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山海联盟”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卷
一、与诗相逢,邂逅精彩;与文相遇,荡漾美妙(26分)
1.(2024·浙江会考)【“相遇”开场白】
诗意是一种人生境界和态度,看似(piāomiǎo)____难以言,实则生活处处寻。我们乘着诗词的翅膀,穿越____(千古江山/千山万水),百年悲欢,相遇生命中那些美好的时刻,品味命运(diēdàng)____酝酿的诗意……同学们,让我们怀揣诗意,发现诗意,行走在奋斗的途中,在快节奏的当下不忘那一份内心烟火。
(1)开场白中有两处只标了拼音,请你帮忙写出相应的汉字。
(2)开场白中加点的“乘”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chéng B.shèng
(3)请帮助小组成员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入空白处,并说明理由。
(4)小组成员发现开场白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找出并改正。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寻”与开场白中的“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飞来山上千寻塔 B.寻向所志 C.寻病终
【答案】(1)缥缈;跌宕
(2)A
(3)选择千古江山。“千古江山”指历经千古的江山,表明时间之久、和该句中的“百年”相呼应;而“千山万水”指很多的山和水,形容路途遥远险阻,与“百年悲欢”“诗意”不相符。所以用“千古江山”更恰当。
(4)语序不当,将“怀揣诗意”和“发现诗意”调换位置。
(5)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错用修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语序不当
【解析】【分析】(1)piāo miǎo——缥缈:高远隐约,若隐若现的样子。
diē dàng——跌宕:语调抑扬顿挫或文章富于变化。
故答案为: 缥缈;跌宕
(2)乘着( chéng zhe):假借某种原因或事物,同借着。
故答案为:A。
(3)千古江山:通常用来形容历史的悠久和疆土的辽阔,它强调的是时间的深度和空间的广度,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深沉。
千山万水:形容地理上的距离遥远或旅途的艰辛,它更多强调的是空间上的距离和行程的困难。
根据语境“我们乘着诗词的翅膀,穿越 (千古江山/千山万水),百年悲欢,相遇生命中那些美好的时刻”可知,“穿越……,百年悲欢”应该是一个对时间和空间的综合描述,既要有时间的跨度,也要有空间的转换。因此,“千古江山”在这里更为合适,因为它不仅包含了时间的深远,也隐含了空间的广阔,与“百年悲欢”一起,能够更好地表达这种跨越时空的心灵之旅。而“千山万水”则只是形容空间上的距离和行程的困难,不符合语境。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选择千古江山。“千古江山”指历经千古的江山,表明时间之久、和该句中的“百年”相呼应;而“千山万水”指很多的山和水,形容路途遥远险阻,与“百年悲欢”“诗意”不相符。所以用“千古江山”更恰当。
(4)语序不当,“怀揣诗意”和“发现诗意”语序不当,应是先“发现诗意”,才能让自己“怀揣诗意”,所以可将“怀揣诗意”和“发现诗意”调换位置。
故答案为: 语序不当,将“怀揣诗意”和“发现诗意”调换位置。
(5)开场白中的“寻”意思是:寻找;
A.句意为: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寻(xún):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B.句意为: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寻:寻找;
C.句意为:不久就病死了。寻:不久;
故答案为:B。
【点评】(1)本题考查字形。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本题考查字音。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3)本题考查成语运用。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5)本题考查词义理解。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了解备选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语境来选择。
2.(2024·浙江会考)【与诗文相遇】请结合主题,将下表中空缺处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主题 古诗文名句
秀丽景色 “ ,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是李白想象中的江上美景;“ , ”(《望岳》)是杜甫近望所见泰山的巍峨高大。
坚定信念 “不畏浮云遮望眼, ”(《登飞来峰》)是王安石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渔家做》)是李清照对美好境界的坚定追寻;“欲为圣明除弊事,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韩愈坚定的报国信念。
人生情怀 当你笑看人生,就能拥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虽身处逆境却从容处之的人生态度:“ , ”;也能拥有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虽处境凄凉,却志在卫国戍边的爱国情怀:“ , ”
【答案】月下飞天镜;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自缘身在最高层;九万里风鹏正举;肯将衰朽惜残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低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注意易错字词:镜、缘、鹏、衰、卧、哀、戍。
故答案为:月下飞天镜; 造化钟神秀 ; 阴阳割昏晓 ; 自缘身在最高层; 九万里风鹏正举; 肯将衰朽惜残年;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 低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点评】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
3.(2024·浙江会考)【与名著相遇】在文学作品中遇见人生百态,“苦难”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请结合《骆驼祥子》和《简·爱》,补全阅读记录卡的空缺处。
阅读策略 探究内容 探究结果
关注情节 人生道路处处充满苦难,书中哪些情节体现了这一点呢?(任选一部作品,写出任意两个与“苦难”有关的情节) 书名:《 》,情节:
关注人物 祥子和简·爱都经历了生活的苦难,但为何两人会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请结合名著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可从苦难本身、他人影响和个人因素三个角度中任选两个进行探究)
【答案】示例一:骆驼祥子 祥子咬牙苦干三年买的新车,被大兵连车带人抢走,梦想第一次破灭;他与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了车,可好景不长,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只好卖车安葬虎妞。示例二:简·爱简·爱在洛伍德学校吃的是烧糊的饭和恶心的食物,而且稍有过失,就会遭到严厉的处罚和羞辱;简·爱在与罗切斯特的婚礼上得知罗切斯特已经有合法妻子后,只能强忍着自己对罗切斯特的爱,离开桑菲尔德庄园。;①两人个性不同。简·爱勇于反抗,内心强大,如面对表哥的欺辱时,敢于奋起反抗;祥子逆来顺受,本性懦弱,被孙侦探敲诈勒索时,不敢反抗,只是埋怨老天不公。②所处环境不同。祥子所处的黑暗旧社会是造成他悲剧的主要原因,使其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身命运;简·爱所处的环境虽有等级和偏见,但还是能够使其生存下去。③两人文化水平不同。祥子没有文化,目光短浅,思想封闭,缺乏精神支撑;简·爱是知识女性,她能够从知识中汲取生存、成长和争取幸福、自由的力量。④所遇之人不同。祥子遇到的虎妞和孙侦探等人把祥子往火坑里推,如虎妞假装怀孕骗祥子结婚,孙侦探骗走祥子的积蓄;简·爱遇到的海伦、谭波尔小姐和罗切斯特等人,给予了简·爱温暖和爱情。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分析】(1)要求找出并概括《骆驼祥子》和《简·爱》这两部名著中能表现“苦难”这一主题的任何两个情节。
《骆驼祥子》:
示例1:曹先生遭到特务的跟踪。他让祥子去接他的老婆孩子。祥子刚到曹家,就被孙侦探抓住。孙侦探骗祥子说他与乱党曹先生串通,需要花钱疏通才能免罪。这样就把祥子攒下来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全部骗走了。
示例2:小福子是一个苦命的女人。先是被卖给一个人军官做小,遭受凌辱。后来军官逃跑后,父亲又逼迫她出卖身子赚钱养活一家老小,最后小福子上吊而死。
《简·爱》:
示例1:简·爱和男主人公罗切斯特一波三折的爱情经历,使她饱受爱情的折磨,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示例2:幼小的简·爱寄养在舅父母家里。舅父里德先生去世后,舅母把她视作眼中钉,并把她和自己的孩子隔离开来。而且她还经常遭受表哥约翰的欺侮。
故答案为:骆驼祥子 祥子咬牙苦干三年买的新车,被大兵连车带人抢走,梦想第一次破灭;他与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了车,可好景不长,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只好卖车安葬虎妞。示例二:简·爱简·爱在洛伍德学校吃的是烧糊的饭和恶心的食物,而且稍有过失,就会遭到严厉的处罚和羞辱;简·爱在与罗切斯特的婚礼上得知罗切斯特已经有合法妻子后,只能强忍着自己对罗切斯特的爱,离开桑菲尔德庄园;
(2)应结合相关事件概括即可。
两人个性不同。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但最后,经历了三起三落,祥子已经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已经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简·爱是一个性格坚强,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她出身卑微,相貌平凡,但她并不以此自卑。她蔑视权贵的骄横,显示出自立自强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她从不向命运低头。
他人影响:祥子一生中遇到大兵的蛮横抢夺,遇到了孙侦探的敲诈勒索,遇到好吃懒做的虎妞,使祥子的买车梦逐渐走向破灭。最后变成一具行尸走肉,走向自我毁灭。
简·爱:在福利院遇到了关心她的海伦和慈爱的谭波尔小姐,使她坚定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成年后,靠做家庭教师,与罗切斯特相遇、相知、相爱,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故答案为:①两人个性不同。简·爱勇于反抗,内心强大,如面对表哥的欺辱时,敢于奋起反抗;祥子逆来顺受,本性懦弱,被孙侦探敲诈勒索时,不敢反抗,只是埋怨老天不公。②所处环境不同。祥子所处的黑暗旧社会是造成他悲剧的主要原因,使其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身命运;简·爱所处的环境虽有等级和偏见,但还是能够使其生存下去。③两人文化水平不同。祥子没有文化,目光短浅,思想封闭,缺乏精神支撑;简·爱是知识女性,她能够从知识中汲取生存、成长和争取幸福、自由的力量。④所遇之人不同。祥子遇到的虎妞和孙侦探等人把祥子往火坑里推,如虎妞假装怀孕骗祥子结婚,孙侦探骗走祥子的积蓄;简·爱遇到的海伦、谭波尔小姐和罗切斯特等人,给予了简·爱温暖和爱情。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故事情节的能力。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对名著故事情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不同的篇目要识记不同的故事情节。
(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根据内容抓住住人物、事件的核心进行概括即。
二、与志同道合者相遇,遍览大好河山(20分)
(2024·浙江会考)驴友网,网聚天下驴友。在这里你可以寻找兴趣相同的“驴友”,也可以发起活动,分享你的旅游攻略、照片等。让我们一起参加下面的活动吧。
【甲】游黄山日记后
[明]徐霞客
初五日,平明①,从天都峰坳中北下二里,石壁岈然②,其下莲花洞正与前坑石笋对峙,一坞③幽然。别澄源④,下山至前岐路侧,向莲花峰而趋,一路沿危壁西行,凡再降升,将下百步云梯,有路可直跻⑤莲花峰。既陟⑥而磴⑦绝,疑而复下,隔峰一僧高呼曰:“此正莲花道也!”乃从石坡侧度石隙。径小而峻,峰顶皆巨石鼎峙⑧,中空如室。从其中叠级直上,级穷洞转,屈曲奇诡,如下上楼阁中,忘其峻出天表也。一里得茅庐,倚石够中。方徘徊欲升,则前呼道之僧至矣,僧号凌虚,结茅于此者,逆与把臂陟顶。顶上一石,悬隔二丈,僧取梯以度。其蟲廓然,四望空碧,即天都亦俯首矣。盖是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上,四面岩壁环耸,遇朝阳霁色,鲜映层发,令人狂叫欲舞。
【乙】滇游日记九
[明]徐霞客
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仰攀而上。其上甚削⑨,半里之后土,不能受足以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⑩,攀之亦陨,间得一少粘者,绷足挂指,如平帖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于此。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 之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
(均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改)
【注释】①平明:天刚亮。②岈(xiā)然:深邃的样子。③坞:四周高中间低的地方。④澄源:僧人的法名。⑤跻:升,登。⑥陟(zhì):登,上:⑦磴(dèng):石阶。⑧鼎峙:指形势如鼎足三方并峙。⑨削:形容陡峭。⑩陨:从高处掉下,坠落。 摧:折断。
4.【朗读梳理文意】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以指攀草根而登
5.【整理旅行路线】徐霞客的旅行路线遍布大江南北,请你就其游黄山莲花峰的路线进行整理。
6.【超级“驴友”的登山贴士】徐霞客曾在《滇游日记九》中提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于此”。请结合【乙】文分析徐霞客如此认为的原因。根据这位超级“驴友”的经历并联系生活实际,总结三点登山小贴士。
7.【征选行游精神宣传文案】【甲】文中的莲花峰“独出诸峰上”和【链接材料-】中的天都峰被誉为“第一峰”。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它们各用了什么手法来突出“山高".
