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60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4 16:3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北京丰台高一(下)期末
语 文
2024.07
本试卷共 10 页,15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
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5 题。
材料一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率先掀起高潮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据统计,从 2014 年至
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突破 900 万辆,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第一;2023 年新能源汽车出口 120.3 万辆,
同比增长 77.6%;今年 5 月,第 18 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展出新能源车型 278 款,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的
展台挤满了中外客商。除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其他新能源产业也在不断发展。有数据显示,2023 年,电动
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作为外贸“新三样”,全年合计出口 1.06 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
大关。在今年 3 月第 135 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新三样”交易持续火爆……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强劲,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在中国,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能源
产业正在快速崛起”,日本《每日新闻》在年初的报道中这样说。什么是新能源产业?新能源又称非常规
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氢能
等,具有环保、可再生、低碳排放等特点。新能源产业,就是以开发和利用这些能源为基础的产业,这些
产业对推动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强劲发展,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政府能瞄准未来方向,顺应产业变革趋势,坚
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与西方汽车业发展相比,中国汽车业不用受制于认知和战略转变困难、石化
利益集团掣肘等阻力。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中国车企最早确定优先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策略方针,
抓住了汽车动力技术的变轨机遇。他们瞄准纯电、混动和氢燃料等多元技术路线,“死磕”智能化、电
池、电控等核心技术,加大研发投入,形成领先的技术优势。当不少国家面临公共场所缺乏汽车充电设施
难题时,中国从政策层面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目前,一线城市中心城区公
共充电桩设施覆盖率超过 80%。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强势发展,还依托雄厚的中国制造业“家底”: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
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目前已形成 200 多个成熟的产业集群。中国新能源产业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
从产品销售到售后服务,每一个环节的成本和效率都能实现优势集成,这是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强大的产
业配套能力和优质的人力资源等相互协作、共同促进的结果。
此外,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还得益于中国巨大的工程师红利。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认
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动力正从人口红利向知识红利转化,数万名拥有知识、技能和智慧的工程师涌入中国
新能源产业,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国还向外资厂商敞开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以此拉动
中国各类能源企业在配置、价格、服务等方面的立体化竞争,促使他们不断创新,推出一款又一款技术含
第1页/共9页
量高、用户体验极致的新能源产品。高效的市场机制和良性的产业竞争生态为中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注
入了活力。
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全球形成比较优势,是市场经济原则下成功的典范,说到底是经济学规律发挥作用
的结果。中国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全球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注入强劲动力。
(取材于高文成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中国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日前发布数据显示,今年 3 月,全国新能源汽车月度碳减排量首次突
