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版】北师大版数学九上 第一章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单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提升版】北师大版数学九上 第一章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单元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7-03 16:54:01

文档简介

【提升版】北师大版数学九上 第一章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8 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24 分, 每小题有四个选项, 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2023九上·福田开学考)如图,在菱形ABCD中,AC=6cm,BD=8cm,则菱形AB边上的高CE的长是(  )
A.4.8cm B.9.6cm C.5cm D.10cm
2.(2021九上·新津月考)如图,菱形O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AOC=45°,OA=,则点C的坐标为(  )
A.(,1) B.(1,1) C.(1,) D.(+1,1)
3.(2024九上·江津期末)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4,,将绕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若,则的长为(  )
A.3 B. C. D.4
4.(2023九上·小店期中) 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在正方形内部作等边三角形EDC,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5.(2023九上·贵阳月考)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AC为对角线,点E在AB边上,EF⊥AC于点F,连接EC,AF=3,△EFC的周长为12,则EC的长为(  )
A. B.3 C. D.5
6.(2023九上·青白江期中)如图,已知线段AB,按下列步骤作图:分别以A、B为圆心,大于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N,作直线MN,交AB于点O,分别连接MA、MB、NA、NB,如果四边形MANB是正方形,需要添加的条件是(  )
A.AO=MO B.MA∥NB C.MA=NB D.AB平分∠MAN
7.(2024九上·龙岗期末)如图,在矩形中,为边上一点,把沿翻折,使点恰好落在边上的点处,,,则的长为(  )
A. B. C. D.
8.(2023九上·茂名期中)如图,在菱形中,是边上一动点,过点分别作于点于点,连接,则的最小值为(  )
A.2 B.2.4 C.2.5 D.3
二、填空题
9.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AB=BC,BC=10,∠BCD=60°,两顶点B、D分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y轴、x轴的正半轴上滑动,连接OA,则OA的长的最小值是    .
10.(2022九上·郓城期中)如图,在正方形中,点F为上一点,与交于点E.若,则等于   度.
11.(2023九上·章丘月考)正方形和正方形中,点在上,,,是的中点,那么的长是    .
12.(2021九上·南岗开学考)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O作OE⊥BC,垂足为点E,过点A作AF⊥OB,垂足为点F,若BC=2AF,OD=6,则BE的长为   .
13.(2023九上·达川月考)如图,点G是正方边AB上一点,以为边作正方形,延长交于点H,当矩形与正方形面积相等时,则   .
三、解答题
14.(2023九上·都昌期中)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请仅用无刻度的直尺画图(保留画图痕迹,不写画法).
图① 图②
(1)在图①中,画出AD的中点M;
(2)在图②中,画出CD的中点N.
15.(2024九上·巴彦期末)如图1,已知四边形是菱形,点E,F在对角线上,.
(1)求证:;
(2)如图2,若,点E为的中点,连接交于点O,连接并延长交于点G,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情况下,请直接写出图2中等于线段的倍的四条线段.
16.(2024九上·哈尔滨期末)在菱形中,分别为上的点,且,连接并延长,与的延长线交于点,连接.
(1)如图1,求证: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如图2,连接,若,请直接写出长为线段长2倍的线段.
17.(2023九上·都昌期中)如图,在矩形ABCD中,M、N分别是AD、BC的中点,P、Q分别是BM、DN的中点.
(1)求证:.
(2)连接MQ、PN,判断四边形MPNQ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矩形ABCD的边AB与AD满足什么长度关系时,四边形MPNQ是正方形?请说明理由.
18.(2023九上·绥化期中)如图,矩形中,点是对角线的中点,过点的直线分别交、边于点.
(1)求证:四边形是菱形;
(2)若,求的长.
19.(2023九上·鄠邑期中)如图,在正方形中,是上的一点,连接,过点作,垂足为点,延长交于点,连接。
(1)求证:;
(2)若正方形的边长是5,,求的长。
20.(2024九上·涪城开学考)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BC、CD上,且∠EAF=45°,分别连接EF、BD,BD与AF、AE分别相交于点M、N.
(1)求证:EF=BE+DF.为了证明“EF=BE+DF”,小明延长CB至点G,使BG=DF,连接AG,请画出辅助线并按小明的思路写出证明过程.
(2)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BE=2,求DF的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勾股定理;菱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设AC、BD相交于点O,
∵四边形ABCD是菱形,AC=6cm,BD=8cm
∴,,AC⊥BD,