【链接材料一】
至华子岭初见黄山天都峰
[宋]李弥逊
华子岭头云荡胸,秋高木落万山重。
巨灵擘石分南北,扶出天都第一峰。
【注释】①擘(bò):剖,分裂。
8.驴友网”打算推出仿徐霞客旅行的套装行程,征选最接近其行游精神的文案。请结合【甲】【乙】两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二】,从备选宣传文案中任选一个,在留言板上发表你的观点。
留言板 我选择文案 (填字母),观点: 。 清空 发表留言
【链接材料二】
先审视山脉如何去来,水脉如何分合……一丘一壑,支搜节讨……途穷不忧,行误不悔。则寝树石之间,饥则啖草木之实。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计程期,不求伴侣。以性灵游,以躯命游。亘古以来,一人而已。
潘来《<徐霞客游记〉序》
备选宣传文案:
A.一步一脚印走入隐世秘境,在人际交流中发现世界,尽尝家与人情的味道。
B.沿县道公路深入风景胜地,登高尽览海天一色,将文青族、背包客一网打尽。
C.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专业背包客带您在田园里与自我进行对话。
D.专攻精英背包客,不走常规景点,壮游千里探秘胜,在冒险中寻找自我肯定。
【答案】4.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以指禁草根而登
5.天都峰坳中;危壁;茅庐
6.原因:悬崖非常陡峭而且没有落脚之处,草根、石头都无法承受“我”的重量;想要向上攀登,又无可抓握的东西,想要下来,却又无平地落脚。所以徐霞客说有生之年所经历的险境,没有超过此处的。小贴士:在我们的登山途中会遇到突发的情况,首先我们可以提前了解当地的环境、天气等,避开危险情况;第二带好必备物品,比如手电筒、打火机、防滑鞋等野外生存所需物品;第三量力而行,不要逞强好胜,将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第四可以结伴而 行,相互帮助;第五遇到突发情况要冷静分析,积极想办法克服眼前的困境。
7.【甲】文运用动作描写, “从其中叠级直上,级穷洞转” “取梯以度”等登山的动作,写出山之陡峭和高耸;运用对比手法、 “即天都亦俯首矣” “盖是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上”,将莲都峰与天都峰和其他诸峰进行对比,突出了莲都峰的高。(任意写出一点即可)【链接材料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天都峰的外形比作被分成两半的大石头,写出了天都峰的陡峭和高耸。
8.D;首先,徐霞客选择的都是高山奇景,可能会遇到危险,比如【乙】文中攀崖时遇到的危险,需要有一定的出行经验和能力;其次,要有对山水的热爱之情和不畏艰辛、锲而不舍的献身精神, 【链接材料二】中提到徐霞客每到一处便仔细观察山脉的走向、水脉的分合,并且从不躲避风雨,也不惧怕虎狼,困了就睡在树木和山石之间,饿了就吃野果,不畏艰险。他的冒险精神和求知欲到如今都激励着我们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题,可以结合句意和句子结构进行划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分析。常见表现手法有: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等。
(5)本题考查拓展探究。①解答时要结合全文认真揣摩材料内容,从材料中提取关键语句概括作答。②解答时要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分析。
【附参考译文】
【甲】游黄山日记后
初五,天刚亮,(我们)从天都峰的山沟中往北走了二里路,石壁深邃。它下面的莲花洞正好和前面石坑里的石笋对峙,一座山坞十分幽静(地坐落在那里)。告别了僧人澄源,下山到了前面岔路的旁边,向莲花峰前进。一路顺着陡峭的崖壁往西走,共下降上升了两次,刚要下到一百步长的云梯,(发现)有条路可以直接登上莲花峰。但是上登之后石阶断了,正怀疑要往下走。对面山峰的一个僧人高声喊道: “这正是去莲花峰的路!”于是从石坡的侧面越过石缝。路很窄而且陡峭,峰顶都是如鼎足般耸立并峙的巨石,巨石中间的空间就像屋子。从它中间的层层台阶径直往上,台阶尽头转进山洞,曲折诡异,就像空中的楼阁,忘记了这里的地势高峻得超出天际。走了一里见到一座茅草屋,紧靠在石缝中。正犹豫着想要继续上登,刚才喊叫指路的那个僧人到了,他法号凌虚.就是在这里建造茅草屋的人,于是和他共同爬上山顶。山顶上有一块石头,有二丈高,凌虚取出梯子向上爬。峰顶豁然开阔,四面望去都是碧蓝的天空,即使天都峰也仿佛低着头了。大概这座山峰坐落在黄山的中央,只有它比别的山峰高,四面岩壁环绕耸立,遇到朝阳的照射放出明朗的色彩,亮光层层映照出来,让人高声狂叫,想要跳舞。
【乙】滇游日记九
突然看见层层悬崖的上面,有个洞口朝东的山洞,我抬着头攀岩上去。(悬崖)上面非常陡峭,(攀登了)半里之后,土崖太陡峭搁不下脚,用手抓着草根向上攀登。不一会草根也禁不住手指(的力度)了,幸亏到了石崖地带。但是岩石也不坚固,踩一下就掉落,扒一下也掉落,偶尔能找到一个稍微牢固的石头,双脚绷紧,手指挂牢,就像平贴在崖壁上,不能移动一步。想往上没有援助,想往下也没有地方,生平所经历的险境,没有超过此处的。过了很久,先试着找到两手两脚周围牢固的石头,然后身体悬空挪动一只手,随即再悬空椰动一只脚,一只手一只脚抓牢,这样以后又悬空椰动另一只手另一只脚,幸亏石头没有掉落,(可)手脚无力想自己坠落。(经过)很长时间,幸好攀上去了。
【链接材料二】
(徐霞客每到一地)先仔细观察山脉的走向、水脉的分合……(对)一座小丘、一条山沟,都从细节上去探究……旅途中没钱了不担忧,行程耽误了不后悔。晚上就睡在树木和山石之间,饿了就吃野果。(他旅行)从不躲避风雨,不惧怕虎狼,不考虑日程归期,不刻意寻求伴侣。凭(自己的)性情旅游,凭(自己的)身体、性命旅游。从古至今,(只有他)一个人罢了。
4.句意:攀登了半里路之后,土崖太陡峭搁不下脚,用手抓着草根向上攀登。“半里之后”为状语;“土削不能受足”描写土崖的陡峭险峻;“以指禁草根而登”为作者艰难攀登的情形;
故断句: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以指禁草根而登。
故答案为: 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以指禁草根而登
5.一空,结合【甲】“初五日,平明,从天都峰坳中北下二里,石壁岈然”可知,作者初五天一亮,从天都峰的山沟中往北走下二里路,看到石壁耸然而立。据此可得:天都峰坳中。
二空,结合【甲】“一路沿危壁西行,凡再降升,将下百步云梯,有路可直跻莲花峰”可知,一路顺着陡峭的崖壁往西走,又向下再往上,刚要走下一百步长的云梯,作者发现有条路可以直接通向莲花峰。据此可得:危壁。
三空,结合【甲】“一里得茅庐,倚石罅中”可知,走了一里见到一座茅庐,坐落在石缝中。据此可得:茅庐。
故答案为: 天都峰坳中;危壁;茅庐
6.一问,结合【乙】“余仰攀而上。其上甚削,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以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攀之亦质,间得一少粘者,绷足挂指,如平帖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于此”等内容可知,悬崖非常陡峭而且没有落脚之处,草根、石头都无法承受作者的重量;想要向上攀登,又无可抓握的东西,想要下来,却又无平地落脚。所以徐霞客说有生之年所经历的险境,没有超过此处的。
二问,登山小贴士: 做好充分准备,包括对路线的了解和必要装备的携带;要善于寻找牢固的支撑点,确保自身安全;在遇到困难时保持冷静,谨慎试探,不可盲目行动;注意体力分配,避免过度疲劳导致危险;团队行动时要互相帮助和照应。
故答案为: 原因:悬崖非常陡峭而且没有落脚之处,草根、石头都无法承受“我”的重量;想要向上攀登,又无可抓握的东西,想要下来,却又无平地落脚。所以徐霞客说有生之年所经历的险境,没有超过此处的。小贴士:在我们的登山途中会遇到突发的情况,首先我们可以提前了解当地的环境、天气等,避开危险情况;第二带好必备物品,比如手电筒、打火机、防滑鞋等野外生存所需物品;第三量力而行,不要逞强好胜,将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第四可以结伴而 行,相互帮助;第五遇到突发情况要冷静分析,积极想办法克服眼前的困境。
7.结合【甲】“从其中叠级直上,级穷洞转” “取梯以度”可知,作者细致描写出登山峰的艰难情形,衬托出山峰的高耸陡峭;“其巅廓然,四望空碧,即天都亦俯首矣”,说天都峰都要俯首,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凸显莲花峰的高大。
【链接材料一】“巨灵擘石分南北,扶出天都第一峰”,把天都峰的外形比作被分成两半的大石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突出天都峰高不可及的特点。
故答案为: 【甲】文运用动作描写, “从其中叠级直上,级穷洞转” “取梯以度”等登山的动作,写出山之陡峭和高耸;运用对比手法、 “即天都亦俯首矣” “盖是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上”,将莲都峰与天都峰和其他诸峰进行对比,突出了莲都峰的高。(任意写出一点即可)【链接材料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天都峰的外形比作被分成两半的大石头,写出了天都峰的陡峭和高耸。
8.作答此题,首先需要理解徐霞客的行游精神,包括对自然的探索、不畏艰险、不追求功名利禄等。然后分析各个备选宣传文案是否符合这种精神。
示例:我选择文案 D,观点:文案 D 强调不走常规景点,壮游探秘,在冒险中寻找自我肯定,这与【链接材料二】中徐霞客勇于探索未知、不畏艰险的行游精神相契合。他深入荒僻之地,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毫不退缩,只为追求对自然的真实体验和探索,这种冒险精神正是文案 D 所体现的。而 A 强调人际交流和家与人情味道,与徐霞客主要专注于自然探索的精神不符;B 中沿县道公路和一网打尽文青族、背包客等表述与徐霞客的精神偏离;C 中在田园里与自我对话也不能很好地体现徐霞客那种勇于挑战艰难环境、追求极致探索的精神。故答案为:D。
故答案为: D ;首先,徐霞客选择的都是高山奇景,可能会遇到危险,比如【乙】文中攀崖时遇到的危险,需要有一定的出行经验和能力;其次,要有对山水的热爱之情和不畏艰辛、锲而不舍的献身精神, 【链接材料二】中提到徐霞客每到一处便仔细观察山脉的走向、水脉的分合,并且从不躲避风雨,也不惧怕虎狼,困了就睡在树木和山石之间,饿了就吃野果,不畏艰险。他的冒险精神和求知欲到如今都激励着我们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三、从阅读中汲取力量(14分)
(2024·浙江会考)阅读
世间温暖驱散岁月和命运的阴霾,拥有抚慰人心的力量。文学社搜集了相关文章展开探讨,请你参加。
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
刘继明
女高音在春天即将过去的时候,被一场致命的疾病击例,整日卧病在床。
在一个细雨蒙蒙的黄昏,一个手拿玫瑰的小偷敲开了一扇关闭多日的门。而在此之前,这个小偷已经走遍了这座城市的大部分私人住宅区,并且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偷窃。他作案的主要伎俩是当确信室内空无一人时,便毫不犹豫地撬门而入;而倘若门不幸被敲开,他便捧着那束玫瑰花彬彬有礼地问:“请问您要花吗?”
小偷敲开门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双美丽得令人心悸的濒死者的眼睛。就在他还未来得及问“请问您要花吗”的当儿,他手里拿着的那束花已被轻轻地接过去了。“好香的玫瑰呀!”小偷听见她凑近塑料花认真地嗅嗅说。小偷一时有点惶惑。“是刚采到的吗?”她捧着塑料花往里走时又回眸一笑,“太谢谢了。”她再次把脸贴近塑料花,陶醉地闭上眼睛。待她睁开眼睛时,刚才还苍白得没有一点血色的脸上奇迹般显出两抹淡淡的红晕,“您还站在门口干吗?请进来呀。”小偷只好硬着头皮走了进来,他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显得局促不安。“您看这花放在哪儿好?”她捧着那束塑料花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好久没人给我送花了。您看过我演的哪部歌剧?《杜兰朵公主》?《卡门》?还是《原野》?噢,那您是听过我的音乐会了。”她总算找到一个空罐头瓶,“您看这花插在这里面行吗?我这儿空罐头瓶有的是,可就是没那么多的花。”她又喘息似的笑了笑,“您从哪儿知道我喜欢玫瑰的?我可从来没对人说起过。”她忽然偏过脸,孩子气地把双手合在胸前,“您猜猜看,我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
小偷摇了摇头。
“弹钢琴。"她坐在钢琴旁喃喃地说。琴声像蚕丝一样从她手指下滑出来,显得软绵无力。“您能听得出来是哪一首曲子吗?”她说,“我的手指弱得像棉絮,您没法想象我十五岁的时候就是靠这支曲子走进音乐学院的,《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您听出来了吗?可惜我不能唱了,大学时代我唱它得过大奖。”她的手指在琴键上无力地垂下,“您在听吗?”
“我该走了。”小偷从沙发上站起身,语气显得很坚决地说。当他穿过客厅,快步向门口走去时,他听见身后传来一种异常的声音,“您……还来吗?”他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脚步。“这束花过不了几天就枯萎了。要是每天都能闻到清新的玫瑰该多好。”她又把脸贴近那束放在罐头瓶里的塑料玫瑰,自言自语地说。
三天以后,他又来了,怀里抱着满满一大束鲜花,是芳香四溢的真正的玫瑰。“噢!”她吻着那些妖艳的花朵说,“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玫瑰。”她因兴奋过度,呼吸有些困难起来。他把她扶到床上躺下,又将插上玫瑰的空罐头瓶围绕床的四周摆了一圈。她默默地看着他做完这些。“您知道吗,我还以为您不会来了。”她说。
“我也是这么想。”他说。
“可您还是来了”,她说,“您不知道我有多么高兴。可惜我不能给您唱歌了,您不会见怪吧?”“怎么会呢。”他目光看着别处。
“我本来可以给您把那首《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弹完,可我的手越来越不听使唤了。”她说,“您在看什么呢?”
“我在看墙上的那幅画。”
“您认出来那是我了吗?”
“我正这么想来着。”
“那时候我刚刚成名,您看我笑得多甜。”
“你笑的时候像我一位同学,中学时我们一直是同桌,”他目光有些阴郁地看着墙上那幅画,“后来她出国了。”他问,“我可以抽烟吗?”
“抽吧!”
从这以后,小偷每隔三天便送来一束芬芳袭人的玫瑰。它使房间里很长一段时间散发着奇异的花香。她久病不愈的脸一度焕发出淡淡的红润。她再次产生弹完那首《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的念头,但这种淡淡的红润并没有维持多久。直到有一天她坐在钢琴旁等了整整一个下午,始终未听到她所熟悉的敲门声。而这时罐头瓶里的玫瑰已明显地枯萎下来。就在那天夜里,她的脸变得比往常更加苍白…·
夏天快要过去的时候,小偷终于从拘留所里被放出来了。他胡子拉碴,目光变得更加阴郁。那天他跑遍了大半个城市,才在一个偏僻的花市上买到一朵并不十分鲜艳的玫瑰。这大概是夏季里最后一朵玫瑰了,他想。
他又敲响了那扇门。他敲了半天,但开门的是一个陌生的老人。老人瞥了一眼他手里的玫瑰花,漠然地说:“你是找那位女歌唱家吗?她两个月以前死了。”
(有删改)
9.小偷第一次送玫瑰和后来送玫瑰的目的是否相同?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10.博尔赫斯曾说:“高级的情节设计能够产生优秀的短篇小说。”请结合文章内容,从“危机”“偶然性”“阻滞延迟”三个方面中任选一个来谈谈本文情节设计的出色之处。
11.文中两次提到小偷“阴郁”的目光,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请联系上下文回答。
他目光有些阴郁地看着墙上那幅画,“后来她出国了。”
他胡子拉碴,目光变得更加阴郁。
12.本文以“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为题,颇富象征意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13.人物的名称不单单是一个称谓,同时也能够传递出小说隐含的主旨。请你从“女高音”和“小偷”这两个人物的名称人手,并联系你的生活经验,来谈谈你对本文主题的理解。
【答案】9.不相同。小偷第一次送玫瑰是行窃时门被蔽开后的应对措施。后来送玫瑰是出于对女高音的同情。
10.①小说以“危机”作为开端,作品开篇让女高音身患重病,小偷敲开了女高音的门,这一危机事件立刻浮出水面,打破了平静状态,使读者阅读时情绪由舒缓转入紧张,令他们迫切地想要知道面对小偷,身患重病的女高音该怎么办,是否会有意外发生。②小说中小偷的出现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如果小偷没有在偶然之中敲开那扇关闭数日的门,那他此后的人生道路可能更加灰暗,而女高音也可能在极度的孤独苦闷中走完人生旅程,小说营造的温情故事就不会发生,故事情节也无法推进。③小偷在第二次看望了女高音之后,这个习惯持续了一段时间。此时,在读者看来女高音的病情似乎有所好转,而恰巧在这一时间段内小偷被关进拘留所、女高音在期盼与等待中走向了生命的终结.小偷在拘留期满后才得知了发生的这一切,而这种情节设计在无意之中拉开了读者与故事终点的距离,拖延了到达终点的时间。这样一种阻滞和延缓,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小说审美的戏剧性张力,主旨内涵得到拓展,作家的叙事技艺收获了更大的艺术张力。
11.小说运用白描塑造了一个心灵落寞的小偷形象,其中两次提到小偷“阴郁”的目光,让人联想到小偷可能有着复杂的人生经历。
12.一方面,玫瑰是美丽的,但它的生命却很短暂,女高音的生命也是短暂的;玫瑰意象本身就具有一种不加掩饰的美,但同时也充满了淡淡的悲剧意味,而这预示着女歌唱家生命在夏日的凋零;玫瑰的美在于它的含苞怒放,芳香四溢,而这正如女高音对生命的热爱,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她身上溢出的人性之美。另一方面,从小偷的角度讲,从开始作为道具的那一束塑料玫瑰.到后来送给女高音的那一大把真正的鲜艳的玫瑰,暗示、折射出小偷人性中的善在女高音的人性之美的照耀下开始复活。
13.示例:在社会主流价值评价的体系中,女高音和小偷代表着善恶、美丑的两个极端。小偷被定义为罪恶和丑的化身,女高音则被定义为艺术家和美的化身,标签式的身份标识实际上代替了每个社会成员的身份认知。这样一种身份认知会持续发挥作用,影响社会舆论和公众心理,譬如对小偷的痛恨谴责,在现实生活中,即使小偷改过自新仍然不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人际关系中;而女高音这个名称同样凸显一种认识偏见,在艺术家光环笼罩下的女高音,人性的温度像优美的琴曲一样高雅,但其内心深处的孤独却不被关注。无论是小偷还是女高音,在这个有偏见的社会中,寻找自身的身份认同,无疑是异常艰辛的旅程(或: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义),但被贴上“小偷”标签的个体,最终却转变成为温暖和善良的代盲人,寄托了作者对人性美的坚信不疑。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本题,需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结合被考查语句的具体内容,联系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表达中心的需求,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情节设计。 情节设计要符合表现人物形象,体现小说主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设计情节即可。
(3)本题考查词句理解与赏析。赏析词语,一般先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理解其语境义,并分析其表达效果。赏析句子,先要选准赏析的角度,要求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征,或是修辞手法方面,或是描写方法方面,或是遣词造句方面;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标题含义。文章标题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直接解释字面上的含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要结合文章内容及主旨深入思考。
(5)本题考查主题理解。解答本题,首先要阅读文章,找到题干中句子的位置;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分析文章的主旨。
9.不相同。由文章第②段“一个手拿玫瑰的小偷敲开了一扇关闭多日的门……而倘若门不幸被敲开,他便捧着那束玫瑰花彬彬有礼地问:‘请问您要花吗?’”可知,小偷第一次送玫瑰是为了偷窃,是作为敲开门后掩饰自己偷窃的道具;
由文章第⑦段“三天以后,他又来了,怀里抱着满满一大束鲜花,是芳香四溢的真正的玫瑰……他把她扶到床上躺下,又将插上玫瑰的空罐头瓶围绕床的四周摆了一圈”,第 段“从这以后,小偷每隔三天便送来一束芬芳袭人的玫瑰……”,第 段“那天他跑遍了大半个城市,才在一个偏僻的花市上买到一朵并不十分鲜艳的玫瑰。这大概是夏季里最后一朵玫瑰了,他想”可知,小偷后来之所以送玫瑰,是因为看到女高音病得可怜,对她产生了同情,希望自己送的玫瑰能给女高音带来好心情。
故答案为: 不相同。小偷第一次送玫瑰是行窃时门被蔽开后的应对措施。后来送玫瑰是出于对女高音的同情。
10.危机:文章第①段“女高音在春天即将过去的时候,被一场致命的疾病击倒,整日卧病在床”,第②段“在一个细雨蒙蒙的黄昏,一个手拿玫瑰的小偷敲开了一扇关闭多日的门……”,女高音重病在家,小偷光临,这样以“危机”开端,打破了平静状态,顿使读者的心情紧张,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小偷会行窃吗,女高音能识破小偷的真面目吗,她会怎么应对,女高音有没有危险,这一系列的想法充满了紧张气氛。
