助下面的图片,用一句话概括你从下面文字材料中得到的信息。
2020年新春期间,两档颇具人气和好评的文化综艺节目迎来新一季的回归——《经典咏流传》第三季大年初二首播,《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则在大年初四与观众见面。两个节目用不同的方式带观众领略经典之美,想给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一颗传统文化的种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孟德;东汉;龟虽寿;短歌行
(2)太白;青莲居士;诗仙;望庐山瀑布;行路难
(3)少伯;唐代;边塞
(4)东篱;元代;曲状元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故答案为:⑴ 孟德 ; 东汉 ; 龟虽寿 ; 短歌行⑵ 太白 ; 青莲居士 ; 诗仙 ; 望庐山瀑布 ; 行路难 ⑶ 少伯 ; 唐代 ; 边塞 ⑷ 东篱 ; 元代 ; 曲状元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2.【答案】jié;cāng;dàn;sǒng zhì;xiāo sè;téng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 碣jié石:碣石山。
沧cāng海:大海。
澹澹 dàn : 波涛激荡 。
竦峙sǒng zhì : 高耸挺立。
萧瑟 xiāo sè :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
枯藤téng : 枯老的藤蔓 。
故答案为:jié;cāng;dàn ;sǒng; zhì ;|xiāo; sè ;téng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这类题要求考生平时多积累,识记常用字的字音,尤其是一些多音字、音近字、形近字以及容易误读的字音。
3.【答案】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有了文字以后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语言连贯
【解析】【分析】第1空,后面两句介绍了徒歌和乐歌,那填的这句在前面,就是一个总说,所以应是“歌谣分为徒歌和乐歌”;第2空,前面句子说没有文字时的情况,而后面又有“才有”,故这里应填“有了文字以后”。
故答案为:1、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2、有了文字以后。
【点评】本题考查语句衔接。解答此类题要求我们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4.【答案】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天净沙秋思
【解析】【分析】根据关键词“天涯游子之悲”写出诗句。考点:《天净沙·秋思》。重点及易错字:涯。
故答案为: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点评】本道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解答此类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5.【答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次北固山下
【解析】【分析】根据关键词“雁足传书”写出诗句。考点:《次北固山下》。重点及易错字:雁。
故答案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点评】本道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解答此类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6.【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次北固山下
【解析】【分析】根据关键词“新事物从旧事物中孕育并终将取代旧事物”写出诗句。考点:《次北固山下》。重点及易错字:残;夜。
故答案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点评】本道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解答此类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7.【答案】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次北固山下
【解析】【分析】根据关键词“江面开阔”写出诗句。考点:《次北固山下》。重点及易错字:阔;悬。
故答案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点评】本道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解答此类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8.【答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解析】【分析】根据关键词“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写出诗句。考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重点及易错字:君;郎。
故答案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点评】本道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解答此类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9.【答案】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观沧海
【解析】【分析】根据关键词“风起水涌”写出诗句。考点:《观沧海》。重点及易错字:萧瑟。
故答案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点评】本道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解答此类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答案】10.作者抓住随风飘散的杨花和给人凄凉感受的子规的叫声,渲染一种离别的伤感气氛。
11.D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思乡怀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2)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10.“杨花”即柳絮,它的飘落象征着春天的结束和凋零,给人一种时光匆匆、岁月无情的感觉;“子规”即杜鹃鸟,它的啼声凄切,常常让人联想到离别和忧伤。 杨花的“落尽”不仅描绘了春天的逝去,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无奈;而子规的“啼”则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思念的深情。
故答案为: 作者抓住随风飘散的杨花和给人凄凉感受的子规的叫声,渲染一种离别的伤感气氛。
11.A.这句诗表达的是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深深不舍和祝福,带有离别时的忧伤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这与原句中对友人的思念和担忧之情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是围绕离别和友情展开的。B.这句诗描绘的是目送友人离去,直至船影消失在天际,只剩下长江滚滚东流,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深深的思念之情。
C.这句诗描述了送别友人后,山回路转再也看不到对方的身影,只留下雪地上的马蹄印迹。这同样体现了离别时的不舍和对友人的深深牵挂。
D.这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用桃花潭水的深不见底来比喻汪伦对自己的深情厚意,表达的是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它更多的是在赞颂和感谢友情,而非表达离别时的忧伤和思念。
故答案为:D
【答案】12.B
13.生,“海日生残夜”的意思是旭日从海上诞生,冲破残夜。诗人从炼意着眼,把“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字使旭日拟人化,赋予它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地写出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蕴含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故选用“生”字。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品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次北固山下;寄情山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
(2)本题考查品味语言特色中的“炼字”型。解答此类题目时基本思路应首先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意思(字面意思和实质意思)或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最后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情感。
12.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秋季;
B.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描写初春;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夏本:
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描写暮春。
故答案为:B
13.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海日生残夜”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生”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太阳从大海上孕育而出的喷薄之势,而用“升”字则没有这种效果。
故答案为:生,“海日生残夜”的意思是旭日从海上诞生,冲破残夜。诗人从炼意着眼,把“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字使旭日拟人化,赋予它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地写出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蕴含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故选用“生”字。
14.【答案】(1)归雁洛阳边
(2)(示例)老师,对不起。我昨天因为熬夜做准备,没有休息好,以致打瞌睡。今后我一定注意劳逸结合,不再影响听课。请您原谅我,好吗?
(3)《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新一季接连回归。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图表信息;语言得体;语言连贯;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一句“归雁洛阳边”,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注意“雁”字不要误写成“燕”。
(2)说话的对象是老师,情景是明阳经常熬夜做准备,以致白天上课打瞌睡。说话时先要写出称呼,然后指要讲清楚自己出现打瞌睡的原因(因为熬夜做准备,没有休息好),再表决心(以后会注意劳逸结合,不再影响听课)。要注意语气委婉,用语礼貌得体。
(3)通读这则材料,借助两幅图片中的文字,再结合“2020年新春期间,两档颇具人气和好评的文化综艺节目迎来新一季的回归——《经典咏流传》第三季大年初二首播,《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则在大年初四与观众见面。”一句,提炼出材料的对象:《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新一季,怎么样:接连回归。
故答案为:⑴ 归雁洛阳边
⑵ (示例)老师,对不起。我昨天因为熬夜做准备,没有休息好,以致打瞌睡。今后我一定注意劳逸结合,不再影响听课。请您原谅我,好吗?
⑶ 《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新一季接连回归。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诗词在背诵时不仅要注重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一些易错字可结合词义去背诵。对于结合诗文内容填写诗句,学生要多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情感,正确把握内容,才能准确地判断。
⑵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由于说话的对象不同,说话的内容也不同。解答此题时,一定要根据情境,明确人物之间的关系及事件的主要内容,语言得体,言之有理,表述清晰即可。
⑶此题考查图文转换及概括能力。图文转化应注意:①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②注意图的细节。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等。③把握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