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宁海中学2023学年九年级下第二学期五校联考语文试题卷
1.(2023·宁海模拟)根据积累,请完成以下“汉字探源”整理单。
我国古人喜欢“雅玩”——品茗、fén香、听雨、赏雪、候月、zhuó酒、莳花、寻幽、抚琴。这代表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更代表着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
【雅】词义丰富。《____》中的诗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雅”指正统的宫廷乐歌;《出师表》“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一句中的“雅”作形容词,解释为____;后来引申为高雅、文雅等义,例如成语 ③ 。
【玩】形声字。偏旁“王”不是帝王的“王”,而是“玉”,指玉器,本义如图示,表示把玩玉器,这一点与“____”字相似(A.弄 B.现),可见它们意义相近。
(1)根据拼音写汉字。
fén 香,zhuó 酒
(2)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建议。
(3)根据语境,完成①②③填空。
(4)选择正确的选项填在④处。
【答案】(1)焚;酌
(2)这代表着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更代表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3)①诗经;②正确的、规范的;③示例:附庸风雅、温文尔雅、雅俗共赏
(4)A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语序不当
【解析】【分析】
(1) 第1空,fén 香应写作:焚香,不能把”焚“写成”粪“;第2空, zhuó 酒应写作:酌酒,不能写成:浊酒,因为这里的意思是”倒酒喝“,而不是“浑浊的酒”。
故答案为:焚;酌
(2)这个划线句语序不正确,”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递进关系,故”文人生活方式“排在前面,”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排在后面。
故答案为: 这代表着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更代表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3)第1空,《诗经》的诗分为风、雅、颂三类;第2空:察纳雅言的意思是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雅就是正确、规范之意;第3空,雅也有文雅高雅的意思,比如温文尔雅、雅俗共赏等词语。
故答案为: ①诗经;②正确的、规范的;③示例:附庸风雅、温文尔雅、雅俗共赏
(4)弄这个字,上为“玉”,下为“廾”( gǒng),“廾”指双手,所以,“弄”指双手玩赏玉器。而“现”字,左边“玉”,右边是“见”,本义是看见宝玉。
故答案为:A
【点评】
(1)本题考查汉字的准确书写。汉字里许多字同音字和形似字,我们理解了字义,特别是具体语境中的意思,就不容易写错别字了。平时学习要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与积累,读课文时要注意重点字词并积累,尤其是课文后面“读读写写”中要求掌握的,或是课文注解中出现的。
(2)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常见的语病有:句式杂糅、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不合逻辑、成分赘余、语序不当等,平时学习时要注意整理归类辨析。 解答时,要注意先区分病句的类型。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3)本题考查对《诗经》的了解和一词多义的理解。对于像《诗经》这样的文学常识知识,平时要识记,一词多义的多义词一般要结合具体的词语上下勾连,”因文生义“。
(4)本题考查由汉字的形状推知汉字的意义。汉字是表意性质的,我们通过对字形结构(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如“樯橹”.“橹”是常见字.是木制的船具;“樯”是冷字.但“樯”从“木”.与“橹”联合成词.可知“樯”也是木制的船具。平时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2.(2023·宁海模拟)同学们在“雅玩”分类梳理活动中制作摘录单,请你完成填空。
玩法 古诗文摘录
寻幽抚琴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中秋赏月 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泛舟赏花 , 。(李清照《如梦令》)
剪烛话雨 , 。(李商隐《夜雨寄北》)
冬夜看雪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欧阳修《醉翁亭记》)
【答案】独坐幽篁里;千里共婵娟;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雾凇沆砀;投壶对弈(宴饮对弈、宴饮投壶)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礼俗
【解析】【分析】
第1空,填上句,“幽篁”不要写成“优黄”;
第2空,填下句,“婵娟”不要写成“蝉捐”;
第3、4空。理解性默写,提示语:泛舟赏花,“尽”不要写成“进”;误“不要写成”毋“;”藕“不要写成”偶“;
第5、6空,理解性默写。提示语:剪烛夜话,”剪”不要写成”简“”烛“不要写成”浊“;”却“不要写成”确“。
第7空,填上句,”淞“不要写成”松“,”沆砀“不要写成”杭荡“
第8空,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 这句描写的是宴饮对弈或投壶,从”射者“可见是投壶,”“弈者”可见是“对弈”。
故答案为:
独坐幽篁里;千里共婵娟;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雾凇沆砀
投壶对弈(宴饮对弈、宴饮投壶)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无论是一般性默写还是理解性默写,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理解性默写要注意抓住关键的提示语,从提示语入手写出对应的诗句;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3.(2023·宁海模拟)下列是小语搜集的有关古人饮酒的诗文,请结合这些诗文探究他们喝酒的原因。
①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②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其一)》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④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陶渊明《桃花源记》
⑤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⑥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列。——欧阳修《醉翁亭记》
【答案】一是宴饮,招待客人,以显热情好客。如《游山西村》中农家留客,《桃花源记》桃源人的邀请,《行路难(其一)》《醉翁亭记》中的宴饮。二是仕途不顺、人生坎坷的借酒浇愁。如李白“行路难”时,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时,无不借酒表达情感。三是表达思乡思亲之情。如岑参重阳节的思乡,范仲淹的“家万里”,处处有酒,以寄托乡思。
【知识点】材料探究;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第1句,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写农家好客,准备好饭菜邀请人作客;
第2句,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可是诗人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诗人此时是解酒浇愁,可愁更愁;
第3句,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此酒也是借酒浇愁之酒;
第4句,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人热情待客,邀请渔人到自家作客;
第5句,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重阳佳节,无酒可饮,无菊可赏,透出行军的凄凉和对故乡的思念;
第6句,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列,这是宴饮的欢乐,以酒助兴。
综合起来,古人喝酒的原因,第一,宴饮招待客人;第二借酒浇愁,第三表达思乡思亲情绪。
故答案为:一是宴饮,招待客人,以显热情好客。如《游山西村》中农家留客,《桃花源记》桃源人的邀请,《行路难(其一)》《醉翁亭记》中的宴饮。二是仕途不顺、人生坎坷的借酒浇愁。如李白“行路难”时,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时,无不借酒表达情感。三是表达思乡思亲之情。如岑参重阳节的思乡,范仲淹的“家万里”,处处有酒,以寄托乡思。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看题材:题材往往决定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抓题目:诗歌的题目往往是诗歌内容的高度概括。析词义:因为诗歌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必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意,扫清诗歌阅读中的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否则无从把握内容,更谈不上分析技巧和情感了。联背景:有些诗歌,仅仅从字面意思去理解还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来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
4.(2023·宁海模拟)以下有关自然文化的知识中,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邵阳,又称宝庆,旧址位于邵水以北,山南水北为阳,故而得名。
B.“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洞庭湖畔的岳阳楼,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C.岳麓书院坐落于长沙岳麓山脚,是四大书院之一,院门贴有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D.“衡阳雁去无留意”,古人传说,北雁南飞至北岳衡山的回雁峰,就不再往南。
【答案】D
【知识点】其他常识;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
A: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许多地名都跟这”阴阳“有关,如江阴、信阳、安阳、绵阳、淮阴等等,故正确;
B:正确;
C:正确;
D:衡山是”南岳衡山“,北岳是”恒山“,故错。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识记。所学课文重要的作家作品一般课文下面的注释都比较详细(少部分除外,平时学习时需要补充笔记),特别是文言诗文,记住作家、作品、朝代、作家身份、重要(主要)贡献、代表作品、与人物相关的成语、格言、俗语、标题含义等要牢记,这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一个人知识的广博多是靠平时一点一滴积累的。
5.(2023·宁海模拟)根据下表的分类,陈述自己对“雅玩”的理解。
玩家品级 玩家特点 示例
极品 以趣为业,用心专一,享受生活,惠及他人。 王世襄是极品玩家。他费尽一生,收藏文物, 最后献国宝于故宫。他玩得通透,精通民俗文化。(根据《京华忆往》撰写)
上品 玩能补业,劳逸结合,凝聚心力,小有成就。 ①____(填人名)是上品玩家。他儿时给人放牛,在牛背上专心画画,结果画技精湛, 惹得知县老爷派人来请他作画。(根据《儒林外史》撰写)
中品 玩、业分离,用心不专,事业无成,因私害义。 大人国国王是中品玩家。他喜欢音乐,但十分鄙视火药武器,最后国家遭受侵略时无力还击。(根据《格列佛游记》撰写)
下品 沉迷玩乐,昏聩无能,事业荒废,危及生命。 宋徽宗是下品玩家。他喜欢蹴鞠,贪图玩乐,重用高逑等奸臣,导致农民起义爆发,最后成为金国的俘虏,客死他乡。(根据《②____》撰写)
(1)请在示例栏中填写人名和篇名。
(2)选项中的人物属于哪种品级的玩家?任选一个,仿照上表示例,阐明理由。
A.法布尔(《昆虫记》) B.匡超人(《儒林外史》) C.“我”(《阿长与<山海经>》)
【答案】(1)王冕;水浒传
(2)示例A:法布尔是极品玩家。他以业为玩,用心专一,少年时非常喜欢虫子,一玩三十多年,整天趴在草地上观察昆虫的生活,非常享受,最后成为昆虫学家,他的著作《昆虫记》蜚声世界,惠及他人。示例B:匡超人是下品(或中品)玩家。他喜欢结识名士,参加西湖诗会,帮助潘三写假文书,共谋替考,因私害义。他喜欢在别人面前吹嘘自己才学高,其实是无能之辈。示例C:《阿长与<山海经>》的“我”是上品玩家。“我”渴慕《山海经》,对绘图书产生浓厚兴趣,读书之余画画,做到劳逸结合,凝聚心力,后来“我”的作品封面也是自己设计,还对版画艺术作出重大贡献。
【知识点】《朝花夕拾》;《昆虫记》;《水浒传》;《儒林外史》
【解析】【分析】
(1)第1空,由“他儿时给人放牛,在牛背上专心画画,结果画技精湛惹得知县老爷派人来请他作画”可知,该人物是《儒林外史》中的王冕。
第2空,由他“沉迷玩乐, 昏无能,事业荒废, 危及生命”“宋徽宗是下品玩家。他喜欢蹴鞠,重用高逑等奸臣,导致农民起义爆发,最后成为金国的俘虏,客死他乡”可知,这人是《水浒传》中的宋徽宗,
故答案为:王冕/《水浒传》
(2)A:法布尔是极品玩家,法布尔毕生观察昆虫,耗费一生的光阴来研究“虫子”。他宁愿整日趴在石头上津津有味地体会昆虫们的喜怒哀乐,也不愿意去参加一场上流社会的晚宴。他以对昆虫的兴趣爱好为主业,专心研究,享受昆虫带来的乐趣,为了研究虫子,他举家迁居小镇边缘,住老旧民宅,最终成为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昆虫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以趣为业, 用心专一,享受生活,可谓是玩家中的“极品”。
B:匡超人是下品玩家,匡超人到杭州后与一班假名士交往,这些人自命清高,却热衷于功名富贵。匡超人开始逐渐改变,被这些人的思想所同化,开始追求名利,他帮助潘三写假文书,共谋替考,因私害义,逐渐失去了原本的朴实和善良。在各种熏陶下,匡超人学会了撒谎、钻营功名,甚至在得到机会后,为了名利而背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如为了自己的前途,他隐瞒己婚事实,娶了恩师的外甥女,并为了自己的利益,对曾经帮助过他的潘三冷无情。他用心不专事业无成,因私害义,可谓玩家中的“下品”。
C: 《阿长与<山海经>》 中的”我“商品玩家,《阿长与<山海经>》中的“我”对叔祖提过一次的《山海经》由渴慕到念念不忘;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把它们当作是“我”最心爱的宝书,并由此引起“我”对绘图书收集的兴趣,一发而不可收拾。“我”对《山海经》这部书中的插图有着极大的兴趣,这表明“我”对自然和美好事物有着天生的热爱,读书之余画画,做到劳逸结合,凝聚心力:同时“我”也能从阿长的智慧中学习到如何去观察、思考和判断,可见“我"是一个热爱读书、玩能补业、劳逸结合、善于观察、思考和判断、凝聚心力的人,可谓是玩家中的“上品”。
故答案为:示例A:法布尔是极品玩家。他以业为玩,用心专一,少年时非常喜欢虫子,一玩三十多年,整天趴在草地上观察昆虫的生活,非常享受,最后成为昆虫学家,他的著作《昆虫记》蜚声世界,惠及他人。示例B:匡超人是下品(或中品)玩家。他喜欢结识名士,参加西湖诗会,帮助潘三写假文书,共谋替考,因私害义。他喜欢在别人面前吹嘘自己才学高,其实是无能之辈。示例C:《阿长与<山海经>》的“我”是上品玩家。“我”渴慕《山海经》,对绘图书产生浓厚兴趣,读书之余画画,做到劳逸结合,凝聚心力,后来“我”的作品封面也是自己设计,还对版画艺术作出重大贡献。
【点评】
(1)本题考查的是作家作品的常识识记。所学课文重要的作家作品一般课文下面的注释都比较详细(少部分除外,平时学习时需要补充笔记),特别是文言诗文,记住作家、作品、朝代、作家身份、重要(主要)贡献、代表作品、与人物相关的成语、格言、俗语、标题含义等要牢记,这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一个人知识的广博多是靠平时一点一滴积累的。
(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形象特征的理解与评价。理解人物形象需要“瞻前顾后”,联系全文进行比较,全面分析,不能只看一处。评价人物要客观、全面,名著阅读一定要真阅读,平时也要适当练题
(2023·宁海模拟)请你阅读戴名世的《造园记》及相关材料,完成答题。
康熙十五年,戴名世为生活所迫,任私塾老师,时年24岁 戴名世·造园记①(一) 意园者,无是园也,意之如此云耳…其园无径,主人不知出,人不知入。 其草若兰,其花若荷,其鸟若鹤,树则有松,溪则为声如丝桐,其石或②偃或仰,或峭立百仞……主人以半日读书,以半日看花,弹琴饮酒,听鸟声松声水声,观太空,粲然而笑,怡然而睡,明日亦如之。 (节选自戴名世《意园记》)
康熙二十五年入太学。同年被免职。
康熙三十五年,时年44岁。 (二) 余年二十时,作《意园记》……余欲买地十余亩,种树三百六十株。而构草屋八九间于其中以居焉③。当花开之时,日赏且吟于树下。及其实之成也,计一株可得钱百余……余藉以自养,无求于世,而得以闭户著书终其身。此虽非名区绝胜,然亦意园之附庸属国也……而城西种树之计,非二三百金不克④办,旅泊萧然,且无以为归计,又安能为此? (节选自戴名世《种树说》)
康熙四十四年科考中举,时年53岁。 (三) 蓼花庄地近束鹿……西山面之,浑河绕之,奥阻幽深,人迹之所不到。居民千余家,淳淳闷闷,浑乎太古之意。子孙历世无一入城市,家家足衣食,无贵无贱。凡偷盗讼狱、千戈扰攘之事,耳未尝闻。是亦一桃花源也。 呜呼!余久怀遁世之思,嗟宇宙无所为桃花源者,何以息⑤影而托足⑥?不意人间复有之。 (节选自戴名世《蓼庄图记》)
【注释】①上述材料中的“意园”和“蓼花庄”都是作者虚构的。②或:____。③焉:____。④克:____。⑤息:____。⑥托足:容身,立脚。
6.阅读三则材料,结合加点字的语境推测,补全注释。
7.根据材料内容,梳理戴名世的园林蓝图。
设想角度 《意园记》 《种树说》 《蓼庄图记》
选址 不知何处 地近束鹿
造景元素 草、花、鸟、树、溪、石、田 树、花、草屋 山川风物、人间土俗
预期效果 富有生机、 物资充盈、生活安适 、
综观以上造园蓝图,你认为戴名世的园林设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8.左侧曲线图能否体现戴名世造园的心路历程?请结合右侧方框内加点词进行阐述。
9.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戴名世为什么要多次虚构他的园林蓝图?
