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量水平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40分(1~20题,每小题2分。以下各题均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在答题卡内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标号涂黑)
1.(2023九上·期中)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之一。下列史料最适合研究古代埃及历史的是(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拉丁文字 D.甲骨文字
【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文明的代表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太阳历、象形文字等,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楔形文字,楔形文字产生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不符合题意;
C.拉丁文字,拉丁文字产生于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等地,不符合题意;
D.甲骨文字,甲骨文字产生于古中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2.(2023九上·期中)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让他万古流芳的不是他的赫赫战功,而是他颁布的一部法典。他是( )
A.图特摩斯 B.莎士比亚 C.汉谟拉比 D.苏格拉底
【答案】C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他不仅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这就是《汉谟拉比法典》,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图特摩斯 , 图特摩斯是古埃及国王,不符合题意;
B.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是英国著名文学艺术家,不符合题意;
D.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关键词“ 古巴比伦王国 ”“法典”等,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3.(2023九上·期中)历史学习讲究“论从史出”,要论证“佛教反对婆罗门特权”这一结论,下列史实可以作为证据的是( )
A.消除欲望 B.众生平等 C.忍耐顺从 D.因果报应
【答案】B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佛教反对婆罗门特权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 众生平等 ”,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故选项B符合题意;
A.消除欲望,消除欲望与佛教反对婆罗门特权无关,不符合题意;
C. 忍耐顺从 , 忍耐顺从与佛教反对婆罗门特权无关,不符合题意;
D. 因果报应 , 因果报应与佛教反对婆罗门特权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句子,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4.(2023九上·期中)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说:“我们环绕着大海(爱琴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这说明古希腊文明兴起最重要的地理条件是( )
A.山地 B.海洋 C.河流 D.平原
【答案】B
【知识点】古希腊的城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我们环绕着大海(爱琴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 ”,可以看出, 古希腊文明兴起最重要的地理条件是海洋,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山地,题干中没有提及山地,不符合题意;
C.河流,题干中没有提及河流,不符合题意;
D.平原,题干中没有提及平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5.(2023九上·期中)斯巴达克起义是古代罗马史上爆发的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也是古代社会大规模奴隶反抗事件,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次起义( )
A.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B.直接加速罗马帝国的分裂
C.使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D.使罗马成为地中海的内湖
【答案】A
【知识点】罗马城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斯巴达克起义是古代罗马史上爆发的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也是古代社会大规模奴隶反抗事件,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最终被血腥镇压下去,在 斯巴达克起义的沉重打击下,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直接加速罗马帝国的分裂 , 斯巴达克起义发生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不符合事实;
C. 使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是在布匿战争后,不符合题意;
D. 使罗马成为地中海的内湖 ,罗马成为地中海的内湖是在罗马帝国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分析备选项,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6.(2023九上·期中)他是古希腊的伟大的哲学家,终生在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他认为求得知识最好的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材料描述的“他”是( )
A.德谟克利特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荷马
【答案】B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苏格拉底指出, 求得知识最好的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德谟克利特 , 德谟克利特 提出“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的,不符合题意;
C.柏拉图,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始祖,不符合题意;
D.荷马,古希腊文学家,著有《荷马史诗》,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7.(2023九上·期中)哈特的《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一百人》,排列了世界上对人类文明发展和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历史人物,亚里士多德入选其中。你认为亚里士多德入选的理由是( )
A.他提出了原子论 B.他制定了儒略历
C.他编纂了罗马法 D.他创立了逻辑学
【答案】D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他提出了原子论 ,提出原子论的是德谟克利特,不符合题意;
B. 他制定了儒略历 ,凯撒命人编制新的历法,称为“儒略历”,不符合题意;
C. 他编纂了罗马法 ,罗马法是由众多人士和统治者共同完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这就是要理解识记课本基础知识。
8.(2023九上·期中)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地区哈马斯宣布对以色列采取军事行动,以色列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兴起于巴勒斯坦,被定为罗马国教的是(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犹太教
【答案】C
【知识点】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兴起了基督教,到了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故选项C符合题意;
A.佛教,佛教产生于古印度,不符合题意;
B.道教,道教产生于古中国,不符合题意;
D.犹太教,犹太教没有 被定为罗马国教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9.(2023九上·期中)扑克牌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一种娱乐用具,扑克牌中的K代表国王,其中红桃K 代表的国王是法兰克国王查理。下列选项与查理有关的是( )
A.建立法兰克王国 B.将王国一分为三
C.无偿赏赐土地 D.征收“什一税”
【答案】D
