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附属中学2024年中考语文5月阶段性测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大学附属中学2024年中考语文5月阶段性测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9 19:16:15

文档简介

广西大学附属中学2024年中考语文5月阶段性测试试卷
一、积累(21分)
(2024·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学校想要制作一部关于“广西非遗传承”的纪录短片,以下是部分编辑内容,请你阅读 后完成小题。
【建筑】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起源于魏唐的干栏式建筑,通过凿榫打眼、穿梁接拱、 立柱连枋等传统技艺,形成了独特的木结构建筑。其中以风雨桥、鼓楼为代表,不仅造型美 观,而且工艺精妙绝 lún。 整座建筑不用一颗铁钉,却结构牢固,参差错落,接合缜密,被 视为工艺和艺术的杰作,令人叹为观止。侗族木构建筑体现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真 可谓是巧夺夫工。
【陶制】陶器烧制技艺是广西的一项传统技艺,可以追溯到1300 多年前。坭兴陶的泥坯 在1200℃左右高温的窑内发生变陶,经打磨抛光后,呈现古铜、墨绿、紫红、天斑等诸多色 泽,质地细腻光润,实用性强。坭兴陶可以制作出各种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陶器,更为奇 特的是,坭兴陶的窑变艺术为其他陶器所没有,故有“中国一绝”之称。
【戏剧】彩调剧属灯戏系统,源于来自桂林地区农村歌舞、说唱衍化而成的“对子调”。 剧目以劳动、家庭生活等为主题,有大量的口传和手抄本在民间流传。表演时采用桂柳方言, 抑扬顿挫,以小生、小旦、小丑(三小)等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为主,其中丑角和旦角的步法、 转身、亮相、扇花、手花富有特色,又尤以步法最为突出。后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 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阅读【建筑】部分的内容,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①精妙绝 lún   ②参差   
2.以上文段中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3个。
3.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的词语。
①追溯   ②叹为观止   
4.根据对联的要求,从以下句子中选出一副反映戏剧主题的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填写。(填对应序号)
①演离合悲欢,当代岂无前代事 ③昂头瞻北斗,燕山旭日照前程 ⑤青春应笑我,奔波几日又南台
②把酒对东风,南浦朝霞迎远客④大开春酒会,醉时天地总为家⑥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
上联:     下联:    
5.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侗族木构建筑体现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真可谓是巧夺天工。
B.坭兴陶的窑变艺术为其他陶器所没有,故有“中国一绝”之称。
C.彩调剧属灯戏系统,源于来自桂林地区农村歌舞、说唱衍化而成的“对子调”。
D.剧目以劳动、家庭生活等为主题,有大量的口传和手抄本在民间流传。
【答案】1.伦;cēn
2.叹为观止、巧夺天工、参差错落
3.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4.⑥;①
5.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诗歌对联;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重复啰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解答本题要靠平时的成语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记成语的字形,重点词及成语的意思。
(3)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
(4)本题考查对联的补写。解答对联题,一般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先整体把握所给出的上联或下联的意思大致确定与之意思连贯、相对的内容;再认真推敲每个字词的含义、词性和词语的结构特征;最后从整体把握,进行微观的调整和修改。
(5)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1.①“精妙绝 lún”的“lún”应写作“伦”。②“参差”的“差”读音为“cēn cī”。
故答案为:伦;cēn
2.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无与伦比。巧夺天工:形容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制成,比喻技艺十分高超巧妙。参差错落:指各种不同的事物,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故答案为:叹为观止、巧夺天工、参差错落
3.追溯:在这里,“追溯”是一个动词短语,指的是回溯过去,探索或查明事物的起源、历史或发展脉络。通常用于对某个事件、现象或概念的来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了解。 叹为观止:在这里,“叹为观止”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于表达极高的赞美或钦佩之情。它指的是看到某事物或景象后,认为已经到达了极好的境地,令人赞叹不已,甚至无法再超越。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技艺、成就、景色等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故答案为: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4.对联题考查了对对联知识的掌握,包括平仄、对仗等。要从所给句子中选出符合戏剧主题且对仗工整的上下联,需要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并判断其在结构和内容上与戏剧主题的相关性。
故答案为:⑥;①
5.ABD.正确。
C .有语病,“源于”和“来自”表意重复,可删去“来自”。
故答案为:C
6.(2024·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 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相关的内容。
作者 题 目 批注 诗文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 面。 ①   
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表达对故人的悼念和对岁月的流逝、 人事变迁的感叹, ③   ,到乡翻似烂柯人。
李益 《夜上受降城 闻笛》 描绘边塞月色的独特景色,借寒气袭 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A 十
龚自珍 ⑤《   》 借“落花”自喻,表达出诗人超凡脱 俗的宽广胸怀。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    
欧阳修 《醉翁亭记》 点出山中春、夏两季的景色。 ⑦.   
【答案】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刘禹锡;怀旧空吟闻笛赋;己亥杂诗;化作春泥更护花;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的、霹、赋、繁
故答案为: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刘禹锡;怀旧空吟闻笛赋;己亥杂诗;化作春泥更护花;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二、阅读(39分)
(2024·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2023年12月1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黄安优质“双高” 糖料蔗基地视察,广西蔗农、技术专家向总书记汇报新时代的“甜蜜事业”节节高。
总书记特别问了桂糖42号有什么特点。桂糖42号是早熟、高产、高糖,抗倒伏能力 强的品种,也是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单一品种。全国三根甘蔗当中就有一根是桂糖 42号,这个品种被引到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种植。我国甘蔗种植目前以广西选育的 品种为主,全国自主选育的品种占比已经超过97%,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广西作为我 国最大的糖料蔗种植基地、最大的食糖主产区,糖料蔗种植面积、蔗糖产量已连续32 个榨季位居全国第一,连续19个榨季占全国60%左右,是维护我国食糖安全的主阵地。
中国每3勺糖中,就有约2勺来自广西,妥妥的“甜蜜之乡”。总书记很高兴,提到甘蔗 稳定面积以后,要想办法加大科技攻关的力度,使产糖量上一个台阶,让我们把这个糖罐子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今年白糖价格一路上涨,蔗农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甜蜜,广西甘蔗“火出圈”。
【材料二】
“秋日甘蔗赛过参。”甘蔗本身是能清能润,甘凉滋养的食疗佳品。甘蔗含有丰富 的糖分和水分,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有益的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有机酸、钙 、铁等物质,主要用于制糖。 甘蔗表皮一般为紫色和绿色,也有红色和褐色,但比较少见。 它是温带和热带农作物,是制造蔗糖的原料,且可提炼乙醇这一能源替代品。
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出产甘蔗,最大的甘蔗生产国是巴西、印度和中国。中国广 西的自然条件尤其适宜甘蔗的种植。市面常见的果蔗有黑皮果蔗、黄皮果蔗、青皮果蔗、脆皮洋蔗,还有用来榨糖的普通甘蔗。广西贵港有一种独特的甘蔗叫做“木格白玉蔗” ,白玉蔗不仅口感优于其他果蔗,单是从外表看,也是一副蔗中君子的模样。蔗皮乳黄如玉,如白玉般清透润丽,故称之为“白玉蔗”。因其独有的种植产地、独有的种植方式 和独有的口感滋味,白玉蔗被视为中国最优质珍稀的顶级水果型甘蔗,被列入第四批贵 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甘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甘蔗最早被记载于印度的《吠吃经》和 中国的《楚辞》,表明它在印度和中国都有悠久的历史。早期的甘蔗种植地还包括新几内亚和孟加拉—印度地区。甘蔗古往今来被人们广为称道,就连那些清高儒雅的文 人墨客们也对其情有独钟。唐代诗人王维在《樱桃诗》中写道:“饮食不须愁内热, 大官还有蔗浆寒。”大医学家李时珍对甘蔗也别有一番见解,他用“凡蔗榕浆饮固佳,又 不若咱嚼之味永也”,将食用果蔗的微妙之处表述得淋漓尽致。
甘蔗作为一种重要的食物来源,在传统美食中常常出现,如“补冬”食品常使 用甘蔗汁作为甜味调料。此外,在节日食用甘蔗也有其独特意义,如立冬时节人们食 用甘蔗以祈求牙齿健康。甘蔗因其独特的生长方式和甜美口感,还被用来象征事业的 进步和生活的甜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用甘蔗生长的“节节高”来寓意着学 业和职业上的成功。南宁一些学校还把这代表美好寓意的甘蔗作为奖励送给学生呢!