破 900 万吨。据统计,过去十年,中国对全球核能、电能、太阳能等环保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度超过
40%。由此可见,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中国不仅凭借工业实力兑现自身的减排承诺,也为
削减全球碳排放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只是中国新能源产业造福世界的一个侧影。
除新能源汽车以外,作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和设备制造国,中国新能源产业还在持续供给其
他优质新能源产品,有力促进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例如:2023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 5.1 亿千瓦,中
国贡献超过一半;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出口到全球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着力构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共赢新模式,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全球经济陷入增长乏力和通胀高企困境,高质量、高效能、高性价比的中国新能源产品,丰
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这些产品将会继续受到追捧。同时,中国还与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有效解决了有关国家和地区用电难、用电贵的诸多问题。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报告
显示,过去十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用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了 60%和 80%,这其中很大一
部分归功于中国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工程。近段时间,中国企业承建的多个光伏电站项目相继揭牌,如
赞比亚的光伏电站、泰国的水面漂浮光伏电站、乌兹别克斯坦的一吉瓦光伏项目首期等项目纷纷实现并网
发电。
需要强调一点,中国新能源产业在促进了全球技术进步的同时,还有力推动了世界能源产业的发展。
中国新能源企业既出口符合各国发展需要的产品,也向很多国家进行直接投资,丰富供给、拉动投资、带
动就业,促进全球制造业产业升级和发展。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中国一直开展对外合作,助力合作方培育经济新动能。在经济全球化
背景下,中国将继续探索、创新,促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合作共赢政策,用绿色优质产能服务
世界。
(取材于李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其中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连续十年在全球位居第一。
B.近两年,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外贸“新三样”持续火爆。
C.日本媒体认为,中国新能源产业是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产业,正在快速崛起。
D.中国新能源产业是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非常规能源的产业。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与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第2页/共9页
A.中国从政策层面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解决了公共场所缺乏汽车充电
设施这一难题。
B.中国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这让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在多个环节中都能实现优势集
成。
C.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推出的产品让全球消费者从中受益,与这些企业在配置、价格、服务等方面积
极参与竞争有关。
D.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符合经济学的规律,目前在全球形成了比较优势,是市场经济原则成功的典
范。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与推论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和设备制造国,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方面起决定性作用。
B.中国与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降低了有关国家和地区生产生活成本。
C.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新能源企业承建了国内外多个光伏电站项目,发展极其迅速。
D.中国新能源产业对外出口产品是中国坚持合作共赢,用绿色优质产能服务世界的主要途径。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不.符.合.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向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新能源车企将继续加大对关键技术研发的投入以保持优势。
B.中国新能源车企将继续推出技术含量更高、用户体验更好的产品。
C.中国新能源企业将继续追求新能源产品高质量、高效能、高性价比。
