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长兴县龙山中学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长兴县龙山中学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9 18:45:36

文档简介

浙江省长兴县龙山中学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让我们以探索的心态看诗文,寻找问与答的奥秘。(30分)
(2024·长兴模拟)默写
“诗文之问”学习单
疑问词 含“问答”的诗文
谁 无限山河泪,①____ ?(夏完淳《别云间》)
岂 ②____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宁 青青子衿,③____。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子衿》)
【甲】▲ ④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乎 ⑤____: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
何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⑥____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持节云中,____ ? ⑦(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问李二司直所居云山① [唐]皇甫冉 门外水流何处 天边树绕谁家 山色东西多少 朝朝几度云遮口② 【注】①本诗是诗人为朋友李二所作,司直为官职名。②《全唐诗》(中华书局版)中末句标点为句号;《唐诗汇评》(陈伯海主编)中末句标点为问号。
1.根据表格提示,完成①-⑦处填空。
2.根据对应诗歌,填写【甲】处疑问词。
3.探究并补全“我的发现”。
我的发现: ◎诗文中的疑问词可以有这些分类:表示疑问,如“谁”“何”:表示反问,如“岂” A    ” 既可表示疑问又可表示反问,如“B    ” ◎诗文中的“问答”可以有这些分类:有问有答、有问不答、答非所问和寓答于问。 ◎诗文中的“问答”可以有这样的作用:C   
①参考“诗文之问”学习单,补全AB处空缺。
②阅读《问李二司直所居云山》一诗,参考注释②,你更赞同哪个版本的标点 请结合具体诗句,阐述理由。
③联系思考过程,在C处概述你的结论,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谁言天地宽;岂不罹凝寒;悠悠我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吾日三省吾身;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何日遣冯唐。
2.安
3.宁;平;示例:我赞同问号版本。诗歌连用四个问号,只问不答,在遐思中表现了诗人对李二所居云山门外水流、屋旁云树、山色变化、朝暮阴晴的盎然兴趣;同时,寓答于问,内容由实转虚,凸显李二居住环境的清幽缥缈,关切中肯定了其闲适的人生志趣,含蓄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示例一:强化诗人情感的表达。示例二:引起读者注意。示例二:引发读者思考。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一般性默写;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1.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罹,凝,厦,遣
故答案为:①谁言天地宽;②岂不罹凝寒;③悠悠我心;④安得广厦千万间;⑤吾日三省吾身;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⑦何日遣冯唐
2.本题考查疑问词。“安得广厦千万间”中“安”是“怎么”的意思,为句中的疑问词。
故答案为:安
3.①本题考查疑问代词。“子宁不嗣音”中“宁”是“岂、难道”的意思,表示反问;“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中“乎”表疑问,“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乎”表反问。故A处可填“宁”,B处可填“乎”。②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诗歌内容可知,诗人明明知道,李二司直居住在云树苍茫、水流门前、山色变幻、朝晦阴晴不同的环境之中,却饶有兴致地询问:那门前的流水正流向何方?天边的绿树掩映着谁的房舍?山色东西有哪些不同?一天之中你那幽绝的居处有几次被云霞遮掩?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是无关紧要的,但我们却立即可以想象到,那崇山峻岭里,那绿树拥围下,那白云时显时露时裹时罩之中,那门前流水的漏潺声底,深卧着李二司直的居处。这分明是从全景来看他的所在,由这样的环境,想见其人,李二司直的情趣与追求也就不难想见。四句四问,问出了关切、欣羡、感佩之情,幽深、神秘、非凡之感,这比起直接去描写李二司直的山家山居,更多了一层想象的乐趣。从这个角度来说,问号版本更有意趣。当然,赞同句号版本,能结合诗歌内容和主旨阐述理由,能言之成理也可。③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岂不罹凝寒”引发读者对松美好品格的联想,引起读者注意;“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引发读者思考从而引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感慨;“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一个问句,表达了诗人在暮色中环顾四野、俯仰天地时的无限悲哀,问句强化了诗人情感的表达。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①宁;平。②示例:我赞同问号版本。诗歌连用四个问号,只问不答,在遐思中表现了诗人对李二所居云山门外水流、屋旁云树、山色变化、朝暮阴晴的盎然兴趣;同时,寓答于问,内容由实转虚,凸显李二居住环境的清幽缥缈,关切中肯定了其闲适的人生志趣,含蓄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③示例一:强化诗人情感的表达。
示例二:引起读者注意。
示例二:引发读者思考。
(2024·长兴模拟)探究文天祥之“答”。
文天祥,字宋瑞。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①。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慨然回:“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 ”德佑初,江上报急。天祥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其友止之,天祥曰:“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明年正月,知临安府。寻除②右丞相,入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天祥夜亡入真州,至潮阳,见弘范③,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逆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
索之固,乃以所书《过零丁洋》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 ”天祥对:“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愿赐之一死足 ”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
【注】①江万里:南宋末宰相。②除:授职。③弘范:元朝大将。
4.根据表格提示,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义。
文言现象 原文语句 释义方法 解释加点词
词类活用 万里素奇天祥志节 结合语境 ①   
古今异义 吾深恨于此 课内迁移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②   
一词多义 使为书招张世杰 查阅词典:a.使者; b.命令、让: c.出使; d.假使。 ③   
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④   
5.用“/”给画横线处断句。(限断3处)
故不自量力而以身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丞相江万里对文天祥的气节十分赞赏,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以拯救国家危难。
B.面对元军的进逼愈急,文天祥联合郡中好汉、民众万人、亲朋好友,并得到了积极响应。
C.文中多用文天祥的语言描写,重点突出文天祥作为民族英雄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高尚气节。
D.文天祥被左右的侍从命令向张弘范下拜,但他不拜,张弘范便以礼相待,还派他招降张世杰。
7.揣摩语气能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根据语境,任选一句,从“乎”“矣”“哉”中选择最恰当的语气词填入横线处,并说明理由。
A.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
B.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愿赐之一死足 。
【答案】4.以……为奇;遗憾;b命令,让;a使者
5.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6.B
7.A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言文断句;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需要在平时多积累识记,学会从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解答本题,要先理解句子的意思,再据此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长的句子一般根据句意进行断句,短的句子一般根据句子成分断句,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都可以断开。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语气词使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文天样,字宋瑞,咸淳九年,被起用为湖南提刑,因而见到前任丞相江万里。江万里一向对文天祥的志气节操感到惊奇,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忧伤地说:“我已经老了,纵观天时人事将有变化,我见过的人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
德祐初年,江上告急。文天祥征发郡中豪杰,聚集了数万人。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国家抚养 收起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痛心遗憾。所以不自量力,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的忠臣义士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
第二年正月,担任临安府尹,不久又担任右承相、朝廷派他到元军军营请求讲和,跟大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元丞相伯颜气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趁夜色逃到真州,到了潮阳,见到了张弘范,张弘范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就用对待客人的礼节对待文天祥。带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父母,却教别人背叛父母,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向他索要劝降信,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过零丁洋》给他。崖山被攻破,张弘范派遣使者护送文天祥到京师。文天祥呆在燕京共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最终不会屈服,于是把文天祥召入宫中,对他说:“你有什么心愿?”文天祥回答说:“我受大宋恩泽,做了宰相,怎能侍奉别的皇帝呢?只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向南方叩拜而死。