偶然性:由第②段“一个手拿玫瑰的小偷敲开了一扇关闭多日的门。而在此之前,这个小偷已经走遍了这座城市的大部分私人住宅区,并且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偷窃”,小偷在这座城市行窃,正好就敲开了女高音的门,有极大的偶然性,如果小偷不是在偶然之中敲开女高音家那扇关闭数日的门,那他就不会被感动,也不会再来看女高音,此后的人生道路可能更加灰暗下去,而女高音也不会在濒死之际有些许愉快的体验,可能会在极度的苦闷中走完自己孤独的人生旅程,小说中那么温情的故事就不会发生,故事的情节也就无法被推动。
阻滞延迟:由文章第 段“从这以后,小偷每隔三天便送来一束芬芳袭人的玫瑰”可知,小偷在第二次看望了女高音之后,这个习惯持续了一段时间,每隔三天便送来一束芬芳袭人的玫瑰。此时,在读者看来女高音的病情似乎有所好转,“她久病不愈的脸一度焕发出淡淡的红润”“但这种淡淡的红润并没有维持多久。直到有一天她坐在钢琴旁等了整整一个下午,始终未听到她所熟悉的敲门声”“那天夜里,她的脸变得比往常更加苍白……”,女高音在期盼与等待中走向了生命的终结。第 段“夏天快要过去的时候,小偷终于从拘留所里被放出来了”,第 段“他又敲响了那扇门。他敲了半天,但开门的是一个陌生的老人”,小偷在拘留期满后才得知了发生的这一切,而这种情节设计在无意之中阻滞了读者与故事的终点,延迟了故事结束的时间。这种阻滞延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说的审美,使文章的主旨得到延伸,足见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
故答案为: ①小说以“危机”作为开端,作品开篇让女高音身患重病,小偷敲开了女高音的门,这一危机事件立刻浮出水面,打破了平静状态,使读者阅读时情绪由舒缓转入紧张,令他们迫切地想要知道面对小偷,身患重病的女高音该怎么办,是否会有意外发生。②小说中小偷的出现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如果小偷没有在偶然之中敲开那扇关闭数日的门,那他此后的人生道路可能更加灰暗,而女高音也可能在极度的孤独苦闷中走完人生旅程,小说营造的温情故事就不会发生,故事情节也无法推进。③小偷在第二次看望了女高音之后,这个习惯持续了一段时间。此时,在读者看来女高音的病情似乎有所好转,而恰巧在这一时间段内小偷被关进拘留所、女高音在期盼与等待中走向了生命的终结.小偷在拘留期满后才得知了发生的这一切,而这种情节设计在无意之中拉开了读者与故事终点的距离,拖延了到达终点的时间。这样一种阻滞和延缓,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小说审美的戏剧性张力,主旨内涵得到拓展,作家的叙事技艺收获了更大的艺术张力。
11.“阴郁”指忧郁,不开朗。文章第 段“他目光有些阴郁地看着墙上那幅画,‘后来她出国了’”,联系上句“你笑的时候像我一位同学,中学时我们一直是同桌”,由此使人联想到小偷之所以目光“阴郁”,可能是他曾经与同桌之间发生过一些美好的经历,但同学的出国让他伤了心而使他变得堕落;
文章第 段“他胡子拉碴,目光变得更加阴郁”,联系上句“夏天快要过去的时候,小偷终于从拘留所里被放出来了”,可以推知,小偷被女高音对生命和艺术的依恋所动容,主动投案自首;联系下句“那天他跑遍了大半个城市,才在一个偏僻的花市上买到一朵并不十分鲜艳的玫瑰”,第 段“他又敲响了那扇门。他敲了半天,但开门的是一个陌生的老人……”,由此可知,小偷从拘留所里被放出来了,心理记挂女高音,带着“并不十分鲜艳的玫瑰”去看望她,才得知她两个月以前死了。心中伤感,目光更“阴郁”。由此可知,文中两次提到小偷“阴郁”的目光,用白描的手法塑造了小偷落寞的形象,让人不由得联想到他苦难复杂的人生经历。
故答案为: 小说运用白描塑造了一个心灵落寞的小偷形象,其中两次提到小偷“阴郁”的目光,让人联想到小偷可能有着复杂的人生经历。
12.由文章第⑤段“我的手指弱得像棉絮,您没法想象我十五岁的时候就是靠这支曲子走进音乐学院的,《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您听出来了吗?可惜我不能唱了”可知,“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指一首动听而忧伤的歌曲,一首没有唱出弹奏出的歌曲,联系着小偷与女高音歌唱家的关系;
由文章第③段“好香的玫瑰呀!”“她凑近塑料花认真地嗅嗅”,第⑦段“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玫瑰”,第 段“她再次产生弹完那首《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的念头,但这种淡淡的红润并没有维持多久。直到有一天她坐在钢琴旁等了整整一个下午,始终未听到她所熟悉的敲门声。而这时罐头瓶里的玫瑰已明显地枯萎下来……”等内容可知,“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是那位美丽的女高音歌唱家的象征,玫瑰的美在于它的含苞怒放,芳香四溢,但它的生命却很短暂,女高音的生命也是短暂的;玫瑰意象本身就具有一种不加掩饰的美,但同时也充满了淡淡的悲剧意味,而这预示着女歌唱家生命在夏日的凋零。表现出女艺术家对青春、对生命、对艺术的执着;
由文章第②段“一个手拿玫瑰的小偷敲开了一扇关闭多日的门……”,第⑦段“三天以后,他又来了,怀里抱着满满一大束鲜花,是芳香四溢的真正的玫瑰……”,第 段“从这以后,小偷每隔三天便送来一束芬芳袭人的玫瑰……”,第 段“那天他跑遍了大半个城市,才在一个偏僻的花市上买到一朵并不十分鲜艳的玫瑰。这大概是夏季里最后一朵玫瑰了,他想”可知,从一开始,“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指作为道具的那一束塑料玫瑰,到后来送给女高音的那一大把真正的鲜艳的玫瑰,再到小偷送的最后一朵玫瑰,象征着小偷身上灵魂未泯、富有爱心的情怀,这是一曲人性的赞歌,是一种对美好的积极向善精神的礼赞。
故答案为: 一方面,玫瑰是美丽的,但它的生命却很短暂,女高音的生命也是短暂的;玫瑰意象本身就具有一种不加掩饰的美,但同时也充满了淡淡的悲剧意味,而这预示着女歌唱家生命在夏日的凋零;玫瑰的美在于它的含苞怒放,芳香四溢,而这正如女高音对生命的热爱,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她身上溢出的人性之美。另一方面,从小偷的角度讲,从开始作为道具的那一束塑料玫瑰.到后来送给女高音的那一大把真正的鲜艳的玫瑰,暗示、折射出小偷人性中的善在女高音的人性之美的照耀下开始复活。
13.“女高音”这个名称在文本中指的是一位著名的歌唱家,她生病并长时间卧病在床,但她的精神状态因小偷送来的鲜花而有所好转。这里,“女高音”是艺术与美的化身,她的歌声和音乐才华给她带来了名誉和成功,虽然她身患重病,但她的内心充满了对美和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在小偷的善意行为中得到了短暂的满足。“小偷”在文中是一个复杂的角色。他最初以盗窃为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与女高音之间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关系。他开始为她送去鲜花,并在她的病榻前陪伴她。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内心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贪婪和冷漠变得有了一丝温情和人性。他的行为虽然开始于犯罪,但最终却展现了一种对美和生命的尊重和追求。在现实生活中,即使小偷改过自新仍然不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人际关系中;而在艺术家光环笼罩下的女高音,人性的温度像优美的琴曲一样高雅,但其内心深处的孤独却不被关注。所以本文对人们固有的偏见进行了批判,从另一个角度看,小偷被女高音对生命和艺术的依恋所动容,主动投案自首,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的积极向善精神的礼赞和对人性善良和美的追求。
故答案为: 示例:在社会主流价值评价的体系中,女高音和小偷代表着善恶、美丑的两个极端。小偷被定义为罪恶和丑的化身,女高音则被定义为艺术家和美的化身,标签式的身份标识实际上代替了每个社会成员的身份认知。这样一种身份认知会持续发挥作用,影响社会舆论和公众心理,譬如对小偷的痛恨谴责,在现实生活中,即使小偷改过自新仍然不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人际关系中;而女高音这个名称同样凸显一种认识偏见,在艺术家光环笼罩下的女高音,人性的温度像优美的琴曲一样高雅,但其内心深处的孤独却不被关注。无论是小偷还是女高音,在这个有偏见的社会中,寻找自身的身份认同,无疑是异常艰辛的旅程(或: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义),但被贴上“小偷”标签的个体,最终却转变成为温暖和善良的代盲人,寄托了作者对人性美的坚信不疑。
四、打造私人订制的"萤火虫书单”(10分)
(2024·浙江会考)阅读
“夜读的萤火虫”文学社收到了小文的求助信,她分享了自己的寒假书单,并提到了自己的困扰。希望文学社能够帮她打造一份私人订制的“萤火虫书单”活动策划案,请你一同参与。
材料一
材料二
阅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经典书目(基本是文学类书目)牢牢占据学生阅读频次越多的图书榜单,成为当代中小学生的精神食粮。但学生的答案都局限于必读书目清单,且名列前三的均为文学类读物,不少学生坦言“读这些书更多是为了应试”.
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装在口袋里的爸爸)《米小圈上学记》是小学生最喜爱读物中出现频次较高的两部作品,然而这两部作品却曾引发过激烈争议:有专家、读者对其内容及儿童价值观引导提出质疑。尽管如此,这两部作品还是常居青少年畅销读物榜单,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可供中小学生选择的优质、有趣的精品读物较为有限。
(有删改)
救师在引导学生加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时,有必要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但首先,要和家长多交流沟通,了解家长的育儿观念、家庭的读书氛围和孩子的读书习惯,有针对性地开出书单。其次,要精心选择书目。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哪些书适合孩子读?这本书适合哪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读?每个孩子喜欢什么类型的书?诸如此类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教师自己先徜徉于书海,做一番研读。最后,要科学指导阅读、教师在给学生列出阅读书目的同时,应该针对不同的书籍,以多种形式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而不应该放任自流。
(选自“搜狐网”,有删改)
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课题组建议利用家委会,定期开展老师家长联合读书、荐书与书籍分享活动,一方面及时了解青少年读物的内容,结合青少年的兴趣甄选出有益、有趣的课外读物,丰富、引导青少年选择;另一方面鼓励家长从自身做起,努力提升阅读品位、培养家庭阅读习惯、创设良好阅读氛围。鼓励学校、家长充分联动社会资源,组织“读书节”“分享会”等相关阅读活动,将阅读习惯的养成从学校延伸到家庭,营造“书香家庭”的良好阅读氛围。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制改)
材料三
书单订制锦囊
锦囊一:分类预设
将书单分为“课内必读区”“课外拓展区”,或“文学区”“科普区”,或“小说区”“诗歌区”“散文区”等;预设每一种类型的书籍的阅读数量,同一类型过多时可以选择部分阅读。
锦囊二:动态更新
一份好的书单一定是在不断地“动态”更新中的,我们一定要把握“取舍有法”的原则,这就需要将书放入书单前作一定的了解。比如关注一本书的书评介绍、前言后记、目录、作家风格、作品背景甚至参考权威平台的评分等,结合自身的认知水平、阅读需求、阅读兴趣等进行综合考量,对原有书单中的书籍进行替换、增补、删减。
锦囊三:多方评价
中小学生的图书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同学们在选择时对其质量优劣往往无法判断。因此,我们要主动寻求学校老师、父母、网络平台等各方的帮助,来助力我们挑选有利于我们成长的读物。
九年级推荐阅读书目
1《中国文脉》余秋雨
2《人间草木》汪曾祺
3《人间有至味》汪曾祺
4《走出非洲》[丹麦]凯伦·布里克森
5《人性的弱点》[美]戴尔·卡耐基
6《寂寞圣哲》鲍鹏山
7《瓦尔登湖》[美]亨利·戴维·梭罗
8《西潮》蒋梦麟
9《中国近代史》蒋廷
10《沉思录》[古罗马]马可·奥勒留
11《菊与刀》[美]鲁思·本尼迪克特
12《美学散步》宗白华
13《寂静的春天》[美]蕾切尔·卡森
14《从一到无穷大》[美]乔治·伽莫夫
15《贝多芬传》法]罗曼·罗兰
16《苏东坡传》林语堂
17《简·爱》[英]夏洛蒂·勃朗特
14.任务一明确问题。请结合材料一,帮助小文分析她的寒假书单中存在的问题。
15.任务二优化书单。请结合材料三和自身的阅读体验,设计一种增补或删减的书单优化方案,并说明两点理由。
16.任务三家校助力
小文在自己的困扰中提道:“我的书单里有许多艰涩难懂的书,例如老师推荐的《红楼梦》、爸爸推荐的《资治通鉴》,会让我一开始就比较反感,不理解为什么要加入书单,也不知道如何去阅读。”
结合材料二,请你选择向老师或者爸爸提出几点具体的建议,来帮助小文更好地开展阅读活动。
17.任务四总结反思.通过以上任务能否达成“打造一份私人订制的书单”的目的?根据“活动策划案”(见下表),借助材料,发表你的看法。
活动策划案
活动目的 打造一份私人订制的“萤火虫书单”
任务 具体内容
明确问题 明确个人需求、聚焦当下书单中存在的需要改进的问题
优化书单 讨论交流订制个性化书单要关注的方面,完善解决方案
家校助力 学校、家长加强沟通交流,平衡阅读需求,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总结反思 评价、改进并推广“萤火虫书单”活动
【答案】14.①书单上的书籍类型非常单一,基本是以文学作品为主;②书单上基本都是课内必读书目,有“应试化”倾向;③书单上的书籍没有体现个人的兴趣爱好等。
15.示例一:(1)把《三体》增补到书单中①因为书单多为文学作品,类型太单一。《三体》是一部科幻作品,讲述的是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②书单基本都以课内必读书目为主,缺乏课外优秀作品。《三体》的作者凭借此书获得雨果奖,它是一部优秀的科幻作品。③《三体》是小说,是小文想看的书,符合她的兴趣爱好。示例二:把《湘行散记》从书单中删减掉。①这份书单上的文学作品占比太大,可以适当给其他类型的书籍留出余地;②与《朝花夕拾》同属于散文作品,体裁雷同;③小文比较喜欢的是小说,这本书不符合她的阅读兴趣
16.示例一:老师 感谢您推荐的好书,帮助我加大阅读量、努力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授之以渔更重要,因此,我有几个小小的建议:首先,您不妨和我父母多联系交流,了解我们家的阅读习惯,有针对性地帮我开出书单;其次,要麻烦您研读之后帮我筛选出适合我阅读的书籍;最后,请您指导我阅读这些书的具体方法,多种形式的阅读会让我找到方向。谢谢老师。示例二:爸爸 我的阅读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您的言传身教,当您向我推荐书籍的时候,希望您能先与学校老师沟通,了解我的阅读需求和读物内容,和老师一起荐书、和我一起选书;同时,我希望您能多抽出些时间陪我阅读,努力提升阅读品位、培养家庭阅读习惯,多带我去参加各类阅读活动,我很期待与您一起的亲子阅读时光,我相信有了您的帮助,我会更爱阅读。谢谢爸爸
17.示例一:我认为能达成目的。活动从分析当前书单的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提供了“分类预设”“动态更新”“多方评价”来优化书单的好方法;同时,还提倡家校合作,一起助力书单的订制,平衡了书单的学习和兴趣多方面功能,因此,我觉得能达到打造一份私人订制书单的目的。示例二:我认为不能(或:不能完全)达成目的。这份书单更多针对的是中小学生,受众不够广;在优化书单时,也没有分析阅读者的阅读需求,这会影响书单的结构;没有考虑书单的书目量等,因此,还不足以打造一份私人订制的书单。
【知识点】图表信息;活动设计;材料探究;见解表述;新闻、材料类文本
【解析】【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内容理解、图文转换。要明确该图设计的背景,观察构图要素,按照一定顺序描述画面内容,围绕主题和设计背景进行合理想象,由表及里描述寓意。
(2)本题考查活动设计。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拟写建议。这类题目一般为开放性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能自圆其说即可。
(4)本题主要考查活动设计评价。本题是开放性作答,答案不唯一。
14.根据“小文的寒假书单”图,语文老师“推荐经典名著”,爸爸根据自己的爱好,也是推荐“名著”。根据具体书单“《朝花夕拾》《西游记》《城南旧事》《红楼梦》《湘行散记》《资治通鉴》《骆驼祥子》”可知,书单上的书籍类型非常单一,基本是以文学作品为主;书单上基本都是课内必读书目,结合材料二“经典书目(基本是文学类书目)牢牢占据学生阅读频次越多的图书榜单,成为当代中小学生的精神食粮。但学生的答案都局限于必读书目清单,且名列前三的均为文学类读物,不少学生坦言‘读这些书更多是为了应试’”可知,书单有“应试化”倾向;根据“小文的寒假书单”图可知,小文“想要看的书”是“刘慈欣《三体》”,但并不在小文的书单中,可见,书单上的书籍没有体现个人的兴趣爱好等。
故答案为: ①书单上的书籍类型非常单一,基本是以文学作品为主;②书单上基本都是课内必读书目,有“应试化”倾向;③书单上的书籍没有体现个人的兴趣爱好等。
15.本题可以总结材料二的观点,以及根据材料三“书单定制锦囊”的内容,优化小文的方案。方案可以是增补书或者删减书目,并说明理由。
根据材料二“教师在引导学生加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时,有必要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但首先,要和家长多交流沟通,了解家长的育儿观念、家庭的读书氛围和孩子的读书习惯,有针对性地开出书单。其次,要精心选择书目。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哪些书适合孩子读?这本书适合哪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读?每个孩子喜欢什么类型的书”可知,有必要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同时要考虑孩子的兴趣,以及考虑书是否适合该年龄段阅读。根据“小文的寒假书单”图可知,小文“想要看的书”是小说“刘慈欣《三体》”,所以可以考虑增补到书单中。
根据材料三“书单订制锦囊”“将书单分为‘课内必读区’‘课外拓展区’,或‘文学区’‘科普区’,或‘小说区’‘诗歌区’‘散文区’等;预设每一种类型的书籍的阅读数量,同一类型过多时可以选择部分阅读”可知,因为小文书单多为文学作品,类型太单一,所以可以考虑增补“课外扩展区”的书籍,或者增加“诗歌”类作品,“科普”类作品等。另外,书单也可以考虑删掉一部文学作品,可以适当给其他类型的书籍留出余地。
示例一:(1)把《宇宙简史》增补到书单中。
(2)因为书单多为文学作品,类型太单一,需要增加其他类型的作品。《宇宙简史》作者:史蒂芬·霍金。霍金用浅显的语言讲述了宇宙的起源、结构和未来,是一本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科普书籍。它不仅能够增长知识和见识,还能够启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心。
示例二:(1)把《城南旧事》从书单中删减掉。
(2)《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短篇小说,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朝花夕拾》也写了作者童年的往事,反映了对童年的怀念,内容有相近之处。
故答案为: 示例一:(1)把《三体》增补到书单中①因为书单多为文学作品,类型太单一。《三体》是一部科幻作品,讲述的是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②书单基本都以课内必读书目为主,缺乏课外优秀作品。《三体》的作者凭借此书获得雨果奖,它是一部优秀的科幻作品。③《三体》是小说,是小文想看的书,符合她的兴趣爱好。示例二:把《湘行散记》从书单中删减掉。①这份书单上的文学作品占比太大,可以适当给其他类型的书籍留出余地;②与《朝花夕拾》同属于散文作品,体裁雷同;③小文比较喜欢的是小说,这本书不符合她的阅读兴趣
16.本题可以结合材料二的观点,给爸爸或者老师提出阅读建议。
根据材料二“教师在引导学生加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时,有必要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但首先,要和家长多交流沟通,了解家长的育儿观念、家庭的读书氛围和孩子的读书习惯,有针对性地开出书单。其次,要精心选择书目。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哪些书适合孩子读?这本书适合哪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读?每个孩子喜欢什么类型的书?诸如此类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教师自己先徜徉于书海,做一番研读。最后,要科学指导阅读,教师在给学生列出阅读书目的同时,应该针对不同的书籍,以多种形式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而不应该放任自流”可知,可以给老师以下建议:首先,要和家长多交流沟通,了解家长的育儿观念、家庭的读书氛围和孩子的读书习惯,有针对性地开出书单;其次,老师要广泛研读之后帮学生筛选出适合阅读的书籍;最后,应该针对不同的书籍,以多种形式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而不应该放任自流;
