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培优版】北师大版数学九上第一章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单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培优版】北师大版数学九上第一章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单元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7-03 17:52:01

文档简介

【培优版】北师大版数学九上第一章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24 分, 每小题有四个选项, 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2023九上·青岛月考)如图,在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的外侧作正方形ABED,过点D作DF⊥BC,垂足为F,则DF的长为(  )
A.2+2 B.5- C.3- D.+1
【答案】D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过点A分别作AGBC于点G,AHDF于点H,
DFBC,
四边形HFGA是矩形,
HF=AG,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BC=2,
BG=1,
AG=
在正方形ABED中,AD=AB=2,
故答案为:D
【分析】过点A分别作AGBC于点G,AHDF于点H,可构造矩形HFGA,从而得到HF=AG,再由等边三角形ABC的性质可得
BG=1,进一步得到再证明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
2.(2024九上·惠来期末)如图,是矩形内的任意一点,连接、、、, 得到 , , , ,设它们的面积分别是,,,, 给出如下结论:①②③若,则④若,则点在矩形的对角线上.其中正确的结论的序号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矩形的判定与性质
3.(2024九上·雅安期末)如图,在正方形ABCD外取一点E,连接AE,BE,DE.过点A作AE的垂线交DE于点P,.下列结论:①;②;③点B到直线AE的距离是;④.其中所有正确的结论是(  )
A.② ③ B.① ④
C.① ② ④ D.① ② ③ ④
【答案】C
【知识点】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
∴,
又∵,,
在和中
∴,故①正确;
由得,,
∴,
∴,故②正确;
过作,交的延长线于,则的长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
∴,
∴,
∴,
∴,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故③错误;
∵,
∴,
连接,
∴,
∴,
∴,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SAS证明,即可判断①;根据,可得∠AEP=∠APE=45°,得到∠BEP=90°,即可判断②;过B作BF⊥AE,交AE的延长线于F,则BF的长是点B到直线AE的距离,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BF的长,即可判断③;连接BD,根据,可得∠ADP=∠ABE,可得到和的面积,即可计算出正方形ABCD的面积,即可判断④;
4.(2024九上·北碚期末)如图,四边形中,,点为对角线的中点,于点,若,,则的度数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析】【解答】解:如图,延长到点F,使得,连接,
∵,
∴,

∴,
∴,
∵,
∴,
∴,,
∴;
∵,,
∴,

∴,
∴,
∵,
∴,
∴,
∴,
∴,
∵,
∴;
过点A作于点H,延长交于点G,
则四边形是矩形,
∴,,
∴,

∴,
∴,

∴,
∴,
∴,
∴,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外角性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过点A作于点H,延长交于点G,延长到点F,使得,连接,根据已知条件可证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推出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而得出,利用角的运算可求出.
5.(2024八下·广州期中)如图,在正方形中,点,分别在,上,连接,,,.若,则一定等于(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正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将绕点逆时针旋转至,
∵四边形是正方形,
∴,,
由旋转性质可知:,,,
∴,
∴点三点共线,
∵,,,
∴,,
∵,
∴,
在和中

∴,
∴,
∴,
∴,
∵,
∴,
故选:.
【分析】
利用三角形逆时针旋转后,再证明三角形全等,最后根据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
6.(2021九上·南山期中)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60°,AC与BD交于点O,E为C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D=DE,连接BE分别交AC、AD于点F、G,连接OG,则下列结论:①OG= AB②与△DEG全等的三角形共有5个:③四边形ODEG与四边形OBAG面积相等:④由点A、B、D、E构成的四边形是菱形。其中一定成立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菱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为菱形
∴AB=BC=AD=DA,AB∥CD,OA=OC,OB=OD,AC⊥BD
∴∠BAG=∠EDG,△ABO≌△BCO≌△CDO≌△AOD
∵CD=DE
∴AB=DE
∴△ABG≌△DEG
∴AG=DG
∴OD为△ACD的中位线
∴OG= CD= AB,即①正确;
∵AB∥CE,AB=DE
∴四边形ABDE为平行四边形
∵∠BCD=∠BAD=60°
∴△ABD、△BCD为等边三角形
∴AB=BD=AD,∠ODC=60°
∴OD=AG,四边形ABDE为菱形,即④正确
∴AD⊥BE,由菱形的性质可得,△ABG≌△BDG≌△DEG
∴△ABG≌△DCO
∴△ABO≌△BCO≌△CDO≌△AOD≌△ABG≌△BDG≌△DEG,即②不正确;
∵OB=OD,
∴S△ABG=S△DGE
∴四边形ODEG与四边形OEAG面积相等,即③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菱形、全等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求出答案即可。
7.(2023九上·金沙期中)已知菱形O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位置如图所示,顶点,,点P是对角线OB上的一个动点,,当最短时,点P的坐标为(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菱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连接AC、AD分别交OB于点G、点P,如图,
四边形OABC是菱形,
AC⊥OB,点A,点C关于直线OB对称,
PC+PD=PA+PD=AD,
此时PC+PD最短,
设直线OB的表达式为
直线OB过点O(0,0)和点B(8,4),
将O(0,0)和点B(8,4)代入表达式得解得
直线OB的表达式为
直线AD过点A(5,0)和点D(0,1),
同理:可求得直线AD的表达式为
联立方程组
解得
点P的坐标为()
故答案为:D.
【分析】连接AC、AD分别交OB于点G、点P,作BK⊥OA的延长线于点K,已知四边形OABC是菱形,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点A,点C关于直线OB对称,PC+PD=PA+PD=AD,此时PC+PD最短,利用待定系数法结合点O、A、B、D的坐标分别求出直线OB、直线AD的表达式,联立方程组即可求解点P的坐标.
8.(2023九上·东港月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的边长为,点在轴的正半轴上,且,将菱形绕原点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四边形点与点重合,则点的坐标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菱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延长B'C交x轴于点D,
∵四边形OABC是菱形,∠AOC=60°,
∴∠COD=30°,
∵将菱形绕原点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四边形点与点重合,
∴∠C'OC=∠AOC=60°,
∴∠C'OC+∠COD=60°+30°=90°,
∴点C'在y轴上,
∴B'C//y轴,
∴CD⊥OB,
∴,,
∴,
∴ 点的坐标是,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出∠COD=30°,再根据旋转的性质求出∠C'OC=∠AOC=60°,最后计算求解即可。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3分, 共15分)
9.(2023九上·武侯月考)如图,菱形ABCD中,∠ABC=60°,AB=2,E、F分别是边BC和对角线BD上的动点,且BE=DF,则AE+AF的最小值为    .
【答案】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勾股定理;菱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在的下方作,在上截取,使得,连接,,如图所示:
四边形是菱形,,
,,
,,,