4.万里素奇天祥志节:江万里一向对文天祥的志气节操感到惊奇。根据文言现象词类活用可知,“奇”这个形容词在此是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奇。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没有一次不对桓帝和灵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恨:遗憾。吾深恨于此:我对此非常痛心遗憾。根据“课内迁移”的方法可知,两个“恨”意思一样,都是“遗憾”。
使为书招张世杰: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根据词典语意,“使”是动词,命令,让。选b。
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张弘范派遣使者护送文天祥到京师。根据词典语意,“使”名词,使者,选a。
故答案为: 以……为奇; 遗憾; b命令,让; a使者
5.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所以不自量力,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的忠臣义士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
“不自量力”是成语,表示谦虚态度,在“力”后面断开;“ 而以身徇之”是行动,主语承前省略,“徇之”使谓语和宾语,故在“之”后面断开;“庶天下忠臣义士”使动宾短语,在“士”后面断开;“将有闻风而起者”是“忠臣义士”的举动,单独断开;
故断句: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故答案为: 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6.B.“并得到了积极响应”错误,结合第二段“天祥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其友止之”可知,文天祥的朋友阻止他,并没有积极响应;
故答案为:B。
7.结合文言虚词意思可知,“乎”“矣”“哉”的文言意思如下:“乎”字表示反问语气的用法,用于疑问句句末,表示反诘语气,不要求对方作出回答,而答案就在其中。可译为“吗”“么”“呢”;“矣”表感叹、命令、请求语气,相当于现汉里的“了”;“哉”表疑问或反话,相当于“吗”“呢”,或表感叹,相当于“啊”;
A.结合“天祥日:‘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 ’”的句意“我不能护卫父母,却教唆别人背叛父母、能这样做吗”可知此句用反问句式刻画了文天祥拒绝写信招揽张世杰的悲愤的人物形象,因而选“乎”;
B.结合“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愿赐之一死足_”的句意“我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么能侍奉二主呢?只希望赐我一死就满足了”中的“安事二姓?”可知文天祥一心求死,表现了文天祥视死如归、果决的人物形象,因而用表示平静、感叹的语气“矣”。
故答案为:示例一:选A。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不能护卫父母,却教唆别人背叛父母,能这样做吗?”其中“乎”字表示反问语气,表现出文天祥对反叛君主,即叫人反叛父母这一行为的不屑和愤怒,体现了他忠君爱国的凛然正气;
示例二:B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么能侍奉二主呢?只希望赐我一死就满足了”,选“矣”,表示陈述语,体现了文天祥不愿受降且视死如归的精神,表现出他国家的赤胆忠心。
二、让我们以文学的眼光看风景,一起行走那拉提。(21分)
(2024·长兴模拟)阅读
那拉提
夏立君
①在去往伊犁新源县那拉提草原的路上,在优美的伊犁河谷,不时看到一片一片薰衣草。幽静的暗紫色碎花随风招摇,花色、花香似乎都带着一些妖气。薰衣草大约算是被人类注入最多浪漫情怀的一种草了。伊犁是世界四大薰衣草产地之一。
②来到那拉提,感觉是来到了一个相当异常的地方。我们已很少能见到这种天真未凿的大自然了。大地似乎在用那拉提来举例子打比方:大自然应该是这样的。
③如此优美的地方真是太少了。一棵树与一颗星谈话,一株草与一只虫谈话,大地与天空似乎一样高。在这儿,大自然保持着细nì ____的感觉。在更多的地方,大自然只好变得粗cǎo B____肮脏乃至只好死去。
④那拉提草原位于那拉提山l C____。这里是伊犁河上游巩乃斯河流域。要有很多前提条件,才能造就出大自然这一方胜景。在那拉提,条件都具备了。这里三面环山,巩乃斯河蜿蜒流过,绿草如菌,水流似带。【甲】如此优美的草甸,忧如梦境的草甸,在你周围打开,河谷草甸连接着山坡草甸,山坡草甸连接着茂密森林,茂密森林之上是遥远的雪峰,雪峰之上是其他地方少见的澄澈蓝天。
⑤你似乎接近了光之源、水之源,进入了万千生灵的家园,大自然的信息当下抵达你无言的心。在这里,大自然有最好的表情、心情。【乙】每时每刻,无非花开花落,虫声兴歇。鹰偶尔巡礼,漫不经心地寻找一个让它空降的理由。天空和大地,被淡淡的喜悦充满。是喜悦,不是热闹。“万物兴歇皆自然。”“蝴蝶忽然满芳草。”(李白句)李白没来过那拉提,但一千多年前的李白,所到之处,看到的或许都是与那拉提类似的风景。李白该有一种“忽然”表情。这里的大自然就是“忽然”表情。
⑥太阳落山了。大地一点点入睡。先是河谷草甸蒙胧入睡,接着是山坡草甸,接着是森林,雪峰入睡最晚。夜晚来临,生命及各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状态。牲畜只有较少的欲望,在夜晚,它们就完全安静下来。草的欲望更少,即使每天被牙齿腰斩一次,心里也不留伤痕。
⑦我入住一个巨型蒙古包,蒙古包坐落在河谷草甸上,巩乃斯河就在窗下,鲜草的味道,牛羊的味道,水的味道,包围着我。巩乃斯河跳跃般的流水声变得更加纯粹。这刚刚从高山下来的河流,似乎有一种直立行走的姿态和愿望。它总是跳跃着前行。在夜幕中,我独自上到近处一面山坡,与牲畜和草一起披星戴月。夜深了。世界啊,那拉提啊,我要暂时离开你一会儿,我要睡了。巩乃斯河啊,其他事物都安静了,你为何跑到我耳朵里叫得更响
⑧黎明时分醒来,从薄雾蒙蒙的一个新天地中醒来,好像从童话里醒来,好像回到了儿时。儿时,我那沂蒙山缝隙里的家,就在薄雾蒙蒙的池塘与沂河之间。那时,总是起床了却还不能完全清醒。
⑨我踏着未被惊动的露珠,又上到近处那面山坡,与牲畜与鲜草一起迎接那拉提朝阳。我看到大地一点一点醒来。雪峰醒来,山坡醒来,山谷醒来,最后哗啦一声,全都醒来了。大地的气息丰富了你。你只能说,最美的语言是自然。在这里,有什么好说的,说什么好
⑩那拉提就是一个摆在大地上的灵感。“大块假我以文章”(李白语)。李白说,他的诗文都是天地自然赏赐给他的。世界越来越物质化,亦越来越趋向虚拟、虚构,大自然离我们也越来越远了。可是,你或许有能力虚构一个心灵给他人,却无法虚构一个心灵给自己。那拉提,我是匆匆过客,你的美好是一个过客眼中的美好。对任何事物,不论写一遍,还是说一遍,谁能完全避免虚构因素呢?那拉提,我向你保证,我要记住我眼中你的美好,杜绝虚构心灵。
(选自《时间会说话》)
8.【发现风景】根据拼音写出③④段中空缺的汉字。
9.从伊犁河谷到那拉提,作者发现两地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 请在横线处填写原文中的词语。
10.【凝视欣赏】请根据括号中的提示,从以下描写风景的句子中任选一句赏析。
【甲】如此优美的草甸,恍如梦境的草甸,在你周围打开,河谷草甸连接着山坡草甸,山坡草甸连接着茂密森林,茂密森林之上是遥远的雪峰,雪峰之上是其他地方少见的澄澈蓝天。(结合知识卡片1,从顶真角度赏析)
【乙】每时每刻,无非花开花落,虫声兴歇。鹰偶尔巡礼,漫不经心地寻找一个让它空降的理由。(结合知识卡片2,从副词角度赏析)
知识卡片1: 顶真,指上句结尾与下句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如“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选自浙江省编《语文作业本》) 知识卡片2: 副词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起修饰、限制的作用,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丰或语气等。比如“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中的加点词就是副词。 (选自统编版《语文》教材)
11.【关联探究】以下关于第⑤段划线句中“忽然”表情的理解,你认为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蝴蝶忽然满芳草”,说明花开得繁茂,盛开速度快,所以蝴蝶一下子就飞了过来,和大自然“忽然”表情相对应,说明大自然瞬息变化,作者借此展现大自然之伟力,提醒我们珍爱环境。
B.结合“大块假我以文章”可见,大自然的变化源源不断地给予李白创作灵感,但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大自然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故而此处大自然“忽然”的表情应是满含忧伤,世间万物有兴盛也有衰亡,一切都是虚无。
C.“蝴蝶忽然满芳草”一句展现了满目丰盈的生机,是芳草遍野亦是蝴蝶翩翩,故此处的大自然就是“万千生灵的家园”,而“忽然”的表情背后应是热闹欢腾的心情,也展现作者热烈澎湃的赞颂。
D.结合李白诗句可知,遍地芳草、蝴蝶翩飞的景象在霎时带来了惊喜,“忽然”表情即为欢欣愉悦。而大自然“忽然”的表情正是自然兴衰规律下的生机灵动,“忽然”一词重复,也可见自然与人产生丰富充盈的共鸣。
12.对过往的叹总在“忽然”的时刻出现。关联以下两本小说中的相应片段,结合整本书,思考这种“忽然”时刻在小说中的作用。
(祥子)忽然泪一串串的流下来,不但想起虎妞,也想起一切。到城里来了几年,这是他努力的结果,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他连突都哭不出声来!车,车,车是自己的饭碗。买,丢了;再买,卖出去;三起三落,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没了,什么都没了,连个老婆也没了!
(选自《骆驼祥子》第二十章)
(宋江)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上人,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调……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选自《水浒传》第三十九回)
13.【体会感悟】读完本文后,有同学有感而发写下这两个话题,请你任选其一,结合文本和生活体验,完成感悟式批注。
A杜绝虚构,珍视美好
B怀想回望,蓄力行走
我选择 。【感悟式批注】 。
【答案】8.腻; 糙; 麓
9.①妖气/招摇/刻意/造作/统一性/人工;②天真未凿/细腻/本真
10.【甲】作者以顶针的方式让自己的欣赏视角不断延展,从河谷到山坡到森林到雪峰最后到蓝天,由近及远渐次铺展画面,有动态的层次美感,让人感受到那拉提风景的浑然天成,融为一体,体现了作者的沉醉欣赏和由衷热爱。【乙】“无非”写出在那拉提,花开花落,虫声兴歇都是最寻常不过的状态,不刻意,不造作;“偶尔”“漫不经心”写出鹰的淡然、随性,对于空降捕猎没有过多的欲望。两句都表现出那拉提自然、本真的面貌,让作者感到轻松自在,欣赏迷恋。
11.D
12.“忽然”的描写,既可以展现人物内心,表现人物性格,同时在陡转的情节中,为后文故事的必然发展作铺垫。《骆驼祥子》中面对虎妞难产而死的现状,祥子忽然落泪,回望自己人生的三起三落而感到无奈和痛苦。对于眼前的困境,祥子沉湎其中,并没有进一步探求问题的根源,这是他懦弱的表现。此处“忽然”时刻的描写,为他完全成为行尸走肉作了铺垫。《水浒传》中宋江被发配江州后,独自到浔阳楼欣赏江景,忽然触景生情,感怀时运不济,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愤怒,以及对未来可能实现的雄心壮志的期待。同时,此刻“忽然”的题诗,为后文宋江被打入大牢,引出众好汉劫法场、上梁山作铺垫。
13.选择A。杜绝虚构,珍视美好。示例:在那拉提,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都没有刻意的人工痕迹,也没有欲望和伤痕。需要我们用心体察,才能真正亲近这种淡然、安静、天真未凿的自然。而这样自然本真的面貌,在作者眼里才是美好的。这样美好的自然,唤醒我们过往的人生,与我们无言的心不断产生共鸣,带给我们感动、欣喜和思考,让我们的内心世界逐步丰盈,避免心灵虚构。尤其在现在的智能时代,互联网等媒介生成的世界正成为世界主流,真实的客观世界似乎无关紧要,大家都在快速刷视频路过且错过真实的美。因此我们需要珍视自然真切的体验,葆有自己的个体和探索世界的勇气,避免个体心灵沦陷在虚构的世界;
选择B。怀想回望,蓄力行走。示例:行走中,作者被那拉提的纯粹与真美折服,在当时当刻的欣赏中,仍然怀想历史、回忆往昔。美景里有李白的诗句与“忽然”表情,精神灵魂同频共振,共赏瞬时又永恒的美好。欣赏沿途风景,也想着沂蒙山缝隙里的家,内心深处响着乡愁清音,都是精神滋养,让他更贴近自然,具有生命情怀。我们如今也有许多游历的机会,在见闻中也会对历史人文或者家乡时有感怀。本文有温度的警策,也让我懂得珍惜与自然对话的机会,在喧嚣和浮躁的当下找准自己的位置,毅然前行寻探,并活出生命的意义!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抒情性(写景)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字形。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2)本题考查提炼文本信息。解答本题,要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相关答题区间,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提炼概括。注意语言要简洁。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则可从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句子的突出特征、含义等方面着手分析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词语。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语言组织:这个词语意思是…,强调(突出、写出)了…,表达了…的情感,或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为下文叙事描写提供合理的依据。
