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课标要求
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发展特点。
素养达标
1.对从单极世界发展为多极化趋势的影响作出正确的历史解释。
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正确认识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
3.了解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及形成原因;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得失
必备知识
一、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美国企图构建单极世界 背景 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消失后,美国希望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
表现 ①“9·11”事件之后,迅速展开反恐行动: ②2001年10月,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 ③2003年3月,美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结果 造成中东局势进一步动荡,也使美国背上沉重包袱
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 欧盟 1993年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成立,继续向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迈进
俄罗斯联邦 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推行多极化外交
日本 在保持经济大国的同时,将追求政治乃至军事大国作为国家的长远战略目标
中国 坚持和平发展,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正在发挥并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 总体实力增强,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系统认知】苏联解体后,美国一超独大,但无力完全主导世界格局。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其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多极化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化之中,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发展趋势。两极格局终结后,并没有出现单极格局,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经济全球化 历程 兴起: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
发展: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更加扩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
进一步发展:二战后,世界货币与贸易体系确立,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大大加速: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
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
应对 坚持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以诚相待、普惠共享,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区域经济集团 欧盟 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
北美自由贸易区 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东南亚国家联盟 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
亚太经合组织 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系统认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剧增,人类社会的交往与联系也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也需要引起警惕。
三、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
1.社会信息化
内涵 是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建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评价 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但也引发了信息安全问题
2.文化多样性
定位 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
问题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应对 ①各国都在努力维护自己的文化特性,维系自己的文化根脉; ②中国在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系统认知】社会信息化进一步使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强化关键能力/史料实证·融通历史解释
探究点(一)趋向多元的政治变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史家说史--美国构建单极世界
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行动太少。作为一个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的国家,美国比任何国家更有可能轻视这一国际系统和总的挑战。但由于这一系统是围绕美国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美国进行约束和管理,美国对挑战的反应提出的法令越有效,这一系统将越长久和越稳定。
--摘编自威廉·沃尔弗斯《稳定的单极世界》
【解读】透过现象看本质,上述作者的观点“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行动太少”其实是在为美国建立单极世界和推行霸权主义辩护,2.问题探史--苏联解体后的世界格局特点
[材料一] 冷战并非只是美苏之间的对抗,而是由形形色色的冲突对抗组成的,至少有四个: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和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但由于苏联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小国所产生的民族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冷战仍在继续。
——摘编自沃尔特·拉菲博尔《冷战结束了吗》
[材料二] 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
——摘编自程广中、汪徐和《两霸争雄:美苏冷战及后冷战时代》
【探究】
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材料一的作者为什么说冷战仍在继续 根据材料二,分析个别大国是否还能在世界上建立霸权。请说明理由。
【解读】:原因;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和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苏联解体后,民族冲突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
不能。理由:世界已经形成多个力量中心,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史论形成——世纪之交世界格局演变的特点及其影响
1.特点
(1)长期性:这次世界格局的变化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决定了新旧格局的交替必然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2)动态过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尚未形成,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与“单极世界”之间存在着斗争,但多极化趋势不可避免。
(3)力量多元化:日本、俄罗斯、中国、欧盟等是多极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体现了国际中心舞台多元化的特点。多元的力量结构有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
(4)总的趋势是走向缓和,但是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以及两极格局解体致使局部战争、武装冲突、恐怖主义活动增多,成为影响国际安全的主要因素。
2.影响
(1)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有利于大国关系的缓和。
(2)有利于抑制、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3)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4)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探究点(二)走向一体的经济交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及其影响