【知识点】查理曼帝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法兰克国王查理 ,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十分之一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教会因此变得富有起来,势力越来越大,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建立法兰克王国 , 建立法兰克王国的是克洛维,不符合题意;
B. 将王国一分为三 , 将王国一分为三的是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不符合题意;
C. 无偿赏赐土地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赏赐土地 ,开始进行有偿赏赐土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分析备选项,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10.(2023九上·期中)学生们在历史课上模拟庄园法庭的审判。审判内容:某佃户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土地。审判地点:庄园大树下。审判结果:佃户被罚款6便士。你能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
A.庄园法庭做到了公平、公正 B.庄园法庭有严格的审理形式
C.庄园法庭不能维护公共秩序 D.庄园法庭主要维护领主利益
【答案】D
【知识点】庄园法庭的特点及作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某佃户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土地 ”“ 佃户被罚款6便士 ”,可以看出, 庄园法庭主要维护领主利益 ,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庄园法庭做到了公平、公正 ,庄园法庭维护了领主利益,没做到公平公正,不符合题意;
B. 庄园法庭有严格的审理形式 ,题干中显示开庭地点在大树下,无法体现 严格的审理形式 ,不符合题意;
C. 庄园法庭不能维护公共秩序 , 庄园法庭起到维护公共秩序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1.(2023九上·期中)中世纪西欧农奴进入城市后,获得市民身份的条件是( )
A.住满一年零一天 B.住满一百零一天
C.缴纳一百零一元 D.缴纳一千零一元
【答案】A
【知识点】西欧城市居民的身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世纪西欧农奴进入城市后, 住满一年零一天 ,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们重新变成农奴,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住满一百零一天 ,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C. 缴纳一百零一元 ,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D. 缴纳一千零一元 ,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12.(2023九上·期中)搜集史料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面是王泽同学制作的资料卡,据此判断,资料卡中的“它”指的是( )
● 它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的“最美好的花朵”。 ● 它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A.古希腊的城邦 B.古罗马的城邦
C.中世纪的城市 D.中世纪的大学
【答案】D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 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的“最美好的花朵” ;大学拥有很大的自治权利,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古希腊的城邦 , 古希腊的城邦即不属于中世纪,又没有提到教育,不符合题意;
B. 古罗马的城邦 , 古罗马的城邦即不属于中世纪,又没有提到教育,不符合题意;
C. 中世纪的城市 , 中世纪的城市没有提及教育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要对基础知识灵活运用。
13.(2023九上·期中)“《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并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材料叙述了《罗马民法大全》的( )
A.编纂背景 B.适用范围 C.具体内容 D.历史意义
【答案】D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并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可以看出,这里显示的是《罗马民法大全》的历史意义,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编纂背景 ,题干中显示的不是其背景,不符合题意;
B.适用范围,题干中显示的不是其适用范围,不符合题意;
C.具体内容,题干中不是其具体内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4.(2023九上·期中)2023年9月28日,中国航空公司首度开航上海—伊斯坦布尔直飞往返航线。伊斯坦布尔城内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冷眼旁过政治兴衰、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它见证的兴衰国家是( )
A.拜占庭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法兰克王国 D.查理曼帝国
【答案】A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故选项A符合题意;
B.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于476年被日耳曼人灭亡,不符合题意;
C.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的首都在巴黎,不符合题意;
D.查理曼帝国,查理曼帝国的首都在巴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词“伊斯坦布尔”,拿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15.(2023九上·期中)阅读史书,我们发现这一地区,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大王,也有贵族、平民,其生产组织形式是部民制,从事农业为“田部”,从事海洋捕捞为“海部”。据此可知,这可能是( )
A.前5世纪的罗马 B.6世纪前的日本
C.7世纪的阿拉伯 D.8世纪的拜占庭
【答案】B
【知识点】古代日本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世纪前的日本, 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大王,也有贵族、平民,其生产组织形式是部民制,从事农业为“田部”,从事海洋捕捞为“海部”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前5世纪的罗马 , 前5世纪的罗马,最高统治者不是大王,不符合题意;
C. 7世纪的阿拉伯 , 7世纪的阿拉伯伊斯兰教开始创立,不符合题意;
D. 8世纪的拜占庭 , 8世纪的拜占庭遭到阿拉伯人的进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16.(2023九上·期中)2023年10月10日,《历史杂谈》之阿拉伯帝国的陨落深受读者青睐。曾经,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版图横跨( )
A.亚、欧、非三大洲 B.亚、欧、大洋三大洲
C.欧、非、南极三大洲 D.亚、欧、美三大洲
【答案】A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版图横跨 亚、欧、非三大洲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亚、欧、大洋三大洲 ,8世纪大洋洲还没有被欧亚人发现,不符合题意;
C. 欧、非、南极三大洲 ,8世纪南极洲还没有被发现,不符合题意;
D. 亚、欧、美三大洲 ,美洲是15世纪才被欧洲人发现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17.(2023九上·期中)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 )
A.“智慧宫” B.科学院 C.图书馆 D.翻译馆
【答案】A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 “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官于一体,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科学院,科学院只是智慧宫的一部分,不符合题意;
C.图书馆,图书馆只是智慧宫的一部分,不符合题意;
D.翻译官,翻译官只是智慧宫的一部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18.(2023九上·期中)14世纪中叶以后,欧洲贵族地主开始出租自己的土地或牧场,不再参与生产和经营,一些富裕的农民经过承租、购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其性质是( )