(5)本题考查赏析词语。赏析词语,首先要弄清词语的本义、语境义和表述的对象,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
(6)本题考查主旨和阅读感受。解答本题,首先要阅读文章,找到题干中句子的位置;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分析文章的主旨。
8.细腻(xì nì):指细致光滑,也可用来形容描写、表演等细致入微;
粗糙(cū cāo):指粗笨拙劣,草率马虎;
山麓(shān lù):即山脚。
故答案为: 腻; 糙; 麓
9.第一空,结合第①段“在优美的伊犁河谷,不时看到一片一片薰衣草。幽静的暗紫色碎花随风招摇、花色、花香似乎都带着一些妖气”,可知:伊犁河谷的薰衣草随风招摇,似乎都带着一些妖气;
第二空,结合第②段“来到那拉提,感觉是来到了一个相当异常的地方。我们已很少能见到这种天真未凿的大自然了”,第③段“在这儿,大自然保持着细腻的感觉”,可知:那拉提让人感觉是天真未凿的大自然,保持着细腻的感觉。
故答案为: ①妖气/招摇/刻意/造作/统一性/人工;②天真未凿/细腻/本真
10.(1)“如此优美的草甸,恍如梦境的草甸,在你周围打开,河谷草甸连接着山坡草甸,山坡草甸连接着茂密森林,茂密森林之上是遥远的雪峰,雪峰之上是其他地方少见的澄澈蓝天”,其中“河谷草甸连接着山坡草甸”“山坡草甸连接着茂密森林”“茂密森林之上是遥远的雪峰”“雪峰之上是其他地方少见的澄澈蓝天”运用顶真的手法。“山坡草甸”“茂密森林”“雪峰”表现作者来到草甸时,视觉从河谷的草甸,望上山坡的草甸,再到茂密的森林,遥远的雪峰、最后仰望天空,景物由近到远有序的在读者面前展开,表现了那拉提草原风景优美的特点。结合第④段“要有很多前提条件,才能造就出大自然这一方胜景。在那拉提,条件都具备了。这里三面环山,巩乃斯河蜿蜒流过,绿草如茵,水流似带”,第⑤段“你似乎接近了光之源、水之源,进入了万千生灵的家园,大自然的信息当下抵达你无言的心”,可知:那拉提草原具备造就出大自然这一方胜景的条件,这里的美景和谐统一,在这里能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作者沉醉在那拉提草原的美景之情,表现作者热爱之情;
(2)“每时每刻,无非花开花落,虫声兴歇。鹰偶尔巡礼,漫不经心地寻找一个让它空降的理由”,其中“无非”指的是只,不过,指的是在那拉提草原经常可见鲜花盛开和凋谢,虫声此起彼伏,表现那拉提草原很自然美好。“偶尔”指的是间或,有时;“漫不经心”指的是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表示苍鹰并不在意是否能捕获到猎物,它只是有时在天空中悠然地飞翔而已。结合第②段“我们已很少能见到这种天真未凿的大自然了”,第③段“一棵树与一颗星谈话,一株草与一只虫谈话,大地与天空似乎一样高。在这儿,大自然保持着细腻的感觉”,第⑤段“天空和大地,被淡淡的喜悦充满。是喜悦,不是热闹”,可知:那拉提草原的景物很优美,没有被工业社会污染,没有受到人类外力破坏,一切都是原生态的景色,让人感觉很舒适自在。“无非”“偶尔”“漫不经心”这些副词表现作者被那拉提草原的美景陶醉。
故答案为: 【甲】作者以顶针的方式让自己的欣赏视角不断延展,从河谷到山坡到森林到雪峰最后到蓝天,由近及远渐次铺展画面,有动态的层次美感,让人感受到那拉提风景的浑然天成,融为一体,体现了作者的沉醉欣赏和由衷热爱。【乙】“无非”写出在那拉提,花开花落,虫声兴歇都是最寻常不过的状态,不刻意,不造作;“偶尔”“漫不经心”写出鹰的淡然、随性,对于空降捕猎没有过多的欲望。两句都表现出那拉提自然、本真的面貌,让作者感到轻松自在,欣赏迷恋。
11.“忽然”的意思是,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
结合第⑤段“每时每刻,无非花开花落,虫声兴歇。鹰偶尔巡礼,漫不经心地寻找一个让它空降的理由。天空和大地,被淡淡的喜悦充满。是喜悦,不是热闹”和“万物兴歇皆自然”、“蝴蝶忽然满芳草”可知,李白认为万物兴衰都有自然的规律,而这种自然兴衰规律下的花开花落,虫声兴歇等生机灵动,就是大自然“忽然”的表情,这种表情是喜悦,不是热闹,更不是伤感,当李白忽然看到翩翩的蝴蝶飞满芳草,内心霎时充满了欣喜和殷切期待之感。大自然就这样源源不断地给予李白创作诗文的灵感源泉,正如他所言“大块假我以文章”。大自然就是这样“忽然”的表情,会在无意之间即刻击中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与我们无言的心产生丰富充盈的共鸣。这是生命对生命的感发,也是人充溢的生命力的体现;
因此A项“说明大自然瞬息变化,作者借此展现大自然之伟力,提醒我们珍爱环境”的理解,B项“故而此处大自然‘忽然’的表情应是满含忧伤,世间万物有兴盛也有衰亡,一切都是虚无”的理解和C项“而‘忽然’的表情背后应是热闹欢腾的心情”的理解都是有误的;
故答案为:D。
12.“忽然”的意思是,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一般指人物因看到某事或某景,内心产生的特别感受,也指情节因某人或某事而发生的突变,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
结合“(祥子)忽然泪一串串的流下来,不但想起虎妞,也想起一切”“车,车,车是自己的饭碗。买,丢了;再买,卖出去;三起三落,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没了,什么都没了,连个老婆也没了”,可知:祥子之所以忽然流泪是因为他想起自己的不幸遭遇,买卖车的三起三落,虎妞的难产去世,他这些年辛勤干活,到头来却是一场空,现在的生活一片狼藉,自己没有找寻到造成他命运悲剧的原因,只是在痛苦的回忆里去埋怨命运,这个“忽然”为祥子的堕落转变做铺垫,表现人物情感的变化,情节的突转;
结合“(宋江)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上人,虽留得一个虚名, 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调”,可知:宋江来到浔阳楼饮酒时,看到眼前的江景,回想起自己的经历,感慨自己时运不济,不幸发配江州,导致与亲人离别。正是因为他有这些情绪导致他忍不住在浔阳楼上题写《西江月》,抒发自己时运不济的愤懑和他渴望他日壮志凌云的抱负。“忽然”题诗,为后文黄文炳发现宋江的反诗,蔡九知府下令捉拿宋江入狱等情节作铺垫。
故答案为: “忽然”的描写,既可以展现人物内心,表现人物性格,同时在陡转的情节中,为后文故事的必然发展作铺垫。《骆驼祥子》中面对虎妞难产而死的现状,祥子忽然落泪,回望自己人生的三起三落而感到无奈和痛苦。对于眼前的困境,祥子沉湎其中,并没有进一步探求问题的根源,这是他懦弱的表现。此处“忽然”时刻的描写,为他完全成为行尸走肉作了铺垫。《水浒传》中宋江被发配江州后,独自到浔阳楼欣赏江景,忽然触景生情,感怀时运不济,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愤怒,以及对未来可能实现的雄心壮志的期待。同时,此刻“忽然”的题诗,为后文宋江被打入大牢,引出众好汉劫法场、上梁山作铺垫。
13.结合第②段“我们已很少能见到这种天真未凿的大自然了”,第⑥段“牲畜只有较少的欲望,在夜晚,它们就完全安静下来。草的欲望更少,即使每天被牙齿腰斩一次,心里也不留伤痕”可知,那拉提是一个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都没有刻意雕琢和做作的地方,这里没有那么多世俗的欲望和伤痕,是自然本来的样子,喜悦、安静、本真。结合第⑩段“世界越来越物质化,亦越来越趋向虚拟、虚构,大自然离我们也越来越远了。可是,你或许有能力虚构一个心灵给他人,却无法虚构一个心灵给自己”可知,这样美好的自然,唤醒我们的心灵和过往的人生,让我们的内心世界逐步丰盈,避免心灵虚构。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互联网打破了真实和虚构之间的界线,我们每天都在互联网上快速地浏览和赞叹各种虚构的美,却在不停地错过身边大自然中的真实的美。因此我们需要珍视自然真切的体验,避免个体心灵沦陷在虚构的世界。可据此作答。
结合第⑤段“‘万物兴歇皆自然。’‘蝴蝶忽然满芳草。’(李白句)李白没来过那拉提,但一千多年前的李白,所到之处,看到的或许都是与那拉提类似的风景。李白该有一种‘忽然’表情。这里的大自然就是‘忽然’表情”可知,那拉提草原的花开花落,虫声兴歇令作者想到李白的诗句,幻想其“忽然”表情,感受到自然与人产生的丰富充盈的共鸣;结合第⑧段“从薄雾蒙蒙的一个新天地中醒来……好像回到了儿时。儿时,我那沂蒙山缝隙里的家,就在薄雾蒙蒙的池塘与沂河之间。那时,总是起床了却还不能完全清醒”可知作者由眼前薄雾蒙蒙的景象联想到自己儿时的家乡,儿时的生活,浸透着乡情。而这些在行走和欣赏中的怀想正是人与自然之间精神的碰撞,也是过往人生的闪现和怀恋,这些怀想和回望让我们更加贴近自然,更加理解自然,也更加领悟人生的真谛,从而给人生注入温度和力量。我们在旅行中也常常会想到历史人文或者家乡故友,也让我们在喧嚣和浮躁的当下,倾听到内心的声响,找到人生的方向,活出生命的意义!可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 选择A。杜绝虚构,珍视美好。示例:在那拉提,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都没有刻意的人工痕迹,也没有欲望和伤痕。需要我们用心体察,才能真正亲近这种淡然、安静、天真未凿的自然。而这样自然本真的面貌,在作者眼里才是美好的。这样美好的自然,唤醒我们过往的人生,与我们无言的心不断产生共鸣,带给我们感动、欣喜和思考,让我们的内心世界逐步丰盈,避免心灵虚构。尤其在现在的智能时代,互联网等媒介生成的世界正成为世界主流,真实的客观世界似乎无关紧要,大家都在快速刷视频路过且错过真实的美。因此我们需要珍视自然真切的体验,葆有自己的个体和探索世界的勇气,避免个体心灵沦陷在虚构的世界;
选择B。怀想回望,蓄力行走。示例:行走中,作者被那拉提的纯粹与真美折服,在当时当刻的欣赏中,仍然怀想历史、回忆往昔。美景里有李白的诗句与“忽然”表情,精神灵魂同频共振,共赏瞬时又永恒的美好。欣赏沿途风景,也想着沂蒙山缝隙里的家,内心深处响着乡愁清音,都是精神滋养,让他更贴近自然,具有生命情怀。我们如今也有许多游历的机会,在见闻中也会对历史人文或者家乡时有感怀。本文有温度的警策,也让我懂得珍惜与自然对话的机会,在喧嚣和浮躁的当下找准自己的位置,毅然前行寻探,并活出生命的意义!
三、让我们怀着敬仰之心了解历史,参与主题小报设计。(25分)
(2024·长兴模拟) 主题小报设计
为了完成西南联大精神学习小报,同学们查找了以下资料。
资料一:
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原设北平,私立南开大学原设天津。二十六年平津失守,三校奉命迁移湖南,合组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追京沪失守,武汉震动,临时大学又奉命迁云南。师生徒步经贵州,于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抵昆明。旋奉命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昆明本为后方名城,自日军入安南,陷缅甸,乃成后方重镇。联合大学支持其间,先后毕业学生二千余人,从军旅者八百余人。河山既复,日月重光,联合大学之使命既成,奉命于三十五年五月四日结束。原有三校,即将返故居,复旧业。
(节选自《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有删改)
【注】①即1937年。纪念碑的背面,镌刻着1946年5月4日立碑时所能收集到的832位从军学生名单。
资料二:
闻一多在昆明的演讲
时间 演讲题目 演讲场合
1942年11月 《伏羲的传说》 西南联大文史学讲演
1944年5月 《新文艺和文学遗产》 西南联大五四文艺座谈会
1945年7月 《给西南联大的从军回校同学讲话》 西南联大欢迎从军同学返校大会
1946年7月 《最后一次讲演》 李公朴先生追悼会
资料三:
在常常要跑警报的情况下,西南联大的学术风气却是非常良好的。那时清华、北大、南开的教师都在联大教书,名教授很多。联大的大一国文是必修课,当时采用了轮流教学法,每一位教授只讲一个到二个礼拜。一般来说,轮流教学法的效果通常是很差的。不过那时教授阵容实在很强,轮流教学法给了我们多方面的文史知识。记得教过我大一国文的老师有朱自清先生、闻一多先生、罗常培先生、王力先生等很多人。……每当我回想起学生时代,我就会被西南联大优良的学风所感动,它为我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我对物理学的品味大部分是在这所大学里的六年学习时间里形成的。
(节选自杨振宁《读书教学四十年》,有改)
资料四:
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到昆明东北郊龙泉镇龙头村租了一间民房。这里环境非常恶劣,面积不足20平方米,楼下面关着牲畜,又脏又臭,房顶夏天漏雨,冬天透风,但王夫妇居之久了,安之若素。他还特意在大门上写了一副对联:
“闲招白云鹤千里,【甲】____ 。”
他进门时,总爱念一遍字迹斑斑的对联,还仿京剧念白道一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这副对联也是当年联大教授艰苦生活的缩影!
