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件)(共24张PPT含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件)(共24张PPT含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6 08:3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秦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第3课
自学自研
带问题自学教材P15—P20相关内容,并把相关知识点在教材上做好标记,对有疑问的地方做好记号。
1.秦为什么能灭六国,统一全国?
2.秦统一后采取哪些措施巩固国家统一?有何意义?
3.秦朝为什么二世而亡?有何教训?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时空坐标
公元前230年
秦发动统一战争
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秦灭六国
秦朝的统治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
公元前207年
刘邦入咸阳
楚汉之争
秦末农民起义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建立——秦的统一
巩固——秦的统治
崩溃——秦的速亡


课程目录
CONTENTS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秦的统一
材料1:今周室既灭,天子已绝,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chǎn] ,不得休息。
——《吕氏春秋》
材料2: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wū]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孟子见梁襄王》
阅读下列史料,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战国中后期,统一逐渐成为当时人们的共识。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材料(秦)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汙[wū] ,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kǔ] ,古之吏也。
——《荀子·强国篇》
天时 人民愿望 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经济需求 经济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带来的阻碍。
局部统一 局部统一为秦的大一统奠定基础。
地利 地理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人和 个人努力 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
综合国力 商鞅变法,秦尊法家;奖励耕战,国家强盛。
策略 远交近攻 灭六国
问题一:秦统一的原因(根据材料和教材所述归纳)
一、秦的统一
(2013·浙江高考·15)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右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A.②③①⑤ 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 D.④③⑤⑥
A
①灭掉六国
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②拓展疆域
2.过程
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代指极南的地区),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韩赵魏楚燕齐
BC230-BC221年
灭六国
策略
过程
(喊赵薇去演戏)
前230年灭韩
前225年灭魏
前228年灭赵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
前221年灭齐
北逐匈奴筑长城
南抚夷越设三郡
一、秦的统一
问题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一)政治:建立 。 . 最高统治者
中央官制
地方官制
(二)其它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修驰道
颁法律、编制户籍、迁贵族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
一、秦的统一
制度的统一
1.政治体制的创设——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是一种决策方式,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世袭制。特征是君主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
相对地方分权而言的,是一种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特点是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中央集权是管理方式
皇权与相权
中央与地方
一、秦的统一
二、秦的统治
1、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1: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 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资治通鉴·秦纪二》
材料2: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3: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①确立皇帝制度
阅读下列史料归纳皇帝制度的特点。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
②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三公
诸卿
军务
(虚设其位)
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位高权重)
监察百官
(位低权重)
思考:三公九卿制有何特点?
以皇权为中心 ;
三公九卿,各司其职;
互相牵制,保证皇权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太仆
廷尉
典客
宗正
治粟内史
少府
(2015天津文综)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D
【朝议制度】朝议制度仅仅表明大臣们有权参与政治决策,减少君主决策失误,有话语权,三公九卿可发言,没有具体行政职务的博士也可进言。但没有决策权,最终必须经皇帝裁决,所以制约不了皇权。参与政治决策与有决策权是两回事。
朝议制度是否可以制约皇权?
二、秦的统治
③地方推行郡县制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面对广阔的疆土,假如你是秦始皇,你会同意上述谁的观点呢?
二、秦的统治
分封制 郡县制
官员 产生
与中央关系
性质
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
【思考】相对于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有什么意义?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不能世袭,俸禄制
地方有行政权、财权、军权,独立性强,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世卿世禄制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服从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二、秦的统治
读图识图--秦朝政治制度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度
“百代皆行秦政制”,“二千年之政,秦政也”。这一套官僚体制,是世界上出现的最早、最完备的官僚体制,开创了此后中国两千多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基本模式,并对周边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通史》
地方权力
集中
中央权力
集中
皇帝
二、秦的统治
2.巩固统一的措施(其他)
①统一货币、文字、车距、度量衡
经济文化
货币:秦半两:圆形方孔钱
统一
度(长度)量(容积)衡(重量)
文字:小篆为国家官方文字
车轨:车子两轮间的距离统一为6尺
②修驰道、直道
作用: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交流交融,
巩固了国家统一。
二、秦的统治
2.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
①颁行法律,编制户籍
②迁徙六国贵族,整顿社会风俗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废除六国的法律,把《秦律》推行于全国。
《云梦睡虎地秦简》局部
云梦秦简,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其中有刑律的律文和解释,有名目繁多的其他律文,还有案例和关于治狱的法律文书。
户籍制度(史记记载)
秦自商鞅变法之后,秦就建立起以一夫一妇小家庭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也叫编户齐民。除了商人、赘婿等之外,凡拥有土地或是官府授田的人,都必须在官府的户口册上登记户籍;居民要迁徙户口,也必须向官府办理“更籍”手续。通过这样的制度,千千万万的编户小农被纳入国家的控制,保证了国家财政赋役的实施。
李斯云:“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公元前221年下令收缴全国兵器,运到咸阳;又迁移天下富豪12万户来咸阳定居,编制户籍。
二、秦的统治
思想
2.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以“小篆”为通用官方字体;下令除医药、卜筮农艺等实用性著作以及国家博士所藏《诗》、《书》、百家语外,凡私人所藏一律交官府销毁;谈论《诗》、《书》者死;严禁私学。
①统一文字
②焚书坑儒,思想控制
◆小结: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修建驰道
——加强各地经济联系;
统一文字(官方:小篆、民间:隶书)
——促进各地文化交流;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
进行大规模移民 ——控制豪富,巩固统治;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
修筑万里长城——防御匈奴。
二、秦的统治
海暨朝鲜
临洮羌中
北向户
阴山、辽东
①国家版图: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此后古代中国版图的基本框架
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经过了汉代的完善和巩固,又继续推行了1700年,其间只逐步地作了修正。
——《剑桥中国秦汉史》
②制度: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③促进民族交融,推动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思考:秦的统一有怎样的意义?
秦朝统一进程中接纳的民族:
南越、东越、西南夷、荆楚、吴越......
二、秦的统治
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徭役繁重,刑法严苛。
焚书坑儒
恶劣影响: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使我国文化典籍遭受严重损失
1.秦朝暴政
秦朝的暴政使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
2.陈胜、吴广起义(前209年)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②楚汉战争
①刘邦、项羽反秦势力日益壮大
刘邦击败项羽 的原因是什么?
得民心者得天下
3.秦朝灭亡(前207年)
三. 秦朝的暴政与速亡
三. 秦朝的暴政与速亡
4.秦制未亡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毛泽东·七律 读《封建论》
千秋功过:谁与评说秦始皇?
★历史人物评说的几点基本原则
1.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观点;
2.依据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史实;
3.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
分析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功: 1)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巩固,统一,促进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总评:功大于过。尽管暴政对秦代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秦始皇实现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是对中华民族贡献巨大的杰出历史人物。
过:
焚书坑儒、严刑酷法、大兴土木与徭役,激化阶级矛盾,是导致秦朝速亡的根本原因。
三. 秦朝的暴政与速亡
达标运用
1.(2022·湖北卷·2)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
A.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 B.家国同构模式改变
C.“大一统”的观念开始出现 D.华夏认同不断增强
A
文献记述 出处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 贾谊《过秦论》
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
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 《后汉书·班固传》
2. (2016·上海卷·6)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刻石记功,其中的一段刻文曰:“六王专倍,贪戾傲猛。率众自强,暴虐恣行……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这段刻文旨在说明秦始皇
A.有统一全国的雄心 B.不满六国之间的纷争
C.平定六国的合理性 D.对六国残余有所防范
C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堂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