,,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分析】在的下方作,在上截取,使得,连接,,先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进而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证明即可得到,从而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TA,再结合题意即可得到AE+AF的最小值。
10.(2023九上·绍兴月考)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是线段BC上的动点,以BE为边作正方形BEFG,连接AF,M为AF的中点,且,则线段EM的最小值是   .
【答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矩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取FG的中点,连接MN交EB于点P,
则MN∥AG,MN=AG=(AB+BG)=2+BG,四边形EPNF为矩形,
∴EP=EN=FG=BG,PN=EF=BG,
∴MP=MN-BG=2-BG,
∵EM2=EP2+MP2=(BG)2+(2-BG)2=(BG-2)2+2,
当BG=2时,EM2=有最小值=2,
EM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分析】取FG的中点,连接MN交EB于点P,可得MN∥AG,MN=AG=(AB+BG)=2+BG,四边形EPNF为矩形,从而得出EP=EN=BG,PN=BG,继而得出MP=MN-BG=2-BG,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M2,求出EM2的最小值即可得解.
11.(2023九上·新城月考)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7,AD=6,点E是AD边上一动点,连接BE.将△ABE沿BE折叠得到△FBE,连接FC.当△BCF的面积为6时,线段AE的长为   .
【答案】或
【知识点】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在矩形纸片ABCD中,AB=CD=7,AD=BC=6,∠A=90°.
对于点F的位置,分两种情况讨论:
(1)当点F在矩形纸片ABCD内部时,过点F作GH⊥AD,如图1.
图1
∵△BCF的面积为6,

∴FH =2.
∴FG = 5.
在Rt中,BF =AB=7,∴BH =
∴EG =AG -AE =BH-AE = - AE.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AE =EF.
在Rt中,由勾股定理,得EG2 + FG2 =EF2,即(- AE)2 +52=AE2.
解得AE =;
(2)当点F在矩形纸片ABCD外部时,过点F作FG⊥AD交BC于点H,如图2.
图2
与(1)同理可得,FG = 9,EG =- AG.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AE =EF.
在Rt中,由勾股定理,得EG2 + FG2 =EF2,即(- AE)2 +92=AE2.
解得AE =.
故答案为:或.
【分析】对于点F的位置,分两种情况讨论:(1)当点F在矩形纸片ABCD内部时;(2)当点F在矩形纸片ABCD外部时,然后构造直角三角形,通过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求解.
12.(2023九上·皇姑开学考)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直线AD上的一点,连接CE(C、E、F、G四个点按照逆时针方向排序),直线BE与直线GD交于点H,若AE=2,则点F到GH的距离为   .
【答案】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四边形FGCE是正方形,
∴CD=CB,CG=CE,∠GCE=∠DCB=90°,
∴∠GCD=∠ECB,且CD=CB,CG=CE,
∴△GCD≌△ECB(SAS),
∴CG=CE,BE=GD,
如图,过点F作FN⊥GH于点N,过点C作CM⊥GH于点M,
∵AE=2,AB=4
∴AD=CD=AB=4,DE=AD-AE=3,,
∴,
∴,
∴,
∵∠FGC=90°,
∴∠FGD+∠DGC=90°,∠FGD+∠GFD=90°,
∴∠GFN=∠DGC,且FG=GC,∠FNG=∠CMG=90°,
∴△FGN≌△GCM(AAS),
∴FN=GM,
∵CM2=CG2-GM2,CM2=CD2-MD2,
∴,
∴,
∴点F到GH的距离,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是直角可得CD=CB,CG=CE,∠GCE=∠DCB=90°,根据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CG=CE,BE=GD,结合题意和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可求得BE,CE,CG,BE的值,根据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FN=GM,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可求GM的长,即可得点F到GH的距离.
13.(2021九上·富平期末)如图,在边长为10的菱形 中,对角线 ,点O是线段 上的动点, 于E, 于F.则    .
【答案】9.6
【知识点】菱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连接AC、OA,如图所示,
∵四边形ABCD为菱形,对角线 ,边长为10,
∴DG=8,AC⊥BD,
∴AG= ,
∵ ,
即 ,
∴ ,
解得:OE+OF=9.6,
故答案为:9.6.
【分析】连接AC、OA,先由菱形性质得到DG=8,AC⊥BD,再由勾股定理得到AG=6,接着根据,由等面积法得到OE+OF的值.
三、解答题
14.(2018九上·天台月考)在正方形ABCD中,点E为对角线AC(不含点A)上的任意一点,AB= ,
(1)如图1,将△ADE绕点D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F,连接EF
①把图形补充完整(无需写画法),②求EF2的取值范围;
(2)如图2,求BE+AE+DE的最小值
【答案】(1)解: ①如图1:△DCF即为所求.②∵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2,∴BC=AB=2,∠B=90°,∠BAC=∠DAE=45°,∴AC=AB=4,又∵△ADE绕点D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F,∴∠DCF=∠DAE=45°,AE=CF,∴∠ECF=∠ACD+∠DCF=90°,设AC=CF=x,EF2=y,则CE=4-x,在Rt△ECF中,∵EF2=CE2+CF2,∴y=(4-x)2+x2=2x2-8x+16=2(x-2)2+8(0<x≤4),∵二次函数开口向上,∴当x=2时,ymin=8,当x=4时,ymax=16,∴8≤EF2≤16.
(2)解: 将△ABE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得到△AFG,连结EG、DF,作FH⊥AD于点H,如图2:∴AE=AG,BE=FG,∠EAG=60°,∴△AEG为等边三角形,∴AE=EG,∵DE+EG+GF≥DF,AE=EG,BE=FG,∴DE+AE+BE≥DF,即(DE+AE+BE)min=DF,在Rt△AFH中,∵∠FAH=30°,AF=2,∴FH=AF=,AH==,在Rt△DFH中,∵DH=+2,∴DF==2+2,∴(DE+AE+BE)min=2+2.
【知识点】正方形的性质;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作图﹣旋转
【解析】【分析】(1)①根据题意作出图形即可.
②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旋转的性质得AC=4,∠ECF=90°,设AC=CF=x,EF2=y,则CE=4-x,
在Rt△EC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y=2(x-2)2+8(0<x≤4),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得答案.
(2)将△ABE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得到△AFG,连结EG、DF,作FH⊥AD于点H,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可得△AEG为等边三角形,因为DE+EG+GF≥DF,等量代换得DE+AE+BE≥DF,即(DE+AE+BE)min=DF,在Rt△AFH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得FH、AH长在Rt△DFH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得DF长即可.
15.(2024九上·青山湖期末)如图,在正方形中,点是对角线上一动点,连接,作交于点,以和为邻边作矩形.
(1)猜想:,的位置关系是   ;
(2)求证:.
【答案】(1).
(2)证明:如图,作于点,于点,