A.封建主义 B.社会主义 C.共产主义 D.资本主义
【答案】D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4世纪中叶以后,欧洲贵族地主开始出租自己的土地或牧场,不再参与生产和经营,一些富裕的农民经过承租、购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这就是租地农场,采用雇佣劳动,这就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劳动关系,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封建主义,租地农场不属于封建主义,属于资本主义,不符合题意;
B.社会主义,西欧中世纪晚期还没有出现社会主义,不符合题意;
C.共产主义,西欧中世纪晚期还没有出现共产主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租地农场的性质。
19.(2023九上·期中)13-14世纪,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西欧农村中富有生气并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的阶级力量是( )
A.封建贵族 B.市民阶层 C.富裕农民 D.资产阶级
【答案】C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3-14世纪,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富裕农民等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封建贵族,到了13、14世纪,封建贵族在农村失去其统治力,不符合题意;
B.市民阶层,市民阶层在中世纪后期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成为城市中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不符合题意;
D.资产阶级,13、14世纪的西欧农村,资产阶级还没有出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理解识记这一时期农村的力量变化。
20.(2023九上·期中)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性定位;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物的原因、意义等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意大利的但丁创作了长诗《神曲》等作品
B.莎士比亚的作品反映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
C.达·芬奇创作了绘画代表作《最后的晚餐》
D.城市中的富商巨贾还投资乡村,置办田产
【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性定位;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物的原因、意义等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按照这一标准来分析备选项, 莎士比亚的作品反映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属于历史解释,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意大利的但丁创作了长诗《神曲》等作品 ,属于历史事实,不符合题意;
C. 达·芬奇创作了绘画代表作《最后的晚餐》 ,属于历史事实,不符合题意;
D. 城市中的富商巨贾还投资乡村,置办田产 ,属于历史事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的概念和区别,再拿它来分析备选项,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二、填空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21.(2023九上·期中)【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雅典经济发达,国力强盛,在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 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最高峰。
【答案】伯里克利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古代雅典建立了民主政体,雅典经济发达,国力强盛,在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最高峰;
故答案为:伯里克利。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看出这是雅典民主政治,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2.(2023九上·期中)【地跨三洲·东西交汇】右图反映的史事是 。
【答案】亚历山大东征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历经10年征战,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的东征,既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故答案为:亚历山大东征。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包括其中的文字和地图上的路线,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亚历山大东征回答。
23.(2023九上·期中)【法治传统·源远流长】罗马帝国的主要成就是在法学方面, 是罗马法律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答案】《十二铜表法》
【知识点】罗马城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罗马帝国的主要成就是在法学方面, 《十二铜表法》是 罗马法律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故答案为:《十二铜表法》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要对课本基础知识准确记忆。
24.(2023九上·期中)【幕府统治·大权旁落】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但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实际上 把握住国家大权。
【答案】幕府将军
【知识点】武士和武士集团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但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实际上幕府将军把握住国家大权;
故答案为:幕府将军。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要对课本基础知识准确记忆。
25.(2023九上·期中)【西欧经济·社会发展】在西欧,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 关系。
【答案】雇佣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晚期, 在西欧,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故答案为:雇佣。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就是要对课本基础知识准确理解记忆。
三、综合问答题:共14分
26.(2023九上·期中)2022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实证·见文明之产生】
图1 图2 图3
【时空观念·看文明之兴衰】
【历史解释·析文明之成果】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陆续在恒河等流域建立了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出现了等级森严、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制度。
【家国情怀·谈文明之感悟】
我们共同居住在同一个星球上,这个星球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70多亿人口,搞清一色是不可能的。这种差异不应该成为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对抗的理由。不同文明、制度、道路的多样性及交流互鉴可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强大动力。
——摘自习近平《同舟共济创造美好未来》
(1)“亚非文明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哪幅图能为大河流域文明提供实证?如果想要了解早期希腊的建筑特点,你认为选择哪幅图最合适?
(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面时间轴中罗马帝国的黄金时期?并分析罗马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
(3)上图反映的是古印度的什么文明成果?你是如何理解这种文明成果的“等级森严”?
(4)今天,各国人民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里,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不同国家、民族、文明之间的关系,共建“地球村”?