1.问题探史——经济全球化及其推动力
[材料一]
整个20世纪的发展从许多方面强化了全球化的进程。例如,飞机和无线电加快了交通、通信的速度。国际机构,比如说与国联和后来的联合国相联系的国际机构,它们跨过国境,共同致力于健康或劳动标准问题。我们必须把全球化看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逐渐发展而来的。
——摘编自迈克·亚达斯、彼得·斯蒂恩等《暄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二]
二战后初期,美国在世界推行由其倡导并控制的自由贸易和投资政策,经济全球化浪潮逐渐形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得到了加速发展。发达国家推行的不同类型的市场经济模式,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形势变化,正在进行调整和改革,并不断加以完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经济转轨国家,也先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缩小了经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加速了经济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东西方”由对抗走向对话,为全球经济发展与合作奠定了新的基础。
摘编自程建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
[探究]“全球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的经济全球化可以划分为几个时期 分析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加速的主要因素。
提示:
①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②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前;③20 世纪90年代以来。
因素: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模式的调整、改革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更多的国家所接受;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冷战对峙结束,国际局势趋向缓和。
2.史家说史——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有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在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从而产生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3.以图明史--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解读】漫画信息显示,反全球化的人士使用着由世界各地生产的产品,这说明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阳挡的历史潮流;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受益面是不平衡的,发达国家是最大的受益者,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个别阶层却受到了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因面反全球化思潮和示威活动也在不断涌现。我们必须辩证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它是一把“双刃剑”
史论形成——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1)贸易自由化
随着全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的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从而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2)生产国际化
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从时间和空间上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距离,促使世界贸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促使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它也为全球化生产准备了条件。
(3)资本全球化
世界性的金融机构网络形成,大量的金融业务跨国界进行,跨国贷款、跨国证券发行和跨国并购体系已经形成。各国相继放松金融管制,推进金融自由化,加快了金融业的整合。
(4)市场经济体制全球化
当今世界除个别国家外,都在为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而努力,这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统一的经济体制基础。
(5)各国商法体系的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得益于两大法系(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趋同发展,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世界各国商法体系的国际化。
(6)科技全球化
以信息技术产业为典型代表,各国的技术标准越来越趋向一致,跨国公司巨头通过垄断技术标准,控制了行业的发展,获取了大量的超额利润,
(7)发达国家为主导
当今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的扩张。
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
(一)数材补缺--历史认知更丰满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主要有七个方面。第一,社会分工和生产的全球化。在日新月异的科技革命推动下,一国内部的分工协作拓展为全球范围内的分工协作,不同产业部门的分工和交换也将发展为同一生产过程内部的分工和交换。各个国家的生产活动都是世界工厂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二,生产要素配置的全球化。当前,资本、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和资源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跨国界自由流动和配置。特别是伴随着现代科技革命,信息高速公路、国际互联网的建立和飞速发展,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已成为世界经济不可阻挡的潮流。第三,自由贸易的全球化。进人20世纪 90年代,自由贸易理论及自由贸易政策进一步推动着自由贸易的全球化,全球多边贸易体制日趋规范化、全面化。第四,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世界各因的金融市场和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全球金融市场正在形成。第五,经济组织的全球化。世贸组织、欧盟等全球性及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建立及扩张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第六,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两极格局解体后,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及。第七,资本主义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伴随着经济的全球扩张,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意识形态也在向全球输出,经济自由主义、政治霸权主义、文化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在世界上特别是第三世界横行。
--摘编自赵学清、高玉林《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及其矛盾》
(二)辩证看待--换一种视角看历史世界多极化下的发展模式多元化
发展模式多样性本源于世界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古已有之。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展模式本来就是多种多样的。但一个时代的主流发展模式,同国际格局变化密切相关。冷战时期两极格局下,一边是"苏联模式”,另一边是“美国及西方模式”,而且深深地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其他的发展模式却被忽略不计了。
冷战结束后,多极化格局催动模式多样性的发展。然而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以其雄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实力,要把美国发展模式的“华盛顿共识"推广到全世界,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使多极化格局向广深发展,发展模式多元化重新成为国际关系学说的重要话题。