【材料三】
广西甘蔗良种繁育推广基地建设项目表
申报地区 建设类型 建设面积 近3年是否获得过财政资金扶持
崇左市 改扩建 1000 是
钦州市 改扩建 1200 是
象州县 改扩建 1000 是
贵港市 改扩建 1575.5 是
崇左市 改扩建 1500 是
(注:近年来,广西作为中国重要的甘蔗产区之一,为进一步支持广西甘蔗种植业的发展,2023年广西政府陆续推出甘蔗种植相关扶持补贴政策,以上图表为其中一项目表。)
7.下列说法与材料一、材料二意思不相符酌一项是(  )
A.我国甘蔗种植目前以广西选育的品种为主,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
B.甘蔗中含有丰富的糖分和水分,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有益的物质。
C.白玉蔗是中国最优质珍稀的水果,所以有独有的种植产地、方式和口感。
D.甘蔗因其独特生长方式和甜美口感,常被用来象征事业进步和生活甜蜜。
8.下列对材料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引用古语,是为了引出下文对甘蔗的特点和功效的具体介绍。
B.画线句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甘蔗表皮颜色多为紫色、绿色。
C.加点词语“最”表明“白玉蔗”品质独一无二,体现语言准确性。
D.材料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甘蔗的特点、功用、悠久历史及文化内涵。 9.广西甘蔗为什么“出圈”?请结合三则材料进行概括。
【答案】7.C
8.B
【知识点】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的判断,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
7.ABD.正确。
C.因果颠倒,原文是“因其独有的种植产地、独有的种植方式和独有的口感滋味,白玉蔗被视为中国最优质珍稀的顶级水果型甘蔗”。
故答案为:C
8.ACD.正确。
B .分析有误。画线句“甘蔗表皮一般为紫色和绿色,也有红色和褐色,但比较少见”只是在陈述甘蔗表皮常见和不常见的颜色,没有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B
(2024·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现代文阅读Ⅱ
卧镰
杨天斌
①农历处暑之前割完了最后一垄麦子,镰刀便上墙了,挂在屋檐下,弯弯的刃口闪着骄 傲的亮光,像一枚银质的奖章自豪地佩戴在农家院的胸口上。从大暑到立秋,镰刀在麦地上 游走,割完了一垄麦子又一垄麦子。镰刀在割麦秆的时候,镰刀在太阳下流着汗淬火的时候, 镰刀始终是好样,铁骨铮铮,不屈不挠, 满地里都是它痛快的切齿之声,满地里都折射着它弧形的光亮,满地里都挥散着它刃口上沾着的麦香泥土香。 此刻,镰刀和人是一对配合默契 的好伙伴。
②几年前,我拎着一把镰刀在自家的责任田里割麦、割荞、割麻、割油菜、什么活都要 在腰里别上一把镰刀。 一把镰刀的寿命不过几年光景,割着割着就磨秃了,逢上坚硬的东西 还会损掉刃口,如此一来就要到青灰的磨石上去磨一磨,让它重新找回锋利。有时候缺了刃 口的镰刀仅凭磨一下是不济事的,还需要到铁匠铺“轧”点钢,蘸一蘸火。
③记得有一年,父亲为生产队护秋,为堵截一只偷刨洋芋的獾,被獾锋利的牙齿咬去了 镰刀的一角。那一刻,我从未看到镰刀是那样沮丧过,像晒蔫了的芋秧一样打不起精神。回 到家,我提着镰刀蹲在门口的大青石上,兴冲冲磨了半夜。镰刀在磨石上发出的悲戚的响声 让人不忍卒听,就像受了伤的病人在呻吟。山村的夜很安静,风不动,树不摆,大地和人以 及村庄都乏了,都在悄无声息地睡眠,满地只有虚拟的月光朦胧地照着,我在月光下不停歇 地磨着镰刀,我看到镰刀在我固执的磨砺中薄下去,露出了锋芒,但拿到眼前仔细一看,刃 口仍然露出缺了的一角,丝毫也没有补回来,最后我终于失掉再磨下去的信心,不得不做放 弃的打算。天亮后我用半截草绳提着它,来到铁匠铺。等到铁匠将它重新回了炉,它才真正 体验到涅槃重生的喜悦满足。
④ 一把镰刀的命运,使我感慨万千。作为一种劳动工具,它在使用过程中,割掉了数不 清的植物,最后终于被磨秃了,再也咬不动任何东西,可它尚能通过磨砺、通过淬火、回炉, 重新找回锐利,找回青春。那么人呢?人在劳动过程中,也不断在使用自己,把自己使唤老了、磨成了弓腰驼背,但人却不能使自己重新回到20岁前,再活一次,这样想来,人比镰刀 更悲哀,更值得珍惜。天底下大概没有一个农人怕把自己使唤老而拒绝劳作。有一个词组叫 “人书俱老”,那是书法艺术中的特指,说是练书法者到老境,人与书艺都达到顶峰,书艺 老到。可作为农人,恐怕即使农活技艺达到顶点,也不行了,再也提不动一把锄头或一把镰刀了。
⑤由此说来,庄稼还是够厉害的,时光也是够厉害的,庄稼能用它脆弱的茎秆把镰刀磨光、磨秃,最后变成一把无用的废铁。而人也会被时光使唤老,像一台到了使用期限的机器, 闲置在墙根下“晒暖暖”,人和镰刀都有走到尽头的一天。
⑥镰刀小憩的一天终于来了,庄稼人称作卧镰。麦子收上场之后,镰刀便暂且搁置起来, 挂在了墙上。庄稼人把麦子打碾后,装进粮仓,便从繁忙中走出来,走上街道,互相打问麦 子的收成,脸上都有一种收获后的喜悦和轻松,他们穿着短袖的汗衫,坐在秋凉后的门墩上, 任减弱了热力的阳光把疲倦抚平,古铜色的脸上尽管缺少水分,但他们仍说笑着,享受着繁 忙夏季之后的悠闲。挂在墙上的镰刀也安静落寞地低下头来,像离退休后的老人用回忆打发 时光,然后在潮湿的空气里慢慢隐褪光亮,披上一身铁锈色。到来年,等我们重新起用时, 也许它已是一把不能再使用的镰刀,只能弃置在墙角与废铁为伍。
⑦我总认为,挂在农闲中的镰刀是一种再好不过的休息,可镰刀压根不会偷懒,也不领 情,把它们闲置就等于要了它的命,那在岁月中零落的铁锈可否看成它们不甘寂寞的眼泪。这时候的农人头脑异常清醒,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得像一把锈蚀严重的镰刀,失去生命的 亮色,与其被闲置着终了一生,不如点亮余热,那样我们会释然地撒手:我这一生没有白活。
(有删改)
9.【活动一:设计思维导图】请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10.【活动二:品味语言特色】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中的划线句。
满地里都是它痛快的切齿之声,满地里都折射着它弧形的光亮,满地里都挥散着它刃口 上沾着的麦香泥土香。
11.【活动三:赏析散文意象】有人认为文中卧镰的命运更像是人的命运。你认为卧镰与下列文学作品中哪一形象最为相似?请谈谈你的看法。
A.祥子(老舍《骆驼祥子》)
B.闰土(鲁迅《故乡》)
C.父亲(李森祥《台阶》)
12.【活动四:助力拓展阅读】老师要求同学们推荐一些散文编入民俗单元,作为拓展阅读。你所在的学习小组推荐了本文,请你借助单元前言,说说推荐的理由。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既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还要注意感受 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答案】9.①骄傲自豪;②重新回炉(轧钢蘸火);③安静隐退(释然撒手、不甘寂寞)
10.示例一:运用排比,节律强劲,富有气势,表现出镰刀收割庄稼时铁骨铮铮、不屈不挠的样子。示例二: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表现镰刀收割庄稼时铁骨铮铮、不屈不挠的样子。
11.C
12.镰刀是传统乡村劳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卧镰这一风俗极富乡土气息;文章围绕镰刀而写(叙写了收割、磨刃口、回炉、农闲休憩等情节),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民风民俗的风情画卷;镰刀一生劳作,不屈不挠,具有丰厚的民俗价值和意义;卧镰这一风俗或许渐行渐远,但是蕴含着的传统文化会世代传承。所以本文可以作为拓展阅读,编入民俗单元。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结合语言描写和故事的叙述,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即可。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阐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题干提示“处挂墙上”,找到“农历处暑之前割完了最后一垄麦子,镰刀便上墙了,挂在屋檐下,弯弯的刃口闪着骄傲的亮光,像一枚根质的奖章佩戴在农家院的胸口上”“镰刀在割麦秆的时候,镰刀在太阳下流着汗淬火的时候,镰刀始终是好样,铁骨铮铮,不屈不挠,满地里都是它痛快的切齿之声,满地里都折射着它弧形的光亮,满地里都挥散着它刃口.上沾着的麦香泥土香”可知,镰刀曾帮助农民割麦秆,等用完后就像奖章一样挂墙上,体现其“骄傲自豪”的内心;第②到③段,写镰刀磨砺刃口,沮丧痛苦;根据题干提示“涅磐重生”,找到“天亮后我用半截草绳提着它,来到铁匠铺。等到铁匠将它重新回了炉,它才像涅聚的凤凰得到了新生”可概括为:重新回炉(轧钢蘸火);根据题干提示“成为卧镰”,找到“镰刀小憩的一天终于来了,庄稼人称作卧镰。麦子收上场之后,镰刀便暂且搁置起来,挂在了墙上”“挂在墙上的镰刀也安静地低下头来,像离退休后的老人用回忆打发时光,然后在潮湿的空气里慢慢隐褪光亮,披上一身铁锈色”“挂在农闲中的镰刀是种再好不过的休息,可镰刀压根不会偷懒,也不领情,把它们闲置就等于要了它的命,那在岁月中零落的铁锈可否看成它们不甘寂寞的眼泪”“与其被闲置着终了一生,不如点亮余热,那样我们会释然地撒手:我这一生没有白活”可知,卧镰被挂在墙上,没了用处,安静隐退(释然撒手),往事如烟,但其又不甘寂寞。
故答案为:①骄傲自豪;②重新回炉(轧钢蘸火);③安静隐退(释然撒手、不甘寂寞)
10.本题考查语句赏析。首段画线句“满地里都是它痛快的切齿之声,满地里都折射着它弧形的光亮,满地里都挥散着它刃口上沾着的麦香泥土香”,连续运用三个“满地里都是……”的句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有力量,有气势;“痛快的切齿之声”,从听觉角度来写镰刀;“折射着它弧形的光亮”,从视觉角度来写镰刀;“散着它刃口,上沾着的麦香泥土香”,从嗅觉角度来写镰刀。联系前文“镰刀在割麦秆的时候,镰刀在太阳下流着汗淬火的时候,镰刀始终是好样,铁骨铮铮,不屈不挠”可知。
故答案为:示例一:运用排比,节律强劲,富有气势,表现出镰刀收割庄稼时铁骨铮铮、不屈不挠的样子。
示例二: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表现镰刀收割庄稼时铁骨铮铮、不屈不挠的样子。
11.本题考查形象的理解。通读文章可知,镰刀曾帮助农民割麦秆,等用完后就像奖章一样挂墙上;联系首段“镰刀在割麦秆的时候,镰刀在太阳下流着汗淬火的时候,镰刀始终是好样,铁骨铮铮,不屈不挠”“一把镰刀的命运,使我感慨万千。作为一种劳动工具,它在使用过程中,割掉了数不清的植