(小助手:关注园林特点,联系人物生平,归纳园林背后作者的精神追求。)
【答案】6.②有的|③于此,在其中|④能,能够|⑤使……休息
7.城西;静谧雅致 / 讲究自然之趣;偏远幽静 / 人迹罕至;民风淳朴 / 和谐融洽;选址越来越具体、选景的范围越来越广;园林的包容性越来越高,兼容了自然和人文;从个人的、理想的园林走向社会的、现实的园林。
8.【示例】可以。曲线图呈现了“高-低-高”的心理变化。A处副词“粲然”体现作者想到在臆想的园中读书赏景,与自然浑融一体的惬意与满足;B处疑问词“安”流露出作者因没有资财、没有归宿而无法实现愿景的无奈与慨叹。C处动词“不意”能读出作者愿意相信世外桃源般的蓼花庄在现实世界也许是存在的,内心充满惊喜与期待。这与曲线图的变化是一致的。
9.伴随着戴名世经历变化,他的园林蓝图也随之变化。24岁时为生活所迫做私塾老师,臆想现实世界不存在的“自然意园”,来逃离世俗生活的压力。入太学后不久被免职,在《种树说》中仍努力构想意园附属国,但终受现实条件限制。53岁时,作者科考中举,生活由逆转顺,在《蓼庄图记》中作者不再局限于对自然环境的构想,而是构建了一个民风淳朴、和谐融洽的世俗世界,体现了他在此阶段的政治追求与抱负。这体现了一代文人在现实社会中怀揣梦想但不断碰壁的过程,但他始终不放弃建构心中的园林,也呈现作者不同阶段人生追求的变化。这彰显了一代文人对理想锲而不舍的追求以及对精神乌托邦的执着探寻。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常用文言虚词;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有多种:可以用迁移法类推,可以查字典词典,可以联系语境,可以由成语进行推断,不管是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理解分析文章内容首先邀通读全文,读懂意思,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然后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第三,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最后,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人物的心理变化的理解把握能力。解答时,应先通读全文,理清文意;然后细读相关语段,提取相关信息;最后筛选并整合其相关信息概括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理解。解答时可以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步骤是一审清题干,二找与人物相关的事件或情节,分点进行概括,如果有侧面描写,不要漏掉,最后分点概括并分析。
【附译文】
(一)
意园,本来没有这园的,想象出来的罢了......园子里没有路,主人不知从哪里出去,外人也不知从哪里进来。
园子里的草类,有像兰花,花类有像荷花,树木有松树,小溪发出如琴的声音,园子里的石头,有的躺倒,有的直立,有的高高耸立……主人用半天的时间看书,半天的时间赏花弹琴、喝酒,听鸟声、松声、水声,仰望天空,有时粲然而笑,有时怡然而睡,第二天还做这些事情。
(二)
我二十岁的时候,写了《意园记》....我想要买十多亩田地,种植三百六十棵树木。在里面建造八九间草屋来居住。等到花开放的时候,每天欣赏(它们),并且在树下吟诗。等到秋天树木的果实成熟的时候,计算一下,每棵大概能得到一百多钱......我凭借这些来养活自己,不用向世人求助,并且能够在家写书过完我的一生。这不是一个有名的地方,也不是一个景色极佳的地方,然而(我也把它当做)意园的附属国看待了…….然而在城西种树的话,估计每棵树需要二三百克金子才能种活,生活不如意,况且又没什么办法能回去,我又能怎么办呢
(三)
蓼花庄位置靠近束鹿......那里面对西山,浑河环绕,山谷幽深,外人很少到达。那里的居民有一千多户,淳朴笃诚不开化,浑然是上古之人的样子。历代子孙没有一人到过城市,家家户户丰衣足食,没有贵贱贫富之分。凡是偷盗诉讼、争强斗胜之事,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也是一个桃花源了。
唉!我早就有离开尘世的想法,奈何世间没有一处是世外桃源的地方,哪里能让我(暂时)能够居住的地方呢 不曾想到人世间还真有这样的地方。
6.或偃或仰意思:有的躺倒有的直立,或:有的;
而构草屋八九间于其中以居焉:建造八九间草屋在这中间来居住,焉:于此;
非二三百金不克办:不是二三百克金子不能办到,克:能,能够;
何以息影而托足:到哪里才能托身隐居呢?息:使......休息
故答案为: ②有的;③于此,在其中;④能,能够;⑤使……休息
7.第1空,由” 而城西种树之计,非二三百金不 克办“可知应是城西;
第2空,由句子” 余欲买地十余亩,种树三百六十株。而构草屋八九间于其中以居焉③。当花开之时,日赏且吟于树下。及其实之成也,计一株可得钱百余 “可知是清净雅致讲求自然之趣的地方;
第3、4空,由句子” 西山面之,浑河绕之,奥阻幽深,人迹之所不到。“可知 是人迹罕至偏远幽静的地方;由句子“居民千余家,淳淳闷闷,浑乎太古之意。子孙历世无一入城市,家家足衣食,无贵无贱。凡偷盗讼狱、千戈扰攘之事,耳未尝闻。是亦一桃花源也”可知民风淳朴,和谐融洽
第5空,由“不知何处”到“城西”到“地近束鹿”越来越具体,造景元素也有变化:从只有自然的草花树溪石田到有草屋再到有山川风物人间土俗,选景的范围越来越广;从预期效果来看,从只讲求自然之趣到物资充盈生活安逸,再到民风淳朴和谐融洽,从最初的理想的园林到越来越走向现实。
故答案为:
城西;静谧雅致 / 讲究自然之趣;偏远幽静 / 人迹罕至;民风淳朴 / 和谐融洽;选址越来越具体、选景的范围越来越广;园林的包容性越来越高,兼容了自然和人文;从个人的、理想的园林走向社会的、现实的园林。
8.A:“粲然而笑”意思是指大笑,大笑的样子。这是作者想象在意园中读书赏景的情景,体现了作者惬意与满足的心情,情绪高;
B:又安能为此,意思是又能怎么办呢,“安”表反问,表达一种惋惜的意思,因为“非二三百金不克办,旅泊萧然,且无以为归计”,因为没有资财没有归宿而无法实现愿景的无奈与慨叹,情绪低落;
C:不意人间复有之,意思是不曾想到人世间还真有这样的地方,“不意”表达一种内心充满惊喜与期待,情绪高。
而曲线的人物心理变化是高——低——高,所以能体现戴名世造园的心路历程
故答案为:【示例】可以。曲线图呈现了“高-低-高”的心理变化。A处副词“粲然”体现作者想到在臆想的园中读书赏景,与自然浑融一体的惬意与满足;B处疑问词“安”流露出作者因没有资财、没有归宿而无法实现愿景的无奈与慨叹。C处动词“不意”能读出作者愿意相信世外桃源般的蓼花庄在现实世界也许是存在的,内心充满惊喜与期待。这与曲线图的变化是一致的。
9.由“康熙十五年,戴名世为生活所迫,任私塾老师,时年24岁”可知,在他 24岁时,为生活所迫做私塾老师,所以,臆想了一处现实世界并不不存在的“自然意园”来逃离世俗生活的压力。康熙二十五年游太学,入太学后不久被免职。这时,作者在《种树说》中构想了一处意园,其环境幽静。由“康熙四十四年科考中举,时年53岁。”可知,53岁时,作者科考中举,生活从逆境中开始转变,因此在《蓼庄图记》中作者构建了一个民风淳朴、和谐融洽的世俗世界,体现了他在此阶段不再局限于自然环境的构想,可见此时作者又重塑了自己的政治追求与抱负,园林构想的不断变化体现的是作者内心的不断变化,是内心的抱负和理想与社会现实不断斗争的历程的反应,但无论怎么变化,他始终没有放弃构建内心的园林,因此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锲而不舍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执着探寻。
故答案为:伴随着戴名世经历变化,他的园林蓝图也随之变化。24岁时为生活所迫做私塾老师,臆想现实世界不存在的“自然意园”,来逃离世俗生活的压力。入太学后不久被免职,在《种树说》中仍努力构想意园附属国,但终受现实条件限制。53岁时,作者科考中举,生活由逆转顺,在《蓼庄图记》中作者不再局限于对自然环境的构想,而是构建了一个民风淳朴、和谐融洽的世俗世界,体现了他在此阶段的政治追求与抱负。这体现了一代文人在现实社会中怀揣梦想但不断碰壁的过程,但他始终不放弃建构心中的园林,也呈现作者不同阶段人生追求的变化。这彰显了一代文人对理想锲而不舍的追求以及对精神乌托邦的执着探寻。
(2023·宁海模拟)你听说过疾病表演者吗?接下来请走进小说阅读,完成疾病表演者的案例报告。
疾病表演者
谢志强
①我们这位疾病表演者降临人间的时候,又是哭,又是病,就是不吃奶。到了三岁,家人还不给他取名字,因为他生病没断档过,而医生又诊断不出他的病根。父母无奈地以为他没治了没救了,索性任凭他生病。背地里,亲人、医生都称他是病篓子、病秧子。
②他折腾到四岁,突然不病了。不过,他已发现了一个现象:他停止了生病,父母反而嫌弃他一样,好像对他失去了兴趣。
③他独自待惯了,到了上学的年龄,他不肯去学校,他娘生气了,他爹还扇了他一耳光。于是,他又开始生病,不是真病,他只是表现出病的症状,像背诵课文一样,他实在太熟悉生过的病了。父母以为他真的生病了,不但不催他上学,而且,又恢复了围着他焦急担忧。他发现,生病真好。一系列他偏爱的事儿,都在生病中得到了满足。
④他表演病,类似重温功课。进入高中,他跟不上学业了,父母也顺其自然。他待在家里,帮母亲管管小杂货店。
⑤他父亲就是那会儿生起病了,吃了许多药,不见效。后来。父亲疼起来,会在地上扭曲身子,捂着腹部。这是我们这位疾病表演者所没有见识过的病。他不忍父亲那么难受,他想:要是我能替父亲受这份痛就好了。背地里,他演习了父亲疼痛的整个过程,他有这个天赋。
⑥奇迹出现了,他真的疼痛起来,而父亲的症状消失了。他欣喜他承担了父亲的病,仿佛找回了生病的感觉。父亲腾出病,继续支忙乎了。
⑦已诊断出,父亲转移到他身上的病是胆囊炎。【A】每逢疼痛袭来,他立即投入表演,他能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牙疼,才知牙的存在,我病故我在,这是他的哲学)。而且,在表演中,他发现。他的表演能击退病魔,很快,他不治而愈。
⑧他上街,碰到了一个生病的人,脸色苍白,一头冷汗,而且,痛苦地呻吟着。这是他没生过的病。他忽发奇想:替那个人生病。
⑨他仔细观察了那个人的表现。很快,他立在那个人面前,似乎是一面镜子,惟妙惟肖地表演起那个人的表情、动作、声音。【B】反复三次,那个人不再难受,而他继续表演,疼痛像太阳一样在他身体的原野慢慢升起。那个人握住他的手,深表感激,还说你是第一个清除我痛苦的人。
⑩他闪出一个念头,把世间所有的病集于一身。他告诉父母,他打算出去闯荡,他长大了,不能老是窝在父母的翅翼里。
他走街串巷,他表演自己生过的病来吸引别人。然后,在观众里发现病人。观众还当他是个卖艺人,或者乞丐,时不时地会丢些硬币和小面额的纸币。
巡回表演中,他确实发现了许多新病症(相当于哥白尼发现新大陆),他时不时沉浸在发现的喜悦之中。他不仅仅收藏疾病症状,而且实地替别人生病。关于他的传说,随着他的游走,像种子一样到处撒播着。甚至,有的病人追踪他而来。
他不讳忌自己的绰号:病篓子。有时,闻知他的出现,有的大人会拽住好奇的小孩别来接近他(那会传染的呢,大人就这样唬小孩)。他倒认同疾病表演者这个称呼。他宣称:希望我给大家消除痛苦,带来快乐。开场白之后,他会让观众点播期望欣赏的病症。有时,他为难,观众会点播他不曾见识、不曾患过的病。那时,他会拜访那位观众,像挖掘即将流失的文化遗产那样,接触陌生的病。有时,表演中,他会遇到知音,因为他的表演会产生共鸣(那就是我当年生病的样子,观众说)。有人评价,他的表演独辟蹊径,将灵魂与肉体、艺术与医学有机地融合,创出一个崭新的表演领域,有望进入主流的艺术舞台。
小时候生过的病,是他的保留节目。不停地游走,他已掌握了未曾患过的许多病,这一点,符合他的本意,他是病篓子嘛。渐渐地,他不得不放缓旅程的节奏,因为,他浑身各种病搅和在一起,开始发作了,他的身体,散发出莫名其妙的腥气、臭味。他的周围不是观众而是苍蝇,围着他飞舞盘旋。
他清楚,他已无力承担世间的病了。生别人的病,遭别人的嫌弃,他发现了。他开始服用各种各样的药物,他清醒地看到,他已难以支付逐渐庞大起来的医疗费用。
于是我们这位疾病表演者开始了他纯粹的表演生涯(他瘦弱的身体,已承载不了那么多人托付的病了)。表演之前,他会设法清除身体怪异的气味,这样,能缩小他和观众的距离。
问题是,所到之处期望中的观众已回避了他(传言比他还跑得迅速)。甚至,有一天,他进入表演状态(只有一个观众,他也不放弃表演),两个人前来干涉,说是要对他进行隔离。他说:“不是我的病,是别人的病。”两人架起他,说:“反正你有病,你携带的疾病已对这一带造成潜在的威胁。”
后来的事儿,我不得而知。我认为,我们那位疾病表演者的初衷不容置疑。
(选自《百年百部微型小说经典》,有删减)
10.梳理疾病表演者的疾病史(部分),完成填空。
时间尺 病况 他人态度
降临人间到三岁 ① 无奈,任凭他生病