根据材料二“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课题组建议利用家委会,定期开展老师家长联合读书、荐书与书籍分享活动,一方面及时了解青少年读物的内容,结合青少年的兴趣甄选出有益、有趣的课外读物,丰富、引导青少年选择;另一方面鼓励家长从自身做起,努力提升阅读品位、培养家庭阅读习惯、创设良好阅读氛围。鼓励学校、家长充分联动社会资源,组织‘读书节’‘分享会’等相关阅读活动,将阅读习惯的养成从学校延伸到家庭,营造‘书香家庭’的良好阅读氛围”可知,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可以给家长以下建议:及时了解青少年读物的内容,结合青少年的兴趣甄选出有益、有趣的课外读物,丰富、引导青少年选择;努力提升阅读品位、培养家庭阅读习惯,可以陪伴孩子读书,营造“书香家庭”的良好阅读氛围,并可以定期参加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阅读活动。
示例一:①老师。② 建议:感谢老师您推荐的好书,帮助我提高阅读水平,养成阅读习惯。我有一些建议,您看是否可以?请和我的爸爸多交流沟通,了解我家的家庭的教育理念,结合我的阅读兴趣,有针对性地为我推荐书单;另外,针对不同的书籍,阅读的策略会不同,我希望您能给我一些阅读方法的指导;另外,有些艰涩难懂的书,我还有一些疑问,也希望得到您的及时指导。
示例二:①爸爸。② 建议: 爸爸,我的阅读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您的言传身教。为了帮助我提高阅读水平,我有一些建议,您看是否可以?学校会定期开展老师家长联合读书、荐书与书籍分享活动,我希望您能积极参加,这样您可以了解青少年读物的内容,结合我的兴趣帮助我甄选出对我有益的书籍;另外,我希望咱们家每天设立“家庭读书时间”,我很期待您陪伴我读书,让家庭有更好的阅读氛围。
故答案为: 示例一:老师 感谢您推荐的好书,帮助我加大阅读量、努力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授之以渔更重要,因此,我有几个小小的建议:首先,您不妨和我父母多联系交流,了解我们家的阅读习惯,有针对性地帮我开出书单;其次,要麻烦您研读之后帮我筛选出适合我阅读的书籍;最后,请您指导我阅读这些书的具体方法,多种形式的阅读会让我找到方向。谢谢老师。示例二:爸爸 我的阅读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您的言传身教,当您向我推荐书籍的时候,希望您能先与学校老师沟通,了解我的阅读需求和读物内容,和老师一起荐书、和我一起选书;同时,我希望您能多抽出些时间陪我阅读,努力提升阅读品位、培养家庭阅读习惯,多带我去参加各类阅读活动,我很期待与您一起的亲子阅读时光,我相信有了您的帮助,我会更爱阅读。谢谢爸爸
17.本题可以根据材料三“书单定制锦囊”的内容,评价“活动策划案”能否达成“打造一份私人订制的书单”的目的,言之成理即可。
根据材料三“书单定制锦囊”可知,要“打造一份私人订制的书单”,就要“分类预设”“动态更新”“多方评价”来优化书单。本题中的“活动策划案”设计了“明确问题”“优化书单”“家校助力”“总结反思”的环节,整个流程相对完整,方案提倡“学校、家长加强沟通交流,平衡阅读需求,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这一观点,也对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养成十分关键。故学生可以选择该方案可以达成目的。
本题中的“活动策划案”也仅是一个方案框架,需要补充更多的具体内容,比如,活动针对人群没有明确;阅读者的阅读需求没有具体分析;优化书单的方法没有明确;另外书籍数量、评价方法等还需要量化的指标。从这些角度来看,这一活动方案,还不足以打造一份私人订制的书单。
示例:我认为该方案不能完全达成目的。首先方案有很多优点。整个方案流程相对完整,方案提倡“家校合作”营造阅读氛围的理念也十分有价值。但是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才能达成目的。比如,需要有量化的评价指标,需要分析阅读者的阅读需求和阅读常见问题,并需要明确优化书单的详细方案等。
故答案为:示例一:我认为能达成目的。活动从分析当前书单的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提供了“分类预设”“动态更新”“多方评价”来优化书单的好方法;同时,还提倡家校合作,一起助力书单的订制,平衡了书单的学习和兴趣多方面功能,因此,我觉得能达到打造一份私人订制书单的目的。示例二:我认为不能(或:不能完全)达成目的。这份书单更多针对的是中小学生,受众不够广;在优化书单时,也没有分析阅读者的阅读需求,这会影响书单的结构;没有考虑书单的书目量等,因此,还不足以打造一份私人订制的书单。
五、点亮自己的心灯(50分)
18.(2024·浙江会考)学校发起主题征文活动,请你依据征文要求,进行写作。
巴金先生在散文《灯》中写道:“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作家刘同的《向着光亮那方》里则有这样一句话:“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愿你在自己存在的地方,成为一束光,照亮世界的一角。”
以上两则言论对我们而言颇具启示意义,请选择一个栏目,完成征稿任务。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答案】例文1:
望着那盏灯,我想到了你
一个小卖部。
一位下岗工人。
一盏明灯。
月光下,那个小屋显得独为静谧,只听见树叶随风而舞的“沙沙”声,时不时的能看见一对野猫那发亮的眼睛。那盏明灯,一直亮着,虽然暗淡,但在黑夜中却是那么的刺眼。
我经常路过那家小卖部,时不时的向经营那家小卖部的阿姨问好,她会给我一块口香糖或是一块小点心。有一次我去她那买东西却因走的急而忘记带钱,她笑了笑 说:“东西你先拿着,不用着急给我钱。”她经常会把剩菜剩饭放到路边,给那些可怜的流浪猫、流浪狗吃,让它们仿佛找到了归宿。
每天早上六点左右,天还没亮。她便已经到了小卖部,轻手轻脚地打开门,然后将物品摆放好,清点完毕,她便坐到小卖部门口,托着腮,眯着眼,仰望着蔚蓝的天空或是看着车水马龙的街道。我曾注意过她那双因风吹日晒而变得粗糙黝黑的手,我曾注意过她那张因岁月的蹉跎而烙下皱纹的脸。我想,她年轻的时候或许是个美人吧,可时光的流逝将她变了一个样。她头上的银丝日益增多,背仿佛也没有曾经那么直了。但一直没有改变的,是她那温暖的、天使般的爱。
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每当万家灯火通明的时候,那个本来就安静的地方显得更安静了,有些人劝她:“把这个店转让了吧,去找一个更好的工作。”可她坚定地摇摇头,说要一直干下去。她就是这么一个有执着追求的人,从没放弃过。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太阳是多么强烈,寒风是多么刺骨,她始终一直坚持着她的工作。
我小时曾幼稚地问她:“阿姨,您要干到什么时候啊。”她笑着摸摸我头说:“干到我走不动为止。”
她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守在小卖部旁,热心的为别人做着好事。
望着那盏灯,我想到了你。
例文2:
提灯前行
黑夜漫漫,黯然无光,可,轻轻地,他们提灯走来了。暖橘色灯光映着他们的坚忍,照着他们的真情,顿时,阳光落在心灵深处……
“时末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他,一位充满才情的大词赋家,却因为汉景帝的意兴阑珊而壮志难酬。奈何,缤纷的豪情壮志,被前途的渺茫折腾得只剩下一抹孤影。掠起心中阵阵苦涩。虽郁郁寡欢,但他没有放弃,另辟蹊径,重新出发,长卿也好,相如也罢,他总是如此反思着人生,默默经营着人生,于是终成大器,留名史册。他既有《凤求凰》的缠绵旖施,也有《子虚赋》的风华摇摇,仪象万千。
他,就是司马相如。他经历人生的困境,却不悲天悯人,一腔热血奔前程,满怀真情对生活,最终换来缱绻温情,换得一身诗意。
她,那么婉转灵动,却也因国破家亡而凄凄惨惨戚戚。但她坚韧的灵魂却在她旖旎的诗句中一展无遗:“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是三瘦,是易安,她到底是冷眼看穿,到底是她柔肠挂住,她将心焐热,将情蔓延到国事、政局之中,生生开出一场绚烂的花事。《如梦令》的浪漫是真,《题乌江亭》的豪情也是真。
她,一代风华,李清照,浸泡在生活的苦水中,开成了寒冬的腊梅,隐忍的香,穿越过大宋,浸染在时光的流水中。
或是力土脱靴,或是贵妃磨墨,终是惹怒了圣上,一道圣旨,一夜之间,他被迫离开了长安,踏上漫长而艰险的路途。旁人服中的困苦,他却乐在其中,辉煌富丽的宫殿,险峻高耸的庐山,于他而言,皆是人生中旖旎风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太白也好,青莲也罢,在困境中张扬,谱写出一曲壮丽而浪漫的乐章,无关名利,无关风月,他本身就是长安的月光。《蜀道难》的自信是他,《将进酒》的不羁也是他。
他,万古诗仙,李白。在人生的巅峰或低谷,都从容自在;面对光明或黑暗的前程,他提着命运的灯,编织着盛唐的梦。
人生的旅程,总会逶迤曲折,与其抱怨身处黑暗,不如像萤火虫一般提灯前行。影子笼罩的地方,更容易抓住光,而提灯前行的人,心中总有灿烂阳光。
例文3:
追逐光,成就自我之光
光,是生命之源,是希望之火,是前行之路。
遇见光,我们得以看清世界;追逐光,我们得以寻找方向;成为光,我们得以照亮他人;散发光,我们得以实现自我。正如古人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追逐光的道路上,我们需不断前行,方能成就自我之光。
追逐光,需要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正如爱迪生在发明电灯前,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从未放弃,最终成功发明了电灯,为人类带来了光明。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追逐光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成功。
追逐光,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进步。孔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是我们追逐光的阶梯,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己,更好地追逐光。像居里夫人一样,她通过不懈的学习和研究,发现了镭和钋两种元素,为科学界带来了巨大的贡献。她的成就,正是她不断学习和进步的结果。
追逐光,最终的目标是成为光,散发光。这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就,更是对社会的贡献。像特蕾莎修女一样,她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贫穷和疾病的人们,她的善举和爱心,像一道光照亮了那些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们。她的行为,诠释了成为光,散发光的真正含义。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一道光,照亮他人,也照亮自己。但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有不懈的努力,有持续的学习,有对社会的热爱和奉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追逐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成就自我之光。
追逐光,不仅仅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让我们都怀揣着对光的向往和追求,勇往直前,成就自我之光,也照亮他人之路。如此,我们方能在这个充满变化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实现自己的价值。
【知识点】记叙文;议论文;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 栏目一: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材料关键词——“灯”,可以理解为某人为我点起的一盏灯,为我照亮了某条路;也可以理解其比喻义,某人某物就像是一盏灯一样,给自己带来光明和温暖;也可以二者兼而有之。结合栏目一的提示“回忆自己与‘灯’有关的经历或故事,表情达意”可知,创作本文,应重在表现出某人某物给自己带来的指引与帮助,通过回忆这个过程,来表达对某人某物的感激之情。
第二,选材构思。文章要求写成记叙文。文章开头可直接点明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某人某物就像是一盏灯一样给自己带来光明和指引,表达对某人某物的感激之情。主体部分写人记事,通过记叙事件,表现某人某物给自己的帮助,紧扣“灯”字来选材成文,例如当“我”在学习上找不到方向,成绩提不上去,是老师为“我”照亮了一盏灯;当“我”对前途感到迷茫,感受到人生的残酷想要放弃时,是爸妈为“我”照亮了一盏灯等。最后一段直接抒发感情或感悟,表现自己对这盏灯的感激之情,与首段相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完整。文章可以采用触景生情的写作手法,“那盏灯”是感情的触发点,“我想到了你,感激你”是结果。
栏目二:这是一篇材料作文。第一,审题立意。根据材料“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愿你在自己存在的地方,成为一束光”以及栏目提示“发挥想象与联想”“表达‘灯’这一主题下的万千世界和百态人生”可知,这篇文章应写出“灯”照射下的万千世界和百态人生,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照亮提灯之人,照亮世界的一角,同时照亮别人。
第二,选材构思。本文要求写想象类作文,可以是小说,可以是寓言故事等。例如可以写古代的名人提灯前行的故事。开头可概括社会大背景,人生万古如长夜;文中主体部分可分别写相如、清照、太白,在亘古的黑夜,无不活成一束光,他们提灯前行,照亮自己的梦的事例,最后总结全文,抒发感慨,发表对人生的感悟。写作过程中应注意详略得当。
栏目三: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题目要求基于所给的两则材料,结合阅读经验和生活体验,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加以阐述。两则材料都围绕“灯”的主题展开,第一则材料强调了“灯”照亮人的内心。第二则材料强调个体成为光的重要性,以及这种光可能为他人带来的积极影响;立意: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立意,比如:个体如何成为灯,为他人带来希望和温暖;追逐光的过程中的成长与变化;灯的象征意义,如智慧、希望、勇气等;以及灯在社会或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此,我们可以选择“追逐光,成为光,散发光”这一角度,强调个体在追求理想、成长进步的过程中,不仅要成为自己的光,还要成为他人的光等等。
第二,选材构思。本文要求写论述类的文章,也即议论文。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构思。例如,首先,阐述光的象征意义,以及追逐光的重要性,即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追求理想、提升自我。其次,分析成为光的过程,即个体通过努力学习、积累经验、克服困难等方式,逐渐成长为能够照亮他人的光。最后,讨论散发光的意义,即个体在成为光之后,要积极地将这种光和正能量传递给周围的人,帮助他们走出黑暗,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等等。写作过程中应注意详略得当。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首先要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抓住重点,理清关系。然后立意要准确,力求新颖,立志好坏影响到作文的创新程度。使用素材要恰当巧妙,我们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引用一下题干材料,可以照应话题,否则容易造成与材料疏远的感觉。
1 / 1浙江省“山海联盟”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卷
一、与诗相逢,邂逅精彩;与文相遇,荡漾美妙(26分)
1.(2024·浙江会考)【“相遇”开场白】
诗意是一种人生境界和态度,看似(piāomiǎo)____难以言,实则生活处处寻。我们乘着诗词的翅膀,穿越____(千古江山/千山万水),百年悲欢,相遇生命中那些美好的时刻,品味命运(diēdàng)____酝酿的诗意……同学们,让我们怀揣诗意,发现诗意,行走在奋斗的途中,在快节奏的当下不忘那一份内心烟火。
(1)开场白中有两处只标了拼音,请你帮忙写出相应的汉字。
(2)开场白中加点的“乘”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chéng B.shèng
(3)请帮助小组成员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入空白处,并说明理由。
(4)小组成员发现开场白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找出并改正。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寻”与开场白中的“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飞来山上千寻塔 B.寻向所志 C.寻病终
2.(2024·浙江会考)【与诗文相遇】请结合主题,将下表中空缺处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主题 古诗文名句
秀丽景色 “ ,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是李白想象中的江上美景;“ , ”(《望岳》)是杜甫近望所见泰山的巍峨高大。
坚定信念 “不畏浮云遮望眼, ”(《登飞来峰》)是王安石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渔家做》)是李清照对美好境界的坚定追寻;“欲为圣明除弊事,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韩愈坚定的报国信念。
人生情怀 当你笑看人生,就能拥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虽身处逆境却从容处之的人生态度:“ , ”;也能拥有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虽处境凄凉,却志在卫国戍边的爱国情怀:“ , ”
3.(2024·浙江会考)【与名著相遇】在文学作品中遇见人生百态,“苦难”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请结合《骆驼祥子》和《简·爱》,补全阅读记录卡的空缺处。
阅读策略 探究内容 探究结果
关注情节 人生道路处处充满苦难,书中哪些情节体现了这一点呢?(任选一部作品,写出任意两个与“苦难”有关的情节) 书名:《 》,情节:
关注人物 祥子和简·爱都经历了生活的苦难,但为何两人会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请结合名著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可从苦难本身、他人影响和个人因素三个角度中任选两个进行探究)
二、与志同道合者相遇,遍览大好河山(20分)
(2024·浙江会考)驴友网,网聚天下驴友。在这里你可以寻找兴趣相同的“驴友”,也可以发起活动,分享你的旅游攻略、照片等。让我们一起参加下面的活动吧。
【甲】游黄山日记后
[明]徐霞客
初五日,平明①,从天都峰坳中北下二里,石壁岈然②,其下莲花洞正与前坑石笋对峙,一坞③幽然。别澄源④,下山至前岐路侧,向莲花峰而趋,一路沿危壁西行,凡再降升,将下百步云梯,有路可直跻⑤莲花峰。既陟⑥而磴⑦绝,疑而复下,隔峰一僧高呼曰:“此正莲花道也!”乃从石坡侧度石隙。径小而峻,峰顶皆巨石鼎峙⑧,中空如室。从其中叠级直上,级穷洞转,屈曲奇诡,如下上楼阁中,忘其峻出天表也。一里得茅庐,倚石够中。方徘徊欲升,则前呼道之僧至矣,僧号凌虚,结茅于此者,逆与把臂陟顶。顶上一石,悬隔二丈,僧取梯以度。其蟲廓然,四望空碧,即天都亦俯首矣。盖是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上,四面岩壁环耸,遇朝阳霁色,鲜映层发,令人狂叫欲舞。
【乙】滇游日记九
[明]徐霞客
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仰攀而上。其上甚削⑨,半里之后土,不能受足以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⑩,攀之亦陨,间得一少粘者,绷足挂指,如平帖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于此。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 之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
(均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改)
【注释】①平明:天刚亮。②岈(xiā)然:深邃的样子。③坞:四周高中间低的地方。④澄源:僧人的法名。⑤跻:升,登。⑥陟(zhì):登,上:⑦磴(dèng):石阶。⑧鼎峙:指形势如鼎足三方并峙。⑨削:形容陡峭。⑩陨:从高处掉下,坠落。 摧:折断。
4.【朗读梳理文意】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以指攀草根而登
5.【整理旅行路线】徐霞客的旅行路线遍布大江南北,请你就其游黄山莲花峰的路线进行整理。
6.【超级“驴友”的登山贴士】徐霞客曾在《滇游日记九》中提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于此”。请结合【乙】文分析徐霞客如此认为的原因。根据这位超级“驴友”的经历并联系生活实际,总结三点登山小贴士。
7.【征选行游精神宣传文案】【甲】文中的莲花峰“独出诸峰上”和【链接材料-】中的天都峰被誉为“第一峰”。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它们各用了什么手法来突出“山高".