【答案】(1)图一、图二
(2)公元2世纪、奴隶制危机,国家内部危机严重,奢靡之风盛行,国家财政负担加重
(3)种姓制度、界限森严,职业世袭,实行内婚等“等级森严”
(4)尊重差异,交流互鉴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种姓制度;罗马帝国的兴亡;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属于大河文明;图二是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古代希腊建筑的代表;图三是罗马大竞技场;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达到黄金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罗马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 奴隶制危机,国家内部危机严重,奢靡之风盛行,国家财政负担加重 ;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陆续在恒河等流域建立了一系列国家, 逐渐形成了种姓制度,这种制度 等级森严、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 ;
(4)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尊重差异,交流互鉴 ;
故答案为:(1) 图一、图二
(2) 公元2世纪、奴隶制危机,国家内部危机严重,奢靡之风盛行,国家财政负担加重
(3) 种姓制度、界限森严,职业世袭,实行内婚等“等级森严”
(4) 尊重差异,交流互鉴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即图片,结合所学知识看懂图片含义,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分析识记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即年代尺,看出其中的黄金时期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回答,注意从多方面思考;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包括图片和文字,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
(4)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四、材料分析题:共36分(其中27小题12分,27小题12分,27小题12分)
27.(2023九上·期中)有人将欧洲的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让我们走进封建时代的欧洲,了解其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像以前那样无偿的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土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
——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
材料二:(农奴)且需先完成领主自营地上的生产,由此而常常耽误了经营自己份地的农时。此外,农奴还要为领主服各种杂役,领主出征打仗,农奴还常常被征调一同去搬运粮草、饲养马匹。农奴还常常向领主献贡各种实物。
——摘编自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三:中世纪西欧商业城市的兴起,一举改变了城市的传统角色,城市开始由依附于乡村转变为支配乡村,开始由依附于国家权力转变为逐步独立于国家权力,进而支配国家权力。
——摘编自雷恒军《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商人自治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维系封君与封臣之间关系的纽带是什么?概括封君封臣关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庄园土地分为哪两部分?佃户获得土地耕种有何基本条件?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西欧城市主要通过哪些方式实现由“依附于国家权力”到“逐步独立于国家权力”的转变?
【答案】(1)以土地封赐为纽带;特点: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与义务交织,有一定的契约的意义
(2)领主的自营地、佃户的份地;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
(3)金钱赎买、武力斗争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西欧城市的兴起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维系封君与封臣之间关系的纽带是土地的封赐;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 封君封臣关系的特点是: 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与义务交织,有一定的契约的意义 ;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 庄园土地分为领主的自营地、佃户的份地两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佃户获得土地耕种的条件是: 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 ;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西欧城市主要通过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实现由“依附于国家权力”到“逐步独立于国家权力”的转变,即取得自由自治权利;
故答案为:(1) 以土地封赐为纽带;特点: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与义务交织,有一定的契约的意义
(2) 领主的自营地、佃户的份地;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
(3) 金钱赎买、武力斗争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相关句子进行概括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相关句子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先理解题干含义即知道要回答什么,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8.(2023九上·期中)日本与阿拉伯的历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亚洲封建时代的历史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二:伊斯兰教是严格信仰一神的宗教,其通过消灭偶像崇拜的传统习俗,引导阿拉伯各部落在信宇宙唯一之神的基础上,突破民族部落的藩篱,为建立统一国家扫清思想上的障碍。
——郭永胜《试论伊斯兰教的产生与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关系》
材料三: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扬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反映了哪一事件?该事件有何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谁?该宗教创立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列举阿拉伯文化的一项成就。并指出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答案】(1)大化改新、大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穆罕默德、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3)《天方夜谭》或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知识点】大化改新;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显示的是大化改新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穆罕默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伊斯兰教创立的目的是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文化的成就有: 《天方夜谭》、阿拉伯数字、《医典》、《医学集成》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
故答案为:(1) 大化改新、大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 穆罕默德、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3) 《天方夜谭》或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回答;
(3)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29.(2023九上·期中)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世纪中叶以后,欧洲贵族地主开始出租自己的土地或牧场,不再参与生产和经营。…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
——摘编自《英国通史》
材料二:
这场运动重大历史意义在于它促使欧洲人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在与唤醒人的觉醒,是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来是转移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及科学实践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1世纪的西欧农村开展什么运动,使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析中世纪晚期西欧农业和手工业中出现的两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场运动?作品以现实人物为主题,人物形象神态自若,嘴角含着一丝微笑,有生命的活力,反映出这一时期人们怎样的精神追求?