承认并尊重文化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元化是多极化时代的重要国际关系原则。过去对“模式"的理解,偏重于“普世性”,甚至要成为唯我独尊的和强迫别人接受的一种“样板”。而现在普遍理解的是,“模式”“狭义化”了,只是各国自己选择的一种不同于别人的发展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既有“中国模式”,也有"俄罗斯模式"“印度模式”“巴西模式”和“南非模式”种种,“中国模式”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别称,既不是拷贝别国模式,也没有推广到别国的感望与要求。中国正在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这种探索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各种模式各有长短,可以相互探讨和相互借鉴,而不能自吹自擂,更不能强制推广于世。
——摘编自吴兴唐《国际格局多极化的新发展趋势》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前期英国四类商品进口额在进口总值中的占比示意图。导致占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经济竞争力下降 B.环境保护主义的兴起
C.欧洲产业结构的调整 D.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2.进入20世纪下半叶,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全球化。但是,我们必须同时看到,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是在各种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的,这使得各民族国家和地区文化的特殊性与独立性也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如果说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源于自身质的规定性的话,那么民族或地区文化也有自己内在的运行逻辑。这一材料旨在说明( )
A.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是一种不可改变的发展趋势
B.各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应按照固有轨迹各自演进
C.世界各民族需要积极吸纳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D.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全球化的应有之意
3.1960~1970年,发展中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额从197.8亿美元增加到397.5亿美元,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口额也从218亿美元增加到413.6亿美元。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出口额比重从21.4%下降至17.6%。据此可知,该时期( )
A.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 B.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
C.南北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削弱 D.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下降
4.有学者指出,1950年至1985年,世界人口增长了1.9倍,世界谷物产量增长了2.8倍;但能源消耗量增长了3.7倍,全球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自1981年后逐年下降。由此可见( )
A.经济全球化的迫切性 B.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C.南北不平衡的危险性 D.世界多极化的必然性
5.如图“欧洲站立”摘自《扩张》(1986年12月),站台上显示的是1970年各方的购买力数额。这种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B.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C.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出现 D.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崩溃
6.1957年《罗马条约》签署时,条约文本因故无法打印。为免迁延生变,法、意、荷、比、卢和联邦德国六国代表决定先在空白纸上签名,这就是著名的“空白页面”故事。这一违背常规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
A.西欧货币同盟建立迫在眉睫 B.欧洲各国形成高度政治互信
C.与会各国实现联合愿望迫切 D.共同应对石油危机刻不容缓
7.如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盟成员国示意图。符合欧盟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A.①③②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④③①②
8.1851年欧洲国家召开第一次国际卫生大会,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建立,尔后,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相继成为疫病防治领域技术咨询者和跨国行动计划的倡导者、领导者、协调者和实施者。在此过程中,国际卫生防疫体系
A.经历了从区域到全球的转变 B.阻止了流行病在全球传播
C.顺应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D.始终是以欧洲国家为主体
9.如图是不同类型国家的进出口依存度变化示意图。该图适合用来说明
A.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 B.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发展
C.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了滞胀 D.世界贸易全球化的加强
1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欧洲联合思想之父”库登霍夫—卡莱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并发起了“泛欧运动”,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回响。这是因为
A.战争削弱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B.凡尔赛体系缓和了欧洲各国矛盾
C.美国联邦制为欧洲提供了借鉴 D.国际联盟奠定了欧洲合作的基础
11.1951年,西欧六国政府签订《巴黎条约》,建立了一个管理煤钢事务的超国家机构。这个机构有权决定六国的煤钢生产、投资、价格和原料分配,以至发展或停闭某些企业。该机构的设立有利于( )。
①奠定欧洲一体化基础②促进六国经济发展
③推动法国与联邦德国和解④建立独立防务体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1992年,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后,又制定了一系列负面清单,如规定外资占商业银行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普通股本的30%,外资不得经营内陆港口、海运及空港等。这些规定旨在
A.发展国家特色产业 B.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
C.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D.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
13.“在世界许多地方,普遍的商业化和通过外来影响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塑,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作者意在强调,在全球化进程中应重视
A.传统文化的价值 B.文化理念的趋同
C.商业的文化功能 D.外来文化的影响
14.20世纪80年代,在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中,美国里根政府拒签《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同时还推出一系列破坏公约的政策,但均未能阻止国际社会签署该公约。这反映出( )
A.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走向破产 B.霸权主义行为被国际社会抵制
C.海洋开始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 D.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日益巩固
15.苏东剧变后,美国提出,要使北约、欧共体和欧安会成为建设欧洲新秩序的三大支柱;北约要成为建立新的欧洲安全体制的政治组织。这说明( )
A.美国主导世界新秩序的强烈意愿 B.苏东剧变后欧洲在美国控制之下
C.冷战结束后美国主导世界统治秩序 D.冷战结束后世界朝多极化趋势发展
16.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由世界贸易组织主导的多哈回合谈判陷入旷日持久的“冬眠期”,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危机以来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方兴未艾。根据WTO统计,至2017年 底,向其申报并生效的自贸协定共有284个。这表明( )
A.区域化更能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 B.国际经济格局根本改变
C.多哈回合谈判模式存在致命缺陷 D.经济全球化进入调整期
二、材料分析题
17.现代世界货币体系问题
材料一