【链接材料一】
至华子岭初见黄山天都峰
[宋]李弥逊
华子岭头云荡胸,秋高木落万山重。
巨灵擘石分南北,扶出天都第一峰。
【注释】①擘(bò):剖,分裂。
8.驴友网”打算推出仿徐霞客旅行的套装行程,征选最接近其行游精神的文案。请结合【甲】【乙】两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二】,从备选宣传文案中任选一个,在留言板上发表你的观点。
留言板 我选择文案 (填字母),观点: 。 清空 发表留言
【链接材料二】
先审视山脉如何去来,水脉如何分合……一丘一壑,支搜节讨……途穷不忧,行误不悔。则寝树石之间,饥则啖草木之实。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计程期,不求伴侣。以性灵游,以躯命游。亘古以来,一人而已。
潘来《<徐霞客游记〉序》
备选宣传文案:
A.一步一脚印走入隐世秘境,在人际交流中发现世界,尽尝家与人情的味道。
B.沿县道公路深入风景胜地,登高尽览海天一色,将文青族、背包客一网打尽。
C.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专业背包客带您在田园里与自我进行对话。
D.专攻精英背包客,不走常规景点,壮游千里探秘胜,在冒险中寻找自我肯定。
三、从阅读中汲取力量(14分)
(2024·浙江会考)阅读
世间温暖驱散岁月和命运的阴霾,拥有抚慰人心的力量。文学社搜集了相关文章展开探讨,请你参加。
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
刘继明
女高音在春天即将过去的时候,被一场致命的疾病击例,整日卧病在床。
在一个细雨蒙蒙的黄昏,一个手拿玫瑰的小偷敲开了一扇关闭多日的门。而在此之前,这个小偷已经走遍了这座城市的大部分私人住宅区,并且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偷窃。他作案的主要伎俩是当确信室内空无一人时,便毫不犹豫地撬门而入;而倘若门不幸被敲开,他便捧着那束玫瑰花彬彬有礼地问:“请问您要花吗?”
小偷敲开门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双美丽得令人心悸的濒死者的眼睛。就在他还未来得及问“请问您要花吗”的当儿,他手里拿着的那束花已被轻轻地接过去了。“好香的玫瑰呀!”小偷听见她凑近塑料花认真地嗅嗅说。小偷一时有点惶惑。“是刚采到的吗?”她捧着塑料花往里走时又回眸一笑,“太谢谢了。”她再次把脸贴近塑料花,陶醉地闭上眼睛。待她睁开眼睛时,刚才还苍白得没有一点血色的脸上奇迹般显出两抹淡淡的红晕,“您还站在门口干吗?请进来呀。”小偷只好硬着头皮走了进来,他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显得局促不安。“您看这花放在哪儿好?”她捧着那束塑料花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好久没人给我送花了。您看过我演的哪部歌剧?《杜兰朵公主》?《卡门》?还是《原野》?噢,那您是听过我的音乐会了。”她总算找到一个空罐头瓶,“您看这花插在这里面行吗?我这儿空罐头瓶有的是,可就是没那么多的花。”她又喘息似的笑了笑,“您从哪儿知道我喜欢玫瑰的?我可从来没对人说起过。”她忽然偏过脸,孩子气地把双手合在胸前,“您猜猜看,我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
小偷摇了摇头。
“弹钢琴。"她坐在钢琴旁喃喃地说。琴声像蚕丝一样从她手指下滑出来,显得软绵无力。“您能听得出来是哪一首曲子吗?”她说,“我的手指弱得像棉絮,您没法想象我十五岁的时候就是靠这支曲子走进音乐学院的,《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您听出来了吗?可惜我不能唱了,大学时代我唱它得过大奖。”她的手指在琴键上无力地垂下,“您在听吗?”
“我该走了。”小偷从沙发上站起身,语气显得很坚决地说。当他穿过客厅,快步向门口走去时,他听见身后传来一种异常的声音,“您……还来吗?”他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脚步。“这束花过不了几天就枯萎了。要是每天都能闻到清新的玫瑰该多好。”她又把脸贴近那束放在罐头瓶里的塑料玫瑰,自言自语地说。
三天以后,他又来了,怀里抱着满满一大束鲜花,是芳香四溢的真正的玫瑰。“噢!”她吻着那些妖艳的花朵说,“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玫瑰。”她因兴奋过度,呼吸有些困难起来。他把她扶到床上躺下,又将插上玫瑰的空罐头瓶围绕床的四周摆了一圈。她默默地看着他做完这些。“您知道吗,我还以为您不会来了。”她说。
“我也是这么想。”他说。
“可您还是来了”,她说,“您不知道我有多么高兴。可惜我不能给您唱歌了,您不会见怪吧?”“怎么会呢。”他目光看着别处。
“我本来可以给您把那首《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弹完,可我的手越来越不听使唤了。”她说,“您在看什么呢?”
“我在看墙上的那幅画。”
“您认出来那是我了吗?”
“我正这么想来着。”
“那时候我刚刚成名,您看我笑得多甜。”
“你笑的时候像我一位同学,中学时我们一直是同桌,”他目光有些阴郁地看着墙上那幅画,“后来她出国了。”他问,“我可以抽烟吗?”
“抽吧!”
从这以后,小偷每隔三天便送来一束芬芳袭人的玫瑰。它使房间里很长一段时间散发着奇异的花香。她久病不愈的脸一度焕发出淡淡的红润。她再次产生弹完那首《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的念头,但这种淡淡的红润并没有维持多久。直到有一天她坐在钢琴旁等了整整一个下午,始终未听到她所熟悉的敲门声。而这时罐头瓶里的玫瑰已明显地枯萎下来。就在那天夜里,她的脸变得比往常更加苍白…·
夏天快要过去的时候,小偷终于从拘留所里被放出来了。他胡子拉碴,目光变得更加阴郁。那天他跑遍了大半个城市,才在一个偏僻的花市上买到一朵并不十分鲜艳的玫瑰。这大概是夏季里最后一朵玫瑰了,他想。
他又敲响了那扇门。他敲了半天,但开门的是一个陌生的老人。老人瞥了一眼他手里的玫瑰花,漠然地说:“你是找那位女歌唱家吗?她两个月以前死了。”
(有删改)
9.小偷第一次送玫瑰和后来送玫瑰的目的是否相同?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10.博尔赫斯曾说:“高级的情节设计能够产生优秀的短篇小说。”请结合文章内容,从“危机”“偶然性”“阻滞延迟”三个方面中任选一个来谈谈本文情节设计的出色之处。
11.文中两次提到小偷“阴郁”的目光,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请联系上下文回答。
他目光有些阴郁地看着墙上那幅画,“后来她出国了。”
他胡子拉碴,目光变得更加阴郁。
12.本文以“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为题,颇富象征意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13.人物的名称不单单是一个称谓,同时也能够传递出小说隐含的主旨。请你从“女高音”和“小偷”这两个人物的名称人手,并联系你的生活经验,来谈谈你对本文主题的理解。
四、打造私人订制的"萤火虫书单”(10分)
(2024·浙江会考)阅读
“夜读的萤火虫”文学社收到了小文的求助信,她分享了自己的寒假书单,并提到了自己的困扰。希望文学社能够帮她打造一份私人订制的“萤火虫书单”活动策划案,请你一同参与。
材料一
材料二
阅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经典书目(基本是文学类书目)牢牢占据学生阅读频次越多的图书榜单,成为当代中小学生的精神食粮。但学生的答案都局限于必读书目清单,且名列前三的均为文学类读物,不少学生坦言“读这些书更多是为了应试”.