D.中国新能源企业将加大产品出口力度、减少对其他国家的直接投资。
5.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中国新能源产业强势崛起的原因及影响。(6 分)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3 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10 题。(共 18分)
【1】
贞观四年,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以备巡狩。给事中 张玄素上书谏曰:
陛下智周万物,囊括四海,令之所行,何往不应?志之所欲,何事不从?微臣窃思秦始皇之.为君也,
藉周室之余,因六国之盛,将贻之万叶。及其子而亡,谅.由逞嗜奔欲,逆天害人者也。是知天下不可以力
胜,神祇不可以亲恃。惟当弘俭约,薄赋敛,慎终始,可以永固。
方今承百王之末,属凋弊之余,必欲节之以礼制,陛下宜以身为先。东都未有幸期,即令补葺;诸王
今并出藩,又须营构。兴发数多,岂疲人之所望?其不可一也。陛下初平.东都之始,层楼广殿,皆令撤
毁,天下翕然,同心欣仰。岂有初则恶其侈靡,今乃.袭其雕丽?其不可二也。每承音旨,未即巡幸,此乃
事不急之务,成虚费之劳。国无兼年之积,何用两都之好?劳役过度,怨讟将起。其不可三也。百姓承乱
离之后,财力凋尽,天恩含育,粗见存立,饥寒犹切,生计未安,三五年间,未能复旧。奈何营.未幸之
【2】
都,而夺疲人之力?其不可四也。昔汉高祖将都洛阳,娄敬 一言,即日西驾。岂不知地惟土中,贡赋所
均,但以形胜不如关内也。伏惟陛下化凋弊之人,革浇漓之俗,为日尚浅,未甚淳和,斟酌事宜,讵可东
幸?其不可五也。
臣尝见隋室初造此殿,楹栋宏壮,大木非近道所有,多自豫章采来,二千人拽一柱,其下施毂,皆以
生铁为之,中间若用木轮,动即火出。略计一柱,已用数十万,则余费又过倍于此。臣闻阿房成,秦人
第3页/共9页
【3】
散;章华 就,楚众离;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
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于.炀帝远矣。深愿陛下思之,无为由余所笑,则天下幸甚
矣。
(取材于《贞观政要·纳谏》)
注释:【1】给事中:古代官职。【2】娄敬: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3】章华:章华台,楚灵王六年(公元前 535年)
修建的离宫,后毁于兵乱。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谅.由逞嗜奔欲 谅:料想
B.陛下初平.东都之始 平:平定
C.奈何营.未幸之都 营:营建
D.袭.百王之弊 袭:攻击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微臣窃思秦始皇之.为君也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B.今乃.袭其雕丽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但以.形胜不如关内也 则足以.拒秦
D.恐甚于.炀帝远矣 赵尝五战于.秦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藉周室之余,因六国之盛,将贻之万叶
倚仗(灭掉)周室的余威,凭借(平定)六国的气势,将(基业)传至万代
B.每承音旨,未即巡幸
一听到下面有呈报,没有(经过考察)就去巡视
C.伏惟陛下化凋弊之人,革浇漓之俗
恳请陛下体察百姓之苦,革除日渐沦丧的世俗风气
D.无为由余所笑,则天下幸甚矣
不要因为我而被天下取笑,那便是国家的大幸了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玄素在文章开头部分通过赞美唐太宗的英明和力量,为后续的谏言铺垫,形成了先扬后抑的结构。
B.张玄素通过总结历史教训、分析当前形势,向唐太宗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节俭治国、避免劳民伤
财等。
C.张玄素通过具体比较隋炀帝和唐太宗不同时期的国力,警示太宗注意自身行为,避免重蹈炀帝覆辙。
D.张玄素在谏言中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比唐太宗初平东都时与现在的决策差异,突出其矛盾性。
10.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张玄素反对修建洛阳乾元殿的五个理由。(每条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 11 题。(共 5 分)
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共 5 分)
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第4页/共9页
②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③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
(1)解释以上三则材料中加点词的含义。(2 分)
①三省.吾身 ②终身行.之 ③损.者三友 ④友.直
(2)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交友之道。(3 分)
三、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5 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1-13 题。(共 12 分)
【1】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
苏轼
其一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其二
【2】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 。
【3】 【4】
杳杳天低鹘没处 ,青山一发是中原 。
注释:【1】1100年徽宗继位。曾被贬儋耳(今海南儋县)的苏轼得诏于 5月内迁廉州。这两首诗是诗人赴廉州途中离
儋耳过澄迈(今海南省北部)时作。澄迈驿:设在澄迈县的驿站。通潮阁:一名通明阁,在澄迈县西。【2】此句出自《楚
辞·招魂》,暗指苏轼得诏内迁一事。【3】鹘:一种鸟鹰。【4】中原:可用来指远处的故国河山。
12.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倦客”句写诗人听说北归的道路漫长,万般乡愁堆在心上。