正方形中,
,,平分,
四边形为正方形,
,,
矩形中,,

则,
即,
和中,


矩形是正方形,
,,

则,
即,
和中,

【知识点】余角、补角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1),
如图,作于点,于点,

正方形中,
,,平分,
四边形为正方形,
,,
矩形中,,

则,
即,
和中


矩形是正方形,
,,

则,
即,
和中,


等腰直角中有,

即,.
【分析】(1)如图所示,AE、CG的位置关系很明显不是平行,容易推测是垂直,但看起来简单,证明起来过程比较冗长;看到下一问是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如果结论得证,则可以由对应角相等得到AE
、CG的交角是90°,故思路比较清晰起来,先证;
(2)由正方形性质,可得一组全等证明需要的等边,由AC是角平分线想到角平分线性质可得等边,故尝试作于点,于点,得EQ=EP,由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到证明EF=ED的条件,此时可以推导出矩形是正方形,至此证明全等的条件还缺少两对应边的夹角;再次由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到该夹角相等,至此此时全等的条件足够,符合SAS定理,整理思路推导即可。由全等可知对应角,则有,垂直关系得证。
16.(2023九上·邛崃月考)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4,点E是对角线AC上的一点,连接DE,过点E作EF⊥DE,交AB于点F,以DE,EF为邻边作矩形GFED,连接AG,
(1)求证:矩形GFED是正方形。
(2)求AG+AE的值。
【答案】(1)证明:作EM⊥AD于M,EN⊥AB于N.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EAD=∠ EAB.
EM⊥AD,EN⊥AB
∴EM= EN.
∵∠EMA= ∠ENA=∠DAB=90°,
∴四边形ANEM是矩形,.
∴∠MEN=∠DEF= 90°,
∴∠DEM=∠C FEN.
∠EMD=∠ENF=90°
EM=EN,
. △EMD≌△ENF,
ED= EF.
四边形GFED是矩形,.
四边形GFED是正方形.
(2)解:.四边形GFED是正方形,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DG= DE,DC= DA=AB=4.
∠GDE= ∠ADC =900,
∠ADG=∠CDE,
AG=CE
AG+AE=EC+AE=AC=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矩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
【解析】【分析】(1)如图,作EM⊥AD于M,EN⊥AB于N.只 要证明△EMD≌△ENF即可解决问题: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 ∠EAD=∠ EAB.,AC是角平分线,所以 EM= EN;根据矩形的判定定理得:四边形ANEM是矩形 ,因为 EF⊥DE , ∠DEM+∠FEM=∠FEN+∠FEM,得 ∠DEM=∠FEN,根据”ASA"可证明 △EMD≌△ENF ,即可解得。
(2)由(1)得DG= DE,DC= DA=AB , ∠GDE= ∠ADC,所以∠ADG=∠CDE 可证明△ADG≌△CDE,可得AG = EC即可解决问题.
17.(2023九上·禅城月考)如图1,在正方形中,是上一点,是延长线上一点,且.
(1)求证:;
(2)在图1中,若在上,且,则成立吗?为什么?
(3)运用(1)(2)解答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完成下题:
①如图2,在直角梯形中,,,,是上一点,且,,则的长为   (直接写出结果,不需要写出计算过程).
②如图3,在中,,,,,则的面积为   (直接写出结果,不需要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证明:∵在正方形中∴,,
∴∴
∵在和中,,∴.∴.
(2)解:成立.理由如下:
∵,∴.
∵∴.
∴.∴.
∵在和中,,∴.∴.
∵,

(3)10;15
【知识点】勾股定理的应用;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3)过点C作CH⊥AD交AD延长线于点H,延长DH至点I,使得HI=BE,连接CI,
∵∠A=∠B=∠AHC=90°,且AB=BC,
∴四边形ABCH是正方形,
同(2)可证,,,
∴,AE=AB-BE=8, ,,
设,则,
∴;
在中,由勾股定理可得,

解得x=10;
∴ 则的长为 10;
②将Rt△ADB和Rt△ADC延AB和AC翻折,对应点分别为M,N,延长MB交NC延长线于点P,连接AM,AN,
由翻折可知,,,,
BM=BD=2,CN=CD=3
∴,
∴四边形AMPN是正方形,
设,
则,,
在中,由勾股定理可得,
即,
解得m=6或者m=-1(舍去)
∴CD=m=6

∴图3中的得面积为;
【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即可证明,可得 ;
(2)此问考核半角模型,通过证明,可得,再利用,等量代换即可证明;
(3)①利用问题(2)的结论以及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
②类似问题利用45°翻折构造完整正方形,进而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出高AD即可.
18.(2023九上·成都开学考)已知:如图,在矩形中,点在边上,以为边作矩形,其中经过点,连接、.
  