到四岁 停止生病 ②
到了上学的年龄 表现疾病的症状 ③
进入高中 患上胆囊炎 /
一天 表演疾病 深表感激
通过梳理,我发现主人公生病和表演疾病时,他人的态度是不同的:(2分) ④
11.任选下列一处语句,按提示分析人物心理,完成病情的初步诊断。
【A】每逢疼痛袭来,他立即投入表演,他能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牙疼,才知牙的存在,我病故我在,这是他的哲学)。(关注括号里文字的作用)
【B】反复三次,那个人不再难受,而他继续表演,疼痛像太阳一样在他身体的原野慢慢升起。(关注新奇的比喻)
12.第 段加点词是他人对主人公的称呼,不同的称呼背后折射出不同的态度。结合观众的反应,谈谈你的看法。
13.结合结尾画线句,从创作意图的角度谈谈“病”的深刻内涵。
【答案】10.①生病没断档/哭、病、不吃奶;②嫌弃/失去兴趣;③焦急担忧;④真病时,无论生病还是停止生病,他人的态度不是任凭他,就是嫌弃他,漠视他的存在;当他表演疾病(装病)时,反而得到关注和感激。
11.示例一:选择A句,括号中“我病故我在”化用哲人名言“我思故我在”,颇具戏谑意味,可见病痛成为疾病表演者获取个体存在价值的依托,他的认知开始变得扭曲。示例二:选择B句,该句运用比喻句,将疾病表演者身体感受到疼痛的过程比作太阳升起,夸张地写出表演疾病给他带来力量、温暖与希望,认知愈加扭曲。
12.拽住小孩的观众害怕被传染而对他避而远之,他们可能会称他为“病篓子”,称呼背后是观众的不屑、冷漠与厌弃;真正生病的观众在他的疾病表演中得到共情,他们可能会称他为“疾病表演者”,称呼背后是观众的认可;而将疾病表演视为新型表演的观众,也可能会称他为“疾病表演者”,但称呼背后是观众的猎奇心理。观众的不同态度背后展现了社会群像,照见了人性。
13.主人公认为“不是我的病,是别人的病”,其实疾病表演者和社会都有病。疾病表演者从出生就有一身病,并被贴上“病篓子”的标签,在疾病表演中,他甚至已病入膏肓,岌岌可危。在他的成长经历中,他发现装病能得到他人关注、获得自我满足,因此形成对疾病的错位、病态认知。在多次疾病表演中,他的行为愈加扭曲、异化。外界点播、欣赏、赞美他的疾病表演,也映射了整个社会的病态、扭曲,更加剧了疾病表演者的悲剧性。因此,此处的病不仅是生理的疾病,也是心灵扭曲的病,更是隐射社会的病态。作者以小见大,从疾病表演者的个体入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疾病不断深入,最后整个社会全面“沦陷”的过程,批判了社会的冷漠与不合常理的一面,也表达了对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状态的思考。
【知识点】小说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步骤是:先要读,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然后再定,就是锁定答题范围,最后组织语言进行表述,一般用主谓句:什么(谁)+怎么样(是什么),如果有主题句直接引用也可。
(2)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理解句子有几个注意:第一、注意句中的双关语,分析其表面含义及深层含义,深层含义要结合上下文去理解。第二、注意句中的多义词或词义的转移、引申等用词方式,抓住关键性词句,借以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第三、注意句子的标点、句式、语气等方面的特点,分析其强调了什么内容,具有怎样的感彩,借以去理解句意,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第四、留心句子的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并结合上下文内容去理解句意。
(3)本题考查语句的含义的理解与分析。 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4)本题考查对写作意图的分析与理解。分析写作意图可以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动机、目的;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可以抓住文章中的标题、开头或结尾,文中的点睛之处,抓住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概括;可以综合分析、比较鉴别、仔细比对,展开合理推断。
10.本小说共18段,第1段写疾病表演者到了三岁,生病没断过档,父母索性任凭他生病;
第2段,到四岁,不生病了,父母反而嫌弃他;
第3段,到了上学的年龄,他表现病的症状,父母焦急担忧;
第4-7段,到了高中,他父亲生病,他不忍父亲难受,于是表演父亲生病,他真的得了胆囊炎,因为表演,不治而愈;
第8-9段,一天,他替一个生病的人表演生病,那人对他深表感激;
由此可见:真病时,无论生病还是停止生病,他人的态度不是任凭他,就是嫌弃他,漠视他的存在;当他表演疾病(装病)时,反而得到关注和感激。
故答案为:
①生病没断档/哭、病、不吃奶;②嫌弃/失去兴趣;③焦急担忧;④真病时,无论生病还是停止生病,他人的态度不是任凭他,就是嫌弃他,漠视他的存在;当他表演疾病(装病)时,反而得到关注和感激。
11.A句括号中“我病故我在”是化用哲人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名言,所以本句使用了仿拟或化用典故的手法,使语言具有了戏谑的幽默风格特点,这是疾病表演者生存哲学,病痛成为疾病表演者获取个体存在价值的依托,疾病表演者的认知开始变得扭曲,呈现一种病态的心理。
B句作者将疾病表演者身体感受到疼痛的过程比作太阳升起,升起的太阳代表作力量、温暖与希望,夸张地写出表演疾病给他带来力量、温暖与希望,疾病表演者的认知愈加扭曲。
故答案为:示例一:选择A句,括号中“我病故我在”化用哲人名言“我思故我在”,颇具戏谑意味,可见病痛成为疾病表演者获取个体存在价值的依托,他的认知开始变得扭曲。示例二:选择B句,该句运用比喻句,将疾病表演者身体感受到疼痛的过程比作太阳升起,夸张地写出表演疾病给他带来力量、温暖与希望,认知愈加扭曲。
12.第13段句子:“他不讳忌自己的绰号:病瘘子。有时,闻知他的出现,有的大人会拽住好奇的小孩别来接近他(那会传染的呢,大人就这样唬小孩)”,这是拽住小孩的观众害怕被传染而躲避他,拽住小孩的观众可能会称他为“病瘘子”对他没有关心,没有帮助,反而是避而远之,“病篓子”的称呼背后是人们的不屑、冷漠与厌弃:
第13段句子:“有时,表演中,他会遇到知音,因为他的表演会产生共鸣(那就是我当年生病的样子,观众说)”这是真正生病的观众在观看他的疾病表演时,产生共鸣,他们可能会称他为“疾病表演者”,这一称呼背后是观众对他表演的认可:
第13段句子“有人评价,他的表演独辟蹊径将灵魂与肉体、艺术与医学有机地融合,创出一个崭新的表演领域,有望进入主流的艺术舞台”,这类观众将他的疾病表演视为新型表演,也可能会称他为“疾病表演者”,这一称呼背后是观众对不一样事物的猎奇心理。三类观众的不同态度,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群像,照见了人性。
故答案为:拽住小孩的观众害怕被传染而对他避而远之,他们可能会称他为“病篓子”,称呼背后是观众的不屑、冷漠与厌弃;真正生病的观众在他的疾病表演中得到共情,他们可能会称他为“疾病表演者”,称呼背后是观众的认可;而将疾病表演视为新型表演的观众,也可能会称他为“疾病表演者”,但称呼背后是观众的猎奇心理。观众的不同态度背后展现了社会群像,照见了人性。
13.疾病表演者从出生就有一身病,是个“病瘘子”,在他的成长经历中,他发现装病能得到他人关注、获得自我满足,因此形成对疾病的病态认知。主人公真病或停止生病时,他人的态度不是任凭他,就是嫌弃他,漠视他。当他表演疾病(装病)时,反而得到关注、感激和赞扬,这样就让他的行为愈加扭曲、异化,这也映射了整个社会的病态、扭曲。“病篓子”说“不是我的病,是别人的病”,就说明大家都有病。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批判了社会的冷漠与不合常理的一面,也表达了对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状态的思考。这就是走着写作地意图。
故答案为:主人公认为“不是我的病,是别人的病”,其实疾病表演者和社会都有病。疾病表演者从出生就有一身病,并被贴上“病篓子”的标签,在疾病表演中,他甚至已病入膏肓,岌岌可危。在他的成长经历中,他发现装病能得到他人关注、获得自我满足,因此形成对疾病的错位、病态认知。在多次疾病表演中,他的行为愈加扭曲、异化。外界点播、欣赏、赞美他的疾病表演,也映射了整个社会的病态、扭曲,更加剧了疾病表演者的悲剧性。因此,此处的病不仅是生理的疾病,也是心灵扭曲的病,更是隐射社会的病态。作者以小见大,从疾病表演者的个体入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疾病不断深入,最后整个社会全面“沦陷”的过程,批判了社会的冷漠与不合常理的一面,也表达了对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状态的思考。
(2023·宁海模拟)阅读
【材料一】“曾经,博物馆是有围墙的,展览以实物形式进行。”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说,“得益于先进的技术,‘云端’观展成为常态,展览借助科技走到不同城市,数字化让博物馆的边界变得模糊了,博物馆真正实现了无处不在。”
【材料二】走进改造升级后的三星堆博物馆综合馆,生动、丰富的多媒体技术更全面、更深入地表达了三星堆文化内涵。序厅里,多媒体“三星堆之眼”展现三星堆发现发掘关键节点;正厅里,L型视频墙用逼真的三维动画呈现了三星堆古城形成过程,吸引不少观众驻足观看。
三五好友相聚,赏花品茗,抚琴对弈……打开湖南省博物馆网上展厅,进入《闲来弄风雅——宋朝人慢生活镜像》专题,伴着古琴乐曲,宋朝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徐徐展开。该展览运用AR、VR、三维影像制作等技术,制作了360°全景线上虚拟展厅,全方位立体式呈现了80余件文物。
去年9月,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互联网+中华文明”数字体验展,处处给人惊喜:拨动加入交互密码的“古琴”,一曲《广陵散》在指间流淌;和着观众的动作,一袭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翩翩起舞……一名带着孩子来观展的退休教师说:“科技与文化结合使展览寓教于乐,增强了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材料三】近年来,许多博物馆都展开了三维数字化采集工作。数据采集过程乍看并不复杂: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高清相机等设备收集文物数据,再利用这些数据建起文物的三维模型。然而要还原文物的历史容貌,还需要高精度的数据。以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神树为例,因体型庞大,技术人员将几十块残件分段扫描再拼接,单扫描就用时一个多月,数据处理就用了半年。在虚拟复原时,高精度的数据往往能做到高度复原文物的每一块残件乃至细节,作为文物修复的重要参考。
再以湖南省博物馆的古琴“飞泉”为例,古琴的形制和漆色断纹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其修复需要最小干预和有效保护。修复师运用扫描的三维数据,对缺失部分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然后进行虚拟修复,再修复实物,以此提高修复的精准度。
【材料四】如今,文物展品与数字技术的关系,早在考古发掘现场就已经形成了。走进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的现代化大棚,只见围绕6个恒温恒湿的玻璃方舱,排开多个考古实验室。旁边的会议室里、占据整面墙的大屏幕实时显示考古大棚内的情况。每个发掘坑都设有24小时不间断拍摄系统,记录的数据是后期考古研究的珍贵资料。
目前正在进行的三星堆遗址发掘,无论是发掘技术还是多学科研究,都站在了世界考古的前沿。在实验室里,一件青铜器形状的白色硅胶套摆在桌上,这是为新发现的青铜尊量身定制的3D打印“防护服”。青铜尊器型大,采取传统的石膏固定提取,容易破碎。因此,先用3D扫描仪采集数据,再在3D打印出的模型上制作好硅胶保护套,给文物穿上后再提取。3D打印技术用在考古发掘上还是第一次。
