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一、选择题
1.雅克萨之战(1685—1688)是17世纪晚期沙俄侵略者妄图侵占中国黑龙江流域大片领土,中国军民被迫
进行的反对侵略、收复失地的自卫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该事件说明
A.先进制度是反侵略战争胜利的保障
B.中央集权制度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
C.中外民族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D.中国依然保持先进的历史发展优势
2.理藩院是清代创设的一个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官员主要由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人担任。该机构的设立
A.履践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原则
B.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排斥汉人造成民族矛盾激化
D.牵制军机处形成权力的制衡
3.乾隆二十二年上谕中称:“向来洋船俱由广东收口,经粤海关稽查征税,其浙省之宁波不过偶然一至”,“将来止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这种做法
A.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B.长期保护了国家独立和安全
C.促进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
D.大大加快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4.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5.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雍正时期“摊丁人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再与臣下反复讨论后作出的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
A.体现了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
B.是民意上达中央的途径
C.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
D.逐渐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
6.清朝统治者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罗织罪状,制造了大量冤狱,是为“文字狱”。对其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清朝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的表现
B.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C.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D.有利于科技文艺事业的快速发展
7.据史书记载:乾隆六年(1741年)人口突破了1亿,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突破2亿,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3亿。导致“人口爆炸”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稳定 B.经济繁荣
C.科技发达 D.移民增加
8.研究下表,最符合其内容的学习主题是( )
序号 历史事件
1 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2 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
3 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A.清朝和谐的民族关系
B.边疆商业贸易的繁荣
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D.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9.下图所示:鸦片战争前,中国某沿海城市的港口有许多外国船只往来,岸上有许多外国商馆。由此可判断该城市是( )
A.上海 B.宁波
C.香港 D.广州
10.雍正时,军机处在职军机大臣始终没有超过三人,其下所设的军机章京也一直维持在十人左右。乾隆时,政务繁忙,于是扩大了军机大臣人数,一度有十人。这突出反映军机处的特点是( )
A.机构健全
B.保密性强
C.精干高效
D.职能转变
11.《清史稿·洪亮吉传》记载:“盖人材至今日,销磨殆尽矣。以模棱为晓事,以软弱为良图,以钻营为取进之阶,以苟且为服官之计。”形成这种现象的社会原因是( )
A.清朝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B.科举考试的影响
C.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D.清朝大兴文字狱
12.康熙帝曾一度开海禁,允许广州一处海关通商,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公行”,统一管理对外贸易一切事务。这说明( )
A.清朝放弃闭关自守政策
B.清政府仍然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C.清政府不允许一切对外贸易
D.闭关自守主要针对的是倭患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 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占领云南。至此,除福建厦门、金门等地还在忠于明朝的郑成功手中外,清朝已经拥有明朝的全部疆域了。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郑成功之孙郑克塽投降。次年,清朝在台湾设府、县、总兵等官,隶属于福建省。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亲征,大破噶尔丹军,收复了蒙古高原,内外蒙古完全统一于清朝。顺治十年(1653年),册封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五世班禅被封为“班禅额尔德尼”。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体制得到了清朝的正式承认,清朝在西藏的统治也得到确立。雍正六年(1728年),清朝在西藏设置了驻藏办事大臣衙门,统率驻藏官兵,督导地方行政。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攻灭大小和卓,天山南路也告平定,清朝统一中国的大业至此完成。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清朝与俄国订立了《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俄东段的边界是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雍正五年(1727年),清朝与俄国签订《布连斯奇界约》和《恰克图条约》,规定了东起额尔古纳河及其支流开拉哩河(今海拉尔河)西至沙必乃达巴汉(今俄罗斯西萨彦岭西北)的边界走向。
——摘编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朝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途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统一的历史影响。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一、选择题
1.雅克萨之战(1685—1688)是17世纪晚期沙俄侵略者妄图侵占中国黑龙江流域大片领土,中国军民被迫
进行的反对侵略、收复失地的自卫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该事件说明