一战爆发前,世界各国普遍实行金本位制度,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然而金本位固有的缺陷导致各国的货币发行量实际是有上限的,尤其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黄金开采的速度比不上经济发展所需增发的货币。因此,金本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的发展,二战结束后,百废待兴,布雷顿森林体系应运而生。布雷顿森林体系表面上结构稳定,但实则十分脆弱,加之美国在六七十年代深陷战争泥潭,无力继续维持美元对黄金的固定官价,布雷顿森林体系于1971年瓦解。经过几年的无序国际货币体系,1974年,在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框架下,各国达成了新的协议,称为“牙买加体系”。牙买加体系首先决定了黄金的非货币化,黄金不再与任何一种货币挂钩,降低了美元的支配地位。同时,也确定了汇率安排的多样化。
——摘编自王俊尧《国际货币体系缺陷及改革方向的探讨》
材料二
发展中国家经济在国际金融体制中的影响日益增强,仍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现行货币体系显然不能适应这一变化,必须进行制度变革与创新。首先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功能,提高世界银行在稳定国际金融体制中的作用。许多国家由于银行管理不善引发金融过度风险,或由于监督机构不独立,使制定的监督制度不能实施,因此建立和完善国际金融监督机构已成为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新的国际金融秩序在很大程度上是用于协调各方关系的。从国别上看,首先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要在支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多地考虑如何保护和支持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其次是发达国家之间的协调。需要提及的是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提高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摘编自虞群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新制度经济学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国际货币体系演进历程。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认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6年,被誉为“集装箱之父”的美国人麦克莱恩将满载货物的集装箱装在改造过的油轮里,标志着集装箱运输时代的开始。20世纪60年代以后,集装箱船逐渐取代了传统海运模式,极大促进了全球商品的流通。美国“9·11”事件后,基于RFID 技术、信息技术等应用的智能集装箱被提上了日程。
——摘编自马克·莱文森《集装箱改变世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集装箱运输时代诞生的历史背景,并简要阐述你对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前期英国。根据图示饼状图可知,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前期英国四类商品进口额在进口总值中的占比中,制成品占比大量增加,原料进口比例大量减少,这说明二战后到80年代,英国经济发展相对衰落,经济竞争力下降,A项正确;制成品占比大量增加,原料进口比例大量减少,和环保保护主义无关,排除B项;欧洲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是英国四类商品进口额在进口总值中的占比变化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材料中英国四类商品进口额在进口总值中的占比变化能反映出经济全球化发展,但这不是英国四类商品进口额在进口总值中的占比变化的原因,因果颠倒,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和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下半叶(世界)。据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是在各种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的,这使得各民族国家和地区文化的特殊性与独立性也得到了空前的关注,所以在世界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当去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民族或地区文化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特点,并不是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是一种不可改变的发展趋势,排除A项;各民族和各地区的文化在保持自身文化特性的前提下,也应当去吸收融合其他地区的优秀文化,并不是“各自演进”,排除B项;积极吸纳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表述片面,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去吸收,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出口额比重从21.4%下降至17.6%。”可知发展中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额和进口额一直在增多,但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出口额比重却在下降,由此可知发达国家的出口额不断增多,在世界出口额比重中占据较高比例,发达国家增加对外出口会挤压发展中国家本民族工业的发展空间,故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下降,D项正确;此时世界经济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逆转,仍然是发达国家主导,排除A项;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推动了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排除B项;根据材料“1960~1970年,发展中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额从197.8亿美元增加到397.5亿美元,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口额也从218亿美元增加到413.6亿美元。”可知南北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增强,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50年至1985年,能源消耗量增长的倍数远大于人口增长的倍数,全球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自1981年后逐年下降。可见,人口增长带来了能源问题,提醒人们要重视可持续发展,B项正确;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南北发展不平衡指的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不平衡,这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C项;世界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反映。与题干信息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其原因在于日本经过经济政策的调整,经济快速发展,因此其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B项正确;A项是结果而非原因,排除A项;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新经济”,排除C项;通过材料无法得出当时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崩溃,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根据“为免迁延生变,法、意、荷、比、卢和联邦德国六国代表决定先在空白纸上签名”可知各国代表在空白页上签字是为了避免出现变故,这也从侧面说明与会各国实现联合的迫切愿望,C项正确;此时是为了实现欧洲的联合,并不是建立货币同盟,排除A项;在空白页上签字并不能说明欧洲各国形成了高度政治互信,排除B项;此时欧洲各国并不是为了应对石油危机,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5年1月1日,瑞典、芬兰、奥地利正式加入欧盟,欧盟成员国扩大到15个;2007年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加入欧盟;2020年英国脱欧。C项正确;A、B、D项排序有误,排除。故选C项。
8.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国际卫生大会最先在欧洲召开,而后扩展到国际层面,经历了从区域到全球的转变,A项正确;阻止了流行病在全球传播,与事实不符,排除B项;国际卫生大会最先在欧洲召开,而后扩展到国际层面,经历了从区域到全球的转变,而非经济区域集团化,排除C项;始终是以欧洲国家为主体,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详解】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从1980年到1996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依赖进出口的比重都有所增加,这反映出全球化之下世界贸易的不断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化,不能反映经济快速的增长,排除A项;材料主旨与区域化无关,排除B项;80年代后发达国家逐步摆脱滞胀,而不是陷入滞胀,排除C项。
