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深圳市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7-10 17:22:16

文档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前八题每小题1.5分,共12分,后四题每小题2分,共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深圳) 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下哪个是化学变化
A.洗涤小麦 B.晒干小麦 C.烘烤小麦 D.研磨小麦
2.(2024·深圳) 化学与环境、资源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接排放未处理的污水可以节约成本
B.思考乐华华同学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可以促进节能环保
C.回收废旧塑料制品,可以直接大量焚烧排放
D.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可以提高产量
3.(2024·深圳) 帮助思考乐长银同学分析下列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A.两个氯原子
B.一个二氧化硫分子
C.氧化铝
D.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4.(2024·深圳) 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A.活性炭净化空气,利用碳的可燃性
B.无水种植需要肥料(含),植物生长需要钾、氮肥
C.泡沫灭火器灭火,破坏燃烧的条件
D.蔗糖溶解,分子在不断运动
5.(2024·深圳) 嫦娥五号从月球上带回来的样品有氦气和钛铁矿石,下列有关氦、钛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1个氦原子含有4个质子 B.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C.钛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2 D.He和Ti分别可以表示单质
6.(2024·深圳) 梓醇()是中药材地黄的主要成分,下列关于梓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三个元素组成
B.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C.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构成
7.(2024·深圳) 以下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如图甲,思考乐大海同学滴入硫酸铜溶液后,可以用铁把铜析出
B.反应后电子秤的示数为230.5g
C.对比实验乙的①③:可以探究接触空气是否是铁生锈的条件之一
D.图乙一周过后,②铁钉产生的铁锈最多
8.(2024·深圳) 思考乐小丁同学发现和在同一条件下会发生两个化学反应。一般反应Ⅰ来制取甲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反应Ⅰ中,参加反应的和的分子个数比为
B.反应Ⅱ前后的分子数量发生改变
C.小丁同学想要增加甲醇的产量,就要减少反应Ⅱ的发生
D.利用这两个反应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可以产生燃料
9.(2024·深圳) 下图是几种物质生成水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可以表示为制取的反应
B.③可以表示为NaOH与的反应
C.④可以表示为与Al的反应
D.⑤反应中用的纯净物中含有氢元素
10.(2024·深圳) 下列做法不可以完成的是
A.辨别空气、和——将燃着的木条伸入
B.辨别黄铜合金和黄金——用酒精灯烧
C.辨别纯净水和海水——晒干
D.将溶解色素的水分离——静置沉淀
11.(2024·深圳)、溶解度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0℃时,思考乐琴琴同学将放入100g水中得到100.14g溶液
B.40℃时,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仍是饱和溶液
C.40℃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7%
D.40℃时,溶解度比溶解度大
12.(2024·深圳) 扬扬同学发现染布前可以用盐酸洗去布料表面部分碱性物质(如KOH),染色后用5%,10%,20%的醋酸溶液与等浓度等质量的KOH溶液反应,pH值变化如下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KOH来源:
B.扬扬用盐酸清洗布料后不用用水冲洗,因为盐酸没有腐蚀性
C.如图所示,醋酸浓度越高所需醋酸溶液体积越大
D.由图像可知,随着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用量的增加,pH值趋近于4.0
二、综合题
13.(2024·深圳) 思考乐俊宇同学想要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
(1)实验室制取的方程式:   ;
(2)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   。(填序号)
(3)干燥气体,从E中的   口通入。
(4)模拟海洋生态系统
①绿色植物在生态箱中通过呼吸作用和   作用参与碳循环;
②俊宇向生态箱中通入,一段时间后烧杯中出现现象为   ;
③测得生态箱内pH值下降,原因是   。
④请你列举一条具体措施减少大气中排放量,结合生活实际:   。
14.(2024·深圳) 思考乐小丽同学想制作防龋齿牙膏,探究乳酸的化学性质。
(1)小丽发现龋齿会影响葡萄糖在嘴中转化为乳酸,如下图,在第   分钟时,葡萄糖全转化为乳酸,龋齿越严重pH越   。
(2)甲:向溶液中加入乳酸,   
乙:向NaOH溶液溶液中加入乳酸,无明显变化
丙:向Zn粉中加入乳酸,有气泡产生
(3)Zn与HCl反应也有气泡产生,请你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
(4)乳酸与金属氧化物也会反应,请写出金属氧化物   (化学式)
(5)乳酸是否与NaOH溶液反应,请写出具体操作,并使实验现象明显。
具体操作:   ;
现象:   ;
结论:   。
15.(2024·深圳) 铁黄(FeOOH)是一种颜料,以某硫铁矿废渣(主要成分,含有少量的,其余成分不考虑)为原料,制取铁黄,以下是制取工艺流程。
注:铁黄不与水反应,不与水和反应
(1)过程Ⅰ的化学方程式为   ,滤渣Ⅰ中的物质有   (填化学式);
(2)过程Ⅱ的操作名称为   ;
(3)过程Ⅲ中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①FeOOH随着温度的升高,可以加热分解成,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温度不同时,生成的颜色如下表:
温度/℃ 400 700 750 800
颜色 橘红 鲜红 鲜红 暗红
如果思考乐希希同学想获得鲜红的,应把温度控制在   。
16.(2024·深圳) 【科普材料】
中国天宫空间站三名航天员每日需要,固体燃料氧气发生器制氧,是航天员安全可靠的供氧途径之一。向氧气发生器加入粉末状的铁粉和氯酸钠();点燃铁粉,铁粉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受热分解为NaCl和。
(1)氯酸钠受热分解所需能量来自于   ;
(2)三名航天员4天所需共9.6kg,则理论上至少需要加热分解的质量为多少?(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5,列出化学方程式写出完整过程计算)
(3)①加热和混合物制取的化学方程式   ;
②在一定条件下,制取相同质量的,则加热分解   (选填/)所需质量更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洗涤小麦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 晒干小麦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 烘烤小麦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 研磨小麦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答案】B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 直接排放未处理的污水会造成水体污染 ,不符合题意;
B、 思考乐华华同学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可以促进节能环保 ,符合题意;
C、 塑料焚烧会产生有害物质,回收的塑料制品不能大量焚烧,以防止造成污染,不符合题意;
D、 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水、空气、环境等污染原因分析,由此确定各说明是否合理。
3.【答案】A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表示一个氯分子中含两个氯原子 ,符合题意;
B、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 ,不符合题意;
C、为氧化铝的化学式 ,不符合题意;
D、表示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B、根据化学式可表示一个分子分析;
C、根据氧化铝化学式书写分析;
D、根据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分析。
4.【答案】A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活性炭净化空气,利用碳的吸附性,符合题意;
B、 硝酸钾中含有植物生长需要钾、氮元素 ,不符合题意;
C、 泡沫灭火器灭火,破坏燃烧的条件与氧气接触,达到灭火目的 ,不符合题意;
D、 蔗糖溶解,是由于分子的不断运动 ,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中间,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根据活性炭有吸附性分析;
B、根据植物生长需氮、磷、钾元素分析;
C、根据灭火原理分析;
D、根据分子的不断运动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 1个氦原子含有2个质子 ,不符合题意;
B、 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 ,单位为“1”不是“g”,不符合题意;
C、 钛原子的电子数=原子序数=22 ,不符合题意;
D、 He和Ti形成的单质都由原子构成,元素符号可以表示单质 ,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分析;
B、根据元素符号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分析;
C、根据原子中电子数=原子序数分析;
D、根据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元素符号表示该物质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 梓醇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B、 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2×15):(16×10)=9:8 ,不符合题意;
C、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15):22:(16×10),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符合题意;
D、 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由分子构成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
B、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D、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分子构成分析。
7.【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解析】【解答】A、涉及生成物名称的描述为结论,不是现象,不符合题意;
B、 铁与硫酸铜反应不涉及气体,反应前后容器内总质量不变,反应后电子秤的示数为230.5g ,符合题意;
C、 对比实验乙的①③:可以探究接触水是否是铁生锈的条件之一 ,不符合题意;
D、 图乙一周过后, ① 铁钉产生的铁锈最多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涉及生成物名称的描述为结论分析;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C、根据①③变量为水分析;
D、根据铁生锈条件分析。
8.【答案】B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 在反应Ⅰ方程式为CO2 +3H2=CH4O+H2O,参加反应的和的分子个数比为 ,不符合题意;
B、 反应Ⅱ方程式为CO2 +H2=CO+H2O,前后的分子数量没有发生改变 ,符合题意;
C、 小丁同学想要增加甲醇的产量,就要增加反应Ⅰ的发生,减少反应Ⅱ的发生 ,不符合题意;
D、 利用这两个反应使二氧化碳作反应物,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可以产生燃料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所给微观图示写出反应方程式确定分子比分析;