此次考古还首次应用了高光谱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技术,来识别文物的物质构成。对发掘坑表面进行光谱扫描,就可以预判文物的材质。比如青铜、象牙和丝织物的光谱表现就不一样,在肉眼看来只是黑色“土块”的物质,在高光谱成像仪的扫描下能一目了然。
(上述材料均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4.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二使用生动形象的文学性语言介绍网上展厅和数字体验展,增强了可读性。
B.采集数据、建立三维模型、还原文物的历史容貌并不复杂,如青铜神树的修复。
C.修复师运用扫描的三维数据对缺失部分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有助于古琴的修复。
D.三星堆遗址的发掘技术已站在世界考古的前沿,如使用3D打印、高光谱数据采集等。
15.数字化给博物馆的展览带来了哪些改变?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
16.某地发现了一个宋窑遗址,其中部分珍稀瓷器已经破碎。如何运用数字技术让这些瓷器完整地呈现在大众面前?请结合上述材料介绍整个修复过程。
【答案】14.B
15.数字化让博物馆的边界变得模糊了,博物馆真正实现了无处不在。数字化让博物馆可以以视频的形式展示过去。数字化让博物馆可以真实的再创古代的生活情境,使观众仿佛穿越一般。数字化让博物馆的展出形式多样化,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16.首先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高清相机等设备收集瓷器碎片的高精度数据;接着,运用电脑处理这些数据,建起该瓷器的三维模型;然后,对缺失部分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接着,在电脑上进行虚拟修复;最后,结合虚拟修复的相关数据,再进行瓷器实物的修复。这样,就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让这些瓷器完整地呈现在大众面前了。
【知识点】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细心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看清是“有错误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材料中信息的筛选重在读懂内容,细心寻找,稍加整合。步骤:细读题干,确定答题方向;略读材料,把握每则材料内容;细读材料,各个击破,逐个审准材料并提取答题关键点。
(2)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时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步骤是:先要读,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然后再定,就是锁定答题范围,最后组织语言进行表述,一般用主谓句:什么(谁)+怎么样(是什么),如果有主题句直接引用也可。
14.A:材料二第二段:句子: 三五好友相聚,赏花品茗,抚琴对弈...... 伴着古琴乐曲,宋朝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徐徐展开 ;第三段句子:拨动加入交互密码的“古琴”,一曲《广陵散》在指间流淌;和着观众的动作,一袭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翩翩起舞……这些句子或短句,或排比,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博物馆借助数字化让游客感受到博物馆的美,故理解正确;
B:由材料三句子: 以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神树为例,因体型庞大,技术人员将几十块残件分段扫描再拼接,单扫描就用时一个多月,数据处理就用了半年,可知,可知,还原历史文物容貌是一个耗时极长并且相当复杂精细的工作,故理解不正确;
C:由材料三第2段句子: 修复师运用扫描的三维数据,对缺失部分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然后进行虚拟修复,再修复实物,以此提高修复的精准度 可知,“ 修复师运用扫描的三维数据对缺失部分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有助于古琴的修复”,理解正确;
D:材料四句子: 目前正在进行的三星堆遗址发掘,无论是发掘技术还是多学科研究,都站在了世界考古的前沿 ,在实验室里,一件青铜器形状的白色硅胶套摆在桌上,这是为新发现的青铜尊量身定制的3D打印“防护服”, 3D打印技术用在考古发掘上还是第一次 , 此次考古还首次应用了高光谱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技术,来识别文物的物质构成 ,这些都可知:三星堆遗址的发掘技术已站在世界考古的前沿,如使用3D打印、高光谱数据采集等。理解正确。
故答案为:B
15.材料一: 数字化让博物馆的边界变得模糊了,博物馆真正实现了无处不在。 材料二:第1段三星堆博物馆 展现三星堆发现发掘关键节点 、 呈现了三星堆古城形成过程 ;第2段湖南省博物馆 制作了360°全景线上虚拟展厅,全方位立体式呈现了80余件文物 ;第三段首都博物馆 寓教于乐 ,由此可概括为数字化让博物馆可以展示过去、可以真实还原再现古代生活情景,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故答案为:数字化让博物馆的边界变得模糊了,博物馆真正实现了无处不在。数字化让博物馆可以以视频的形式展示过去。数字化让博物馆可以真实的再创古代的生活情境,使观众仿佛穿越一般。数字化让博物馆的展出形式多样化,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16.材料三是在介绍利用数字技术修复文物。
第1段句子“许多博物馆都展开了三维数字化采集工作。数据采集过程乍看并不复杂: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高清相机等设备收集文物数据,再利用这些数据建起文物的三维模型。”可提取修复的步骤为,第一:数据采集。第二:搭建三位模型;
第1段句子“在虚拟复原时,高精度的数据往往能做到高度复原文物的每一块残件乃至细节作为文物修复的重要参考。”可知步骤第三为虚拟复原文物;
结合第2段句子“修复师运用扫描的三维数据,对缺失部分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然后进行虚拟修复,再修复实物,以此提高修复的精准度。”可知步骤第四为虚拟修复,步骤第五为实物修复。
故答案为: 首先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高清相机等设备收集瓷器碎片的高精度数据;接着,运用电脑处理这些数据,建起该瓷器的三维模型;然后,对缺失部分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接着,在电脑上进行虚拟修复;最后,结合虚拟修复的相关数据,再进行瓷器实物的修复。这样,就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让这些瓷器完整地呈现在大众面前了。
17.(2023·宁海模拟)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材料一: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
——摘自2022年12月31日习近平主席《二O二三年新年贺词》
材料二:希望是迷茫困惑时的一颗启明星,让你攀登上通往理想的阶梯;希望是荒芜沙漠上的一眼泉水,让你在干渴中获得新生;希望是蔚蓝天空中的白云,让你在瑕疵中明白人无完人;希望是刺骨冬天的红火,让你在寒冷中得到湿暖;希望是黑暗中的一丝银光,让你在灰心时重新树立起信心……
请根据以上材料,以“这就是希望的颜色!”作为全文最后一句,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请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500字;不得套作、抄袭;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答案】【范文示例】
那抹色彩,是希望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来具体形容消防服的橙色,是鲜艳 温暖 明亮 仅仅是这些吗 不,还有最重要的,那就是希望!那抹鲜艳的橙色不止一次,感动着,温暖着,震撼着我的心灵。
有一年的暑假,我独自在家。忽然,闻到了一种烧焦的味道。循着焦味的来源方向望去,缕缕黑烟正沿着楼侧飘出来。天啊!楼下的草坪着火了!再不阻止,火势蔓延,整座大楼……后果不敢想象。
我紧张极了,因为门被锁上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最后打了火警的电话。消防站就在楼下, 过了一两分钟,就有一辆鲜艳的橙色消防车飞快地开来。顿时,心里的焦灼褪去不少,长长舒了一口气。又过了一会儿,一位穿着消防服的消防员打开了门,对我说:“小朋友,不用害怕,火已经灭掉 了。”向外望去,许多身穿橙色消防服的消防员手中拿着长长的水管,方才还熊熊燃烧的火焰在他们的辛苦努力下被彻底扑灭。那抹在危急时刻及时出现的橙色,照亮了城市的夜空,也照亮了我的心灵。
还有一次,已经是深夜了,我已进入甜蜜梦乡,刺耳的鸣笛声吵醒了我。我起床一看,原来是几辆消防车疾驰过大街。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在任何地方,不管距离多远,只要有火情,有危险,就会有那抹色彩,勇敢奔赴,给陷入险境的人们带去生存的希望。
消防员们是多么辛苦啊!他们的鲜艳颜色给了我们希望,但他们的劳累危险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上到几十米的高空,既要克服内心的恐惧,又要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一切地去救人,而这,在别人眼里太过危险的职业行为,就是他们的日常。是他们日复一日的努力工作,尽职尽责,解决忧患,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安全保障。
每每看到鲜艳的消防服,看到那抹橙色,我的心里就会燃起希望,充满了对消防员的敬畏。橙色,这就是希望的颜色!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
先看两则材料:第一则三句话,主题句: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春孕育希望;第二则:一组关于希望的排比句,两则材料都在说希望,希望就是主题。
审题立意:
要求以“这就是希望的颜色!”作为全文最后一句,写一篇文章。由此可看出,“希望”是文章描写的对象,而材料一又说,“希望寄予青年,青春孕育希望”,那也就是说描写“希望”就要描写“青年、青春”,青春的颜色。需要将青春的特点用颜色来概括,如青春是“白色”“火红色”“蔚蓝色”,也可以是蓬勃的“绿色”,沉静的“蓝色”,拼搏的红色;荣誉的金色,或是缤纷的“彩色”等等。结合材料二,要表达的主题是只要心中有希望,生命就有无限的生机。也可以结合“希望是刺骨冬天的红火,让你在寒冷中得到温暖:希望是黑暗中的一丝银光,让你在灰心时重新树立起信心………"立意为,身边的温暖和爱,也是我们的生命富有生机的动力。
构思选材:
先取好题目,结合题目选材,安排好结构,最好哦那个自己的经历来描绘青春。如可以写“拼搏的红色是希望的颜色”可以写写自己在学习中是如何拼搏奋斗的,通过努力自己能有所收获,感叹青春似火的热情;也可以写“活力的绿色是希望的颜色”,或者写“缤纷的彩色是希望的颜色”等,注意安排好详略,语句要通顺。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注意点题。
比如题目:青春的颜色
第一段:青春的颜色是什么?是红色的拼搏,还是蓝色的失意?是绿色的活力,还是金色的荣誉?