物,最后终于被磨秃了,再也咬不动任何东西”“挂在墙上的镰刀也安静地低下头来,像离退休后的老人用回忆打发时光,然后在潮湿的空气里慢慢隐褪光亮,披上一身铁锈色”“挂在农闲中的镰刀是一种再好不过的休息,可镰刀压根不会偷懒,也不领情,把它们闲置就等于要了它的命,那在岁月中零落的铁锈可否看成它们不甘寂寞的眼泪”“与其被闲置着终了一生,不如点亮余热,那样我们会释然地撒手:我这一生没有白活”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镰刀终其一生在收割,在磨砺,它不会偷懒,也不领情,直到被磨秃,被弃置,逐渐锈蚀为一把失去生命亮色的卧镰。《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在经历了人生的三起三落后(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千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骗去,第二次希望破灭;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他开始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不再像从前一样以拉车为自豪,他厌恶拉车,厌恶劳作,被生活捉弄的祥子开始游戏生活,吃喝嫖赌。为了喝酒,祥子到处骗钱,堕落为“城市垃圾”;最后,靠给人干红白喜事做杂工维持生计。“镰刀”最后弃置在墙角与废铁为伍,但是“镰刀”的意义是磨灭不了的,而“祥子”最后成为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祥子”与“镰刀”的相似点较少。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朴实、健康、活泼、机灵、勇敢的农村少年的形象,作者在文中闰土给“我”讲的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几件事来表现闰土的特点,表现了闰土丰富的知识,和宽阔的眼界。中年闰土因为受封建观念的影响,成为神情麻木、寡言少语的人,“闰土”与“镰刀”的相似点较少。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用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父亲以他的力量,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谓理想远大。他的血管里有民族特质中拼命硬干、坚韧不拔的精神。“父亲”与“镰刀”有相似的命运与品性,烙印着传统农民的印记。
故答案为:C;示例: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形象与卧镰最相似。本文中镰刀终其一生在收割,在磨砺。它不会偷懒,也不领情,直到被磨秃,被弃置,锈蚀为了一把失去生命亮色的卧镰。《台阶》中的父亲倔强坚忍、谦卑厚道,他苦干了大半辈子,砌上了九级台阶,最终人也老了,身子也垮了。两者具有相似的命运与品性,烙印着传统农民的印记。
12.本题考查推荐理由。联系“一把镰刀的命运,使我感慨万千。作为一种劳动工具,它在使用过程中,割掉了数不清的植物”可知,镰刀是传统乡村劳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劳动工具,可以除草、割麦等,用处颇多;联系“镰刀小憩的一天终于来了,庄稼人称作卧镰”可知,以成为“卧镰”收场,卧镰这一风俗极具乡土气息;联系“从大暑到立秋,镰刀在麦地上游走,割完了一垄麦子又一垄麦子”“一把镰刀的寿命不过几年光景,割着割着就磨秃了,逢上坚硬的东西还会掉刃口,如此一来就要到青灰的磨石上去磨一磨,让它重新找回锋利”“天亮后我用半截草绳提着它,来到铁匠铺。等到铁匠将它重新回了炉,它才像涅樂的凤凰得到了新生”“镰刀小憩的一天终于来了,庄稼人称作卧镰。麦子收上场之后,镰刀便暂且搁置起来,挂在了墙上。庄稼人把麦子打碾后,装进粮仓,便从繁忙中走出来,走上街道,互相打问麦子的收成”等语句可知,本文围绕镰刀而写,叙写了收割、磨刃口、回炉、农闲休憩等情节,展现了一幅幅民风民俗的风情画卷;联系首段“镰刀在割麦秆的时候,镰刀在太阳下流着汗淬火的时候,镰刀始终是好样,铁骨铮铮,不屈不挠”“挂在农闲中的镰刀是一种再好不过的休息,可镰刀压根不会偷懒,也不领情,把它们闲置就等于要了它的命,那在岁月中零落的铁锈可否看成它们不甘寂寞的眼泪”“与其被闲置着终了一生,不如点亮余热,那样我们会释然地撒手:我这一生没有白活”可知,镰刀一生劳作,不屈不挠,具有丰厚的民俗价值和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多用收割机来替代传统的劳动工具——镰刀,其(镰刀)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可想而知卧镰这一风俗与我们渐行渐远,但是其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会世代传承。
故答案为:镰刀是传统乡村劳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卧镰这一风俗极富乡土气息;文章围绕镰刀而写(叙写了收割、磨刃口、回炉、农闲休憩等情节),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民风民俗的风情画卷;镰刀一生劳作,不屈不挠,具有丰厚的民俗价值和意义;卧镰这一风俗或许渐行渐远,但是蕴含着的传统文化会世代传承。所以本文可以作为拓展阅读,编入民俗单元。
(2024·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和主题的诗歌,描写了边塞的景、人、事,整体格调激昂、雄壮。
B.本诗画面感强,使人仿佛置身于边塞肃杀的秋色中,听号角响彻天空,看将士厮杀疆场。
C.“半卷红旗”写我军兵败之际的溃退之态,“声不起”写经过激烈厮杀将士们气力耗尽。
D.结尾两句用典,借用战国燕昭王建筑黄金台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表达以身报国的决心。
14.李贺作诗,工于设色。请结合本诗首联或颔联,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3.C
14.示例一:“塞上燕脂凝夜紫”的“紫”,写边塞疆场上洒满了将士们的血液,到了夜里凝结成紫色,写出了战争的激烈、残酷,将士们的英勇无畏。
示例二:“黑云压城城欲摧”的“黑”,用黑云比喻敌军,写兵临城下时的危急情势,为后文写将士们临危不乱蓄势。
示例三:“甲光向日金鳞开”的“金”,写兵临城下时将士们的铠甲如金色鱼鳞,排列整齐,写出守军将士们临危不乱、严阵以待的情景。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建功立业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13.ABD.正确。
C.有误,“声不起”指寒夜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但面对困难战士们毫不气馁。选项“写经过激烈厮杀将士们气力耗尽”理解有误。
故答案为:C
14.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本诗首联、颔联、颈联中均有两个色彩的词语,这首诗用浓辞丽藻大红大绿去表现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首句用“黑云”作为比喻,写敌人来势凶猛。“甲光向日金鳞开”意思是“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金”写出了将士甲胄的耀眼夺目,色彩鲜明,写出了我方将士泰然不惧,整装披甲;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金光,气宇轩昂,正准备出击。一“黑”一“金”,对比鲜明,写出了敌军的气焰嚣张和我军的雄姿英发。“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的意思是: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紫”,写边塞疆场上洒满了将士们的血液,到了夜里凝结成紫色,写出了战争的激烈、残酷,将士们的英勇无畏。此时战场之上鲜血遍染,在暮霭凝聚下呈现出暗紫色,为这个悲壮的画面抹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同时创设了悲壮、奇特的意境。
故答案为:示例一:“塞上燕脂凝夜紫”的“紫”,写边塞疆场上洒满了将士们的血液,到了夜里凝结成紫色,写出了战争的激烈、残酷,将士们的英勇无畏。
示例二:“黑云压城城欲摧”的“黑”,用黑云比喻敌军,写兵临城下时的危急情势,为后文写将士们临危不乱蓄势。
示例三:“甲光向日金鳞开”的“金”,写兵临城下时将士们的铠甲如金色鱼鳞,排列整齐,写出守军将士们临危不乱、严阵以待的情景。
(2024·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文言文阅读
【甲】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游大林寺序①(节选)
白居易
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盂夏② 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如至人间仙 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迄今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注】①此篇文章创作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因无实权办实事,白居易在闲暇中漫游风景名胜
之地。 ②孟夏:即阴历四月。孟,四季的第一个月。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以调素琴
B.时节绝晚 沿溯阻绝
C.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
D.初到恍然 初极狭,才通人
16.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第1段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讲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小丘西行到看见篁竹、听 闻水声,寻得小石潭,移动变化中景致不同,极具动态画面感。
B.甲文第2段写游鱼的形神姿态,虚实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属于虚写,而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是游鱼的动态美,属于实写。
C.乙文语言平易浅切,但是用语却很准确,描写生动形象,极富诗一样的美感。写出大 林寺地处偏僻,人烟稀少,环境清幽,风俗气候与平地村庄不一样。
D.乙文紧紧抓住大林寺的特点,创造了一个与人世隔绝的艺术境界。最后一句的感叹, 使得全篇情景交融,文章显得平易而又深沉,耐人寻味。
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山桃始华,涧草犹短。
18. 甲文作者写小石潭的水“清”,笔法达到了超妙的艺术境界。请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写 水“清”这一特点的?
19.王国维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你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5.D
16.B
17.①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②山上桃树才刚刚开花,山涧中的青草还未长高。
18.作者采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方法。先从正面落笔,直言“水尤清冽”,然后通过写鱼、阳光、影子侧面烘托出水的清澈。
19.“一切景语皆情语”即作者写景都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所写,小石潭凄清的环境,触发了作者被贬的悲伤;《游大林寺序》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所写,大林寺的无人欣赏,正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淡泊名利的情感。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2)(5)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潭边,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乙】大林寺地处偏远,人迹罕至。环绕寺院多是清澈的溪流、青色的岩石,还有矮小的松树和瘦弱的竹子。这里山高地深,季节来得特别晚。当时是农历四月,(这里)却好像正月、二月的天气,山上的桃花才刚刚开放,山涧中的草还很短;人物风俗气候,和平地村落不同。刚到这里,恍惚间如同来到了人间仙境。从驿路到寺院大门,还不到半天的路程,自从萧、魏、李三人之后,到现在二十年了,寂静冷清没有接着来的人。唉!名利对人的诱惑竟然到了这种地步!