B、根据所给粒子确定反应方程式,从而确定分子数量是否变化分析;
C、根据反应Ⅱ消耗二氧化碳和氢气分析;
D、根据反应中二氧化碳为反应物,质量会减少分析。
9.【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A、 ①可以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不符合题意;
B、 ③可以表示为NaOH与的反应 ,不符合题意;
C、 铝和硝酸银反应不会生成水,④不能表示为与Al的反应 ,符合题意;
D、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⑤反应中用的纯净物中含有氢元素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分析;
B、根据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分析;
C、根据金属与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分析;
D、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10.【答案】D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氮气不支持燃烧,氧气支持燃烧,空气中氧气浓度小于氧气,木条燃烧剧烈程度不同,用燃着木条伸入瓶中,通过燃烧现象可辨别空气、氮气和氧气,不符合题意;
B、铜与氧气反应会生成黑色氧化铜,黄金不能与氧气反应,用酒精灯烧可区别黄铜和黄金,不符合题意;
C、海水晒干会析出氯化钠固体,用晒干的方法可辨别纯净水和海水 ,不符合题意;
D、静置沉淀,只是使液体和固体分层,但没有将溶解色素的水分离 ,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氧气、氮气、空气中木条燃烧现象不同分析;
B、根据铜与氧气反应会生成黑色氧化铜,黄金不能与氧气反应分析;
C、根据海水晒干会析出氯化钠固体分析;
D、根据静置沉淀并未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分析。
11.【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 4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4克,将0.14克氢氧化钙放入100克水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0.14g溶液,符合题意;
B、 40℃时,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 40℃时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降温后变成不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
C、 40℃时,溶解度为117,则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不符合题意;
D、 40℃时,溶解度比溶解度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所给溶解度确定所给物质是否能全部溶解, 由此计算溶液质量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分析;
C、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溶解度分析;
D、根据所给溶解度曲线确定两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分析。
12.【答案】D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方程式为 ,不符合题意;
B、盐酸为强酸,具有腐蚀性,不符合题意;
C、 醋酸浓度越高所需醋酸溶液体积越小,不符合题意;
D、 由图像可知,随着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用量的增加,pH值趋近于4.0 ,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书写方程式要配平分析;
B、根据盐酸的腐蚀性分析;
C、根据醋酸浓度越高等体积中溶质质量越多分析;
D、根据图像中所给数据分析。
13.【答案】(1)
(2)BC
(3)a
(4)光合;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绿色出行
【知识点】气体的净化(除杂、除水);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实验室常用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2)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常温,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应选择发生和收集装置为BC。
(3)干燥二氧化碳时,为使药品充分接触,气体人E中的a管进入。
(4) ①绿色植物在生态箱中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碳循环。 ②向生态箱中通入,一段时间后烧杯中出现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测得生态箱内pH值下降, 是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④绿色出行、减少化石燃料使用等都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分析】(1)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分析;
(2)根据反应物状态、条件及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装置分析;
(3)根据干燥气体导管长进短出分析;
(4)根据碳循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分析。
14.【答案】(1)20;小
(2)产生气泡
(3)
(4)ZnO(合理即可)
(5)向滴有无色酚酞的NaOH溶液滴加过量的乳酸;溶液由红色变无色;乳酸能与NaOH溶液反应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1)由图示可知,当时间为20分钟时,pH最小,即葡萄糖全转化为乳酸,龋齿越严重pH越小。
(2)向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乳酸,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3) Zn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方程式为 。
(4) ZnO 、Fe2O3等都属于金属氧化物。