第二段:教室里红蓝交织的色彩:叙述考试没考好的失落以及同学们的拼搏感染我。拼搏中掺杂失意的青春
第三段:操场上绿色融融的色彩:描写同学们操场运动的活力
第四段:学术报告厅金色的色彩:叙述获奖时金灿灿的奖励与荣誉,
第五段:青春是五彩缤纷的,这就是希望的颜色
又如:题目:这就是希望的颜色
第一段:立春已过二十多天,依然感觉不到春天的所在。
第二段:走在大街上,我紧了紧身上的羽绒服。
第三段:描写一路上所见:光秃秃的树、紧缩脖子的草,没有花,连花骨朵也看不到。
第四段:忽的,眼前一亮。一抹新绿印入了我的眼帘,极力描写这抹新绿。
第五段:抒情:这是春的使者,是春的希望
第六段:这眼前零星的绿色,这就是希望的颜色。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首先要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抓住重点,理清关系。然后立意要准确,力求新颖,立志好坏影响到作文的创新程度。使用素材要恰当巧妙,我们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引用一下题干材料,可以照应话题,否则容易造成与材料疏远的感觉。
1 / 1浙江省宁波宁海中学2023学年九年级下第二学期五校联考语文试题卷
1.(2023·宁海模拟)根据积累,请完成以下“汉字探源”整理单。
我国古人喜欢“雅玩”——品茗、fén香、听雨、赏雪、候月、zhuó酒、莳花、寻幽、抚琴。这代表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更代表着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
【雅】词义丰富。《____》中的诗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雅”指正统的宫廷乐歌;《出师表》“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一句中的“雅”作形容词,解释为____;后来引申为高雅、文雅等义,例如成语 ③ 。
【玩】形声字。偏旁“王”不是帝王的“王”,而是“玉”,指玉器,本义如图示,表示把玩玉器,这一点与“____”字相似(A.弄 B.现),可见它们意义相近。
(1)根据拼音写汉字。
fén 香,zhuó 酒
(2)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建议。
(3)根据语境,完成①②③填空。
(4)选择正确的选项填在④处。
2.(2023·宁海模拟)同学们在“雅玩”分类梳理活动中制作摘录单,请你完成填空。
玩法 古诗文摘录
寻幽抚琴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中秋赏月 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泛舟赏花 , 。(李清照《如梦令》)
剪烛话雨 , 。(李商隐《夜雨寄北》)
冬夜看雪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欧阳修《醉翁亭记》)
3.(2023·宁海模拟)下列是小语搜集的有关古人饮酒的诗文,请结合这些诗文探究他们喝酒的原因。
①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②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其一)》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④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陶渊明《桃花源记》
⑤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⑥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列。——欧阳修《醉翁亭记》
4.(2023·宁海模拟)以下有关自然文化的知识中,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邵阳,又称宝庆,旧址位于邵水以北,山南水北为阳,故而得名。
B.“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洞庭湖畔的岳阳楼,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C.岳麓书院坐落于长沙岳麓山脚,是四大书院之一,院门贴有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D.“衡阳雁去无留意”,古人传说,北雁南飞至北岳衡山的回雁峰,就不再往南。
5.(2023·宁海模拟)根据下表的分类,陈述自己对“雅玩”的理解。
玩家品级 玩家特点 示例
极品 以趣为业,用心专一,享受生活,惠及他人。 王世襄是极品玩家。他费尽一生,收藏文物, 最后献国宝于故宫。他玩得通透,精通民俗文化。(根据《京华忆往》撰写)
上品 玩能补业,劳逸结合,凝聚心力,小有成就。 ①____(填人名)是上品玩家。他儿时给人放牛,在牛背上专心画画,结果画技精湛, 惹得知县老爷派人来请他作画。(根据《儒林外史》撰写)
中品 玩、业分离,用心不专,事业无成,因私害义。 大人国国王是中品玩家。他喜欢音乐,但十分鄙视火药武器,最后国家遭受侵略时无力还击。(根据《格列佛游记》撰写)
下品 沉迷玩乐,昏聩无能,事业荒废,危及生命。 宋徽宗是下品玩家。他喜欢蹴鞠,贪图玩乐,重用高逑等奸臣,导致农民起义爆发,最后成为金国的俘虏,客死他乡。(根据《②____》撰写)
(1)请在示例栏中填写人名和篇名。
(2)选项中的人物属于哪种品级的玩家?任选一个,仿照上表示例,阐明理由。
A.法布尔(《昆虫记》) B.匡超人(《儒林外史》) C.“我”(《阿长与<山海经>》)
(2023·宁海模拟)请你阅读戴名世的《造园记》及相关材料,完成答题。
康熙十五年,戴名世为生活所迫,任私塾老师,时年24岁 戴名世·造园记①(一) 意园者,无是园也,意之如此云耳…其园无径,主人不知出,人不知入。 其草若兰,其花若荷,其鸟若鹤,树则有松,溪则为声如丝桐,其石或②偃或仰,或峭立百仞……主人以半日读书,以半日看花,弹琴饮酒,听鸟声松声水声,观太空,粲然而笑,怡然而睡,明日亦如之。 (节选自戴名世《意园记》)
康熙二十五年入太学。同年被免职。
康熙三十五年,时年44岁。 (二) 余年二十时,作《意园记》……余欲买地十余亩,种树三百六十株。而构草屋八九间于其中以居焉③。当花开之时,日赏且吟于树下。及其实之成也,计一株可得钱百余……余藉以自养,无求于世,而得以闭户著书终其身。此虽非名区绝胜,然亦意园之附庸属国也……而城西种树之计,非二三百金不克④办,旅泊萧然,且无以为归计,又安能为此? (节选自戴名世《种树说》)
康熙四十四年科考中举,时年53岁。 (三) 蓼花庄地近束鹿……西山面之,浑河绕之,奥阻幽深,人迹之所不到。居民千余家,淳淳闷闷,浑乎太古之意。子孙历世无一入城市,家家足衣食,无贵无贱。凡偷盗讼狱、千戈扰攘之事,耳未尝闻。是亦一桃花源也。 呜呼!余久怀遁世之思,嗟宇宙无所为桃花源者,何以息⑤影而托足⑥?不意人间复有之。 (节选自戴名世《蓼庄图记》)
【注释】①上述材料中的“意园”和“蓼花庄”都是作者虚构的。②或:____。③焉:____。④克:____。⑤息:____。⑥托足:容身,立脚。
6.阅读三则材料,结合加点字的语境推测,补全注释。
7.根据材料内容,梳理戴名世的园林蓝图。
设想角度 《意园记》 《种树说》 《蓼庄图记》
选址 不知何处 地近束鹿
造景元素 草、花、鸟、树、溪、石、田 树、花、草屋 山川风物、人间土俗
预期效果 富有生机、 物资充盈、生活安适 、
综观以上造园蓝图,你认为戴名世的园林设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8.左侧曲线图能否体现戴名世造园的心路历程?请结合右侧方框内加点词进行阐述。
9.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戴名世为什么要多次虚构他的园林蓝图?
(小助手:关注园林特点,联系人物生平,归纳园林背后作者的精神追求。)
(2023·宁海模拟)你听说过疾病表演者吗?接下来请走进小说阅读,完成疾病表演者的案例报告。
疾病表演者
谢志强
①我们这位疾病表演者降临人间的时候,又是哭,又是病,就是不吃奶。到了三岁,家人还不给他取名字,因为他生病没断档过,而医生又诊断不出他的病根。父母无奈地以为他没治了没救了,索性任凭他生病。背地里,亲人、医生都称他是病篓子、病秧子。
②他折腾到四岁,突然不病了。不过,他已发现了一个现象:他停止了生病,父母反而嫌弃他一样,好像对他失去了兴趣。
③他独自待惯了,到了上学的年龄,他不肯去学校,他娘生气了,他爹还扇了他一耳光。于是,他又开始生病,不是真病,他只是表现出病的症状,像背诵课文一样,他实在太熟悉生过的病了。父母以为他真的生病了,不但不催他上学,而且,又恢复了围着他焦急担忧。他发现,生病真好。一系列他偏爱的事儿,都在生病中得到了满足。
④他表演病,类似重温功课。进入高中,他跟不上学业了,父母也顺其自然。他待在家里,帮母亲管管小杂货店。
⑤他父亲就是那会儿生起病了,吃了许多药,不见效。后来。父亲疼起来,会在地上扭曲身子,捂着腹部。这是我们这位疾病表演者所没有见识过的病。他不忍父亲那么难受,他想:要是我能替父亲受这份痛就好了。背地里,他演习了父亲疼痛的整个过程,他有这个天赋。
⑥奇迹出现了,他真的疼痛起来,而父亲的症状消失了。他欣喜他承担了父亲的病,仿佛找回了生病的感觉。父亲腾出病,继续支忙乎了。
⑦已诊断出,父亲转移到他身上的病是胆囊炎。【A】每逢疼痛袭来,他立即投入表演,他能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牙疼,才知牙的存在,我病故我在,这是他的哲学)。而且,在表演中,他发现。他的表演能击退病魔,很快,他不治而愈。
⑧他上街,碰到了一个生病的人,脸色苍白,一头冷汗,而且,痛苦地呻吟着。这是他没生过的病。他忽发奇想:替那个人生病。
⑨他仔细观察了那个人的表现。很快,他立在那个人面前,似乎是一面镜子,惟妙惟肖地表演起那个人的表情、动作、声音。【B】反复三次,那个人不再难受,而他继续表演,疼痛像太阳一样在他身体的原野慢慢升起。那个人握住他的手,深表感激,还说你是第一个清除我痛苦的人。
⑩他闪出一个念头,把世间所有的病集于一身。他告诉父母,他打算出去闯荡,他长大了,不能老是窝在父母的翅翼里。
他走街串巷,他表演自己生过的病来吸引别人。然后,在观众里发现病人。观众还当他是个卖艺人,或者乞丐,时不时地会丢些硬币和小面额的纸币。
巡回表演中,他确实发现了许多新病症(相当于哥白尼发现新大陆),他时不时沉浸在发现的喜悦之中。他不仅仅收藏疾病症状,而且实地替别人生病。关于他的传说,随着他的游走,像种子一样到处撒播着。甚至,有的病人追踪他而来。
他不讳忌自己的绰号:病篓子。有时,闻知他的出现,有的大人会拽住好奇的小孩别来接近他(那会传染的呢,大人就这样唬小孩)。他倒认同疾病表演者这个称呼。他宣称:希望我给大家消除痛苦,带来快乐。开场白之后,他会让观众点播期望欣赏的病症。有时,他为难,观众会点播他不曾见识、不曾患过的病。那时,他会拜访那位观众,像挖掘即将流失的文化遗产那样,接触陌生的病。有时,表演中,他会遇到知音,因为他的表演会产生共鸣(那就是我当年生病的样子,观众说)。有人评价,他的表演独辟蹊径,将灵魂与肉体、艺术与医学有机地融合,创出一个崭新的表演领域,有望进入主流的艺术舞台。
小时候生过的病,是他的保留节目。不停地游走,他已掌握了未曾患过的许多病,这一点,符合他的本意,他是病篓子嘛。渐渐地,他不得不放缓旅程的节奏,因为,他浑身各种病搅和在一起,开始发作了,他的身体,散发出莫名其妙的腥气、臭味。他的周围不是观众而是苍蝇,围着他飞舞盘旋。
他清楚,他已无力承担世间的病了。生别人的病,遭别人的嫌弃,他发现了。他开始服用各种各样的药物,他清醒地看到,他已难以支付逐渐庞大起来的医疗费用。
于是我们这位疾病表演者开始了他纯粹的表演生涯(他瘦弱的身体,已承载不了那么多人托付的病了)。表演之前,他会设法清除身体怪异的气味,这样,能缩小他和观众的距离。
问题是,所到之处期望中的观众已回避了他(传言比他还跑得迅速)。甚至,有一天,他进入表演状态(只有一个观众,他也不放弃表演),两个人前来干涉,说是要对他进行隔离。他说:“不是我的病,是别人的病。”两人架起他,说:“反正你有病,你携带的疾病已对这一带造成潜在的威胁。”
后来的事儿,我不得而知。我认为,我们那位疾病表演者的初衷不容置疑。
(选自《百年百部微型小说经典》,有删减)
10.梳理疾病表演者的疾病史(部分),完成填空。
时间尺 病况 他人态度
降临人间到三岁 ① 无奈,任凭他生病
到四岁 停止生病 ②
到了上学的年龄 表现疾病的症状 ③
进入高中 患上胆囊炎 /
一天 表演疾病 深表感激
通过梳理,我发现主人公生病和表演疾病时,他人的态度是不同的:(2分) ④
11.任选下列一处语句,按提示分析人物心理,完成病情的初步诊断。
【A】每逢疼痛袭来,他立即投入表演,他能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牙疼,才知牙的存在,我病故我在,这是他的哲学)。(关注括号里文字的作用)
【B】反复三次,那个人不再难受,而他继续表演,疼痛像太阳一样在他身体的原野慢慢升起。(关注新奇的比喻)
12.第 段加点词是他人对主人公的称呼,不同的称呼背后折射出不同的态度。结合观众的反应,谈谈你的看法。
13.结合结尾画线句,从创作意图的角度谈谈“病”的深刻内涵。
(2023·宁海模拟)阅读
【材料一】“曾经,博物馆是有围墙的,展览以实物形式进行。”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说,“得益于先进的技术,‘云端’观展成为常态,展览借助科技走到不同城市,数字化让博物馆的边界变得模糊了,博物馆真正实现了无处不在。”
【材料二】走进改造升级后的三星堆博物馆综合馆,生动、丰富的多媒体技术更全面、更深入地表达了三星堆文化内涵。序厅里,多媒体“三星堆之眼”展现三星堆发现发掘关键节点;正厅里,L型视频墙用逼真的三维动画呈现了三星堆古城形成过程,吸引不少观众驻足观看。
三五好友相聚,赏花品茗,抚琴对弈……打开湖南省博物馆网上展厅,进入《闲来弄风雅——宋朝人慢生活镜像》专题,伴着古琴乐曲,宋朝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徐徐展开。该展览运用AR、VR、三维影像制作等技术,制作了360°全景线上虚拟展厅,全方位立体式呈现了80余件文物。
去年9月,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互联网+中华文明”数字体验展,处处给人惊喜:拨动加入交互密码的“古琴”,一曲《广陵散》在指间流淌;和着观众的动作,一袭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翩翩起舞……一名带着孩子来观展的退休教师说:“科技与文化结合使展览寓教于乐,增强了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材料三】近年来,许多博物馆都展开了三维数字化采集工作。数据采集过程乍看并不复杂: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高清相机等设备收集文物数据,再利用这些数据建起文物的三维模型。然而要还原文物的历史容貌,还需要高精度的数据。以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神树为例,因体型庞大,技术人员将几十块残件分段扫描再拼接,单扫描就用时一个多月,数据处理就用了半年。在虚拟复原时,高精度的数据往往能做到高度复原文物的每一块残件乃至细节,作为文物修复的重要参考。