(节选自《西南联大教授对联撷珍》,有删改)
14.【完善资料】查找资料时,发现【甲】处对联缺失,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炉香黄庭静读 B.香一炉静读黄庭
C.黄庭静读一炉香 D.静读黄庭香一炉
15.【精选标题】根据四则资料内容,从下列选项中为电子小报选择一个最恰当的标题是(  )。
A.重温西南联大:烽火岁月中的明灯
B.西南联大:培养世界级学者的摇篮
C.西南联大:烽火岁月中的家事与国事
D.重温西南联大:战火中的青春岁月
16.【设计版面】大家将小报设计成以下四个版块。说说你会将资料二放在哪个版块并阐述理由。
版块一:学校概况
版块二:先生风采
版块三:杰出校友
版块四:浩气长存
17.【编写文稿】你的同学为小报“杰出校友”版块编写文稿,划线句存在语病,请你帮助修改。
联大学生参加抗日战争,发起“一二一”民主活动。这种甘于奉献的精神和爱国情怀也影响了邓稼先。他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中国的核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无愧于“‘两弹’元勋”。
18.【联想感悟】习总书记到西南联大旧址考察调研时,深有感触地说:“西南联大的往事,深刻启示我们: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为国家、为民族,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动机。艰苦简陋的环境,恰恰是出人才的地方。”结合以上资料和以往的学习经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9.【活动余音】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对西南联大产生了巨大的兴趣,查阅了很多书籍,有如下对话。
小语:《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闻一多先生篆刻的“”(国)字缺口向东,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文:我找到闻一多先生“国”字留缺口的答案了,考考你。“国”原作“或”,由表示人口的“口”、表示疆土的“一”和表示军队的“戈”组成,意为军队保护城邦,后面才加上了表示范围的“口”(wéi),指都城等区域。
我:“国”有国防之意,比如“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不过“国”在古诗文里大多还是表示国都或国家,如“①   ”中“国”的意思就是②   。
小语:是的,所以在当时先生篆刻“国”字缺口向东是有深意的。你知道原因了吗 我:③   ,这也体现了闻一多先生④   。(情感或愿望)
20.小语想要申请成为博物馆志愿者,岗位有:展品讲解员,现场引导员。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岗位,依据下面的流程图,向他介绍具体流程。要求:注意解说情境,语言简明得体。
【答案】14.D
15.A
16.示例:资料二最适合放在版块二“先生风采”。资料二演讲单表现了闻一多深湛的学术造诣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展现了西南联大名师的学识和气质,富有个性魅力。
17.发起“一二·一”民主运动
18.习总书记这段话强调的是学生(青年人)学习的动机应该是为国家、为民族。我们现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艰苦简陋的环境中,青年人应该努力克服环境,不为外界所影响,努力提升自己,有所成就。
正如资料一提到在抗日战争期间,西南联大学子纷纷参军,为国效力,这就是他们为国家效力的担当和责任感。再如资料二中提到闻一多先生,我们都学过关于他的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他既是一位优秀的学者教授,又是一位不怕牺牲不怕流血的民主战士,为民族大义不惜牺牲生命。再如资料三四,杨振宁作为当时的学生,如饥似渴地学习;王力教授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苦中作乐,他们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也是西南联大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体现。
19.尚思为国戍轮台/去国怀乡(教材中出现的古诗文句子只要解释为国家或国都的都可);国家/国都(与上句对应即可);缺口向东,交代当时中国东部受到日本入侵;呼吁中国人要英勇无畏地抵抗侵略者,守卫国土。
20.示例一:展品讲解员。大家好,如果大家想要申请展品讲解员的志愿服务,首先投递简历进行线上报名,博物院筛选简历后会通知进入初选同学进行线下复试,面试要进行现场答辩,通过后将参加统一的志愿者培训,合格者将被正式录取。
示例二:现场引导员。大家好!如果大家想要申请现场引导员的志愿服务,首先投递简历进行线上报名,博物院筛选简历后会通知进入初选同学进行线下复试,面试内容是礼仪接待,通过后将参加统一的志愿者培训,合格者将被正式录取。
【知识点】漫画释义;材料探究;诗歌对联;见解表述;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联。对联讲究“仄起平收”,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三、四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为平声(一、二声); 其次,上下联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且结构相称、内容相关。
(2)本题考查拟写标题。解答本题,可以仔细阅读文章,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也可以提取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来拟写标题。答题模式:主体(人物或单位或事物)+事件。
(3)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材料。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4)本题考查病句修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5)本题考查句子理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把握题干要求,锁定答题区间;然后结合上下文语境,精心读、细分析、巧概括。
(6)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
(7)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要明确该图设计的背景,观察构图要素,按照一定顺序描述画面内容,围绕主题和设计背景进行合理想象,由表及里描述寓意。
14.上联:闲招白云鹤千里。其中“闲招”是动词,“白云”是名词,“鹤千里”名词+数量词。“静读”对“闲招”,均为动词;“黄庭”对“白云”,均为名词;“香一炉”对“鹤千里”,均为名词+数量词;且符合“仄起平收”;
故答案为:D。
15.资料一主要讲述了西南联大因战争迁移以及其使命的完成;资料二展示了闻一多在昆明的相关演讲,体现了联大师生在特定时期的活动;资料三强调了西南联大在艰难环境下良好的学术风气以及对学生的影响;资料四通过王力先生的事例反映了联大教授艰苦的生活。综合来看,四则资料既展现了西南联大在烽火岁月中的艰难历程、师生们的活动以及学术氛围等,突出了那段特殊时期为中国革命的道路指引了方向,带来了光明。因此可用“重温西南联大:烽火岁月中的明灯”作为标题;
故答案为: A。
16.为了确定将资料二放在哪个版块,我们需要首先分析资料二的内容,并理解四个版块的主题含义。资料二的主要内容是闻一多在昆明的几次演讲情况,包括演讲的时间、题目和场合。这些资料直接反映了西南联大时期教授们的学术活动和精神风貌,特别是闻一多这样有影响力的学者的言行和态度。接着分析四个版块的主题:
版块一,学校概况——这个版块通常用来介绍学校的基本信息,如历史、地理位置、设施等。资料二并不涉及这些基本信息,因此不适合放在这个版块。
版块二,先生风采一一这个版块适合用来展示学校教授、学者的风采,包括他们的学术成就、教学风格、个人品质等。资料二正是关于闻一多教授的演讲,可以展现他的学术精神和个人魅力,因此适合放在这个版块。
版块三,杰出校友一一这个版块用于介绍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包括他们的成就和贡献。资料二虽然提到了“从军回校同学”,但主要焦点是闻一多教授的演讲,而非校友的成就,因此不太适合放在这个版块。
版块四,浩气长存——这个版块可能用于纪念为学校或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或事件。闻一多教授是西南联大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资料二的内容侧重于他的学术活动和风采,因此也不太适合放在这个版块。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资料二放在“版块二:先生风采”中,因为这部分内容能够很好地展现闻一多教授在西南联大时期的学术风采和个人魅力,最符合版块的主题。
故答案为: 示例:资料二最适合放在版块二“先生风采”。资料二演讲单表现了闻一多深湛的学术造诣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展现了西南联大名师的学识和气质,富有个性魅力。
17.划线句搭配不当,“发起”和“活动”搭配不当,应将“活动”改为“运动”。
故答案为: 发起“一二·一”民主运动
18.西南联大在战争时期,面临着平津失守、不断迁移等艰难情况,但依然坚持办学,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从资料一可以看出,联大师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民族危亡时刻,师生们积极投身学业和为国效力之中,如众多学生从军,体现了强烈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这就是学习的动力和动机,激励着他们不断前进。如材料四所述,尽管联大处于艰苦简陋的环境中,如王力先生居住环境恶劣等,但良好的学术风气和强大的教授阵容使得这里依然人才辈出。这说明外在条件的艰苦并不能阻碍真正有志向、有追求的人成长,反而可能激发他们的斗志和潜力。正如我们以往学习到的很多例子,许多伟大的人物都是在艰难困苦中磨砺成才的。习主席这句话这就告诉我们,教育不应仅仅追求物质条件的优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奋斗精神,让我们明白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同时也让我们懂得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坚守初心,努力提升自己,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故答案为: 习总书记这段话强调的是学生(青年人)学习的动机应该是为国家、为民族。我们现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艰苦简陋的环境中,青年人应该努力克服环境,不为外界所影响,努力提升自己,有所成就。
正如资料一提到在抗日战争期间,西南联大学子纷纷参军,为国效力,这就是他们为国家效力的担当和责任感。再如资料二中提到闻一多先生,我们都学过关于他的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他既是一位优秀的学者教授,又是一位不怕牺牲不怕流血的民主战士,为民族大义不惜牺牲生命。再如资料三四,杨振宁作为当时的学生,如饥似渴地学习;王力教授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苦中作乐,他们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也是西南联大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体现。
19.一二空,写出古诗文中“国”解释为国家或国都的都可。如:“国破山河在”中“国”的意思就是国都。“商女不知亡国恨”中的“国”是国家的意思。
三四空,结合资料一“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原设北平,私立南开大学原设天津。二十六年平津失守,三校奉命迁移湖南,合组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迨京沪失守,武汉震动,临时大学又奉命迁云南。师生徒步经贵州,于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抵昆明。旋奉命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等内容可知,这段话主要讲述了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原本在北平,私立南开大学原本在天津,因抗日战争平津失守后三校奉命先迁至湖南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又因局势变化,临时大学经徒步贵州迁至云南昆明,并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由此可知,闻一多先生篆刻“国”字缺口向东,寓意祖国东部受到日军侵略,表现出闻一多先生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爱国情怀。
故答案为: 尚思为国戍轮台/去国怀乡(教材中出现的古诗文句子只要解释为国家或国都的都可); 国家/国都(与上句对应即可); 缺口向东,交代当时中国东部受到日本入侵 ; 呼吁中国人要英勇无畏地抵抗侵略者,守卫国土。
20.依据流程图,从展品讲解员或现场引导员任选其一,阐述具体流程。
示例一:展品讲解员。小语你好,你若想选择展品讲解员这一岗位,首先要在网上进行报名,将自己的简历投递给博物馆;博物馆会进行简历筛选,如果你的条件符合,博物馆会通知你进行线下复试;复试为现场答辩这一面试形式,通过面试后博物馆会对你进行培训,培训过关后就能被录取了。
示例二:现场引导员。小语你好,如果你想申请现场引导员这一志愿者岗位,要先在网上投递简历进行报名,博物馆会进行简历筛选,如果你的条件符合,博物馆会通知你进行线下复试;复试为现场面试答辩,合格后会参加统一培训,培训合格者就能正是上岗了。
故答案为: 示例一:展品讲解员。大家好,如果大家想要申请展品讲解员的志愿服务,首先投递简历进行线上报名,博物院筛选简历后会通知进入初选同学进行线下复试,面试要进行现场答辩,通过后将参加统一的志愿者培训,合格者将被正式录取。
示例二:现场引导员。大家好!如果大家想要申请现场引导员的志愿服务,首先投递简历进行线上报名,博物院筛选简历后会通知进入初选同学进行线下复试,面试内容是礼仪接待,通过后将参加统一的志愿者培训,合格者将被正式录取。
四、让我们一起参悟万物的智慧,滋养心灵的沃土。(44分)
21.(2024·长兴模拟)写作
竹子定律 竹子的芽儿露出地皮后,在一开始的4年时间里,总共只长3厘米,但从第5年开始,它会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生长,到第六周就能长到15米。可能你想不到,竹芽在4年只长3厘米的那段时间里,它的根系在土壤中却铺展了数百平方米。
这个定律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发挥想象,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答案】例文:
厚积薄发方能成功
因一时机遇而成功的人,是否会成为人生最终的赢家?也许有人的答案是肯定的。殊不知,机缘终难使人成就大业。每个人取得的成就如何,取决于一点一滴的日常积累。薄发,需要厚积。
非洲草原有一种草,旱季的一百多天的日子里它只有寸许,而雨水到来时它迅疾地窜到一两米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雨水到来前的六个月里,它一直在扎根,根居然达28米长。它就是被称为“草原之王”的尖毛草。默默努力的它,当机遇到来的时候,就绽放了自己夺目的光彩。所以,厚积,才能薄发。
把握机遇,需要厚积。姜子牙大半生庸碌无为,八十岁方出山辅佐周王。然而,他巩固了周朝的江山,成就了大业。如果姜子牙没有用大半生的时间来丰富学识,即便得到周王重用,又如何建功立业?所以,丰富的积淀是把握机遇的重要保障。
成就霸业,需要厚积。楚庄王继位后三年不理朝政,每日饮酒作乐,醉心声色犬马。国内人人叹息忧虑,但他却是以此麻痹奸臣,暗中洞察政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三年积累,楚庄王成功地扫清奸邪,辨识忠良。厚积让他有能力任贤执政,带领楚国崛起,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鹏鸟能一飞冲天,正是因为苦练三年。
扬名立身,需要厚积。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时已年过八十,在此之前,知道她的寥寥无几。这个普通的科学工作者多少年和同事一起研究,多少个日子里在实验室度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让她有了惊喜的收获,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屠呦呦的名字在一夜之间,传遍千家万户。当根扎得足够深,便会有奇迹出现。
巴尔扎克说:“不幸,是天才成功的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无论遇到怎样恶劣的环境,怎样严峻的考验,人都应该像尖毛草那样默默扎根,积蓄力量,等待命运的转机。