由勾股定理得,
由可得,
CE=4.8cm;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可计算出AB的长度、菱形的面积,即可计算CE的长度.
2.【答案】B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勾股定理;菱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析】【解答】解:作CD⊥x轴于点D,
则∠CDO=90°,
∵四边形OABC是菱形,OA=,
∴OC=OA=,
又∵∠AOC=45°,
∴∠OCD=90°-∠AOC=90°-45°=45°,
∴∠DOC=∠OCD,
∴CD=OD,
在Rt△OCD中,OC=,CD2+OD2=OC2,
∴2OD2=OC2=2,
∴OD2=1,
∴OD=CD=1(负值舍去),
则点C的坐标为(1,1).
故答案为:B.
【分析】作CD⊥x轴于点D,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OC=OA=,根据余角的性质可得∠OCD=45°,则CD=OD,在Rt△OCD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OD的值,进而可得点C的坐标.
3.【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由旋转可知,

,,,.
又四边形是正方形,
,,


则.
在和中,



令,
则,,.
在中,

即,
解得,
即.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旋转性质可知,可得,,,再根据正方形的性质结合角与角之间的相等关系可得,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证,可得,再令,结合线段与线段之间的关系,运用勾股定理计算即可求解。
4.【答案】D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等边三角形EDC,
∴AD=CD=DE,∠CDE=∠CED=60°,∠ADC=90°,
∴∠ADE=∠ADC-∠CDE=90°-60°=30°,
∵AD=ED,
∴∠DAE=∠DEA,
∴∠DEA=,
∴∠AEC=∠DEA+∠CED=75°+60°=135°,
故答案为:D.
【分析】先利用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DE=∠ADC-∠CDE=90°-60°=30°,再求出∠DEA的度数,最后利用角的运算求出∠AEC的度数即可.
5.【答案】D
【知识点】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BAC=45°,
∵EF⊥AC于点F,AF=3,
∴EF=AF=3,
∵△EFC的周长为12,
∴CF+CE=9,
在Rt△CEF中,设CE=x,则CF=9-x,
∴,
解得x=5,
∴CE=5.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BAC=45°,从而得△AEF是等腰Rt△,由△EFC的周长为12,得CF+CE=9,在Rt△CEF中,设CE=x,则CF=9-x,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
6.【答案】A
【知识点】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由作图方法得AM=BM=AN=BN,
∴四边形AMBN为菱形,
∴OM=ON,OA=OB,
∴当OA=OM时,可得AB=MN,
∴四边形AMNB为正方形.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作图方法得到AM=BM=AN=BN,从而可判断四边形AMBN为菱形,得到OM=ON,OA=OB,然后当OA=OM时可得对角线相等,根据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即可求解.
7.【答案】A
【知识点】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 四边形ABCD为矩形,
∴ AB=CD,AD=BC,
∵把沿翻折,使点恰好落在边上的点处,
∴ AF=AD=4,EF=DE=,
在Rt△ABF中,BF==2,
∴ CF=BC-BF=2,
在Rt△CEF中,

解得,EC= .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得 AB=CD,AD=BC,根据翻折的性质得 AF=AD=4,EF=DE=,根据勾股定理得BF从而推出CF,再根据勾股定理得EC,即可求得.
8.【答案】B
【知识点】勾股定理;菱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连接OE,如图:
∵四边形ABCD为菱形,

