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课件 教学设计 导学案 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课件 教学设计 导学案 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27 11:57:04

文档简介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过程,认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指导思想;
(2)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它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认识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学生身边的社会状况,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产生的影响;
(2)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邓小平、江泽民等党中央理论形成创新的过程及内容,体验其实事求是的理论品格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2)通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认识坚持党的领导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难点:如何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实质?
【教材分析】 .
本课属于人教版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第三课。教材从分三目介绍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第一目“伟大的转折”实际上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现的重要前提,当然它也是邓小平理论出现的直接背景之一。其中,“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围绕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讲述了伟大转折的宣言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并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邓小平理论开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使社会主义获得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机制,是世界社会主义复兴的希望之路。由于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所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的文字与影视资料非常丰富,建议在教学时进行适当补充,以增强学生对这一时期所诞生的伟大理论的感性了解,为深入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地位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对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十分感兴趣,尤其现在的教材图文并茂,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理性思维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所以,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景、启发式谈话法和讨论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当今的学生与以往相比,更需要对世界的了解与关注,真实感受到历史与生活的联系,历史与个人的联系,感受到科技的发展进步对人类的生活方式方式、交往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的巨大影响,想让历史贴近自己。由此看来,基础知识的讲述是必要的,但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理应提到更高的层次。
【教学过程】 .
【讲授】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
2014年8月20日,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同志。他强调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就是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才能取得成功,并将继续取得成功。这体现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那么,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重大理论探索有哪些?这些理论是如何形成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
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新变化。
(1)国际形势新变化: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国内形势新变化: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3、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1)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
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建设道路: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
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三个有利于
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3)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4、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5、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意义:
(1)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2)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过渡>1997年3月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
这反映世界对中国发展的关注,中国新的领导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理论上又会有哪些新的发展呢?
1989年,江泽民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成为中共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新的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开讲了】解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今天,我们借鉴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的形式,举办一个“解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专题讲座。同学们,你们谁愿意来当小专家主持这次讲座?谈谈你对这一重要思想的认识。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过渡>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是随着时代的变革而不断发展、完善的。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胡锦涛当选为总书记,第二年,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科学发展观”。2012年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同年,提出“中国梦”的重要理论。
<知识延伸> “科学发展观”、“中国梦”重要思想
<合作探究>
安年教授指出:“本世纪(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个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结合史实思考,你同意上面的观点吗?探讨两次改革给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综合探究>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本课小结】
20世纪前期,中国人民唱着“东方红”,在毛泽东思想的引导下,“当家作主站起来”;20世纪后期,中国人民唱着“春天的故事”,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改革开放富起来”;21世纪的今天,让我们在“中国梦”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迎来更加美好、辉煌的明天!
【课后作业】课外调查
调查自己的家庭,今天和30年前相比,在家具和服装方面都有哪些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与思想观念之间的联系。
课件29张PPT。普 通 高 中 课 程 标 准 实 验 教 科 书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娄底三中 李艳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课程标准:
1、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2、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一、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新变化。(1)国际形势新变化:(2)国内形势新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萌芽成熟并形成体系提出初步形成写入党章体系的完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1982年,中共十二大1987年,中共十三大1992年,“南方谈话”1992年,中共十四大1997年,中共十五大一、邓小平理论“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材料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社论(经华国锋批准)
材料二:
粉碎“四人帮”之初,“左”的错误没有完全纠正。1977年和1978年 ,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
——邓小平 (1987年4月)
思考:“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实 质:继续“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
影 响:“文革”的错误得不到彻底纠正,出现“文革”后
的 “两年徘徊”。1978年底 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材料: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 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1月
思考:引发“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导火线是什么?这一讨论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导火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影 响: ? 打破“两个凡是”的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北京)重大决策: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揭开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意 义: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萌芽成熟并形成体系提出初步形成写入党章体系的完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1982年,中共十二大1987年,中共十三大1992年,“南方谈话”1992年,中共十四大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思想路线;
转移工作重心。一、邓小平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明确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次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的概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第一步,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共十三大(1987年、北京)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萌芽成熟并形成体系提出初步形成写入党章体系的完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1982年,中共十二大1987年,中共十三大1992年,“南方谈话”1992年,中共十四大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思想路线;
转移工作重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邓小平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道路。 深圳的“蛇口风波”
1988年1月13日晚,三名来自内地的著名青年干部思想教育专家李燕杰、曲啸等,在深圳蛇口与近70名蛇口青年面对面座谈。在座谈会上关于“到特区创业能不能为自己‘淘金’ ” 成了青年人和教育家争议的焦点。一番唇枪舌剑之后,引起轩然大波。这被称作“蛇口风波”。关键词一:“淘金者”到底是好,还是坏? 经济特区建立后,福建同日本日立公司合资兴办了福建日立电
视机有限公司,由于“左”的思想迷雾重重,这个“新生儿”
被扣上了“卖国主义”的帽子,一位高层领导甚至把此公司定
性为“殖民地性质厂子”。 ——《复兴之路》经济特区设立后不久,有人说:深圳只有红旗没变,其他都变
成资本主义的了。 ——《复兴之路》当年争论的最大问题在哪里呢,股份制再搞下去不就会变为私
有制?股份制就是私有制,股份制是资本主义下才有的东西,
社会主义下怎么会有这东西呢?