(3)综合上述,概括推动欧洲走向近代的主要因素。
【答案】(1)垦殖运动、租地农场、手工工场
(2)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精神
(3)思想解放、经济转型、科技进步、制度创新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1世纪的西欧农村开展垦殖运动,使得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世纪晚期西欧农业和手工业中出现的两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分别是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它们使用雇佣劳动,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二反映的是文艺复兴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作品以现实人物为主题,人物形象神态自若,嘴角含着一丝微笑,有生命的活力, 这就是《蒙娜丽莎》,反映出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推动欧洲走向近代的主要因素有: 思想解放、经济转型、科技进步、制度创新 ;
故答案为:(1) 垦殖运动、租地农场、手工工场
(2) 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精神
(3) 思想解放、经济转型、科技进步、制度创新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识记,不要死记硬背;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事件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
(3)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出事件,再紧贴这些事件反映的因素回答。
1 / 1贵州省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量水平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40分(1~20题,每小题2分。以下各题均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在答题卡内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标号涂黑)
1.(2023九上·期中)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之一。下列史料最适合研究古代埃及历史的是(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拉丁文字 D.甲骨文字
2.(2023九上·期中)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让他万古流芳的不是他的赫赫战功,而是他颁布的一部法典。他是( )
A.图特摩斯 B.莎士比亚 C.汉谟拉比 D.苏格拉底
3.(2023九上·期中)历史学习讲究“论从史出”,要论证“佛教反对婆罗门特权”这一结论,下列史实可以作为证据的是( )
A.消除欲望 B.众生平等 C.忍耐顺从 D.因果报应
4.(2023九上·期中)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说:“我们环绕着大海(爱琴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这说明古希腊文明兴起最重要的地理条件是( )
A.山地 B.海洋 C.河流 D.平原
5.(2023九上·期中)斯巴达克起义是古代罗马史上爆发的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也是古代社会大规模奴隶反抗事件,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次起义( )
A.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B.直接加速罗马帝国的分裂
C.使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D.使罗马成为地中海的内湖
6.(2023九上·期中)他是古希腊的伟大的哲学家,终生在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他认为求得知识最好的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材料描述的“他”是( )
A.德谟克利特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荷马
7.(2023九上·期中)哈特的《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一百人》,排列了世界上对人类文明发展和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历史人物,亚里士多德入选其中。你认为亚里士多德入选的理由是( )
A.他提出了原子论 B.他制定了儒略历
C.他编纂了罗马法 D.他创立了逻辑学
8.(2023九上·期中)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地区哈马斯宣布对以色列采取军事行动,以色列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兴起于巴勒斯坦,被定为罗马国教的是(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犹太教
9.(2023九上·期中)扑克牌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一种娱乐用具,扑克牌中的K代表国王,其中红桃K 代表的国王是法兰克国王查理。下列选项与查理有关的是( )
A.建立法兰克王国 B.将王国一分为三
C.无偿赏赐土地 D.征收“什一税”
10.(2023九上·期中)学生们在历史课上模拟庄园法庭的审判。审判内容:某佃户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土地。审判地点:庄园大树下。审判结果:佃户被罚款6便士。你能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
A.庄园法庭做到了公平、公正 B.庄园法庭有严格的审理形式
C.庄园法庭不能维护公共秩序 D.庄园法庭主要维护领主利益
11.(2023九上·期中)中世纪西欧农奴进入城市后,获得市民身份的条件是( )
A.住满一年零一天 B.住满一百零一天
C.缴纳一百零一元 D.缴纳一千零一元
12.(2023九上·期中)搜集史料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面是王泽同学制作的资料卡,据此判断,资料卡中的“它”指的是( )
● 它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的“最美好的花朵”。 ● 它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A.古希腊的城邦 B.古罗马的城邦
C.中世纪的城市 D.中世纪的大学
13.(2023九上·期中)“《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并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材料叙述了《罗马民法大全》的( )
A.编纂背景 B.适用范围 C.具体内容 D.历史意义
14.(2023九上·期中)2023年9月28日,中国航空公司首度开航上海—伊斯坦布尔直飞往返航线。伊斯坦布尔城内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冷眼旁过政治兴衰、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它见证的兴衰国家是( )
A.拜占庭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法兰克王国 D.查理曼帝国
15.(2023九上·期中)阅读史书,我们发现这一地区,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大王,也有贵族、平民,其生产组织形式是部民制,从事农业为“田部”,从事海洋捕捞为“海部”。据此可知,这可能是( )
A.前5世纪的罗马 B.6世纪前的日本
C.7世纪的阿拉伯 D.8世纪的拜占庭
16.(2023九上·期中)2023年10月10日,《历史杂谈》之阿拉伯帝国的陨落深受读者青睐。曾经,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版图横跨( )
A.亚、欧、非三大洲 B.亚、欧、大洋三大洲
C.欧、非、南极三大洲 D.亚、欧、美三大洲
17.(2023九上·期中)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 )
A.“智慧宫” B.科学院 C.图书馆 D.翻译馆
18.(2023九上·期中)14世纪中叶以后,欧洲贵族地主开始出租自己的土地或牧场,不再参与生产和经营,一些富裕的农民经过承租、购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其性质是( )
A.封建主义 B.社会主义 C.共产主义 D.资本主义
19.(2023九上·期中)13-14世纪,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西欧农村中富有生气并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的阶级力量是( )
A.封建贵族 B.市民阶层 C.富裕农民 D.资产阶级
20.(2023九上·期中)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性定位;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物的原因、意义等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意大利的但丁创作了长诗《神曲》等作品
B.莎士比亚的作品反映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
C.达·芬奇创作了绘画代表作《最后的晚餐》
D.城市中的富商巨贾还投资乡村,置办田产
二、填空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21.(2023九上·期中)【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雅典经济发达,国力强盛,在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 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最高峰。
22.(2023九上·期中)【地跨三洲·东西交汇】右图反映的史事是 。
23.(2023九上·期中)【法治传统·源远流长】罗马帝国的主要成就是在法学方面, 是罗马法律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4.(2023九上·期中)【幕府统治·大权旁落】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但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实际上 把握住国家大权。
25.(2023九上·期中)【西欧经济·社会发展】在西欧,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 关系。
三、综合问答题:共14分
26.(2023九上·期中)2022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实证·见文明之产生】
图1 图2 图3
【时空观念·看文明之兴衰】
【历史解释·析文明之成果】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陆续在恒河等流域建立了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出现了等级森严、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制度。
【家国情怀·谈文明之感悟】
我们共同居住在同一个星球上,这个星球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70多亿人口,搞清一色是不可能的。这种差异不应该成为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对抗的理由。不同文明、制度、道路的多样性及交流互鉴可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强大动力。
——摘自习近平《同舟共济创造美好未来》
(1)“亚非文明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哪幅图能为大河流域文明提供实证?如果想要了解早期希腊的建筑特点,你认为选择哪幅图最合适?