在中,

∴四边形OFEG为矩形,
∴则当时,OE有最小值,


∴FG的最小值为:2.4,
故答案为:B.
【分析】连接OE,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然后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DC的长度,再证明四边形OFEG为矩形,进而得到:则当时,OE有最小值,最后利用等面积法即可求出OE的长.
9.【答案】5﹣5 
【知识点】菱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过点A作AE⊥BD于点E,
当点A,O,E在一条直线上,此时AO最短,
∵平行四边形ABCD中,AB=BC,BC=10,∠BCD=60°,
∴AB=AD=CD=BC=10,∠BAD=∠BCD=60°,
∴△ABD是等边三角形,
∴AE过点O,E为BD中点,则此时EO=5,
故AO的最小值为:AO=AE﹣EO=ABsin60°﹣×BD=5﹣5.
故答案为:5﹣5.
【分析】利用菱形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点位置,进而求出AO的长.
10.【答案】63
【知识点】正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是正方形,具有关于对角线所在直线对称的对称性,
,,,
又是的外角,

故答案为:63.
【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再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
11.【答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EFG中,点D在CG上,BC=1,CE=3
∴AB=BC=1,CE=EF=3,∠E=90°
延长AD交EF于M,连接AC,CF
则AM=BC+CE=4,FM=EF-AB=2,∠AMF=90°
∵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GCEF是正方形
∵H为AF的中点
故答案为:
【分析】延长AD交EF于M,连接AC,CF,根据正方形性质及勾股定理即可求出答案.
12.【答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 四边形 是矩形



OE⊥BC,

BC=2AF,

是等边三角形

故答案为: .
【分析】先求出,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求解即可。
13.【答案】
【知识点】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正方形BEFG的边长为m,
则AB=AD=1,AG=1-m,
∵矩形AGHD与正方形BEFG面积相等,
∴1-m=,
解得m1=,m2=(舍去)
∴BG=,AG=1-=,
∴.
故答案为:.
【分析】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正方形BEFG的边长为m,则AB=AD=1,AG=1-m,根据矩形AGHD与正方形BEFG面积相等列出关于m的方程,解方程求出m,即可求得结论.
14.【答案】(1)解:点F为所求
(2)解:点G即为所求
【知识点】正方形的性质;尺规作图-直线、射线、线段
【解析】【解答】(1)解:如图1,连接AC,BD交于的O,作直线OE交AD于点F,则点F即为所求;
理由:∵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D∥CB,OA=OB=OC=OD,
∴点O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
∵BE=CE,
∴点E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
∴OE⊥BC,
∴OE⊥AD,
∵OA=OD,
∴点F为AD边的中点;
(2)解:如图,设直线OE交BC于点H,连接CF,DH交于点M,连接EM,并延长EM交CD于点G,则点G即为所求.
理由:由(1)得:∠DFH=∠FHC=∠DCH=90°,AF=AD=BC=BH,
∴四边形CDFH是矩形,
∴FM=CM=HG=DM,
∵OA=OB,
∴Rt△AOF≌Rt△BOH(HL),
∴OF=OH,
∴OM为△CFH的中位线,
∴OM∥CH,即MG∥CH,
∴,
即点G为CD边的中点.
【分析】 (1)连接AC,BD交于的O,作直线OE交AD于点F,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点O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再根据BE=CE,可得OE⊥BC,从而得到OE⊥AD,即可求解;
(2)设直线OE交BC于点H,连接CF,DH交于点M,连接EM,并延长EM交CD于点G,先证明四边形CDFH是矩形,可得FM=CM=HG=DM,再根据Rt△AOF≌Rt△BOH,可得OM为△CFH的中位线,从而得到MG∥CH再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即可求解.
15.【答案】(1)证明:∵四边形是菱形,
∴,,
∵,
∴,