B. “眼明”句写眼前一亮,突见一凌空而起的高阁,俯视着长桥。
C. “余生”句诗人表达出自己余生将在海南村中度过的愿望。
D. “青山”句写连绵横亘的青山细如发丝,那里就是中原大地。
13.以下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诗人以“澄迈驿通潮阁”为题,交代了创作视角,颇具特色。
B. “不觉青林没晚潮”一句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悲伤痛苦之情。
C. “帝遣”句巧用典故,含蓄委婉,内蕴丰富,增强了文化韵味。
D. 第一首清雅悠闲,意趣隽永;第二首洒脱飘逸,情感炽热绵长。
14.有人认为上面两首诗都体现了苏轼旷达从容的人生情怀,请结合下面两句诗加以分析。(6 分)
(1)贪看白鹭横秋浦 (2)杳杳天低鹘没处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共 8 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将秦统治者与百姓对举,接着用反问句“ ,
”对秦始皇巧取豪夺、搜刮唯恐不尽、挥金如土的行径,进行了辛辣的谴责。
(2)孟浩然咏叹洞庭湖的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历来为人所称颂,而杜甫在《登岳阳
第5页/共9页
楼》中也用“ , ”句绘出宏阔壮观图景,且气魄更加宏大,境界更加高远。
(3)《谏太宗十思疏》作者开篇就运用了排喻的手法引出观点,“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
远者,必浚其泉源; , 。”设喻明理,效果突出。
(4)苏洵在《六国论》中从反面假设角度,探索六国图存之道:“ , ,并力西向,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16.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共 5 分)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
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
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
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
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
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
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
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
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
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
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
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
诵。……
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协,只
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打
发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拿了书,别了黛玉,同袭人回房换衣不提。
(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以上选文是《红楼梦》中的经典情节,请从情节、人物、主题三个角度中任选两个,分析选文的作用
(6 分)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 17-20 题。
小人物肖三
①肖三在剧团里是个小人物,在舞台上也演的是小人物。路人甲、红军乙、匪兵丙,他演的任务都是
没有名字的角色。他满怀热情高高兴兴走上舞台蹦跶几圈,不是让红军战士一枪毙了,就是被哪条好汉两
脚踢飞,很少有扛过两枪或者三脚的时候。有时一场戏他也连演几个角色,这场士兵甲,下一场群众乙,
第三场可能是鬼子丙。要是留心看看他演的角色,好像也有那么一点味儿,只是还没等到那味儿勾住你的
眼睛呢,他就让人“消灭”了。
第6页/共9页
②在舞台上被“消灭”的肖三绝不气馁,走进后台就还魂了,常常穿着舞台上的衣服担负起其他的事
务,有时帮灯光师管灯,有时帮老秦拉大幕。他最喜欢的活儿是到门口看门收票。那时,他多半穿着鬼子
的黄皮,或是二鬼子不合身的黑皮,一会儿“吆西吆西”,一会儿“撕拉撕拉”,逗得人笑声连连。有人喊住
他想逗逗他玩.笑.一番时,他又急乎乎拎着那把破烂的长枪跑上台,“砰”地又挨上一枪,就在观众献给英
雄的掌声中极不情愿地又“死”了一回。
③肖三死不瞑目极不情愿,他多想在舞台多蹦跶几圈。他也知道自己的存在是为了衬托主角的英武,
是角色的需要,怎么也不能喧.宾.夺.主.,他认命。每次都是那几步路那几个动作,他演得真真切切,努力地
让主角光芒四射。按说主角应该感谢他的配合,感谢他的牺牲,但有的主角演员并不这样认为,觉得自己
的能力高强演技高,肖三是无能之辈,看不起他不说,还对他非常轻慢,人前人后都喊他“鬼子甲”“匪
兵乙”,弄得他更抬不起头了。他有了在舞台上让主角出丑的想法,也想借此机会露一手,争取扮演一个
有名有姓的角色或者是大人物。记得那次演《智取威虎山》,主角扮的是杨子荣,他演土匪甲。威虎厅里杨
子荣掏出手枪随手一指,他本该应声而死,可他没死,踉踉跄跄爬起来举起枪,还瞄准杨子荣。主角没想到
会是这样,急忙又补一枪。他还不愿意死,依然踉踉跄跄举起枪,杨子荣不得不又补了一枪。他真的是极
不情愿呀,几经挣扎几经挣扎,终于“死”了。他“死”,却把一个坏人演得活脱脱的让人恨,剧场里顿
时掌声雷动。
④这是他第一次收到观众的掌声。掌声的结局是他受到导演的一顿臭骂,好在那顿臭骂让主角认识到
小人物的作用,让老团长认识了他的能耐。老团长动了让他担任其他角色的想法,导演一票否决了。在众
多角儿面前,他终究是个小人物,老团长纵然爱才惜才,犯不着为他这个小人物得罪导演,得罪那些角儿。
⑤他继续去扮演路人甲、红军乙、匪兵丙,要么让人一枪毙了,要么两脚被好汉踢飞,很少有扛过两
枪或者三脚的时候。日子呢,也过得稀松平常。谈恋爱时,有工作的姑娘看不上他,没工作的农民他看不
上,只好找了个打工妹,结婚,生子。