15.A .“潭中鱼可百许头”的“可”意思是“大约”,“可以调素琴”的“可”意思是“能够”。
B .“时节绝晚”的“绝”意思是“极、非常”,“沿溯阻绝”的“绝”意思是“断绝”。
C .“乃记之而去”的“乃”意思是“于是、就”,“乃不知有汉”的“乃”意思是“竟然”。
D .两个“初”意思相同,都是“起初、刚开始”的意思。
故答案为:D
16.ACD.正确。
B .有误。“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属于实写,“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也是实写。
故答案为:B
17.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①中重点词语有: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互相交错。②中重点词语有:始,才;华,开花。
故答案为:①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②山上桃树才刚刚开花,山涧中的青草还未长高。
18.本题考查写作手法。根据【甲】文①段“下见小潭,水尤清冽”直接描写水的清冽,②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主要通过日光和鱼影,侧面烘托出小石潭水清澈见底、清洌可鉴的特点;可知采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采用动静结合,“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动静结合,尤能显出鱼的活泼,描写出鱼的自由自在。
故答案为:作者采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方法。先从正面落笔,直言“水尤清冽”,然后通过写鱼、阳光、影子侧面烘托出水的清澈。
19.本题考查思想感情。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指的是诗词中所有景物都寄托有情思,强调情思要通过写景表现出来。或对景物的描写其实旨在表达情感,而非单纯的写景。根据《小石潭记》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可知,柳宗元借小石潭凄清的环境,抒发了被贬到永州之后的悲伤之情;根据【乙】“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初到恍然,如至人间仙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迄今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结合“[注释]①此篇文章创作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因无实权办实事,白居易在闲暇中漫游风景名胜之地”和文未议论“名利之诱人也如此”可知,大林寺如人间仙境,却“寂寥无继来者”,蕴含着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怀才不遇、淡泊名利的思想情感。
故答案为:“一切景语皆情语”即作者写景都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所写,小石潭凄清的环境,触发了作者被贬的悲伤;《游大林寺序》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所写,大林寺的无人欣赏,正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淡泊名利的情感。
三、综合(10分)
(2024·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今年的4月23日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为进一步推动书香校园的建设,营造爱读书、 读好书、善读书的校园文化风尚,校团委决定本周五下午开展“阅读·悦读”读书交流活动,请你参与并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20.【树榜样】下面是“读好书,习榜样”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①上图表是活动中收集的信息,请说说你的研究结果。
②活动特邀一位专家参与,请根据下面的访谈补出采访问题。
记者:专家您好, A     (20字以内)
专家:我认为,在引导少年儿童选择榜样时,学校和家长要讲究方式方法,真正了解他 们关注榜样哪些方面的信息,找到值得学习的地方。
记者: B.    (20字以内)
专家:媒体对榜样的宣传要贴近少年儿童的兴趣,把趣味性与教育性结合起来。对传统 榜样人物,要重视挖掘新时代精神内涵,使其焕发新魅力。对新选树的榜样,也要重视精神内涵的宣传与展示,从而得到少年儿童的认可与接纳。
21.【品人物】在“人物品评”环节中,你还分享了你的读书卡片(如下表)。表格中有几处遗漏的信息需要补充完整。
作品 重要人物典型情节 形象特点 作品塑造人物的方法
《朝花夕拾》 长妈妈给“我”讲许多规矩和 礼节,为“我”买来绘图的《山海经》 迷信、愚昧,但善良、纯朴、热心 典型事例
①    保尔瞻仰烈士公墓,思考“生命的意义” 自强不息、奋发向 上,为共产主义献 身的精神 结合作者自身经历,穿插人物内心独白
《西游记》 ②.    除恶务尽、机智过人、疾恶如仇 丰富的想象、离奇的 情节
《红星照 耀中国》 彭德怀长征途中将自己的马让给部下骑 ③    访谈、对话
22.【论方法】在交流会上,有人对是否应推敲词句深意的读书方法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文 学巨匠陶渊明曾提到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可见我们也应该效仿他“一目十行”“不 求甚解”地读书,领会大意即可,不用推敲词句深意。请你对这种观点进行反驳,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字数在80以内。
【答案】20.请问学校和家长应怎样引导少年儿童选择榜样?;请问媒体在这方面应怎样做好宣传工作?
21.红星照耀中国;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关爱部下、为人豪爽、大公无私
22.我们读书不能不求甚解。只有专注于理解书籍内容,才能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也不能一目十行地读书,要注重读书的深度而不是速度。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会书中的精髓。
【知识点】主题活动;《朝花夕拾》;《西游记》;《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新闻采访。解答此题,要明确采访对象的身份,针对身份设计问题,问题应该是受访者工作或生活领域的范围,围绕中心话题即可。
(2)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即可。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阐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20.本题考查采访问题设计。A.根据专家的答语“我认为,在引导少年儿童选择榜样时,学校和家长要讲究方式方法,真正了解他们关注榜样哪些方面的信息,找到值得学习的地方”可提出问题:请问学校和家长应怎样引导少年儿童选择榜样 B.根据专家的答语“媒体对榜样的宣传要贴近少年儿童的兴趣,把趣味性与教育性结合起来。对传统榜样人物,要重视挖掘新时代精神内涵,使其焕发新魅力。对新选树的榜样,也要重视精神内涵的宣传与展示,从而得到少年儿童的认可与接纳”可设计问题。
故答案为:请问学校和家长应怎样引导少年儿童选择榜样?请问媒体在这方面应怎样做好宣传工作?
2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对于《朝花夕拾》中长妈妈这一人物,通过列举她给“我”讲规矩礼节和买《山海经》的典型事例,展现其复杂的形象特点,塑造人物的方法通常是通过具体的事例以及对人物的各种描写来展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瞻仰烈士公墓思考“生命的意义”这一情节,突出了他的高尚精神,其塑造方法结合了作者自身经历和人物内心独白。《西游记》里选取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情节能很好地体现他除恶务尽、机智过人、疾恶如仇的特点,其塑造人物依靠丰富想象和离奇情节。《红星照耀中国》中彭德怀让马给部下骑的情节,反映出他关爱部下等品质,通过访谈、对话的方式来呈现。
故答案为:红星照耀中国;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关爱部下、为人豪爽、大公无私
22.本题考查自由表达观点,开放类试题,对题目中给出的观点进行反驳,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即可。
故答案为:我们读书不能不求甚解。只有专注于理解书籍内容,才能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也不能一目十行地读书,要注重读书的深度而不是速度。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会书中的精髓。
四、nbsp;、写作(50分)
23.(2024·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生活中,我们的眼睛像一台摄像机,捕捉精彩瞬间,记录生活点滴,定格美好回忆,见 证时代变迁。牵手同行的家人,热烈讨论的师生,奋力奔跑的少年,向阳绽放的向日葵,丰收 喜悦的笑脸,遨游太空的神舟,迎风飘扬的国旗……你的“镜头”里拍下了哪些让你念念不忘的场景呢?
请以“镜头”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围绕话题,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 字;③文中不能出 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不得套作。
【答案】例文:
镜头下的温暖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个镜头始终难以忘怀,它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内心的角落。
那是一个冬日的傍晚,寒风凛冽,街上的行人都裹紧了衣服,匆匆赶路。我结束了一天的学习,疲惫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过一个街角时,我看到了一个小小的摊位,一位老人正守在那里卖烤红薯。
老人穿着一件破旧的棉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他的眼神却十分温和。摊位前的烤炉里,红薯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我忍不住走上前去,买了一个烤红薯。
在老人为我挑选红薯的时候,我注意到他的手冻得通红,长满了冻疮。但他的动作却十分熟练,仔细地挑选着,仿佛在对待一件珍贵的宝贝。
当我接过烤红薯,准备付钱时,却发现自己的钱包不见了。我顿时慌了神,脸上露出了尴尬和焦急的神色。老人似乎看出了我的窘迫,微笑着说:“孩子,没关系,这个红薯就当爷爷送给你吃了。”我连忙摇头,说:“爷爷,这怎么行?我回去拿了钱再给您送来。”老人却摆摆手说:“不用了,孩子,天这么冷,赶紧回家吧。”
那一刻,我望着老人慈祥的面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平凡而又温暖的一幕,被我的“镜头”定格下来。