(2)解:图2中等于线段的倍的四条线段分别是.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菱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2)∵,
∴,
∵,
∴是直角三角形,
∵点E为的中点,
∴,
∴,
∴是等边三角形,
∴,
∵四边形是菱形,
∴,,
∴,
∴,
∴,
∴,
∴,
∴,
∵四边形是菱形,
∴,,
∴是等边三角形,
∴,,
又∵,
∴垂直平分,
∴,
∴,
综上可知,图2中等于线段的倍的四条线段分别是.
【分析】(1)由菱形的性质并结合已知条件用边角边可证△ABE≌△ADF,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解;
(2)由(1)中的全等三角形并结合已知易证三角形ABF是直角三角形、三角形ACD是等边三角形,可得∠EAF=∠AFE=60°,由菱形的性质用勾股定理求出AO的值,易得∠DAF=∠ADF=∠AFE=30°,在等边三角形ACD中,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解.
16.【答案】(1)证明:∵四边形是菱形,
∴,
∵,
∴,即,
∵,
∴,,
∵,
∴,
∴,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解:长为线段长2倍的线段有.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2)∵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
∴,
∴长为线段长2倍的线段有.
【分析】(1)由菱形的性质和线段的构成可得BG=DE,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求解;
(2)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结合已知,根据线段的构成可得BG=BF=AF=AE=DE=AB=AD=CD=BC,即长为线段长2倍的线段有.
17.【答案】(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
∴,,,
∵M、N分别是AD、BC的中点,∴,
∴,∴
(2)解:四边形MPNQ是菱形,理由如下:
如图,连接MN,则四边形ABNM是矩形,
∵P是BM的中点,∴,
同理可得,
∵,∴,
∴四边形MPNQ是菱形.
(3)解:当时,四边形MPNQ是正方形,理由如下:
如图:连接PQ、AP.
由(2)可知,四边形MPNQ是菱形,∴,
∵,∴,
∵P、Q分别是AN、DN的中点,∴,
∵,∴,
∵,∴,∴菱形MPNQ是正方形.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菱形的判定;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分析】(1)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进而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与性质证明即可求解;
(2)连接MN,则四边形ABNM是矩形,先根据中点即可得到,同理可得,再结合菱形的判定即可求解;
(3)连接PQ、AP,先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进而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到,再根据题意运用正方形的判定即可求解。
18.【答案】(1)证明:∵四边形是矩形
∵O是对角线的中点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是菱形
(2)解:∵四边形是矩形
在中,

.
∵四边形是菱形
令,则
在中,
解得,即
.
【知识点】勾股定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解析】【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利用"ASA"证明得到:,最后根据"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即可证明四边形AFCE是菱形;
(2)在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进而得到OA和OC的长度,令,则,再在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CF的长度,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F的长,进而可求出EF的长度.
19.【答案】(1)证明:四边形是正方形,
,,,
,,,
,,;
(2)解:正方形的边长是5,,
,由(1)得,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知识点】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解析】【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已知,可推出,即可证明,从而可得结论;
(2)由(1)得:,则,在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的长.
20.【答案】(1)解:证明:画出辅助线如图,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AB=AD,∠BAD=∠ADF=∠ABE=∠ABG=90°,
在△ABG和△ADF中,
∴△ABG≌△ADF(SAS),
∴∠DAF=∠BAG,AF=AG,
∴∠GAE=∠BAG+∠BAE=∠DAF+∠BAE=90°-45°=45°=∠EAF,
在△AEF和△AEG中,
∴△AEF≌△AEG(SAS),∴EF=EG,
∵EG=BE+BG,∴EF=BE+DF.
(2)解:∵BC=6,BE=2,∴EC=4,
由(1)得EF=BE+DF=2+DF,
在Rt△CEF中,EF2=CE2+CF2,
∴(2+DF)2=42+(6-DF)2,解得DF=3.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求出 AB=AD,∠BAD=∠ADF=∠ABE=∠ABG=90°, 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求解即可;
(2)根据题意先求出 EC=4, 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2+DF)2=42+(6-DF)2, 最后解方程求解即可。
1 / 1【提升版】北师大版数学九上 第一章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8 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24 分, 每小题有四个选项, 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2023九上·福田开学考)如图,在菱形ABCD中,AC=6cm,BD=8cm,则菱形AB边上的高CE的长是(  )
A.4.8cm B.9.6cm C.5cm D.10cm
【答案】A
【知识点】勾股定理;菱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设AC、BD相交于点O,
∵四边形ABCD是菱形,AC=6cm,BD=8cm
∴,,AC⊥BD,