10.A
【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在欧洲进行,战争削弱了英法德等西欧国家实力,而美国在战争中实力大增,成为战后世界经济霸主,国际格局发生了变化,欧洲国际地位遭受挑战,正是在此背景下,库登霍夫—卡来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A正确;凡尔赛体系激化了法德矛盾,排除B;美国联邦制确立时间是在1787年,与库登霍夫—卡来基的倡议提出时间相隔久远,而且“欧洲合众国”的构建模式不是联邦制模式,排除C;国际联盟中不仅仅有欧洲国家,而且德国在1926年才加入国联,排除D。
11.A
【详解】1951年西欧六国签署《巴黎条约》,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故①正确;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使六国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的管理之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了六国经济发展,故②正确;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使法德逐渐消除了战争留下的积怨,推动了法德和解,故③正确;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没有涉及防务,故④错误,因此选择A项符合题意,排除包含有④的BCD。
12.C
【详解】墨西哥的一系列规定是限制外资在国家经济中的比重,从而避免出现外资控制国家经济的状况,目的在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故选C;限制外资不一定能够发展国家特色产业,排除A;墨西哥是在限制外资,不是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墨西哥国内的经济措施,没有涉及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内容,排除D。故选C。
13.A
【详解】根据材料“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可知作者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A选项符合题意。文化理念的趋同的说法明显错误,B选项排除。材料与商业的文化功能无关,C选项排除。重视外来文化的影响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美国拒签《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同时还推出一系列破坏公约的政策,但均未能阻止国际社会签署该公约,这说明美国的霸权行径没有能够得逞,遭到国际社会抵制,B项正确;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走向破产说法错误,苏联解体后,美国妄图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受到多极化趋势影响,始终没有完全建立,排除A项;海洋在近代就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排除C 项;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动摇,不是巩固,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美国想要北约主导欧洲,表明了冷战结束后美国主导世界新秩序的强烈意愿,A项正确;材料只表明美国的想法,美国并未控制欧洲,排除B项;冷战结束后,世界朝多极化发展,美国并未真正主导世界,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多极化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1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的世界。依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由世界贸易组织主导的会谈陷入停顿,但是区域合作经济发展迅速,说明世界贸易合作方式有所转变,经济全球化进入调整时期,D项正确;区域化短时间会阻碍全球贸易的发展,排除A项;当今的国际经济格局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多哈回合谈判模式的缺陷,强调的是金融危机的冲击,排除C项。故选D项。
17.(1)历程:一战前至二战后,世界各国普遍实行金本位制度;二战后至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1974年至今,国际上确立了牙买加体系,黄金不再与任何一种货币挂钩,降低了美元的支配地位,实行浮动汇率。
(2)认识: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现行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货币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因此,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功能和世界银行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国际金融监督机构,成为了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通过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提升自身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国的参与不仅有助于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也有利于推动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的世界。根据材料一“一战爆发前,世界各国普遍实行金本位制度,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然而金本位固有的缺陷导致各国的货币发行量实际是有上限的”可知,战前至二战后,世界各国普遍实行金本位制度;根据材料一“二战结束后,百废待兴,布雷顿森林体系应运而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至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根据材料一“牙买加体系首先决定了黄金的非货币化,黄金不再与任何一种货币挂钩,降低了美元的支配地位。同时,也确定了汇率安排的多样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4年至今,国际上确立了牙买加体系,黄金不再与任何一种货币挂钩,降低了美元的支配地位,实行浮动汇率。
(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世界。根据材料二“发展中国家经济在国际金融体制中的影响日益增强,仍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现行货币体系显然不能适应这一变化,必须进行制度变革与创新。”可知,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现行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货币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根据材料二“首先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功能,提高世界银行在稳定国际金融体制中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此,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功能和世界银行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国际金融监督机构,成为了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根据材料二“需要提及的是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提高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通过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提升自身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参与不仅有助于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也有利于推动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18.历史背景:科学技术如RFID技术、信息技术等的应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海运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海运效率提升和海运成本降低的需要。
认识: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客观上也需要科技的进步。
【详解】历史背景: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基于RFID 技术、信息技术等应用的智能集装箱被提上了日程”可知,科学技术如RFID技术、信息技术等的应用;根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以后,集装箱船逐渐取代了传统海运模式,极大促进了全球商品的流通”可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海运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运效率提升和海运成本降低的需要。认识: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客观上也需要科技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