A.先进制度是反侵略战争胜利的保障
B.中央集权制度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
C.中外民族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D.中国依然保持先进的历史发展优势
【答案】B
2.理藩院是清代创设的一个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官员主要由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人担任。该机构的设立
A.履践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原则
B.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排斥汉人造成民族矛盾激化
D.牵制军机处形成权力的制衡
【答案】B
3.乾隆二十二年上谕中称:“向来洋船俱由广东收口,经粤海关稽查征税,其浙省之宁波不过偶然一至”,“将来止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这种做法
A.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B.长期保护了国家独立和安全
C.促进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
D.大大加快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答案】A
4.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答案】B
5.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雍正时期“摊丁人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再与臣下反复讨论后作出的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
A.体现了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
B.是民意上达中央的途径
C.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
D.逐渐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
【答案】C
6.清朝统治者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罗织罪状,制造了大量冤狱,是为“文字狱”。对其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清朝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的表现
B.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C.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D.有利于科技文艺事业的快速发展
【答案】D
7.据史书记载:乾隆六年(1741年)人口突破了1亿,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突破2亿,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3亿。导致“人口爆炸”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稳定 B.经济繁荣
C.科技发达 D.移民增加
答案:B
8.研究下表,最符合其内容的学习主题是( )
序号 历史事件
1 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2 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
3 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A.清朝和谐的民族关系
B.边疆商业贸易的繁荣
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D.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答案:C
9.下图所示:鸦片战争前,中国某沿海城市的港口有许多外国船只往来,岸上有许多外国商馆。由此可判断该城市是( )
A.上海 B.宁波
C.香港 D.广州
答案:D
10.雍正时,军机处在职军机大臣始终没有超过三人,其下所设的军机章京也一直维持在十人左右。乾隆时,政务繁忙,于是扩大了军机大臣人数,一度有十人。这突出反映军机处的特点是( )
A.机构健全
B.保密性强
C.精干高效
D.职能转变
答案:C
11.《清史稿·洪亮吉传》记载:“盖人材至今日,销磨殆尽矣。以模棱为晓事,以软弱为良图,以钻营为取进之阶,以苟且为服官之计。”形成这种现象的社会原因是( )
A.清朝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B.科举考试的影响
C.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D.清朝大兴文字狱
答案:D
12.康熙帝曾一度开海禁,允许广州一处海关通商,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公行”,统一管理对外贸易一切事务。这说明( )
A.清朝放弃闭关自守政策
B.清政府仍然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C.清政府不允许一切对外贸易
D.闭关自守主要针对的是倭患
答案:B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 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占领云南。至此,除福建厦门、金门等地还在忠于明朝的郑成功手中外,清朝已经拥有明朝的全部疆域了。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郑成功之孙郑克塽投降。次年,清朝在台湾设府、县、总兵等官,隶属于福建省。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亲征,大破噶尔丹军,收复了蒙古高原,内外蒙古完全统一于清朝。顺治十年(1653年),册封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五世班禅被封为“班禅额尔德尼”。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体制得到了清朝的正式承认,清朝在西藏的统治也得到确立。雍正六年(1728年),清朝在西藏设置了驻藏办事大臣衙门,统率驻藏官兵,督导地方行政。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攻灭大小和卓,天山南路也告平定,清朝统一中国的大业至此完成。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清朝与俄国订立了《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俄东段的边界是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雍正五年(1727年),清朝与俄国签订《布连斯奇界约》和《恰克图条约》,规定了东起额尔古纳河及其支流开拉哩河(今海拉尔河)西至沙必乃达巴汉(今俄罗斯西萨彦岭西北)的边界走向。
——摘编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朝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途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统一的历史影响。
【答案】
(1)途径:武力推翻明朝,奠定基本疆域;设立行政机构;平定分裂势力;册封少数民族宗教领袖;反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10分)。
(2)影响:奠定了我国今天疆域的基础(3分);巩固了边疆,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3分);巩固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力和凝聚力(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