由勾股定理得,
由可得,
CE=4.8cm;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可计算出AB的长度、菱形的面积,即可计算CE的长度.
2.(2021九上·新津月考)如图,菱形O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AOC=45°,OA=,则点C的坐标为(  )
A.(,1) B.(1,1) C.(1,) D.(+1,1)
【答案】B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勾股定理;菱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析】【解答】解:作CD⊥x轴于点D,
则∠CDO=90°,
∵四边形OABC是菱形,OA=,
∴OC=OA=,
又∵∠AOC=45°,
∴∠OCD=90°-∠AOC=90°-45°=45°,
∴∠DOC=∠OCD,
∴CD=OD,
在Rt△OCD中,OC=,CD2+OD2=OC2,
∴2OD2=OC2=2,
∴OD2=1,
∴OD=CD=1(负值舍去),
则点C的坐标为(1,1).
故答案为:B.
【分析】作CD⊥x轴于点D,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OC=OA=,根据余角的性质可得∠OCD=45°,则CD=OD,在Rt△OCD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OD的值,进而可得点C的坐标.
3.(2024九上·江津期末)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4,,将绕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若,则的长为(  )
A.3 B. C. D.4
【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由旋转可知,

,,,.
又四边形是正方形,
,,


则.
在和中,



令,
则,,.
在中,

即,
解得,
即.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旋转性质可知,可得,,,再根据正方形的性质结合角与角之间的相等关系可得,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证,可得,再令,结合线段与线段之间的关系,运用勾股定理计算即可求解。
4.(2023九上·小店期中) 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在正方形内部作等边三角形EDC,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等边三角形EDC,
∴AD=CD=DE,∠CDE=∠CED=60°,∠ADC=90°,
∴∠ADE=∠ADC-∠CDE=90°-60°=30°,
∵AD=ED,
∴∠DAE=∠DEA,
∴∠DEA=,
∴∠AEC=∠DEA+∠CED=75°+60°=135°,
故答案为:D.
【分析】先利用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DE=∠ADC-∠CDE=90°-60°=30°,再求出∠DEA的度数,最后利用角的运算求出∠AEC的度数即可.
5.(2023九上·贵阳月考)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AC为对角线,点E在AB边上,EF⊥AC于点F,连接EC,AF=3,△EFC的周长为12,则EC的长为(  )
A. B.3 C. D.5
【答案】D
【知识点】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BAC=45°,
∵EF⊥AC于点F,AF=3,
∴EF=AF=3,
∵△EFC的周长为12,
∴CF+CE=9,
在Rt△CEF中,设CE=x,则CF=9-x,
∴,
解得x=5,
∴CE=5.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BAC=45°,从而得△AEF是等腰Rt△,由△EFC的周长为12,得CF+CE=9,在Rt△CEF中,设CE=x,则CF=9-x,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
6.(2023九上·青白江期中)如图,已知线段AB,按下列步骤作图:分别以A、B为圆心,大于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N,作直线MN,交AB于点O,分别连接MA、MB、NA、NB,如果四边形MANB是正方形,需要添加的条件是(  )
A.AO=MO B.MA∥NB C.MA=NB D.AB平分∠MAN
【答案】A
【知识点】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由作图方法得AM=BM=AN=BN,
∴四边形AMBN为菱形,
∴OM=ON,OA=OB,
∴当OA=OM时,可得AB=MN,
∴四边形AMNB为正方形.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作图方法得到AM=BM=AN=BN,从而可判断四边形AMBN为菱形,得到OM=ON,OA=OB,然后当OA=OM时可得对角线相等,根据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即可求解.
7.(2024九上·龙岗期末)如图,在矩形中,为边上一点,把沿翻折,使点恰好落在边上的点处,,,则的长为(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 四边形ABCD为矩形,
∴ AB=CD,AD=BC,
∵把沿翻折,使点恰好落在边上的点处,
∴ AF=AD=4,EF=DE=,
在Rt△ABF中,BF==2,
∴ CF=BC-BF=2,
在Rt△CEF中,