(5)乳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可借助酸碱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具体操作为 向滴有无色酚酞的NaOH溶液滴加过量的乳酸 ,溶液由红色变无色,证明乳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分析】(1)根据葡萄糖全部转化为乳酸时酸性最强,pH最小分析;
(2)根据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分析;
(3)根据 Zn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分析;
(4)根据金属氧化物为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分析;
(5)根据乳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可借助酸碱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分析。
15.【答案】(1)2;SiO2
(2)过滤
(3)复分解
(4);700℃~750℃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 过程Ⅰ加入过量硫酸,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滤渣Ⅰ中的物质为未反应的 SiO2 。
(2) 过程Ⅱ分离出滤液和滤渣,操作名称为过滤。
(3)所给反应为盐和碱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4) ① FeOOH随着温度的升高,可以加热分解成, 同时生成水,反应方程式为 。 ② 由表中数据可知,要想获得鲜红的,应把温度控制 700℃~750℃ 。
【分析】(1)根据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分析;
(2)根据过滤原理分析;
(3)根据酸、碱、盐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分析;
(4)根据FeOOH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铁和水及表中所给数据分析。
16.【答案】(1)铁粉的剧烈燃烧
(2)解:设理论上至少需要加热分解的质量为x
答:理论上至少需要加热分解NaClO3的质量为21.3kg。
(3);NaClO3
【知识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由题中所给信息可知, 氯酸钠受热分解所需能量来自于铁粉燃烧。
(3) ①加热和混合物制取,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
②设生成9.6kg氧气需氯酸钾质量为a
2KClO3 2KCl + 3O2↑
245   96
a   9.6kg
245:96=a:9.6kg
a=24.5kg,则在一定条件下,制取相同质量的,加热分解NaClO3 所需质量更少。
【分析】(1)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及燃烧放热分析;
(2)根据生成氧气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 NaClO3 的质量分析;
(3)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生成相等质量的氧气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所需氯酸钠和氯酸钾质量分析。
1 / 1广东省深圳市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前八题每小题1.5分,共12分,后四题每小题2分,共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深圳) 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下哪个是化学变化
A.洗涤小麦 B.晒干小麦 C.烘烤小麦 D.研磨小麦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洗涤小麦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 晒干小麦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 烘烤小麦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 研磨小麦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2024·深圳) 化学与环境、资源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接排放未处理的污水可以节约成本
B.思考乐华华同学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可以促进节能环保
C.回收废旧塑料制品,可以直接大量焚烧排放
D.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可以提高产量
【答案】B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 直接排放未处理的污水会造成水体污染 ,不符合题意;
B、 思考乐华华同学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可以促进节能环保 ,符合题意;
C、 塑料焚烧会产生有害物质,回收的塑料制品不能大量焚烧,以防止造成污染,不符合题意;
D、 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水、空气、环境等污染原因分析,由此确定各说明是否合理。
3.(2024·深圳) 帮助思考乐长银同学分析下列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A.两个氯原子
B.一个二氧化硫分子
C.氧化铝
D.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答案】A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表示一个氯分子中含两个氯原子 ,符合题意;
B、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 ,不符合题意;
C、为氧化铝的化学式 ,不符合题意;
D、表示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B、根据化学式可表示一个分子分析;
C、根据氧化铝化学式书写分析;
D、根据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分析。
4.(2024·深圳) 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A.活性炭净化空气,利用碳的可燃性
B.无水种植需要肥料(含),植物生长需要钾、氮肥
C.泡沫灭火器灭火,破坏燃烧的条件