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装在口袋里的爸爸)《米小圈上学记》是小学生最喜爱读物中出现频次较高的两部作品,然而这两部作品却曾引发过激烈争议:有专家、读者对其内容及儿童价值观引导提出质疑。尽管如此,这两部作品还是常居青少年畅销读物榜单,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可供中小学生选择的优质、有趣的精品读物较为有限。
(有删改)
救师在引导学生加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时,有必要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但首先,要和家长多交流沟通,了解家长的育儿观念、家庭的读书氛围和孩子的读书习惯,有针对性地开出书单。其次,要精心选择书目。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哪些书适合孩子读?这本书适合哪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读?每个孩子喜欢什么类型的书?诸如此类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教师自己先徜徉于书海,做一番研读。最后,要科学指导阅读、教师在给学生列出阅读书目的同时,应该针对不同的书籍,以多种形式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而不应该放任自流。
(选自“搜狐网”,有删改)
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课题组建议利用家委会,定期开展老师家长联合读书、荐书与书籍分享活动,一方面及时了解青少年读物的内容,结合青少年的兴趣甄选出有益、有趣的课外读物,丰富、引导青少年选择;另一方面鼓励家长从自身做起,努力提升阅读品位、培养家庭阅读习惯、创设良好阅读氛围。鼓励学校、家长充分联动社会资源,组织“读书节”“分享会”等相关阅读活动,将阅读习惯的养成从学校延伸到家庭,营造“书香家庭”的良好阅读氛围。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制改)
材料三
书单订制锦囊
锦囊一:分类预设
将书单分为“课内必读区”“课外拓展区”,或“文学区”“科普区”,或“小说区”“诗歌区”“散文区”等;预设每一种类型的书籍的阅读数量,同一类型过多时可以选择部分阅读。
锦囊二:动态更新
一份好的书单一定是在不断地“动态”更新中的,我们一定要把握“取舍有法”的原则,这就需要将书放入书单前作一定的了解。比如关注一本书的书评介绍、前言后记、目录、作家风格、作品背景甚至参考权威平台的评分等,结合自身的认知水平、阅读需求、阅读兴趣等进行综合考量,对原有书单中的书籍进行替换、增补、删减。
锦囊三:多方评价
中小学生的图书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同学们在选择时对其质量优劣往往无法判断。因此,我们要主动寻求学校老师、父母、网络平台等各方的帮助,来助力我们挑选有利于我们成长的读物。
九年级推荐阅读书目
1《中国文脉》余秋雨
2《人间草木》汪曾祺
3《人间有至味》汪曾祺
4《走出非洲》[丹麦]凯伦·布里克森
5《人性的弱点》[美]戴尔·卡耐基
6《寂寞圣哲》鲍鹏山
7《瓦尔登湖》[美]亨利·戴维·梭罗
8《西潮》蒋梦麟
9《中国近代史》蒋廷
10《沉思录》[古罗马]马可·奥勒留
11《菊与刀》[美]鲁思·本尼迪克特
12《美学散步》宗白华
13《寂静的春天》[美]蕾切尔·卡森
14《从一到无穷大》[美]乔治·伽莫夫
15《贝多芬传》法]罗曼·罗兰
16《苏东坡传》林语堂
17《简·爱》[英]夏洛蒂·勃朗特
14.任务一明确问题。请结合材料一,帮助小文分析她的寒假书单中存在的问题。
15.任务二优化书单。请结合材料三和自身的阅读体验,设计一种增补或删减的书单优化方案,并说明两点理由。
16.任务三家校助力
小文在自己的困扰中提道:“我的书单里有许多艰涩难懂的书,例如老师推荐的《红楼梦》、爸爸推荐的《资治通鉴》,会让我一开始就比较反感,不理解为什么要加入书单,也不知道如何去阅读。”
结合材料二,请你选择向老师或者爸爸提出几点具体的建议,来帮助小文更好地开展阅读活动。
17.任务四总结反思.通过以上任务能否达成“打造一份私人订制的书单”的目的?根据“活动策划案”(见下表),借助材料,发表你的看法。
活动策划案
活动目的 打造一份私人订制的“萤火虫书单”
任务 具体内容
明确问题 明确个人需求、聚焦当下书单中存在的需要改进的问题
优化书单 讨论交流订制个性化书单要关注的方面,完善解决方案
家校助力 学校、家长加强沟通交流,平衡阅读需求,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总结反思 评价、改进并推广“萤火虫书单”活动
五、点亮自己的心灯(50分)
18.(2024·浙江会考)学校发起主题征文活动,请你依据征文要求,进行写作。
巴金先生在散文《灯》中写道:“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作家刘同的《向着光亮那方》里则有这样一句话:“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愿你在自己存在的地方,成为一束光,照亮世界的一角。”
以上两则言论对我们而言颇具启示意义,请选择一个栏目,完成征稿任务。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缥缈;跌宕
(2)A
(3)选择千古江山。“千古江山”指历经千古的江山,表明时间之久、和该句中的“百年”相呼应;而“千山万水”指很多的山和水,形容路途遥远险阻,与“百年悲欢”“诗意”不相符。所以用“千古江山”更恰当。
(4)语序不当,将“怀揣诗意”和“发现诗意”调换位置。
(5)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错用修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语序不当
【解析】【分析】(1)piāo miǎo——缥缈:高远隐约,若隐若现的样子。
diē dàng——跌宕:语调抑扬顿挫或文章富于变化。
故答案为: 缥缈;跌宕
(2)乘着( chéng zhe):假借某种原因或事物,同借着。
故答案为:A。
(3)千古江山:通常用来形容历史的悠久和疆土的辽阔,它强调的是时间的深度和空间的广度,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深沉。
千山万水:形容地理上的距离遥远或旅途的艰辛,它更多强调的是空间上的距离和行程的困难。
根据语境“我们乘着诗词的翅膀,穿越 (千古江山/千山万水),百年悲欢,相遇生命中那些美好的时刻”可知,“穿越……,百年悲欢”应该是一个对时间和空间的综合描述,既要有时间的跨度,也要有空间的转换。因此,“千古江山”在这里更为合适,因为它不仅包含了时间的深远,也隐含了空间的广阔,与“百年悲欢”一起,能够更好地表达这种跨越时空的心灵之旅。而“千山万水”则只是形容空间上的距离和行程的困难,不符合语境。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选择千古江山。“千古江山”指历经千古的江山,表明时间之久、和该句中的“百年”相呼应;而“千山万水”指很多的山和水,形容路途遥远险阻,与“百年悲欢”“诗意”不相符。所以用“千古江山”更恰当。
(4)语序不当,“怀揣诗意”和“发现诗意”语序不当,应是先“发现诗意”,才能让自己“怀揣诗意”,所以可将“怀揣诗意”和“发现诗意”调换位置。
故答案为: 语序不当,将“怀揣诗意”和“发现诗意”调换位置。
(5)开场白中的“寻”意思是:寻找;
A.句意为: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寻(xún):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B.句意为: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寻:寻找;
C.句意为:不久就病死了。寻:不久;
故答案为:B。
【点评】(1)本题考查字形。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本题考查字音。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3)本题考查成语运用。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5)本题考查词义理解。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了解备选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语境来选择。
2.【答案】月下飞天镜;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自缘身在最高层;九万里风鹏正举;肯将衰朽惜残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低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注意易错字词:镜、缘、鹏、衰、卧、哀、戍。
故答案为:月下飞天镜; 造化钟神秀 ; 阴阳割昏晓 ; 自缘身在最高层; 九万里风鹏正举; 肯将衰朽惜残年;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 低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点评】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
3.【答案】示例一:骆驼祥子 祥子咬牙苦干三年买的新车,被大兵连车带人抢走,梦想第一次破灭;他与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了车,可好景不长,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只好卖车安葬虎妞。示例二:简·爱简·爱在洛伍德学校吃的是烧糊的饭和恶心的食物,而且稍有过失,就会遭到严厉的处罚和羞辱;简·爱在与罗切斯特的婚礼上得知罗切斯特已经有合法妻子后,只能强忍着自己对罗切斯特的爱,离开桑菲尔德庄园。;①两人个性不同。简·爱勇于反抗,内心强大,如面对表哥的欺辱时,敢于奋起反抗;祥子逆来顺受,本性懦弱,被孙侦探敲诈勒索时,不敢反抗,只是埋怨老天不公。②所处环境不同。祥子所处的黑暗旧社会是造成他悲剧的主要原因,使其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身命运;简·爱所处的环境虽有等级和偏见,但还是能够使其生存下去。③两人文化水平不同。祥子没有文化,目光短浅,思想封闭,缺乏精神支撑;简·爱是知识女性,她能够从知识中汲取生存、成长和争取幸福、自由的力量。④所遇之人不同。祥子遇到的虎妞和孙侦探等人把祥子往火坑里推,如虎妞假装怀孕骗祥子结婚,孙侦探骗走祥子的积蓄;简·爱遇到的海伦、谭波尔小姐和罗切斯特等人,给予了简·爱温暖和爱情。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分析】(1)要求找出并概括《骆驼祥子》和《简·爱》这两部名著中能表现“苦难”这一主题的任何两个情节。
《骆驼祥子》:
示例1:曹先生遭到特务的跟踪。他让祥子去接他的老婆孩子。祥子刚到曹家,就被孙侦探抓住。孙侦探骗祥子说他与乱党曹先生串通,需要花钱疏通才能免罪。这样就把祥子攒下来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全部骗走了。
示例2:小福子是一个苦命的女人。先是被卖给一个人军官做小,遭受凌辱。后来军官逃跑后,父亲又逼迫她出卖身子赚钱养活一家老小,最后小福子上吊而死。
《简·爱》:
示例1:简·爱和男主人公罗切斯特一波三折的爱情经历,使她饱受爱情的折磨,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示例2:幼小的简·爱寄养在舅父母家里。舅父里德先生去世后,舅母把她视作眼中钉,并把她和自己的孩子隔离开来。而且她还经常遭受表哥约翰的欺侮。
故答案为:骆驼祥子 祥子咬牙苦干三年买的新车,被大兵连车带人抢走,梦想第一次破灭;他与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了车,可好景不长,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只好卖车安葬虎妞。示例二:简·爱简·爱在洛伍德学校吃的是烧糊的饭和恶心的食物,而且稍有过失,就会遭到严厉的处罚和羞辱;简·爱在与罗切斯特的婚礼上得知罗切斯特已经有合法妻子后,只能强忍着自己对罗切斯特的爱,离开桑菲尔德庄园;
(2)应结合相关事件概括即可。
两人个性不同。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但最后,经历了三起三落,祥子已经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已经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简·爱是一个性格坚强,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她出身卑微,相貌平凡,但她并不以此自卑。她蔑视权贵的骄横,显示出自立自强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她从不向命运低头。
他人影响:祥子一生中遇到大兵的蛮横抢夺,遇到了孙侦探的敲诈勒索,遇到好吃懒做的虎妞,使祥子的买车梦逐渐走向破灭。最后变成一具行尸走肉,走向自我毁灭。
简·爱:在福利院遇到了关心她的海伦和慈爱的谭波尔小姐,使她坚定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成年后,靠做家庭教师,与罗切斯特相遇、相知、相爱,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故答案为:①两人个性不同。简·爱勇于反抗,内心强大,如面对表哥的欺辱时,敢于奋起反抗;祥子逆来顺受,本性懦弱,被孙侦探敲诈勒索时,不敢反抗,只是埋怨老天不公。②所处环境不同。祥子所处的黑暗旧社会是造成他悲剧的主要原因,使其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身命运;简·爱所处的环境虽有等级和偏见,但还是能够使其生存下去。③两人文化水平不同。祥子没有文化,目光短浅,思想封闭,缺乏精神支撑;简·爱是知识女性,她能够从知识中汲取生存、成长和争取幸福、自由的力量。④所遇之人不同。祥子遇到的虎妞和孙侦探等人把祥子往火坑里推,如虎妞假装怀孕骗祥子结婚,孙侦探骗走祥子的积蓄;简·爱遇到的海伦、谭波尔小姐和罗切斯特等人,给予了简·爱温暖和爱情。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故事情节的能力。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对名著故事情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不同的篇目要识记不同的故事情节。
(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根据内容抓住住人物、事件的核心进行概括即。
【答案】4.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以指禁草根而登
5.天都峰坳中;危壁;茅庐
6.原因:悬崖非常陡峭而且没有落脚之处,草根、石头都无法承受“我”的重量;想要向上攀登,又无可抓握的东西,想要下来,却又无平地落脚。所以徐霞客说有生之年所经历的险境,没有超过此处的。小贴士:在我们的登山途中会遇到突发的情况,首先我们可以提前了解当地的环境、天气等,避开危险情况;第二带好必备物品,比如手电筒、打火机、防滑鞋等野外生存所需物品;第三量力而行,不要逞强好胜,将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第四可以结伴而 行,相互帮助;第五遇到突发情况要冷静分析,积极想办法克服眼前的困境。
7.【甲】文运用动作描写, “从其中叠级直上,级穷洞转” “取梯以度”等登山的动作,写出山之陡峭和高耸;运用对比手法、 “即天都亦俯首矣” “盖是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上”,将莲都峰与天都峰和其他诸峰进行对比,突出了莲都峰的高。(任意写出一点即可)【链接材料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天都峰的外形比作被分成两半的大石头,写出了天都峰的陡峭和高耸。
8.D;首先,徐霞客选择的都是高山奇景,可能会遇到危险,比如【乙】文中攀崖时遇到的危险,需要有一定的出行经验和能力;其次,要有对山水的热爱之情和不畏艰辛、锲而不舍的献身精神, 【链接材料二】中提到徐霞客每到一处便仔细观察山脉的走向、水脉的分合,并且从不躲避风雨,也不惧怕虎狼,困了就睡在树木和山石之间,饿了就吃野果,不畏艰险。他的冒险精神和求知欲到如今都激励着我们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题,可以结合句意和句子结构进行划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分析。常见表现手法有: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等。
(5)本题考查拓展探究。①解答时要结合全文认真揣摩材料内容,从材料中提取关键语句概括作答。②解答时要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分析。
【附参考译文】
【甲】游黄山日记后
初五,天刚亮,(我们)从天都峰的山沟中往北走了二里路,石壁深邃。它下面的莲花洞正好和前面石坑里的石笋对峙,一座山坞十分幽静(地坐落在那里)。告别了僧人澄源,下山到了前面岔路的旁边,向莲花峰前进。一路顺着陡峭的崖壁往西走,共下降上升了两次,刚要下到一百步长的云梯,(发现)有条路可以直接登上莲花峰。但是上登之后石阶断了,正怀疑要往下走。对面山峰的一个僧人高声喊道: “这正是去莲花峰的路!”于是从石坡的侧面越过石缝。路很窄而且陡峭,峰顶都是如鼎足般耸立并峙的巨石,巨石中间的空间就像屋子。从它中间的层层台阶径直往上,台阶尽头转进山洞,曲折诡异,就像空中的楼阁,忘记了这里的地势高峻得超出天际。走了一里见到一座茅草屋,紧靠在石缝中。正犹豫着想要继续上登,刚才喊叫指路的那个僧人到了,他法号凌虚.就是在这里建造茅草屋的人,于是和他共同爬上山顶。山顶上有一块石头,有二丈高,凌虚取出梯子向上爬。峰顶豁然开阔,四面望去都是碧蓝的天空,即使天都峰也仿佛低着头了。大概这座山峰坐落在黄山的中央,只有它比别的山峰高,四面岩壁环绕耸立,遇到朝阳的照射放出明朗的色彩,亮光层层映照出来,让人高声狂叫,想要跳舞。
【乙】滇游日记九
突然看见层层悬崖的上面,有个洞口朝东的山洞,我抬着头攀岩上去。(悬崖)上面非常陡峭,(攀登了)半里之后,土崖太陡峭搁不下脚,用手抓着草根向上攀登。不一会草根也禁不住手指(的力度)了,幸亏到了石崖地带。但是岩石也不坚固,踩一下就掉落,扒一下也掉落,偶尔能找到一个稍微牢固的石头,双脚绷紧,手指挂牢,就像平贴在崖壁上,不能移动一步。想往上没有援助,想往下也没有地方,生平所经历的险境,没有超过此处的。过了很久,先试着找到两手两脚周围牢固的石头,然后身体悬空挪动一只手,随即再悬空椰动一只脚,一只手一只脚抓牢,这样以后又悬空椰动另一只手另一只脚,幸亏石头没有掉落,(可)手脚无力想自己坠落。(经过)很长时间,幸好攀上去了。
【链接材料二】
(徐霞客每到一地)先仔细观察山脉的走向、水脉的分合……(对)一座小丘、一条山沟,都从细节上去探究……旅途中没钱了不担忧,行程耽误了不后悔。晚上就睡在树木和山石之间,饿了就吃野果。(他旅行)从不躲避风雨,不惧怕虎狼,不考虑日程归期,不刻意寻求伴侣。凭(自己的)性情旅游,凭(自己的)身体、性命旅游。从古至今,(只有他)一个人罢了。
4.句意:攀登了半里路之后,土崖太陡峭搁不下脚,用手抓着草根向上攀登。“半里之后”为状语;“土削不能受足”描写土崖的陡峭险峻;“以指禁草根而登”为作者艰难攀登的情形;
故断句: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以指禁草根而登。
故答案为: 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以指禁草根而登
5.一空,结合【甲】“初五日,平明,从天都峰坳中北下二里,石壁岈然”可知,作者初五天一亮,从天都峰的山沟中往北走下二里路,看到石壁耸然而立。据此可得:天都峰坳中。
二空,结合【甲】“一路沿危壁西行,凡再降升,将下百步云梯,有路可直跻莲花峰”可知,一路顺着陡峭的崖壁往西走,又向下再往上,刚要走下一百步长的云梯,作者发现有条路可以直接通向莲花峰。据此可得:危壁。
三空,结合【甲】“一里得茅庐,倚石罅中”可知,走了一里见到一座茅庐,坐落在石缝中。据此可得:茅庐。
故答案为: 天都峰坳中;危壁;茅庐
6.一问,结合【乙】“余仰攀而上。其上甚削,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以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攀之亦质,间得一少粘者,绷足挂指,如平帖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于此”等内容可知,悬崖非常陡峭而且没有落脚之处,草根、石头都无法承受作者的重量;想要向上攀登,又无可抓握的东西,想要下来,却又无平地落脚。所以徐霞客说有生之年所经历的险境,没有超过此处的。