解得,EC= .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得 AB=CD,AD=BC,根据翻折的性质得 AF=AD=4,EF=DE=,根据勾股定理得BF从而推出CF,再根据勾股定理得EC,即可求得.
8.(2023九上·茂名期中)如图,在菱形中,是边上一动点,过点分别作于点于点,连接,则的最小值为(  )
A.2 B.2.4 C.2.5 D.3
【答案】B
【知识点】勾股定理;菱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连接OE,如图:
∵四边形ABCD为菱形,

在中,

∴四边形OFEG为矩形,
∴则当时,OE有最小值,


∴FG的最小值为:2.4,
故答案为:B.
【分析】连接OE,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然后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DC的长度,再证明四边形OFEG为矩形,进而得到:则当时,OE有最小值,最后利用等面积法即可求出OE的长.
二、填空题
9.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AB=BC,BC=10,∠BCD=60°,两顶点B、D分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y轴、x轴的正半轴上滑动,连接OA,则OA的长的最小值是    .
【答案】5﹣5 
【知识点】菱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过点A作AE⊥BD于点E,
当点A,O,E在一条直线上,此时AO最短,
∵平行四边形ABCD中,AB=BC,BC=10,∠BCD=60°,
∴AB=AD=CD=BC=10,∠BAD=∠BCD=60°,
∴△ABD是等边三角形,
∴AE过点O,E为BD中点,则此时EO=5,
故AO的最小值为:AO=AE﹣EO=ABsin60°﹣×BD=5﹣5.
故答案为:5﹣5.
【分析】利用菱形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点位置,进而求出AO的长.
10.(2022九上·郓城期中)如图,在正方形中,点F为上一点,与交于点E.若,则等于   度.
【答案】63
【知识点】正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是正方形,具有关于对角线所在直线对称的对称性,
,,,
又是的外角,

故答案为:63.
【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再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
11.(2023九上·章丘月考)正方形和正方形中,点在上,,,是的中点,那么的长是    .
【答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EFG中,点D在CG上,BC=1,CE=3
∴AB=BC=1,CE=EF=3,∠E=90°
延长AD交EF于M,连接AC,CF
则AM=BC+CE=4,FM=EF-AB=2,∠AMF=90°
∵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GCEF是正方形
∵H为AF的中点
故答案为:
【分析】延长AD交EF于M,连接AC,CF,根据正方形性质及勾股定理即可求出答案.
12.(2021九上·南岗开学考)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O作OE⊥BC,垂足为点E,过点A作AF⊥OB,垂足为点F,若BC=2AF,OD=6,则BE的长为   .
【答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 四边形 是矩形



