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文章思路;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心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学过《寻隐者不遇》——贾岛,请大家回忆并背诵。
2、请说一说这首诗讲了什么?
学生回答:(诗人去山中寻找一位隐者朋友, ( http: / / www.21cnjy.com )向童子打听隐者到哪里去,童子告诉诗人,隐者去采药了。童子只知道隐者在山中云雾深处,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最后没找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假如你进山拜访朋友而朋友不在,你会空手而归吗?
4、你喜欢在山里做些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给以评价、鼓励)
5、如果同学们进了山,收获一定很大。有位作家李汉荣也到山中拜访朋友,带回了好心情,好记忆,他拜访了怎样的朋友?就请我们来共同欣赏李汉荣的《山中访友》。(出示课件) 21·cn·jy·com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请同学们出声自读课文,并且依照作者传达出的情感来读。出示课件正音。学生读课文。[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2、作者进山拜访了哪些朋友?(出示课件)
生:古桥、大树、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悬崖、老柏树。
还有云雀、小花、石头。还有雷阵雨、蚂蚁、归鸟。
3、这些“朋友”各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课件出示
4、作者在拜访朋友时心情如何?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21世纪教育网
生:非常高兴。他带着愉快的心情拜访朋友。 他热爱大自然。 21世纪教育网
三、细读品味:
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要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
1、生默读。
2、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在读课文的时候,哪一幅画面你最钟情?或者哪位朋友你最喜欢?
3、刚才同学们谈得很精彩,老师和大家有同感,大自然是一位高明的画家,她为人类画出了美丽的图画;大自然又是一位哲人,她带给我们许多珍贵的启迪。老师还有一个疑问,想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作者带着好心情,到山里“观景”,为什么却说成是“访友”?(“访友”把大自然人性化了,作者,把大自然当成自己的朋友和家人,而“观景”是看景物,不亲切。“访友”,使读者引起联想,使文章富有了童话般神奇,更加形象生动。作者热爱自然,和自然融为一体,作者是用心和大自然交流。)21教育网
老师小结:“访”是精神沐浴和洗涤的过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友”把自然人化了。“友”是文眼,文章的切入点,作者情感的生发点,拟人手法的运用都缘与此,文章这样构思,非常新颖,可以尽情的表达出天人合一的情怀。21cnjy.com
四、这篇文章景美,情美,语言美,老师找同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读一读,你们认为应怎样读?(带着好心情。心里想着美好的画面。读得轻一些,美一些。)有感情的朗读。
五、探索活动:
作者采用的是说话方式向他的大自然朋友打招呼,我们也尝试一下用“你好”写一句话,向我们的自然朋友打一下招呼,好吗?www.21-cn-jy.com
①生写。
②师:哪位同学读一读?(可评论,看谁写的好)
③学生说完后,再欣赏别人写的内容(可让学生读)。
④教师小结:听着同学们的真挚的赠言,我非常激动,后生可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六、体验与反思:
由“我”与山中“朋友”的感情,感悟文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反思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进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问题:2·1·c·n·j·y
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5、师总结: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七、作业布置
拓展延伸作业:(图示)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