厚积,是成功的基石。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所以,在机遇来敲门之前,我们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行,一路披荆斩棘,成功就在不远处。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1.审题立意:在材料中,竹子用了四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而第五年开始,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原因在于“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已经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方米”。因此材料通过竹子四年前和第五年之后的对比告诉我们,毛竹之所以六周成林,原因在于它放慢了速度成长,着力于发展根系。竹子定律和金蝉定律,告诉我们“每一件事物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耐得住寂寞,忍得住煎熬,才能厚积薄发”,这就是本次写作的主题。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确定立意:成功需要厚积薄发;坚持才能成功;只有打好基础,才能一鸣惊人;沉潜,才能更好地飞跃;积蓄力量,成就未来。本次作文可以写作记叙文或议论文。
2.选材构思:如果写作记叙文,可用倒叙手法,先呈现我的骄人成绩,然后叙述“我”参加作文大赛获一等奖的详细经过;“我”作为运动员夺得金牌的过程。在叙述过程中,重点写我平时用心的准备,流淌的汗水,扎实的积累的情景。最后,以抒情或议论的方式,阐述“厚积薄发”的意义和重要性,点明中心。如果写作议论文,可先从“厚积”与“薄发”辩证的关系入手,以“厚积,方能薄发”或“薄发源于厚积”为中心论点。然后使用引用论证(“万丈高楼从地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等俗语);举例论证(植物:一种毛竹破土5年后才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疯长;人物:周杰伦从小打下扎实的音乐根底方成国际巨星,屠呦呦潜心研究青蒿素几十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正反论证(一天时间作的画卖了一年才卖出去,一年功夫作的画一天就卖出去了)等常见论证方法进行论证。接着,列举实际生活现象,进一步论证论点,最后,总结全文,突出论点,发出号召即可。【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首先要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抓住重点,理清关系。然后立意要准确,力求新颖,立志好坏影响到作文的创新程度。使用素材要恰当巧妙,我们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引用一下题干材料,可以照应话题,否则容易造成与材料疏远的感觉。
1 / 1浙江省长兴县龙山中学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让我们以探索的心态看诗文,寻找问与答的奥秘。(30分)
(2024·长兴模拟)默写
“诗文之问”学习单
疑问词 含“问答”的诗文
谁 无限山河泪,①____ ?(夏完淳《别云间》)
岂 ②____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宁 青青子衿,③____。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子衿》)
【甲】▲ ④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乎 ⑤____: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
何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⑥____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持节云中,____ ? ⑦(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问李二司直所居云山① [唐]皇甫冉 门外水流何处 天边树绕谁家 山色东西多少 朝朝几度云遮口② 【注】①本诗是诗人为朋友李二所作,司直为官职名。②《全唐诗》(中华书局版)中末句标点为句号;《唐诗汇评》(陈伯海主编)中末句标点为问号。
1.根据表格提示,完成①-⑦处填空。
2.根据对应诗歌,填写【甲】处疑问词。
3.探究并补全“我的发现”。
我的发现: ◎诗文中的疑问词可以有这些分类:表示疑问,如“谁”“何”:表示反问,如“岂” A    ” 既可表示疑问又可表示反问,如“B    ” ◎诗文中的“问答”可以有这些分类:有问有答、有问不答、答非所问和寓答于问。 ◎诗文中的“问答”可以有这样的作用:C   
①参考“诗文之问”学习单,补全AB处空缺。
②阅读《问李二司直所居云山》一诗,参考注释②,你更赞同哪个版本的标点 请结合具体诗句,阐述理由。
③联系思考过程,在C处概述你的结论,写出一点即可。
(2024·长兴模拟)探究文天祥之“答”。
文天祥,字宋瑞。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①。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慨然回:“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 ”德佑初,江上报急。天祥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其友止之,天祥曰:“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明年正月,知临安府。寻除②右丞相,入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天祥夜亡入真州,至潮阳,见弘范③,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逆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
索之固,乃以所书《过零丁洋》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 ”天祥对:“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愿赐之一死足 ”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
【注】①江万里:南宋末宰相。②除:授职。③弘范:元朝大将。
4.根据表格提示,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义。
文言现象 原文语句 释义方法 解释加点词
词类活用 万里素奇天祥志节 结合语境 ①   
古今异义 吾深恨于此 课内迁移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②   
一词多义 使为书招张世杰 查阅词典:a.使者; b.命令、让: c.出使; d.假使。 ③   
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④   
5.用“/”给画横线处断句。(限断3处)
故不自量力而以身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丞相江万里对文天祥的气节十分赞赏,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以拯救国家危难。
B.面对元军的进逼愈急,文天祥联合郡中好汉、民众万人、亲朋好友,并得到了积极响应。
C.文中多用文天祥的语言描写,重点突出文天祥作为民族英雄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高尚气节。
D.文天祥被左右的侍从命令向张弘范下拜,但他不拜,张弘范便以礼相待,还派他招降张世杰。
7.揣摩语气能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根据语境,任选一句,从“乎”“矣”“哉”中选择最恰当的语气词填入横线处,并说明理由。
A.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
B.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愿赐之一死足 。
二、让我们以文学的眼光看风景,一起行走那拉提。(21分)
(2024·长兴模拟)阅读
那拉提
夏立君
①在去往伊犁新源县那拉提草原的路上,在优美的伊犁河谷,不时看到一片一片薰衣草。幽静的暗紫色碎花随风招摇,花色、花香似乎都带着一些妖气。薰衣草大约算是被人类注入最多浪漫情怀的一种草了。伊犁是世界四大薰衣草产地之一。
②来到那拉提,感觉是来到了一个相当异常的地方。我们已很少能见到这种天真未凿的大自然了。大地似乎在用那拉提来举例子打比方:大自然应该是这样的。
③如此优美的地方真是太少了。一棵树与一颗星谈话,一株草与一只虫谈话,大地与天空似乎一样高。在这儿,大自然保持着细nì ____的感觉。在更多的地方,大自然只好变得粗cǎo B____肮脏乃至只好死去。
④那拉提草原位于那拉提山l C____。这里是伊犁河上游巩乃斯河流域。要有很多前提条件,才能造就出大自然这一方胜景。在那拉提,条件都具备了。这里三面环山,巩乃斯河蜿蜒流过,绿草如菌,水流似带。【甲】如此优美的草甸,忧如梦境的草甸,在你周围打开,河谷草甸连接着山坡草甸,山坡草甸连接着茂密森林,茂密森林之上是遥远的雪峰,雪峰之上是其他地方少见的澄澈蓝天。
⑤你似乎接近了光之源、水之源,进入了万千生灵的家园,大自然的信息当下抵达你无言的心。在这里,大自然有最好的表情、心情。【乙】每时每刻,无非花开花落,虫声兴歇。鹰偶尔巡礼,漫不经心地寻找一个让它空降的理由。天空和大地,被淡淡的喜悦充满。是喜悦,不是热闹。“万物兴歇皆自然。”“蝴蝶忽然满芳草。”(李白句)李白没来过那拉提,但一千多年前的李白,所到之处,看到的或许都是与那拉提类似的风景。李白该有一种“忽然”表情。这里的大自然就是“忽然”表情。
⑥太阳落山了。大地一点点入睡。先是河谷草甸蒙胧入睡,接着是山坡草甸,接着是森林,雪峰入睡最晚。夜晚来临,生命及各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状态。牲畜只有较少的欲望,在夜晚,它们就完全安静下来。草的欲望更少,即使每天被牙齿腰斩一次,心里也不留伤痕。
⑦我入住一个巨型蒙古包,蒙古包坐落在河谷草甸上,巩乃斯河就在窗下,鲜草的味道,牛羊的味道,水的味道,包围着我。巩乃斯河跳跃般的流水声变得更加纯粹。这刚刚从高山下来的河流,似乎有一种直立行走的姿态和愿望。它总是跳跃着前行。在夜幕中,我独自上到近处一面山坡,与牲畜和草一起披星戴月。夜深了。世界啊,那拉提啊,我要暂时离开你一会儿,我要睡了。巩乃斯河啊,其他事物都安静了,你为何跑到我耳朵里叫得更响
⑧黎明时分醒来,从薄雾蒙蒙的一个新天地中醒来,好像从童话里醒来,好像回到了儿时。儿时,我那沂蒙山缝隙里的家,就在薄雾蒙蒙的池塘与沂河之间。那时,总是起床了却还不能完全清醒。
⑨我踏着未被惊动的露珠,又上到近处那面山坡,与牲畜与鲜草一起迎接那拉提朝阳。我看到大地一点一点醒来。雪峰醒来,山坡醒来,山谷醒来,最后哗啦一声,全都醒来了。大地的气息丰富了你。你只能说,最美的语言是自然。在这里,有什么好说的,说什么好
⑩那拉提就是一个摆在大地上的灵感。“大块假我以文章”(李白语)。李白说,他的诗文都是天地自然赏赐给他的。世界越来越物质化,亦越来越趋向虚拟、虚构,大自然离我们也越来越远了。可是,你或许有能力虚构一个心灵给他人,却无法虚构一个心灵给自己。那拉提,我是匆匆过客,你的美好是一个过客眼中的美好。对任何事物,不论写一遍,还是说一遍,谁能完全避免虚构因素呢?那拉提,我向你保证,我要记住我眼中你的美好,杜绝虚构心灵。
(选自《时间会说话》)
8.【发现风景】根据拼音写出③④段中空缺的汉字。
9.从伊犁河谷到那拉提,作者发现两地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 请在横线处填写原文中的词语。
10.【凝视欣赏】请根据括号中的提示,从以下描写风景的句子中任选一句赏析。
【甲】如此优美的草甸,恍如梦境的草甸,在你周围打开,河谷草甸连接着山坡草甸,山坡草甸连接着茂密森林,茂密森林之上是遥远的雪峰,雪峰之上是其他地方少见的澄澈蓝天。(结合知识卡片1,从顶真角度赏析)
【乙】每时每刻,无非花开花落,虫声兴歇。鹰偶尔巡礼,漫不经心地寻找一个让它空降的理由。(结合知识卡片2,从副词角度赏析)
知识卡片1: 顶真,指上句结尾与下句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如“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选自浙江省编《语文作业本》) 知识卡片2: 副词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起修饰、限制的作用,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丰或语气等。比如“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中的加点词就是副词。 (选自统编版《语文》教材)
11.【关联探究】以下关于第⑤段划线句中“忽然”表情的理解,你认为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蝴蝶忽然满芳草”,说明花开得繁茂,盛开速度快,所以蝴蝶一下子就飞了过来,和大自然“忽然”表情相对应,说明大自然瞬息变化,作者借此展现大自然之伟力,提醒我们珍爱环境。
B.结合“大块假我以文章”可见,大自然的变化源源不断地给予李白创作灵感,但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大自然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故而此处大自然“忽然”的表情应是满含忧伤,世间万物有兴盛也有衰亡,一切都是虚无。
C.“蝴蝶忽然满芳草”一句展现了满目丰盈的生机,是芳草遍野亦是蝴蝶翩翩,故此处的大自然就是“万千生灵的家园”,而“忽然”的表情背后应是热闹欢腾的心情,也展现作者热烈澎湃的赞颂。
D.结合李白诗句可知,遍地芳草、蝴蝶翩飞的景象在霎时带来了惊喜,“忽然”表情即为欢欣愉悦。而大自然“忽然”的表情正是自然兴衰规律下的生机灵动,“忽然”一词重复,也可见自然与人产生丰富充盈的共鸣。
12.对过往的叹总在“忽然”的时刻出现。关联以下两本小说中的相应片段,结合整本书,思考这种“忽然”时刻在小说中的作用。
(祥子)忽然泪一串串的流下来,不但想起虎妞,也想起一切。到城里来了几年,这是他努力的结果,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他连突都哭不出声来!车,车,车是自己的饭碗。买,丢了;再买,卖出去;三起三落,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没了,什么都没了,连个老婆也没了!
(选自《骆驼祥子》第二十章)
(宋江)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上人,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调……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选自《水浒传》第三十九回)
13.【体会感悟】读完本文后,有同学有感而发写下这两个话题,请你任选其一,结合文本和生活体验,完成感悟式批注。
A杜绝虚构,珍视美好
B怀想回望,蓄力行走
我选择 。【感悟式批注】 。
三、让我们怀着敬仰之心了解历史,参与主题小报设计。(25分)
(2024·长兴模拟) 主题小报设计
为了完成西南联大精神学习小报,同学们查找了以下资料。
资料一:
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原设北平,私立南开大学原设天津。二十六年平津失守,三校奉命迁移湖南,合组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追京沪失守,武汉震动,临时大学又奉命迁云南。师生徒步经贵州,于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抵昆明。旋奉命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昆明本为后方名城,自日军入安南,陷缅甸,乃成后方重镇。联合大学支持其间,先后毕业学生二千余人,从军旅者八百余人。河山既复,日月重光,联合大学之使命既成,奉命于三十五年五月四日结束。原有三校,即将返故居,复旧业。
(节选自《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有删改)
【注】①即1937年。纪念碑的背面,镌刻着1946年5月4日立碑时所能收集到的832位从军学生名单。
资料二:
闻一多在昆明的演讲
时间 演讲题目 演讲场合
1942年11月 《伏羲的传说》 西南联大文史学讲演
1944年5月 《新文艺和文学遗产》 西南联大五四文艺座谈会
1945年7月 《给西南联大的从军回校同学讲话》 西南联大欢迎从军同学返校大会
1946年7月 《最后一次讲演》 李公朴先生追悼会
资料三:
在常常要跑警报的情况下,西南联大的学术风气却是非常良好的。那时清华、北大、南开的教师都在联大教书,名教授很多。联大的大一国文是必修课,当时采用了轮流教学法,每一位教授只讲一个到二个礼拜。一般来说,轮流教学法的效果通常是很差的。不过那时教授阵容实在很强,轮流教学法给了我们多方面的文史知识。记得教过我大一国文的老师有朱自清先生、闻一多先生、罗常培先生、王力先生等很多人。……每当我回想起学生时代,我就会被西南联大优良的学风所感动,它为我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我对物理学的品味大部分是在这所大学里的六年学习时间里形成的。
(节选自杨振宁《读书教学四十年》,有改)
资料四:
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到昆明东北郊龙泉镇龙头村租了一间民房。这里环境非常恶劣,面积不足20平方米,楼下面关着牲畜,又脏又臭,房顶夏天漏雨,冬天透风,但王夫妇居之久了,安之若素。他还特意在大门上写了一副对联:
“闲招白云鹤千里,【甲】____ 。”
他进门时,总爱念一遍字迹斑斑的对联,还仿京剧念白道一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这副对联也是当年联大教授艰苦生活的缩影!