(1)若点是的中点,求证:是的平分线;
(2)若,,,求的长;
(3)若四边形是边长为的正方形,,求出的长.
【答案】(1)证明:∵点是的中点,
∴,
∵四边形是矩形,
∴,,
∴,
∴,
∴,
∵,
∴,
∴,
∴是的平分线.
(2)解:如图1中,延长交的延长线于.
∵四边形是矩形,
∴,,
∵,
∴,
∵,,
∴,
∴,,
又∵,
∴,
∴,
∵,
∴,
∵,,
∴,
∴,
∴,
∵,,
∴,
设,
在中,
则有
解得:,
∴,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3)解:如图2,延长交的延长线于.
∵,
∴,
∵四边形是矩形,
∴,,
∴,,
∴,
∴,
∴,
∵四边形是正方形,
∴,,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
∵,,
∴,
∵,
∴,
∴.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
【解析】【分析】(1)证明,可得,可得,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DE, 继而得解;
(2)延长交的延长线于,证明,可得,,易证EG垂直平分AT,可得EA=ET,设,在中,据此构建关于x方程并解之,从而得出, 再证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即可求解;
(3)延长交的延长线于.先求=5,由勾股定理求出AE的长,再利用面积发求出GE的长, 最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G即可.
19.(2020九上·鄄城期末)实践操作:第一步:如图1,将矩形纸片 沿过点D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 上的点 处,得到折痕 ,然后把纸片展平.第二步:如图2,将图1中的矩形纸片 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点C恰好落在 上的点 处,点B落在点 处,得到折痕 , 交 于点M, 交 于点N,再把纸片展平.
问题解决:
(1)如图1,填空:四边形 的形状是   ;
(2)如图2,线段 与 是否相等?若相等,请给出证明;若不等,请说明理由;
(3)如图2,若 ,求 的值.
【答案】(1)正方形
(2)解:
理由如下:如图,连接 ,
由(1)知:
∵四边形 是矩形,

由折叠知:

又 ,



(3)解:∵ ,∴
由折叠知: ,∴


设 ,则
在 中,由勾股定理得:
解得: ,即
如图,延长 交于点G,则



∵ ,∴

【知识点】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1)∵ABCD是平行四边形,
∴ ,
∴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矩形纸片 沿过点D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 上的点 处



