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一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二战后的苏联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1946年,苏联开始实行第四个五年计划,其重点是恢复重工业领域。到1950年,苏联的铁、钢、煤、原油等都大大超过战前水平。
取得成就的体制性原因?
——苏联模式
问题:
苏联优先发展_________的政策没有变化,
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
重工业
一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1.赫鲁晓夫(1953-1964年)
党中央委员会在几次全体会议上已经揭露了农业领导上的严重的缺点和错误,并且制订了提高谷物和畜产品产量的大规模的计划。
——苏共二十大 赫鲁晓夫
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了《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指出赫鲁晓夫对苏联模式的态度。
一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1.赫鲁晓夫(1953-1964年)
内容:
政治: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
经济:①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
售制改为 。②改革 ;
收购制
工业管理体制
影响:
①取得了一些成效。
②未突破计划经济模式。
会议期间,赫鲁晓夫特别强调不要将话题扩散到党外。然而不久后,苏联党中央就把秘密报告的材料印发给了全国700万党员和1800万共青团员,全面掀起了批判斯大林的运动。
③全盘否定斯大林模式,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一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2.勃列日涅夫(1964-1982年)
内容:
前期:在工业领域推行“ ”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新经济体制
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 ,专断作风日趋严重;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
评价:
改革只是对苏联模式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
一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3.戈尔巴乔夫(1985-1991年)
内容:
“要根据市场规律有计划地掌握和管理市场”。
①经济:承认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市场调节
1990年1月31日,苏联第一家麦当劳开业
成效甚微
一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3.戈尔巴乔夫(1985-1991年)
内容:
“要根据市场规律有计划地掌握和管理市场”。
①经济:承认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市场调节
② 政治:取消 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承认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
③ 思想:意识形态上抛弃
_________指导,实行_______。
苏共
马克思主义
“多元化”
【苏联模式】
经济上: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
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一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3.戈尔巴乔夫(1985-1991年)
评价:
①经济改革成效甚微;
②政治改革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随之兴起。
③使局势失控,导致苏联解体。
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戈改革不是去革除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
一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二 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战后东欧国家的政治经济特征?
①政治: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②经济:采取苏联模式
各国教条式照搬苏联经验,片面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失调,使国家遇到了很大困难。人民生活水平并未得到应有的提高。 ——吴于廑:《世界史》
思考:
东欧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问题。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二 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1.东欧社会主义改革的背景
②苏共二十大造成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思想混乱。
2.东欧社会主义改革的表现
南斯拉夫 波兰 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 民主德国
改革内容
社会主义自治,通过权力下放,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
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把发展消费品生产和农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主要任务。
实施“新经济体制”,降低积累率,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独立制定对外政策等,“布拉格之春”。
扩大地方和企业经营自主权,国家只下达利润指标。
共同的目的:
试图突破苏联模式,追求独立发展
①东欧各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大多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重失调。
②苏共二十大造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思想混乱。
二 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3.东欧社会主义改革的评价
材料:进入80年代,东欧国家的经济形势每况愈下。为了迅速发展经济,东欧国家大举借债,导致财政赤字剧增,通货膨胀严重,物价不断上涨,人民生活水平下降,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
——陆南泉·《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消极:大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社会矛盾积重难返。
二 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1989-1992年,东欧各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剧变
平稳过渡:波、匈、保、阿
流血冲突:罗马尼亚
合并:民主德国
分裂:捷克斯诺伐克,南斯拉夫
1990年, 东德并入西德
1989年11月, 柏林墙倒塌
自1991年南斯拉夫各共和国掀起“独立”狂潮以来,南斯拉夫屡次爆发武装冲突,其规模之大,蔓延之迅速,伤亡之惨重,是战后欧洲前所未有的。
新上台反对派在政治上推行多党制和议会制,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用资产阶级思潮取代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二 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东欧剧变的背景
③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新上台反对派在政治上推行多党制和议会制,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用资产阶级思潮取代马克思主义。
②苏联鼓励东欧改革
①改革未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社会矛盾积重难返
(根本)
三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颁布宪法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建设成就
意义:
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三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改革开放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民经济比例协调发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意义
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的重大贡献,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四 社会主义的未来
思考1:苏联解体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苏联模式僵化,未找到解决社会矛盾的有效方法。
思考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是社会主义吗
①中国的发展道路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③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中国已然扛过社会主义的大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
四 社会主义的未来
(2006年)
从苏联、东欧的失败到中国的成功,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协调性,关注民生。
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4.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走适合本国国情的独立自主发展之路。
3.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