在这个寒冷的冬日,老人的善良和温暖就像一团火,不仅温暖了我的身体,更温暖了我的心灵。从那以后,每当我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我都会想起那个寒风中的老人,想起他那温暖的笑容和善良的举动。
这个镜头,成为了我人生中最珍贵的回忆,它让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温暖和善良存在,它们如同点点星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知识点】记叙文;话题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的关键词有“镜头”“生活点滴”“美好回忆”“时代变迁”“场景”等,中心话题是通过生活中的“镜头”记录难忘的场景和回忆。
【题干分析】① 材料中列举了各种令人难忘的场景,如家人牵手、师生讨论、少年奔跑等,意在引导我们回忆生活中那些具有意义和价值的瞬间。② 写作思路:写作中心可以是通过某个特定的“镜头”展现亲情、友情、奋斗精神或时代进步等。角度可以是“这个镜头是什么”,详细描述场景的细节和特点;“为什么这个镜头让我念念不忘”,深入挖掘背后的情感和意义;“这个镜头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阐述其带来的启示和改变。写作误区可能是对镜头场景描述不够生动具体,或者在阐述意义和影响时过于空洞。作文开头可以设置悬念或通过环境描写引入“镜头”,事例素材可以选取家庭聚会、校园活动、社会热点等,结尾可以呼应开头,深化主题。
【立意提取】
1.镜头里的亲情:开篇描述一个家庭聚会的欢乐场景,然后讲述这个场景中家人之间的互动如何体现亲情,最后强调亲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镜头中的青春风采:先呈现操场上同学们奋力运动的镜头,接着分析青春活力和拼搏精神在其中的体现,最后表达对青春的赞美和珍惜。
【点评】本题考查话题作文。文章应当素材丰富,列举了相关的事例或引用了恰当的名言警句,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同时要做到用词准确,文笔流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并且文章观点要明确,作者对话题应当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立意深远,能引发读者的思考。
1 / 1广西大学附属中学2024年中考语文5月阶段性测试试卷
一、积累(21分)
(2024·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学校想要制作一部关于“广西非遗传承”的纪录短片,以下是部分编辑内容,请你阅读 后完成小题。
【建筑】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起源于魏唐的干栏式建筑,通过凿榫打眼、穿梁接拱、 立柱连枋等传统技艺,形成了独特的木结构建筑。其中以风雨桥、鼓楼为代表,不仅造型美 观,而且工艺精妙绝 lún。 整座建筑不用一颗铁钉,却结构牢固,参差错落,接合缜密,被 视为工艺和艺术的杰作,令人叹为观止。侗族木构建筑体现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真 可谓是巧夺夫工。
【陶制】陶器烧制技艺是广西的一项传统技艺,可以追溯到1300 多年前。坭兴陶的泥坯 在1200℃左右高温的窑内发生变陶,经打磨抛光后,呈现古铜、墨绿、紫红、天斑等诸多色 泽,质地细腻光润,实用性强。坭兴陶可以制作出各种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陶器,更为奇 特的是,坭兴陶的窑变艺术为其他陶器所没有,故有“中国一绝”之称。
【戏剧】彩调剧属灯戏系统,源于来自桂林地区农村歌舞、说唱衍化而成的“对子调”。 剧目以劳动、家庭生活等为主题,有大量的口传和手抄本在民间流传。表演时采用桂柳方言, 抑扬顿挫,以小生、小旦、小丑(三小)等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为主,其中丑角和旦角的步法、 转身、亮相、扇花、手花富有特色,又尤以步法最为突出。后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 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阅读【建筑】部分的内容,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①精妙绝 lún   ②参差   
2.以上文段中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3个。
3.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的词语。
①追溯   ②叹为观止   
4.根据对联的要求,从以下句子中选出一副反映戏剧主题的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填写。(填对应序号)
①演离合悲欢,当代岂无前代事 ③昂头瞻北斗,燕山旭日照前程 ⑤青春应笑我,奔波几日又南台
②把酒对东风,南浦朝霞迎远客④大开春酒会,醉时天地总为家⑥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
上联:     下联:    
5.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侗族木构建筑体现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真可谓是巧夺天工。
B.坭兴陶的窑变艺术为其他陶器所没有,故有“中国一绝”之称。
C.彩调剧属灯戏系统,源于来自桂林地区农村歌舞、说唱衍化而成的“对子调”。
D.剧目以劳动、家庭生活等为主题,有大量的口传和手抄本在民间流传。
6.(2024·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 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相关的内容。
作者 题 目 批注 诗文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 面。 ①   
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表达对故人的悼念和对岁月的流逝、 人事变迁的感叹, ③   ,到乡翻似烂柯人。
李益 《夜上受降城 闻笛》 描绘边塞月色的独特景色,借寒气袭 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A 十
龚自珍 ⑤《   》 借“落花”自喻,表达出诗人超凡脱 俗的宽广胸怀。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    
欧阳修 《醉翁亭记》 点出山中春、夏两季的景色。 ⑦.   
二、阅读(39分)
(2024·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2023年12月1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黄安优质“双高” 糖料蔗基地视察,广西蔗农、技术专家向总书记汇报新时代的“甜蜜事业”节节高。
总书记特别问了桂糖42号有什么特点。桂糖42号是早熟、高产、高糖,抗倒伏能力 强的品种,也是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单一品种。全国三根甘蔗当中就有一根是桂糖 42号,这个品种被引到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种植。我国甘蔗种植目前以广西选育的 品种为主,全国自主选育的品种占比已经超过97%,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广西作为我 国最大的糖料蔗种植基地、最大的食糖主产区,糖料蔗种植面积、蔗糖产量已连续32 个榨季位居全国第一,连续19个榨季占全国60%左右,是维护我国食糖安全的主阵地。
中国每3勺糖中,就有约2勺来自广西,妥妥的“甜蜜之乡”。总书记很高兴,提到甘蔗 稳定面积以后,要想办法加大科技攻关的力度,使产糖量上一个台阶,让我们把这个糖罐子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今年白糖价格一路上涨,蔗农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甜蜜,广西甘蔗“火出圈”。
【材料二】
“秋日甘蔗赛过参。”甘蔗本身是能清能润,甘凉滋养的食疗佳品。甘蔗含有丰富 的糖分和水分,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有益的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有机酸、钙 、铁等物质,主要用于制糖。 甘蔗表皮一般为紫色和绿色,也有红色和褐色,但比较少见。 它是温带和热带农作物,是制造蔗糖的原料,且可提炼乙醇这一能源替代品。
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出产甘蔗,最大的甘蔗生产国是巴西、印度和中国。中国广 西的自然条件尤其适宜甘蔗的种植。市面常见的果蔗有黑皮果蔗、黄皮果蔗、青皮果蔗、脆皮洋蔗,还有用来榨糖的普通甘蔗。广西贵港有一种独特的甘蔗叫做“木格白玉蔗” ,白玉蔗不仅口感优于其他果蔗,单是从外表看,也是一副蔗中君子的模样。蔗皮乳黄如玉,如白玉般清透润丽,故称之为“白玉蔗”。因其独有的种植产地、独有的种植方式 和独有的口感滋味,白玉蔗被视为中国最优质珍稀的顶级水果型甘蔗,被列入第四批贵 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甘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甘蔗最早被记载于印度的《吠吃经》和 中国的《楚辞》,表明它在印度和中国都有悠久的历史。早期的甘蔗种植地还包括新几内亚和孟加拉—印度地区。甘蔗古往今来被人们广为称道,就连那些清高儒雅的文 人墨客们也对其情有独钟。唐代诗人王维在《樱桃诗》中写道:“饮食不须愁内热, 大官还有蔗浆寒。”大医学家李时珍对甘蔗也别有一番见解,他用“凡蔗榕浆饮固佳,又 不若咱嚼之味永也”,将食用果蔗的微妙之处表述得淋漓尽致。
甘蔗作为一种重要的食物来源,在传统美食中常常出现,如“补冬”食品常使 用甘蔗汁作为甜味调料。此外,在节日食用甘蔗也有其独特意义,如立冬时节人们食 用甘蔗以祈求牙齿健康。甘蔗因其独特的生长方式和甜美口感,还被用来象征事业的 进步和生活的甜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用甘蔗生长的“节节高”来寓意着学 业和职业上的成功。南宁一些学校还把这代表美好寓意的甘蔗作为奖励送给学生呢!
【材料三】
广西甘蔗良种繁育推广基地建设项目表
申报地区 建设类型 建设面积 近3年是否获得过财政资金扶持
崇左市 改扩建 1000 是
钦州市 改扩建 1200 是
象州县 改扩建 1000 是
贵港市 改扩建 1575.5 是
崇左市 改扩建 1500 是
(注:近年来,广西作为中国重要的甘蔗产区之一,为进一步支持广西甘蔗种植业的发展,2023年广西政府陆续推出甘蔗种植相关扶持补贴政策,以上图表为其中一项目表。)
7.下列说法与材料一、材料二意思不相符酌一项是(  )
A.我国甘蔗种植目前以广西选育的品种为主,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
B.甘蔗中含有丰富的糖分和水分,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有益的物质。
C.白玉蔗是中国最优质珍稀的水果,所以有独有的种植产地、方式和口感。
D.甘蔗因其独特生长方式和甜美口感,常被用来象征事业进步和生活甜蜜。