∴四边形 的形状是正方形
故最后答案为:四边形 的形状是正方形;
【分析】(1)先求出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再求出,最后证明求解即可;
(2)先求出 ,再求出 ,最后证明求解即可;
(3)利用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计算求解即可。
20.(2023九上·朝阳月考)综合与实践
[问题情境]
如图1,小华将矩形纸片ABCD先沿对角线BD折叠,展开后再折叠,使点B落在对角线BD上,点B的对应点记为B',折痕与边AD,BC分别交于点E,F.
(1) [活动猜想]如图2,当点B'与点D重合时,四边形BEDF是哪种特殊的四边形?并给予证明.
(2) [问题解决]如图1,当AB=4, AD=8,BF=3时,连结B'C,则B'C的长为   
(3) [深入探究]如图3,请直接写出AB与BC满足什么关系时,始终有A'B'与对角线AC平行?
【答案】(1)解:四边形BFDE是菱形。
(2)4
(3)解:BC=AB
【知识点】勾股定理的应用;菱形的判定;矩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
(1)四边形BEDF是菱形。
证明:由折叠可知,EF是BD的垂直平分线,∴BE=DE,BF=DF,EF⊥BD,
由矩形ABCD可得AD∥BC,∴∠ADB=∠FBD,
由BF=DF可得∠FDB=∠FBD,∴∠ADB=∠FDB,
又EF⊥BD,∴△DEF是等腰三角形,DE=DF
∴BE=DE=BF=DF,∴四边形BFDE是菱形。
(2)过B′作B′N⊥BC于N,设EF与BD相交于M,
∵BC=AD=8,CD=AB=4,∴BD=
易证明△BMF∽△BCD,∴,
∴,∴MF=
∴BB′=2BM=,易证明△BB′N∽△BDC,
∴,∴
∴B′N=2.4,BN=4.8,∴CN=8-4.8=3.2
∴B′C=
故答案为:4
(3)设B′F与AC相交于G,∠OCB=x,
易知OB=OC,∴OBC=∠OCB=∠x,
由折叠可知BF=B′F,∴∠OBC=∠FB′B=x,
∴∠B′FC=∠OBC+∠FB′B=2x,
当A′B′∥AC时,∠AGF=∠A′B′F=90°,
∵∠AGF=∠OBC+∠B′FC=x+2x=3x
∴3x=90°,∴x=30°,
∴BC=AB
即当BC=AB时, 始终有A'B'与对角线AC平行 。
【分析】
(1)先根据折叠的特点证明BE=DE,BF=DF,再证明∠ADB=∠FDB得DEF是等腰三角形,DE=DF,从而推导出四边形BFDE是菱形。
(2)过B′作B′N⊥BC于N,证明△BMF∽△BCD,求出BM,MF,BB′,再证明△BB′N∽△BDC得B′N,BN,CN,再运用勾股定理计算B′C即可。
(3)设B′F与AC相交于G,根据OB=OC,A′B′∥AC可推导出∠OCB=30°,从而得到AB与BC的关系。
1 / 1【培优版】北师大版数学九上第一章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24 分, 每小题有四个选项, 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2023九上·青岛月考)如图,在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的外侧作正方形ABED,过点D作DF⊥BC,垂足为F,则DF的长为(  )
A.2+2 B.5- C.3- D.+1
2.(2024九上·惠来期末)如图,是矩形内的任意一点,连接、、、, 得到 , , , ,设它们的面积分别是,,,, 给出如下结论:①②③若,则④若,则点在矩形的对角线上.其中正确的结论的序号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2024九上·雅安期末)如图,在正方形ABCD外取一点E,连接AE,BE,DE.过点A作AE的垂线交DE于点P,.下列结论:①;②;③点B到直线AE的距离是;④.其中所有正确的结论是(  )
A.② ③ B.① ④
C.① ② ④ D.① ② ③ ④
4.(2024九上·北碚期末)如图,四边形中,,点为对角线的中点,于点,若,,则的度数是(  )
A. B. C. D.
5.(2024八下·广州期中)如图,在正方形中,点,分别在,上,连接,,,.若,则一定等于(  )
A. B. C. D.
6.(2021九上·南山期中)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60°,AC与BD交于点O,E为C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D=DE,连接BE分别交AC、AD于点F、G,连接OG,则下列结论:①OG= AB②与△DEG全等的三角形共有5个:③四边形ODEG与四边形OBAG面积相等:④由点A、B、D、E构成的四边形是菱形。其中一定成立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2023九上·金沙期中)已知菱形O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位置如图所示,顶点,,点P是对角线OB上的一个动点,,当最短时,点P的坐标为(  )
A. B. C. D.
8.(2023九上·东港月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的边长为,点在轴的正半轴上,且,将菱形绕原点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四边形点与点重合,则点的坐标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3分, 共15分)
9.(2023九上·武侯月考)如图,菱形ABCD中,∠ABC=60°,AB=2,E、F分别是边BC和对角线BD上的动点,且BE=DF,则AE+AF的最小值为    .
10.(2023九上·绍兴月考)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是线段BC上的动点,以BE为边作正方形BEFG,连接AF,M为AF的中点,且,则线段EM的最小值是   .
11.(2023九上·新城月考)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7,AD=6,点E是AD边上一动点,连接BE.将△ABE沿BE折叠得到△FBE,连接FC.当△BCF的面积为6时,线段AE的长为   .
12.(2023九上·皇姑开学考)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直线AD上的一点,连接CE(C、E、F、G四个点按照逆时针方向排序),直线BE与直线GD交于点H,若AE=2,则点F到GH的距离为   .
13.(2021九上·富平期末)如图,在边长为10的菱形 中,对角线 ,点O是线段 上的动点, 于E, 于F.则    .
三、解答题
14.(2018九上·天台月考)在正方形ABCD中,点E为对角线AC(不含点A)上的任意一点,AB= ,
(1)如图1,将△ADE绕点D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F,连接EF
①把图形补充完整(无需写画法),②求EF2的取值范围;
(2)如图2,求BE+AE+DE的最小值
15.(2024九上·青山湖期末)如图,在正方形中,点是对角线上一动点,连接,作交于点,以和为邻边作矩形.
(1)猜想:,的位置关系是   ;
(2)求证:.
16.(2023九上·邛崃月考)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4,点E是对角线AC上的一点,连接DE,过点E作EF⊥DE,交AB于点F,以DE,EF为邻边作矩形GFED,连接AG,
(1)求证:矩形GFED是正方形。
(2)求AG+AE的值。
17.(2023九上·禅城月考)如图1,在正方形中,是上一点,是延长线上一点,且.
(1)求证:;
(2)在图1中,若在上,且,则成立吗?为什么?
(3)运用(1)(2)解答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完成下题:
①如图2,在直角梯形中,,,,是上一点,且,,则的长为   (直接写出结果,不需要写出计算过程).
②如图3,在中,,,,,则的面积为   (直接写出结果,不需要写出计算过程)
18.(2023九上·成都开学考)已知:如图,在矩形中,点在边上,以为边作矩形,其中经过点,连接、.
  
(1)若点是的中点,求证:是的平分线;
(2)若,,,求的长;
(3)若四边形是边长为的正方形,,求出的长.
19.(2020九上·鄄城期末)实践操作:第一步:如图1,将矩形纸片 沿过点D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 上的点 处,得到折痕 ,然后把纸片展平.第二步:如图2,将图1中的矩形纸片 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点C恰好落在 上的点 处,点B落在点 处,得到折痕 , 交 于点M, 交 于点N,再把纸片展平.
问题解决:
(1)如图1,填空:四边形 的形状是   ;
(2)如图2,线段 与 是否相等?若相等,请给出证明;若不等,请说明理由;
(3)如图2,若 ,求 的值.
20.(2023九上·朝阳月考)综合与实践
[问题情境]
如图1,小华将矩形纸片ABCD先沿对角线BD折叠,展开后再折叠,使点B落在对角线BD上,点B的对应点记为B',折痕与边AD,BC分别交于点E,F.
(1) [活动猜想]如图2,当点B'与点D重合时,四边形BEDF是哪种特殊的四边形?并给予证明.
(2) [问题解决]如图1,当AB=4, AD=8,BF=3时,连结B'C,则B'C的长为   
(3) [深入探究]如图3,请直接写出AB与BC满足什么关系时,始终有A'B'与对角线AC平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过点A分别作AGBC于点G,AHDF于点H,
DFBC,
四边形HFGA是矩形,
HF=AG,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BC=2,
BG=1,
AG=
在正方形ABED中,AD=AB=2,
故答案为:D
【分析】过点A分别作AGBC于点G,AHDF于点H,可构造矩形HFGA,从而得到HF=AG,再由等边三角形ABC的性质可得
BG=1,进一步得到再证明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
2.【答案】D
【知识点】矩形的判定与性质
3.【答案】C
【知识点】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
∴,
又∵,,
在和中
∴,故①正确;
由得,,
∴,
∴,故②正确;
过作,交的延长线于,则的长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
∴,
∴,
∴,
∴,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故③错误;
∵,
∴,
连接,
∴,
∴,
∴,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SAS证明,即可判断①;根据,可得∠AEP=∠APE=45°,得到∠BEP=90°,即可判断②;过B作BF⊥AE,交AE的延长线于F,则BF的长是点B到直线AE的距离,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BF的长,即可判断③;连接BD,根据,可得∠ADP=∠ABE,可得到和的面积,即可计算出正方形ABCD的面积,即可判断④;
4.【答案】A
【知识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析】【解答】解:如图,延长到点F,使得,连接,
∵,
∴,