(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面时间轴中罗马帝国的黄金时期?并分析罗马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
(3)上图反映的是古印度的什么文明成果?你是如何理解这种文明成果的“等级森严”?
(4)今天,各国人民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里,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不同国家、民族、文明之间的关系,共建“地球村”?
四、材料分析题:共36分(其中27小题12分,27小题12分,27小题12分)
27.(2023九上·期中)有人将欧洲的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让我们走进封建时代的欧洲,了解其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像以前那样无偿的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土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
——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
材料二:(农奴)且需先完成领主自营地上的生产,由此而常常耽误了经营自己份地的农时。此外,农奴还要为领主服各种杂役,领主出征打仗,农奴还常常被征调一同去搬运粮草、饲养马匹。农奴还常常向领主献贡各种实物。
——摘编自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三:中世纪西欧商业城市的兴起,一举改变了城市的传统角色,城市开始由依附于乡村转变为支配乡村,开始由依附于国家权力转变为逐步独立于国家权力,进而支配国家权力。
——摘编自雷恒军《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商人自治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维系封君与封臣之间关系的纽带是什么?概括封君封臣关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庄园土地分为哪两部分?佃户获得土地耕种有何基本条件?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西欧城市主要通过哪些方式实现由“依附于国家权力”到“逐步独立于国家权力”的转变?
28.(2023九上·期中)日本与阿拉伯的历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亚洲封建时代的历史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二:伊斯兰教是严格信仰一神的宗教,其通过消灭偶像崇拜的传统习俗,引导阿拉伯各部落在信宇宙唯一之神的基础上,突破民族部落的藩篱,为建立统一国家扫清思想上的障碍。
——郭永胜《试论伊斯兰教的产生与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关系》
材料三: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扬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反映了哪一事件?该事件有何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谁?该宗教创立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列举阿拉伯文化的一项成就。并指出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29.(2023九上·期中)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世纪中叶以后,欧洲贵族地主开始出租自己的土地或牧场,不再参与生产和经营。…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
——摘编自《英国通史》
材料二:
这场运动重大历史意义在于它促使欧洲人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在与唤醒人的觉醒,是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来是转移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及科学实践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1世纪的西欧农村开展什么运动,使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析中世纪晚期西欧农业和手工业中出现的两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场运动?作品以现实人物为主题,人物形象神态自若,嘴角含着一丝微笑,有生命的活力,反映出这一时期人们怎样的精神追求?