8.下列对材料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引用古语,是为了引出下文对甘蔗的特点和功效的具体介绍。
B.画线句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甘蔗表皮颜色多为紫色、绿色。
C.加点词语“最”表明“白玉蔗”品质独一无二,体现语言准确性。
D.材料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甘蔗的特点、功用、悠久历史及文化内涵。 9.广西甘蔗为什么“出圈”?请结合三则材料进行概括。
(2024·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现代文阅读Ⅱ
卧镰
杨天斌
①农历处暑之前割完了最后一垄麦子,镰刀便上墙了,挂在屋檐下,弯弯的刃口闪着骄 傲的亮光,像一枚银质的奖章自豪地佩戴在农家院的胸口上。从大暑到立秋,镰刀在麦地上 游走,割完了一垄麦子又一垄麦子。镰刀在割麦秆的时候,镰刀在太阳下流着汗淬火的时候, 镰刀始终是好样,铁骨铮铮,不屈不挠, 满地里都是它痛快的切齿之声,满地里都折射着它弧形的光亮,满地里都挥散着它刃口上沾着的麦香泥土香。 此刻,镰刀和人是一对配合默契 的好伙伴。
②几年前,我拎着一把镰刀在自家的责任田里割麦、割荞、割麻、割油菜、什么活都要 在腰里别上一把镰刀。 一把镰刀的寿命不过几年光景,割着割着就磨秃了,逢上坚硬的东西 还会损掉刃口,如此一来就要到青灰的磨石上去磨一磨,让它重新找回锋利。有时候缺了刃 口的镰刀仅凭磨一下是不济事的,还需要到铁匠铺“轧”点钢,蘸一蘸火。
③记得有一年,父亲为生产队护秋,为堵截一只偷刨洋芋的獾,被獾锋利的牙齿咬去了 镰刀的一角。那一刻,我从未看到镰刀是那样沮丧过,像晒蔫了的芋秧一样打不起精神。回 到家,我提着镰刀蹲在门口的大青石上,兴冲冲磨了半夜。镰刀在磨石上发出的悲戚的响声 让人不忍卒听,就像受了伤的病人在呻吟。山村的夜很安静,风不动,树不摆,大地和人以 及村庄都乏了,都在悄无声息地睡眠,满地只有虚拟的月光朦胧地照着,我在月光下不停歇 地磨着镰刀,我看到镰刀在我固执的磨砺中薄下去,露出了锋芒,但拿到眼前仔细一看,刃 口仍然露出缺了的一角,丝毫也没有补回来,最后我终于失掉再磨下去的信心,不得不做放 弃的打算。天亮后我用半截草绳提着它,来到铁匠铺。等到铁匠将它重新回了炉,它才真正 体验到涅槃重生的喜悦满足。
④ 一把镰刀的命运,使我感慨万千。作为一种劳动工具,它在使用过程中,割掉了数不 清的植物,最后终于被磨秃了,再也咬不动任何东西,可它尚能通过磨砺、通过淬火、回炉, 重新找回锐利,找回青春。那么人呢?人在劳动过程中,也不断在使用自己,把自己使唤老了、磨成了弓腰驼背,但人却不能使自己重新回到20岁前,再活一次,这样想来,人比镰刀 更悲哀,更值得珍惜。天底下大概没有一个农人怕把自己使唤老而拒绝劳作。有一个词组叫 “人书俱老”,那是书法艺术中的特指,说是练书法者到老境,人与书艺都达到顶峰,书艺 老到。可作为农人,恐怕即使农活技艺达到顶点,也不行了,再也提不动一把锄头或一把镰刀了。
⑤由此说来,庄稼还是够厉害的,时光也是够厉害的,庄稼能用它脆弱的茎秆把镰刀磨光、磨秃,最后变成一把无用的废铁。而人也会被时光使唤老,像一台到了使用期限的机器, 闲置在墙根下“晒暖暖”,人和镰刀都有走到尽头的一天。
⑥镰刀小憩的一天终于来了,庄稼人称作卧镰。麦子收上场之后,镰刀便暂且搁置起来, 挂在了墙上。庄稼人把麦子打碾后,装进粮仓,便从繁忙中走出来,走上街道,互相打问麦 子的收成,脸上都有一种收获后的喜悦和轻松,他们穿着短袖的汗衫,坐在秋凉后的门墩上, 任减弱了热力的阳光把疲倦抚平,古铜色的脸上尽管缺少水分,但他们仍说笑着,享受着繁 忙夏季之后的悠闲。挂在墙上的镰刀也安静落寞地低下头来,像离退休后的老人用回忆打发 时光,然后在潮湿的空气里慢慢隐褪光亮,披上一身铁锈色。到来年,等我们重新起用时, 也许它已是一把不能再使用的镰刀,只能弃置在墙角与废铁为伍。
⑦我总认为,挂在农闲中的镰刀是一种再好不过的休息,可镰刀压根不会偷懒,也不领 情,把它们闲置就等于要了它的命,那在岁月中零落的铁锈可否看成它们不甘寂寞的眼泪。这时候的农人头脑异常清醒,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得像一把锈蚀严重的镰刀,失去生命的 亮色,与其被闲置着终了一生,不如点亮余热,那样我们会释然地撒手:我这一生没有白活。
(有删改)
9.【活动一:设计思维导图】请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10.【活动二:品味语言特色】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中的划线句。
满地里都是它痛快的切齿之声,满地里都折射着它弧形的光亮,满地里都挥散着它刃口 上沾着的麦香泥土香。
11.【活动三:赏析散文意象】有人认为文中卧镰的命运更像是人的命运。你认为卧镰与下列文学作品中哪一形象最为相似?请谈谈你的看法。
A.祥子(老舍《骆驼祥子》)
B.闰土(鲁迅《故乡》)
C.父亲(李森祥《台阶》)
12.【活动四:助力拓展阅读】老师要求同学们推荐一些散文编入民俗单元,作为拓展阅读。你所在的学习小组推荐了本文,请你借助单元前言,说说推荐的理由。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既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还要注意感受 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024·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和主题的诗歌,描写了边塞的景、人、事,整体格调激昂、雄壮。
B.本诗画面感强,使人仿佛置身于边塞肃杀的秋色中,听号角响彻天空,看将士厮杀疆场。
C.“半卷红旗”写我军兵败之际的溃退之态,“声不起”写经过激烈厮杀将士们气力耗尽。
D.结尾两句用典,借用战国燕昭王建筑黄金台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表达以身报国的决心。
14.李贺作诗,工于设色。请结合本诗首联或颔联,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4·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文言文阅读
【甲】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游大林寺序①(节选)
白居易
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盂夏② 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如至人间仙 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迄今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注】①此篇文章创作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因无实权办实事,白居易在闲暇中漫游风景名胜
之地。 ②孟夏:即阴历四月。孟,四季的第一个月。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以调素琴
B.时节绝晚 沿溯阻绝
C.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
D.初到恍然 初极狭,才通人
16.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第1段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讲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小丘西行到看见篁竹、听 闻水声,寻得小石潭,移动变化中景致不同,极具动态画面感。
B.甲文第2段写游鱼的形神姿态,虚实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属于虚写,而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是游鱼的动态美,属于实写。
C.乙文语言平易浅切,但是用语却很准确,描写生动形象,极富诗一样的美感。写出大 林寺地处偏僻,人烟稀少,环境清幽,风俗气候与平地村庄不一样。
D.乙文紧紧抓住大林寺的特点,创造了一个与人世隔绝的艺术境界。最后一句的感叹, 使得全篇情景交融,文章显得平易而又深沉,耐人寻味。
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山桃始华,涧草犹短。
18. 甲文作者写小石潭的水“清”,笔法达到了超妙的艺术境界。请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写 水“清”这一特点的?
19.王国维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你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要分析。
三、综合(10分)
(2024·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今年的4月23日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为进一步推动书香校园的建设,营造爱读书、 读好书、善读书的校园文化风尚,校团委决定本周五下午开展“阅读·悦读”读书交流活动,请你参与并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20.【树榜样】下面是“读好书,习榜样”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①上图表是活动中收集的信息,请说说你的研究结果。
②活动特邀一位专家参与,请根据下面的访谈补出采访问题。
记者:专家您好, A     (20字以内)
专家:我认为,在引导少年儿童选择榜样时,学校和家长要讲究方式方法,真正了解他 们关注榜样哪些方面的信息,找到值得学习的地方。
记者: B.    (20字以内)
专家:媒体对榜样的宣传要贴近少年儿童的兴趣,把趣味性与教育性结合起来。对传统 榜样人物,要重视挖掘新时代精神内涵,使其焕发新魅力。对新选树的榜样,也要重视精神内涵的宣传与展示,从而得到少年儿童的认可与接纳。
21.【品人物】在“人物品评”环节中,你还分享了你的读书卡片(如下表)。表格中有几处遗漏的信息需要补充完整。
作品 重要人物典型情节 形象特点 作品塑造人物的方法
《朝花夕拾》 长妈妈给“我”讲许多规矩和 礼节,为“我”买来绘图的《山海经》 迷信、愚昧,但善良、纯朴、热心 典型事例
①    保尔瞻仰烈士公墓,思考“生命的意义” 自强不息、奋发向 上,为共产主义献 身的精神 结合作者自身经历,穿插人物内心独白
《西游记》 ②.    除恶务尽、机智过人、疾恶如仇 丰富的想象、离奇的 情节
《红星照 耀中国》 彭德怀长征途中将自己的马让给部下骑 ③    访谈、对话
22.【论方法】在交流会上,有人对是否应推敲词句深意的读书方法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文 学巨匠陶渊明曾提到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可见我们也应该效仿他“一目十行”“不 求甚解”地读书,领会大意即可,不用推敲词句深意。请你对这种观点进行反驳,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字数在80以内。
四、nbsp;、写作(50分)
23.(2024·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生活中,我们的眼睛像一台摄像机,捕捉精彩瞬间,记录生活点滴,定格美好回忆,见 证时代变迁。牵手同行的家人,热烈讨论的师生,奋力奔跑的少年,向阳绽放的向日葵,丰收 喜悦的笑脸,遨游太空的神舟,迎风飘扬的国旗……你的“镜头”里拍下了哪些让你念念不忘的场景呢?