D.蔗糖溶解,分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A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活性炭净化空气,利用碳的吸附性,符合题意;
B、 硝酸钾中含有植物生长需要钾、氮元素 ,不符合题意;
C、 泡沫灭火器灭火,破坏燃烧的条件与氧气接触,达到灭火目的 ,不符合题意;
D、 蔗糖溶解,是由于分子的不断运动 ,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中间,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根据活性炭有吸附性分析;
B、根据植物生长需氮、磷、钾元素分析;
C、根据灭火原理分析;
D、根据分子的不断运动分析。
5.(2024·深圳) 嫦娥五号从月球上带回来的样品有氦气和钛铁矿石,下列有关氦、钛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1个氦原子含有4个质子 B.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C.钛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2 D.He和Ti分别可以表示单质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 1个氦原子含有2个质子 ,不符合题意;
B、 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 ,单位为“1”不是“g”,不符合题意;
C、 钛原子的电子数=原子序数=22 ,不符合题意;
D、 He和Ti形成的单质都由原子构成,元素符号可以表示单质 ,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分析;
B、根据元素符号最下面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分析;
C、根据原子中电子数=原子序数分析;
D、根据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元素符号表示该物质分析。
6.(2024·深圳) 梓醇()是中药材地黄的主要成分,下列关于梓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三个元素组成
B.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C.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构成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 梓醇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B、 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2×15):(16×10)=9:8 ,不符合题意;
C、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15):22:(16×10),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符合题意;
D、 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由分子构成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
B、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D、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分子构成分析。
7.(2024·深圳) 以下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如图甲,思考乐大海同学滴入硫酸铜溶液后,可以用铁把铜析出
B.反应后电子秤的示数为230.5g
C.对比实验乙的①③:可以探究接触空气是否是铁生锈的条件之一
D.图乙一周过后,②铁钉产生的铁锈最多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解析】【解答】A、涉及生成物名称的描述为结论,不是现象,不符合题意;
B、 铁与硫酸铜反应不涉及气体,反应前后容器内总质量不变,反应后电子秤的示数为230.5g ,符合题意;
C、 对比实验乙的①③:可以探究接触水是否是铁生锈的条件之一 ,不符合题意;
D、 图乙一周过后, ① 铁钉产生的铁锈最多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涉及生成物名称的描述为结论分析;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C、根据①③变量为水分析;
D、根据铁生锈条件分析。
8.(2024·深圳) 思考乐小丁同学发现和在同一条件下会发生两个化学反应。一般反应Ⅰ来制取甲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反应Ⅰ中,参加反应的和的分子个数比为
B.反应Ⅱ前后的分子数量发生改变
C.小丁同学想要增加甲醇的产量,就要减少反应Ⅱ的发生
D.利用这两个反应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可以产生燃料
【答案】B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 在反应Ⅰ方程式为CO2 +3H2=CH4O+H2O,参加反应的和的分子个数比为 ,不符合题意;
B、 反应Ⅱ方程式为CO2 +H2=CO+H2O,前后的分子数量没有发生改变 ,符合题意;
C、 小丁同学想要增加甲醇的产量,就要增加反应Ⅰ的发生,减少反应Ⅱ的发生 ,不符合题意;
D、 利用这两个反应使二氧化碳作反应物,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可以产生燃料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所给微观图示写出反应方程式确定分子比分析;
B、根据所给粒子确定反应方程式,从而确定分子数量是否变化分析;
C、根据反应Ⅱ消耗二氧化碳和氢气分析;
D、根据反应中二氧化碳为反应物,质量会减少分析。
9.(2024·深圳) 下图是几种物质生成水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可以表示为制取的反应
B.③可以表示为NaOH与的反应
C.④可以表示为与Al的反应
D.⑤反应中用的纯净物中含有氢元素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A、 ①可以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不符合题意;
B、 ③可以表示为NaOH与的反应 ,不符合题意;
C、 铝和硝酸银反应不会生成水,④不能表示为与Al的反应 ,符合题意;
D、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⑤反应中用的纯净物中含有氢元素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分析;