二问,登山小贴士: 做好充分准备,包括对路线的了解和必要装备的携带;要善于寻找牢固的支撑点,确保自身安全;在遇到困难时保持冷静,谨慎试探,不可盲目行动;注意体力分配,避免过度疲劳导致危险;团队行动时要互相帮助和照应。
故答案为: 原因:悬崖非常陡峭而且没有落脚之处,草根、石头都无法承受“我”的重量;想要向上攀登,又无可抓握的东西,想要下来,却又无平地落脚。所以徐霞客说有生之年所经历的险境,没有超过此处的。小贴士:在我们的登山途中会遇到突发的情况,首先我们可以提前了解当地的环境、天气等,避开危险情况;第二带好必备物品,比如手电筒、打火机、防滑鞋等野外生存所需物品;第三量力而行,不要逞强好胜,将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第四可以结伴而 行,相互帮助;第五遇到突发情况要冷静分析,积极想办法克服眼前的困境。
7.结合【甲】“从其中叠级直上,级穷洞转” “取梯以度”可知,作者细致描写出登山峰的艰难情形,衬托出山峰的高耸陡峭;“其巅廓然,四望空碧,即天都亦俯首矣”,说天都峰都要俯首,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凸显莲花峰的高大。
【链接材料一】“巨灵擘石分南北,扶出天都第一峰”,把天都峰的外形比作被分成两半的大石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突出天都峰高不可及的特点。
故答案为: 【甲】文运用动作描写, “从其中叠级直上,级穷洞转” “取梯以度”等登山的动作,写出山之陡峭和高耸;运用对比手法、 “即天都亦俯首矣” “盖是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上”,将莲都峰与天都峰和其他诸峰进行对比,突出了莲都峰的高。(任意写出一点即可)【链接材料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天都峰的外形比作被分成两半的大石头,写出了天都峰的陡峭和高耸。
8.作答此题,首先需要理解徐霞客的行游精神,包括对自然的探索、不畏艰险、不追求功名利禄等。然后分析各个备选宣传文案是否符合这种精神。
示例:我选择文案 D,观点:文案 D 强调不走常规景点,壮游探秘,在冒险中寻找自我肯定,这与【链接材料二】中徐霞客勇于探索未知、不畏艰险的行游精神相契合。他深入荒僻之地,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毫不退缩,只为追求对自然的真实体验和探索,这种冒险精神正是文案 D 所体现的。而 A 强调人际交流和家与人情味道,与徐霞客主要专注于自然探索的精神不符;B 中沿县道公路和一网打尽文青族、背包客等表述与徐霞客的精神偏离;C 中在田园里与自我对话也不能很好地体现徐霞客那种勇于挑战艰难环境、追求极致探索的精神。故答案为:D。
故答案为: D ;首先,徐霞客选择的都是高山奇景,可能会遇到危险,比如【乙】文中攀崖时遇到的危险,需要有一定的出行经验和能力;其次,要有对山水的热爱之情和不畏艰辛、锲而不舍的献身精神, 【链接材料二】中提到徐霞客每到一处便仔细观察山脉的走向、水脉的分合,并且从不躲避风雨,也不惧怕虎狼,困了就睡在树木和山石之间,饿了就吃野果,不畏艰险。他的冒险精神和求知欲到如今都激励着我们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答案】9.不相同。小偷第一次送玫瑰是行窃时门被蔽开后的应对措施。后来送玫瑰是出于对女高音的同情。
10.①小说以“危机”作为开端,作品开篇让女高音身患重病,小偷敲开了女高音的门,这一危机事件立刻浮出水面,打破了平静状态,使读者阅读时情绪由舒缓转入紧张,令他们迫切地想要知道面对小偷,身患重病的女高音该怎么办,是否会有意外发生。②小说中小偷的出现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如果小偷没有在偶然之中敲开那扇关闭数日的门,那他此后的人生道路可能更加灰暗,而女高音也可能在极度的孤独苦闷中走完人生旅程,小说营造的温情故事就不会发生,故事情节也无法推进。③小偷在第二次看望了女高音之后,这个习惯持续了一段时间。此时,在读者看来女高音的病情似乎有所好转,而恰巧在这一时间段内小偷被关进拘留所、女高音在期盼与等待中走向了生命的终结.小偷在拘留期满后才得知了发生的这一切,而这种情节设计在无意之中拉开了读者与故事终点的距离,拖延了到达终点的时间。这样一种阻滞和延缓,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小说审美的戏剧性张力,主旨内涵得到拓展,作家的叙事技艺收获了更大的艺术张力。
11.小说运用白描塑造了一个心灵落寞的小偷形象,其中两次提到小偷“阴郁”的目光,让人联想到小偷可能有着复杂的人生经历。
12.一方面,玫瑰是美丽的,但它的生命却很短暂,女高音的生命也是短暂的;玫瑰意象本身就具有一种不加掩饰的美,但同时也充满了淡淡的悲剧意味,而这预示着女歌唱家生命在夏日的凋零;玫瑰的美在于它的含苞怒放,芳香四溢,而这正如女高音对生命的热爱,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她身上溢出的人性之美。另一方面,从小偷的角度讲,从开始作为道具的那一束塑料玫瑰.到后来送给女高音的那一大把真正的鲜艳的玫瑰,暗示、折射出小偷人性中的善在女高音的人性之美的照耀下开始复活。
13.示例:在社会主流价值评价的体系中,女高音和小偷代表着善恶、美丑的两个极端。小偷被定义为罪恶和丑的化身,女高音则被定义为艺术家和美的化身,标签式的身份标识实际上代替了每个社会成员的身份认知。这样一种身份认知会持续发挥作用,影响社会舆论和公众心理,譬如对小偷的痛恨谴责,在现实生活中,即使小偷改过自新仍然不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人际关系中;而女高音这个名称同样凸显一种认识偏见,在艺术家光环笼罩下的女高音,人性的温度像优美的琴曲一样高雅,但其内心深处的孤独却不被关注。无论是小偷还是女高音,在这个有偏见的社会中,寻找自身的身份认同,无疑是异常艰辛的旅程(或: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义),但被贴上“小偷”标签的个体,最终却转变成为温暖和善良的代盲人,寄托了作者对人性美的坚信不疑。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本题,需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结合被考查语句的具体内容,联系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表达中心的需求,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情节设计。 情节设计要符合表现人物形象,体现小说主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设计情节即可。
(3)本题考查词句理解与赏析。赏析词语,一般先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理解其语境义,并分析其表达效果。赏析句子,先要选准赏析的角度,要求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征,或是修辞手法方面,或是描写方法方面,或是遣词造句方面;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标题含义。文章标题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直接解释字面上的含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要结合文章内容及主旨深入思考。
(5)本题考查主题理解。解答本题,首先要阅读文章,找到题干中句子的位置;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分析文章的主旨。
9.不相同。由文章第②段“一个手拿玫瑰的小偷敲开了一扇关闭多日的门……而倘若门不幸被敲开,他便捧着那束玫瑰花彬彬有礼地问:‘请问您要花吗?’”可知,小偷第一次送玫瑰是为了偷窃,是作为敲开门后掩饰自己偷窃的道具;
由文章第⑦段“三天以后,他又来了,怀里抱着满满一大束鲜花,是芳香四溢的真正的玫瑰……他把她扶到床上躺下,又将插上玫瑰的空罐头瓶围绕床的四周摆了一圈”,第 段“从这以后,小偷每隔三天便送来一束芬芳袭人的玫瑰……”,第 段“那天他跑遍了大半个城市,才在一个偏僻的花市上买到一朵并不十分鲜艳的玫瑰。这大概是夏季里最后一朵玫瑰了,他想”可知,小偷后来之所以送玫瑰,是因为看到女高音病得可怜,对她产生了同情,希望自己送的玫瑰能给女高音带来好心情。
故答案为: 不相同。小偷第一次送玫瑰是行窃时门被蔽开后的应对措施。后来送玫瑰是出于对女高音的同情。
10.危机:文章第①段“女高音在春天即将过去的时候,被一场致命的疾病击倒,整日卧病在床”,第②段“在一个细雨蒙蒙的黄昏,一个手拿玫瑰的小偷敲开了一扇关闭多日的门……”,女高音重病在家,小偷光临,这样以“危机”开端,打破了平静状态,顿使读者的心情紧张,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小偷会行窃吗,女高音能识破小偷的真面目吗,她会怎么应对,女高音有没有危险,这一系列的想法充满了紧张气氛。
偶然性:由第②段“一个手拿玫瑰的小偷敲开了一扇关闭多日的门。而在此之前,这个小偷已经走遍了这座城市的大部分私人住宅区,并且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偷窃”,小偷在这座城市行窃,正好就敲开了女高音的门,有极大的偶然性,如果小偷不是在偶然之中敲开女高音家那扇关闭数日的门,那他就不会被感动,也不会再来看女高音,此后的人生道路可能更加灰暗下去,而女高音也不会在濒死之际有些许愉快的体验,可能会在极度的苦闷中走完自己孤独的人生旅程,小说中那么温情的故事就不会发生,故事的情节也就无法被推动。
阻滞延迟:由文章第 段“从这以后,小偷每隔三天便送来一束芬芳袭人的玫瑰”可知,小偷在第二次看望了女高音之后,这个习惯持续了一段时间,每隔三天便送来一束芬芳袭人的玫瑰。此时,在读者看来女高音的病情似乎有所好转,“她久病不愈的脸一度焕发出淡淡的红润”“但这种淡淡的红润并没有维持多久。直到有一天她坐在钢琴旁等了整整一个下午,始终未听到她所熟悉的敲门声”“那天夜里,她的脸变得比往常更加苍白……”,女高音在期盼与等待中走向了生命的终结。第 段“夏天快要过去的时候,小偷终于从拘留所里被放出来了”,第 段“他又敲响了那扇门。他敲了半天,但开门的是一个陌生的老人”,小偷在拘留期满后才得知了发生的这一切,而这种情节设计在无意之中阻滞了读者与故事的终点,延迟了故事结束的时间。这种阻滞延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说的审美,使文章的主旨得到延伸,足见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
故答案为: ①小说以“危机”作为开端,作品开篇让女高音身患重病,小偷敲开了女高音的门,这一危机事件立刻浮出水面,打破了平静状态,使读者阅读时情绪由舒缓转入紧张,令他们迫切地想要知道面对小偷,身患重病的女高音该怎么办,是否会有意外发生。②小说中小偷的出现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如果小偷没有在偶然之中敲开那扇关闭数日的门,那他此后的人生道路可能更加灰暗,而女高音也可能在极度的孤独苦闷中走完人生旅程,小说营造的温情故事就不会发生,故事情节也无法推进。③小偷在第二次看望了女高音之后,这个习惯持续了一段时间。此时,在读者看来女高音的病情似乎有所好转,而恰巧在这一时间段内小偷被关进拘留所、女高音在期盼与等待中走向了生命的终结.小偷在拘留期满后才得知了发生的这一切,而这种情节设计在无意之中拉开了读者与故事终点的距离,拖延了到达终点的时间。这样一种阻滞和延缓,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小说审美的戏剧性张力,主旨内涵得到拓展,作家的叙事技艺收获了更大的艺术张力。
11.“阴郁”指忧郁,不开朗。文章第 段“他目光有些阴郁地看着墙上那幅画,‘后来她出国了’”,联系上句“你笑的时候像我一位同学,中学时我们一直是同桌”,由此使人联想到小偷之所以目光“阴郁”,可能是他曾经与同桌之间发生过一些美好的经历,但同学的出国让他伤了心而使他变得堕落;
文章第 段“他胡子拉碴,目光变得更加阴郁”,联系上句“夏天快要过去的时候,小偷终于从拘留所里被放出来了”,可以推知,小偷被女高音对生命和艺术的依恋所动容,主动投案自首;联系下句“那天他跑遍了大半个城市,才在一个偏僻的花市上买到一朵并不十分鲜艳的玫瑰”,第 段“他又敲响了那扇门。他敲了半天,但开门的是一个陌生的老人……”,由此可知,小偷从拘留所里被放出来了,心理记挂女高音,带着“并不十分鲜艳的玫瑰”去看望她,才得知她两个月以前死了。心中伤感,目光更“阴郁”。由此可知,文中两次提到小偷“阴郁”的目光,用白描的手法塑造了小偷落寞的形象,让人不由得联想到他苦难复杂的人生经历。
故答案为: 小说运用白描塑造了一个心灵落寞的小偷形象,其中两次提到小偷“阴郁”的目光,让人联想到小偷可能有着复杂的人生经历。
12.由文章第⑤段“我的手指弱得像棉絮,您没法想象我十五岁的时候就是靠这支曲子走进音乐学院的,《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您听出来了吗?可惜我不能唱了”可知,“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指一首动听而忧伤的歌曲,一首没有唱出弹奏出的歌曲,联系着小偷与女高音歌唱家的关系;
由文章第③段“好香的玫瑰呀!”“她凑近塑料花认真地嗅嗅”,第⑦段“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玫瑰”,第 段“她再次产生弹完那首《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的念头,但这种淡淡的红润并没有维持多久。直到有一天她坐在钢琴旁等了整整一个下午,始终未听到她所熟悉的敲门声。而这时罐头瓶里的玫瑰已明显地枯萎下来……”等内容可知,“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是那位美丽的女高音歌唱家的象征,玫瑰的美在于它的含苞怒放,芳香四溢,但它的生命却很短暂,女高音的生命也是短暂的;玫瑰意象本身就具有一种不加掩饰的美,但同时也充满了淡淡的悲剧意味,而这预示着女歌唱家生命在夏日的凋零。表现出女艺术家对青春、对生命、对艺术的执着;
由文章第②段“一个手拿玫瑰的小偷敲开了一扇关闭多日的门……”,第⑦段“三天以后,他又来了,怀里抱着满满一大束鲜花,是芳香四溢的真正的玫瑰……”,第 段“从这以后,小偷每隔三天便送来一束芬芳袭人的玫瑰……”,第 段“那天他跑遍了大半个城市,才在一个偏僻的花市上买到一朵并不十分鲜艳的玫瑰。这大概是夏季里最后一朵玫瑰了,他想”可知,从一开始,“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指作为道具的那一束塑料玫瑰,到后来送给女高音的那一大把真正的鲜艳的玫瑰,再到小偷送的最后一朵玫瑰,象征着小偷身上灵魂未泯、富有爱心的情怀,这是一曲人性的赞歌,是一种对美好的积极向善精神的礼赞。
故答案为: 一方面,玫瑰是美丽的,但它的生命却很短暂,女高音的生命也是短暂的;玫瑰意象本身就具有一种不加掩饰的美,但同时也充满了淡淡的悲剧意味,而这预示着女歌唱家生命在夏日的凋零;玫瑰的美在于它的含苞怒放,芳香四溢,而这正如女高音对生命的热爱,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她身上溢出的人性之美。另一方面,从小偷的角度讲,从开始作为道具的那一束塑料玫瑰.到后来送给女高音的那一大把真正的鲜艳的玫瑰,暗示、折射出小偷人性中的善在女高音的人性之美的照耀下开始复活。
13.“女高音”这个名称在文本中指的是一位著名的歌唱家,她生病并长时间卧病在床,但她的精神状态因小偷送来的鲜花而有所好转。这里,“女高音”是艺术与美的化身,她的歌声和音乐才华给她带来了名誉和成功,虽然她身患重病,但她的内心充满了对美和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在小偷的善意行为中得到了短暂的满足。“小偷”在文中是一个复杂的角色。他最初以盗窃为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与女高音之间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关系。他开始为她送去鲜花,并在她的病榻前陪伴她。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内心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贪婪和冷漠变得有了一丝温情和人性。他的行为虽然开始于犯罪,但最终却展现了一种对美和生命的尊重和追求。在现实生活中,即使小偷改过自新仍然不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人际关系中;而在艺术家光环笼罩下的女高音,人性的温度像优美的琴曲一样高雅,但其内心深处的孤独却不被关注。所以本文对人们固有的偏见进行了批判,从另一个角度看,小偷被女高音对生命和艺术的依恋所动容,主动投案自首,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的积极向善精神的礼赞和对人性善良和美的追求。
故答案为: 示例:在社会主流价值评价的体系中,女高音和小偷代表着善恶、美丑的两个极端。小偷被定义为罪恶和丑的化身,女高音则被定义为艺术家和美的化身,标签式的身份标识实际上代替了每个社会成员的身份认知。这样一种身份认知会持续发挥作用,影响社会舆论和公众心理,譬如对小偷的痛恨谴责,在现实生活中,即使小偷改过自新仍然不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人际关系中;而女高音这个名称同样凸显一种认识偏见,在艺术家光环笼罩下的女高音,人性的温度像优美的琴曲一样高雅,但其内心深处的孤独却不被关注。无论是小偷还是女高音,在这个有偏见的社会中,寻找自身的身份认同,无疑是异常艰辛的旅程(或: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义),但被贴上“小偷”标签的个体,最终却转变成为温暖和善良的代盲人,寄托了作者对人性美的坚信不疑。
【答案】14.①书单上的书籍类型非常单一,基本是以文学作品为主;②书单上基本都是课内必读书目,有“应试化”倾向;③书单上的书籍没有体现个人的兴趣爱好等。
15.示例一:(1)把《三体》增补到书单中①因为书单多为文学作品,类型太单一。《三体》是一部科幻作品,讲述的是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②书单基本都以课内必读书目为主,缺乏课外优秀作品。《三体》的作者凭借此书获得雨果奖,它是一部优秀的科幻作品。③《三体》是小说,是小文想看的书,符合她的兴趣爱好。示例二:把《湘行散记》从书单中删减掉。①这份书单上的文学作品占比太大,可以适当给其他类型的书籍留出余地;②与《朝花夕拾》同属于散文作品,体裁雷同;③小文比较喜欢的是小说,这本书不符合她的阅读兴趣
16.示例一:老师 感谢您推荐的好书,帮助我加大阅读量、努力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授之以渔更重要,因此,我有几个小小的建议:首先,您不妨和我父母多联系交流,了解我们家的阅读习惯,有针对性地帮我开出书单;其次,要麻烦您研读之后帮我筛选出适合我阅读的书籍;最后,请您指导我阅读这些书的具体方法,多种形式的阅读会让我找到方向。谢谢老师。示例二:爸爸 我的阅读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您的言传身教,当您向我推荐书籍的时候,希望您能先与学校老师沟通,了解我的阅读需求和读物内容,和老师一起荐书、和我一起选书;同时,我希望您能多抽出些时间陪我阅读,努力提升阅读品位、培养家庭阅读习惯,多带我去参加各类阅读活动,我很期待与您一起的亲子阅读时光,我相信有了您的帮助,我会更爱阅读。谢谢爸爸
17.示例一:我认为能达成目的。活动从分析当前书单的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提供了“分类预设”“动态更新”“多方评价”来优化书单的好方法;同时,还提倡家校合作,一起助力书单的订制,平衡了书单的学习和兴趣多方面功能,因此,我觉得能达到打造一份私人订制书单的目的。示例二:我认为不能(或:不能完全)达成目的。这份书单更多针对的是中小学生,受众不够广;在优化书单时,也没有分析阅读者的阅读需求,这会影响书单的结构;没有考虑书单的书目量等,因此,还不足以打造一份私人订制的书单。
【知识点】图表信息;活动设计;材料探究;见解表述;新闻、材料类文本
【解析】【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内容理解、图文转换。要明确该图设计的背景,观察构图要素,按照一定顺序描述画面内容,围绕主题和设计背景进行合理想象,由表及里描述寓意。
(2)本题考查活动设计。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拟写建议。这类题目一般为开放性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能自圆其说即可。
(4)本题主要考查活动设计评价。本题是开放性作答,答案不唯一。