(节选自《西南联大教授对联撷珍》,有删改)
14.【完善资料】查找资料时,发现【甲】处对联缺失,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炉香黄庭静读 B.香一炉静读黄庭
C.黄庭静读一炉香 D.静读黄庭香一炉
15.【精选标题】根据四则资料内容,从下列选项中为电子小报选择一个最恰当的标题是(  )。
A.重温西南联大:烽火岁月中的明灯
B.西南联大:培养世界级学者的摇篮
C.西南联大:烽火岁月中的家事与国事
D.重温西南联大:战火中的青春岁月
16.【设计版面】大家将小报设计成以下四个版块。说说你会将资料二放在哪个版块并阐述理由。
版块一:学校概况
版块二:先生风采
版块三:杰出校友
版块四:浩气长存
17.【编写文稿】你的同学为小报“杰出校友”版块编写文稿,划线句存在语病,请你帮助修改。
联大学生参加抗日战争,发起“一二一”民主活动。这种甘于奉献的精神和爱国情怀也影响了邓稼先。他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中国的核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无愧于“‘两弹’元勋”。
18.【联想感悟】习总书记到西南联大旧址考察调研时,深有感触地说:“西南联大的往事,深刻启示我们: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为国家、为民族,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动机。艰苦简陋的环境,恰恰是出人才的地方。”结合以上资料和以往的学习经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9.【活动余音】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对西南联大产生了巨大的兴趣,查阅了很多书籍,有如下对话。
小语:《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闻一多先生篆刻的“”(国)字缺口向东,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文:我找到闻一多先生“国”字留缺口的答案了,考考你。“国”原作“或”,由表示人口的“口”、表示疆土的“一”和表示军队的“戈”组成,意为军队保护城邦,后面才加上了表示范围的“口”(wéi),指都城等区域。
我:“国”有国防之意,比如“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不过“国”在古诗文里大多还是表示国都或国家,如“①   ”中“国”的意思就是②   。
小语:是的,所以在当时先生篆刻“国”字缺口向东是有深意的。你知道原因了吗 我:③   ,这也体现了闻一多先生④   。(情感或愿望)
20.小语想要申请成为博物馆志愿者,岗位有:展品讲解员,现场引导员。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岗位,依据下面的流程图,向他介绍具体流程。要求:注意解说情境,语言简明得体。
四、让我们一起参悟万物的智慧,滋养心灵的沃土。(44分)
21.(2024·长兴模拟)写作
竹子定律 竹子的芽儿露出地皮后,在一开始的4年时间里,总共只长3厘米,但从第5年开始,它会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生长,到第六周就能长到15米。可能你想不到,竹芽在4年只长3厘米的那段时间里,它的根系在土壤中却铺展了数百平方米。
这个定律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发挥想象,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谁言天地宽;岂不罹凝寒;悠悠我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吾日三省吾身;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何日遣冯唐。
2.安
3.宁;平;示例:我赞同问号版本。诗歌连用四个问号,只问不答,在遐思中表现了诗人对李二所居云山门外水流、屋旁云树、山色变化、朝暮阴晴的盎然兴趣;同时,寓答于问,内容由实转虚,凸显李二居住环境的清幽缥缈,关切中肯定了其闲适的人生志趣,含蓄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示例一:强化诗人情感的表达。示例二:引起读者注意。示例二:引发读者思考。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一般性默写;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1.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罹,凝,厦,遣
故答案为:①谁言天地宽;②岂不罹凝寒;③悠悠我心;④安得广厦千万间;⑤吾日三省吾身;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⑦何日遣冯唐
2.本题考查疑问词。“安得广厦千万间”中“安”是“怎么”的意思,为句中的疑问词。
故答案为:安
3.①本题考查疑问代词。“子宁不嗣音”中“宁”是“岂、难道”的意思,表示反问;“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中“乎”表疑问,“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乎”表反问。故A处可填“宁”,B处可填“乎”。②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诗歌内容可知,诗人明明知道,李二司直居住在云树苍茫、水流门前、山色变幻、朝晦阴晴不同的环境之中,却饶有兴致地询问:那门前的流水正流向何方?天边的绿树掩映着谁的房舍?山色东西有哪些不同?一天之中你那幽绝的居处有几次被云霞遮掩?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是无关紧要的,但我们却立即可以想象到,那崇山峻岭里,那绿树拥围下,那白云时显时露时裹时罩之中,那门前流水的漏潺声底,深卧着李二司直的居处。这分明是从全景来看他的所在,由这样的环境,想见其人,李二司直的情趣与追求也就不难想见。四句四问,问出了关切、欣羡、感佩之情,幽深、神秘、非凡之感,这比起直接去描写李二司直的山家山居,更多了一层想象的乐趣。从这个角度来说,问号版本更有意趣。当然,赞同句号版本,能结合诗歌内容和主旨阐述理由,能言之成理也可。③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岂不罹凝寒”引发读者对松美好品格的联想,引起读者注意;“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引发读者思考从而引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感慨;“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一个问句,表达了诗人在暮色中环顾四野、俯仰天地时的无限悲哀,问句强化了诗人情感的表达。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①宁;平。②示例:我赞同问号版本。诗歌连用四个问号,只问不答,在遐思中表现了诗人对李二所居云山门外水流、屋旁云树、山色变化、朝暮阴晴的盎然兴趣;同时,寓答于问,内容由实转虚,凸显李二居住环境的清幽缥缈,关切中肯定了其闲适的人生志趣,含蓄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③示例一:强化诗人情感的表达。
示例二:引起读者注意。
示例二:引发读者思考。
【答案】4.以……为奇;遗憾;b命令,让;a使者
5.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6.B
7.A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言文断句;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需要在平时多积累识记,学会从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解答本题,要先理解句子的意思,再据此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长的句子一般根据句意进行断句,短的句子一般根据句子成分断句,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都可以断开。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语气词使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文天样,字宋瑞,咸淳九年,被起用为湖南提刑,因而见到前任丞相江万里。江万里一向对文天祥的志气节操感到惊奇,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忧伤地说:“我已经老了,纵观天时人事将有变化,我见过的人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
德祐初年,江上告急。文天祥征发郡中豪杰,聚集了数万人。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国家抚养 收起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痛心遗憾。所以不自量力,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的忠臣义士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
第二年正月,担任临安府尹,不久又担任右承相、朝廷派他到元军军营请求讲和,跟大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元丞相伯颜气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趁夜色逃到真州,到了潮阳,见到了张弘范,张弘范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就用对待客人的礼节对待文天祥。带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父母,却教别人背叛父母,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向他索要劝降信,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过零丁洋》给他。崖山被攻破,张弘范派遣使者护送文天祥到京师。文天祥呆在燕京共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最终不会屈服,于是把文天祥召入宫中,对他说:“你有什么心愿?”文天祥回答说:“我受大宋恩泽,做了宰相,怎能侍奉别的皇帝呢?只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向南方叩拜而死。
4.万里素奇天祥志节:江万里一向对文天祥的志气节操感到惊奇。根据文言现象词类活用可知,“奇”这个形容词在此是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奇。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没有一次不对桓帝和灵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恨:遗憾。吾深恨于此:我对此非常痛心遗憾。根据“课内迁移”的方法可知,两个“恨”意思一样,都是“遗憾”。
使为书招张世杰: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根据词典语意,“使”是动词,命令,让。选b。
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张弘范派遣使者护送文天祥到京师。根据词典语意,“使”名词,使者,选a。
故答案为: 以……为奇; 遗憾; b命令,让; a使者
5.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所以不自量力,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的忠臣义士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
“不自量力”是成语,表示谦虚态度,在“力”后面断开;“ 而以身徇之”是行动,主语承前省略,“徇之”使谓语和宾语,故在“之”后面断开;“庶天下忠臣义士”使动宾短语,在“士”后面断开;“将有闻风而起者”是“忠臣义士”的举动,单独断开;
故断句: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故答案为: 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6.B.“并得到了积极响应”错误,结合第二段“天祥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其友止之”可知,文天祥的朋友阻止他,并没有积极响应;
故答案为:B。
7.结合文言虚词意思可知,“乎”“矣”“哉”的文言意思如下:“乎”字表示反问语气的用法,用于疑问句句末,表示反诘语气,不要求对方作出回答,而答案就在其中。可译为“吗”“么”“呢”;“矣”表感叹、命令、请求语气,相当于现汉里的“了”;“哉”表疑问或反话,相当于“吗”“呢”,或表感叹,相当于“啊”;
A.结合“天祥日:‘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 ’”的句意“我不能护卫父母,却教唆别人背叛父母、能这样做吗”可知此句用反问句式刻画了文天祥拒绝写信招揽张世杰的悲愤的人物形象,因而选“乎”;
B.结合“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愿赐之一死足_”的句意“我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么能侍奉二主呢?只希望赐我一死就满足了”中的“安事二姓?”可知文天祥一心求死,表现了文天祥视死如归、果决的人物形象,因而用表示平静、感叹的语气“矣”。