再以湖南省博物馆的古琴“飞泉”为例,古琴的形制和漆色断纹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其修复需要最小干预和有效保护。修复师运用扫描的三维数据,对缺失部分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然后进行虚拟修复,再修复实物,以此提高修复的精准度。
【材料四】如今,文物展品与数字技术的关系,早在考古发掘现场就已经形成了。走进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的现代化大棚,只见围绕6个恒温恒湿的玻璃方舱,排开多个考古实验室。旁边的会议室里、占据整面墙的大屏幕实时显示考古大棚内的情况。每个发掘坑都设有24小时不间断拍摄系统,记录的数据是后期考古研究的珍贵资料。
目前正在进行的三星堆遗址发掘,无论是发掘技术还是多学科研究,都站在了世界考古的前沿。在实验室里,一件青铜器形状的白色硅胶套摆在桌上,这是为新发现的青铜尊量身定制的3D打印“防护服”。青铜尊器型大,采取传统的石膏固定提取,容易破碎。因此,先用3D扫描仪采集数据,再在3D打印出的模型上制作好硅胶保护套,给文物穿上后再提取。3D打印技术用在考古发掘上还是第一次。
此次考古还首次应用了高光谱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技术,来识别文物的物质构成。对发掘坑表面进行光谱扫描,就可以预判文物的材质。比如青铜、象牙和丝织物的光谱表现就不一样,在肉眼看来只是黑色“土块”的物质,在高光谱成像仪的扫描下能一目了然。
(上述材料均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4.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二使用生动形象的文学性语言介绍网上展厅和数字体验展,增强了可读性。
B.采集数据、建立三维模型、还原文物的历史容貌并不复杂,如青铜神树的修复。
C.修复师运用扫描的三维数据对缺失部分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有助于古琴的修复。
D.三星堆遗址的发掘技术已站在世界考古的前沿,如使用3D打印、高光谱数据采集等。
15.数字化给博物馆的展览带来了哪些改变?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
16.某地发现了一个宋窑遗址,其中部分珍稀瓷器已经破碎。如何运用数字技术让这些瓷器完整地呈现在大众面前?请结合上述材料介绍整个修复过程。
17.(2023·宁海模拟)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材料一: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
——摘自2022年12月31日习近平主席《二O二三年新年贺词》
材料二:希望是迷茫困惑时的一颗启明星,让你攀登上通往理想的阶梯;希望是荒芜沙漠上的一眼泉水,让你在干渴中获得新生;希望是蔚蓝天空中的白云,让你在瑕疵中明白人无完人;希望是刺骨冬天的红火,让你在寒冷中得到湿暖;希望是黑暗中的一丝银光,让你在灰心时重新树立起信心……
请根据以上材料,以“这就是希望的颜色!”作为全文最后一句,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请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500字;不得套作、抄袭;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焚;酌
(2)这代表着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更代表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3)①诗经;②正确的、规范的;③示例:附庸风雅、温文尔雅、雅俗共赏
(4)A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语序不当
【解析】【分析】
(1) 第1空,fén 香应写作:焚香,不能把”焚“写成”粪“;第2空, zhuó 酒应写作:酌酒,不能写成:浊酒,因为这里的意思是”倒酒喝“,而不是“浑浊的酒”。
故答案为:焚;酌
(2)这个划线句语序不正确,”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递进关系,故”文人生活方式“排在前面,”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排在后面。
故答案为: 这代表着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更代表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3)第1空,《诗经》的诗分为风、雅、颂三类;第2空:察纳雅言的意思是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雅就是正确、规范之意;第3空,雅也有文雅高雅的意思,比如温文尔雅、雅俗共赏等词语。
故答案为: ①诗经;②正确的、规范的;③示例:附庸风雅、温文尔雅、雅俗共赏
(4)弄这个字,上为“玉”,下为“廾”( gǒng),“廾”指双手,所以,“弄”指双手玩赏玉器。而“现”字,左边“玉”,右边是“见”,本义是看见宝玉。
故答案为:A
【点评】
(1)本题考查汉字的准确书写。汉字里许多字同音字和形似字,我们理解了字义,特别是具体语境中的意思,就不容易写错别字了。平时学习要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与积累,读课文时要注意重点字词并积累,尤其是课文后面“读读写写”中要求掌握的,或是课文注解中出现的。
(2)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常见的语病有:句式杂糅、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不合逻辑、成分赘余、语序不当等,平时学习时要注意整理归类辨析。 解答时,要注意先区分病句的类型。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3)本题考查对《诗经》的了解和一词多义的理解。对于像《诗经》这样的文学常识知识,平时要识记,一词多义的多义词一般要结合具体的词语上下勾连,”因文生义“。
(4)本题考查由汉字的形状推知汉字的意义。汉字是表意性质的,我们通过对字形结构(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如“樯橹”.“橹”是常见字.是木制的船具;“樯”是冷字.但“樯”从“木”.与“橹”联合成词.可知“樯”也是木制的船具。平时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2.【答案】独坐幽篁里;千里共婵娟;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雾凇沆砀;投壶对弈(宴饮对弈、宴饮投壶)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礼俗
【解析】【分析】
第1空,填上句,“幽篁”不要写成“优黄”;
第2空,填下句,“婵娟”不要写成“蝉捐”;
第3、4空。理解性默写,提示语:泛舟赏花,“尽”不要写成“进”;误“不要写成”毋“;”藕“不要写成”偶“;
第5、6空,理解性默写。提示语:剪烛夜话,”剪”不要写成”简“”烛“不要写成”浊“;”却“不要写成”确“。
第7空,填上句,”淞“不要写成”松“,”沆砀“不要写成”杭荡“
第8空,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 这句描写的是宴饮对弈或投壶,从”射者“可见是投壶,”“弈者”可见是“对弈”。
故答案为:
独坐幽篁里;千里共婵娟;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雾凇沆砀
投壶对弈(宴饮对弈、宴饮投壶)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无论是一般性默写还是理解性默写,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理解性默写要注意抓住关键的提示语,从提示语入手写出对应的诗句;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3.【答案】一是宴饮,招待客人,以显热情好客。如《游山西村》中农家留客,《桃花源记》桃源人的邀请,《行路难(其一)》《醉翁亭记》中的宴饮。二是仕途不顺、人生坎坷的借酒浇愁。如李白“行路难”时,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时,无不借酒表达情感。三是表达思乡思亲之情。如岑参重阳节的思乡,范仲淹的“家万里”,处处有酒,以寄托乡思。
【知识点】材料探究;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第1句,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写农家好客,准备好饭菜邀请人作客;
第2句,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可是诗人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诗人此时是解酒浇愁,可愁更愁;
第3句,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此酒也是借酒浇愁之酒;
第4句,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人热情待客,邀请渔人到自家作客;
第5句,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重阳佳节,无酒可饮,无菊可赏,透出行军的凄凉和对故乡的思念;
第6句,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列,这是宴饮的欢乐,以酒助兴。
综合起来,古人喝酒的原因,第一,宴饮招待客人;第二借酒浇愁,第三表达思乡思亲情绪。
故答案为:一是宴饮,招待客人,以显热情好客。如《游山西村》中农家留客,《桃花源记》桃源人的邀请,《行路难(其一)》《醉翁亭记》中的宴饮。二是仕途不顺、人生坎坷的借酒浇愁。如李白“行路难”时,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时,无不借酒表达情感。三是表达思乡思亲之情。如岑参重阳节的思乡,范仲淹的“家万里”,处处有酒,以寄托乡思。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看题材:题材往往决定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抓题目:诗歌的题目往往是诗歌内容的高度概括。析词义:因为诗歌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必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意,扫清诗歌阅读中的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否则无从把握内容,更谈不上分析技巧和情感了。联背景:有些诗歌,仅仅从字面意思去理解还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来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
4.【答案】D
【知识点】其他常识;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
A: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许多地名都跟这”阴阳“有关,如江阴、信阳、安阳、绵阳、淮阴等等,故正确;
B:正确;
C:正确;
D:衡山是”南岳衡山“,北岳是”恒山“,故错。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识记。所学课文重要的作家作品一般课文下面的注释都比较详细(少部分除外,平时学习时需要补充笔记),特别是文言诗文,记住作家、作品、朝代、作家身份、重要(主要)贡献、代表作品、与人物相关的成语、格言、俗语、标题含义等要牢记,这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一个人知识的广博多是靠平时一点一滴积累的。
5.【答案】(1)王冕;水浒传
(2)示例A:法布尔是极品玩家。他以业为玩,用心专一,少年时非常喜欢虫子,一玩三十多年,整天趴在草地上观察昆虫的生活,非常享受,最后成为昆虫学家,他的著作《昆虫记》蜚声世界,惠及他人。示例B:匡超人是下品(或中品)玩家。他喜欢结识名士,参加西湖诗会,帮助潘三写假文书,共谋替考,因私害义。他喜欢在别人面前吹嘘自己才学高,其实是无能之辈。示例C:《阿长与<山海经>》的“我”是上品玩家。“我”渴慕《山海经》,对绘图书产生浓厚兴趣,读书之余画画,做到劳逸结合,凝聚心力,后来“我”的作品封面也是自己设计,还对版画艺术作出重大贡献。
【知识点】《朝花夕拾》;《昆虫记》;《水浒传》;《儒林外史》
【解析】【分析】
(1)第1空,由“他儿时给人放牛,在牛背上专心画画,结果画技精湛惹得知县老爷派人来请他作画”可知,该人物是《儒林外史》中的王冕。
第2空,由他“沉迷玩乐, 昏无能,事业荒废, 危及生命”“宋徽宗是下品玩家。他喜欢蹴鞠,重用高逑等奸臣,导致农民起义爆发,最后成为金国的俘虏,客死他乡”可知,这人是《水浒传》中的宋徽宗,
故答案为:王冕/《水浒传》
(2)A:法布尔是极品玩家,法布尔毕生观察昆虫,耗费一生的光阴来研究“虫子”。他宁愿整日趴在石头上津津有味地体会昆虫们的喜怒哀乐,也不愿意去参加一场上流社会的晚宴。他以对昆虫的兴趣爱好为主业,专心研究,享受昆虫带来的乐趣,为了研究虫子,他举家迁居小镇边缘,住老旧民宅,最终成为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昆虫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以趣为业, 用心专一,享受生活,可谓是玩家中的“极品”。