∴,
∴,
∵,
∴,
∴,,
∴;
∵,,
∴,

∴,
∴,
∵,
∴,
∴,
∴,
∴,
∵,
∴;
过点A作于点H,延长交于点G,
则四边形是矩形,
∴,,
∴,

∴,
∴,

∴,
∴,
∴,
∴,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外角性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过点A作于点H,延长交于点G,延长到点F,使得,连接,根据已知条件可证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推出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而得出,利用角的运算可求出.
5.【答案】A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正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将绕点逆时针旋转至,
∵四边形是正方形,
∴,,
由旋转性质可知:,,,
∴,
∴点三点共线,
∵,,,
∴,,
∵,
∴,
在和中

∴,
∴,
∴,
∴,
∵,
∴,
故选:.
【分析】
利用三角形逆时针旋转后,再证明三角形全等,最后根据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
6.【答案】A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菱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为菱形
∴AB=BC=AD=DA,AB∥CD,OA=OC,OB=OD,AC⊥BD
∴∠BAG=∠EDG,△ABO≌△BCO≌△CDO≌△AOD
∵CD=DE
∴AB=DE
∴△ABG≌△DEG
∴AG=DG
∴OD为△ACD的中位线
∴OG= CD= AB,即①正确;
∵AB∥CE,AB=DE
∴四边形ABDE为平行四边形
∵∠BCD=∠BAD=60°
∴△ABD、△BCD为等边三角形
∴AB=BD=AD,∠ODC=60°
∴OD=AG,四边形ABDE为菱形,即④正确
∴AD⊥BE,由菱形的性质可得,△ABG≌△BDG≌△DEG
∴△ABG≌△DCO
∴△ABO≌△BCO≌△CDO≌△AOD≌△ABG≌△BDG≌△DEG,即②不正确;
∵OB=OD,
∴S△ABG=S△DGE
∴四边形ODEG与四边形OEAG面积相等,即③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菱形、全等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求出答案即可。
7.【答案】D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菱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连接AC、AD分别交OB于点G、点P,如图,
四边形OABC是菱形,
AC⊥OB,点A,点C关于直线OB对称,
PC+PD=PA+PD=AD,
此时PC+PD最短,
设直线OB的表达式为
直线OB过点O(0,0)和点B(8,4),
将O(0,0)和点B(8,4)代入表达式得解得
直线OB的表达式为
直线AD过点A(5,0)和点D(0,1),
同理:可求得直线AD的表达式为
联立方程组
解得
点P的坐标为()
故答案为:D.
【分析】连接AC、AD分别交OB于点G、点P,作BK⊥OA的延长线于点K,已知四边形OABC是菱形,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点A,点C关于直线OB对称,PC+PD=PA+PD=AD,此时PC+PD最短,利用待定系数法结合点O、A、B、D的坐标分别求出直线OB、直线AD的表达式,联立方程组即可求解点P的坐标.
8.【答案】B
【知识点】菱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延长B'C交x轴于点D,
∵四边形OABC是菱形,∠AOC=60°,
∴∠COD=30°,
∵将菱形绕原点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四边形点与点重合,
∴∠C'OC=∠AOC=60°,
∴∠C'OC+∠COD=60°+30°=90°,
∴点C'在y轴上,
∴B'C//y轴,
∴CD⊥OB,
∴,,
∴,
∴ 点的坐标是,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出∠COD=30°,再根据旋转的性质求出∠C'OC=∠AOC=60°,最后计算求解即可。
9.【答案】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勾股定理;菱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在的下方作,在上截取,使得,连接,,如图所示:
四边形是菱形,,
,,
,,,


,,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分析】在的下方作,在上截取,使得,连接,,先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进而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证明即可得到,从而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TA,再结合题意即可得到AE+AF的最小值。
10.【答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矩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取FG的中点,连接MN交EB于点P,
则MN∥AG,MN=AG=(AB+BG)=2+BG,四边形EPNF为矩形,
∴EP=EN=FG=BG,PN=EF=BG,
∴MP=MN-BG=2-BG,
∵EM2=EP2+MP2=(BG)2+(2-BG)2=(BG-2)2+2,
当BG=2时,EM2=有最小值=2,
EM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分析】取FG的中点,连接MN交EB于点P,可得MN∥AG,MN=AG=(AB+BG)=2+BG,四边形EPNF为矩形,从而得出EP=EN=BG,PN=BG,继而得出MP=MN-BG=2-BG,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M2,求出EM2的最小值即可得解.
11.【答案】或
【知识点】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在矩形纸片ABCD中,AB=CD=7,AD=BC=6,∠A=90°.
对于点F的位置,分两种情况讨论:
(1)当点F在矩形纸片ABCD内部时,过点F作GH⊥AD,如图1.
图1
∵△BCF的面积为6,