请以“镜头”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围绕话题,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 字;③文中不能出 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不得套作。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伦;cēn
2.叹为观止、巧夺天工、参差错落
3.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4.⑥;①
5.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诗歌对联;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重复啰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解答本题要靠平时的成语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记成语的字形,重点词及成语的意思。
(3)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
(4)本题考查对联的补写。解答对联题,一般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先整体把握所给出的上联或下联的意思大致确定与之意思连贯、相对的内容;再认真推敲每个字词的含义、词性和词语的结构特征;最后从整体把握,进行微观的调整和修改。
(5)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1.①“精妙绝 lún”的“lún”应写作“伦”。②“参差”的“差”读音为“cēn cī”。
故答案为:伦;cēn
2.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无与伦比。巧夺天工:形容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制成,比喻技艺十分高超巧妙。参差错落:指各种不同的事物,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故答案为:叹为观止、巧夺天工、参差错落
3.追溯:在这里,“追溯”是一个动词短语,指的是回溯过去,探索或查明事物的起源、历史或发展脉络。通常用于对某个事件、现象或概念的来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了解。 叹为观止:在这里,“叹为观止”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于表达极高的赞美或钦佩之情。它指的是看到某事物或景象后,认为已经到达了极好的境地,令人赞叹不已,甚至无法再超越。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技艺、成就、景色等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故答案为: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4.对联题考查了对对联知识的掌握,包括平仄、对仗等。要从所给句子中选出符合戏剧主题且对仗工整的上下联,需要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并判断其在结构和内容上与戏剧主题的相关性。
故答案为:⑥;①
5.ABD.正确。
C .有语病,“源于”和“来自”表意重复,可删去“来自”。
故答案为:C
6.【答案】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刘禹锡;怀旧空吟闻笛赋;己亥杂诗;化作春泥更护花;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的、霹、赋、繁
故答案为: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刘禹锡;怀旧空吟闻笛赋;己亥杂诗;化作春泥更护花;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答案】7.C
8.B
【知识点】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的判断,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
7.ABD.正确。
C.因果颠倒,原文是“因其独有的种植产地、独有的种植方式和独有的口感滋味,白玉蔗被视为中国最优质珍稀的顶级水果型甘蔗”。
故答案为:C
8.ACD.正确。
B .分析有误。画线句“甘蔗表皮一般为紫色和绿色,也有红色和褐色,但比较少见”只是在陈述甘蔗表皮常见和不常见的颜色,没有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B
【答案】9.①骄傲自豪;②重新回炉(轧钢蘸火);③安静隐退(释然撒手、不甘寂寞)
10.示例一:运用排比,节律强劲,富有气势,表现出镰刀收割庄稼时铁骨铮铮、不屈不挠的样子。示例二: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表现镰刀收割庄稼时铁骨铮铮、不屈不挠的样子。
11.C
12.镰刀是传统乡村劳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卧镰这一风俗极富乡土气息;文章围绕镰刀而写(叙写了收割、磨刃口、回炉、农闲休憩等情节),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民风民俗的风情画卷;镰刀一生劳作,不屈不挠,具有丰厚的民俗价值和意义;卧镰这一风俗或许渐行渐远,但是蕴含着的传统文化会世代传承。所以本文可以作为拓展阅读,编入民俗单元。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结合语言描写和故事的叙述,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即可。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阐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题干提示“处挂墙上”,找到“农历处暑之前割完了最后一垄麦子,镰刀便上墙了,挂在屋檐下,弯弯的刃口闪着骄傲的亮光,像一枚根质的奖章佩戴在农家院的胸口上”“镰刀在割麦秆的时候,镰刀在太阳下流着汗淬火的时候,镰刀始终是好样,铁骨铮铮,不屈不挠,满地里都是它痛快的切齿之声,满地里都折射着它弧形的光亮,满地里都挥散着它刃口.上沾着的麦香泥土香”可知,镰刀曾帮助农民割麦秆,等用完后就像奖章一样挂墙上,体现其“骄傲自豪”的内心;第②到③段,写镰刀磨砺刃口,沮丧痛苦;根据题干提示“涅磐重生”,找到“天亮后我用半截草绳提着它,来到铁匠铺。等到铁匠将它重新回了炉,它才像涅聚的凤凰得到了新生”可概括为:重新回炉(轧钢蘸火);根据题干提示“成为卧镰”,找到“镰刀小憩的一天终于来了,庄稼人称作卧镰。麦子收上场之后,镰刀便暂且搁置起来,挂在了墙上”“挂在墙上的镰刀也安静地低下头来,像离退休后的老人用回忆打发时光,然后在潮湿的空气里慢慢隐褪光亮,披上一身铁锈色”“挂在农闲中的镰刀是种再好不过的休息,可镰刀压根不会偷懒,也不领情,把它们闲置就等于要了它的命,那在岁月中零落的铁锈可否看成它们不甘寂寞的眼泪”“与其被闲置着终了一生,不如点亮余热,那样我们会释然地撒手:我这一生没有白活”可知,卧镰被挂在墙上,没了用处,安静隐退(释然撒手),往事如烟,但其又不甘寂寞。
故答案为:①骄傲自豪;②重新回炉(轧钢蘸火);③安静隐退(释然撒手、不甘寂寞)
10.本题考查语句赏析。首段画线句“满地里都是它痛快的切齿之声,满地里都折射着它弧形的光亮,满地里都挥散着它刃口上沾着的麦香泥土香”,连续运用三个“满地里都是……”的句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有力量,有气势;“痛快的切齿之声”,从听觉角度来写镰刀;“折射着它弧形的光亮”,从视觉角度来写镰刀;“散着它刃口,上沾着的麦香泥土香”,从嗅觉角度来写镰刀。联系前文“镰刀在割麦秆的时候,镰刀在太阳下流着汗淬火的时候,镰刀始终是好样,铁骨铮铮,不屈不挠”可知。
故答案为:示例一:运用排比,节律强劲,富有气势,表现出镰刀收割庄稼时铁骨铮铮、不屈不挠的样子。
示例二: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表现镰刀收割庄稼时铁骨铮铮、不屈不挠的样子。
11.本题考查形象的理解。通读文章可知,镰刀曾帮助农民割麦秆,等用完后就像奖章一样挂墙上;联系首段“镰刀在割麦秆的时候,镰刀在太阳下流着汗淬火的时候,镰刀始终是好样,铁骨铮铮,不屈不挠”“一把镰刀的命运,使我感慨万千。作为一种劳动工具,它在使用过程中,割掉了数不清的植
物,最后终于被磨秃了,再也咬不动任何东西”“挂在墙上的镰刀也安静地低下头来,像离退休后的老人用回忆打发时光,然后在潮湿的空气里慢慢隐褪光亮,披上一身铁锈色”“挂在农闲中的镰刀是一种再好不过的休息,可镰刀压根不会偷懒,也不领情,把它们闲置就等于要了它的命,那在岁月中零落的铁锈可否看成它们不甘寂寞的眼泪”“与其被闲置着终了一生,不如点亮余热,那样我们会释然地撒手:我这一生没有白活”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镰刀终其一生在收割,在磨砺,它不会偷懒,也不领情,直到被磨秃,被弃置,逐渐锈蚀为一把失去生命亮色的卧镰。《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在经历了人生的三起三落后(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千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骗去,第二次希望破灭;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他开始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不再像从前一样以拉车为自豪,他厌恶拉车,厌恶劳作,被生活捉弄的祥子开始游戏生活,吃喝嫖赌。为了喝酒,祥子到处骗钱,堕落为“城市垃圾”;最后,靠给人干红白喜事做杂工维持生计。“镰刀”最后弃置在墙角与废铁为伍,但是“镰刀”的意义是磨灭不了的,而“祥子”最后成为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祥子”与“镰刀”的相似点较少。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朴实、健康、活泼、机灵、勇敢的农村少年的形象,作者在文中闰土给“我”讲的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几件事来表现闰土的特点,表现了闰土丰富的知识,和宽阔的眼界。中年闰土因为受封建观念的影响,成为神情麻木、寡言少语的人,“闰土”与“镰刀”的相似点较少。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用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父亲以他的力量,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谓理想远大。他的血管里有民族特质中拼命硬干、坚韧不拔的精神。“父亲”与“镰刀”有相似的命运与品性,烙印着传统农民的印记。
故答案为:C;示例: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形象与卧镰最相似。本文中镰刀终其一生在收割,在磨砺。它不会偷懒,也不领情,直到被磨秃,被弃置,锈蚀为了一把失去生命亮色的卧镰。《台阶》中的父亲倔强坚忍、谦卑厚道,他苦干了大半辈子,砌上了九级台阶,最终人也老了,身子也垮了。两者具有相似的命运与品性,烙印着传统农民的印记。
12.本题考查推荐理由。联系“一把镰刀的命运,使我感慨万千。作为一种劳动工具,它在使用过程中,割掉了数不清的植物”可知,镰刀是传统乡村劳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劳动工具,可以除草、割麦等,用处颇多;联系“镰刀小憩的一天终于来了,庄稼人称作卧镰”可知,以成为“卧镰”收场,卧镰这一风俗极具乡土气息;联系“从大暑到立秋,镰刀在麦地上游走,割完了一垄麦子又一垄麦子”“一把镰刀的寿命不过几年光景,割着割着就磨秃了,逢上坚硬的东西还会掉刃口,如此一来就要到青灰的磨石上去磨一磨,让它重新找回锋利”“天亮后我用半截草绳提着它,来到铁匠铺。等到铁匠将它重新回了炉,它才像涅樂的凤凰得到了新生”“镰刀小憩的一天终于来了,庄稼人称作卧镰。麦子收上场之后,镰刀便暂且搁置起来,挂在了墙上。庄稼人把麦子打碾后,装进粮仓,便从繁忙中走出来,走上街道,互相打问麦子的收成”等语句可知,本文围绕镰刀而写,叙写了收割、磨刃口、回炉、农闲休憩等情节,展现了一幅幅民风民俗的风情画卷;联系首段“镰刀在割麦秆的时候,镰刀在太阳下流着汗淬火的时候,镰刀始终是好样,铁骨铮铮,不屈不挠”“挂在农闲中的镰刀是一种再好不过的休息,可镰刀压根不会偷懒,也不领情,把它们闲置就等于要了它的命,那在岁月中零落的铁锈可否看成它们不甘寂寞的眼泪”“与其被闲置着终了一生,不如点亮余热,那样我们会释然地撒手:我这一生没有白活”可知,镰刀一生劳作,不屈不挠,具有丰厚的民俗价值和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多用收割机来替代传统的劳动工具——镰刀,其(镰刀)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可想而知卧镰这一风俗与我们渐行渐远,但是其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会世代传承。
故答案为:镰刀是传统乡村劳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卧镰这一风俗极富乡土气息;文章围绕镰刀而写(叙写了收割、磨刃口、回炉、农闲休憩等情节),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民风民俗的风情画卷;镰刀一生劳作,不屈不挠,具有丰厚的民俗价值和意义;卧镰这一风俗或许渐行渐远,但是蕴含着的传统文化会世代传承。所以本文可以作为拓展阅读,编入民俗单元。
【答案】13.C
14.示例一:“塞上燕脂凝夜紫”的“紫”,写边塞疆场上洒满了将士们的血液,到了夜里凝结成紫色,写出了战争的激烈、残酷,将士们的英勇无畏。
示例二:“黑云压城城欲摧”的“黑”,用黑云比喻敌军,写兵临城下时的危急情势,为后文写将士们临危不乱蓄势。
示例三:“甲光向日金鳞开”的“金”,写兵临城下时将士们的铠甲如金色鱼鳞,排列整齐,写出守军将士们临危不乱、严阵以待的情景。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建功立业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13.ABD.正确。
C.有误,“声不起”指寒夜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但面对困难战士们毫不气馁。选项“写经过激烈厮杀将士们气力耗尽”理解有误。
故答案为:C
14.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本诗首联、颔联、颈联中均有两个色彩的词语,这首诗用浓辞丽藻大红大绿去表现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首句用“黑云”作为比喻,写敌人来势凶猛。“甲光向日金鳞开”意思是“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金”写出了将士甲胄的耀眼夺目,色彩鲜明,写出了我方将士泰然不惧,整装披甲;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金光,气宇轩昂,正准备出击。一“黑”一“金”,对比鲜明,写出了敌军的气焰嚣张和我军的雄姿英发。“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的意思是: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紫”,写边塞疆场上洒满了将士们的血液,到了夜里凝结成紫色,写出了战争的激烈、残酷,将士们的英勇无畏。此时战场之上鲜血遍染,在暮霭凝聚下呈现出暗紫色,为这个悲壮的画面抹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同时创设了悲壮、奇特的意境。
故答案为:示例一:“塞上燕脂凝夜紫”的“紫”,写边塞疆场上洒满了将士们的血液,到了夜里凝结成紫色,写出了战争的激烈、残酷,将士们的英勇无畏。
示例二:“黑云压城城欲摧”的“黑”,用黑云比喻敌军,写兵临城下时的危急情势,为后文写将士们临危不乱蓄势。
示例三:“甲光向日金鳞开”的“金”,写兵临城下时将士们的铠甲如金色鱼鳞,排列整齐,写出守军将士们临危不乱、严阵以待的情景。
【答案】15.D
16.B
17.①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②山上桃树才刚刚开花,山涧中的青草还未长高。
18.作者采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方法。先从正面落笔,直言“水尤清冽”,然后通过写鱼、阳光、影子侧面烘托出水的清澈。
19.“一切景语皆情语”即作者写景都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所写,小石潭凄清的环境,触发了作者被贬的悲伤;《游大林寺序》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所写,大林寺的无人欣赏,正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淡泊名利的情感。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2)(5)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潭边,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乙】大林寺地处偏远,人迹罕至。环绕寺院多是清澈的溪流、青色的岩石,还有矮小的松树和瘦弱的竹子。这里山高地深,季节来得特别晚。当时是农历四月,(这里)却好像正月、二月的天气,山上的桃花才刚刚开放,山涧中的草还很短;人物风俗气候,和平地村落不同。刚到这里,恍惚间如同来到了人间仙境。从驿路到寺院大门,还不到半天的路程,自从萧、魏、李三人之后,到现在二十年了,寂静冷清没有接着来的人。唉!名利对人的诱惑竟然到了这种地步!