——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 年广九创办“安徽芜湖傻子瓜
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1981年
至1984年,年广九的雇工由3人发
展到103人,仅1984年就纳税30多
万元。很快年广九成为中国最早的
百万富翁之一。这时,对于雇工超
过80人的大户是否肯定其合法地位,上上下下争议很大。而“资本家复辟”、“剥削”等帽子也都戴到了年广九的头上,不少人提出要“办”年广九。关键词二:这到底还是不是社会主义?“南方谈话”中最核心的内容一是针对姓“社”姓“资”的干扰。
(“三个有利于”标准)
二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1992年3月,芜湖市检察院主动撤诉,年广九被宣告无罪释放。
有人认为,邓小平又一次拯救了年广九。
1994年,年广九再出山,成立安徽芜湖傻子瓜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2008年,年广九依旧采取专卖店包围超市的策略与同行竞争。 1992年,88高龄的邓小平在和广东官员座谈时,再次提到年广九:“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很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100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答案提示: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掌握三个有利于标准,对于消除一些人在姓“资”姓“社”问题上的困惑,进一步解放思想,排除“左”的干扰,推进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三个有利于”标准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有什么重要意义?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萌芽成熟并形成体系提出初步形成写入党章体系的完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1982年,中共十二大1987年,中共十三大1992年,“南方谈话”1992年,中共十四大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思想路线;
转移工作重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的本质;
“三个有利于”标准。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一、邓小平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道路。3、邓小平理论的内容:●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
●在祖国统一问题上:1.指导思想:
2.建设道路:
3.社会发展阶段:
4.基本路线:
5.社会主义的本质:
6.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
7.经济体制: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解放、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三个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邓小平理论4、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5、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意义:(1)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2)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一、邓小平理论 1997年3月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

下一个中国:
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或喜欢的超级力量?解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背 景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回答的问题思想精髓历史地位?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新变化;
?在新时期,中共面临新问题(自我完善、与时俱进)。阐述内涵:2001年;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旗帜。国际形势新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综合国力竞争激烈;
国内形势新变化:改革开放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2002年,中共十六大。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概念: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提出时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一致同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黄安年教授指出:“本世纪(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个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结合史实思考,你同意上面的观点吗?探讨两次改革给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同意。
罗斯福通过新政使美国走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道路,对西方资本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邓小平通过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启示:
要大胆吸收资本主义先进文明成果;
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将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有机统一,防患于未然;
要关注弱势群体利益,建立健全社会主义保障体系;
注意化解社会矛盾,努力建设和谐社会。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国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实 事 求 是
独 立 自 主
群 众 路 线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解 放 思 想
实 事 求 是解 放 思 想
实 事 求 是
与 时 俱 进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导学案)
一、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
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新变化。
国际形势新变化:
国内形势新变化: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过 程
重大事件
重要决策
萌芽
提出
初步形成
成熟并形成体系
体系的完整
写入党章
3、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1)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
指导思想:
建设道路:
社会发展阶段:
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的本质:
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
经济体制:
(2)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
(3)在祖国统一问题上:
4、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5、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意义: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背 景
形成过程
主要内容
回答的问题
思想精髓
历史地位
【合作探究】
黄安年教授指出:“本世纪(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个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结合史实思考,你同意上面的观点吗?探讨两次改革给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综合探究】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思 想 体 系
创 立 者
解 决 问 题
思 想 精 髓
历 史 作 用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课外调查】
调查自己的家庭,今天和30年前相比,在家具和服装方面都有哪些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与思想观念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