B:匡超人是下品玩家,匡超人到杭州后与一班假名士交往,这些人自命清高,却热衷于功名富贵。匡超人开始逐渐改变,被这些人的思想所同化,开始追求名利,他帮助潘三写假文书,共谋替考,因私害义,逐渐失去了原本的朴实和善良。在各种熏陶下,匡超人学会了撒谎、钻营功名,甚至在得到机会后,为了名利而背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如为了自己的前途,他隐瞒己婚事实,娶了恩师的外甥女,并为了自己的利益,对曾经帮助过他的潘三冷无情。他用心不专事业无成,因私害义,可谓玩家中的“下品”。
C: 《阿长与<山海经>》 中的”我“商品玩家,《阿长与<山海经>》中的“我”对叔祖提过一次的《山海经》由渴慕到念念不忘;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把它们当作是“我”最心爱的宝书,并由此引起“我”对绘图书收集的兴趣,一发而不可收拾。“我”对《山海经》这部书中的插图有着极大的兴趣,这表明“我”对自然和美好事物有着天生的热爱,读书之余画画,做到劳逸结合,凝聚心力:同时“我”也能从阿长的智慧中学习到如何去观察、思考和判断,可见“我"是一个热爱读书、玩能补业、劳逸结合、善于观察、思考和判断、凝聚心力的人,可谓是玩家中的“上品”。
故答案为:示例A:法布尔是极品玩家。他以业为玩,用心专一,少年时非常喜欢虫子,一玩三十多年,整天趴在草地上观察昆虫的生活,非常享受,最后成为昆虫学家,他的著作《昆虫记》蜚声世界,惠及他人。示例B:匡超人是下品(或中品)玩家。他喜欢结识名士,参加西湖诗会,帮助潘三写假文书,共谋替考,因私害义。他喜欢在别人面前吹嘘自己才学高,其实是无能之辈。示例C:《阿长与<山海经>》的“我”是上品玩家。“我”渴慕《山海经》,对绘图书产生浓厚兴趣,读书之余画画,做到劳逸结合,凝聚心力,后来“我”的作品封面也是自己设计,还对版画艺术作出重大贡献。
【点评】
(1)本题考查的是作家作品的常识识记。所学课文重要的作家作品一般课文下面的注释都比较详细(少部分除外,平时学习时需要补充笔记),特别是文言诗文,记住作家、作品、朝代、作家身份、重要(主要)贡献、代表作品、与人物相关的成语、格言、俗语、标题含义等要牢记,这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一个人知识的广博多是靠平时一点一滴积累的。
(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形象特征的理解与评价。理解人物形象需要“瞻前顾后”,联系全文进行比较,全面分析,不能只看一处。评价人物要客观、全面,名著阅读一定要真阅读,平时也要适当练题
【答案】6.②有的|③于此,在其中|④能,能够|⑤使……休息
7.城西;静谧雅致 / 讲究自然之趣;偏远幽静 / 人迹罕至;民风淳朴 / 和谐融洽;选址越来越具体、选景的范围越来越广;园林的包容性越来越高,兼容了自然和人文;从个人的、理想的园林走向社会的、现实的园林。
8.【示例】可以。曲线图呈现了“高-低-高”的心理变化。A处副词“粲然”体现作者想到在臆想的园中读书赏景,与自然浑融一体的惬意与满足;B处疑问词“安”流露出作者因没有资财、没有归宿而无法实现愿景的无奈与慨叹。C处动词“不意”能读出作者愿意相信世外桃源般的蓼花庄在现实世界也许是存在的,内心充满惊喜与期待。这与曲线图的变化是一致的。
9.伴随着戴名世经历变化,他的园林蓝图也随之变化。24岁时为生活所迫做私塾老师,臆想现实世界不存在的“自然意园”,来逃离世俗生活的压力。入太学后不久被免职,在《种树说》中仍努力构想意园附属国,但终受现实条件限制。53岁时,作者科考中举,生活由逆转顺,在《蓼庄图记》中作者不再局限于对自然环境的构想,而是构建了一个民风淳朴、和谐融洽的世俗世界,体现了他在此阶段的政治追求与抱负。这体现了一代文人在现实社会中怀揣梦想但不断碰壁的过程,但他始终不放弃建构心中的园林,也呈现作者不同阶段人生追求的变化。这彰显了一代文人对理想锲而不舍的追求以及对精神乌托邦的执着探寻。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常用文言虚词;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有多种:可以用迁移法类推,可以查字典词典,可以联系语境,可以由成语进行推断,不管是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理解分析文章内容首先邀通读全文,读懂意思,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然后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第三,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最后,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人物的心理变化的理解把握能力。解答时,应先通读全文,理清文意;然后细读相关语段,提取相关信息;最后筛选并整合其相关信息概括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理解。解答时可以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步骤是一审清题干,二找与人物相关的事件或情节,分点进行概括,如果有侧面描写,不要漏掉,最后分点概括并分析。
【附译文】
(一)
意园,本来没有这园的,想象出来的罢了......园子里没有路,主人不知从哪里出去,外人也不知从哪里进来。
园子里的草类,有像兰花,花类有像荷花,树木有松树,小溪发出如琴的声音,园子里的石头,有的躺倒,有的直立,有的高高耸立……主人用半天的时间看书,半天的时间赏花弹琴、喝酒,听鸟声、松声、水声,仰望天空,有时粲然而笑,有时怡然而睡,第二天还做这些事情。
(二)
我二十岁的时候,写了《意园记》....我想要买十多亩田地,种植三百六十棵树木。在里面建造八九间草屋来居住。等到花开放的时候,每天欣赏(它们),并且在树下吟诗。等到秋天树木的果实成熟的时候,计算一下,每棵大概能得到一百多钱......我凭借这些来养活自己,不用向世人求助,并且能够在家写书过完我的一生。这不是一个有名的地方,也不是一个景色极佳的地方,然而(我也把它当做)意园的附属国看待了…….然而在城西种树的话,估计每棵树需要二三百克金子才能种活,生活不如意,况且又没什么办法能回去,我又能怎么办呢
(三)
蓼花庄位置靠近束鹿......那里面对西山,浑河环绕,山谷幽深,外人很少到达。那里的居民有一千多户,淳朴笃诚不开化,浑然是上古之人的样子。历代子孙没有一人到过城市,家家户户丰衣足食,没有贵贱贫富之分。凡是偷盗诉讼、争强斗胜之事,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也是一个桃花源了。
唉!我早就有离开尘世的想法,奈何世间没有一处是世外桃源的地方,哪里能让我(暂时)能够居住的地方呢 不曾想到人世间还真有这样的地方。
6.或偃或仰意思:有的躺倒有的直立,或:有的;
而构草屋八九间于其中以居焉:建造八九间草屋在这中间来居住,焉:于此;
非二三百金不克办:不是二三百克金子不能办到,克:能,能够;
何以息影而托足:到哪里才能托身隐居呢?息:使......休息
故答案为: ②有的;③于此,在其中;④能,能够;⑤使……休息
7.第1空,由” 而城西种树之计,非二三百金不 克办“可知应是城西;
第2空,由句子” 余欲买地十余亩,种树三百六十株。而构草屋八九间于其中以居焉③。当花开之时,日赏且吟于树下。及其实之成也,计一株可得钱百余 “可知是清净雅致讲求自然之趣的地方;
第3、4空,由句子” 西山面之,浑河绕之,奥阻幽深,人迹之所不到。“可知 是人迹罕至偏远幽静的地方;由句子“居民千余家,淳淳闷闷,浑乎太古之意。子孙历世无一入城市,家家足衣食,无贵无贱。凡偷盗讼狱、千戈扰攘之事,耳未尝闻。是亦一桃花源也”可知民风淳朴,和谐融洽
第5空,由“不知何处”到“城西”到“地近束鹿”越来越具体,造景元素也有变化:从只有自然的草花树溪石田到有草屋再到有山川风物人间土俗,选景的范围越来越广;从预期效果来看,从只讲求自然之趣到物资充盈生活安逸,再到民风淳朴和谐融洽,从最初的理想的园林到越来越走向现实。
故答案为:
城西;静谧雅致 / 讲究自然之趣;偏远幽静 / 人迹罕至;民风淳朴 / 和谐融洽;选址越来越具体、选景的范围越来越广;园林的包容性越来越高,兼容了自然和人文;从个人的、理想的园林走向社会的、现实的园林。
8.A:“粲然而笑”意思是指大笑,大笑的样子。这是作者想象在意园中读书赏景的情景,体现了作者惬意与满足的心情,情绪高;
B:又安能为此,意思是又能怎么办呢,“安”表反问,表达一种惋惜的意思,因为“非二三百金不克办,旅泊萧然,且无以为归计”,因为没有资财没有归宿而无法实现愿景的无奈与慨叹,情绪低落;
C:不意人间复有之,意思是不曾想到人世间还真有这样的地方,“不意”表达一种内心充满惊喜与期待,情绪高。
而曲线的人物心理变化是高——低——高,所以能体现戴名世造园的心路历程
故答案为:【示例】可以。曲线图呈现了“高-低-高”的心理变化。A处副词“粲然”体现作者想到在臆想的园中读书赏景,与自然浑融一体的惬意与满足;B处疑问词“安”流露出作者因没有资财、没有归宿而无法实现愿景的无奈与慨叹。C处动词“不意”能读出作者愿意相信世外桃源般的蓼花庄在现实世界也许是存在的,内心充满惊喜与期待。这与曲线图的变化是一致的。
9.由“康熙十五年,戴名世为生活所迫,任私塾老师,时年24岁”可知,在他 24岁时,为生活所迫做私塾老师,所以,臆想了一处现实世界并不不存在的“自然意园”来逃离世俗生活的压力。康熙二十五年游太学,入太学后不久被免职。这时,作者在《种树说》中构想了一处意园,其环境幽静。由“康熙四十四年科考中举,时年53岁。”可知,53岁时,作者科考中举,生活从逆境中开始转变,因此在《蓼庄图记》中作者构建了一个民风淳朴、和谐融洽的世俗世界,体现了他在此阶段不再局限于自然环境的构想,可见此时作者又重塑了自己的政治追求与抱负,园林构想的不断变化体现的是作者内心的不断变化,是内心的抱负和理想与社会现实不断斗争的历程的反应,但无论怎么变化,他始终没有放弃构建内心的园林,因此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锲而不舍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执着探寻。
故答案为:伴随着戴名世经历变化,他的园林蓝图也随之变化。24岁时为生活所迫做私塾老师,臆想现实世界不存在的“自然意园”,来逃离世俗生活的压力。入太学后不久被免职,在《种树说》中仍努力构想意园附属国,但终受现实条件限制。53岁时,作者科考中举,生活由逆转顺,在《蓼庄图记》中作者不再局限于对自然环境的构想,而是构建了一个民风淳朴、和谐融洽的世俗世界,体现了他在此阶段的政治追求与抱负。这体现了一代文人在现实社会中怀揣梦想但不断碰壁的过程,但他始终不放弃建构心中的园林,也呈现作者不同阶段人生追求的变化。这彰显了一代文人对理想锲而不舍的追求以及对精神乌托邦的执着探寻。
【答案】10.①生病没断档/哭、病、不吃奶;②嫌弃/失去兴趣;③焦急担忧;④真病时,无论生病还是停止生病,他人的态度不是任凭他,就是嫌弃他,漠视他的存在;当他表演疾病(装病)时,反而得到关注和感激。
11.示例一:选择A句,括号中“我病故我在”化用哲人名言“我思故我在”,颇具戏谑意味,可见病痛成为疾病表演者获取个体存在价值的依托,他的认知开始变得扭曲。示例二:选择B句,该句运用比喻句,将疾病表演者身体感受到疼痛的过程比作太阳升起,夸张地写出表演疾病给他带来力量、温暖与希望,认知愈加扭曲。
12.拽住小孩的观众害怕被传染而对他避而远之,他们可能会称他为“病篓子”,称呼背后是观众的不屑、冷漠与厌弃;真正生病的观众在他的疾病表演中得到共情,他们可能会称他为“疾病表演者”,称呼背后是观众的认可;而将疾病表演视为新型表演的观众,也可能会称他为“疾病表演者”,但称呼背后是观众的猎奇心理。观众的不同态度背后展现了社会群像,照见了人性。
13.主人公认为“不是我的病,是别人的病”,其实疾病表演者和社会都有病。疾病表演者从出生就有一身病,并被贴上“病篓子”的标签,在疾病表演中,他甚至已病入膏肓,岌岌可危。在他的成长经历中,他发现装病能得到他人关注、获得自我满足,因此形成对疾病的错位、病态认知。在多次疾病表演中,他的行为愈加扭曲、异化。外界点播、欣赏、赞美他的疾病表演,也映射了整个社会的病态、扭曲,更加剧了疾病表演者的悲剧性。因此,此处的病不仅是生理的疾病,也是心灵扭曲的病,更是隐射社会的病态。作者以小见大,从疾病表演者的个体入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疾病不断深入,最后整个社会全面“沦陷”的过程,批判了社会的冷漠与不合常理的一面,也表达了对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状态的思考。
【知识点】小说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步骤是:先要读,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然后再定,就是锁定答题范围,最后组织语言进行表述,一般用主谓句:什么(谁)+怎么样(是什么),如果有主题句直接引用也可。
(2)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理解句子有几个注意:第一、注意句中的双关语,分析其表面含义及深层含义,深层含义要结合上下文去理解。第二、注意句中的多义词或词义的转移、引申等用词方式,抓住关键性词句,借以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第三、注意句子的标点、句式、语气等方面的特点,分析其强调了什么内容,具有怎样的感彩,借以去理解句意,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第四、留心句子的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并结合上下文内容去理解句意。
(3)本题考查语句的含义的理解与分析。 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4)本题考查对写作意图的分析与理解。分析写作意图可以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动机、目的;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可以抓住文章中的标题、开头或结尾,文中的点睛之处,抓住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概括;可以综合分析、比较鉴别、仔细比对,展开合理推断。
10.本小说共18段,第1段写疾病表演者到了三岁,生病没断过档,父母索性任凭他生病;
第2段,到四岁,不生病了,父母反而嫌弃他;
第3段,到了上学的年龄,他表现病的症状,父母焦急担忧;
第4-7段,到了高中,他父亲生病,他不忍父亲难受,于是表演父亲生病,他真的得了胆囊炎,因为表演,不治而愈;
第8-9段,一天,他替一个生病的人表演生病,那人对他深表感激;
由此可见:真病时,无论生病还是停止生病,他人的态度不是任凭他,就是嫌弃他,漠视他的存在;当他表演疾病(装病)时,反而得到关注和感激。
故答案为:
①生病没断档/哭、病、不吃奶;②嫌弃/失去兴趣;③焦急担忧;④真病时,无论生病还是停止生病,他人的态度不是任凭他,就是嫌弃他,漠视他的存在;当他表演疾病(装病)时,反而得到关注和感激。