15.A .“潭中鱼可百许头”的“可”意思是“大约”,“可以调素琴”的“可”意思是“能够”。
B .“时节绝晚”的“绝”意思是“极、非常”,“沿溯阻绝”的“绝”意思是“断绝”。
C .“乃记之而去”的“乃”意思是“于是、就”,“乃不知有汉”的“乃”意思是“竟然”。
D .两个“初”意思相同,都是“起初、刚开始”的意思。
故答案为:D
16.ACD.正确。
B .有误。“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属于实写,“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也是实写。
故答案为:B
17.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①中重点词语有: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互相交错。②中重点词语有:始,才;华,开花。
故答案为:①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②山上桃树才刚刚开花,山涧中的青草还未长高。
18.本题考查写作手法。根据【甲】文①段“下见小潭,水尤清冽”直接描写水的清冽,②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主要通过日光和鱼影,侧面烘托出小石潭水清澈见底、清洌可鉴的特点;可知采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采用动静结合,“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动静结合,尤能显出鱼的活泼,描写出鱼的自由自在。
故答案为:作者采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方法。先从正面落笔,直言“水尤清冽”,然后通过写鱼、阳光、影子侧面烘托出水的清澈。
19.本题考查思想感情。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指的是诗词中所有景物都寄托有情思,强调情思要通过写景表现出来。或对景物的描写其实旨在表达情感,而非单纯的写景。根据《小石潭记》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可知,柳宗元借小石潭凄清的环境,抒发了被贬到永州之后的悲伤之情;根据【乙】“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初到恍然,如至人间仙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迄今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结合“[注释]①此篇文章创作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因无实权办实事,白居易在闲暇中漫游风景名胜之地”和文未议论“名利之诱人也如此”可知,大林寺如人间仙境,却“寂寥无继来者”,蕴含着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怀才不遇、淡泊名利的思想情感。
故答案为:“一切景语皆情语”即作者写景都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所写,小石潭凄清的环境,触发了作者被贬的悲伤;《游大林寺序》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所写,大林寺的无人欣赏,正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淡泊名利的情感。
【答案】20.请问学校和家长应怎样引导少年儿童选择榜样?;请问媒体在这方面应怎样做好宣传工作?
21.红星照耀中国;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关爱部下、为人豪爽、大公无私
22.我们读书不能不求甚解。只有专注于理解书籍内容,才能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也不能一目十行地读书,要注重读书的深度而不是速度。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会书中的精髓。
【知识点】主题活动;《朝花夕拾》;《西游记》;《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新闻采访。解答此题,要明确采访对象的身份,针对身份设计问题,问题应该是受访者工作或生活领域的范围,围绕中心话题即可。
(2)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即可。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阐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20.本题考查采访问题设计。A.根据专家的答语“我认为,在引导少年儿童选择榜样时,学校和家长要讲究方式方法,真正了解他们关注榜样哪些方面的信息,找到值得学习的地方”可提出问题:请问学校和家长应怎样引导少年儿童选择榜样 B.根据专家的答语“媒体对榜样的宣传要贴近少年儿童的兴趣,把趣味性与教育性结合起来。对传统榜样人物,要重视挖掘新时代精神内涵,使其焕发新魅力。对新选树的榜样,也要重视精神内涵的宣传与展示,从而得到少年儿童的认可与接纳”可设计问题。
故答案为:请问学校和家长应怎样引导少年儿童选择榜样?请问媒体在这方面应怎样做好宣传工作?
2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对于《朝花夕拾》中长妈妈这一人物,通过列举她给“我”讲规矩礼节和买《山海经》的典型事例,展现其复杂的形象特点,塑造人物的方法通常是通过具体的事例以及对人物的各种描写来展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瞻仰烈士公墓思考“生命的意义”这一情节,突出了他的高尚精神,其塑造方法结合了作者自身经历和人物内心独白。《西游记》里选取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情节能很好地体现他除恶务尽、机智过人、疾恶如仇的特点,其塑造人物依靠丰富想象和离奇情节。《红星照耀中国》中彭德怀让马给部下骑的情节,反映出他关爱部下等品质,通过访谈、对话的方式来呈现。
故答案为:红星照耀中国;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关爱部下、为人豪爽、大公无私
22.本题考查自由表达观点,开放类试题,对题目中给出的观点进行反驳,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即可。
故答案为:我们读书不能不求甚解。只有专注于理解书籍内容,才能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也不能一目十行地读书,要注重读书的深度而不是速度。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会书中的精髓。
23.【答案】例文:
镜头下的温暖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个镜头始终难以忘怀,它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内心的角落。
那是一个冬日的傍晚,寒风凛冽,街上的行人都裹紧了衣服,匆匆赶路。我结束了一天的学习,疲惫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过一个街角时,我看到了一个小小的摊位,一位老人正守在那里卖烤红薯。
老人穿着一件破旧的棉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他的眼神却十分温和。摊位前的烤炉里,红薯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我忍不住走上前去,买了一个烤红薯。
在老人为我挑选红薯的时候,我注意到他的手冻得通红,长满了冻疮。但他的动作却十分熟练,仔细地挑选着,仿佛在对待一件珍贵的宝贝。
当我接过烤红薯,准备付钱时,却发现自己的钱包不见了。我顿时慌了神,脸上露出了尴尬和焦急的神色。老人似乎看出了我的窘迫,微笑着说:“孩子,没关系,这个红薯就当爷爷送给你吃了。”我连忙摇头,说:“爷爷,这怎么行?我回去拿了钱再给您送来。”老人却摆摆手说:“不用了,孩子,天这么冷,赶紧回家吧。”
那一刻,我望着老人慈祥的面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平凡而又温暖的一幕,被我的“镜头”定格下来。
在这个寒冷的冬日,老人的善良和温暖就像一团火,不仅温暖了我的身体,更温暖了我的心灵。从那以后,每当我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我都会想起那个寒风中的老人,想起他那温暖的笑容和善良的举动。
这个镜头,成为了我人生中最珍贵的回忆,它让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温暖和善良存在,它们如同点点星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知识点】记叙文;话题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的关键词有“镜头”“生活点滴”“美好回忆”“时代变迁”“场景”等,中心话题是通过生活中的“镜头”记录难忘的场景和回忆。
【题干分析】① 材料中列举了各种令人难忘的场景,如家人牵手、师生讨论、少年奔跑等,意在引导我们回忆生活中那些具有意义和价值的瞬间。② 写作思路:写作中心可以是通过某个特定的“镜头”展现亲情、友情、奋斗精神或时代进步等。角度可以是“这个镜头是什么”,详细描述场景的细节和特点;“为什么这个镜头让我念念不忘”,深入挖掘背后的情感和意义;“这个镜头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阐述其带来的启示和改变。写作误区可能是对镜头场景描述不够生动具体,或者在阐述意义和影响时过于空洞。作文开头可以设置悬念或通过环境描写引入“镜头”,事例素材可以选取家庭聚会、校园活动、社会热点等,结尾可以呼应开头,深化主题。
【立意提取】
1.镜头里的亲情:开篇描述一个家庭聚会的欢乐场景,然后讲述这个场景中家人之间的互动如何体现亲情,最后强调亲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镜头中的青春风采:先呈现操场上同学们奋力运动的镜头,接着分析青春活力和拼搏精神在其中的体现,最后表达对青春的赞美和珍惜。
【点评】本题考查话题作文。文章应当素材丰富,列举了相关的事例或引用了恰当的名言警句,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同时要做到用词准确,文笔流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并且文章观点要明确,作者对话题应当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立意深远,能引发读者的思考。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