B、根据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分析;
C、根据金属与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分析;
D、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10.(2024·深圳) 下列做法不可以完成的是
A.辨别空气、和——将燃着的木条伸入
B.辨别黄铜合金和黄金——用酒精灯烧
C.辨别纯净水和海水——晒干
D.将溶解色素的水分离——静置沉淀
【答案】D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氮气不支持燃烧,氧气支持燃烧,空气中氧气浓度小于氧气,木条燃烧剧烈程度不同,用燃着木条伸入瓶中,通过燃烧现象可辨别空气、氮气和氧气,不符合题意;
B、铜与氧气反应会生成黑色氧化铜,黄金不能与氧气反应,用酒精灯烧可区别黄铜和黄金,不符合题意;
C、海水晒干会析出氯化钠固体,用晒干的方法可辨别纯净水和海水 ,不符合题意;
D、静置沉淀,只是使液体和固体分层,但没有将溶解色素的水分离 ,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氧气、氮气、空气中木条燃烧现象不同分析;
B、根据铜与氧气反应会生成黑色氧化铜,黄金不能与氧气反应分析;
C、根据海水晒干会析出氯化钠固体分析;
D、根据静置沉淀并未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分析。
11.(2024·深圳)、溶解度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0℃时,思考乐琴琴同学将放入100g水中得到100.14g溶液
B.40℃时,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仍是饱和溶液
C.40℃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7%
D.40℃时,溶解度比溶解度大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 4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4克,将0.14克氢氧化钙放入100克水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0.14g溶液,符合题意;
B、 40℃时,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 40℃时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降温后变成不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
C、 40℃时,溶解度为117,则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不符合题意;
D、 40℃时,溶解度比溶解度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所给溶解度确定所给物质是否能全部溶解, 由此计算溶液质量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分析;
C、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溶解度分析;
D、根据所给溶解度曲线确定两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分析。
12.(2024·深圳) 扬扬同学发现染布前可以用盐酸洗去布料表面部分碱性物质(如KOH),染色后用5%,10%,20%的醋酸溶液与等浓度等质量的KOH溶液反应,pH值变化如下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KOH来源:
B.扬扬用盐酸清洗布料后不用用水冲洗,因为盐酸没有腐蚀性
C.如图所示,醋酸浓度越高所需醋酸溶液体积越大
D.由图像可知,随着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用量的增加,pH值趋近于4.0
【答案】D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方程式为 ,不符合题意;
B、盐酸为强酸,具有腐蚀性,不符合题意;
C、 醋酸浓度越高所需醋酸溶液体积越小,不符合题意;
D、 由图像可知,随着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用量的增加,pH值趋近于4.0 ,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书写方程式要配平分析;
B、根据盐酸的腐蚀性分析;
C、根据醋酸浓度越高等体积中溶质质量越多分析;
D、根据图像中所给数据分析。
二、综合题
13.(2024·深圳) 思考乐俊宇同学想要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
(1)实验室制取的方程式:   ;
(2)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   。(填序号)
(3)干燥气体,从E中的   口通入。
(4)模拟海洋生态系统
①绿色植物在生态箱中通过呼吸作用和   作用参与碳循环;
②俊宇向生态箱中通入,一段时间后烧杯中出现现象为   ;
③测得生态箱内pH值下降,原因是   。
④请你列举一条具体措施减少大气中排放量,结合生活实际:   。
【答案】(1)
(2)BC
(3)a
(4)光合;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绿色出行
【知识点】气体的净化(除杂、除水);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实验室常用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2)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常温,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应选择发生和收集装置为BC。
(3)干燥二氧化碳时,为使药品充分接触,气体人E中的a管进入。
(4) ①绿色植物在生态箱中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碳循环。 ②向生态箱中通入,一段时间后烧杯中出现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测得生态箱内pH值下降, 是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④绿色出行、减少化石燃料使用等都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分析】(1)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分析;