故答案为:示例一:选A。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不能护卫父母,却教唆别人背叛父母,能这样做吗?”其中“乎”字表示反问语气,表现出文天祥对反叛君主,即叫人反叛父母这一行为的不屑和愤怒,体现了他忠君爱国的凛然正气;
示例二:B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么能侍奉二主呢?只希望赐我一死就满足了”,选“矣”,表示陈述语,体现了文天祥不愿受降且视死如归的精神,表现出他国家的赤胆忠心。
【答案】8.腻; 糙; 麓
9.①妖气/招摇/刻意/造作/统一性/人工;②天真未凿/细腻/本真
10.【甲】作者以顶针的方式让自己的欣赏视角不断延展,从河谷到山坡到森林到雪峰最后到蓝天,由近及远渐次铺展画面,有动态的层次美感,让人感受到那拉提风景的浑然天成,融为一体,体现了作者的沉醉欣赏和由衷热爱。【乙】“无非”写出在那拉提,花开花落,虫声兴歇都是最寻常不过的状态,不刻意,不造作;“偶尔”“漫不经心”写出鹰的淡然、随性,对于空降捕猎没有过多的欲望。两句都表现出那拉提自然、本真的面貌,让作者感到轻松自在,欣赏迷恋。
11.D
12.“忽然”的描写,既可以展现人物内心,表现人物性格,同时在陡转的情节中,为后文故事的必然发展作铺垫。《骆驼祥子》中面对虎妞难产而死的现状,祥子忽然落泪,回望自己人生的三起三落而感到无奈和痛苦。对于眼前的困境,祥子沉湎其中,并没有进一步探求问题的根源,这是他懦弱的表现。此处“忽然”时刻的描写,为他完全成为行尸走肉作了铺垫。《水浒传》中宋江被发配江州后,独自到浔阳楼欣赏江景,忽然触景生情,感怀时运不济,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愤怒,以及对未来可能实现的雄心壮志的期待。同时,此刻“忽然”的题诗,为后文宋江被打入大牢,引出众好汉劫法场、上梁山作铺垫。
13.选择A。杜绝虚构,珍视美好。示例:在那拉提,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都没有刻意的人工痕迹,也没有欲望和伤痕。需要我们用心体察,才能真正亲近这种淡然、安静、天真未凿的自然。而这样自然本真的面貌,在作者眼里才是美好的。这样美好的自然,唤醒我们过往的人生,与我们无言的心不断产生共鸣,带给我们感动、欣喜和思考,让我们的内心世界逐步丰盈,避免心灵虚构。尤其在现在的智能时代,互联网等媒介生成的世界正成为世界主流,真实的客观世界似乎无关紧要,大家都在快速刷视频路过且错过真实的美。因此我们需要珍视自然真切的体验,葆有自己的个体和探索世界的勇气,避免个体心灵沦陷在虚构的世界;
选择B。怀想回望,蓄力行走。示例:行走中,作者被那拉提的纯粹与真美折服,在当时当刻的欣赏中,仍然怀想历史、回忆往昔。美景里有李白的诗句与“忽然”表情,精神灵魂同频共振,共赏瞬时又永恒的美好。欣赏沿途风景,也想着沂蒙山缝隙里的家,内心深处响着乡愁清音,都是精神滋养,让他更贴近自然,具有生命情怀。我们如今也有许多游历的机会,在见闻中也会对历史人文或者家乡时有感怀。本文有温度的警策,也让我懂得珍惜与自然对话的机会,在喧嚣和浮躁的当下找准自己的位置,毅然前行寻探,并活出生命的意义!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抒情性(写景)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字形。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2)本题考查提炼文本信息。解答本题,要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相关答题区间,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提炼概括。注意语言要简洁。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则可从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句子的突出特征、含义等方面着手分析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词语。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语言组织:这个词语意思是…,强调(突出、写出)了…,表达了…的情感,或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为下文叙事描写提供合理的依据。
(5)本题考查赏析词语。赏析词语,首先要弄清词语的本义、语境义和表述的对象,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
(6)本题考查主旨和阅读感受。解答本题,首先要阅读文章,找到题干中句子的位置;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分析文章的主旨。
8.细腻(xì nì):指细致光滑,也可用来形容描写、表演等细致入微;
粗糙(cū cāo):指粗笨拙劣,草率马虎;
山麓(shān lù):即山脚。
故答案为: 腻; 糙; 麓
9.第一空,结合第①段“在优美的伊犁河谷,不时看到一片一片薰衣草。幽静的暗紫色碎花随风招摇、花色、花香似乎都带着一些妖气”,可知:伊犁河谷的薰衣草随风招摇,似乎都带着一些妖气;
第二空,结合第②段“来到那拉提,感觉是来到了一个相当异常的地方。我们已很少能见到这种天真未凿的大自然了”,第③段“在这儿,大自然保持着细腻的感觉”,可知:那拉提让人感觉是天真未凿的大自然,保持着细腻的感觉。
故答案为: ①妖气/招摇/刻意/造作/统一性/人工;②天真未凿/细腻/本真
10.(1)“如此优美的草甸,恍如梦境的草甸,在你周围打开,河谷草甸连接着山坡草甸,山坡草甸连接着茂密森林,茂密森林之上是遥远的雪峰,雪峰之上是其他地方少见的澄澈蓝天”,其中“河谷草甸连接着山坡草甸”“山坡草甸连接着茂密森林”“茂密森林之上是遥远的雪峰”“雪峰之上是其他地方少见的澄澈蓝天”运用顶真的手法。“山坡草甸”“茂密森林”“雪峰”表现作者来到草甸时,视觉从河谷的草甸,望上山坡的草甸,再到茂密的森林,遥远的雪峰、最后仰望天空,景物由近到远有序的在读者面前展开,表现了那拉提草原风景优美的特点。结合第④段“要有很多前提条件,才能造就出大自然这一方胜景。在那拉提,条件都具备了。这里三面环山,巩乃斯河蜿蜒流过,绿草如茵,水流似带”,第⑤段“你似乎接近了光之源、水之源,进入了万千生灵的家园,大自然的信息当下抵达你无言的心”,可知:那拉提草原具备造就出大自然这一方胜景的条件,这里的美景和谐统一,在这里能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作者沉醉在那拉提草原的美景之情,表现作者热爱之情;
(2)“每时每刻,无非花开花落,虫声兴歇。鹰偶尔巡礼,漫不经心地寻找一个让它空降的理由”,其中“无非”指的是只,不过,指的是在那拉提草原经常可见鲜花盛开和凋谢,虫声此起彼伏,表现那拉提草原很自然美好。“偶尔”指的是间或,有时;“漫不经心”指的是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表示苍鹰并不在意是否能捕获到猎物,它只是有时在天空中悠然地飞翔而已。结合第②段“我们已很少能见到这种天真未凿的大自然了”,第③段“一棵树与一颗星谈话,一株草与一只虫谈话,大地与天空似乎一样高。在这儿,大自然保持着细腻的感觉”,第⑤段“天空和大地,被淡淡的喜悦充满。是喜悦,不是热闹”,可知:那拉提草原的景物很优美,没有被工业社会污染,没有受到人类外力破坏,一切都是原生态的景色,让人感觉很舒适自在。“无非”“偶尔”“漫不经心”这些副词表现作者被那拉提草原的美景陶醉。
故答案为: 【甲】作者以顶针的方式让自己的欣赏视角不断延展,从河谷到山坡到森林到雪峰最后到蓝天,由近及远渐次铺展画面,有动态的层次美感,让人感受到那拉提风景的浑然天成,融为一体,体现了作者的沉醉欣赏和由衷热爱。【乙】“无非”写出在那拉提,花开花落,虫声兴歇都是最寻常不过的状态,不刻意,不造作;“偶尔”“漫不经心”写出鹰的淡然、随性,对于空降捕猎没有过多的欲望。两句都表现出那拉提自然、本真的面貌,让作者感到轻松自在,欣赏迷恋。
11.“忽然”的意思是,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
结合第⑤段“每时每刻,无非花开花落,虫声兴歇。鹰偶尔巡礼,漫不经心地寻找一个让它空降的理由。天空和大地,被淡淡的喜悦充满。是喜悦,不是热闹”和“万物兴歇皆自然”、“蝴蝶忽然满芳草”可知,李白认为万物兴衰都有自然的规律,而这种自然兴衰规律下的花开花落,虫声兴歇等生机灵动,就是大自然“忽然”的表情,这种表情是喜悦,不是热闹,更不是伤感,当李白忽然看到翩翩的蝴蝶飞满芳草,内心霎时充满了欣喜和殷切期待之感。大自然就这样源源不断地给予李白创作诗文的灵感源泉,正如他所言“大块假我以文章”。大自然就是这样“忽然”的表情,会在无意之间即刻击中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与我们无言的心产生丰富充盈的共鸣。这是生命对生命的感发,也是人充溢的生命力的体现;
因此A项“说明大自然瞬息变化,作者借此展现大自然之伟力,提醒我们珍爱环境”的理解,B项“故而此处大自然‘忽然’的表情应是满含忧伤,世间万物有兴盛也有衰亡,一切都是虚无”的理解和C项“而‘忽然’的表情背后应是热闹欢腾的心情”的理解都是有误的;
故答案为:D。
12.“忽然”的意思是,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一般指人物因看到某事或某景,内心产生的特别感受,也指情节因某人或某事而发生的突变,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
结合“(祥子)忽然泪一串串的流下来,不但想起虎妞,也想起一切”“车,车,车是自己的饭碗。买,丢了;再买,卖出去;三起三落,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没了,什么都没了,连个老婆也没了”,可知:祥子之所以忽然流泪是因为他想起自己的不幸遭遇,买卖车的三起三落,虎妞的难产去世,他这些年辛勤干活,到头来却是一场空,现在的生活一片狼藉,自己没有找寻到造成他命运悲剧的原因,只是在痛苦的回忆里去埋怨命运,这个“忽然”为祥子的堕落转变做铺垫,表现人物情感的变化,情节的突转;
结合“(宋江)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上人,虽留得一个虚名, 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调”,可知:宋江来到浔阳楼饮酒时,看到眼前的江景,回想起自己的经历,感慨自己时运不济,不幸发配江州,导致与亲人离别。正是因为他有这些情绪导致他忍不住在浔阳楼上题写《西江月》,抒发自己时运不济的愤懑和他渴望他日壮志凌云的抱负。“忽然”题诗,为后文黄文炳发现宋江的反诗,蔡九知府下令捉拿宋江入狱等情节作铺垫。
故答案为: “忽然”的描写,既可以展现人物内心,表现人物性格,同时在陡转的情节中,为后文故事的必然发展作铺垫。《骆驼祥子》中面对虎妞难产而死的现状,祥子忽然落泪,回望自己人生的三起三落而感到无奈和痛苦。对于眼前的困境,祥子沉湎其中,并没有进一步探求问题的根源,这是他懦弱的表现。此处“忽然”时刻的描写,为他完全成为行尸走肉作了铺垫。《水浒传》中宋江被发配江州后,独自到浔阳楼欣赏江景,忽然触景生情,感怀时运不济,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愤怒,以及对未来可能实现的雄心壮志的期待。同时,此刻“忽然”的题诗,为后文宋江被打入大牢,引出众好汉劫法场、上梁山作铺垫。
13.结合第②段“我们已很少能见到这种天真未凿的大自然了”,第⑥段“牲畜只有较少的欲望,在夜晚,它们就完全安静下来。草的欲望更少,即使每天被牙齿腰斩一次,心里也不留伤痕”可知,那拉提是一个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都没有刻意雕琢和做作的地方,这里没有那么多世俗的欲望和伤痕,是自然本来的样子,喜悦、安静、本真。结合第⑩段“世界越来越物质化,亦越来越趋向虚拟、虚构,大自然离我们也越来越远了。可是,你或许有能力虚构一个心灵给他人,却无法虚构一个心灵给自己”可知,这样美好的自然,唤醒我们的心灵和过往的人生,让我们的内心世界逐步丰盈,避免心灵虚构。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互联网打破了真实和虚构之间的界线,我们每天都在互联网上快速地浏览和赞叹各种虚构的美,却在不停地错过身边大自然中的真实的美。因此我们需要珍视自然真切的体验,避免个体心灵沦陷在虚构的世界。可据此作答。
结合第⑤段“‘万物兴歇皆自然。’‘蝴蝶忽然满芳草。’(李白句)李白没来过那拉提,但一千多年前的李白,所到之处,看到的或许都是与那拉提类似的风景。李白该有一种‘忽然’表情。这里的大自然就是‘忽然’表情”可知,那拉提草原的花开花落,虫声兴歇令作者想到李白的诗句,幻想其“忽然”表情,感受到自然与人产生的丰富充盈的共鸣;结合第⑧段“从薄雾蒙蒙的一个新天地中醒来……好像回到了儿时。儿时,我那沂蒙山缝隙里的家,就在薄雾蒙蒙的池塘与沂河之间。那时,总是起床了却还不能完全清醒”可知作者由眼前薄雾蒙蒙的景象联想到自己儿时的家乡,儿时的生活,浸透着乡情。而这些在行走和欣赏中的怀想正是人与自然之间精神的碰撞,也是过往人生的闪现和怀恋,这些怀想和回望让我们更加贴近自然,更加理解自然,也更加领悟人生的真谛,从而给人生注入温度和力量。我们在旅行中也常常会想到历史人文或者家乡故友,也让我们在喧嚣和浮躁的当下,倾听到内心的声响,找到人生的方向,活出生命的意义!可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 选择A。杜绝虚构,珍视美好。示例:在那拉提,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都没有刻意的人工痕迹,也没有欲望和伤痕。需要我们用心体察,才能真正亲近这种淡然、安静、天真未凿的自然。而这样自然本真的面貌,在作者眼里才是美好的。这样美好的自然,唤醒我们过往的人生,与我们无言的心不断产生共鸣,带给我们感动、欣喜和思考,让我们的内心世界逐步丰盈,避免心灵虚构。尤其在现在的智能时代,互联网等媒介生成的世界正成为世界主流,真实的客观世界似乎无关紧要,大家都在快速刷视频路过且错过真实的美。因此我们需要珍视自然真切的体验,葆有自己的个体和探索世界的勇气,避免个体心灵沦陷在虚构的世界;
选择B。怀想回望,蓄力行走。示例:行走中,作者被那拉提的纯粹与真美折服,在当时当刻的欣赏中,仍然怀想历史、回忆往昔。美景里有李白的诗句与“忽然”表情,精神灵魂同频共振,共赏瞬时又永恒的美好。欣赏沿途风景,也想着沂蒙山缝隙里的家,内心深处响着乡愁清音,都是精神滋养,让他更贴近自然,具有生命情怀。我们如今也有许多游历的机会,在见闻中也会对历史人文或者家乡时有感怀。本文有温度的警策,也让我懂得珍惜与自然对话的机会,在喧嚣和浮躁的当下找准自己的位置,毅然前行寻探,并活出生命的意义!