∴FH =2.
∴FG = 5.
在Rt中,BF =AB=7,∴BH =
∴EG =AG -AE =BH-AE = - AE.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AE =EF.
在Rt中,由勾股定理,得EG2 + FG2 =EF2,即(- AE)2 +52=AE2.
解得AE =;
(2)当点F在矩形纸片ABCD外部时,过点F作FG⊥AD交BC于点H,如图2.
图2
与(1)同理可得,FG = 9,EG =- AG.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AE =EF.
在Rt中,由勾股定理,得EG2 + FG2 =EF2,即(- AE)2 +92=AE2.
解得AE =.
故答案为:或.
【分析】对于点F的位置,分两种情况讨论:(1)当点F在矩形纸片ABCD内部时;(2)当点F在矩形纸片ABCD外部时,然后构造直角三角形,通过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求解.
12.【答案】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四边形FGCE是正方形,
∴CD=CB,CG=CE,∠GCE=∠DCB=90°,
∴∠GCD=∠ECB,且CD=CB,CG=CE,
∴△GCD≌△ECB(SAS),
∴CG=CE,BE=GD,
如图,过点F作FN⊥GH于点N,过点C作CM⊥GH于点M,
∵AE=2,AB=4
∴AD=CD=AB=4,DE=AD-AE=3,,
∴,
∴,
∴,
∵∠FGC=90°,
∴∠FGD+∠DGC=90°,∠FGD+∠GFD=90°,
∴∠GFN=∠DGC,且FG=GC,∠FNG=∠CMG=90°,
∴△FGN≌△GCM(AAS),
∴FN=GM,
∵CM2=CG2-GM2,CM2=CD2-MD2,
∴,
∴,
∴点F到GH的距离,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是直角可得CD=CB,CG=CE,∠GCE=∠DCB=90°,根据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CG=CE,BE=GD,结合题意和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可求得BE,CE,CG,BE的值,根据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FN=GM,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可求GM的长,即可得点F到GH的距离.
13.【答案】9.6
【知识点】菱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连接AC、OA,如图所示,
∵四边形ABCD为菱形,对角线 ,边长为10,
∴DG=8,AC⊥BD,
∴AG= ,
∵ ,
即 ,
∴ ,
解得:OE+OF=9.6,
故答案为:9.6.
【分析】连接AC、OA,先由菱形性质得到DG=8,AC⊥BD,再由勾股定理得到AG=6,接着根据,由等面积法得到OE+OF的值.
14.【答案】(1)解: ①如图1:△DCF即为所求.②∵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2,∴BC=AB=2,∠B=90°,∠BAC=∠DAE=45°,∴AC=AB=4,又∵△ADE绕点D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F,∴∠DCF=∠DAE=45°,AE=CF,∴∠ECF=∠ACD+∠DCF=90°,设AC=CF=x,EF2=y,则CE=4-x,在Rt△ECF中,∵EF2=CE2+CF2,∴y=(4-x)2+x2=2x2-8x+16=2(x-2)2+8(0<x≤4),∵二次函数开口向上,∴当x=2时,ymin=8,当x=4时,ymax=16,∴8≤EF2≤16.
(2)解: 将△ABE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得到△AFG,连结EG、DF,作FH⊥AD于点H,如图2:∴AE=AG,BE=FG,∠EAG=60°,∴△AEG为等边三角形,∴AE=EG,∵DE+EG+GF≥DF,AE=EG,BE=FG,∴DE+AE+BE≥DF,即(DE+AE+BE)min=DF,在Rt△AFH中,∵∠FAH=30°,AF=2,∴FH=AF=,AH==,在Rt△DFH中,∵DH=+2,∴DF==2+2,∴(DE+AE+BE)min=2+2.
【知识点】正方形的性质;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作图﹣旋转
【解析】【分析】(1)①根据题意作出图形即可.
②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旋转的性质得AC=4,∠ECF=90°,设AC=CF=x,EF2=y,则CE=4-x,
在Rt△EC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y=2(x-2)2+8(0<x≤4),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得答案.
(2)将△ABE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得到△AFG,连结EG、DF,作FH⊥AD于点H,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可得△AEG为等边三角形,因为DE+EG+GF≥DF,等量代换得DE+AE+BE≥DF,即(DE+AE+BE)min=DF,在Rt△AFH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得FH、AH长在Rt△DFH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得DF长即可.
15.【答案】(1).
(2)证明:如图,作于点,于点,

正方形中,
,,平分,
四边形为正方形,
,,
矩形中,,

则,
即,
和中,


矩形是正方形,
,,

则,
即,
和中,

【知识点】余角、补角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1),
如图,作于点,于点,

正方形中,
,,平分,
四边形为正方形,
,,
矩形中,,

则,
即,
和中


矩形是正方形,
,,

则,
即,
和中,


等腰直角中有,

即,.
【分析】(1)如图所示,AE、CG的位置关系很明显不是平行,容易推测是垂直,但看起来简单,证明起来过程比较冗长;看到下一问是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如果结论得证,则可以由对应角相等得到AE
、CG的交角是90°,故思路比较清晰起来,先证;
(2)由正方形性质,可得一组全等证明需要的等边,由AC是角平分线想到角平分线性质可得等边,故尝试作于点,于点,得EQ=EP,由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到证明EF=ED的条件,此时可以推导出矩形是正方形,至此证明全等的条件还缺少两对应边的夹角;再次由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到该夹角相等,至此此时全等的条件足够,符合SAS定理,整理思路推导即可。由全等可知对应角,则有,垂直关系得证。
16.【答案】(1)证明:作EM⊥AD于M,EN⊥AB于N.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EAD=∠ EAB.
EM⊥AD,EN⊥AB
∴EM= EN.
∵∠EMA= ∠ENA=∠DAB=90°,
∴四边形ANEM是矩形,.
∴∠MEN=∠DEF= 90°,
∴∠DEM=∠C FEN.
∠EMD=∠ENF=90°
EM=EN,
. △EMD≌△ENF,
ED= EF.
四边形GFED是矩形,.
四边形GFED是正方形.
(2)解:.四边形GFED是正方形,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DG= DE,DC= DA=AB=4.
∠GDE= ∠ADC =900,
∠ADG=∠CDE,
AG=CE
AG+AE=EC+AE=AC=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矩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
【解析】【分析】(1)如图,作EM⊥AD于M,EN⊥AB于N.只 要证明△EMD≌△ENF即可解决问题: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 ∠EAD=∠ EAB.,AC是角平分线,所以 EM= EN;根据矩形的判定定理得:四边形ANEM是矩形 ,因为 EF⊥DE , ∠DEM+∠FEM=∠FEN+∠FEM,得 ∠DEM=∠FEN,根据”ASA"可证明 △EMD≌△ENF ,即可解得。
(2)由(1)得DG= DE,DC= DA=AB , ∠GDE= ∠ADC,所以∠ADG=∠CDE 可证明△ADG≌△CDE,可得AG = EC即可解决问题.
17.【答案】(1)证明:∵在正方形中∴,,
∴∴
∵在和中,,∴.∴.
(2)解:成立.理由如下:
∵,∴.
∵∴.
∴.∴.
∵在和中,,∴.∴.
∵,