11.A句括号中“我病故我在”是化用哲人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名言,所以本句使用了仿拟或化用典故的手法,使语言具有了戏谑的幽默风格特点,这是疾病表演者生存哲学,病痛成为疾病表演者获取个体存在价值的依托,疾病表演者的认知开始变得扭曲,呈现一种病态的心理。
B句作者将疾病表演者身体感受到疼痛的过程比作太阳升起,升起的太阳代表作力量、温暖与希望,夸张地写出表演疾病给他带来力量、温暖与希望,疾病表演者的认知愈加扭曲。
故答案为:示例一:选择A句,括号中“我病故我在”化用哲人名言“我思故我在”,颇具戏谑意味,可见病痛成为疾病表演者获取个体存在价值的依托,他的认知开始变得扭曲。示例二:选择B句,该句运用比喻句,将疾病表演者身体感受到疼痛的过程比作太阳升起,夸张地写出表演疾病给他带来力量、温暖与希望,认知愈加扭曲。
12.第13段句子:“他不讳忌自己的绰号:病瘘子。有时,闻知他的出现,有的大人会拽住好奇的小孩别来接近他(那会传染的呢,大人就这样唬小孩)”,这是拽住小孩的观众害怕被传染而躲避他,拽住小孩的观众可能会称他为“病瘘子”对他没有关心,没有帮助,反而是避而远之,“病篓子”的称呼背后是人们的不屑、冷漠与厌弃:
第13段句子:“有时,表演中,他会遇到知音,因为他的表演会产生共鸣(那就是我当年生病的样子,观众说)”这是真正生病的观众在观看他的疾病表演时,产生共鸣,他们可能会称他为“疾病表演者”,这一称呼背后是观众对他表演的认可:
第13段句子“有人评价,他的表演独辟蹊径将灵魂与肉体、艺术与医学有机地融合,创出一个崭新的表演领域,有望进入主流的艺术舞台”,这类观众将他的疾病表演视为新型表演,也可能会称他为“疾病表演者”,这一称呼背后是观众对不一样事物的猎奇心理。三类观众的不同态度,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群像,照见了人性。
故答案为:拽住小孩的观众害怕被传染而对他避而远之,他们可能会称他为“病篓子”,称呼背后是观众的不屑、冷漠与厌弃;真正生病的观众在他的疾病表演中得到共情,他们可能会称他为“疾病表演者”,称呼背后是观众的认可;而将疾病表演视为新型表演的观众,也可能会称他为“疾病表演者”,但称呼背后是观众的猎奇心理。观众的不同态度背后展现了社会群像,照见了人性。
13.疾病表演者从出生就有一身病,是个“病瘘子”,在他的成长经历中,他发现装病能得到他人关注、获得自我满足,因此形成对疾病的病态认知。主人公真病或停止生病时,他人的态度不是任凭他,就是嫌弃他,漠视他。当他表演疾病(装病)时,反而得到关注、感激和赞扬,这样就让他的行为愈加扭曲、异化,这也映射了整个社会的病态、扭曲。“病篓子”说“不是我的病,是别人的病”,就说明大家都有病。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批判了社会的冷漠与不合常理的一面,也表达了对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状态的思考。这就是走着写作地意图。
故答案为:主人公认为“不是我的病,是别人的病”,其实疾病表演者和社会都有病。疾病表演者从出生就有一身病,并被贴上“病篓子”的标签,在疾病表演中,他甚至已病入膏肓,岌岌可危。在他的成长经历中,他发现装病能得到他人关注、获得自我满足,因此形成对疾病的错位、病态认知。在多次疾病表演中,他的行为愈加扭曲、异化。外界点播、欣赏、赞美他的疾病表演,也映射了整个社会的病态、扭曲,更加剧了疾病表演者的悲剧性。因此,此处的病不仅是生理的疾病,也是心灵扭曲的病,更是隐射社会的病态。作者以小见大,从疾病表演者的个体入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疾病不断深入,最后整个社会全面“沦陷”的过程,批判了社会的冷漠与不合常理的一面,也表达了对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状态的思考。
【答案】14.B
15.数字化让博物馆的边界变得模糊了,博物馆真正实现了无处不在。数字化让博物馆可以以视频的形式展示过去。数字化让博物馆可以真实的再创古代的生活情境,使观众仿佛穿越一般。数字化让博物馆的展出形式多样化,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16.首先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高清相机等设备收集瓷器碎片的高精度数据;接着,运用电脑处理这些数据,建起该瓷器的三维模型;然后,对缺失部分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接着,在电脑上进行虚拟修复;最后,结合虚拟修复的相关数据,再进行瓷器实物的修复。这样,就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让这些瓷器完整地呈现在大众面前了。
【知识点】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细心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看清是“有错误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材料中信息的筛选重在读懂内容,细心寻找,稍加整合。步骤:细读题干,确定答题方向;略读材料,把握每则材料内容;细读材料,各个击破,逐个审准材料并提取答题关键点。
(2)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时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步骤是:先要读,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然后再定,就是锁定答题范围,最后组织语言进行表述,一般用主谓句:什么(谁)+怎么样(是什么),如果有主题句直接引用也可。
14.A:材料二第二段:句子: 三五好友相聚,赏花品茗,抚琴对弈...... 伴着古琴乐曲,宋朝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徐徐展开 ;第三段句子:拨动加入交互密码的“古琴”,一曲《广陵散》在指间流淌;和着观众的动作,一袭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翩翩起舞……这些句子或短句,或排比,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博物馆借助数字化让游客感受到博物馆的美,故理解正确;
B:由材料三句子: 以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神树为例,因体型庞大,技术人员将几十块残件分段扫描再拼接,单扫描就用时一个多月,数据处理就用了半年,可知,可知,还原历史文物容貌是一个耗时极长并且相当复杂精细的工作,故理解不正确;
C:由材料三第2段句子: 修复师运用扫描的三维数据,对缺失部分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然后进行虚拟修复,再修复实物,以此提高修复的精准度 可知,“ 修复师运用扫描的三维数据对缺失部分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有助于古琴的修复”,理解正确;
D:材料四句子: 目前正在进行的三星堆遗址发掘,无论是发掘技术还是多学科研究,都站在了世界考古的前沿 ,在实验室里,一件青铜器形状的白色硅胶套摆在桌上,这是为新发现的青铜尊量身定制的3D打印“防护服”, 3D打印技术用在考古发掘上还是第一次 , 此次考古还首次应用了高光谱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技术,来识别文物的物质构成 ,这些都可知:三星堆遗址的发掘技术已站在世界考古的前沿,如使用3D打印、高光谱数据采集等。理解正确。
故答案为:B
15.材料一: 数字化让博物馆的边界变得模糊了,博物馆真正实现了无处不在。 材料二:第1段三星堆博物馆 展现三星堆发现发掘关键节点 、 呈现了三星堆古城形成过程 ;第2段湖南省博物馆 制作了360°全景线上虚拟展厅,全方位立体式呈现了80余件文物 ;第三段首都博物馆 寓教于乐 ,由此可概括为数字化让博物馆可以展示过去、可以真实还原再现古代生活情景,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故答案为:数字化让博物馆的边界变得模糊了,博物馆真正实现了无处不在。数字化让博物馆可以以视频的形式展示过去。数字化让博物馆可以真实的再创古代的生活情境,使观众仿佛穿越一般。数字化让博物馆的展出形式多样化,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16.材料三是在介绍利用数字技术修复文物。
第1段句子“许多博物馆都展开了三维数字化采集工作。数据采集过程乍看并不复杂: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高清相机等设备收集文物数据,再利用这些数据建起文物的三维模型。”可提取修复的步骤为,第一:数据采集。第二:搭建三位模型;
第1段句子“在虚拟复原时,高精度的数据往往能做到高度复原文物的每一块残件乃至细节作为文物修复的重要参考。”可知步骤第三为虚拟复原文物;
结合第2段句子“修复师运用扫描的三维数据,对缺失部分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然后进行虚拟修复,再修复实物,以此提高修复的精准度。”可知步骤第四为虚拟修复,步骤第五为实物修复。
故答案为: 首先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高清相机等设备收集瓷器碎片的高精度数据;接着,运用电脑处理这些数据,建起该瓷器的三维模型;然后,对缺失部分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接着,在电脑上进行虚拟修复;最后,结合虚拟修复的相关数据,再进行瓷器实物的修复。这样,就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让这些瓷器完整地呈现在大众面前了。
17.【答案】【范文示例】
那抹色彩,是希望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来具体形容消防服的橙色,是鲜艳 温暖 明亮 仅仅是这些吗 不,还有最重要的,那就是希望!那抹鲜艳的橙色不止一次,感动着,温暖着,震撼着我的心灵。
有一年的暑假,我独自在家。忽然,闻到了一种烧焦的味道。循着焦味的来源方向望去,缕缕黑烟正沿着楼侧飘出来。天啊!楼下的草坪着火了!再不阻止,火势蔓延,整座大楼……后果不敢想象。
我紧张极了,因为门被锁上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最后打了火警的电话。消防站就在楼下, 过了一两分钟,就有一辆鲜艳的橙色消防车飞快地开来。顿时,心里的焦灼褪去不少,长长舒了一口气。又过了一会儿,一位穿着消防服的消防员打开了门,对我说:“小朋友,不用害怕,火已经灭掉 了。”向外望去,许多身穿橙色消防服的消防员手中拿着长长的水管,方才还熊熊燃烧的火焰在他们的辛苦努力下被彻底扑灭。那抹在危急时刻及时出现的橙色,照亮了城市的夜空,也照亮了我的心灵。
还有一次,已经是深夜了,我已进入甜蜜梦乡,刺耳的鸣笛声吵醒了我。我起床一看,原来是几辆消防车疾驰过大街。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在任何地方,不管距离多远,只要有火情,有危险,就会有那抹色彩,勇敢奔赴,给陷入险境的人们带去生存的希望。
消防员们是多么辛苦啊!他们的鲜艳颜色给了我们希望,但他们的劳累危险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上到几十米的高空,既要克服内心的恐惧,又要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一切地去救人,而这,在别人眼里太过危险的职业行为,就是他们的日常。是他们日复一日的努力工作,尽职尽责,解决忧患,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安全保障。
每每看到鲜艳的消防服,看到那抹橙色,我的心里就会燃起希望,充满了对消防员的敬畏。橙色,这就是希望的颜色!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
先看两则材料:第一则三句话,主题句: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春孕育希望;第二则:一组关于希望的排比句,两则材料都在说希望,希望就是主题。
审题立意:
要求以“这就是希望的颜色!”作为全文最后一句,写一篇文章。由此可看出,“希望”是文章描写的对象,而材料一又说,“希望寄予青年,青春孕育希望”,那也就是说描写“希望”就要描写“青年、青春”,青春的颜色。需要将青春的特点用颜色来概括,如青春是“白色”“火红色”“蔚蓝色”,也可以是蓬勃的“绿色”,沉静的“蓝色”,拼搏的红色;荣誉的金色,或是缤纷的“彩色”等等。结合材料二,要表达的主题是只要心中有希望,生命就有无限的生机。也可以结合“希望是刺骨冬天的红火,让你在寒冷中得到温暖:希望是黑暗中的一丝银光,让你在灰心时重新树立起信心………"立意为,身边的温暖和爱,也是我们的生命富有生机的动力。
构思选材:
先取好题目,结合题目选材,安排好结构,最好哦那个自己的经历来描绘青春。如可以写“拼搏的红色是希望的颜色”可以写写自己在学习中是如何拼搏奋斗的,通过努力自己能有所收获,感叹青春似火的热情;也可以写“活力的绿色是希望的颜色”,或者写“缤纷的彩色是希望的颜色”等,注意安排好详略,语句要通顺。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注意点题。
比如题目:青春的颜色
第一段:青春的颜色是什么?是红色的拼搏,还是蓝色的失意?是绿色的活力,还是金色的荣誉?
第二段:教室里红蓝交织的色彩:叙述考试没考好的失落以及同学们的拼搏感染我。拼搏中掺杂失意的青春
第三段:操场上绿色融融的色彩:描写同学们操场运动的活力
第四段:学术报告厅金色的色彩:叙述获奖时金灿灿的奖励与荣誉,
第五段:青春是五彩缤纷的,这就是希望的颜色
又如:题目:这就是希望的颜色
第一段:立春已过二十多天,依然感觉不到春天的所在。
第二段:走在大街上,我紧了紧身上的羽绒服。
第三段:描写一路上所见:光秃秃的树、紧缩脖子的草,没有花,连花骨朵也看不到。
第四段:忽的,眼前一亮。一抹新绿印入了我的眼帘,极力描写这抹新绿。
第五段:抒情:这是春的使者,是春的希望
第六段:这眼前零星的绿色,这就是希望的颜色。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首先要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抓住重点,理清关系。然后立意要准确,力求新颖,立志好坏影响到作文的创新程度。使用素材要恰当巧妙,我们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引用一下题干材料,可以照应话题,否则容易造成与材料疏远的感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