14.根据“小文的寒假书单”图,语文老师“推荐经典名著”,爸爸根据自己的爱好,也是推荐“名著”。根据具体书单“《朝花夕拾》《西游记》《城南旧事》《红楼梦》《湘行散记》《资治通鉴》《骆驼祥子》”可知,书单上的书籍类型非常单一,基本是以文学作品为主;书单上基本都是课内必读书目,结合材料二“经典书目(基本是文学类书目)牢牢占据学生阅读频次越多的图书榜单,成为当代中小学生的精神食粮。但学生的答案都局限于必读书目清单,且名列前三的均为文学类读物,不少学生坦言‘读这些书更多是为了应试’”可知,书单有“应试化”倾向;根据“小文的寒假书单”图可知,小文“想要看的书”是“刘慈欣《三体》”,但并不在小文的书单中,可见,书单上的书籍没有体现个人的兴趣爱好等。
故答案为: ①书单上的书籍类型非常单一,基本是以文学作品为主;②书单上基本都是课内必读书目,有“应试化”倾向;③书单上的书籍没有体现个人的兴趣爱好等。
15.本题可以总结材料二的观点,以及根据材料三“书单定制锦囊”的内容,优化小文的方案。方案可以是增补书或者删减书目,并说明理由。
根据材料二“教师在引导学生加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时,有必要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但首先,要和家长多交流沟通,了解家长的育儿观念、家庭的读书氛围和孩子的读书习惯,有针对性地开出书单。其次,要精心选择书目。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哪些书适合孩子读?这本书适合哪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读?每个孩子喜欢什么类型的书”可知,有必要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同时要考虑孩子的兴趣,以及考虑书是否适合该年龄段阅读。根据“小文的寒假书单”图可知,小文“想要看的书”是小说“刘慈欣《三体》”,所以可以考虑增补到书单中。
根据材料三“书单订制锦囊”“将书单分为‘课内必读区’‘课外拓展区’,或‘文学区’‘科普区’,或‘小说区’‘诗歌区’‘散文区’等;预设每一种类型的书籍的阅读数量,同一类型过多时可以选择部分阅读”可知,因为小文书单多为文学作品,类型太单一,所以可以考虑增补“课外扩展区”的书籍,或者增加“诗歌”类作品,“科普”类作品等。另外,书单也可以考虑删掉一部文学作品,可以适当给其他类型的书籍留出余地。
示例一:(1)把《宇宙简史》增补到书单中。
(2)因为书单多为文学作品,类型太单一,需要增加其他类型的作品。《宇宙简史》作者:史蒂芬·霍金。霍金用浅显的语言讲述了宇宙的起源、结构和未来,是一本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科普书籍。它不仅能够增长知识和见识,还能够启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心。
示例二:(1)把《城南旧事》从书单中删减掉。
(2)《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短篇小说,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朝花夕拾》也写了作者童年的往事,反映了对童年的怀念,内容有相近之处。
故答案为: 示例一:(1)把《三体》增补到书单中①因为书单多为文学作品,类型太单一。《三体》是一部科幻作品,讲述的是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②书单基本都以课内必读书目为主,缺乏课外优秀作品。《三体》的作者凭借此书获得雨果奖,它是一部优秀的科幻作品。③《三体》是小说,是小文想看的书,符合她的兴趣爱好。示例二:把《湘行散记》从书单中删减掉。①这份书单上的文学作品占比太大,可以适当给其他类型的书籍留出余地;②与《朝花夕拾》同属于散文作品,体裁雷同;③小文比较喜欢的是小说,这本书不符合她的阅读兴趣
16.本题可以结合材料二的观点,给爸爸或者老师提出阅读建议。
根据材料二“教师在引导学生加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时,有必要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但首先,要和家长多交流沟通,了解家长的育儿观念、家庭的读书氛围和孩子的读书习惯,有针对性地开出书单。其次,要精心选择书目。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哪些书适合孩子读?这本书适合哪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读?每个孩子喜欢什么类型的书?诸如此类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教师自己先徜徉于书海,做一番研读。最后,要科学指导阅读,教师在给学生列出阅读书目的同时,应该针对不同的书籍,以多种形式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而不应该放任自流”可知,可以给老师以下建议:首先,要和家长多交流沟通,了解家长的育儿观念、家庭的读书氛围和孩子的读书习惯,有针对性地开出书单;其次,老师要广泛研读之后帮学生筛选出适合阅读的书籍;最后,应该针对不同的书籍,以多种形式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而不应该放任自流;
根据材料二“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课题组建议利用家委会,定期开展老师家长联合读书、荐书与书籍分享活动,一方面及时了解青少年读物的内容,结合青少年的兴趣甄选出有益、有趣的课外读物,丰富、引导青少年选择;另一方面鼓励家长从自身做起,努力提升阅读品位、培养家庭阅读习惯、创设良好阅读氛围。鼓励学校、家长充分联动社会资源,组织‘读书节’‘分享会’等相关阅读活动,将阅读习惯的养成从学校延伸到家庭,营造‘书香家庭’的良好阅读氛围”可知,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可以给家长以下建议:及时了解青少年读物的内容,结合青少年的兴趣甄选出有益、有趣的课外读物,丰富、引导青少年选择;努力提升阅读品位、培养家庭阅读习惯,可以陪伴孩子读书,营造“书香家庭”的良好阅读氛围,并可以定期参加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阅读活动。
示例一:①老师。② 建议:感谢老师您推荐的好书,帮助我提高阅读水平,养成阅读习惯。我有一些建议,您看是否可以?请和我的爸爸多交流沟通,了解我家的家庭的教育理念,结合我的阅读兴趣,有针对性地为我推荐书单;另外,针对不同的书籍,阅读的策略会不同,我希望您能给我一些阅读方法的指导;另外,有些艰涩难懂的书,我还有一些疑问,也希望得到您的及时指导。
示例二:①爸爸。② 建议: 爸爸,我的阅读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您的言传身教。为了帮助我提高阅读水平,我有一些建议,您看是否可以?学校会定期开展老师家长联合读书、荐书与书籍分享活动,我希望您能积极参加,这样您可以了解青少年读物的内容,结合我的兴趣帮助我甄选出对我有益的书籍;另外,我希望咱们家每天设立“家庭读书时间”,我很期待您陪伴我读书,让家庭有更好的阅读氛围。
故答案为: 示例一:老师 感谢您推荐的好书,帮助我加大阅读量、努力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授之以渔更重要,因此,我有几个小小的建议:首先,您不妨和我父母多联系交流,了解我们家的阅读习惯,有针对性地帮我开出书单;其次,要麻烦您研读之后帮我筛选出适合我阅读的书籍;最后,请您指导我阅读这些书的具体方法,多种形式的阅读会让我找到方向。谢谢老师。示例二:爸爸 我的阅读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您的言传身教,当您向我推荐书籍的时候,希望您能先与学校老师沟通,了解我的阅读需求和读物内容,和老师一起荐书、和我一起选书;同时,我希望您能多抽出些时间陪我阅读,努力提升阅读品位、培养家庭阅读习惯,多带我去参加各类阅读活动,我很期待与您一起的亲子阅读时光,我相信有了您的帮助,我会更爱阅读。谢谢爸爸
17.本题可以根据材料三“书单定制锦囊”的内容,评价“活动策划案”能否达成“打造一份私人订制的书单”的目的,言之成理即可。
根据材料三“书单定制锦囊”可知,要“打造一份私人订制的书单”,就要“分类预设”“动态更新”“多方评价”来优化书单。本题中的“活动策划案”设计了“明确问题”“优化书单”“家校助力”“总结反思”的环节,整个流程相对完整,方案提倡“学校、家长加强沟通交流,平衡阅读需求,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这一观点,也对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养成十分关键。故学生可以选择该方案可以达成目的。
本题中的“活动策划案”也仅是一个方案框架,需要补充更多的具体内容,比如,活动针对人群没有明确;阅读者的阅读需求没有具体分析;优化书单的方法没有明确;另外书籍数量、评价方法等还需要量化的指标。从这些角度来看,这一活动方案,还不足以打造一份私人订制的书单。
示例:我认为该方案不能完全达成目的。首先方案有很多优点。整个方案流程相对完整,方案提倡“家校合作”营造阅读氛围的理念也十分有价值。但是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才能达成目的。比如,需要有量化的评价指标,需要分析阅读者的阅读需求和阅读常见问题,并需要明确优化书单的详细方案等。
故答案为:示例一:我认为能达成目的。活动从分析当前书单的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提供了“分类预设”“动态更新”“多方评价”来优化书单的好方法;同时,还提倡家校合作,一起助力书单的订制,平衡了书单的学习和兴趣多方面功能,因此,我觉得能达到打造一份私人订制书单的目的。示例二:我认为不能(或:不能完全)达成目的。这份书单更多针对的是中小学生,受众不够广;在优化书单时,也没有分析阅读者的阅读需求,这会影响书单的结构;没有考虑书单的书目量等,因此,还不足以打造一份私人订制的书单。
18.【答案】例文1:
望着那盏灯,我想到了你
一个小卖部。
一位下岗工人。
一盏明灯。
月光下,那个小屋显得独为静谧,只听见树叶随风而舞的“沙沙”声,时不时的能看见一对野猫那发亮的眼睛。那盏明灯,一直亮着,虽然暗淡,但在黑夜中却是那么的刺眼。
我经常路过那家小卖部,时不时的向经营那家小卖部的阿姨问好,她会给我一块口香糖或是一块小点心。有一次我去她那买东西却因走的急而忘记带钱,她笑了笑 说:“东西你先拿着,不用着急给我钱。”她经常会把剩菜剩饭放到路边,给那些可怜的流浪猫、流浪狗吃,让它们仿佛找到了归宿。
每天早上六点左右,天还没亮。她便已经到了小卖部,轻手轻脚地打开门,然后将物品摆放好,清点完毕,她便坐到小卖部门口,托着腮,眯着眼,仰望着蔚蓝的天空或是看着车水马龙的街道。我曾注意过她那双因风吹日晒而变得粗糙黝黑的手,我曾注意过她那张因岁月的蹉跎而烙下皱纹的脸。我想,她年轻的时候或许是个美人吧,可时光的流逝将她变了一个样。她头上的银丝日益增多,背仿佛也没有曾经那么直了。但一直没有改变的,是她那温暖的、天使般的爱。
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每当万家灯火通明的时候,那个本来就安静的地方显得更安静了,有些人劝她:“把这个店转让了吧,去找一个更好的工作。”可她坚定地摇摇头,说要一直干下去。她就是这么一个有执着追求的人,从没放弃过。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太阳是多么强烈,寒风是多么刺骨,她始终一直坚持着她的工作。
我小时曾幼稚地问她:“阿姨,您要干到什么时候啊。”她笑着摸摸我头说:“干到我走不动为止。”
她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守在小卖部旁,热心的为别人做着好事。
望着那盏灯,我想到了你。
例文2:
提灯前行
黑夜漫漫,黯然无光,可,轻轻地,他们提灯走来了。暖橘色灯光映着他们的坚忍,照着他们的真情,顿时,阳光落在心灵深处……
“时末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他,一位充满才情的大词赋家,却因为汉景帝的意兴阑珊而壮志难酬。奈何,缤纷的豪情壮志,被前途的渺茫折腾得只剩下一抹孤影。掠起心中阵阵苦涩。虽郁郁寡欢,但他没有放弃,另辟蹊径,重新出发,长卿也好,相如也罢,他总是如此反思着人生,默默经营着人生,于是终成大器,留名史册。他既有《凤求凰》的缠绵旖施,也有《子虚赋》的风华摇摇,仪象万千。
他,就是司马相如。他经历人生的困境,却不悲天悯人,一腔热血奔前程,满怀真情对生活,最终换来缱绻温情,换得一身诗意。
她,那么婉转灵动,却也因国破家亡而凄凄惨惨戚戚。但她坚韧的灵魂却在她旖旎的诗句中一展无遗:“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是三瘦,是易安,她到底是冷眼看穿,到底是她柔肠挂住,她将心焐热,将情蔓延到国事、政局之中,生生开出一场绚烂的花事。《如梦令》的浪漫是真,《题乌江亭》的豪情也是真。
她,一代风华,李清照,浸泡在生活的苦水中,开成了寒冬的腊梅,隐忍的香,穿越过大宋,浸染在时光的流水中。
或是力土脱靴,或是贵妃磨墨,终是惹怒了圣上,一道圣旨,一夜之间,他被迫离开了长安,踏上漫长而艰险的路途。旁人服中的困苦,他却乐在其中,辉煌富丽的宫殿,险峻高耸的庐山,于他而言,皆是人生中旖旎风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太白也好,青莲也罢,在困境中张扬,谱写出一曲壮丽而浪漫的乐章,无关名利,无关风月,他本身就是长安的月光。《蜀道难》的自信是他,《将进酒》的不羁也是他。
他,万古诗仙,李白。在人生的巅峰或低谷,都从容自在;面对光明或黑暗的前程,他提着命运的灯,编织着盛唐的梦。
人生的旅程,总会逶迤曲折,与其抱怨身处黑暗,不如像萤火虫一般提灯前行。影子笼罩的地方,更容易抓住光,而提灯前行的人,心中总有灿烂阳光。
例文3:
追逐光,成就自我之光
光,是生命之源,是希望之火,是前行之路。
遇见光,我们得以看清世界;追逐光,我们得以寻找方向;成为光,我们得以照亮他人;散发光,我们得以实现自我。正如古人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追逐光的道路上,我们需不断前行,方能成就自我之光。
追逐光,需要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正如爱迪生在发明电灯前,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从未放弃,最终成功发明了电灯,为人类带来了光明。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追逐光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成功。
追逐光,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进步。孔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是我们追逐光的阶梯,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己,更好地追逐光。像居里夫人一样,她通过不懈的学习和研究,发现了镭和钋两种元素,为科学界带来了巨大的贡献。她的成就,正是她不断学习和进步的结果。
追逐光,最终的目标是成为光,散发光。这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就,更是对社会的贡献。像特蕾莎修女一样,她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贫穷和疾病的人们,她的善举和爱心,像一道光照亮了那些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们。她的行为,诠释了成为光,散发光的真正含义。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一道光,照亮他人,也照亮自己。但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有不懈的努力,有持续的学习,有对社会的热爱和奉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追逐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成就自我之光。
追逐光,不仅仅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让我们都怀揣着对光的向往和追求,勇往直前,成就自我之光,也照亮他人之路。如此,我们方能在这个充满变化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实现自己的价值。
【知识点】记叙文;议论文;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 栏目一: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材料关键词——“灯”,可以理解为某人为我点起的一盏灯,为我照亮了某条路;也可以理解其比喻义,某人某物就像是一盏灯一样,给自己带来光明和温暖;也可以二者兼而有之。结合栏目一的提示“回忆自己与‘灯’有关的经历或故事,表情达意”可知,创作本文,应重在表现出某人某物给自己带来的指引与帮助,通过回忆这个过程,来表达对某人某物的感激之情。
第二,选材构思。文章要求写成记叙文。文章开头可直接点明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某人某物就像是一盏灯一样给自己带来光明和指引,表达对某人某物的感激之情。主体部分写人记事,通过记叙事件,表现某人某物给自己的帮助,紧扣“灯”字来选材成文,例如当“我”在学习上找不到方向,成绩提不上去,是老师为“我”照亮了一盏灯;当“我”对前途感到迷茫,感受到人生的残酷想要放弃时,是爸妈为“我”照亮了一盏灯等。最后一段直接抒发感情或感悟,表现自己对这盏灯的感激之情,与首段相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完整。文章可以采用触景生情的写作手法,“那盏灯”是感情的触发点,“我想到了你,感激你”是结果。
栏目二:这是一篇材料作文。第一,审题立意。根据材料“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愿你在自己存在的地方,成为一束光”以及栏目提示“发挥想象与联想”“表达‘灯’这一主题下的万千世界和百态人生”可知,这篇文章应写出“灯”照射下的万千世界和百态人生,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照亮提灯之人,照亮世界的一角,同时照亮别人。
第二,选材构思。本文要求写想象类作文,可以是小说,可以是寓言故事等。例如可以写古代的名人提灯前行的故事。开头可概括社会大背景,人生万古如长夜;文中主体部分可分别写相如、清照、太白,在亘古的黑夜,无不活成一束光,他们提灯前行,照亮自己的梦的事例,最后总结全文,抒发感慨,发表对人生的感悟。写作过程中应注意详略得当。
栏目三: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题目要求基于所给的两则材料,结合阅读经验和生活体验,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加以阐述。两则材料都围绕“灯”的主题展开,第一则材料强调了“灯”照亮人的内心。第二则材料强调个体成为光的重要性,以及这种光可能为他人带来的积极影响;立意: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立意,比如:个体如何成为灯,为他人带来希望和温暖;追逐光的过程中的成长与变化;灯的象征意义,如智慧、希望、勇气等;以及灯在社会或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此,我们可以选择“追逐光,成为光,散发光”这一角度,强调个体在追求理想、成长进步的过程中,不仅要成为自己的光,还要成为他人的光等等。
第二,选材构思。本文要求写论述类的文章,也即议论文。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构思。例如,首先,阐述光的象征意义,以及追逐光的重要性,即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追求理想、提升自我。其次,分析成为光的过程,即个体通过努力学习、积累经验、克服困难等方式,逐渐成长为能够照亮他人的光。最后,讨论散发光的意义,即个体在成为光之后,要积极地将这种光和正能量传递给周围的人,帮助他们走出黑暗,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等等。写作过程中应注意详略得当。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首先要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抓住重点,理清关系。然后立意要准确,力求新颖,立志好坏影响到作文的创新程度。使用素材要恰当巧妙,我们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引用一下题干材料,可以照应话题,否则容易造成与材料疏远的感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