OE⊥BC,

BC=2AF,

是等边三角形

故答案为: .
【分析】先求出,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求解即可。
13.(2023九上·达川月考)如图,点G是正方边AB上一点,以为边作正方形,延长交于点H,当矩形与正方形面积相等时,则   .
【答案】
【知识点】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正方形BEFG的边长为m,
则AB=AD=1,AG=1-m,
∵矩形AGHD与正方形BEFG面积相等,
∴1-m=,
解得m1=,m2=(舍去)
∴BG=,AG=1-=,
∴.
故答案为:.
【分析】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正方形BEFG的边长为m,则AB=AD=1,AG=1-m,根据矩形AGHD与正方形BEFG面积相等列出关于m的方程,解方程求出m,即可求得结论.
三、解答题
14.(2023九上·都昌期中)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请仅用无刻度的直尺画图(保留画图痕迹,不写画法).
图① 图②
(1)在图①中,画出AD的中点M;
(2)在图②中,画出CD的中点N.
【答案】(1)解:点F为所求
(2)解:点G即为所求
【知识点】正方形的性质;尺规作图-直线、射线、线段
【解析】【解答】(1)解:如图1,连接AC,BD交于的O,作直线OE交AD于点F,则点F即为所求;
理由:∵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D∥CB,OA=OB=OC=OD,
∴点O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
∵BE=CE,
∴点E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
∴OE⊥BC,
∴OE⊥AD,
∵OA=OD,
∴点F为AD边的中点;
(2)解:如图,设直线OE交BC于点H,连接CF,DH交于点M,连接EM,并延长EM交CD于点G,则点G即为所求.
理由:由(1)得:∠DFH=∠FHC=∠DCH=90°,AF=AD=BC=BH,
∴四边形CDFH是矩形,
∴FM=CM=HG=DM,
∵OA=OB,
∴Rt△AOF≌Rt△BOH(HL),
∴OF=OH,
∴OM为△CFH的中位线,
∴OM∥CH,即MG∥CH,
∴,
即点G为CD边的中点.
【分析】 (1)连接AC,BD交于的O,作直线OE交AD于点F,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点O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再根据BE=CE,可得OE⊥BC,从而得到OE⊥AD,即可求解;
(2)设直线OE交BC于点H,连接CF,DH交于点M,连接EM,并延长EM交CD于点G,先证明四边形CDFH是矩形,可得FM=CM=HG=DM,再根据Rt△AOF≌Rt△BOH,可得OM为△CFH的中位线,从而得到MG∥CH再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即可求解.
15.(2024九上·巴彦期末)如图1,已知四边形是菱形,点E,F在对角线上,.
(1)求证:;
(2)如图2,若,点E为的中点,连接交于点O,连接并延长交于点G,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情况下,请直接写出图2中等于线段的倍的四条线段.
【答案】(1)证明:∵四边形是菱形,
∴,,
∵,
∴,