(2)根据反应物状态、条件及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装置分析;
(3)根据干燥气体导管长进短出分析;
(4)根据碳循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分析。
14.(2024·深圳) 思考乐小丽同学想制作防龋齿牙膏,探究乳酸的化学性质。
(1)小丽发现龋齿会影响葡萄糖在嘴中转化为乳酸,如下图,在第   分钟时,葡萄糖全转化为乳酸,龋齿越严重pH越   。
(2)甲:向溶液中加入乳酸,   
乙:向NaOH溶液溶液中加入乳酸,无明显变化
丙:向Zn粉中加入乳酸,有气泡产生
(3)Zn与HCl反应也有气泡产生,请你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
(4)乳酸与金属氧化物也会反应,请写出金属氧化物   (化学式)
(5)乳酸是否与NaOH溶液反应,请写出具体操作,并使实验现象明显。
具体操作:   ;
现象:   ;
结论:   。
【答案】(1)20;小
(2)产生气泡
(3)
(4)ZnO(合理即可)
(5)向滴有无色酚酞的NaOH溶液滴加过量的乳酸;溶液由红色变无色;乳酸能与NaOH溶液反应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1)由图示可知,当时间为20分钟时,pH最小,即葡萄糖全转化为乳酸,龋齿越严重pH越小。
(2)向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乳酸,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3) Zn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方程式为 。
(4) ZnO 、Fe2O3等都属于金属氧化物。
(5)乳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可借助酸碱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具体操作为 向滴有无色酚酞的NaOH溶液滴加过量的乳酸 ,溶液由红色变无色,证明乳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分析】(1)根据葡萄糖全部转化为乳酸时酸性最强,pH最小分析;
(2)根据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分析;
(3)根据 Zn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分析;
(4)根据金属氧化物为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分析;
(5)根据乳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可借助酸碱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分析。
15.(2024·深圳) 铁黄(FeOOH)是一种颜料,以某硫铁矿废渣(主要成分,含有少量的,其余成分不考虑)为原料,制取铁黄,以下是制取工艺流程。
注:铁黄不与水反应,不与水和反应
(1)过程Ⅰ的化学方程式为   ,滤渣Ⅰ中的物质有   (填化学式);
(2)过程Ⅱ的操作名称为   ;
(3)过程Ⅲ中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①FeOOH随着温度的升高,可以加热分解成,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温度不同时,生成的颜色如下表:
温度/℃ 400 700 750 800
颜色 橘红 鲜红 鲜红 暗红
如果思考乐希希同学想获得鲜红的,应把温度控制在   。
【答案】(1)2;SiO2
(2)过滤
(3)复分解
(4);700℃~750℃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 过程Ⅰ加入过量硫酸,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滤渣Ⅰ中的物质为未反应的 SiO2 。
(2) 过程Ⅱ分离出滤液和滤渣,操作名称为过滤。
(3)所给反应为盐和碱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4) ① FeOOH随着温度的升高,可以加热分解成, 同时生成水,反应方程式为 。 ② 由表中数据可知,要想获得鲜红的,应把温度控制 700℃~750℃ 。
【分析】(1)根据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分析;
(2)根据过滤原理分析;
(3)根据酸、碱、盐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分析;
(4)根据FeOOH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铁和水及表中所给数据分析。
16.(2024·深圳) 【科普材料】
中国天宫空间站三名航天员每日需要,固体燃料氧气发生器制氧,是航天员安全可靠的供氧途径之一。向氧气发生器加入粉末状的铁粉和氯酸钠();点燃铁粉,铁粉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受热分解为NaCl和。
(1)氯酸钠受热分解所需能量来自于   ;
(2)三名航天员4天所需共9.6kg,则理论上至少需要加热分解的质量为多少?(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5,列出化学方程式写出完整过程计算)
(3)①加热和混合物制取的化学方程式   ;
②在一定条件下,制取相同质量的,则加热分解   (选填/)所需质量更少。
【答案】(1)铁粉的剧烈燃烧
(2)解:设理论上至少需要加热分解的质量为x
答:理论上至少需要加热分解NaClO3的质量为21.3kg。
(3);NaClO3
【知识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由题中所给信息可知, 氯酸钠受热分解所需能量来自于铁粉燃烧。
(3) ①加热和混合物制取,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
②设生成9.6kg氧气需氯酸钾质量为a
2KClO3 2KCl + 3O2↑
245   96
a   9.6kg
245:96=a:9.6kg
a=24.5kg,则在一定条件下,制取相同质量的,加热分解NaClO3 所需质量更少。
【分析】(1)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及燃烧放热分析;
(2)根据生成氧气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 NaClO3 的质量分析;
(3)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生成相等质量的氧气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所需氯酸钠和氯酸钾质量分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