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语文教案-山雨_鲁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山雨_鲁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28 20:4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课 题:2﹡山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二、方法与过程目标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教学重点: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及大自然的喜爱,同时感受语言的优美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感受语言的优美。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教具准备:相关课件教学过程:一、 预习探究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言文字非常优美的散文,大家一定非常喜欢这篇文章,题目《山雨》。一看题目你就会知道是写什么的文章了吧!21世纪教育网1.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认识相应的字词。2.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字里行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二、合作交流 1. 正音: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课件)(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幽径(jìng) 唱和(hè) 湛(zhàn )蓝 栀(zhī )子津津(jīn)乐道 玄(xuán )奥清澈(chè ) 禅(chán)心犬吠(fèi)吟(yín)咏憔(qiáo )悴( cuì )树冠(guān ) 凝(níng )静21世纪教育网2. 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1)交流明确: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2)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一、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三、品读体验
1、(课件出示雨前景象)请看!你能用文中的语句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景象吗?学生朗读一段。
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抓住词、读体会)让我们一起用读书声请出山雨,让他悄然无声地来到、让大家都无法发觉。(学生读)
2、(自学雨中)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已经感受到了山雨飘然而至,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雨中,你可以去听听山雨的声音,也可以去欣赏雨中的颜色,通过朗读把你听到的声音或者欣赏到的颜色美美地展现出来。
3、小组交流。(把你听到的山雨的声音或欣赏到的颜色在小组里读一读,再说说你的感受。)
4、集体汇报。说到哪句点哪句。
(1)沙啦啦,沙啦啦……
1)(谈感受)当你听到山雨的声音,心情怎样?
2)这么动听的雨声我们一起去听听吧!(点课件)
3)和着山雨的声音,我们接力读读吧!(在雨声中再读一读)
(2)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1)学生谈感受
2)听,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点课件)我能感受到这山雨是无字的歌谣,那样动听,你能感受到那是怎样的歌谣?(学生说)说到神奇,问,他会是怎样神奇呢?
3)是的,的确是——的歌谣。把你们感受到的歌谣读给同桌听听吧!谁来试着读读?(可以请同学老师一起读)听了他的朗读,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好。再请,不好,示范读)
4)喜欢这无字歌谣的孩子一起来读一读。
(3)雨声里,山中的没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有幻想的色彩。
1)(学生谈感受)
2)真是动人的乐曲,(点课件)我也想和你们一起弹奏这首小曲,你们是琴键,我就是轻捷柔软的手指。第一个逗号一组读,第一个顿号二组加进来,第二个顿号三组加进来,后面的四组加进来一起读。(配合读。)你觉得咱们一起演奏的曲子怎么样?(学生说)
3)相信你们还能弹奏出更美的旋律。赶快和同桌一起演奏演奏,然后互相说说你又想到了什么?(你会幻想些什么?)同法学习下面几句:
(4)、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谈感受)
引:此时,我和作者的感受一样,(点课件)我们的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色随着丝丝屡屡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你们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同桌互相说。请学生说。
5、雨后。
不知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山雨过后,又会是怎样的画面呢?赶快去读读吧!。(汇报)雨后是怎样的画面?
1)、鸟。歌声为什么那么动听?它会唱些什么呢?谁能用轻松愉快的朗读把小鸟的歌声引出来?(读后点课件)雨后的景色多美啊,喜欢的孩子,一起读一读吧!
2)、雨滴。点课件,一起来演奏。21世纪教育网3)、请学生配上音乐,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全文。6、请学生再次浏览课文,说说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将山雨写的如此奇特,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说说。
四、巩固延伸
孩子们,如果你们能热爱身边的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处景物都会似人间仙境。用心去聆听每一个声音都会是优雅的乐曲。作者赵丽宏把雨声比作音乐,散文家朱自清眼里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点击课件。)
这是老师眼里的雨,(师读)那么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可以用自己的话写,也可以摘抄课文中和课外你收集的语句。
板书设计:声音
山雨
颜色 21世纪教育网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 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一)精读第三段,教给学习法。A: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生齐读第3自然段。)B: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默读画句,读后交流。)C: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1.这段文字运用了、、、修辞方法。2.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3.“抬头你,我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这句话中的“你”指什么?作者善于联想,由“悬崖”想到“隐士和高僧”,那么“悬崖”“隐士和高僧”有什么相似之处?(巩固延伸)、学习“雨后”,感受韵律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的最后三个自然段,同桌交流感受。2、汇报交流,自主朗读。教师适时点拨。(六)、通读全文,积累背诵1、分小组轮读整篇课文,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味。2、自由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教学反思:学习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多朗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在朗读中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浸透的情感。课堂中采用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指名读、同位互读、配乐朗读等,效果不错。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将雨声比喻成轻捷柔软的手指一句,好多学生认为是拟人,对此主要是根据句子的内容,进行了区分,因为作者先将雨声比喻成手指后,再说“弹奏”一词,因此从这里看,应该是运用的比喻在先。在这不禁想到在第一课中,学生也曾对,将老桥比喻成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产生过歧义,如何让学生区分呢?主要是从比喻句的特点入手,即比喻词“如”,如果没有如的话,这句明显是拟人,但是加了这个字,它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比喻。由此,想到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如何使学生清楚明白的掌握各种修辞方式,需要教师好好考虑,尽量深入浅出的讲解,是当务之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