(2)解:图2中等于线段的倍的四条线段分别是.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菱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2)∵,
∴,
∵,
∴是直角三角形,
∵点E为的中点,
∴,
∴,
∴是等边三角形,
∴,
∵四边形是菱形,
∴,,
∴,
∴,
∴,
∴,
∴,
∴,
∵四边形是菱形,
∴,,
∴是等边三角形,
∴,,
又∵,
∴垂直平分,
∴,
∴,
综上可知,图2中等于线段的倍的四条线段分别是.
【分析】(1)由菱形的性质并结合已知条件用边角边可证△ABE≌△ADF,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解;
(2)由(1)中的全等三角形并结合已知易证三角形ABF是直角三角形、三角形ACD是等边三角形,可得∠EAF=∠AFE=60°,由菱形的性质用勾股定理求出AO的值,易得∠DAF=∠ADF=∠AFE=30°,在等边三角形ACD中,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解.
16.(2024九上·哈尔滨期末)在菱形中,分别为上的点,且,连接并延长,与的延长线交于点,连接.
(1)如图1,求证: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如图2,连接,若,请直接写出长为线段长2倍的线段.
【答案】(1)证明:∵四边形是菱形,
∴,
∵,
∴,即,
∵,
∴,,
∵,
∴,
∴,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解:长为线段长2倍的线段有.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2)∵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
∴,
∴长为线段长2倍的线段有.
【分析】(1)由菱形的性质和线段的构成可得BG=DE,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求解;
(2)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结合已知,根据线段的构成可得BG=BF=AF=AE=DE=AB=AD=CD=BC,即长为线段长2倍的线段有.
17.(2023九上·都昌期中)如图,在矩形ABCD中,M、N分别是AD、BC的中点,P、Q分别是BM、DN的中点.
(1)求证:.
(2)连接MQ、PN,判断四边形MPNQ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矩形ABCD的边AB与AD满足什么长度关系时,四边形MPNQ是正方形?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
∴,,,
∵M、N分别是AD、BC的中点,∴,
∴,∴
(2)解:四边形MPNQ是菱形,理由如下:
如图,连接MN,则四边形ABNM是矩形,
∵P是BM的中点,∴,
同理可得,
∵,∴,
∴四边形MPNQ是菱形.
(3)解:当时,四边形MPNQ是正方形,理由如下:
如图:连接PQ、AP.
由(2)可知,四边形MPNQ是菱形,∴,
∵,∴,
∵P、Q分别是AN、DN的中点,∴,
∵,∴,
∵,∴,∴菱形MPNQ是正方形.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菱形的判定;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分析】(1)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进而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与性质证明即可求解;
(2)连接MN,则四边形ABNM是矩形,先根据中点即可得到,同理可得,再结合菱形的判定即可求解;
(3)连接PQ、AP,先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进而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到,再根据题意运用正方形的判定即可求解。
18.(2023九上·绥化期中)如图,矩形中,点是对角线的中点,过点的直线分别交、边于点.
(1)求证:四边形是菱形;
(2)若,求的长.
【答案】(1)证明:∵四边形是矩形
∵O是对角线的中点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是菱形
(2)解:∵四边形是矩形
在中,

.
∵四边形是菱形
令,则
在中,
解得,即
.
【知识点】勾股定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解析】【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利用"ASA"证明得到:,最后根据"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即可证明四边形AFCE是菱形;
(2)在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进而得到OA和OC的长度,令,则,再在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CF的长度,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F的长,进而可求出EF的长度.
19.(2023九上·鄠邑期中)如图,在正方形中,是上的一点,连接,过点作,垂足为点,延长交于点,连接。
(1)求证:;
(2)若正方形的边长是5,,求的长。
【答案】(1)证明:四边形是正方形,
,,,
,,,
,,;
(2)解:正方形的边长是5,,
,由(1)得,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知识点】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解析】【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已知,可推出,即可证明,从而可得结论;
(2)由(1)得:,则,在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的长.
20.(2024九上·涪城开学考)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BC、CD上,且∠EAF=45°,分别连接EF、BD,BD与AF、AE分别相交于点M、N.
(1)求证:EF=BE+DF.为了证明“EF=BE+DF”,小明延长CB至点G,使BG=DF,连接AG,请画出辅助线并按小明的思路写出证明过程.
(2)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BE=2,求DF的长.
【答案】(1)解:证明:画出辅助线如图,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AB=AD,∠BAD=∠ADF=∠ABE=∠ABG=90°,
在△ABG和△ADF中,
∴△ABG≌△ADF(SAS),
∴∠DAF=∠BAG,AF=AG,
∴∠GAE=∠BAG+∠BAE=∠DAF+∠BAE=90°-45°=45°=∠EAF,
在△AEF和△AEG中,
∴△AEF≌△AEG(SAS),∴EF=EG,
∵EG=BE+BG,∴EF=BE+DF.
(2)解:∵BC=6,BE=2,∴EC=4,
由(1)得EF=BE+DF=2+DF,
在Rt△CEF中,EF2=CE2+CF2,
∴(2+DF)2=42+(6-DF)2,解得DF=3.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求出 AB=AD,∠BAD=∠ADF=∠ABE=∠ABG=90°, 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求解即可;
(2)根据题意先求出 EC=4, 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2+DF)2=42+(6-DF)2, 最后解方程求解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