⑥他在舞台上安安分分演小人物,也在生活中规规矩矩当个小人物。唯一与人不同的是他喜欢钓鱼,
闲来无事就去瓮城水库钓鱼。钓鲫鱼、钓草鱼、钓黄辣丁,遇到什么钓什么。他也能徒手潜入水底逮鱼,
每次都能满载而归,他很得意自己小人物的生活。
⑦世事如棋,人生如戏,他竟然当了一回大人物。
⑧那是去年八月的事儿。我们那里发生特大暴雨引发山洪,洪水携带泥沙树木杂草奔流而下涌入水
库。不到半天,水库蓄水已经超过警戒水位。暴雨仍在继续,洪水滚滚而来,水库急需泄洪放水,可是泄
洪闸被洪水携带的树木杂草缠塞,无法打开,如果任其发展造成溃坝,后果不堪设想。专家认为必须派人
携带炸药潜入泄洪口,炸开闸门泄洪。水底暗.流.涌.动.,杂草树枝缠绕,派谁下去都是九死一生。
⑨水越涨越高,眼看即将超过坝顶,情况万分紧急。
⑩犹如舞台上一样,没有锣没有鼓,也没有唢呐,小人物肖三来了。众目睽睽之下,他不言不语抱起
炸药包,穿越坝顶,跳进洪水,转眼就不见了。也就三五分钟吧,感觉过了好久好久,其时只听一声闷响,
泄洪口鼓起一个巨大的水泡,闸口的水柱飞流直下,水库的水开始缓慢降落。人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开始
揪心他的安危。这时,他却悠悠闲闲游出水面,手里还捏着两条肥硕的红尾巴鲤鱼。
肖三成了英雄。在演过无数次小人物的舞台上,他身披红色绶带,胸戴红色大花,笑得灿.烂.可爱。
第7页/共9页
看着那张笑脸,领导有意让他到文化局当个副局长,或是在剧团当个副团长,那也算是一个大人物呢,他
淡淡一笑,拒绝了。他说他是一个小人物。
他继续在舞台上演小人物,路人甲、红军乙、匪兵丙……不过台下的观众都知道,小人物有时也可
能会成为一个大人物。
(取材于刘立勤的同名小说)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玩笑:玩耍的行为或嬉笑的言语
B. 喧宾夺主:次要的事物占了主要的事物的地位
C. 暗流涌动:潜伏的思想倾向或社会动态
D.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18.下列对小说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第①段写肖三演的角色有“味儿”,意在说明他演戏有水平。
B. 小说写主角对肖三的戏谑,是为了写电影行业竞争的残酷。
C. 肖三拒绝当副局长或副团长,反映了他“甘当小人物”的内心。
D. 无论配角肖三还是主角演员都有弱点,这增添了小说的真实性。
19.小说第⑥段在全文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6 分)
20.结合上下文,对文中两处画线句子进行赏析。(6 分)
(1)他真的是极不情愿呀,几经挣扎几经挣扎,终于“死”了。
(2)众目睽睽之下,他不言不语抱起炸药包,穿越坝顶,跳进洪水,转眼就不见了。
五、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6 分。
21.语言基础运用(共 6 分)
①当下,“低.空.经.济.”成了火热的名词。②所谓“低空”,大都是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 1000
米以下的空域。③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导,涉及航空旅游、科研教育等众
多行业的综合经济形态。④有机构预计,到 2025 年低空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 3 万亿元至 5 万
亿元不等。⑤低空经济赛道前景广阔,推动其发展时.不.我.待.。⑥目前,在这一领域,我国已经有企业
“跑.”在前面。⑦一些企业正在加紧研发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积极推动在景区等场景试点运用。⑧随着
技术和场景的完善,类似现在打车软件、支付软件等空中服务平台或许将一一出现,从而改变人们的生活
方式。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①句中的“低空经济”和⑥句中的“跑”引号作用相同。
B. ④句有语病,其中存在不合逻辑的问题。
C. ⑤句中的“时不我待”可换为“舍我其谁”。
D. ⑦⑧句可以调换顺序,不影响文段句意表达。
(2)请将长句③改成三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请将改好的句子写在
横线上。(3 分)
第8页/共9页
22.微写作(10 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 字。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1)2023 年,浙江省某市启动了一项试点计划,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对此你有何看法,
请说明你的观点和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条理清晰。
(2)某出版社拟重新出版高中语文教材,现面向全国高中生征集《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
在套子里的人》《变形记》等小说的配图。请从中选择一篇小说,设计配图内容并简要说明理由。要求:
语言简明,条理清晰。
(3)请以“心中的信仰”为题目,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
染力。
23.作文(50 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 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学校及
个人信息。
(1)小说《小人物肖三》结尾段,作者说:“他继续扮演着小人物……不过台下观众都知道,小人物
有时可能会成为一个大人物”,其实,生活中不止“小”可以转变为“大”,“大”也可以转变为“小”。
上述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以“小与大”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夏季,天气炎热,农事繁忙,许多事物都呈现出旺盛的生命情状;人们生命中也会有夏季,小
到个人的成长、企业的发展,大到民族的复兴,在时代发展的汹涌洪流中,常常会呈现出一种精神风貌:
或知耻后勇,或砥砺前行,或……。
请以“生命中的夏季”为题目,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第9页/共9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