(3)10;15
【知识点】勾股定理的应用;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3)过点C作CH⊥AD交AD延长线于点H,延长DH至点I,使得HI=BE,连接CI,
∵∠A=∠B=∠AHC=90°,且AB=BC,
∴四边形ABCH是正方形,
同(2)可证,,,
∴,AE=AB-BE=8, ,,
设,则,
∴;
在中,由勾股定理可得,

解得x=10;
∴ 则的长为 10;
②将Rt△ADB和Rt△ADC延AB和AC翻折,对应点分别为M,N,延长MB交NC延长线于点P,连接AM,AN,
由翻折可知,,,,
BM=BD=2,CN=CD=3
∴,
∴四边形AMPN是正方形,
设,
则,,
在中,由勾股定理可得,
即,
解得m=6或者m=-1(舍去)
∴CD=m=6

∴图3中的得面积为;
【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即可证明,可得 ;
(2)此问考核半角模型,通过证明,可得,再利用,等量代换即可证明;
(3)①利用问题(2)的结论以及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
②类似问题利用45°翻折构造完整正方形,进而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出高AD即可.
18.【答案】(1)证明:∵点是的中点,
∴,
∵四边形是矩形,
∴,,
∴,
∴,
∴,
∵,
∴,
∴,
∴是的平分线.
(2)解:如图1中,延长交的延长线于.
∵四边形是矩形,
∴,,
∵,
∴,
∵,,
∴,
∴,,
又∵,
∴,
∴,
∵,
∴,
∵,,
∴,
∴,
∴,
∵,,
∴,
设,
在中,
则有
解得:,
∴,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3)解:如图2,延长交的延长线于.
∵,
∴,
∵四边形是矩形,
∴,,
∴,,
∴,
∴,
∴,
∵四边形是正方形,
∴,,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
∵,,
∴,
∵,
∴,
∴.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
【解析】【分析】(1)证明,可得,可得,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DE, 继而得解;
(2)延长交的延长线于,证明,可得,,易证EG垂直平分AT,可得EA=ET,设,在中,据此构建关于x方程并解之,从而得出, 再证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即可求解;
(3)延长交的延长线于.先求=5,由勾股定理求出AE的长,再利用面积发求出GE的长, 最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G即可.
19.【答案】(1)正方形
(2)解:
理由如下:如图,连接 ,
由(1)知:
∵四边形 是矩形,

由折叠知:

又 ,



(3)解:∵ ,∴
由折叠知: ,∴


设 ,则
在 中,由勾股定理得:
解得: ,即
如图,延长 交于点G,则



∵ ,∴

【知识点】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1)∵ABCD是平行四边形,
∴ ,
∴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矩形纸片 沿过点D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 上的点 处



∴四边形 的形状是正方形
故最后答案为:四边形 的形状是正方形;
【分析】(1)先求出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再求出,最后证明求解即可;
(2)先求出 ,再求出 ,最后证明求解即可;
(3)利用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计算求解即可。
20.【答案】(1)解:四边形BFDE是菱形。
(2)4
(3)解:BC=AB
【知识点】勾股定理的应用;菱形的判定;矩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
(1)四边形BEDF是菱形。
证明:由折叠可知,EF是BD的垂直平分线,∴BE=DE,BF=DF,EF⊥BD,
由矩形ABCD可得AD∥BC,∴∠ADB=∠FBD,
由BF=DF可得∠FDB=∠FBD,∴∠ADB=∠FDB,
又EF⊥BD,∴△DEF是等腰三角形,DE=DF
∴BE=DE=BF=DF,∴四边形BFDE是菱形。
(2)过B′作B′N⊥BC于N,设EF与BD相交于M,
∵BC=AD=8,CD=AB=4,∴BD=
易证明△BMF∽△BCD,∴,
∴,∴MF=
∴BB′=2BM=,易证明△BB′N∽△BDC,
∴,∴
∴B′N=2.4,BN=4.8,∴CN=8-4.8=3.2
∴B′C=
故答案为:4
(3)设B′F与AC相交于G,∠OCB=x,
易知OB=OC,∴OBC=∠OCB=∠x,
由折叠可知BF=B′F,∴∠OBC=∠FB′B=x,
∴∠B′FC=∠OBC+∠FB′B=2x,
当A′B′∥AC时,∠AGF=∠A′B′F=90°,
∵∠AGF=∠OBC+∠B′FC=x+2x=3x
∴3x=90°,∴x=30°,
∴BC=AB
即当BC=AB时, 始终有A'B'与对角线AC平行 。
【分析】
(1)先根据折叠的特点证明BE=DE,BF=DF,再证明∠ADB=∠FDB得DEF是等腰三角形,DE=DF,从而推导出四边形BFDE是菱形。
(2)过B′作B′N⊥BC于N,证明△BMF∽△BCD,求出BM,MF,BB′,再证明△BB′N∽△BDC得B′N,BN,CN,再运用勾股定理计算B′C即可。
(3)设B′F与AC相交于G,根据OB=OC,A′B′∥AC可推导出∠OCB=30°,从而得到AB与BC的关系。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