(3)综合上述,概括推动欧洲走向近代的主要因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文明的代表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太阳历、象形文字等,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楔形文字,楔形文字产生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不符合题意;
C.拉丁文字,拉丁文字产生于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等地,不符合题意;
D.甲骨文字,甲骨文字产生于古中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2.【答案】C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他不仅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这就是《汉谟拉比法典》,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图特摩斯 , 图特摩斯是古埃及国王,不符合题意;
B.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是英国著名文学艺术家,不符合题意;
D.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关键词“ 古巴比伦王国 ”“法典”等,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3.【答案】B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佛教反对婆罗门特权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 众生平等 ”,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故选项B符合题意;
A.消除欲望,消除欲望与佛教反对婆罗门特权无关,不符合题意;
C. 忍耐顺从 , 忍耐顺从与佛教反对婆罗门特权无关,不符合题意;
D. 因果报应 , 因果报应与佛教反对婆罗门特权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句子,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4.【答案】B
【知识点】古希腊的城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我们环绕着大海(爱琴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 ”,可以看出, 古希腊文明兴起最重要的地理条件是海洋,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山地,题干中没有提及山地,不符合题意;
C.河流,题干中没有提及河流,不符合题意;
D.平原,题干中没有提及平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5.【答案】A
【知识点】罗马城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斯巴达克起义是古代罗马史上爆发的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也是古代社会大规模奴隶反抗事件,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最终被血腥镇压下去,在 斯巴达克起义的沉重打击下,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直接加速罗马帝国的分裂 , 斯巴达克起义发生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不符合事实;
C. 使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是在布匿战争后,不符合题意;
D. 使罗马成为地中海的内湖 ,罗马成为地中海的内湖是在罗马帝国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分析备选项,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6.【答案】B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苏格拉底指出, 求得知识最好的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德谟克利特 , 德谟克利特 提出“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的,不符合题意;
C.柏拉图,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始祖,不符合题意;
D.荷马,古希腊文学家,著有《荷马史诗》,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7.【答案】D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他提出了原子论 ,提出原子论的是德谟克利特,不符合题意;
B. 他制定了儒略历 ,凯撒命人编制新的历法,称为“儒略历”,不符合题意;
C. 他编纂了罗马法 ,罗马法是由众多人士和统治者共同完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这就是要理解识记课本基础知识。
8.【答案】C
【知识点】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兴起了基督教,到了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故选项C符合题意;
A.佛教,佛教产生于古印度,不符合题意;
B.道教,道教产生于古中国,不符合题意;
D.犹太教,犹太教没有 被定为罗马国教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9.【答案】D
【知识点】查理曼帝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法兰克国王查理 ,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十分之一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教会因此变得富有起来,势力越来越大,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建立法兰克王国 , 建立法兰克王国的是克洛维,不符合题意;
B. 将王国一分为三 , 将王国一分为三的是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不符合题意;
C. 无偿赏赐土地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赏赐土地 ,开始进行有偿赏赐土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分析备选项,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10.【答案】D
【知识点】庄园法庭的特点及作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某佃户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土地 ”“ 佃户被罚款6便士 ”,可以看出, 庄园法庭主要维护领主利益 ,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庄园法庭做到了公平、公正 ,庄园法庭维护了领主利益,没做到公平公正,不符合题意;
B. 庄园法庭有严格的审理形式 ,题干中显示开庭地点在大树下,无法体现 严格的审理形式 ,不符合题意;
C. 庄园法庭不能维护公共秩序 , 庄园法庭起到维护公共秩序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1.【答案】A
【知识点】西欧城市居民的身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世纪西欧农奴进入城市后, 住满一年零一天 ,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们重新变成农奴,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住满一百零一天 ,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C. 缴纳一百零一元 ,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D. 缴纳一千零一元 ,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12.【答案】D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 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的“最美好的花朵” ;大学拥有很大的自治权利,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古希腊的城邦 , 古希腊的城邦即不属于中世纪,又没有提到教育,不符合题意;
B. 古罗马的城邦 , 古罗马的城邦即不属于中世纪,又没有提到教育,不符合题意;
C. 中世纪的城市 , 中世纪的城市没有提及教育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要对基础知识灵活运用。
13.【答案】D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并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可以看出,这里显示的是《罗马民法大全》的历史意义,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编纂背景 ,题干中显示的不是其背景,不符合题意;
B.适用范围,题干中显示的不是其适用范围,不符合题意;
C.具体内容,题干中不是其具体内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4.【答案】A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故选项A符合题意;
B.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于476年被日耳曼人灭亡,不符合题意;
C.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的首都在巴黎,不符合题意;
D.查理曼帝国,查理曼帝国的首都在巴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词“伊斯坦布尔”,拿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15.【答案】B
【知识点】古代日本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世纪前的日本, 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大王,也有贵族、平民,其生产组织形式是部民制,从事农业为“田部”,从事海洋捕捞为“海部”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前5世纪的罗马 , 前5世纪的罗马,最高统治者不是大王,不符合题意;
C. 7世纪的阿拉伯 , 7世纪的阿拉伯伊斯兰教开始创立,不符合题意;
D. 8世纪的拜占庭 , 8世纪的拜占庭遭到阿拉伯人的进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16.【答案】A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版图横跨 亚、欧、非三大洲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亚、欧、大洋三大洲 ,8世纪大洋洲还没有被欧亚人发现,不符合题意;
C. 欧、非、南极三大洲 ,8世纪南极洲还没有被发现,不符合题意;
D. 亚、欧、美三大洲 ,美洲是15世纪才被欧洲人发现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17.【答案】A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 “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官于一体,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科学院,科学院只是智慧宫的一部分,不符合题意;
C.图书馆,图书馆只是智慧宫的一部分,不符合题意;
D.翻译官,翻译官只是智慧宫的一部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18.【答案】D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4世纪中叶以后,欧洲贵族地主开始出租自己的土地或牧场,不再参与生产和经营,一些富裕的农民经过承租、购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这就是租地农场,采用雇佣劳动,这就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劳动关系,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封建主义,租地农场不属于封建主义,属于资本主义,不符合题意;