【答案】14.D
15.A
16.示例:资料二最适合放在版块二“先生风采”。资料二演讲单表现了闻一多深湛的学术造诣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展现了西南联大名师的学识和气质,富有个性魅力。
17.发起“一二·一”民主运动
18.习总书记这段话强调的是学生(青年人)学习的动机应该是为国家、为民族。我们现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艰苦简陋的环境中,青年人应该努力克服环境,不为外界所影响,努力提升自己,有所成就。
正如资料一提到在抗日战争期间,西南联大学子纷纷参军,为国效力,这就是他们为国家效力的担当和责任感。再如资料二中提到闻一多先生,我们都学过关于他的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他既是一位优秀的学者教授,又是一位不怕牺牲不怕流血的民主战士,为民族大义不惜牺牲生命。再如资料三四,杨振宁作为当时的学生,如饥似渴地学习;王力教授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苦中作乐,他们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也是西南联大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体现。
19.尚思为国戍轮台/去国怀乡(教材中出现的古诗文句子只要解释为国家或国都的都可);国家/国都(与上句对应即可);缺口向东,交代当时中国东部受到日本入侵;呼吁中国人要英勇无畏地抵抗侵略者,守卫国土。
20.示例一:展品讲解员。大家好,如果大家想要申请展品讲解员的志愿服务,首先投递简历进行线上报名,博物院筛选简历后会通知进入初选同学进行线下复试,面试要进行现场答辩,通过后将参加统一的志愿者培训,合格者将被正式录取。
示例二:现场引导员。大家好!如果大家想要申请现场引导员的志愿服务,首先投递简历进行线上报名,博物院筛选简历后会通知进入初选同学进行线下复试,面试内容是礼仪接待,通过后将参加统一的志愿者培训,合格者将被正式录取。
【知识点】漫画释义;材料探究;诗歌对联;见解表述;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联。对联讲究“仄起平收”,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三、四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为平声(一、二声); 其次,上下联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且结构相称、内容相关。
(2)本题考查拟写标题。解答本题,可以仔细阅读文章,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也可以提取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来拟写标题。答题模式:主体(人物或单位或事物)+事件。
(3)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材料。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4)本题考查病句修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5)本题考查句子理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把握题干要求,锁定答题区间;然后结合上下文语境,精心读、细分析、巧概括。
(6)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
(7)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要明确该图设计的背景,观察构图要素,按照一定顺序描述画面内容,围绕主题和设计背景进行合理想象,由表及里描述寓意。
14.上联:闲招白云鹤千里。其中“闲招”是动词,“白云”是名词,“鹤千里”名词+数量词。“静读”对“闲招”,均为动词;“黄庭”对“白云”,均为名词;“香一炉”对“鹤千里”,均为名词+数量词;且符合“仄起平收”;
故答案为:D。
15.资料一主要讲述了西南联大因战争迁移以及其使命的完成;资料二展示了闻一多在昆明的相关演讲,体现了联大师生在特定时期的活动;资料三强调了西南联大在艰难环境下良好的学术风气以及对学生的影响;资料四通过王力先生的事例反映了联大教授艰苦的生活。综合来看,四则资料既展现了西南联大在烽火岁月中的艰难历程、师生们的活动以及学术氛围等,突出了那段特殊时期为中国革命的道路指引了方向,带来了光明。因此可用“重温西南联大:烽火岁月中的明灯”作为标题;
故答案为: A。
16.为了确定将资料二放在哪个版块,我们需要首先分析资料二的内容,并理解四个版块的主题含义。资料二的主要内容是闻一多在昆明的几次演讲情况,包括演讲的时间、题目和场合。这些资料直接反映了西南联大时期教授们的学术活动和精神风貌,特别是闻一多这样有影响力的学者的言行和态度。接着分析四个版块的主题:
版块一,学校概况——这个版块通常用来介绍学校的基本信息,如历史、地理位置、设施等。资料二并不涉及这些基本信息,因此不适合放在这个版块。
版块二,先生风采一一这个版块适合用来展示学校教授、学者的风采,包括他们的学术成就、教学风格、个人品质等。资料二正是关于闻一多教授的演讲,可以展现他的学术精神和个人魅力,因此适合放在这个版块。
版块三,杰出校友一一这个版块用于介绍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包括他们的成就和贡献。资料二虽然提到了“从军回校同学”,但主要焦点是闻一多教授的演讲,而非校友的成就,因此不太适合放在这个版块。
版块四,浩气长存——这个版块可能用于纪念为学校或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或事件。闻一多教授是西南联大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资料二的内容侧重于他的学术活动和风采,因此也不太适合放在这个版块。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资料二放在“版块二:先生风采”中,因为这部分内容能够很好地展现闻一多教授在西南联大时期的学术风采和个人魅力,最符合版块的主题。
故答案为: 示例:资料二最适合放在版块二“先生风采”。资料二演讲单表现了闻一多深湛的学术造诣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展现了西南联大名师的学识和气质,富有个性魅力。
17.划线句搭配不当,“发起”和“活动”搭配不当,应将“活动”改为“运动”。
故答案为: 发起“一二·一”民主运动
18.西南联大在战争时期,面临着平津失守、不断迁移等艰难情况,但依然坚持办学,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从资料一可以看出,联大师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民族危亡时刻,师生们积极投身学业和为国效力之中,如众多学生从军,体现了强烈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这就是学习的动力和动机,激励着他们不断前进。如材料四所述,尽管联大处于艰苦简陋的环境中,如王力先生居住环境恶劣等,但良好的学术风气和强大的教授阵容使得这里依然人才辈出。这说明外在条件的艰苦并不能阻碍真正有志向、有追求的人成长,反而可能激发他们的斗志和潜力。正如我们以往学习到的很多例子,许多伟大的人物都是在艰难困苦中磨砺成才的。习主席这句话这就告诉我们,教育不应仅仅追求物质条件的优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奋斗精神,让我们明白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同时也让我们懂得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坚守初心,努力提升自己,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故答案为: 习总书记这段话强调的是学生(青年人)学习的动机应该是为国家、为民族。我们现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艰苦简陋的环境中,青年人应该努力克服环境,不为外界所影响,努力提升自己,有所成就。
正如资料一提到在抗日战争期间,西南联大学子纷纷参军,为国效力,这就是他们为国家效力的担当和责任感。再如资料二中提到闻一多先生,我们都学过关于他的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他既是一位优秀的学者教授,又是一位不怕牺牲不怕流血的民主战士,为民族大义不惜牺牲生命。再如资料三四,杨振宁作为当时的学生,如饥似渴地学习;王力教授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苦中作乐,他们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也是西南联大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体现。
19.一二空,写出古诗文中“国”解释为国家或国都的都可。如:“国破山河在”中“国”的意思就是国都。“商女不知亡国恨”中的“国”是国家的意思。
三四空,结合资料一“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原设北平,私立南开大学原设天津。二十六年平津失守,三校奉命迁移湖南,合组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迨京沪失守,武汉震动,临时大学又奉命迁云南。师生徒步经贵州,于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抵昆明。旋奉命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等内容可知,这段话主要讲述了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原本在北平,私立南开大学原本在天津,因抗日战争平津失守后三校奉命先迁至湖南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又因局势变化,临时大学经徒步贵州迁至云南昆明,并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由此可知,闻一多先生篆刻“国”字缺口向东,寓意祖国东部受到日军侵略,表现出闻一多先生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爱国情怀。
故答案为: 尚思为国戍轮台/去国怀乡(教材中出现的古诗文句子只要解释为国家或国都的都可); 国家/国都(与上句对应即可); 缺口向东,交代当时中国东部受到日本入侵 ; 呼吁中国人要英勇无畏地抵抗侵略者,守卫国土。
20.依据流程图,从展品讲解员或现场引导员任选其一,阐述具体流程。
示例一:展品讲解员。小语你好,你若想选择展品讲解员这一岗位,首先要在网上进行报名,将自己的简历投递给博物馆;博物馆会进行简历筛选,如果你的条件符合,博物馆会通知你进行线下复试;复试为现场答辩这一面试形式,通过面试后博物馆会对你进行培训,培训过关后就能被录取了。
示例二:现场引导员。小语你好,如果你想申请现场引导员这一志愿者岗位,要先在网上投递简历进行报名,博物馆会进行简历筛选,如果你的条件符合,博物馆会通知你进行线下复试;复试为现场面试答辩,合格后会参加统一培训,培训合格者就能正是上岗了。
故答案为: 示例一:展品讲解员。大家好,如果大家想要申请展品讲解员的志愿服务,首先投递简历进行线上报名,博物院筛选简历后会通知进入初选同学进行线下复试,面试要进行现场答辩,通过后将参加统一的志愿者培训,合格者将被正式录取。
示例二:现场引导员。大家好!如果大家想要申请现场引导员的志愿服务,首先投递简历进行线上报名,博物院筛选简历后会通知进入初选同学进行线下复试,面试内容是礼仪接待,通过后将参加统一的志愿者培训,合格者将被正式录取。
21.【答案】例文:
厚积薄发方能成功
因一时机遇而成功的人,是否会成为人生最终的赢家?也许有人的答案是肯定的。殊不知,机缘终难使人成就大业。每个人取得的成就如何,取决于一点一滴的日常积累。薄发,需要厚积。
非洲草原有一种草,旱季的一百多天的日子里它只有寸许,而雨水到来时它迅疾地窜到一两米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雨水到来前的六个月里,它一直在扎根,根居然达28米长。它就是被称为“草原之王”的尖毛草。默默努力的它,当机遇到来的时候,就绽放了自己夺目的光彩。所以,厚积,才能薄发。
把握机遇,需要厚积。姜子牙大半生庸碌无为,八十岁方出山辅佐周王。然而,他巩固了周朝的江山,成就了大业。如果姜子牙没有用大半生的时间来丰富学识,即便得到周王重用,又如何建功立业?所以,丰富的积淀是把握机遇的重要保障。
成就霸业,需要厚积。楚庄王继位后三年不理朝政,每日饮酒作乐,醉心声色犬马。国内人人叹息忧虑,但他却是以此麻痹奸臣,暗中洞察政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三年积累,楚庄王成功地扫清奸邪,辨识忠良。厚积让他有能力任贤执政,带领楚国崛起,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鹏鸟能一飞冲天,正是因为苦练三年。
扬名立身,需要厚积。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时已年过八十,在此之前,知道她的寥寥无几。这个普通的科学工作者多少年和同事一起研究,多少个日子里在实验室度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让她有了惊喜的收获,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屠呦呦的名字在一夜之间,传遍千家万户。当根扎得足够深,便会有奇迹出现。
巴尔扎克说:“不幸,是天才成功的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无论遇到怎样恶劣的环境,怎样严峻的考验,人都应该像尖毛草那样默默扎根,积蓄力量,等待命运的转机。
厚积,是成功的基石。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所以,在机遇来敲门之前,我们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行,一路披荆斩棘,成功就在不远处。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1.审题立意:在材料中,竹子用了四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而第五年开始,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原因在于“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已经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方米”。因此材料通过竹子四年前和第五年之后的对比告诉我们,毛竹之所以六周成林,原因在于它放慢了速度成长,着力于发展根系。竹子定律和金蝉定律,告诉我们“每一件事物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耐得住寂寞,忍得住煎熬,才能厚积薄发”,这就是本次写作的主题。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确定立意:成功需要厚积薄发;坚持才能成功;只有打好基础,才能一鸣惊人;沉潜,才能更好地飞跃;积蓄力量,成就未来。本次作文可以写作记叙文或议论文。
2.选材构思:如果写作记叙文,可用倒叙手法,先呈现我的骄人成绩,然后叙述“我”参加作文大赛获一等奖的详细经过;“我”作为运动员夺得金牌的过程。在叙述过程中,重点写我平时用心的准备,流淌的汗水,扎实的积累的情景。最后,以抒情或议论的方式,阐述“厚积薄发”的意义和重要性,点明中心。如果写作议论文,可先从“厚积”与“薄发”辩证的关系入手,以“厚积,方能薄发”或“薄发源于厚积”为中心论点。然后使用引用论证(“万丈高楼从地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等俗语);举例论证(植物:一种毛竹破土5年后才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疯长;人物:周杰伦从小打下扎实的音乐根底方成国际巨星,屠呦呦潜心研究青蒿素几十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正反论证(一天时间作的画卖了一年才卖出去,一年功夫作的画一天就卖出去了)等常见论证方法进行论证。接着,列举实际生活现象,进一步论证论点,最后,总结全文,突出论点,发出号召即可。【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首先要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抓住重点,理清关系。然后立意要准确,力求新颖,立志好坏影响到作文的创新程度。使用素材要恰当巧妙,我们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引用一下题干材料,可以照应话题,否则容易造成与材料疏远的感觉。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