B.社会主义,西欧中世纪晚期还没有出现社会主义,不符合题意;
C.共产主义,西欧中世纪晚期还没有出现共产主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租地农场的性质。
19.【答案】C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3-14世纪,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富裕农民等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封建贵族,到了13、14世纪,封建贵族在农村失去其统治力,不符合题意;
B.市民阶层,市民阶层在中世纪后期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成为城市中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不符合题意;
D.资产阶级,13、14世纪的西欧农村,资产阶级还没有出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理解识记这一时期农村的力量变化。
20.【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性定位;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物的原因、意义等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按照这一标准来分析备选项, 莎士比亚的作品反映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属于历史解释,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意大利的但丁创作了长诗《神曲》等作品 ,属于历史事实,不符合题意;
C. 达·芬奇创作了绘画代表作《最后的晚餐》 ,属于历史事实,不符合题意;
D. 城市中的富商巨贾还投资乡村,置办田产 ,属于历史事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的概念和区别,再拿它来分析备选项,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21.【答案】伯里克利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古代雅典建立了民主政体,雅典经济发达,国力强盛,在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最高峰;
故答案为:伯里克利。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看出这是雅典民主政治,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2.【答案】亚历山大东征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历经10年征战,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的东征,既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故答案为:亚历山大东征。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包括其中的文字和地图上的路线,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亚历山大东征回答。
23.【答案】《十二铜表法》
【知识点】罗马城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罗马帝国的主要成就是在法学方面, 《十二铜表法》是 罗马法律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故答案为:《十二铜表法》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要对课本基础知识准确记忆。
24.【答案】幕府将军
【知识点】武士和武士集团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但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实际上幕府将军把握住国家大权;
故答案为:幕府将军。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要对课本基础知识准确记忆。
25.【答案】雇佣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晚期, 在西欧,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故答案为:雇佣。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就是要对课本基础知识准确理解记忆。
26.【答案】(1)图一、图二
(2)公元2世纪、奴隶制危机,国家内部危机严重,奢靡之风盛行,国家财政负担加重
(3)种姓制度、界限森严,职业世袭,实行内婚等“等级森严”
(4)尊重差异,交流互鉴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种姓制度;罗马帝国的兴亡;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属于大河文明;图二是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古代希腊建筑的代表;图三是罗马大竞技场;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达到黄金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罗马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 奴隶制危机,国家内部危机严重,奢靡之风盛行,国家财政负担加重 ;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陆续在恒河等流域建立了一系列国家, 逐渐形成了种姓制度,这种制度 等级森严、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 ;
(4)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尊重差异,交流互鉴 ;
故答案为:(1) 图一、图二
(2) 公元2世纪、奴隶制危机,国家内部危机严重,奢靡之风盛行,国家财政负担加重
(3) 种姓制度、界限森严,职业世袭,实行内婚等“等级森严”
(4) 尊重差异,交流互鉴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即图片,结合所学知识看懂图片含义,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分析识记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即年代尺,看出其中的黄金时期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回答,注意从多方面思考;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包括图片和文字,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
(4)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27.【答案】(1)以土地封赐为纽带;特点: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与义务交织,有一定的契约的意义
(2)领主的自营地、佃户的份地;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
(3)金钱赎买、武力斗争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西欧城市的兴起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维系封君与封臣之间关系的纽带是土地的封赐;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 封君封臣关系的特点是: 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与义务交织,有一定的契约的意义 ;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 庄园土地分为领主的自营地、佃户的份地两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佃户获得土地耕种的条件是: 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 ;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西欧城市主要通过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实现由“依附于国家权力”到“逐步独立于国家权力”的转变,即取得自由自治权利;
故答案为:(1) 以土地封赐为纽带;特点: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与义务交织,有一定的契约的意义
(2) 领主的自营地、佃户的份地;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
(3) 金钱赎买、武力斗争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相关句子进行概括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相关句子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先理解题干含义即知道要回答什么,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8.【答案】(1)大化改新、大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穆罕默德、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3)《天方夜谭》或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知识点】大化改新;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显示的是大化改新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穆罕默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伊斯兰教创立的目的是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文化的成就有: 《天方夜谭》、阿拉伯数字、《医典》、《医学集成》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
故答案为:(1) 大化改新、大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 穆罕默德、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3) 《天方夜谭》或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回答;
(3)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29.【答案】(1)垦殖运动、租地农场、手工工场
(2)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精神
(3)思想解放、经济转型、科技进步、制度创新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1世纪的西欧农村开展垦殖运动,使得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世纪晚期西欧农业和手工业中出现的两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分别是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它们使用雇佣劳动,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二反映的是文艺复兴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作品以现实人物为主题,人物形象神态自若,嘴角含着一丝微笑,有生命的活力, 这就是《蒙娜丽莎》,反映出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推动欧洲走向近代的主要因素有: 思想解放、经济转型、科技进步、制度创新 ;
故答案为:(1) 垦殖运动、租地农场、手工工场
(2) 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精神
(3) 思想解放、经济转型、科技进步、制度创新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识记,不要死记硬背;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事件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
(3)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出事件,再紧贴这些事件反映的因素回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